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妇产科护理重点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1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护理;研究分析;临床分析;心理体会

妇产科手术护理是相当关键的工作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产妇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所以妇产科手术护理的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影响到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需要加强重视,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因此在临床实践当中广大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还需要有着扎实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手段,加强对工作的评估和对诊断效果的分析,通过心理和护理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开展,有效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质量增强,促进产妇的恢复。

1 围术期术前护理体会

妇产科手术护理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而妇产科的患者则相对特殊,其不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焦虑的心理状况。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手术前需向患者详细讲授相关知识,以达到鼓励、增强信心的效果。如何更好的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是妇产科手术护理的重点,最后还需要与产妇多多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调整好心理状态。需要对妇产科手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引起高度的重视。

向患者讲授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以及术中的配合要点,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均达到最佳的状态,最终使得手术的紧张更加顺利。在术后还需要向患者介绍相关疼痛的情况,诸如切口疼痛时间和程度等,以使得患者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另外还需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其过度的紧张。进一步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护理方式和理论,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

2 围术期术中护理体会

护士应用自己熟练精湛的技术配合医生手术,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术中保持安静,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物品清点准确无误。护士应主动关心产妇,核对产妇的姓名、床号、住院号,开放并保护好静脉,注意保暖,始终陪伴产妇,如术中牵拉脏器或取出胎儿有不适及牵拉痛,嘱产妇做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其过度的紧张。进一步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护理方式和理论,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各项护理记录完整、准确,与器械护士做好手术器械和敷料的核对,并且在手术全过程中注意各种导管通畅。术中会因疼痛而不合作,大喊大叫,这时应视产妇如亲人,耐心地做好解释,告知产妇大声喊叫一方面会消耗能量,另一方面还会使胃肠积气而影响手术操作或术后恢复,切不可责备产妇。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需要密切的观察产妇情况,重点的需要观察产妇的胎心和一般状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巡回护士则应当始终陪伴在产妇身旁,讲明术中的不适状况,帮助产妇做深呼吸等动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分娩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告诉产妇胎儿性别、发育状况等,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尽早的开奶,尽早的接触。

3 围术期术后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产后护理的关键和重点。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向产妇详细的讲解产后疼痛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全面的改变产妇对于疼痛的错误认识,很好的转变其思想观念,避免产妇形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最后,需详细的向产妇讲解术后疼痛的控制方式,与其交流过程当中需要以情切、和蔼、热情的语气,以达到安慰的效果,适当的缓解其内心的不良情绪,解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难点,增强产妇的信心。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还需要从临床的角度着手,充分的与产妇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更好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改进。产后的疼痛护理相当关键,护理人员还需要从疼痛护理手段和心理等多个层面着手,需详细讲授相关知识,以达到鼓励、增强信心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处理,更好的保证治疗和护理的效果,确保产妇可以得到最为恰当的治疗[1-3]。

剖宫产产妇术后6h内因药效尚未消失,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产妇确实口渴,可间隔一定时间喂少量温水。可进食流食,进食之前可用少量温水润喉,大约50ml/次,若有腹胀或呕吐应多下床活动,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第一餐以清淡简单为宜,例如稀饭、清汤,并要少量。在术后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灯观察,加强病房的巡视,对于其出现的呕吐、恶心以及荨麻疹等情况需进行密切控制。最后,还需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人员对其进行陪护,以保证护理效果。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还需要从临床的角度着手,充分的与产妇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更好的加强方案的实施,加强对工作的评估和对诊断效果的分析,通过心理和护理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开展,有效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智力增强,促进产妇的恢复。更好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改进。

4 结语

妇产科手术护理需要注重原则和措施,在术前需要帮助产妇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在思想上需要做好准备,帮助产妇了解手术情况,消除紧张等心理状况。妇产科手术护理还需要对产妇的术后情况加以重视,常见的诸如烦躁和焦虑等等,为了更好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需要尽可能的对产妇进行关怀,从多个角度着手,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妇产科手术护理整个护理工作开展过程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探讨了今后工作开展的主导思想,旨在更好的实现对妇产科手术护理质量和绩效的全面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少慧,刘靖荣,刘承珍.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6.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网络课程 教学研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教学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演示性成为了现代教育中非常热门而实用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妇产科护理学》这种操作性较强又不可能将所有课程搬到实习室进行的课程,网络课程发挥了最大优势,直观而生动地为学生呈现了大量图片展示、案例操作过程视频等,这些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对《妇产科护理》网络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以期使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得到更优质的课堂教育。

一、网络课程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和意义

《妇产科护理学》是专门针对解决女性健康问题,帮助女性进行疾病诊断和常规保健的学科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医护保健增加了很多新课题,这就给当前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加大了难度,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若仅依靠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因这门学科偏重于实际操作,就很难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而网络课堂这一授课形式则可以解决《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一系列难题。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图片、影像、声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直观而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护理的具体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可以做到边演示边讲解,而且更方便人机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②,从而使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网络课程,无论是在规模、质量还是构建效率上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因制作者经验和技术有限,导致课程内容和传统授课没有太大差别,浪费了教育资源,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技术开发不足,不能做好人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所以,如何将这种先进的技术很好地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产生良好教育效果,就成为了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三、《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设计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倡导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并且尽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③。在此趋势下,我们以实用性和增强学习效果为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了《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课程以教材为依据,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课程导航包含五个模块,分别是:教师团队、同步课堂、课程资源、互动答疑、考试测验。本课程中运用了powerpoint、flash等多种媒体软件,充分利用了教育和媒体资源,课程结构明晰,使用方便。另外,课程还包含大量的知识信息:将近20G的图片、flash影像以及视频资源,且这些内容与课程同步更新。

四、《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

1.《妇产科护理学》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性知识枯燥难懂,所以网络教学要注重用具体影像解释抽象理论,改变以往单机课件内容简单、缺乏素材的缺点。如在讲解卵子的受精过程时,教师仅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很难将其讲述清楚,更不要提让学生理解了。此时,利用flas形象将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就可以对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感官了解,教师再加以讲解,便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④。

2.《妇产科护理学》因内容繁复,所以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速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将重点章节的授课进行了录像,且将这些录像内容及时更新到了课程软件的“同步课堂”目录下,以备师生随时回顾查看。有疑问时还可以进行在线留言,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答。这种无阻的交流信息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力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

3.妇产科的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演练的机会很少,教师可以将模型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弥补临床实践演练缺失的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医疗影像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和要点,然后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模型进行模拟操作,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沐浴和抚触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授课。

五、《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取得的成果

自《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试行以来,可以分享网络课程资源的学生在学期终进行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网络课程涉及到的科目的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分,达到了88%。可见网络课程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虽然网络课程的试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对其逐步进行完善和改进。

六、结论

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妇科护理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促进《妇产科护理学》这一学科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网络课程的制作和使用成本较高,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建设这种大型而完备的网络课程体系时,我们应集合校内的各种人力资源,分别设计构架、填充知识与技术支持,从而使网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利用。

注释:

①郭冰滢.朱修文.冯春燕.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护生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6).

②乔楠.沈宁.国内外护理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

③付霞霏.何援利.妇产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及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3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否为其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妇产科病人的需要。护理的质量优劣体现在3 个方面:①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先整体后个别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 是否是在符合护理程序的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 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妇产科病人是否满意。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妇产科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本篇从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若干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差、态度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待产时,产妇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紧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等,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

(3)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 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4)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 考核往往搞突击, 一些计划、记录、妇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1)完善妇产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妇产科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妇产科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 尽量多参加学习班、培训班,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

(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妇产科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与时俱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慌乱,要有自己专业的判断。每位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要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 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要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

(4)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每个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每个人都要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个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培养起“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的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课题,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2007,17(10):50.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4

随着我国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不大推广,其对护理学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由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学专业必须通过的考试,因而导致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越来越以考试的内容和重点为教学内容编制的标准,由过去传统的“五大类”模式(即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和儿科护理)调整为当前的“21章”模式(即基础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妊娠护理、分娩护理、产褥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等),其护理学知识也由原来的分章节单独知识技能转变为整体性知识技能,其教材的内容也更加具有实用性、整体性和实践性。

1.2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存在临床实践操作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实践题在考试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且更加偏重于对学生临床实践分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因此,这就要求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临床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及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之更加适应执业考试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2加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机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执业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其日常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以执业考试为导向进行积极的改革和调整,从而使两者更加的统一、协调。具体改革措施包括:

2.1以执业考试要求为导向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必须要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目的和内容为指导,对日常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采用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材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2.2以执业考试大纲为导向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妇产科护理学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及时了解考试大纲的最新动态和变化,根据考试的内容、题型分析和研究所要考核的护理知识重点,以此为标准进行课题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对从前的一些实用性不强、考试不涉及的护理知识进行剔除,对落后、错误的一些护理观点、理论、方法等进行更新,对考试常见护理知识进行强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符合和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时,教师还要综合研究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真题内容,分析考试的出题规律、评分标准、答题方法以及得分技巧等,从而是备课更加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分数。

2.3以执业考试标准为导向,积极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

妇产科护理学教师要针对近几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偏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增强和提高对学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和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培训,并通过实景模拟、实习锻炼等方式,充分强化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掌握和驾驭,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应试能力。

2.4强化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

由于妇产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越来越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而需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解。鉴于此,各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从各对口医院妇产科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在职医生或护理人员作为专职教师,不断壮大护理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将护理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进而确保学生更加顺利的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3结语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5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妇产科护理》 应用研究

当前职业人才教育理念下,《妇产科护理》是针对妇产医护领域进行专业人才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列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医护专业的综合素质效果明显。因此,在医护专业教育中,优化教学理念,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加强行动导向教学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践和应用,有益于医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简洁化的教学程度或框架,行为导向教学,是当前职业人才教育理念下,以培养学员综合化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一系列行动活动程序,为学员提供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学习机会,让学员在实际活动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促进学员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激活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相关职业人才需求。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结构范式。立足于教育教学角度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实践活动为基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与落实,重点关注学员职业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倡导融合教法与学法,充分体现以学为本原则,强调学员主观能动性,以指导学员学会学习为前提,引导学员将理论学习与活动实践相结合,采用互动合作、探索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实现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等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向性、操作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显著特征。

2 关于《妇产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定位

整体上说,作为临床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妇产科护理》是研究不同时期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变化,提供相应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技能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以现代医学护理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能力为目标,根据卫生部门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编写的实用性医护技术教材,本教材坚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强化妇产科护理知识理论基础上,注重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体现了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当前,很多学校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的迥异或落差,导致《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医护技能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大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参与实际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习领域的开发,强调学员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注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相结合,倡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及合作探究。医护专业教育中,针对《妇产科护理》教学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效果相对明显。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及训练目标的不同特点而进行不同选择。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如下:

3.1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来说,《妇产科护理》专业技术理论较为抽象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技能操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强化,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厌学懒散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导向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创设或模拟一定的职业操作环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性。

3.2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优化课堂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行为导向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互动功能体现。《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对于针对某些具体复杂疑难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相关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实际案例,在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3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创建互动交流平台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注重提倡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及团结协作。《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强学生间集体合作来完成,教学中利用分组教学法,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立足于医护实际工作,以迁移和运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按照一定模式和程序,培养学生任务协作、信息沟通、技能应用等职业能力。

3.4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人才资源开发的要素,行动导向教学讲究教、学、做一体化,妇产科医护工作更是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结合相关医护实习课型教学需求,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医护理论的实践活动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内外医护专业实习基地空间,为深化学生职业能力而优化教学环境。

结束语:

总之,当前教育创新理念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确定行动任务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织过程。《妇产科护理》是医护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新形势下,合理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实践,对于促进和优化妇产科医护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妇产科护理重点范文6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20-01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是一种由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在临床上,术后疼痛是妇产科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妇产科患者的不断增多,发生术后疼痛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是生理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术后的妇产科患者对采取疼痛评估,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还能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1-2]。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级法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进行疼痛评估,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509例,卵巢囊肿剥出术26例,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35例,子宫肌瘤剥出术31例,子宫全切术20例,子宫脱垂全切术9例,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6例,宫颈癌14例。患者年龄范围29-69岁,平均年龄为44.6±2.9岁。将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治疗及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病情监测、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护理等。

1.2.2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估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级法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进行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将不同程度的疼痛用数字0~10来表示,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状况画出数字。疼痛分类:0表示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 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Ⅱ级:中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不能正常睡眠,需要服用止痛药;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无法入睡。

1.2.3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在进行疼痛评估后,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治疗方法为:(1)护理期访视及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与患者进行交谈,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疼痛处理方法等,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建立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2)护理人员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进行给药,按时给药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给其进行个体化给药。(3)缓解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课在病房播放视频、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觉,并使其保持身心愉悦。(4)护理人员按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量并评估,并根据相应的疼痛程度对患者进行对应护理,根据患者的疼痛随时调整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325例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8.0%;观察组325例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疼痛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常见的生理伤害性刺激,手术后的疼痛即是一种对伤害的感受。疼痛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及病理上的改变,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不良影响。妇产科最为各大医院的重要科室,每年都会收治大量的患者,妇产科患者发生术后疼痛已成为妇产科的常见现象之一,疼痛对于患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持续的、剧烈的疼痛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一些并发症,另外持续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3]。由此可见,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进行评估,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妇产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已成为医学界及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人体年龄的差异,体质的不同对于术后疼痛的感受也不相同,这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状况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导致医护人员不能对患者进行使用的护理,然而对妇产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后,医护人员能对其进行优质的护理,这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其安全度过手术期,恢复健康,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和谐。为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并分为两组,对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综合护理,结果发现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4%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的68.0%明显升高,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兰芝.浅谈妇产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0,2(1):116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