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科研能力
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还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科学研究是高职教师的任务与职责。
一、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科研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办学,要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只有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破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难题,同时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唤起企业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办学的热情。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保证和促进了校企结合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二)科研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科研工作对于教师践行高职教育理念,理清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难点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面对学科发展的新情况,教师需要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丰富讲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科研工作始终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科研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展科研工作除了可以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提升学术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实现职称晋升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科研工作中,教师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教学中的诸多新问题,更加广泛地猎取新知识,更加积极地探求解决之道。正是在不断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才得以提升。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科研的内容
(一)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科学研究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科研,还包括教学研究。如教学改革问题、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教育科学问题。既可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探讨。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自己所执教的学科领域内的新内容传授给学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授课需要建设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环境。
(二)专业学术研究。随着会计准则与国际的接轨,会计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必须关注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空间,认识和理解新的经济形势给本专业带来的影响,掌握本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成果,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经济和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三、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科研现状
(一)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精力不足。在当前高职院校招生生源逐年下降的严竣形式下,财会类专业出现了报考考生人数不减的局面。各大高校财会类专业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明显加重的教学任务使得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每天忙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从而导致教师主动进行科研的的积极性低,科研氛围不够浓厚。
(二)科研能力薄弱,科研兴趣不大。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多数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虽然大多数教师通过在职研究生进修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普遍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另外,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职称晋升而突击搞科研,他们只按照职称评定标准要求搞科研,一旦职称晋升就失去了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有部分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屡次受挫后产生了畏难情绪。
(三)科研方向不明,科研质量不高。不少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只追求科研项目的数量,并不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只关心职称评定的要求,并不在意是否能够提高自身科研素养。部分教师科研选题范围跨度很大,甚至与教育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专业毫无关联,这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一)转变观念,学习提高。针对高职教师对科研缺乏重视和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学校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功能定位的文件学习、专题研讨、高校专家学者宣讲、培训进修等形式,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进而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教师积极跻身于科学研究的热情。
(二)团队协作,联合攻关。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高职院校应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积极组织团队研讨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学术合作,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准和科研水平。通过科研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加强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创造机会,加强交流。学术交流活动是教师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鼓励和支持会计教师参加会计学会、会计师资研讨会等活动,以使会计教师能够有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鼓励教师在会上交流学术观点,发表学术见解,同时获取最新学术动态,了解国内外同行的新经验和新做法,这对于开拓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玉祥、袁云沛.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
[2]王瑜. 高校学习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3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2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学生毕业的去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又决定了它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地方工科类院校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确实需要认真思考。众所周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学校的实验教学环节来完成,而实验教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1-5]。但是,在目前地方高校的本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教学学时安排的比较少,而且实验教学的手段也比较单一,导致很多实验课程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教育,成为学生用来应付学分和考勤的课程。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实验课程学习和教学的一些体会,以及我校机电工程专业其他教师们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探索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教学学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动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1.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毋庸置疑,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确实与重点院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此,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光靠自觉,而是应该“推”、“拉”两手并用。具体就实验课程而言,从“推”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加强考勤管理,不仅要注重出勤率,而且需要严格考核学生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质和量;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从思想上转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动手实践作为训练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巩固和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从“拉”的角度看,积极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觉到能够学到知识并学好知识,通过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训练并掌握真正的技能,切实领会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对课程知识点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实现兴趣引导拉动学习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一倾向要求乃刚需型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其及时地多渠道地传导给学生,使之成为压力和动力,事实证明它在很大程度上为营造大学生重视实验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学校应该从制度上重视实验课程,并在软件和硬件上给予足够的保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加强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联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各种科研项目当中,经验表明,通过项目类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做到了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收效很大,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里粮草就是思想上先具备这个意识。实践意识到位了,将会提高实验教学课程的质量,从而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
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学习方式。传统的实验课程大多是以实验指导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要领,并详细示范,学生则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和老师的示范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始终处于被动参与接受的位置。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中心的指导教师在诸如拆装实验这一类课上,就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初,指导教师只是先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给同学们讲解一遍,有的操作过程则稍作示范,然后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详细地去分析别人的设计思路、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然后研究拆解方法以及如何按何步骤入手进行装拆,这样学生先思考再接着自己动手操作,学习起来就比较全面和深刻。对于某些问题,学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知识、拆装技巧和工艺知识,因此很难给出满意的回答和合理的拆装,这个时候通过老师的释疑,常常会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印象十分深刻。有的同学甚至感叹,我们怎么想不到其中的奥妙,这是因为同学们在大学里一直是学的理论知识,没有接触到生产工程实践,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也是多方面知识的集成。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许多学生在拆装实验课上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课程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惟一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多动手多操作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多渠道灵活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地方高校的工科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能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学科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以及研究课题,创造条件让学生早日进入科学研究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鼓励教师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增加一些综合性和技术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走入实验室,积极主动地获得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事实上,学生只有走进实验室,亲临其境,亲自动手,反复实践,才能悟出真知。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学习、实验的空间和轻松的环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独立实验能力。开展灵活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工程实践竞赛,如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相关比赛:无碳小车的制作比赛、机械创新大赛、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等。近几年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十分重视这一类实践活动,将其引入到教学培养大纲当中,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直接组织或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的大学生各项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并且在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让走进实验室的学生日趋增加,充分发挥了学科比赛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工科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锻炼平台,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工科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更多配套方案的实施,如学校建立一体化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积极整合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统筹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未来的工程师,自身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主动性,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从实验教学中学习经验、学习见识,拓宽自己的工程视野,把前人的一些工程技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邱相艳,张玉玲,李艳玲,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究[J].教学教育论坛,2013,(13):60-61.
[2]王涛,张秀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金工实习创新实践研究[J].教学教育论坛,2013,(13):59-60.
[3]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4]周敬红,宋雪萍,张亮.工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37-138.
[5]栾茹,张培华.对工科院校综合性实验建设的一种新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30-132.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素质 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教学主体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无不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品质。也正因为高校和高效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任务,所以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教师群体,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所谓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所谓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根据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师德师风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辅助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层次上来说,它有别于一般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分为纵向培养和横向培养两个方面。
一、纵向培养
所谓纵向培养是指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素质培养,即在教师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培养既可以是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的素质培训,也可以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培训。纵向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就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两部分。目前,我国高校引进教师一般都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且各高校都具有招聘教师的自主权。再加上由于我国没有专门培养高校教师的师范院校,因此,高校招聘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专业知识或者学术研究上较为突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但他们在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1.职前培养。为了建设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学技能,同时又在科研和学术上有所专长的高校教师队伍,就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做好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并建设相应的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和考核体系。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但是,这类岗前培训的时间一般为2~3周,培训时间较短,并且大多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因此,要延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加大培训力度,严格考查,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除了上述课程外,还应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案课件的制作等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
2.职后培养、提高及转变。就职后的继续培养、提高及转变是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高校要根据不同的培养原则,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准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重的培训原则。”
就职后的继续培养、提高及转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一是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导师、同事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各项能力素质。二是通过各类在职培训、外出访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三是通过脱产进修的方式,使教师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从内容上来看,职后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专业业务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等方面。
总之,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养,都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特点,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特征来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纵向培养的最终目标——终身教育。 转贴于
二、横向培养
横向培养主要是指从培养的内容、角度和方向等方面来分析的,它有别于纵向培养,也就是指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面的宽度与深度。高校教师除了要承担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教育管理、教化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责,这些职责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横向培养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和专业辅助能力三类。
1.专业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特点。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将科技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或社会效益的能力。
从传承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按照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较高,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方面仍存在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师以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主。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师教育课程,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岗前培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始终并非长远之计。因此,除了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培训,通过系统培训、导师指导、个体实践等方式,多途径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来说,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掌握和研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高校教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服务社会的能力上。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学科知识、科研能力或成果,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或公共效益的行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准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由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由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再加上物质主义的冲击,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在人文素养方面是相当缺乏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物质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素质发展上来。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更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4
关键词:实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成职业道德的提升。
一、严谨治学,提升教学水平
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教师就是实现这个职能的专业人员。为了培养出专业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由以往的注重知识培养到注重能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真理。
二、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等问题,教师必须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从满足于所教课程的局限中走出来,向知识的深、广度发展。
“要想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要,教师应该有“几桶水”,且是性质不同的水,在给学生“倒水”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往自己的桶里“注水”,也就是终生学习被摆在了广大高校教师的面前。高校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高校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及时掌握国内专外业科研的新动向。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三、坚持科研,提高科研水平
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高校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不盲从学术权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志同道合的科研群体,都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了便利。这样高校教师既可以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又可以把科研成果尽快用于教学,推动教学的发展,甚至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四、注重仪表风度,潜移默化影响
不仅教授知识,同时教师的仪表风度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注重每一个细节。
五、爱岗敬业,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只有热爱,才能心甘情愿付出,才会对教育工作有着持久的热情。同时,对于道德修养的加强,高校教师也绝不能放松。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高校教师自己首先就得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自己优异的表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六、爱护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高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引导学生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七、团队合作,发扬集体智慧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教师群体的协同工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学校、社会交给的每项任务。个人只是整体中的一分子,当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高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
八、多媒体教学,传统现代结合
传统教学都是以讲授法橹鳎科学技术手水平的提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直观,网络使信息的检索更加迅捷,但是也存在着弊端。多媒体教学的过度运用,造成了学生学习倦怠,网络虚假信息妨碍了学生的判断。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不能丢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争取做到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最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高校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奋力前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5
关键词:终身学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伪科学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研究能力;他们的专业发展内涵有其特殊性,但终究离不开终身学习,并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从不同方面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在此,从终身学习的概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如何在终身学习观的指导下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个概念。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不断学习。学习将伴随并影响着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所淘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关乎人类的生存,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认同。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新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教育观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观已经成为教师职业道德技能体系的重要内容。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自身发展的需求。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教师立身之本。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者,而且是自己专业学科方面的专家,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有所区别,是有其特殊内涵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综合服务的应用与发展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目标,而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育观、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高校教育本质工作的理解,形成关于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观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成人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科知识与素养;同时不断训练与提高自己作为教师所需的教师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大学教师还必须以研促教,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自己科研方面的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及成果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做科学研究的兴趣与能力。这也是大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2.科研能力
大学教师既然是学科专家,就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能成为最优秀的教师。”因此,大学教师增强科研素养、提高科研能力成为当代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应具有先进的学术研究理念与精神、渊博而深厚的学术功底、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科学实践与研究能力,通过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促进社会综合服务创新与进步,从而全面提高自己作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科研能力方面的发展,使自己早日成为某一学科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
3.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高等教育的职能除了为国家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与科学研究外,还包括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大学教师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也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必须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树立服务理念,秉承服务精神,将自己先进的学科知识和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能力。没有服务于社会的教育教学,没有服务于社会的科学研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是伪科学。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高校教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高等教育价值目标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发展,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成熟,从而使自己具有渊博、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有突出的创新科研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并能够将学问研究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的新型专家。
三、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职业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快,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观被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接受。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个人和民族,将会被远远地抛在历史进程的后面。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知识更新才能使学生知识更新,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1世纪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终身学习已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并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校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的学习意识,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间断地学习。学习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思想境界和教师职业道德能力,不断丰富完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离开了学习,教育就像植物离开了阳光雨露,教师职业生命将日渐枯萎。
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新和转换教育理念,培育社会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人才,担负起促进知识更新的责任;才能承担起信息化社会的学术研究,并寻找到学术发展的创新点。因此,高校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断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系统、不间断地学习,才能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结构体系,通过终身学习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总之,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1.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说:“教师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的保险。也有研究指出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他(她)的终身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学习,边教边学,并且要“教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富有活力,才能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具体而言,教师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应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提升:(1)自主学习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有效自我评价能力;(4)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5)充分运用不同学习策略灵活学习能力;(6)学科研究能力。这六个方
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发展中不可偏废,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践行终身学习观,才能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才能使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获得不竭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顺畅。
2.加强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理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进行专门的师范类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训练,虽然新入职时进行了高校教师上岗前的短期培训,但这远远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所需,就是师范类毕业的教师也往往重视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忽视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育教学方法与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弱。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教育知识与技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不断加强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方法与水平,提高教学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奠定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3.科研要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永远离不开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每位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科研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当然,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必须避免脱离实际的研究。我们应该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为教学服务的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以解决教学和工作中的问题,实现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并以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确定个性化的研究方向,承担横向科研课题,解决科学技术问题和地方经济建设问题,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这一社会的未来发展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转变个人人生价值的“学习型社会”。因此,高校教师应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并通过终身学习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崔秀明.社会服务视角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R].黑龙江大学,2011:18.
[2]陈碧祥.我国大学教师升等制度与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发展定位关系之探究[J].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4):163-208.
[3]任重远,肖云龙.生成和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4(6):112.
[4]苏敏.基于教师专业化背景作出的反思: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及自我培养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3.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3.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6
一、科研对高校教师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标尺。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因此,作为当代高校教师,为顺应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现代高校普遍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不但要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力,能针对生产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切实做好科研,并使科研成果付诸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否则终将会被高校教改的洪流淘汰掉。
2.通过科研专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可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的具体操作程序等,通过科研培训和教师亲身科研实践,切实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3.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校科研,一般包括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科研的定位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和出发点。结合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性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走“产学研”道路,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研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历来是教师的主心骨,作为教师,必须也必然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研究是一种运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现象、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也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必须注重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更新;2.教学模式研究;3.教学实践原则研究;4.教学方法研究;5.教学效果研究;6.教材研究;7.受众对象研究等。
以教学实践原则研究为例,教学中,可遵循确保学习真正发生的普世原则,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2.发展理解和运用教育语言的能力;3.联系学生生活;4.提高教学的思维层次;5.用师生对话吸引学生。如在执行第一个标准“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即老师过多的注重了教,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可实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明确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其要求,同时做好指导工作,要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完成任务的显著效果。
而教学模式研究,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遵从6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Model 1: Get it right in the beginning;Model 2: Just listen and read;Model 3: Let’s talk;Model 4: Teach what is teachable;Model 5: Two for one;Model 6: Get it right in the end。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这六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使用的效果应该深有体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节效果突出的课堂,都是这几个模式的有机融合或演变,尤其可注重model1,4,5,6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终身学习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高校的教育对象,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发展前景等因素无不限定了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装备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应时刻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觉悟,时刻不忘提高自身专业储备和职业素养。
(一)学习目标定位
1.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2.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4.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对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5.在互动式教学中双向学习,这种教学能促进师生的共同生长。
(二)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要求
1.学会认知,树立新的知识观: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深厚而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了解崭新的教育理论与手段;同时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的方法。2.学会做事,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受众对象,重新建构课堂,在终身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3.学会共同生活,树立新的教师伦理观,培养自身及学生各项综合能力。4.学会生存,树立新的职业生涯观: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变动,教师要由一个“自在”的存在者变为“自为”的存在者,自觉地规划与开发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具有在各种教育与非教育机构间流动的能力,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道路,寻找自己的职业生存之路。
(三).终身学习的可行途径
1.定期参加教学相关培训
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如专家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教育教学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逐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水平。如具体的教学培训模式有: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示范-模仿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积极定期参与,必将能使培训所获服务于教学,最终提升自己。
2.考研深造
考研,考博等,向更高学学术领域迈进,已成为高校教师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建议高校教师慎重选择专业,明确自身定位,着眼服务教学,在各方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前沿最优秀的成果,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科研,教育教学能力。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不仅能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下,高校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已经如火如荼,通过国内外学术访问、交流,追逐国际前沿最领先的学科思想,并使之广泛传播并运用、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