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1

关键词: 高职机械电子工程 创新教学 教学模式

1.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集成性较强,整合了机械专业、电子专业及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学科内容十分复杂与丰富,有着很强的应用范围。近些年来,电子行业及控制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机电系统的发展不断信息化与智能化。加强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方法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独特性,某些学校近些年来都在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建设,希望用此专业的建设提高本学校人才的市场竞争实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利用广泛与全面的市场调研进行岗位需求的了解,对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加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建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所涉及的专业课较多,如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机电一体化课程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等,都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外。学科过多,使得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很难得到有效整合,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十分重要。

2.1加强教学目标的明确。就高职院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发展特点讲,加强应用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校内的教学资源及社会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前与课后,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意义,使学生具有创新学习的意识。只有教学目标得到明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才能得以协调,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学科知识与实践体系。教师要加强多层次与多方面的实践训练,使高职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基地学习及实践平台学习等方法,加大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力度。利用第二课堂,使学生认识到电路分析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目标。

2.2加大演示教学力度。演示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机械电子工程学习思维的开发有重要作用。演示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向形象化转化,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认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教师要关注演示教学的价值,利用演示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思维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电子控制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来源。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成为实验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演示者,从中体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创新及教学模式的开发,都需要专业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学习,就要对教学理论进行科学化处理。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会更合理。

3.1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将素质教育融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使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要让毕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更要让学生对职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合作意识及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只有这样高职机械电子课程的创新力度才有可能提高。

3.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要以够用为准。在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时,教师要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教学与言语让学生认识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工具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掌握教学的度,不能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不断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新的内容,为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4.结语

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是其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希望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这项教育工作,融入创新因素,促进高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2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罗亚辉(1981-),女,湖南华容人,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康江(1969-),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45-02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电子技术为一体,其学科具有知识点丰富、涵盖内容广与适用范围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系统正逐步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转化。目前在各行业中没有渗透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纯机械领域越来越少,因此,社会急需全面掌握机、电和控制的复合型人才。[1-3]

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根据当前国内外机电产品生产及发展趋势而设置的,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应用机械、液压传动、电子、控制和传感技术,从事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必须的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验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在多年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创办的,其实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均侧重于机械部分,因此有必要开展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参考了国内多所高校的经验,在现有师资力量与教学硬件条件下,力争做到最好,但就实验教学环节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内容广而不精

由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涵盖机械与电子,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力争兼顾到机械与电子两方面的内容,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液压及气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等近20门专业课,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科目太多,对应课程所开设实验学时偏少,难以深入学习,故每门课掌握得都不够精通。

2.电类实验设备不足

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是在多年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创办的,相比而言,机械类实验设备较完善,而电类实验的开设,虽可以在湖南农业大学部省共建电气技术实验室进行,但当时所建的电气技术实验室主要为满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及其他工科专业的电类基础实验开设,因此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的实验,均能满足要求,而专业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却缺少对应的实验设备。

3.综合设计性实验设置不够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由于课时少而时间紧等问题的存在,尽管实验室的多数仪器均能满足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要求,但目前各门课程所开设的实验多以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为主,以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按时完成实验内容。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均采用模块化实验仪器,学生实验时只需简单的连接电源线与信号线进行观察或数据记录即可,严重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部分课程的实验甚至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教学效果有所欠缺,对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不够深入。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1.修改培养方案,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通过实验真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从而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培养方案修改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涵盖机械与电子,要在宽口径的同时有所精通,培养方案修改时便不能盲目的减少理论课程或平均分配实验学时,而是应该按照市场人才培养需求进行。

(1)合并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实验,单独设立实验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较多,应用性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均开设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从10学时到14学时不等,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分别开设实验课能方便各任课教师自主实施课程教学,但容易出现各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基础,综合性不够的问题。由于这三门课程都是电类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相关性强,因此可以考虑将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学时设为34学时,课程开设时可以从电类基础实验开始,后期完成应用性、设计性较强的两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2)按教学计划要求和培养目标对某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时进行增减调整。如“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10个学时的实验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可适当考虑减少部分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至16学时或更多,使学生通过实验对单片机的基础理论有较深的理解,能初步设计基本的单片机控制软硬件;同时增设单片机课程设计,用1~2周的时间进行自主设计,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深入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

2.多方位改进实验条件

由于电类教学设备老化、部分专业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操作机会减少,甚至某些课程未曾开设对应的实验。针对此类情况,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实验条件:

(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对应的专业实验室。

(2)将部分设计性实验与教师科研结合,如教师研究的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可以用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而涉及到的信号检测部分或控制单元则可以用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3)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一方面实验室的开放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由此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更多的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如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及机器人大赛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开发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各课程实验多以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问题,除了改进实验条件外,还可以从各任课教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着手。如“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内容综合难度大,为便于组织,多是在实验箱上进行相关验证性实验,此类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优化,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4]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对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具备直观认识,也可自主尝试设计基于汇编语言或C语言的单片机软件,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再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不仅包括传感器获取信号部分,[5,6]还包括信号的变换、处理、显示等电路分析,目前所采用的实验仪器为“传感器系统实验仪”,集成了应变片、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热电偶、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十多种传感器及对应的处理电路,具备集成度高、应用简便等特点,能方便学生在课时范围内完成实验,其缺点是模块化的设计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验证性完成各传感器的标定,学生兴趣不够。因此,教师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由易到难进行实验教学,基础实验在实验仪上完成后,结合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进行红外发射接收或光敏电阻应用等设计性实验,使其对传感器及应用方面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开发设计能力,更好地将课本知识用于实践。

三、结语

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不管是专业培养方案还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并完善,笔者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与学生反馈信息,对专业的实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从教经验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与思路,其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已应用于课堂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组队参加了“第十二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成功进入前八强,荣获一等奖,相较于往届有了重大突破,长达一年的研制过程中,浓厚的兴趣、坚实的基础与较强的动手能力缺一不可,体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已初具成效。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殿君,焦向东,王伟,等.新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39-42.

[2]洪华杰,柯冠岩.关于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64-66.

[3]黄民,朱春梅,祁志生,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82-184.

[4]李旭,蔡培中,康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2,2(12):57-60.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三维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经验总结的目的。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要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刚毅,李国平.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4

机械电子工程学的是什么?它是一门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虽然听上去显得非常专业和陌生,其实机械电子系统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好像我们每天出门坐车,车子上的安全气囊、防滑刹车系统,公车上的自动售票系统,地铁的行驶模拟装置……只要你能想到的设备,几乎都和机电一体化有关。它既结合了几百年来机械方面的知识(以力学、物理为基础),又和现代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的发展息息相关,说一句“机械电子工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是一点都不过分。

就像这张图所表示的,你可以把机械电子工程看作是四大块内容的交集,机械、电子、软件、控制。你会发现很多的交叉学科,衍生下去,发展的方向会更多:微系统技术、机器人技术、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

作为一个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关于课业,关于就业,有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课业:充实得超乎想象

作为一个工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的课业十分繁重,鲜少有可以平时不努力,只靠考前一星期突击可以通过的课程。大一大二的时候打基础,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学……每一本书都沉甸甸的好像能砸死人,到了大三大四的专业课,以为能轻松一点,却完全不是这样,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微机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学计算机绘图,掌握AutoCAD、ProEngineer等专业的电脑工程制图软件。总之,既要学机械方面的知识,也要学电子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能力。这一切,都是为了毕业之后能具备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实验和开发的工作能力。

当别的科系的同学在漫长的暑假里尽情享受假期的时候,我们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实习:

大一暑假:金工实习。从用铁条磨出一个螺母,到用机床做出一个螺母,还有铸造、挖沙、数控机床,整整5个礼拜,在学校硕大的金工实习车间里上课。因为穿着工作衣――背带裤,有的同学把手指上磨出了水泡才做好的螺母放在了背带裤胸前的口袋里,结果上厕所的时候掉了……

大二暑假:电子工艺实习。这个实习其实挺有意思的,自己动手做一个很原始的半导体收音机,从焊接到组装,每人都要完成一个。

大三暑假:找公司实习。不过,学院常常有很多关系企业,所以这个实习机会很多,找起来不难。大多数是工厂,从汽车到电子设备,做什么的都有。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读书和实习,还要参加社团活动,再谈个恋爱的话,真的就是超级充实的大学生活了!另外,个人的经验屡次证明,两个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的人,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光是一个金工实习就可以滔滔不绝地交流很久。

总之,如果你经常翘课,不做作业,那功课被关的可能性很大。

就业:越有实力,选择越多

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后拿的是工科学士学位,毕业后的一大就业方向就是工程师。和以前需要工作数年,然后考取职称后才能被称为工程师不同,现在大学一毕业,就能看到各种招聘简章里需要形形的工程师岗位。那么,刚刚毕业的你,真的已经是一名工程师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说真的,如果你问我机械电子工程毕业后干什么,真的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岗位和职业选择,有些在大学里的时候也很难有深入的了解。毕业之后,当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岗位蜂拥而至,大家可以对公司做一些背景方面的了解,尤其对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做一些了解,才不会盲目。

1、汽车行业

别以为只有汽车专业毕业后才能进入汽车行业,汽车行业设计类和技术类岗位的招聘中有很多是面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

我们所熟知的汽车制造厂,比如大众、丰田等,很多都是最后的成品装配车间和发动机制造车间,后者是核心技术,而前者则需要有很多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厂家来提供零部件,比如汽车座椅、电子电器、汽车玻璃、内饰等等,这些公司一般来说都是效益不错的公司,外企的比例也不小,以上海嘉定汽车产业园为例,除了有上海大众的整车车间和发动机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100多家,有不少还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几乎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从事机械类岗位的工作。当然,要进入好的公司,本身素质也要过硬。

2、机械制造行业

除了汽车这个大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械制造类公司需要机械电子工程的毕业生。稍微想一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哪样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起重机、电梯、半导体……相关的企业非常多。

到了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专业制造厂,比如造密封圈的;还有这么多半导体代工厂(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电子产品的电子芯片都是国内代工的,包括苹果公司的产品和大多数手机的电子芯片)。

虽然产品不同,但是大致上有这样几类岗位:

①机械制造:比如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制造、CAD/CAM/CIMS等);

②机械设计:通常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市场的需要或是新的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设计任务。需要我们对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非常地熟悉和了解。当然画图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记得大三的时候做机械设计的作业,就是手画一张发动机的0号图纸和所有零件图,工作以后,更是需要天天和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打交道。

③机械电子:主要是机械控制方面的工作。

虽然相比金融或者计算机专业,起薪稍微低一点(目前国内不同行业的相同职位薪水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随着经验的累积,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捧着的是一个金饭碗。从另一方面讲,在机械电子的一线岗位上的工作经验,也利于以后转向管理岗位,通过日后的深造,做一个懂技术的管理者。

3、工业工程

一些院校的机械电子工程系在大三的时候分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或者是工业工程。相信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听说工业工程这个专业,这是一门由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工程学科。

我们可以试着打开著名的招聘网站51job,输入“工业工程师”进行搜索。排在第一页的企业有:ABB电气传动公司、西门子、米其林轮胎、日月光封装测试公司等等。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的特点:有自己的生产线、生产规模大、对生产线的效率和优化要求高。

现代化的生产,对每个工序的时间和工艺控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的甚至规定了工人需要哪几个动作完成这一工序。一个产品从一个个零散的部件到一个完整的产品,哪一步工序在前面,哪一步工序在后面,都需要找到最科学化的配置。而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是工业工程师的重要工作。

一旦选择了工业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所学的专业课就会有所不同,更偏向于工程的管理和运筹,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个人比较看好工业工程这个专业,相信以后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也可以往质量控制――ISO内审员和外审员、或者6 Sigma(a)黑带认证上发展。这个专业也比较适合女生读,哈哈,忘了告诉大家,机械电子专业的女生永远是凤毛麟角,一个班级的女生通常一个寝室就够住了。

4、销售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5

关键词:机电 测控 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096-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校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工程类本科专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开展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以及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等重要任务。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打造团队,构建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创新实验平台是对各工程类本科专业的必然要求。

1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行业是国家主要支柱行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强烈。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层次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机电工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开设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且多是2007年以后新增专业。

中原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而且是河南省两个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之一,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方向为精密测量测试技术和现代机电测控技术。为了促进学科更好发展,提出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创新实验平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教学与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共同发挥着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机电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出现,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更新、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条件完善、实践环节设置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原工学院机电专业总结多年来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基本结构为:机械+控制+测试+接口+系统。其中,机械学科为基础,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为学科主要特色方向,接口技术为纽带,最终落实到系统应用上。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相比较,更加突出控制、测试、接口技术的地位,更强调加强对学生在机、电、测、控、接口等技术一体化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的,实践环节,尤其是实验环节的设置、实验课程的开设、实验内容的优化、实验平台的建设等,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专业教学改革、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等主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专业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在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室设置与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开设、实验教师队伍等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借鉴同类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实验室设备构成、开设实验类型、实验设计方法、实践环节设置合理性等,提出构建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创新实验平台,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方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3 机电测控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及问题分析

3.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基本情况

中原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建制实验室以纺织机电设计与测控校级重点实验室为统合,包括纺织机械测控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多点传动控制综合开发实验室、视觉检测技术实验室、机械CAD/CAM中心等。主要实验设备包括三座标测量机、激光干涉仪、超声波无损检测仪、PLC实验装置、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套件、纺织机械测控实验系统、多点传动控制综合试验系统、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单片机开发综合实验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创新实验平台、机器人实验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验箱等。

3.2 可开设实验课程及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根据专业主要特色方向要求,课程体系中开设实验课程的专业课包括:机械控制工程、机电系统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微机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机电系统接口技术、传感器及机电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DSP技术、光学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精密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另外还有机电课设、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综合实验、机电系统综合实验等综合实验环节,共同构成了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

3.3 实验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近年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实验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实验环节所占比重明显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所造成的教学体系结构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实验条件和实验资源不足所致。

(2)资源短缺与资源重复现象并存,实验教学整体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专业实验设备增加不少,但也只是满足基本实验门类需求,总设备台套数还远不能满足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校内实验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优化配置仍不完善,其他院系的相关实验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资源浪费。这也是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3)实验课程开设各自为战,缺乏相关课程实验环节的协调与融合。机电学科为交叉学科,其多门支撑学科的专业课程之间是紧密相关,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实践环节是有可能融合为一体,采用综合实验或综合课程设计的方法来实现的。例如检测与信号分析类实验、机电控制与接口类实验等。但目前该类综合性实验环节开设数量还比较少,实验内容设计方面缺乏新颖性。

(4)采用新型、先进实验设备开设的实验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跟不上市场需求。

这一现象在许多普通本科院校中也比较广泛,主要原因还是普通院校所能得到的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相比重点高校远远不足,新型设备、精密仪器少,许多企业中已经配备并常规化使用的仪器设备高校却没有。

(5)实验形式单一,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较少。缺乏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实验教学与科研、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合不够,实验教学研究也不到位、不深。

4 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上述专业实验室设置、实验课程体系及存在问题,充分考虑本专业兼顾机、电和纺织的行业背景,紧密结合精密测

量技术和机电测控技术的特色方向,提出构建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创新型实验平台,其研究内容和实践方法如下:

4.1 保证基础,强化创新,确定创新实验平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保证课程基本实验内容要求前提下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性实验项目。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保证传统基础实验、增加新型设备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减少单一课程实验,增加多课程综合实验;减少教师指定题目实验:增加学生自主创新的研究性实验;保证课本内实验,增加实际科研项目关联实验;保证实验室内的实验项目,增加企业现场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构建符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现代纺织机电测控创新型实验平台的课程体系。

4.2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高校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己任,但学生存在基础、兴趣、努力程度等方面差异,在进行创新实验平台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构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与研究体系。对于基础薄弱,兴趣不足的同学,以基础实验和一般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能力培养为主,对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学习努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进行一些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4.3 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进行实验大纲、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各自所长分工负责,对各门课程的基础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通力合作,完成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实验内容规划设计和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械+控制+测试+接口+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基本结构,进行多课程综合实验内容开发与实验方法研究。

4.4 项目引导、以赛促能,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研究性实验与创新竞赛活动

鼓励专业教师根据创新性科研题目或实验室建设项目设计创新性实验,例如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进行生产线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鼓励教师在创新性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形成各种形式的物化成果。还可以结合“挑战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创新大赛题目进行实验项目设计,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兴趣小组,以赛促能,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4.5 提高能力,加强管理,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组织各种科研兴趣小组,加快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常规化,把实验室建成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

4.6 开拓资源,追求卓越,建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创新实验大平台

本专业科研人员目前参加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机床类项目2项和国家863项目1项,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与相关重点机床企业的合作交流:同时发挥原部属院校的行业优势,保持和加强与纺机行业的技术合作,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平台,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机电测控技术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将紧密结合机床制造业和纺机制造业中的各种测试、测量、控制技术应用,有效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建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创新实验大平台,最终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系统掌握现代机电系统测试、测量、控制技术和应用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机电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02):6-9

[2]袁剑波,郑建龙,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137-140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向范文6

长期以来,嵌入式系统是高等学校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1],强调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较强的课程[2]。而对于机械类专业,在其课程体系设计中虽然包含了部分嵌入式系统先修课程内容,但较少开设专门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也缺乏合适的供机械类专业本科生使用的嵌入式系统教材。

本文以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归纳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特点,并探讨了面向机电专业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机电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特点

在机电类专业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是大学本科课程自我更新的一种新的路径,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导致的本科课程体系更新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3]。嵌入式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广泛,对于机电专业本科生而言,因其在机电设备开发、控制于维护方面有着较强的应用背景知识,且具有一定的先修课程基础,因此嵌入式系统课程较适合机电专业本科生的学习。

但同时,与电类专业不同,机械类专业电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了机械电子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1 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系统的综合体[4],在课程中要向学生讲解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硬件知识,包括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寄存器设置等,又要讲解嵌入式软件方面的知识,包括Linux系统、交叉编译、设备驱动程序、多进程通信等。

1.2 课程的课时有限

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的教学时长为32学时,而电类专业该课程一般有48学时以上的课时,甚至达到72学时,在这其中,实验课时又有8个。由于课内学时数偏少,较容易发生学生能够听懂某些细节但缺乏整体认识,或者能够把握大框架但实际动手时一筹莫展的情况。

1.3 先修课程基础薄弱

尽管机电专业本科生已经有C程序语言设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子CAD等先修课程基础,但受到大学教学活动短学程化的影响,学生在背景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的情况。特别对于机械类学生而言,不仅计算机硬件基础较为薄弱,软件开发能力和经验欠缺,同时对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空白,给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 机电专业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现状与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内容选择

作为专业选修课,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这一领域全面的并得到良好巩固的知识,而是为了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步入这一新的领域中,概括性的掌握其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并对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这一思路,针对机械类专业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特点,应特别注意突出重点,合理分解难点。由于学生已有微机原理和单片机接口相关基础,在教学中弱化了对ARM芯片作为高档单片机使用的相关内容。在详述处理器结构、介绍基本指令的基础上,仅对定时器、中断、SDRAM、Nand Flash控制器和时钟系统等资源加以介绍,并多采用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避免学生在繁复的指令系统和寄存器设置体系中迷失方向。

由于机械类学生没有操作系统相关背景知识,因此在嵌入式系统软件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及其开发环境是嵌入式软件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Linux系统命令和交叉编译方法,而对shell程序和Makefile文件则通过案例教学呈现。Linux操作系统下设备驱动的基本思想、程序框架以及编写步骤是课程的重点之一,体现了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因此针对这一部分,不仅安排了较多学时的课内讲解,也安排了实验。在Linux操作系统下的线程、进程和进程间通信部分,由于学时限制,弱化了实际编程操作,而主要以案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思想和方法。

2.2 教学方法初探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应用课程[5],对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其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机电一体化应用。为此,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在教学中加入了较多的应用案例,突出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建立面向工程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在微机原理和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中接触到的8051单片机的相关概念与方法,使之对嵌入式系统硬件部分产生逻辑上的继承和联想,有效理解硬件的工作原理。在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的教学中,则以学生熟悉的Windows操作平台为例,讲解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方法,促使学生破除对这一未知领域的神秘感,并激发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