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1
针对经济发展和相关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明显的优越性。对于该专业而言,相关高职院校及教师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具体课程开发入手,将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看做一个整体性较强的行为过程来加以分析,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将具体的工作过程与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工作过程,进而为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建工作过程为基准的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纲要显示,到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数量需要达到3900万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在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自身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存在严重脱节。想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相关院校就需要在该专业的发展中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专业改革重点转向质量提高方面。
2.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分析,目前招生人数出现明显递减,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停办这一专业,很多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10%左右。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该专业定位方面存在问题,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较为混乱,未能体现该专业的“专才”性,在课程构建中也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将该专业与产业进行对接。因此,从该专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极强的必要性。
二、如何确保此类型高职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1.工作岗位及相关任务分析。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相关院校及教师需要将基于工作过程作为具体的切入点开展工作,并且将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相关职责、具体的工作流程等作为依据。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将自身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部分,并且充分把握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充分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辐射力,确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工作的紧密结合。某市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入当地市政府、统计部门、相关专业的企业等,获得了几十份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为专题报告。相关教师根据企业内部的岗位胜任条件、具体的工作流程等确定了该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别为经济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管理及信息技术等。该院校教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工作任务,明确了典型的工作任务中蕴含的“作业任务”,并且将内在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根据相关逻辑分析进行关联,形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分析成果。正是由于该院校相关教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与相关任务进行了科学分析,才为课程体系的后续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立具体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而言,院校应当选择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该类型课程体系的形式包含四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为素质模块、岗位模块、能力模块与订单模块。其中,素质模块对应的是基础平台与通识平台课程,岗位模块对应的是专业课程,能力模块则与拓展课程对应,与订单模块相对应的则是订单培养性质的企业实习。在该课程体系中,通识平台课程主要就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政治及道德素养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完善人格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的需求或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等开设的职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拓展课程主要就是结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岗位的要求等,结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及顶岗实习等,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适应该专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方向等。在该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课程组需要紧密合作,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组的课程学习进行深入拓展,确保学生在该课程体系下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该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体系打破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固有的课程结构形式,实现了成果的有效共享。3.完善课程评价。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言,课程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方面的评价及学生学习任务方面的评价,在该课程体系的评价工作中,需要教师、管理人员、企业等共同进行。在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利用卷面考试等形式,还需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相关能力、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等。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课程体系评价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利用课程体系评价带动学生的能力发展,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质量,进而培养一批符合该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学生。
三、结语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经济信息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就变得尤为重要。相关院校和教师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做到工学结合,将工作过程作为一条主线,将典型性较强的工作任务作为必要主体,并且将具体的学习课程作为实际载体,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较为牢固的学习技能和工作技巧,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校至就业单位的合理过渡。
作者:王禹程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韦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2]吴俊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涉外事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
[3]黎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以我院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2
首先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xx政法职业学院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院是一所具有61年历史的高等院校,隶属于xx省委政法委。前身是xx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当时的xx省人民政府主席xx同志兼任院长。1954年4月,改建为xx省政法干部学校。198xx年11月,改建为xx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xx年4月,改建为xx政法职业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
学院地处美丽的xx河畔,面向xx省招生。开设法律事务、司法助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法律事务(国际经济法方向)、社会工作、安全保卫、计算机信息管理、交通管理、图形图像制作、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园艺技术(商品花卉方向)、园林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工程测量与监理、环境艺术设计、物业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文秘、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法律英语方向)、旅游英语、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会计(司法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xx5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在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视毕业生为我们的“产品”,代表学院的品牌。我们愿与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尽我们一切努力为贵单位选才服务。
我院有20xx届应届毕业生四千余人,定于20xx年xx月25日举办“xx政法职业学院20xx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诚邀贵单位莅临参加,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时间:
二、地点:xx市xx街xx号(xx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
三、其它有关事宜
1、首次来校招聘的单位请带好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相关证明材料。
2、因学院需要提前安排展位,请参会单位将招聘相关信息及参会代表名单于20xx年xx月15日前告知我院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xx、我们将免费为每个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展位,并免费提供工作午餐。
4、联系人及方式
联系人: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财经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98-02
一、信管专业发展综述
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首先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规范定专业名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开设此专业。国内而言,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其中有5个与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1998 年教育部将这5个专业整合成现在的信管专业,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截至目前,中国开设信管专业的院校已达500多个,包括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层次。
目前,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建设呈三种方向。第一种侧重技术方面,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第二种侧重情报学、信息学方面,以综合性大学为主(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第三种侧重经管方面,以财经类院校为主(如东北财大、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等)。
1998年,教育部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1999年,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所高校对信管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事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从事各种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2]。这两个培养目标均说明信管专业旨在培养管理、技术兼顾的跨学科复合人才。
二、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陈旧。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能反映管理新理念和技术新趋势,进而影响毕业生的专业素养,造成就业压力。
2.专业特色不鲜明。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无法将所学内容融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觉得自己学得多,但学得不深入,通才不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专。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管理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严重影响学习热情与兴趣。
3.专业建设重理论轻实践。多数院校很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但忽视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应用与开发难。
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知识交叉性不足。很多信管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领域转来的(如计算机、管理等),他们自身的知识不全面、广度不够,导致教学时内容有侧重。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结合案例、切合实际开展教学。
三、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发展研究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信息技术主流、地方经济需要等因素,确定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教学课程更趋合理化。合理平衡信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 [3]。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如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心理学、哲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经管类基础课的学习(如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经管类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通过计算机类基础课的学习(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较强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能力。
2.突出财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从自身特色出发,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信管专业。着眼点在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经济管理展开,培养经济管理及社会各领域需要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具体而言,在开设上述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尤其是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课程(如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金融类信息系统应用与设计等);增加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素养。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上,熟悉经管领域实际的业务流程,掌握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理解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成长为既懂管理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又具备经管领域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信管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1)课程实验。信管专业的部分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都很强,单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就业。因此,要适当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多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对重要的专业课设置课程实习。(2)校内实习。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模拟企业实际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一些校园内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校外实习。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践。如利用财经学院在财经行业的影响力和优势,与财政厅及下属单位、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实现双赢。(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中间环节,作用重大。传统“导师命题、学生接受”式的被动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选题主动性,与就业孤立。因此,提倡侧重实际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选题的毕业设计(学生也可从参与的教师课题中选题)。(5)其他实践活动。假期社会实践、参与教师课题、到企业内顶岗实习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实践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更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互动平台;交流各具特色的教学文件;开发专业教学应用软件包;建立专业知识数据库;编写适合财经院校的教材,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2)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新方法[4]。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多数系统性、理论性、知识交叉性强,案例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技能。
5.改革考核体系。传统“笔试为考核形式、课程基本知识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高分低能,不利于就业与今后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如在MIS、IRM、ERP、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系统展示与讲解等形式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6.加强师资建设。优秀的师资力量与教研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保证[5]。信管专业知识交叉性强、技术更新快,对教师水平要求更高。可以通过培养在校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专家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而言,第一,在校教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科研水平;第二,引进人才,吸引优秀的信管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扩充教师队伍;第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讲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在校教师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机会。
7.加强沟通。(1)加强校内不同专业间的沟通:信管专业与其他专业间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互相协助。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开设有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12个专业,部分专业设有专业实验室,信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室了解经管领域的业务流程,熟悉相应信息系统的操作,培养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与信管专业关系更为密切,两专业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加强不同院校间信管专业的沟通:信息社会,封闭孤立地办学和建设专业很难取得较大成绩。信管专业以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支柱,更需加强对外交流。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其他院校专家讲学传经验等方法学习其他财经类、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信管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新进展。(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进而开展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机会,而且,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科研素材和经费支持,学校也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四、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信息化人才,作为信息化复合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信管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阳向军.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8,(1).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一站式网站 农业信息 信息管理
[分类号]S126
教育部指出高等院校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实际行动贯彻教育部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玉林师范学院依托“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玉林城西镇为样本”,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智力和技术资源,由信息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课题组,实践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目的是拓宽农村信息渠道,便于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信息,为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
1、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实践
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实践由信息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课题组,以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形式进行。该网站开发包括网站分析一设计一建设(实施、运行与维护)。每一步完成后,以多种形式征求城西镇领导、信息技术人员及农民的意见改进后再实施下一步。
1.1 广泛深入调查,分析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网站分析是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开发的起点,分析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网站设计及性能的优劣。为使所设计的网站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课题组将成员分成4组,每组由1名老师和3名学生组成,采用实地考察、座谈、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4种方式对城西镇、村网络建设情况、农民的需求、文献研究和现有涉农网站运行进行深入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对农民的需求和网站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①城西镇农民获取信息的质量较低,渠道单一,一般是通过村委会信息栏获取,信息尚未对农民生产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对国家“三农”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对市场供给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对新技术、新知识利用不够快。②农民的信息概念普遍较强,知道信息可以有效指导生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可以赚钱。他们潜在的信息需求也很强烈,希望能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时也担心无法识别网络上的假信息,遭受欺骗。③没有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致使农民上网存在一定困难,实现家庭上网的农民非常少。无令人放心的信息平台是农民不敢贸然利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缺乏搜索、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成为农民利用互联网的最大障碍。④目前广西尚无建在村一级、专门为“三农”服务的信息网络。⑤城西镇的网络连接到村委会,各村基本具备上网条件,条件好的自然村甚至有信息室,配有2-3台电脑可以上网。⑥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研究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文献非常少。但技术发展较快,现有的技术水平已能开发出性能较好的网站。因此,课题组认为开发城西镇信息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2 集多方建议,设计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1.2.1 总体设计 城西镇信息服务网设计为集电子政务、商务和农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信息系统(见图1)。通过村务管理的电子化、商品交易的网络化及农业技术利用的信息化,实现“三农”信息的网络化,为该镇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
考虑技术发展前瞻性与兼容性,结合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决定采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利用技术、C#语言以及通过技术访问SQLServer数据库来实现。如图2所示:
为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利于玉林师范学院师生开展研究实践,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均借用玉林师范学院服务器,而客户端的村级信息服务站的电脑设备和网络设施由城西镇政府提供。这样,城西镇各村农民在自己家里或各村信息服务站的电脑IE浏览器上输入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网址,就可以享受到整个城西镇政务、农务以及商务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1.2.2 详细设计 城西镇信息服务网详细设计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农务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子模块。如图3所示:
・电子政务模块与镇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相衔接,以跨时间、空间与部门限制的方式,全方位向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其子模块包括:①行政通知,与通知政令政策,使政务透明政令畅通;②档案管理,对政务信息进行规范管理,方便存取、利用信息;③邮件管理,实现农民、村委会与镇政府之间的信息咨询及反馈;④呈批管理,实现村委会与镇政府之间工作交流和协同办公。
・电子商务模块与该镇农民生产相关的市场供给信息,让农民及时、方便地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合理的组织生产,避免产量与价格的大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其子模块包括:①城西展厅:本乡镇农产品、土特产展示,本地知名企业介绍;②市场行情:提供各类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市场分析预测;③供求信息:提供各类供给、求购、租赁等信息;④劳务信息:提供求职、招工、合作等信息。
・电子农务模块对各种渠道繁杂的农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让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种农业科技、新产品等致富信息,并及时得到农业专家的答疑解惑。其子模块包括:①城西新闻:当地乃至国内“三农”相关新闻,介绍国内外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动态;②农业政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方便农民学习和查询;③农家讲堂:在网上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④专家咨询:邀请专家坐堂,以网上留言以及即时聊天两种方式,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
1.3 分步分组实施,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
1.3.1 网站实体实现和数据准备 网站实体实现和数据准备同时进行,由课题组老师指导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其中,网站实体实现分成4小组,每小组由1名老师指导,5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完成,分别负责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农务模块;数据准备同样也分成4小组,每小组由1名老师指导,5名经济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完成,分别负责市场信息、劳务信息、农业政策和农家讲堂信息的收集整理。每小组一周、每大组两周集中一次,讨论遇到的问题和分享实践的经验。
1.3.2 用户培训和运行与维护 用户培训和运行与维护同时进行,由课题组老师指导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用户包括网络技术员、信息员和农民。
・网络技术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安全及故障处理和网络维
护。培训分两步进行,先由负责网站实体实现的老师对技术员进行集中培训,系统讲授该网站的管理与维护知识,再由负责网站实体实现的学生协助技术人员维护网站,让技术人员边维护边学习,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信息员的培训内容包括:①涉农信息(包括蔬菜瓜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农副产品供求和农业新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审核、加工和,确保信息的数量与质量;②网站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由负责数据准备的老师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信息员进行脱产培训。
・农民的培训在信息员培训之后进行。首先以行政村为单位举办网站基本操作短期培训班,以夜校上辅导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形式进行,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农民进行上网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打开网站、浏览、信息)辅导、展示网站各种各样功能,让农民边学边用。待农民掌握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后,再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辅导小组,小组由村信息员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特定信息需求提供咨询服务,也就是农民“点菜”,辅导小组“做菜”,为农民提供准确、实用、新颖的信息。
网站的运行维护主要由信息管理专业部分师生和城西镇各村网络技术人员负责,这样既能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
2、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的认识
2.1 信息管理专业应该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006年11月26-27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杭州召开“高校服务地方工作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以,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贫困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技能水平较低的局面,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使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快速而有效的途径是借助高校的知识、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实现网络人村,信息进户,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指导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运用数学、计算机和经济模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应该为农村培养人才,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2.2 信息管理专业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经过实践,课题组认为在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建设过程中,需将信息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为新农村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运行、维护、管理与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保障。此外,信息管理专业师生为乡镇网络技术员、信息员和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不仅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拓宽农村的信息渠道,为实现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还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因而信息管理专业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3 服务新农村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
本课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城西镇信息服务网的过程中,网站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实践过程是师生结合专业知识,调查、分析、讨论和研究的过程。整个过程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实践互动、教学科研互动、课堂内外互动和校内外互动。从时间、空间上改变了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的“研、学、用”互动教学。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能够不断发现并分析问题,进而促使自我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做到“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服务新农村建设。这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从理论到理论,知识枯燥抽象,教学、科研和实践相脱节的不利局面,将专业知识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4 服务新农村是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服务新农村是信息管理专业,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专业优势不突出,较难找到对口工作,就业压力较大。然而,在城西镇信息服务网实践建设过程中,课题组师生深深地感受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网络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极其匮乏,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为其发展注入活力。信息管理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校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价值,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还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年轻的信息管理专业办学指明方向。此外,农村市场广阔、就业潜力大。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可有效缓解目前就业压力大的不利局面,是专业发展新方向。
2.5 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进行改革:①应开设新农村网络信息建设讲座,邀请乡镇领导主讲,及时报告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成就和不足,明确现阶段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②应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农务》的课程设计,系统讲授电子商务、政务和农务系统的开发,使学生具备快速开发系统的能力;③在讲授《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课程时,应增加农业信息专题,重点讲解农业信息的收集、组织、检索、分析与预测;④将专业见习、第二课堂活动和实习等实践课安排到农村,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加强与农民交流,掌握农民的需求,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⑤教师应把科研的注意力集中于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学生共同开展研究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课题,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中。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我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产生于1998年,是由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并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随着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信管专业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教育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管本科专业。如何在众多高校的同类专业中独树一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成为普遍关注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给予了鼓励。很多省级教育部门、高校很早就规划了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率先积累了经验。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2]。
迄今为止,国家已先后了7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其总体情况和获批的信管专业建设点情况如表1所示[3]。
在上述信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同时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的综合实力较强,其余9所高校的信管专业分别在经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依托行业和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基础。
基金项目: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教高函[2009]16号)。
作者简介:苗虹,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建模;尹隽,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李震,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性与软件测试。
1 江苏科技大学信管特色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江苏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创办于1996年,是江苏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面向制造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两项成果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该学科已拥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我校信管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此为标志,该专业从起步成长阶段进入到了关键的深入发展阶段。
2 信管特色专业的建设
我校信管专业相对而言虽然有着一定的建设基础,但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主要有:
1) 信息系统在各行业深入渗透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信息系统的日益依赖和社会经济发展与信息系统的日益融合,市场中在对IT人才需求数量日益增长的同时,对IT人才的需求质量也将日益提高。
2) 船舶工业的振兴在即。
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集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船舶制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3) 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下厂实习组织困难。
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已被公认为是信管专业的最大劣势。该专业理论课程较抽象,技术类课程需要从最基础学起,对于一直未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往往缺乏具体的情境指向,很多实习经常无法统一安排和组织,致使学生经常无法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中。
4) 课程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易老化。
信管专业是一门与IT技术高度相关的综合型专业,没有技术基础知识的入门,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但同时,IT技术发展迅速,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基于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对教学计划的调整及时性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分析了现实困难之后,我校信管专业首先进行了专业特色的定位,确定建设目标,然后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教学和产学研互动等几个方面有继承地展开了建设。
2.1 特色定位
我校原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一直以来是一所以“船”为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大学。因此我校信管专业秉承学校理念,以“面向制造业,依托船舶工业,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确立了“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目标,以期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通过需求牵引与科研先导,在管理系统工程、集成制造系统、管理知识融合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培养既掌握领域前沿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专业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江苏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2 课程体系
自专业设立起,本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与时代和专业需求相适应、与经管类其他专业进行优势互补,最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原有的“经管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群”、“会计学课程群”两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群,“基础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省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中的“管理学课程群”对本课程体系给予了有力的支撑,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如表2所示。
无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教学中,本专业始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制造业业务流程、制造资源数据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核心,注重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发展、新要求,并以此为应用背景更新教学内容。
2.3 师资队伍
信管专业的建设需要一支学习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直以来,本专业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项目下企业(船舶制造企业)锻炼,熟悉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继续攻读博士,提高学历,改善血缘;出国交流学习,扩大国际化视野。目前,信管专业教师共25人,师资队伍结构如表3所示。
在本科教学中,所有教授都参与教学,以专题系列讲座的形式展开专业教育、启发学生兴趣、提高专业认知,使本科生享受优势教学资源。
2.4 实验教学
寻求实验、实践教学的创新一直是国内高校本专业领域探讨的话题。我校信管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在长期为船舶及船舶配套企业进行信息化科研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转化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支撑该专业的物流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虚实结合,完整呈现了产品的形成过程、制造企业的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同时,加之配套的《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指导书》,以具体的事务处理完成形象的角色体验,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管理内容。目前,本专业结合其他专业力量,正在规划建设将各个实验室在信息层面的联通,模拟实现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
与我校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镇江市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市保税区、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见纲,规范见习内容和见习方式,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2.5 产学研互动
产学研合作始终是我校信管专业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策略之一。多年来,信管专业教师与镇江市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广泛深入地参与“基于可拓逻辑的大批量定制客户订单解耦点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敏捷造船集成管理平台”、“物流商务平台”、“造船工程管理”、“造船目标成本管理”等国家、省部级与大型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研发与实施,熟悉制造企业(尤其是船舶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针对船舶制造信息化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应用实效,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项目1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六项。同时,我们积极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并
尽可能地将科研项目分割或简化,以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的形式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对于硕士免试推荐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直接进入项目组,以探索本硕连续培养的新模式。
3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设以来2009届、2010届和2011届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8.9%、96%和93%,同时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逐步提高,专业建设开始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和建设既促进了学校推动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又通过树立典范,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的相关参考规范,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校信管专业在此过程中,探索出“定位船舶工业,坚持一线科研,方向长期稳定,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实验实践”的建设之路,并将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36.
[2] 张坚,郑开玲. 抓研究,重实践,提升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广西师范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验总结[J]. 高教论坛, 2010(4):50-55.
[3]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EB/OL]. 省略/html/g/tszy.shtml.
Discussion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MIAO Hong1, YIN Jun1, LI Zh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6
从1967年,美国明尼苏大学成立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项目,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学术界正式出现开始,信息系统学科在欧美各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于1980年由清华大学首次试办。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六百余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1]。
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多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其所处的学科背景,教育资源的影响,信管专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致使其发展受限。本文从探讨了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模式。
1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专业建设方向不明朗
根据研究视觉和方法的不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方向:技术研究、行为研究和经济研究[1]。与此对应,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呈现三种方向[2]:一是侧重技术,注重于根据人的生活和商务活动的需求,创造、设计出有效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商务活动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二是侧重情报、信息学,注重于分析现代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三是经管方面,主要以财经院校为主,侧重于运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信息产品的经济属性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特征,包括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
大多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都沿袭了综合类或理工类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专业建设侧重技术与信息学,而在经管方面却很少触及。有的即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将信息管理用于金融系统,但由于找不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而使得专业建设在三个方向之间摇摆不定。
1.2 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
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CIS2011)描述了信管专业主要有四个层面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理论、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应用,具体课程设置可以适当变通[1]。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以下简称我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参考了多所高校的方案,各门课程来自不同的课程体系,除了上述四个层面的课程以外,还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与创业管理等课程。在课程组织和讲授中,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和做法将它们整合为一体,导致这些课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与联系。学生很难将所学课程串联起来使用,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专业地位被边缘化
财经类院校以金融、会计、工商管理为主流专业,信管专业如果不具备财经特色,没有形成对学校其他专业的支撑作用,在学校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而专业发展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我校的信管、计算机与管理工程专业同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管专业发展有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支撑,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与学校主流专业结合不紧密,没能充分展示信管专业自身的优势,因而在学校的地位无足轻重,专业发展得不到重视。
1.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信管专业在财经类院校普遍生源不足,其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调剂,由于这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专业的原因,使得他们缺乏兴趣,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时候,很难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信管专业的了解不够,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行业与发展方向感到困惑,故缺乏足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打算往计算机或是管理方向发展,信管专业自身发展方向不能被坚持,专业发展非常被动。
1.5 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信管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这有利于信管专业向技术和情报方向发展。以我校为例,信管专业的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技术、情报学、信息管理等,知识结构有利于专业自身的发展。但作为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要想使其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应与学校主流专业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财经类相关知识的,找到两个专业的衔接点,开展专业之间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2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发展模式
2.1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1.1 完善信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财经特色
很多财经类院校制定了相应的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海财经大学旨在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系统科学、计算机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经济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经贸和金融业务的高级人才[5]。中央财经大学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工商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传播、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维护运营、评价及其相关业务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6]。
2.1.2 促进学科交叉渗透
作为财经院校的主流专业,无论是金融、会计还是工商管理,学生将来从事的行业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信管专业应立足于全校各专业,通过沟通,请求其他专业给予信管专业发展必要的支持,并从思想观念上促使其他专业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开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方式达到学科交叉渗透的目的。另外,可研发基于信息技术的跨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实现信管专业与经管类专业相互存进与共同发展。
2.2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2.2.1 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单位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实验是针对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部分课程开设,如数据结构、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应用等,对于重要的知识点,都应该设置相关实验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为了使每门课的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好在学期结束时设置综合性实验,即课程设计,实验题目的选取可结合经济管理类相关的应用领域。通过实践环节,既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对经管业务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应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具体可以利用学校 在当地的影响力及优势,与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环节,选题应本着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目的,同时,导师对设计应严格把关,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2.2 完善教学手段
信管专业教学手段应充分体现专业优势,通过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互动平台,开发教学辅助软件,建立专业知识数据库等方式,使授课方式更加全面、人性化。学生不仅能从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同时这些信息化平台的展示也能提高信管的专业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 改革考核体系
对于某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大胆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比如可以采用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
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与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要实现真正的交叉渗透,课程之间要自然衔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变得至关重要了。首先,教师应紧跟专业发展的需求,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经济、金融、工商管理等的业务流程;其次,学院也可组织教师集体培训,聘请经管类和信管专业专家进行讲学,传授知识与经验;最后,开展与经管类专业教师的交流,把握专业之间的交叉点,从而促进本专业教学活动的优化。
2.4 促进产学研合作
高校教师由于缺乏接触一线的机会,导致知识结构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3]。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开展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同时,企业也可为学校提供科研素材,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进程。2)邀请企业参与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引导,调整技术类课程的授课内容。3)加强实践环节,合理安排实习,首先可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其次可从第6学期开始安排企业实习,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工作,加强专业技能。4)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企业工程师、管理人员向学生传授就业技能和实战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产学双方日常对接不足、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合作机制,同时产学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深合作。
3 结束语
总体上讲,我国各大财经类院校开设信管专业的历史都不长,专业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信管专业如何在财经院校的大环境中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专业发展相辅相成,如何提高专业在学校的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坚持专业间的融合与交叉的大的发展方向上,对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各方位进行改革与完善,建设有财经特色的信管专业,使之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课题组.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
[2]徐生菊.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98-299.
[3]翁鸣.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人才,2012(01):80-82.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介[EB/OL].http://sime.shufe.edu.cn/structure/xkzy/xkz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