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1
(一)加强机关“准军事化”建设
一是加强人防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科学谋划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把学习宣传十精神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干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制定和实行了干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值日制度等,进一步落实了“构建和谐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进取性团队”的管理理念,全体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二是省、市、县领导多次专题调研人防工作。今年以来,省人防办纪检组长邓建华、省人防办副巡视员黄宏江、市人防办主任钟志京、县分管人防工作的副县长刘武及县人武部领导等相继到我办进行了人防工作调研指导,有效形成了各级关心支持人防事业的合力。
(二)全面开展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
严格按照人防宣传教育“五进”的工作思路开展人防宣传教育。一是进学校。重点抓了学生的人防教学,将人防知识教学纳入了课时计划和素质教育。印制了10000册人防读本陆续发放到学校,且对学校课程进行了不定期的抽查;利用警报试鸣日,与县教育局联合召开了县城范围内11家中小学校长会议,布置了配合警报试鸣,结合全县应急演练和警报试鸣日,开展学生疏散演练活动。县人防办与县教育局对基地人防学校进行了学校人防教育考核验收,学校人防教育开展有声有色。二是进机关。已创办了的《人防》刋物,每月一期,寄发至省、市人防办各级领导,以此推介我办工作。三是进社区。加强主管部门责任,县人防办与花江镇召开了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座谈会,九个社区分别成立了人防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安放了人防宣传教育宣传栏,内容每两月一更新,社区通过创卫、七一庆典等活动,发放人防宣传资料,宣传人防工作;利用警报试鸣日,组织社区发放试鸣公告,并在县城进行试鸣宣传。四是进企业。加强与企业联系,通过每年到企业收取公用人防工程维护费,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到企业上门宣传人防有关法律法规。五是进网络。凡我县人防工作的重大工作事项,每次都在公众信息网上及时。利用MS系统发送人防信息,每周两次,加大了人防的宣传力度。我县人防办的工作职能,人员情况,服务宗旨,均已通过网络向社会全部公布。在搞好“五进”的同时,分别在《人防》、市人防网、电视台、通讯等进行了大量宣传。在全省人防工作会议上,对人防做了《夯实基础重点突破推进人防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的经验介绍。
(三)阳光执法,创造性地开展人防行政执法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依法开展了易地建设费和公用人防工程维护费的征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县已征收易地建设费150万元。坚持人防工程以建为主,以收促建的原则,重点抓了结建工程建设。邀请省、市人防办专家多次来我县指导东方新城的结建工程和富锦花园人防结建工程建设,并对人防工程的安全排查进行了跟踪监督。目前,这两个结建工程已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
(四)全面推进地面指挥所系统工程建设
按年初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我办已于7月份完成了人防应急指挥中心的选址,并已办理土地报批及相关手续。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我县已暂停了所有楼堂馆所建设,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后续工程暂缓进行。
为加大县城区人防应急疏散场所建设,县人防办通过招商引资已与财信中昊人防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且经请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对县体育场进行提质扩容改造工程,此项工作有望有年底前促成。
(五)通信警报建设稳步发展
加强了对警报设施的管理,举办了警报管理人员培训班,使警报设施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按照上级要求,严密地组织了全县应急疏散演练警报鸣放和警报试鸣工作,鸣响率和音响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六)“三访三化”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支持扶贫村建设。为浮邱山乡黄南冲村、回龙湾村解决扶贫资金、抗旱资金共计3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村级建设。群众工作站定期到村、社区进行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提出参考性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为切实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2014年的工作打算:
2014年我县人防办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党的十八的伟大旗帜,在省、市人防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做好做强我县人防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结合我办的工作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大人防宣传力度
拓宽宣传思路,加强人防宣传“五进”的推进,特别是加大县城范围内学校人防知识的教育,全力做到人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了解人防、支持人防、参与人防建设,依法履行人防义务的氛围。
二、加强人防行政执法
人防工程建设以建为主,以收促建,在人防易地建设费、公用人防工程维护费征缴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人防指挥通信建设
一是加大人防警报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二是完成指挥所系统工程的建设,购置移动指挥车,建成人防地面应急指挥系统中心。
四、加大人防立项争资与招商引资力度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2
各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综治委各成员位:
根据半年检查考核和日常监控掌握的情况,现将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综治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上半年,全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各区与乡镇街道办事处、乡镇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和嘎查村、村和居委会与居民住户;各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与区直属和驻区各单位层层签订了2004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书。海勃湾区不断加大对发生重大治安问题的地区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力度和领导责任查究力度,对去年综治工作实绩考核较差的4个单位,严格行使了综合治理“警告”和“一票否决”权制,保证了各部门、单位综治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海南区积极推行治安防范经济担保制度,区委、政府增拨4000元经费对2003年度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济担保责任制的3个企业兑现了奖金,区属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也与辖区内较大的独立法人单位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济担保责任状,并逐步推广。三区对政法综治经费(包括群防群治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上半年共到位18.1万。其中,海勃湾区7万,乌达区6.5万,海南区4.6万。
二、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工作情况
上半年,各区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今年1-6月份,全市共立各类刑事案件944起,同比上升5.6%,其中,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上升9.3%,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8.9%,火灾事故同比上升34%。海南区、乌达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上升了64.1%、23.6%;海勃湾区同比下降6.5%。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5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劳教以上打击处理245人,打掉刑事犯罪团伙23个,成员78人,收缴罚没财物折款661余万元。查处赌博、买、传播物品案件20起,没收赌资15.58万元,收缴、盗版光盘330张,打击处理221人。查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56起,涉嫌越界开采的小煤矿47家,破获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案件8起,抓获涉案人员35人,逮捕9人、刑事拘留8人、行政拘留20人;收缴炸药200余公斤,雷管214枚;扣押各种车辆381辆;封堵废弃井口102个,炸毁盗采井口24个。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的单位、摊点229个,查获非法提炼地沟油、加工食用胨的黑窝点5家,没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6.42吨。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
上半年,各区、各部门、单位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三区和市政府办公厅、统战部、建委、教体局、发改委、海勃湾矿业公司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归口领导小组牵头单位分别开展了调研活动,及时上报了调研报告。今年1-6月份,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89起,调处1238起,调处成功率为96%;发生群体性不安定事件及苗头73起,其中事件54起,同比上升1倍;苗头19起,同比下降73.7%。
四、安全创建“三个延伸”活动开展情况
上半年,各区和各大系统认真抓了“三个延伸”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海勃湾区把创建“安全企业”作为“三个延伸”活动的突破口,把创建的立足点放在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服务上,重点抓了“黄化”、平沟煤矿、千钢等企业的安全创建工作,结合各类企业安全工作存在的常见病,指导千钢公司制定了反“事故隐患计划”;乌达区、海南区以创建“安全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安全创建活动延伸到民营企业,优化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治安环境。市卫生等系统把安全创建工作作为领导的任期目标之一,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条件,根据本系统的行业特点,把创安活动的实际效果作为对职工、科室、单位和部门考核、评比及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下发了《乌海市卫生局创建安全系统实施方案》,与局直属各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创建(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基层单位、科室又分别划分了安全创建责任区,定期对安全创建工作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并定期对安全创建的情况进行通报。海勃湾区综治委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刑法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配以漫画、插图制成展板进行图解,形式新颖、简明,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的易于接受,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市公安局按照标识统一、配置统一、内务管理统一的要求已建成58个规范化社区警务室;市司法局制定了法律进社区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季度工作安排和考核细则。
五、防范体系建设情况
上半年,全市各地区、部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意见各项措施,按照自治区综治委年初提出的“巩固、完善、规范、提高”的要求,全面构筑完善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市公安局以构建覆盖全市的四级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积极组织筹建以信息指挥系统、侦察打击系统、防范控制系统和警务保障系统为主体的110指挥中心大楼、规范化治安堵卡点、治安岗亭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电子警察)等六个“打防控”体系工程项目,目前,各项目建设任务已接近尾声,9月份将全部投入使用;同时,市公安局经过大量工作,上半年,在全市网吧内安装了实名制系统。市电业局、金融等系统采用双光速红外线报警、声像同步电视监控等最新技术防范设施,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治安防范网络体系。
六、有关材料报送情况
上半年,按照要求报送述职报告的单位有:
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经委、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交通局、监察局、组织部、电业局、安全站、地税、总工会、宣传部、妇联、邮政局、计生委、市检察院、司法局、农牧业局、水务局、人行、文化局、海矿、政协、民政局、综合执法、工商局、人寿保险公司、团委、教体局、统战部、乌达矿业公司、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报送半年总结的单位有(不包括半年抽查单位):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政协办公厅、市中级人民法院、工商银行、残联、林业局、教体局、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老干局、规划局、交通征稽分局、技术监督局、国税局、气象局、审计局、防范办、交通局、检察院、机关工委、药监局、安全站、科协、监察局、人防办、党校、人事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人行、发改委、广电局、农行、烟草公司、统计局、供销社、编办、民政局、科技局。
七、存在的问题和要求
上半年,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上级下发的有关综合治理文件精神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领会和分析研究,综治责任状、工作要点等内容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实际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存在照搬照抄或“两张皮”等问题,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刑事犯罪尤其是侵财案件仍然居高不下,专兼职群防群治队伍年龄普遍较大,防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三是个别单位综治信息反馈迟缓,流通渠道不畅,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及时推广,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还不规范。四是个别单位安全创建“三个延伸”工作滞后,存在无方案或方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3
目前国内科普场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呈增长态势。本文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我国科普场馆有关质量管理精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科普场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发展与现状,并就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其中仅有5个场馆(约8.9%)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并取得认证,而其余的场馆(约91.1%)则没有开始相关的认证工作。
1.2队伍建设精细化工作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队伍建设精细化方面,我们从3个方向入手研究,分别是: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及培训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超过2/3的受访场馆实施了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即有41个场馆(约73.2%)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有15个场馆(约站26.8%)则没有;仅有1/3的受访场馆(19个场馆)同时开展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建设,而约2/3的场馆(36个场馆,约占64.3%)只具备考核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设,而有1个场馆则均无开展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约占1.8%);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的受访场馆(54个场馆,约占96.4%)都实施了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
1.3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自主研发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有无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有无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以及“有无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1)在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建设方面,仅有6个场馆(约占10.7%)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2)在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方面,仅有11个场馆(约占19.6%)有此项方面的措施;同时另有5个场馆仅有展品的年度采购计划。3)在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方面,有13个场馆(约占23.2%)此项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4)在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仅有5个场馆(约占8.9%)具备。从上数据可见,受访场馆在展项研究管理方面举措较弱,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的目前国内科普场馆的展项展品开发还是以通过采购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方式为主,缺少对结合自身展馆特色和展教资源的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或功能拓展等。
1.4在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服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3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有无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从上数据可见,大部分受访场馆均较重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有49个场馆(约占87.5%)具备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建设;超过一半的受访场馆(31个,约占55.4%)具备考核评价机制措施;有44个场馆(约占78.6%)开展定期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另有1个场馆开展了不定期的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工作。
1.5在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两个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有无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以上数据可见,所有的受访场馆均重视安全管理,受访的56个场馆在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建设、以及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2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科普场馆都在场馆运营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花费大量的投入和创建工作,而在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管理现状来分析,基本上都把场馆物业管理工作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部分对外完全社会化管理,即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企业负责该项目工作,科技馆仅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和科普场馆的安全运营管理有关方面,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受访的所有科普场馆中都能充分体现。关注公共安全,充分利用人防、技防及物防等手段来提供公共场馆的安全服务,为科技馆与公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对于来访参观公众的服务意识还是蛮重视的,大部分的科普场馆均按各馆自定的规范规程和指引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科普服务及一些便民措施,使观众能舒心地感受科技馆这个启迪智慧,传播科普殿堂的独特氛围。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各岗位设置、岗位目标责任制、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都下了大功夫,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在引入相关科学性或客观性的评价机制方面,如:队伍建设、展项研发、服务管理、服务效能和效率等,除了小部分的科普场馆已开始尝试性地自行开展此项工作外,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均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若从引进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对场馆自身上述项目的建设,甚至从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三效”)三方面来进行相应评价或评估工作的考虑,目前基本上是还没有真正涉及或实施。在展项展品自主研发方面建设,对自身场馆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深度开发还较为缺乏,资源的充分利用仍不足够。调查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场馆尝试自主研发展项展品。目前大部分的场馆主要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现成的产品为主。受访的大部分科普场馆对展项研发的评价机制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展项产品研发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科技馆展项管理新方法等的常年性清晰准确的跟踪和关注。基本上他们都是根据过往采购展项产品的经验、或产品的欢迎程度作为评判和采购的标准。受制于多以展项展品采取对外采购来满足场馆自身的更新改造,故一般缺乏制定展项展品的年度研发计划工作措施。从对各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化管理是第一步,但调研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有5个场馆实施并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均与科技馆本身的体制、运营机制、财政支持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运营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有密切关系。认证工作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财、物力投入和全程参与,同时也与场馆的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坚定和稳定的执行力有着长效性的关联。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对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在管理、服务和运营上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难以提及到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竞争力。
3对策和建议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正想人性化管理迈进。如果说,科普场馆还处于比较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境地,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科普场馆要在不断丰富展教内涵、在展示上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基础上也应不断拓展、提升科学传播职能。但是,由于质量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普场馆人、財、物力等,需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以及整体执行力,而目前科普场馆在这方面的举措仍相当薄弱。基于对国内科普场馆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就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开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善于利用现有的展教资源和展研力量,开展展项展品的自主研发与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效互补,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展教形式向公众提供传播科学知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民终生学习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通过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展项展品自主创新开发,强化展项展品研发的学术理论和成果支撑,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要在科普展览展示手段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普场馆更新改造工程要注重科技创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通过集成创新的传播方式、集成创新的科普内容、集成创新的运作模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将科技馆打造成公众喜爱的最新科创成果集成展示基地。
3.2充分认识引入相关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对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评价的范围和层次界定比较混乱,更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并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把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入应用于我国的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甚至通过借助第三方客观的评价和评估,有助于分析与揭示科普场馆在运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管,落实以服务评价和合理奖惩机制促进改善服务水平,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功能。同时通过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普场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探索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以此创立形成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政府和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加强受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普场馆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前瞻性
科技馆事业发展好与否,其社会效益参考评价指标因素之一,就是公众对其喜好、参与度、特性和来访人流量如何等。科普场馆应联合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市场调研策划机构,进一步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和公众的喜好和需求,细分各类群体,结合科普场馆自身资源内容亮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数据采集、复核、处理、分析,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国际上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关注展教内容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反馈,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资源和专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壮大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
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其专业优势。各科普场馆应建立一套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的评价机制或评估体系,通过对人才队伍其不同阶段发展和能力特性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实现动态化管理,从而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加大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扶植力度、加强管理层和员工轮岗交流力度。同时利用各科普场馆各自资源、地区优势,探讨馆际间的人才交流培养深造合作模式,启动各馆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科普场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推动整体行业专业人才链发展,打造科普场馆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萧文斌 梁皑莹 陈之明 单位:广东科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受众需求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5.
[3]李霞,段钊.浅析我国科技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1(3):181-185.
[4]庄智一,王欣,胡芳,等.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7-12.
[5]康岩,考察黑龙江等地科技馆的调研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200.
[7]谭岑.基于公共服务的科技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79-181.
[8]龙金晶,刘玉花.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27-34.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 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当前我国食品供给在数量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危及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问题却时常出现,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找准问题之源—食品从业人员道德缺失,采取治理措施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1.食品从业人员及食品安全问题界定
从食品的生产、流通、检测等环节来看,食品从业人员应包括农户、食品生产企业主、生产加工人员、流通销售人员、执法监督人等。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指质量问题,这有两个层次,一是食品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部分指标超过了国家的标准,但尚未对而人体健康构成实质性威胁和损害,属于不合格但不存在安全问题;二是食品的确存在着“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严重超标,严重损害人的健康,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这两层都是客观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
2.食品安全现状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是“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各级监管部门在近年对食品卫生加强执法检查,权威数据显示,仅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给老百姓创造了总体向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如08年三鹿奶粉、柑橘虫疫情事件,09年农夫山泉“含砒霜”、10年地沟油、化学火锅事件,11年那染色馒头、可燃面条,12年的蜜饯事件等典型食品安全事件;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专家估计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总人数为20-40万人。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认为,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环境污染等非人为故意危害不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非法牟取暴利、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复杂、严峻。频频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动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总理曾对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副总理也曾对食品安全问题表态,“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这表明政府高层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一种国家乱象,食品治理与维稳相关,刻不容缓。
3.食品安全问题之源及表现
这些年,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原因何在?通过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黑幕,我们可以看到,不法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人和小部分执法监督者等食品从业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泯灭良知、唯利是图、执法为利,忘记了社会责任,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人的行为受思想道德观念支配的角度来看,究其原因则是这些从业人员的道德败坏和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3.1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和个人道德缺失。从毒豆芽、“瘦肉精”猪、“咯咯哒”问题鸡蛋、“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农户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使农产品外观美、产量高、价钱高,违规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其它化学用品,致使农产品毒素残留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这些事件的出现,说明了个别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道德意识淡漠、公共卫生意识薄弱,丧心病狂地赚昧心钱、黑心钱。
3.2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者道德缺失。部分企业经营者、特别是所有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市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社会责任感缺乏,缺乏企业信仰的强烈约束,当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撞时,不惜逃避社会责任以降低经营成本,片面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甚至肆意践踏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近年相继发生的“毒奶粉”、“化学火锅”、“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违规企业经营者在利润面前,诚信被淡化,要么是自知其商品的危害,却依然大批量生产,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要么是不明确其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盲目跟风,出现事故就以行业群体行为为借口进行责任推脱。
3.3食品加工企业员工道德缺失。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食品企业的绝大部分员工选择了个人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社道德义务。从“口水油”、“ 麦当劳修改过期食品时间”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业人员为了就业,保住“饭碗”,为了赚取更多的计时工资,作为对企业经营者、所有者的违法行为最清楚的人,他们却视而不见、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举报,任凭消费者吃连自己都不吃的“口水油”、“过期食品”,从而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从犯”。
3.4食品流通销售者道德缺失。在食品流通领域,在市场准入制度没有达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下,一些不法销售者在利益的趋使下,一是售卖有毒有害食品,如毒木耳、毒奶粉、病死猪肉等;二是售卖“三无食品”,即无厂名、无生产日期、无质量标准的食品,也有冒用商标、伪造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如假冒“绿色猪肉”等;三是售卖变质劣质商品,主要是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如“牛肉膏”、“新西兰A级羊排”等。
3.5食品安全执法监督者道德缺失。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为解决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执法为利”,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而把监管职责抛之脑后,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甚至 “养鱼执法”。“在办公室看样品”、“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等已成为他们的“习惯”,致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在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均未发现问题”;连小孩都知道昌黎县的假葡萄酒业,监管部门却是“浑然不觉”。由此可见,正是监管部门放任企业违法的“养鱼执法”,才在食品生产领域造成恶劣的“破窗效应”,最终导致了行业整体的道德滑坡。
4.提高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措施
对于食品从业者的种种道德缺失行为,我们应刚柔并济、教育与法律督促相结合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他们职业道德、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4.1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要在全社会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力度,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提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业者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做诚信企业和从业者,让消费者放心;大力表扬诚实守信的人和事,营造人人讲职业道德、讲社会责任、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
4.2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定期培训从业人员。对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所有人、负责人和质量安全管理员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以及行业道德伦理的宣传教育培训,教育食品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生产、加工、贮存、流通、销售食品的行为。鼓励检举揭发不法行为,对检举揭发者予以奖励,并保护检举者的合法权益。
4.3加强行政监管部门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行政、监管部门要积极争取通过合理的途径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系统内工作人员的待遇,以高薪养廉。同时要教育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和履行职责时,要时刻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思想道德觉悟性,做到不为钱所动,不为利所从,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对违法违规,危害国家人民的食品企业和个人要依照法律进行严厉制裁。
4.4以苛严的法律督促从业者践行职业道德。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监督,重典治乱,对制售毒假食品的企业和个人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提高制售毒假食品的风险成本,使其永无“东山再起”的基础和条件;对监管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要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从严处理,最终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使践行职业道德成为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特定时期,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道德的约束与保障,要依靠加强各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各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来从源头上来解决。只有各方面实现了道德生产、道德经营,百姓才能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台式调研报告[R].2003.
[2]王小锡.论经济与伦理的内在结合[J].哲学研究,2007(6):3-9.
[3]特里 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