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1
一、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我们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任意发挥想象力。在学生们的训练本上最令人欣喜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图画,透过每一幅画,能映射出孩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每次美术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喜爱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的学生都将喜欢参与这种绘画方式,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出色地完成画面效果,能用大胆鲜艳的色彩来展示自己的童话世界。例如他们喜欢各种动物,于是,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变换不同的头饰;他们把蚂蚁想象成小公主,在绿色的草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他们热爱大自然,于是赋与花草树木以生命。孩子们的每幅画都将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展示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大胆的想象将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心灵的摄像机对准阳光明媚的生活场景。
二、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钥匙。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出示的范画内容可以罗列无序,需要重新组合。如这样一幅范画,画中有汽车、房子、树、人物、花草、小鸟等,需要学生把这些具体事物排在合理的位置上。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汽车在哪里,小孩在干什么,树长在什么地方,谁的房子,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怎样安排最合理等等。教师可作出种种设想,启发孩子们动脑筋思考之后进行创作。曾有孩子创作了一幅《苹果丰收了》,画的是车厢装满了苹果的汽车停在果园里,房屋前面的果树上站着很多摘苹果的孩子,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还有的孩子画了一幅《大街上》,画的是街上行驶着各种造型的车辆,车上坐着孩子,手里拿着各色的气球,马路边有房子和树,他还自己创造性地加了交通岗、红绿灯、来往行人等,每名学生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教师启发学生的内容要多而广泛,更要具有吸引力。如画《海底世界》,可以先给孩子们讲述太空、海底的一些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经过回忆、推理,画出大海。教师可以在此内容上启发孩子们联想:海水下面和上面都有什么,船上和船周围还有什么等等,这样可以逐步地使孩子们的联想丰富起来,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信心的培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一次美术课上,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孩子: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引导、鼓励孩子们充满自信地画他们喜欢的东西,鼓励他们把感受最深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画出来,用启发式的语言活跃他们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我们在指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画面。
四、美术游戏活动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把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美术游戏活动时,可以把孩子要画的内容用各种相关的游戏表现设计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把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通过绘画具体地表现出来。例如组织画音乐《小鸟唱歌》的游戏活动,首先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内容,启发他们对音乐的想象,教师边让他们听音乐边想眼前的画面――三五成群小鸟在林中歌唱,还有的在蓝天上、草地上、绿色的田野里飞翔、跳跃――音乐表达的美好情景将吸引孩子。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将想象进入林中境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学生们了解了音乐,教师就鼓励他们,把小鸟歌唱的音乐用笔画出来。这样孩子们画出的作品将富有个性,所画音乐内容不仅生动有趣、感染力强,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音乐,能把音乐中表现的内容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除音乐绘画游戏外,手形绘画游戏等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创造的有效手段。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2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一)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往往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结果,儿童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因此,当现实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却不会解决,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生活化的可能性
小学数学的新课程与以前相比,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就是对生活的再认,从生活实际引入概念,从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最后再回归现实。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或来自生活,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目前智力发展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因而,要加强数学生活化,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对生活充满兴趣,乐于了解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会使学生更喜欢数学、愿学数学。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不容置疑。《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应用性更强。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恰恰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股市行情、出租车费、电脑上网、市场营销等问题就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选用充满生活化的实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体验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由此说明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知识。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提高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让孩子自己会学、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设置“生活背景”,培养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车间工人,调度员等。在这样模拟身份的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体验到数学美和创造美。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问题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能性。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
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市场营销、银行贷款、股票行情、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下述的几个例子就反映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应用性。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再认,概念从生活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得出,最后再回归现实。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中(数学外部),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因而,要加强数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数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地阐述。这些阐述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
如今不少教育机构不是特别重视农村小学的发展,错误地认为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学没必要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认为教数学的老师一般只要会算题就可以胜任小学数学教育,这是大错特错的。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算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想要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卓越课堂,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化
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学生纯真幼稚的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实行一个优秀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好农村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西师版数学教材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着力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采用“问题情境――数学模型――生活应用”的学习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猜想、思考、实验、探究的机会,实现了培养儿童数学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有效利用西师版教材,配合教材的特点,经常鼓励儿童独立思考、活跃思维。
2.改变教师讲课方法
针对西师版数学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卓越课堂,教师要放弃以前按部就班教学的方法,摒弃以前自己主导课堂的做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故事、惊奇的现象解释以及奇妙的数学发现来激发起儿童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讲“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教师最好不要再沿用直接就讲理论讲方法的传统教育模式,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拿着量角器摸索着测量,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3.尊重儿童的“幼稚”发现
儿童在课堂上看似幼稚的发现,如果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就会增强儿童的满足感,发散儿童的思维,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从而使数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
智障儿童无论是智力还是行为能力都比同龄儿童低下,动作、语言、思维等较同龄儿童缓慢,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差、思考问题缺少目的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数学的概念和计算能力。但智障儿童的这些缺陷并不意味着智障儿童不可教,对他们也不能听之任之。研究证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完全有可能发展其有限的潜能,提高正常生活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
笔者在特殊学校工作了许多年,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的新形势下的今天,总结出了“三化”教学法,即数学教学体现活动化、生活化和趣味化,以兴趣为主导、生活为基础、活动为主要方式,培养智障儿童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潜能。
一、活动统领,体现数学的活动化
活动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看好和推崇,并被广泛使用。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如,分一分、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活动,体现数学的活动性。智障儿童通过摆弄等方式习得数学知识。智障儿童注意力易分散,无论做什么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和毅力,对于数学更是难于理解和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含混不清。为此,对这些智障儿童施教时,应根据这些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知识,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精心设计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儿童动手学数学、做数学的欲望和激情。
学习数字的分合时,对于正常儿童,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字的分合,在幼儿园时就烂记于心,他们10以内的加减法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0以内的数字的分合,更会像背诵儿歌一样感觉兴趣盎然,9可以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并且顺序也不会出错。在上小学时,教师稍加点拨,数学100分不罕见。可是,对于智力水平低下、思维能力欠佳的这些儿童,数字的分合犹如天方夜谭。为此,教师多用心在特校的数学教学上是教学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如学习3的分合时,我先给每一个小朋友2块糖,让小朋友通过分糖复习2的分合。再给每一位小朋友3只玩具熊,让他们试着分给2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这样,通过摆弄玩具熊的过程中,学习3的分法有几种等。再如,让小朋友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时,设计“巧拼七巧板”的游戏,先让小朋友欣赏用七巧板拼成的几何图形,引发其动手的兴趣和欲望。小朋友有了动手的愿望后,让其仿照图形进行拼组,最后再让其发挥想象力自由拼,并展示自己的杰作。这种做法旨在培养小朋友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二、生活融入数学,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教育中生活、生活中教育。提高小朋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智障儿童行为缓慢、行为能力差,更要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将数学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使小朋友在熟知的生活情境内,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能力,进一步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学习了元、角、分后,模拟商店购物场景,让儿童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也培养学生拿钱购物、学会生活的能力。这一活动,要求可以不一,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老师给出不同的要求:如A类学生拿钱自己买想买的东西;B类学生买老师指定的东西;C类小朋友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拿钱买到指定的东西。这样,体现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小朋友都能“吃了”、“吃好”。同时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基本的购物常识,学到了生活中最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突出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点,智障儿童在购物方面学会了生活,提高了生活能力。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式,突显数学的趣味化
人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大小、兴趣的持久度是学习获得成功的保证。众所周知,智障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更容易分心。为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吸引智障儿童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的兴趣,如数学的学习,教学中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意义。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游戏法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习“图形的认识”,课前制作上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小朋友,手中各持一张卡片,然后让小朋友说出自己卡片上的图形,再相互看、说出同桌的卡片上的图形,最后,要求小朋友跑到代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A、B、C组中,找错的重新找。这样,小朋友通过找朋友认识了图形、辨别了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和提高。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意义;对策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Abstract】"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points out:" mathematics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lets the student experience the involvement of specific teaching activities, to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through independent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he actual problem abstracted as mathematics model, and this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New Curriculum Mathematics this expression will be" practical" was placed in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will be of practic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train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significance; countermeasure;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的实用性决定了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前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 个必不缺少手段。
1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1.1 对应用数学意识的认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的探索这一新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础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1.2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了平均数后,有一个数学故事(有危险吗?)用两张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第一幅画:生1:“我不会游泳。”生2:“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第二幅画:生1在想: “我身高是1.3米,跳下去有危险吗?”学生在帮助生1解决“有危险吗?”这一问题时,要主动与“平均数”这一概念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同时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水池一般来说是不平的,有深水区与浅水区之分,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的意思是有的深水区高于1.2米,水浅的地方高于1.2米。因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游泳池里游泳是危险的。这样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2 应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2.3 通过社会调查,提高应用意识。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走进邮政所、派出所,走访叔叔、阿姨,了解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如号码“122”表示交通事故报警、“12315”表示消费者投诉热线;身份证号码的前面1至6位都是表示出生地,第7到14位表达的信息都是出生日期;邮政编码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关信息;手机号12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公交车是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简单好记;自己学籍号表示的信息等等。学生经过调查实践,内化了现代化社会数字中所蕴含的信息、数学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多方位的综合知识,获得 知识层面和智慧的“双赢。”
总之,对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和发展,是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它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心思考,将数学教学过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 钱科英.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J].小学数学教学网,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