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1
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性疾病之一,骨伤科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功能康复[1],因此,骨伤科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作用重大,特别对骨科合并有其它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糖尿病55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护理在其康复过程中作用巨大,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56.5岁, 均为原患有糖尿病患者。损伤原因: 跌伤18例, 车祸伤21例, 其它伤16例。55例患者均在内科医师指导用药和调整饮食,控制血糖正常后进行手术治疗。
2.围手术期治疗 术前饮食治疗是保证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并能减少术后骨折不愈合。同时术前根据监测到的血糖、尿糖进行血糖控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尽早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应用须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术中应监测血糖,并注意禁止应用糖类液体,以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继续监测血糖、尿糖,并根据结果是否给予饮食及胰岛素治疗,术后饮食治疗的总原则是:满足骨折患者的生理需要,保证营养,又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 不致发生餐后高血糖。术后胰岛素的应用根据血糖和尿糖监测的结果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控制。术前及术后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有利于骨折愈合,并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3.治疗结果 55例手术患者中有52例在本科治疗痊愈出院(其中3例出现切口感染,均经适当处理后痊愈,3例出现压疮经治疗后痊愈)。其余3例由于血糖升高不能控制, 术后转内科治疗后治愈出院。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血糖升高对骨折患者愈合的不良影响,根据患者伤情、体重等指标制订和调整饮食,进行饮食治疗。由于骨折愈合是一个必须有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铁、铜、锌等营养素的补充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所以,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25%~30%。同时,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另外,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控制总热量;②多吃富含胶原的食物:包括猪皮、猪蹄、猪尾等,里面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③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④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⑤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降低体内钙、磷、镁的排泄,从而维护骨的硬度,促进骨组织的再生;⑥术后病人在能承受的情况下尽早恢复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对食欲差,不能满足术后恢复需要者,应静脉补充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必须保证每天的碳水化合物在120~150 g。
2.用药护理 护士应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发现有用药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特别注意使用胰岛素的护理:①胰岛素的注射途径:胰岛素的注射途径有静滴和皮下注射,掌握每种用药途径的剂量和方法;②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包括准确用药、注射部位的更换及胰岛素保存等,同时,注意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③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包括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发现后及时处理。
3.预防并发症护理 ①预防感染:因高血糖造成的高渗内环境抑制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对感染抵抗力,同时血糖、尿糖升高,有利于某类细菌生长,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增强抵抗力,一旦发生感染时要及时积极治疗,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本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由于骨折患者术后多数需长期卧床,因此必须加强尿道护理,对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0.1%新洁尔灭及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每周换尿管1~2次,鼓励病人多饮水,尿量保持1500 ml左右,以达到生理性冲洗尿道,促进尿道细菌排出,预防尿路感染。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3~4次/天,每次5分钟,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发生。②预防压疮:由于骨折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翻身困难,骶尾部、足跟部等处易发生压疮,特别对于老年下肢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更 容易发生且难治愈,因此,减轻局部受压,使用气垫,经常变换,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健侧翻5°~10°,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位并成一直线,将枕头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以免骶尾部、足跟部受压。容易发生压迫部位用50%酒精按摩,每日2~3次并垫上海绵垫;减少局部物理刺激,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本组发生压疮3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4.功能锻炼 骨折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很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①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加强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发生,如下肢骨折,指导患者做下肢关节主动伸展和旋转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②指导患者掌握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同时指导病人出院后3个月定期来复查X线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确定负重锻炼时机。
5.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骨折合并糖尿病对患者负性影响大,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患者,用其能理解的方式讲解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及效果,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及家属明确糖尿病患者也能手术。由于老年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思想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心理恢复上有一定难度,有报道[2]欲使糖尿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采用针灸治疗调整很有益处,因此有条件的可请康复科协助给予针灸治疗。总之,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3],可减少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赛小珍.骨伤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2
关键词:骨科;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
引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老年患者在骨伤科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无疑是骨伤科临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
1 老年人骨伤特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与关节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的增高,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①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较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骼功能衰竭的表现。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腰段椎体,扭闪均有引起,一般第一次轻微外伤,患者仍能站立行走,不甚疼痛,往往失治。第二次再有轻微外伤时,腰部疼痛加剧,摄x线片或MIR检查时往往有新鲜压缩性骨折,又有陈旧性骨折,胸腰段呈后突畸形,其它好发部位是股骨颈部、肱骨外科颈部位、桡骨远端等。③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制主要是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本身机械强度降低,对抗外加应力的功能减弱,遇到超过骨骼机械强度的外在应力,尤其是脊椎骨折,仅由于骨折平面以上躯体自身重力的作用,加之腰部肌肉强力收缩即可发生骨折。所以,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只是腰部闪挫伤即可致脊椎骨折。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暴力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骨折好发部位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骼本身退化与骨骼外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⑤老年骨折的诊断与年轻人不同,因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差,如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股骨颈的嵌插骨折,因疼痛较轻,甚至不疼,功能受限不明显而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身高变短或者驼背畸形提示存在椎体的楔形变或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如身高较青年时低4cm以上,则提示存在重度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骨折,则是2个椎体或2个以上椎体发生骨折,患者自身躯体的重力作用即可造成椎体的变形与压缩。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不仅治疗骨折,亦要防治并发症,防治结合,估计和预测疗效及预后是老年骨折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老年人本人及家属对骨折治疗不积极,无信心,不配合等,只有50%的老年性骨折得到有效治疗。对股骨颈、转子部、外科颈骨折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一般多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对骨质疏松骨折在常规治疗骨折的同时,选用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3次,每次1支(50u),效果甚佳。降钙素可降低骨丢失,对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有止痛作用。亦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配合体能锻炼,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增加含钙量高的食物,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等。
2 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
一旦遇到骨折,患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静观别动,尤其不能搓揉。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包括:①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应先止血和消毒及包扎伤口。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②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③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④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⑤如果受伤的老人脖子或腰背疼痛,这时要注意不能胡乱扶、抬伤者,一定要保持其脊柱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绝对不能坐起来,以免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最好在保持平卧位的状态下送往医院[2]。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
摔伤导致骨折,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3]。因此摔伤后不可用力揉按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时可使用冰敷。
3 老年骨伤患者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文明礼貌, 亲切体贴, 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尤其对老年患者, 讲求文明礼貌是护患交谈的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好卧床, 搬动时动作应轻盈, 切不可用力过猛,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1.2 确立远期治疗目标, 做好出院指导
病人要出院了, 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到此结束。还要为病人做好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让他们在心理上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4]
3.2 营养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患者饮食有四点禁忌:忌偏食,保证骨折患者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忌食难消化之物;忌少喝水,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饮水减少,就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忌过多食用白糖。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
3.3 疼痛护理
3.3.1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局部皮肤可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或3次,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3.3.2 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2~3 h更换1次,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
3.3.3 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O°,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病人摆正。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以免肢端坏死。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7]。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4.1 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脏收缩相对减弱,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5]。此类病人一经住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防止骨折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及适量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做好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要根据老年骨科病人的特点,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和疼痛护理,并积极的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病人着想,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年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11]。
参考文献
1 吕志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1357.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
3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6,14(2):31-3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等[1]。以往以保守治疗和腰椎间盘摘除为主要治疗手段。2000年-2012年,我院共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2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4~58岁,病史3~10a。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取下腹正中旁切口,长约20cm,自腹膜外将腹腔脏器推向右侧,X线定位后将周围组织分开,摘除髓核,切除纤维环及软骨板,用模板测试大小后,用适宜人工椎问盘及髓核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1根接引流袋并缝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病人患病时间长,手术创伤较大,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我们应耐心与患者交谈,对症施护。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并介绍典型病例,以消除不良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ld备皮,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2)配血800ml,并完善各项检查;(3)为预防感染,术前晚给予抗生素;(4)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晚及术晨行清洁灌肠;(5)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术中护理
2.2.1 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应密切观察面色、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出入量。充分考虑大出血的可能,备齐用物。
2.2.2 保持输液的畅通,观察滴速、病人全身反应。防止电烧灼伤皮肤。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min记录1次。观察液体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40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400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术后24―72h引流量≤50ml可拔管。术后3-5dX线摄片,了解人工椎间盘置换情况。
2.3.2 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由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因此,要求严密观察。术后要定时进行唤醒试验,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本组病例均未出现异常。
2.3.3 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致窒息。平卧6h后开始翻身,每2h1次,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防止脊柱扭曲,致人工椎间盘脱落。
2.3.4 胃肠道护理。由于手术牵拉,腹部手术病人在术后12-24h肠蠕动消失,随着木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术后48-72h整个肠蠕动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2],因此,嘱患者待排气后进半流质,少食多餐;术后1周内禁饮牛奶及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导致或加重腹胀[3]。
2.3.5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和腹膜后血肿形成及脊髓神经受损,人工椎体滑脱。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伤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人工椎间盘滑脱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向病人宣教预防滑脱的重要性,告知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本组均未发生以上早期并发症。
2.4 康复指导
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及深呼吸。24h指导病人做踝关节屈伸运动,3次/d,10min/次,20次/min,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2d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即绷紧大腿可见到髌骨上移和大腿肌肉隆起,放松时可见到髌骨下移和大腿肌肉隆起消失,3次/d,10-15min/次,40次/min。术后3d开始做直腿抬高运动练习(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3次/d,10min/次,30次/min。以增强肌肉力量,防止组织粘连。一般行单个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病人,可在锻炼前带上腰围,于术后1周即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下床活动;多个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病人,卧床锻炼1个月左右,可带上腰围,下床适当活动。注意保护措施,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早期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尽量减少脊柱活动,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及泌尿系炎症。
参考文献
[1] 林振福.骨伤科疾病诊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95-97.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4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护理;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6-02
踝关节是下肢主要的负重关节,其承受的负荷比较大,容易出现骨折,而且多为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骨折之一,青壮年最易发生踝关节骨折脱位。由于踝关节需承受全身重量,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大多极不稳定,如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会对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而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不仅取决于临床方面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也取决于手术后的科学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例58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42.37岁。致伤原因:民事冲突17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并发性损伤11例。除一例为陈旧骨折外,均为新鲜骨折。
1.2 方法
1.2.1 在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行保守治疗18例,在Lange・Hanson骨骼分型中前四型l、Ⅱ度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对这两型骨折,早期肿胀轻者可考虑及时尝试闭合性骨折常规手法复位的原则进行复位。复位前应根据患者病史特点,结合X线片,分析损伤机制,定时复查X线拍片。
1.2.2 手术治疗40例,对Lange・Hanson骨骼分型中前四型Ⅲ、Ⅳ度骨折、或骨折手法不能复位及复位不理想的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开放性骨折亦在其中。外踝对踝关节稳定与负重和维持距骨正常位置有重要作用,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固定后使腓骨下端的外翻角度得以保留,避免了踝穴变窄影响关节活动的弊病。术后三到五周X光复查,观察对位和对线情况,必要时行功能锻炼。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全面检测病人的骨折部位变化,了解病人的心理波动,如损毁关节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要让患者全面了解愈合后的情况。对没有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踝关节外伤患者,要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心理障碍,增加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对有脏器损伤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工作,配合医务人员和患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前患肢护理 对于非开放的患肢,除入院止痛,合理诊断,积极配合治疗外,还应做好患肢位置的看护,以防产生入院后的内出血,和不适当的放置所产生的肿胀破坏。对开放的外伤骨折,入院后,应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对仍有出血的患者,应积极协调医护患,立即手术处理,以免感染和再损伤的产生。注意患肢的角度,对合并扭伤角度大的,观察血运情况,嘱咐患者和家属,不要过度搬动,以免损伤增加。必要时行外石膏托搬运,做辅助诊断,如拍片,患肢CT等。
2.3 术后护理
2.3.1 使用外固定器具病人的护理 ①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置于功能位,膝关节略屈曲,以利于消肿止痛。保持患者肢体正确,搬动时托扶足踝和小腿,避免剪切力。②保持外固定稳妥有效。用夹板、石膏固定和跟骨牵引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特别要注意保持有效固定、有效牵引,严防内、外踝及足跟压伤。观察石膏、夹板的松紧度,钳夹、仿手法复位踝关节外固定器等是否滑脱,发现内、外踝有红肿、水泡破溃者及时处理。④告知患者外固定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6周后视骨痂生长情况可去除外固定。夹板、钳类等外固定器固定牢固后,用我们研制的肢体保护架支撑起病人的被毯,防止被毯衣物挂住或碰撞外固定器具而引起病人疼痛、引起骨折再错位,并减少病人担忧。
2.3.2 踝关节骨折闭合整复病人伤肢骨折部位的疼痛,是骨伤科病人最常见的一种疼痛。其疼痛多伴有肿胀,护理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局部冷敷,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口服和伤科灵、展筋酊等消肿镇痛药物涂擦;此种疼痛一般在麻醉消失后到第一天夜间疼痛剧烈,2-3天递减。告知病人疼痛的规律,术后当天晚上准备休息时可提前1小时应用阿片类镇痛剂如吗啡、杜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缓释片,双氯芬钾酸片、去痛片等。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解除了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的痛苦。
3 早期康复训练
3.1 开放性手术和保守治疗外伤愈合后,均可以在卧床时,行小关节屈曲和大关节协助运动。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要根据局部肿胀和皮肤愈合等实际条件,一般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8周后逐渐部分负重行走。如果复位满意,一般4-6周后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12周后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愈后效果也相对良好。
3.2 对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应早期行康复训练,特别是在手术愈合后,为防止关节固定或黏连,在恢复期克服疼痛的情况下,或是少量疼痛时候,不负重功能锻炼,还能防止患肢肌肉废用性萎缩。
3.3 早期康复应注意点,对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手术后,护理应严格观察患肢活动情况,必要时,提示医生对患肢行X光片复查,以防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而难于治愈。行X光片检查还能有效防止螺钉断裂,通常固定时螺钉自外向内只穿透3层骨皮质。这就考验护理的细致性,和早期康复锻炼的适宜性。另外,对内踝骨折固定,通常用两枚螺钉固定或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来控制骨折块旋转。而后踝骨折,大于1/4,则影响其负重面的25%-30%,不易早期功能锻炼。若患者急于锻炼,护士应耐心解释,并指导其康复时间,一般在16-21周开始行早期锻炼。
4 结 果
经过临床观察在本组58例患者中,病人住院期间不注意摔倒2例,愈合失败进行二次手术。其他56例患者,符合早期康复锻炼条件,依从性良好,护理得当,康复状况良好,康复率96.55%。
5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在日常生活中如跑步、跳跃、登山、上下楼梯等动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通过早期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和后期全面专业的康复指导训练,以及强化随访期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预防了骨折卧床后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废用性骨质疏松,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提高了疗效;使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26-739.
[2] 葛向煜.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抑郁水平追踪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1):17-19.
[3]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3.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5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体会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有受到暴力击打、高处坠落、滑倒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可能会出现反常活动等[1]。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了胫腓骨骨折患者38例,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并配以有效科学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进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8例, 其中男18例, 女20例, 年龄33~68岁, 平均年龄(45.5±4.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2例, 重物砸伤8 例, 坠落伤8 例。并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术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于与手术有关的知识要主动向患者进行讲解, 同时对于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主要步骤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 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态度认真耐心,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进行解答。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 缓解其内心紧张的情绪, 对于医护人员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
1. 2. 1. 2 术前一般护理 在确定手术方式后, 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按照医生要求对于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 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包扎的过程中, 动作要专业轻柔, 减少患者的痛苦, 在手术12 h前要求患者禁食, 5 h前要求患者禁水, 排空大小便, 对于一些心理特别紧张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抗炎症治疗和注射镇定剂[3]。对于一些有长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要在手术前按规定进行服药, 防止手术中出现意外。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 术后7 h左右的时间不可进行抬头, 如果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可将患者的头偏向一边。在手术后要立刻对于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 而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检查, 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停止[4]。在这期间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 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手术后3 d内患者伤口会有少量渗血的情况, 护理人员要及时提醒医生进行更换敷料, 防止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于病房进行检查并对患者切口进行观察, 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的情况, 要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缓解其内心紧张的情绪。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轻音乐, 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 减轻患者的痛苦[5]。
1. 2. 2. 2 术后饮食护理 等到患者术后排气后才可进行进食, 所食用的食物要清淡, 食物要高蛋白、高纤维素且含有钙质, 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的刺激性食物, 同时也要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保持营养的均衡, 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6]。
1. 2. 2. 3 术后患肢的护理 护理人员术后将患者患肢提高, 将其置于海绵垫上, 踝关节背伸90℃, 足尖向上, 保持患肢外展位, 术后对于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 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渗血不止、血色变深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患肢周围皮肤和患肢肿胀程度也要进行观察, 给患者患肢进行适当的按摩科促进其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程度, 对于肿胀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让其口服利尿剂, 必要时予20%甘露醇250 ml 静滴每日一次, 直至肿胀消失[6]。当患者术后麻醉过后要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 但对活动量要进行控制, 不能使患者过度劳累。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肌肉收缩的运动, 手术第三天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 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利用牵引床进行上臂锻炼, 为下地用拐走路做准备[7]。在手术2周后患者在巩固原有训练的同时, 要积极拄拐不负重训练向部分负重过渡。2周后开始扶杆做坐位起立与坐下练习, 双足站立做踮足尖、下蹲起立练习, 健肢站立而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练习[8]。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骨折的话应尽早进行负重训练, 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的话患者进行负重训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最好不要让患者产生疲劳感。在手术后7周左右进行X光片复查, 骨折基本愈合后逐步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逐步锻炼膝关节。
1. 2. 2. 4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如果患者感觉身体有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 对于饮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促进骨折的尽快恢复, 出院后1个月、3个月要前往医院进行复查, 检查内固定有无移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患者经过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后, 均康复出院, 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3 讨论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持体重的主要骨骼, 是附在小腿肌肉上的主要骨骼, 是较为容易骨折的位置之一, 对于该种骨折具有治疗难度小, 但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 患者在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情况,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所以做好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本院对其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 采取有效和合理的护理方法, 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综上所述, 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的有效科学的护理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恢复, 减轻患者的痛苦, 是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 顾彩霞.临床护理规范与常规.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3(2):132-133.
[2] 余志艳.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 25(3) : 193-194.
[3] 腾艳霞, 乔云江.疾病护理常规与常规医疗设备应用.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8(4): 210.
[4] 王玲, 赵华云.中药外洗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2):52-53.
[5] 王淑芳, 周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的护理.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 12): 61-62.
[6] 乔玉宁,阚春玲,马宁. 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淮海医药,2009,12(2):312-313.
[7] 向利娟,何谦.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1例的康复护理. 四川医学,2008,10(4):311-31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6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6-02
老年人骨质多疏松脆弱,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经统计调查发现[1],高龄老人该病的发病率更高。老年人的特点决定其活动不方便,而股骨粗隆间骨折让老年人活动更加受限,并且严重者会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目前,临床上有关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牵引治疗,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并且疗效并不显著、死亡率高达41%[2],因此逐渐被淘汰。近年来,PFNA和DHS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次实验主要探讨两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范围在70-9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0.3±5.6)岁。按照骨折原因分为交通损伤患者26例、跌倒损伤患者56例、18例。按照按Evan’s骨折分型,其中Ⅰ型骨折15例、Ⅱ型骨折26例、Ⅲ型骨折27例、Ⅳ型骨折32例。将纳入的100例研究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检查,注意患者的合并症状,进行硬膜外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暴露患者患侧,开始闭合牵引和手法整复。使用C臂X线机透视复位。在大粗隆顶点近端约3cm处作长3-5cm切口,分离暴露大粗隆顶点,将导针插入,扩大转子入口,在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主钉,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1枚,测量所需螺旋刀片长度,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敲入,取出导针,通过瞄准器在股骨干(主钉远端)处旋入2枚交锁钉固定,取下定位器,拧入主钉近端螺帽,最后分层关闭伤口。因切口小、损伤小,不放置引流管。
1.2.2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使用C臂X线机透视复位的操作均同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于大转子下2-3cm向下股外侧做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间及股骨干上段外侧部分,钻入直径2mm克氏针,透视满意后扩大针道,攻丝,拧入长度合适的螺钉,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螺钉固定于股骨干外侧。置入负压引流管,分层关闭切口;引流管48h后拔除。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P
2.1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3讨论
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研究中,普遍认为,手术疗法要好于传统牵引治疗[3]。因为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手术以后能够早期开始功能康复训练,在减少并发症方面有很大改善。长期保守治疗患者只能卧床,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尿路感染等等一系列并发症随之而来,但手术并不会带来这些。以往的保守治疗方法中,该病病死率很高,这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有较大相关性[4]。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手术治疗方法,从材料的改善、仪器设备的操作精细度改善、围术期科学的护理等多方面努力,在该病病死率降低方面做出了不断的贡献。但PFNA和DHS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发现,前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要显著短于后者,同时这种方法的创伤小,因此术中出血量并不多,相对安全性要高。本次实验结果也表明,前者在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患者创伤方面都要好于后者,这与以往相关报道一致[5]。但DHS的治疗相对也有一定的优势,加压拉力螺钉可在套筒内向外下方滑移,使骨折断端间相互靠拢、嵌插,有利于骨折愈合,符合髋部生物力学要求,且有滑动加压作用,固定牢靠;但对患者创伤较大,血供方面遭到一定的破坏,因此骨折愈合不如PFNA治疗组,愈合速度慢,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PFNA防螺旋刀片实现了一个部件就完成了抗旋转及成角的稳定性,减少髋内翻的发生,对患者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PFNA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中的治疗要好于DHS,患者满意度高,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崔国风,宋维,丛皎,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0,6(1):38-40.
[2]魏合伟,乔荣勤,李钊,等.DHS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5(11):57-58.
[3]李焱,徐志强,陈逊文,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6(14):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