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1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现在我国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在数学知识方面,我国只强调学好从事现代化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在面临这样的困局时,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急切的需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向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转变。
一、何为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
数学素质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是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数学的智育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形成、数学证明、命题探索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中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数量精确化,这些特点为训练逻辑思维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和途径;2.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与严密性,形成广泛迁移,养成尽可能用定量来精确表述认识问题,严密周到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3.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探索成功的要领。
(二)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色彩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墨经几何、勾股术、中国剩余定理、极限术、杨辉三角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这许多丰富的资料无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要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有更大创新,使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数学素质而服务。
1.教学方法改革应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发展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贯穿启发和探索精神以利学生智力发展。如可采取启发、引导发现和延伸求异等方法,多切入点教学。数学方法从实质上说是教与学相统一,这种统一是辩证的,但要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实质。我们的教改要研究改进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学生学的方法为主导思想。
2.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做依据,注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很强,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生理科学及当代先进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寻求改革的依据,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改一贯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对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注重教学方式或程序的变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以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本方法的组合、分析并构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适应环境。
3.数学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现行中学数学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学改革之外,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读、议、讲、练,教学生活,又逐步性进行了适合这种教学性的课时改革,把传统的45分钟课堂变为60分钟的大课堂和30分钟小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客观上看,教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教法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能见成效。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中学 数学教育 现状 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的教育教学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与西方教育相比,师资专业程度不“精”,特别是农村对教师学历要求的起点相对较低,有些教师对职业道德素养不够重视,教育数学观念滞后,自我科研能力有限,教学策略不够完善以及所涉猎的知识范围比较窄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了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是根本要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一、农村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全国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虽然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课改,推行了素质教育,但是仍有一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在教育方面仍比较死板,单纯的以升学为目标来实施教学,把分数作为考核学生最重要的指标。从而出现“外干中空”的素质教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老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对于提升学生的成绩没有帮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能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在实行新课改以来,中学数学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老师还是比较匮乏。这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时也是学校对于科研教学的轻视,学校没有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有很多老师宁愿把时间花在对学生加班加点的补课上,也不愿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3.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所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农村的教师队伍面临很严重的人才流失,这是制约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村数学教学的老师本来就比较匮乏也是制约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农村数学老师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限制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同时,有一部分中学数学老师在被培养起来后,由于对农村的教师待遇不满意及发展受限,而选择到城市发展;最终致使农村教师数量也来越少而失去平衡。
4.教学方法单一。农村的数学教学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形式单一化、死板化。在教学中,老师大都按教案中所记录的知识顺序进行“复述式”的教学,教师、课堂、学生好像都成为单独的个体,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问题质疑意识,不会独立的思考。这样就无法实现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情形,长久以往,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5.农村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从小学走进中学会有很多不适的状况出现。比如说,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如别的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现在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自己的祖辈又不愿意沟通,想要提高成绩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就埋怨自己,最后就破罐子破摔,用这种不正确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久而久之,不良之风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而难以自拔。
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方面能够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让学生很难确认学习动机,无法进入学生的角色,对于学习的欲望不强烈。即使是在课堂上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与教师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
二、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提升老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得到大家认可和支持的好老师,仅有广博知识的灌溉与吸收是远远不够的,其还要兼顾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修炼,并要严于律己,将内在修养与外在修为共同“浇筑”,力求在每个细节与环节中都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并成为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一方面,让老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并进行针对教学的课程进行试验;另一方面,老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保证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优化学校行政管理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意识。学校的管理必须要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老师来说,要多给农村中学数学的学生撒一些希望的种子,多灌溉一些爱的源泉,把工作重心的一部分转移到学生管理中来,将管理组织结构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提高管理效力。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处理,不断地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
3.丰富学习的内容。从教学改革开始,就提出了把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学习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提出质疑,发表和别人不同的见解,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
4.开放教学评价。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考量,同样也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参考标准,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有所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果言辞过于偏激,就会让学生受到打击,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评价对学生过于放纵,学生就会容易骄傲自大,这样的效果同样不利于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创造性,并始终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不能把教师作为绝对的评价者。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家长、老师、学生自己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让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老师要把评价记录下来同时老师自己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清楚的认识自己,建立学习的信心。
5.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生活是他们的生存重心,要他们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要适当的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数学教育,要知道农村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和城市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信心。
三、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教育已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学数学教育褪去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模式,重新得到“蜕变”和“成长”,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从而推动农村中学数学的发展,让“质”与“量”都达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振刚.浅析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科技信息,2012,(33).
[2]傅岳新,傅孝明.“教学做合一”是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传承的主要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验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与依据
全世界对教育的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很大关注,并采取相关措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种形势,陈至立部长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教学新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概念难以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轻学,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实验旨在探索科学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高二(10)班为实验班,高二(6)班为对比班,两班人数分别为61人和60人。
2.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媒体教学。
3.实验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教学媒体的运用方法。(2)因变量:期末两班学生接受同一份测验的成绩。(3)干扰变量的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数量、基础、师资力量基本相当,教材、课时、作业、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完全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让学生知道在参加实验。
4.数据分析处理:本实验采用标准实验设计中的不相等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并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内容
在教学中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以《几何画板》为基本软件,并教会学生使用,采用powerrpoint、Flash和Authour等作为辅助软件,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课题实验的目的,我们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高二立体几何“二面角”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展开说明。
【教材分析】
课题:二面角
课型:新授课教材:
1.教育部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第二册(下A)。
我将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全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
(2)使学生能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3)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探索
2.难点: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学媒体】
1.数学辅助教学软件
2.附纸模具图。
【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的设计
⑴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放一段轻音乐,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⑵待学生进入教室后,将轻音乐切换成一个带有二面角的旋转的立方体环境中(如图1),从而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正题情境。
设计思想: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情景。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为学生展示一个带有二面角的旋转的立方体课件,创设了一种真实情境,产生了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二面角的恐惧感。
学生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2.第二环节――“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投影仪将立方体图形切换成展示平台中的图形2:
学生很自然地会提出下述问题:问题1:这是什么图形?教师继续切换成图形3,学生会提出下述问题:问题2:平面AD被直线FG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是否为平面?为什么?教师再继续切换成图形4,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问题3:它们分别是什么?怎样由图3获得?
设计思想:
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训练学生质疑、猜想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让学生沿着提出问题的思路去寻找、去探索,得出各问题的结论,教师适时引入半平面与二面角的概念。
2.(1)教师可展示课件1,初始界面如图5:
教师双击“观察1”按钮,并问学生:你们现在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时屏暮上的二面角的大小在连续变化)?
问题: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们过去只学过如何度量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度量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要归结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那么,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
(2)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上述课件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双击“观察2”按钮,得到从二面角的棱上一点出发的且在二面角的面上的两射线的动态图形,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图6与图7即为其中两幅。
学生看到在二面角固定的情况下,从二面角棱上一点出发的在二面角两个面上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不确定的。那么,怎样来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
教师可拿一本张开的硬皮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进一步启发学生。
(3)选中“清屏1”按钮,可清掉以上两条射线。待学生思考后,双击“平面角”按钮,屏幕显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8:
教师启发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4)双击“观察1”按钮,得到二面角大小变化的一动态图形,图9即为其中一幅。
(5)选中“清屏2”按钮,并双击,可清掉二面角的平面角。
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引棱的垂线,它们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的。
二面角的大小是所有学生都容易观察和感觉到的,但是,如何去度量它的大小,如何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对许多学生来说却有困难。他们不善于用已有的概念去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往往只限于死记硬背。此课件的设计提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探索,自己抽象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并由学生提出新的设想和问题。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让学生沿着提出问题的思路去寻找、去探索,得出各问题的结论,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平台WINSCHOOL交互教学系统,实时调控教学过程,纠正学生的认知和操作上的错误与不足。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会由此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四、实验结果
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这两个班在前测成绩相近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优秀率比对比班提高了20%,两班的平均分数相差7.73分,说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在测验的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实验班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成绩分布相对集中,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而对比班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属于不均衡发展。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与对比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而且与年级平均成绩相比也有显著提高。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班学生不仅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计算机操作水平、应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全校科技文化活动中,我组织同学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软件,自选课题制作课件并展示,胡志彬、梅国庆等同学的"用运动的观点,特殊化的手段,复习三角函数",以新的视角,创造性地对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付旭、周利等同学的"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综合应用"几何画板"及几何的有关知识总结出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朱钰、杨泽英等同学的"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证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得到了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的证法,这些课件均获得了听课老师好评。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五、思考与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积极实践探索的问题。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将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留足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空间。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优点,改变了教师作图板书费时、课堂节奏缓慢的状态,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快节奏、高效率,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存储在电脑中,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笔者曾听过一节多媒体公开课《椭圆》,从定义的引入到标准方程的推导,所有内容全部由屏幕显示,教学速度非常快,连听课的老师都来不及记听课笔记,更不用说学生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要选好切入点。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交互性强、图文并茂、实时计算、运算绘图迅速准确,具有动画、图形变换等功能。但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滥用多媒体技术,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立体几何中的柱、锥、台等概念,用立体模型就比现代教育媒体更直观。因此,运用教育技术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要选好切入点。
3.要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但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思考、发现、探索,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同步发展。
4.应尽量创设实验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目前,教学设计大都还是以教为主,大多数课件只是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当学生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时,常常因为运算过于繁杂甚至无法完成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的范围。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数据处理便不成为问题了。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应尽量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顾玲沅等.青浦实验启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4
【关键字】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研究
一、引言
新时期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革新精神的人才成为当代教育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能力依然不足,这些问题造成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无法培养出拔尖人才,无法满足我国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显得势在必行。当前,我国中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育,推进当下中国数学教育,笔者将会就这些问题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育中,新课程在逐步推进,新课程所注重的素质教育也逐步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新课改过程中,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以前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高中数学教育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一切以高考为中心。高考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为保证公平公正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一考订终身,只注重成绩。但是学校和教师在高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是必须首先要做的工作。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将一切教育资源调来为高考服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老师难以正常开展教学的后果,最终影响高中教学的教育质量,严重违背了教育精神。
其次,课堂形式单一,师生缺乏互动。很多学校在处理师生课堂关系时都无法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依然以老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不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没有很大的改变,一些学校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高中数学内容相较以前内容有所增加,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反复不停的讲授书本上的内容,完全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表面上便于老师更快的传授知识,但是实际上,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也很难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因此丧失自我思考的机会,也就丧失了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最后,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不因材施教,过分注重成绩与名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全面构成。对于书本知识,如果只是进行机械的复习训练,那也只能够让学生在被动重复的去学习,不会主动的去发现,去思考和解决自己所面对问题。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将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最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中数学探索性学习
面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这些问题,许多教学研究者提出了探索性学习这一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探索性教学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所谓探索性教学就是指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从学习和现实生活提出和确定与我们所学内容相关的研究专题,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研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交流讨论中也促进自我的进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围绕学生的观点进行积极的启发。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为重点,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且积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探索性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需要对现实社会进行发掘,主动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的内容,为学生创造实际情景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好奇心在合理的情景下得以激发出来,从而产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新的认识,并且在原有相关经验中去索引学习到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的结合,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次,探索性教学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怀疑,将以前机械学习的模式转化为现在自我主动接受的模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思考中,大多是被动接受,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而不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碰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只要换一个形式,一些同学可能就无法处理所面对的问题了。因此,在探索性学习当中,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进行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学生是教学的主题,老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所服务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积极的倡导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所用。发现问题并且大胆的提出问题,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一项重要能力。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 就是指主要是从教师与学生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方面来考察,即教育主体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的课堂教学是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要,不是精英教育。虽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满足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虽然在一节课堂上,每位同学所听讲的时间一样,但是达到的效果却差别很大,造成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而没有照顾到多数同学,这种学习机会差异的悬殊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课堂教学时间少似乎是很多老师的抱怨,将课堂教学的不理想归结于教学时间不够长。然而,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却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课堂教学密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数学课堂理解、巩固和数学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数学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1.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一个题型可以有很多种提法,而类似的提防却又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问题,所以题海战术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让同学们彻底理解了问题的实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而探究式学习在此具有极大功效。在九年级代数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在研究中学识长进。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 y=x2-2x+1 y=x2-x+2让学生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同样都是二次函数,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没有交点,让学生讨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跟什么有关?引出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内容。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学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师的应有追求。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特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离开学生的教学和离开生活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数学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慢慢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一来,方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5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
关于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教育理念,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其的探索和改革,一直在不断的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方案,力求完美优化教学体制和教育方针。
1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的意思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读(自行阅读)、写(合理记录)、听(认真听讲)、说(沟通讨论)、思(思考分析)、练(实践运用)六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运用数学方法,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便于学生更快的提高数学成绩。以学为中心着重强调的是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时效性的关注度,是一种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有效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功能的教学方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和团队意识也会得到提升,他们通过思考研究、实际应用、答疑解惑等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能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教学时效性;与此同时,学生还要通过做题等学习方式找到自己的易错点和盲点,以便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和选取的,怎么学、学什么也都是由学生自行安排的,优等生可以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适当的安排时间进行数学拓展学习,差等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数学学习进度和难度,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有所突破,保证课堂教学速度。以学为中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师的作用是确立在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的,是假设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是不能完全一样的,这种缺乏实际性的教育方式对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自身实力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如果能力不足,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效果就不会明显。
2导学设计引导教学,教与学平等和谐共处
2.1必须坚持的理念
确立一个“你我”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平等关系,是共同进退的团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能被充分调动的前提是有一个“我要学”的学习意识,进而才能使其沉浸在数学的殿堂中,积极的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和老师、同学尽情的交流和讨论,在沟通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逐渐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学习的灵魂是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可以从对话中了解彼此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点,最终总结出适合个人发展的学生方式。学生思考探究方式有很多,既有独立性思考探究方式,又有小组讨论的思考探究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思考探究方式,学生都要根据问题难易度进行有层次性的学习,练习也要讲究循序渐进,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展情况,善于听取学生建议,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对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学习路线,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供保障。
2.2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思考
数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思、练,学生根据这些学习方式制定学习计划,教师根据这些方式制定教学方案,并围绕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答。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通过“听”“说”进行沟通、讨论、总结和阐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指出产生疑惑的地方,同时说出自己的内心看法和见解,教师应当针对大众问题、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以及学生的易错点和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真正做到无障碍交流,达到优化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目的。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辩证性思维能力,并通过对上述学习方式的应用,提高数学认知水平,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和完善化,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在具体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进行单独指导,以便于可以及时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