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辅导员视角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因受家庭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心理与思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影响了部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辅导员在家庭困难学生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将生活帮扶、心理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帮助他们由自信走向自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加强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和敏感。自卑是高校贫困生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和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于教育条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差距悬殊,遂有自惭形秽之感,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可能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一些贫困生容易敏感多疑,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这些都给贫困生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2.自闭与孤独。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地区,其家庭情况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困扰,总是觉得不如别人,于是不愿与他人交流,更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同学不合群,经常独来独往,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比较被动,容易出现自闭和孤独心理,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轻生念头。
3.焦虑与抑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肩负家人的期望,他们非常渴望摆脱贫困,但由于家庭条件或现实竞争等因素影响,使得改变命运之路充满挫折。另外,他们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规划,久而久之就产生紧张、心烦、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
4.嫉妒与虚荣。有些贫困生容易对同宿舍、同班级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怨天尤人或咄咄逼人,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自身经济状况,他们往往更加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不想因为贫困而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为了掩饰家境的贫寒,部分人在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相反的举动,如爱慕虚荣,以期改变在别人眼中的印象。
二、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目前,高校层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流程如何做到人性化、细致化和公平化。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切实的工作内容,体现教育政策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学院和学校层面应该进一步完善新生心理普查制度、学生心理问题月排查制度和咨询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心理问题摸排反馈和咨询工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和悦纳自我。另外,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得学校心理工作队伍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3.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管理水平。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辅导员的必修课。在平时工作中,如何给予经济困难学生尊重和关爱,如何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是对辅导员的考验。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是学生在大学中接触最多的老师,所以要敏锐地观察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当行为和不良情绪,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矫正,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增强科学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需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协助他们在心理上脱贫。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应秉持“四心”原则,即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用爱温暖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找到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正确引导他们摆脱贫困的心理困扰,重新树立自信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静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 高校辅导员,2015(6).
[2]邓猛,莫忧.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实证分析[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刘欣堂,夏晓虹.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集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2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自强之星 多因子 全方位引导
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大大减轻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已逐步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问题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目标。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当前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更多侧重于物质与经济方面,而对于精神层面的引导较少,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自强意识等相对薄弱。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真正实现高校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目标,已成为当前引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当务之急。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助困、扶智、励志、立心等方面没有真正体现其应有的功效。
1.1助困方面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基本形成“奖、助、贷、补、减、免”等一体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对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切实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时,出现了部分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凭借着生源地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而获得经济补助,而部分真正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自卑)没有办理贫困证明或者没有按规定程序申请补助,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援助的现象;同时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懂得自食其力,在缓解经济压力方面不是靠自身努力为主,导致贫困现象一直存在。这些因素使得资助工作没有真正完全实现助困功效。
1.2扶智方面
一方面,一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学习基础较差,加之无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导致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纪律观念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学,造成学业荒废;还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忙于各种兼职而忽视学习,经常在正常的上课时间里出去兼职,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能造成虽然经济负担有所缓解,但学习成绩没跟上,最后不得不退学。这些都是资助工作没有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智力因素而导致扶智功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励志方面
由于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困”方面,往往只注重对贫困生经济的支持,而对贫困生精神方面的引导相对忽视,导致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尊、自强意识较弱。不愿通过自身努力来减轻经济压力,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救助与补助,甚至部分贫困生形成了“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严重阻碍了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没有人生规划与目标,缺乏理想与目标,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经济与思想等方面多重贫困。
1.4立心方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与家庭。南于客观环境限制影响着贫困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与对待自我,可能形成自卑与自闭心理;且由于自我调适能力较弱,造成潜能发挥受抑制。但当前资助工作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方面较少,缺乏较好的衡量体系或措施来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的对策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工作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资助工作的热点。众多学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上作、救助上作、心理问题干预工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仅局限于某一研究方向,所得出来的结论也仅对某一领域起到指导作用。对如何从宏观上把握,通过构建一个良好载体,建立起科学、合理、量化的测评体系,通过这个载体或者体系就能较好地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发展,真正实现资助工作助困、扶智、励志、立心等方面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前,笔者通过建立以德育(思想品德)、智育(学习表现)、文体(参与情况)、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五个方面的量化测评与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引导,并在实践上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将通过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树立典型(“自强之星”)为载体,包括自强之星的评比细则、评比方式及宣传方式等渠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引导,努力实现助困、扶智、励志、立心之功效。
2.1“自强之星”评选依据
“自强之星”评选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方式由两部分组成:先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评选条件进行自荐,再由其他同学通过投票方式产生。而评选条件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财政部与教育部出台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相关规定,结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助困、扶智、励志、立心四个方面进行测评与考核。
2.2“自强之星”评选因子定性研究
2.2.1助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最大的区别是经济压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困难问题。而助困的首要因素是自助。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部分学费与生活费,“自强之星”评选更注重贫困生实践助困,转化为评选指标,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勤工实践活动。勤工实践,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内外通过合法劳动取得合理报酬的实践活动。通过勤上实践,不仅能够减轻经济压力,而且能提早适应社会,获取社会经验。这里所指的勤工实践,主要侧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并积极参与校内外提供的勤工岗位。
第二,创业实践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不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能够提升能力与实现自我价值,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同时,由于成功的创业需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应用知识能力,磨砺并增强心理素质,因此创业实践活动应该作为“自强之星”评选的因素之一。这里所指的创业实践活动,不仅指积极参与由学校资助部门在校园内外所搭建的创业实践平台,如淘宝街活动,更包括学生自主创业,如各类实体店及利用网络所建立的虚拟店等。
需要指出.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自身心理因素没有申请贫困补助的,可以通过加强“自强之星”的宣传力度,让这部分贫困生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现象并不会受到他人“另眼相看”,只要通过自身努力自立自强,还是令人尊重与尊敬的。
2.2.2扶智
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资助政策《意见》及励志奖学金评选的《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方面进行相关规定,特别是《办法》中明确规定,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以此为依据,在“自强之星”的评选中,智力因素(即贫困生的学习情况)应作为一重要指标作为参考。这里所指的“扶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水平,即专业学习情况。专业学习是指学生在本专业所要求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以专业排名为参考,这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是第一要务。通过专业学习情况的引导,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对专业的学习态度与重视程度。
第二,技能实践能力水平,即非专业的学习情况。有些学生学有余力,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又能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不高,在完成专业学习的情况下,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获取其他方向学习的认证。技能实践能力水平包括各种国家、省级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及专业技能认证。
必须指出的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受到从小学习环境的限制、原有专业基础、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影响,因此在“扶智”指标考核上不应该太过于单一。“扶智”方面的考核,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要督促学生夯实基础,引导他们掌握方法,善于学习;同时也要关注那些注重学习并在专业学习上有进步的贫困生。
2.2.3励志
“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志”。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关键在自救。在开展资助工作中。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自我激励、追求进步,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非常重要。转化为“励志”这一指标进行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遵纪守法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较少,可能涉及到的违纪情况就是因盗窃、诈骗受到的处分。贫困生可能产生的违纪现象主要表现为考试违纪、考试舞弊及替考等行为。需要特别指出,有部分贫困生对替考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遵纪守法情况应该作为一票否决因素。
第二,考试不合格情况。参加“自强之星”评选的贫困生,应该要能做出积极表率作用,更何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考试有无不合格情况也应作为一票否决因素,即小管该学生平均成绩如何优秀,只要出现考试挂科,就没有参加评选的资格。
第三,参与学术、文体活动情况。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活动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同时有助于打破自闭自封的局面,充分融入集体活动。学术活动既包括各类专业实践活动,也包括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第四,参与公益文化活动情况。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知跪乳之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国家与社会资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应该要具有感恩的情怀。从行为的转化上来看,表现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多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多少,也就是对社会认可度的多少。因此,这一因素也应该作为“自强之星”评选的重要衡量因子。
2.2.4立心
资助工作中对心理方面的测评,主要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看待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人际交流,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心理工作涉及到个人隐私,要遵循保密原则,因此当前有关心理测评量化考核的研究较少。对“立心”这一指标进行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自述自评。自述,主要是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自身的表现,同时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就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给予分享。在考核体系中直接表现为自荐信的书写。
第二,他述测评。他述测评,既是考核参选“自强之星”的贫困生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考查其他同学对贫困生日常表现的了解情况及认可程度。主要是引导其他同学客观地评价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日常表现以及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通过他述测评,能够让贫困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明白自身存在的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考核体系中直接表现为评选过程中其他同学投票支持的票数。
2.3“自强之星”评选因子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内容,对所提各项因子进行定量测评考核,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中的各项指标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由于“助困”与“扶智”两项指标当前研究较为成熟,而且易于量化,而“励志”与“立心”采用量化测评可能考虑到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同时,由于表1中的各项指标可能未能全面地评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整体状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项中给予酌情测评加分,但应该说明加分理由,因此“助困”、“扶智”、“励志”、“立心”与“其他”各方面比重采用3:3:2:1:1进行,在今后测评考核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正与调整。
2.4“自强之星”评选方式
“自强之星”评选采用自荐、班级推荐以网络投票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一,自荐。参与评选的贫困生需要按照表1中各因子的相关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同时要特别注重自述自评的书写。
第二,班级推荐。经过自荐后,采用班级推荐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人翁作用;而且可以保证推荐材料的真实有效。
第三,网络投票。网络投票是缘于当前网络平台的兴起与发达,既可以扩大评选活动的影响,又能够让投票者了解贫困生的典型事迹。
2.5“自强之星”宣传形式
“自强之星”的宣传,既要考虑采用传统的宣传形式,又要结合当前新兴宣传渠道进行。除了采用宣传栏宣传外,还可采用微博、博客、BBS论坛等网络平台。当然,有条件时也可借鉴心理学领域的情景剧模式,将“自强之星”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让其他同学更直观地受到激励与鼓舞。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资助机制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情况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在近二十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总体数量的增加也有与日俱增的趋势。在上个世纪90年代,贫困生的数量已经有迅速增长的势头,从1996年的几十万到1999年破百万,再到2000年的142万,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使得国家教育机构不得不紧急采取措施,试图抑制其增长。然而之后的十几年里,贫困生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到2009年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已经达到527万之多。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占全部学生人数的比例也在增加,1999年时,这一比例尚不达20%,而到2009年时该比例上升至23%。
各项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和比例年年递增,政府各个部门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贫困生问题加以解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而言,不仅要给予其经济上的支持,更要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为其提供援助,在贫困生的管理上严格规范。
(一)经济困难生管理现状
1.经济困难生信息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正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各项补助,由各学院上报到学校,再统一上报教育部门,最后进行全国汇总,这些学生信息的保存及管理如今已较为系统规范,这也是整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2.“绿色通道”的实施
高校新生入学时一般会有“绿色通道”提供给新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如今越来越多高校对“绿色通道”的执行程度都有所提高。“绿色通道”并非摆设,而是切实起到作用的一项措施,可以帮助刚进入各高校的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新生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困难无法正常入学,同时也在开始就做好贫困生档案备案工作。
3.经济困难生的教育成果管理
对经济困难生实习补助后,一般会对其教育成果采取定期考核,对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必须起到作用,在保证贫困生能够在校学习的前提下还要考核对贫困生的补助是否“值得”。学校在整理贫困生的资料时会将其学习成果及综合素质等记录在案,这对经济困难生的管理也起到辅助作用。
(二)经济困难生管理尚待改善部分的建议
1.对经济困难生实际情况的考核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数量庞大,要处理如此之多的学生档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档案中也不乏“作弊”现象的存在。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的学生有时会利用国家或学校对贫困生予以补助这一政策骗取补助资金,一方面由于补助人数也有某种程度上的限制,这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可能会使得一些真正需要补助的贫困生拿不到补助,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给予补助的机关单位的资金压力。因此在进行贫困生资格考察时,应该有更严格的取证过程,而非只是填几张表格就可成功申请,以保证补助金切实起到实际作用。
2.勤工助学制度的实施
许多学校对贫困生都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但一些学校的勤工助学制度并不完善,提供的职位和工资也不合适。首先,勤工助学职位如果只针对贫困生应该要在职位后加以标明,并在学校公告显眼处展示,让贫困生更有机会了解到这些信息。再者提供的职位应该符合学生身份,避免提出类似于一周需工作五天等学生不大可能完成的要求。最后所给工资应该适当,根据各高校所在地平均消费水平而定,避免造成贫困生花费太多时间工作而所得工资却极低的情况。
三、资金补助体系建设
(一)对经济困难生的资金补助现状
1.政府和学校给予的补助
贫困生的信息递交审核后,会进行统一管理,由上级进行补助分配,政府层面的补助是最主要的,补助的发放主要涉及财政部和教育部,各高校也有自己的补助会对本校贫困生进行发放。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年来对高校贫困生补助发放逐年增加,2009年资助总额已达369.65亿元。
2.银行贷款支持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对各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都有相应的优惠贷款措施。为保证贫困生在校生活能正常进行,银行为贫困生提供零利率或低利率贷款,贫困生在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数额贷款的申请,毕业工作有稳定收入后再返还。
3.奖、助学金制度
从国家到学校院系都有奖学金及助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而言申请这些较为容易,并且该举措能激励经济困难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努力获得经济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奖励。
(二)经济困难生资助方式改进建议
1.对贫困生的等级进行区分
贫困生也分一般贫困生、较困难贫困生和特困生,对不同程度的贫困生要采取有所差别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特困生最主要的应该是直接给予资金补助,在银行贷款提供额度有限时应该优先考虑这些特困生的申请。而较困难贫困生和一般贫困生则在直接资金补助上可以不用那么高,应该偏重于奖、助学金方面的补助。
2.资助方式多样化
在提供资助时应该适时询问贫困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帮助,是多提供兼职渠道的信息,还是组织捐助仪式等,从更多方面为贫困生提供资金补助,使得补助资金的来源更广泛,保证每个有切实需要的贫困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程度的资助。
3.注重贫困生精神方面的资助
如今的贫困生资助方式主要是经济支持,但其实精神支持同样非常重要,许多贫困生会羞于提出自己经济困难这一点,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各项经济资助活动时也要时刻注意其生活方面(如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的变化,帮助贫困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引导贫困生及周边同学正确对待经济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四、总结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是一个常见群体,关于其教育管理和资金补助的体系建设会是我国现在和未来都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如何积极主动帮助这个群体解决实际需求是各高校更是整个国家要长久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磊,曾贤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2]安江燕,谷忠新,刘永智,宋艳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资助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探析[N].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5)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4
关键词:管理系统 操作流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奖学金 助学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95-01
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档案识别认定、建立、完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国家一等助学金、国家二等助学金)的申请;资助资金的监管等业务领域实现学生信息采集、审核、上报、储存、统计等管理环节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加快学生信息化管理、提高资助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1 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有四个层次,分别为学生填报、班主任操作、辅导员操作及学校管理员操作。据时间节点的顺序我们把管理系统的填报、审核、公示、上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基本信息进入系统的步骤。
该步骤是一个从上之下的过程。首先学校管理员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院、系用户,例如学校有工商管理学院、城市学院、体育系等八个院、系。就建立八个用户;之后由院系辅导员根据自己院、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下设的行政班级;最后该行政班级的班主任导入该班学生的姓名、学号、性别、生源地等实际信息。
(2)学生完善信息及填报申请的步骤。
在班主任导入学生数据完毕后,学生可以根据学号为用户名进入管理系统,根据系统指示完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
(3)班主任审核学生申请的步骤。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提供的由生源地民政局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所反应的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生活状况掌握的信息、学生系统填报申请表由班级评定小组民主评议后在系统中核定贫困等级(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一般困难、困难、不困难)并在系统中公示三天,公示期内学生可以到系统查阅如有不符可以提出异议。如公示期内无异议,上报到院系级。
(4)院、系辅导员审核的步骤。
班主任上报学生申请后,有院系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到学校级。
(5)学校审核步骤。
学校管理员接院系级上报学生申请后,查核学生信息及申请表称述理由无误后,通过审核,并公示三天,公示期间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可以上系统查询,如无异议,由学校管理员上报教育厅。
(6)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认定工作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入管理系统申请国家一、二等助学金;国家励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
2 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
(1)在班主任导入学生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系统提示下载“标准样表”,按表格要求填入学生相关信息之后导入系统,如表格内容顺序不符会出现不能导入或导入错乱的现象发生。
(2)学生在填写贫困学生认定表过程中,“家庭人均收入”一栏所填写的为家庭人均收入(即为家庭每月总收入×12÷家庭人口数)且需与前家庭成员信息中的相关信息相符。收入只是一个单量标准,还要结合该家庭是否受灾、欠巨额债务、家庭成员是否有重大疾病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来评定是否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等级。
(3)班主任在审核学生提交的申请时注意三个方面:
①审核申请表时,请点击“申请表查询”先了解申请的学生数量后,在逐一进行审核。
②审核过程中,申请人数较多的班级,班主任应该对应纸质档案认真点选贫困等级认定,如出现错选、漏选应该第一时间与学校管理员取得联系,由学校级进行删除操作,请学生重新提交申请。
③在审核过程中,班主任需了解通过、不通过、驳回三个按键的实际意义。“驳回”是说明学生提交的申请出现误差的情况,可以更改后再次提交。“不通过”则是说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合评选条件,一旦点击该学生本年度不能申请该助学金或奖学金。
3 如何使管理系统填报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每年进行管理系统填报工作的时间为9月至10月,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按时、有效、准确的进行管理系统填报审核是此项工作的重点,根据三年的填报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由于管理系统的填报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操作方法是由上而下的传达的,其间会出现信息传递的弱化和失真。导致填报工作出现错漏、反复、效率低下等现象出现。解决此问题有如下几点:
①根据云南省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下发的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拟定通知,通知中写明填写要求、填写的时间节点及应该注意的重点、难点。
②制定操作手册及组织培训。根据管理系统的填报流程,制定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及学校管理员操作手册,明确各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③针对上一年次填报工作出错较多、效率较低的院系进行调研,深入学生了解情况,追根溯源,提出改进方法。
(2)把系统填报工作作为考核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提高责任心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①就系统填报工作制定工作制度,设置出错率表格,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各二级院系填报工作的情况。
②在系统填报过程中,根据系统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班主任、辅导员一旦出现审核上报错误,需要经过删除错误信息、重新填报、重新审核、重新公示、重新上报等一系列复杂、漫长的过程才能校正错误。
4 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系统的现实意义
在填报工作涉及面较广,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工作,所以在学校内部,各层次群策群力、积极沟通、互相学习、班主任辅导员以老带新共同完成工作,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管理系统加快信息流通,学生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同时传达到相关人员,无任何中间环节。规范办公流程,使各级管理员责任明确,权限分明,查有所依,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办事效率有效协调学校内个层级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能够方便的随时查看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统计学生获奖情况、各层级的工作进度情况,跟踪监督,提高执行效率和力度。[3]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系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奖助评优工作可以向无纸化办公迈进。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度国家奖助学和省政府奖学金及相关工作的通知[Z].云教贷[2010]21号.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变得越发突出。针对如何鼓励和帮助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 2000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就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奖学金政策,并在2007年在十七大会议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意欲通过这些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贫困生工作在各个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贫困生系列工作也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贫困生认定、建档工作,怎样将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紧密结合起来,促使贫困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成才,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全面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然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1.全面、公平、公正地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1.1成立评审工作组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要求,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班级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严格的按照文件的人数标准,经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要求熟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文件内容,熟悉贫困生认定和评选的过程和条件,工作认真负责,没有申请国家资助。
1.2严格评审条件和程序
(1)辅导员在贫困生认定工作开始前夕,在班级内组织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向全体同学详细讲解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的目的意义、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使全体学生充分感知党和国家的温暖,全面了解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的政策和评审步骤及要求。同时,采取全班投票的形式,按照不低于班级总人数10%的比例,选举产生评议小组成员。
(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班级评议小组提交书面申请,并在评议小组范围内陈述家庭经济情况(包括父母工作、生活情况,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同时提交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辅导员逐一和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交流,详细的了解该同学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并结合该同学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和日常表现,对其是否符合评选条件进行严格审查。
(3)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评议小组成员对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是否贫困进行认定。评议小组同学和提交申请同学所在宿舍的其他成员逐一交谈,详细了解该生所陈述的家庭状况是否属实,以及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评定其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家庭困难程度和平时表现给予打分排名。系部分配指标后,根据指标数额,再次组织班级评议小组进行充分评议,提出初步评审意见,确定入选名单。
(4)将班级评议小组初步评审意见(人员名单)在班内公示一天,无异议后报系评审工作组,系评审工作组审核后在全系范围内进行公示四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审核。
2.切实有效地开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
辅导员在贫困生思想教育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辅导员要经常分析本班贫困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把握贫困学生的思想脉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团结、组织、教育贫困学生的职责。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指导,发挥贫困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由于其家庭经济困难,在学习、生活和社交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学校除了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外,更要注重对其精神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帮扶。作为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和爱护我们身边的贫困学生,要不定期的与他们进行沟通,督促贫困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海报、板报、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贫困生自信自强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积极疏通贫困生的负面情绪,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2做好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出现虚假贫困生证明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提高诚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便他们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能够实事求是地陈述家庭经济情况,提高认定工作的效率。
2.3做好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贫困生自强自立的人格基础,要教育贫困大学生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人生境界的体现。我们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塑造感恩氛围,倡导各类奖助学金项目受助学生组成公益类社团,鼓励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通过贫困大学生自发的感恩行动,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道德的进步,体现出资助工作的精神内涵。
3.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后续管理
帮助贫困生解决了暂时的经济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贫困生的工作的结束,也不是贫困生工作的最终成效,辅导员还应密切观察监督。对贫困生的后续监督主要是指学生群体的监督,必须让每个同学都全面了解贫困生认定和资助程序、标准与方法,并积极参与到贫困生的前期认定和后续监督的行列中。辅导员应对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抽查核实,并设立监督电话与邮箱,随时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与举报,同时加强保密措施,保护反映意见学生的利益。对于不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假贫困生或在受资助后随意挥霍得来资助的同学,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其加强教育。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它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执行和贯彻,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关系到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我们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细致深入地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贫困学生能够从国家资助政策中真正的受益,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科]
【参考文献】
[1]侯鹏飞.关于独立学院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
家庭经济如何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资助;资助育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4-0040-03
[作者简介](198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一、实施高校资助育人管理的必要性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承诺,也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高等学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高校资助工作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其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切实发挥工作平台资助育人的作用,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学有所成,是每个学生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如此,形成高校资助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便利条件,更是高校资助育人管理工作的重心。实施高校资助育人管理也利于科学开展高校资助工作,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些都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高校资助育人管理模式:一心四轴
在归纳、整理高校资助育人管理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相关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构建了“一心四轴”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模型(如图1)。这个资助育人管理模型包含如下内容:
整个资助工作以育人目标为诉求,从开展资助工作的流程:甄选调研、资助引导、榜样示范和评估反馈四个维度出发,切实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有条不紊的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管理团队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突况的掌握和对困难学生的交流沟通、评估反馈,梳理出学生的困难需求,以及通过业务学习和经验总结提升团队的管理能力,来推动这个罗盘快速旋转,通过对资助工作的四个维度:甄选调研、资助引导、榜样示范和评估反馈四个轴的再修正、再调整,排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来接近育人目标,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并以此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直至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目标。
三、高校资助育人管理策略
(一)调研甄选
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和项目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宣传,提高资助的知晓度和保障有需要学生的信息通畅。每年秋季学期,针对新生开具的贫困生证明、绿色通道、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家长、学生反映的情况等,对全体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尤其关注单亲、孤儿、残疾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同时针对高年级学生情况也要进行摸底排查,最后形成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的报告。根据此报告,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对学生进行是否贫困和贫困等级认证(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系领导任组长、辅导员等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并建立贫困生档案和贫困学生跟踪调查机制。
在贫困生认定中,实行“退出制”和“进入制”,定期更新贫困生库。基于认定结果作为以后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库。在调研甄选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同时也要防止学生提供虚假信息,要通过相关途径核实信息的真伪,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资助引导
高校应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减、免、补、缓为辅的资助系列,同时拓展帮困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给困难学生提供一些物质补助,如节假日送学习用品,冬天送棉被等,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倡导和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岗位,一方面可以获得合法报酬;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倡议社会上爱心成功人士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在学生中应树立“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的信念。
针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资助档案和成长档案。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及进行心理引导。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资助政策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助学贷款的学生了解个人诚信的重要性,按时还款,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新时代青年。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学以致用,成才之时积极回报社会。此外,“扶人先扶志,育人先育心”,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偏差,积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助其拥有活泼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榜样示范
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教育受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其在专业和技能学习、学风建设、学生文体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针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定期找其谈心谈话和了解学习生活情况,辅导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教育引导。并对这些学生提要求,压担子,在学习上,引导其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争做学习、创新先锋,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肯学赶帮”的“朋辈教育”新局面,同时辅导员注意要根据学生实际,提高要求、弹性管理、因材施教;在学生工作方面,让其参与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组织、参与学生文体活动,积极融入院系学生、班级团体之中,勇于做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伙伴;在学生养成教育上,严于律己,学会慎独,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争做文明先锋;在实践活动上,珍惜机会、踊跃参加、团结协作、锻炼自我,争做文体先锋。科学引导、个别培养、树立典型、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鲜活案例。
(四)反馈评估
资助育人管理团队通过座谈和调查,对受资助学生助学金用途、生活态度、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活动积极性等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并在学期初引导其树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学期末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活动获奖情况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报告,上交辅导员和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对其资助评估的重要材料。资助育人管理团队根据受资助的学生综合情况,再做出下一步的资助引导和教育调整,力求接近资助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伟光高校帮困助学是育人成才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5(12)
[2]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