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1
【关键词】 重症呼吸道误吸患者;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8-02
误吸是指人们在吞咽的过程中,导致液体、半液体以及固体的物质,直接进入到了患者声门以下的气道,而并不是进入到食管。在误吸后,患者反应不一,轻者仅仅是呛咳几下,通过压力,促使物质咳出[1]。严重的情况,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可能会因为物质堵塞住气道,加重呼吸道感染或是直接导致患者窒息死亡,而重症呼吸道疾病因为本身呼吸道受到了感染,物质会因为喉腔粘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再加上本身免疫力低下,咳嗽等反射条件降低,导致窒息死亡的几率不断加大,为了降低该种情况。文章将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重症呼吸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重症呼吸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7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0-80岁。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分型,可分为重症哮喘患者19例,重症肺炎患者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2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人数、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 方法
1.2.1 预防对策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误吸预防措施,步骤如下:①重症呼吸道昏迷患者在入院后,最好将患者的摆成侧卧位,头侧向一边,并且及时的将患者口咽部位的分泌物及时的吸尽,以便患者在昏迷的时候出现误吸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鼻饲或是静脉营养,每一次鼻饲的时间控制在30min,当患者进食的时候,最好建议患者采取30度的半卧位或是坐位,降低食物出现逆流的几率[2]。②年老体衰的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食物反流的现象,且患者的胃肠功能比较差,胃肠蠕动比较慢,极易发生胃潴留、呕吐物吸入气道的情况,这就会引发吸入性肺炎或是肺不张的症状。尽早地对患者进行咽下训练,防止咽下的肌肉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并尽快的加强患者的舌头和咀嚼功能的按摩与运动,提高患者咽下反射的灵活性。③针对进行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在每次拔管前都需要将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并在拔管的时候准备呼吸气囊,时刻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免出现喉痉挛的情况。
1.2.2 护理对策 针对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出现了误吸的情况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气道、无菌操作以及健康宣教[3]。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①每一位重症呼吸道患者身边都需要准备吸痰装置,当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时,就需要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避免更多的物质进入气道,并将进入气道的物质吸出。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咳嗽或是咳痰,不要阻止患者排出异物的企图。阻塞呼吸道患者,应当尽快的清除患者口腔中的食物,拍背协助患者咳出异物。②患者因为是属于重症呼吸道患者,因此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最好是选择质地比较松软以及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以及半流质的食物。针对会咳血的患者,尽量的避免给予其食用温热的食物,并且在患者饮食的时候尽量地避免其说话。③针对老年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老年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④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吸氧控制在4-8L/min,氧分压控制在60mmHg。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 结 果
经过预防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人数为7例,误吸率占总人数的14%;对照组患者发生误吸的人数为14例,死亡1例,误吸率占总人数的30%。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3 结 论
3.1 误吸的原因 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会发生误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入院时,并未采取正确的休息,且在入院的时候并未给予任何的吸痰装置。昏迷的患者在头偏向一侧时,容易导致异物进入气道。②患者在呕吐的时候,大量的呕吐物呛到了气道中,从而导致堵住了气道。③在本次临床资料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44例,而老年患者极易发生误吸。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以及神经末梢的功能都在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了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误吸[4]。
3.2 护理体会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了解到在对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生误吸时进行护理,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才能够在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对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素贞.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06(10):44-43.
[2] 黎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6(12):63-64.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2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健康管理就是帮助大家做自己的上医,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向您提供时下高发疾病的预防措施,让您了解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基本护理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认识呼吸道
呼吸系统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经气道延伸至肺,空气需经过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进入呼吸系统。喉的开口处为一较小的肌肉瓣所覆盖,称为会厌。当进食吞咽时,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树,最大的树干是气管,气管分为两支较小的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主支气管进一步反复分支形成细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为最狭小的直径只有0.5毫米。肺像两片叶子,充满整个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
衣食住行
认识呼吸道
呼吸系统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经气道延伸至肺,空气需经过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进入呼吸系统。喉的开口处为一较小的肌肉瓣所覆盖,称为会厌。当进食吞咽时,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树,最大的树干是气管,气管分为两支较小的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主支气管进一步反复分支形成细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为最狭小的直径只有0.5毫米。肺像两片叶子,充满整个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
虽然现在早已进入春季,但早晚温差仍很大,如果骤然减去太多衣物,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侵入,因此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目前气候十分干燥,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而呼吸道病菌入侵人体,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关就是鼻黏膜,所以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的入侵。将沸水倒入盛绿茶的茶杯中,然后将口鼻对准杯口呼吸,蒸气吸入,可润喉,止咳、化痰。同时,在这个干燥的季节,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也能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达到保护自然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可增强免疫力。
定期打扫室内卫生,重点清洗床、地毯、沙发罩等尘螨聚集处。定时开窗换气,使用中央空调的办公室尤其多开窗户,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除了居住环境的卫生,还有自身卫生。去公共场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洗手,很多男士不注意这点。胖大海留心观察过一些医生,发现他们大多很注意个人卫生。如果从公共场合回家后,都要马上洗脸,漱口,把鼻腔、口腔里的分泌物清理出来。因为我们接触的门把手、公交车的扶手、钞票等等物品,难免被患有传染病的人摸过,或者有感冒病人喷出的飞沫附在表面,养成及时洗手和清理上呼吸道的习惯,就能帮我们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比如一些电影院、大超市,特别是地下超市,避免呼吸道传染病。有过敏史者远离树木花草茂盛处。大雾、沙尘、柳絮天外出宜戴口罩。提倡大家多到户外去,慢走、快走、登山、打球,总之多做有氧运动,尤其是职场人士。
本月高发病:流感、结核、哮喘、鼻过敏
胖大海:本月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过敏反应性疾病高发。医院传染科和呼吸科就诊患者呈现高峰。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变暖,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呼吸道通过鼻子和口与外界相通,因此易于受到外界病菌微生物侵犯。
呼吸道传染病
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吗?当时也是在春季开始大流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病变成为带菌者、病毒携带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以发热、流涕、咳嗽、头痛及全身不适为特征的病毒感染,病理改变为鼻以至下呼吸道黏膜的炎症,畏寒或寒颤是流感的初始症状,发热在病初很常见,体温可达39℃。多数患者自觉病重而卧床,全身感觉疼痛,下肢最明显。发病后2~3天,多数症状很快消失,通常不再发热,有时发热可持续5天以上。发病急,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明显的症状,也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普通感冒轻。
流感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饮入足量的水以补充体液,避免劳累。症状严重而无并发症者,可选用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优布芬或萘普生。
甲型流感早期使用金刚烷胺有助于减少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时间和严重性,一些非处方感冒药中含此成分,常用药:快克、感康、可立克、朴感灵。
胖大海:流感没有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下,5~7天就会自愈,当你病情超过5~7天,有可能是发生了并发症或并非流感,请就医诊治。
2.肺结核
感染结核病后患者感觉不舒服或出现咳嗽,并会以为是吸烟或流感所致。咳嗽初期可伴有绿色或黄色痰,量少,在疾病进展时痰量增多。结核患者通常会有一个很特殊的症状――夜间盗汗。晚上醒时全身为冷汗浸透,甚至不得不更换睡衣及床单。这是因为结核患者常常有不易觉察的低烧现象,睡眠时出冷汗,低热消退。
胖大海:出现疑似症状不要耽搁,尽快就医查明。
呼吸道过敏反应
春季也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春天各种花粉飘散,来自泥土的真菌繁殖,室内滋生的尘螨,这些都是常见的春季致敏物质。如果过敏体质者的鼻子和口腔吸入这些致敏物,进入呼吸道,就可引起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1.过敏性鼻炎
鼻、口、咽喉和眼等部位突然出现发痒,接着打喷嚏、流泪、流清鼻涕。感觉似大河决堤控制不住。有些人会出现头痛、咳嗽、哮喘。
过敏性鼻炎者首选抗组胺药。非处方抗组胺药常用有:溴苯拉敏,氯苯拉敏,氯马期汀,右溴苯那敏,苯海拉明,苯茚胺、新安替根,曲普利定。多数抗组胺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服用后引起嗜睡,因此服用抗组胺药后最好能卧床休息。抗组胺药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能引起口干、便秘。服药后应多喝水。第二代抗组胺药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无嗜睡及抗胆碱能毒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胖大海:经常发作者,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激素预防。目前常用的如辅舒良喷鼻剂。
2.哮喘
哮喘患者常有哮喘病史,在接触外界致敏物后,突然出现呼气困难、喘气、憋气,端坐呼吸,不能平卧。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逐渐加重,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气道炎症一方面引起小气道病变,气道狭窄、重建,形成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另一方面造成肺实质破坏,肺的弹性回缩力降低,形成肺气肿,由此而导致不可逆性气道受限。根据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护理同仁们的新观点、新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管理进行总述,目的是防止气道黏膜干燥、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氧疗有效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气道湿化
1.1 气道湿化的方法
1.1.1 雾化吸入:应用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气雾,其雾量大,雾滴小(直径约1~8 μm)而均匀,吸入时可深达肺泡,适合药液在呼吸道深部沉积。吸入一定的雾化剂,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黏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利于自呼吸道排出及刺激呼吸道的自家清洁机制和改善通气功能;促进支气管炎症过程的控制。其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使局部药物浓度高,药效明显,对呼吸道疾病疗效快,用药省,全身反应少。此外,药液在超声作用下形成的雾滴具有空气离子的作用。可选用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8 ml加爱全乐8 ml。
1.1.2 气管内滴注湿化:用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方法: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管口沿导管的内壁滴入。临床上采用间断滴入湿化和持续滴入湿化2种方法:(1)间断滴入湿化。应用气道湿化剂(α-糜蛋白酶400 U,生理盐水250 ml),30分钟应用1次,每次1~2 ml气管内滴入。(2)持续滴入湿化。微量注射泵注入法,即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连续延长管(或静脉头皮针,取下针头),抽取湿化液后,延长管直接连接到气管导管或套管内壁5~8 cm,6 ml/h,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整微泵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为4 ~8 ml/h,痰液黏稠量多者速度调为8~20 ml/h,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也可视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病人出入量多少、痰液量和性质适当调整。
2 排痰
2.1 叩背排痰: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1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1次,也可起到引流的作用。翻身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缓慢逐步翻至所需。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不能单纯为翻身而翻身。在拍背时,要让病人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手指指腹并拢,掌侧呈杯状, 以手腕力量,双手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叩击时需要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才表明手法正确。另外,叩时应该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同时也应避免过厚覆盖物降低叩击时的震荡效果。还要避开、心脏和骨突部位(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和拉链、钮扣部分。
2.2 震动排痰机排痰(G5美国振动排痰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每天治疗2~4次,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5~20分钟,治疗前行20分钟的雾化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后5~101分钟吸痰。治疗时病人一般采用侧卧位,先做一侧,然后给病人翻身,再做另外一侧,对于不能翻身病人,可选择前胸、两肋部位进行治疗。治疗时先从病人的肺下叶开始,慢慢向上叩击(从外向里,从下向上),覆盖整个肺部。对于感染部位,延长叩击时间,增加频率,并用手对叩头增加压力,促进其深部排痰。对于不能自主咳痰尤其气管切开的病人治疗中随时注意吸痰。对患者使用G5振动排痰机治疗后,要观察其痰量、性质、颜色的变化。
3 咳痰机辅助咳痰(圣海伦无创咳痰)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每天治疗2~4次,正常情况下,吸气和呼气时间可调到1~3秒,间歇时间可调至5秒,或者根据病人的选择,不设置间歇时间。每次4~5个循环。在病人睡前、醒后或者是其它的呼吸治疗后对其进行咳痰机辅助咳痰效果最好,病人在睡前和开始一天的活动时,肺部是清洁的。成年人的通用设置范围应为充入气压30~40 cmH2O,抽出气压35~45 cmH2O,50~60 cmH2O的气压设置可用于体弱的成年病人。给有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病人使用时,抽出气压的设置要求更高。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狭窄的人造呼吸道的限制。保持最大充入气压状态1~2秒有助于肺部膨胀到极限。治疗时要求病人尽可能地坐直,对于不能移动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病人应处于平躺姿势。治疗结束后,及时清除残留在口中或者气管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4 吸痰
4.1 方法:(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病人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2)吸痰前后给予病人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病人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病人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1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 kPa,以免损伤气道黏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6)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应将病人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容易插入左侧支气管。(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8)吸引完插管内的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
4.2 吸引方法不当,可带来如下后果:(1)气道黏膜损伤:负压过高,吸痰管开口正对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2)加重缺氧:吸痰不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时也带走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使肺内通气量减少,加上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后气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气不充分。(3)肺不张:负压吸引,减少肺内通气量,促进肺不张。(4)支气管哮喘:负压吸引刺激可能引起。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4
引言
近年来多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相继出现。且在早期, 其病理无法找到, 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流涕、头痛、全身无力等。其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传染。一旦发现, 就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以及消毒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及时准确采取相应隔离防护及护理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防治要点进行分析与讨论。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6~55岁;其住院时间为2~47d。
1.2 临床表现
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38例,其百分比为100%,体温波动是在37.8~41.2°C;其中咳嗽患者34例,其百分比为89.5%;呼吸急促患者9例,其百分比为23.7%;伴有腹泻或呕吐的患者有7例,其百分比为18.4%;其中还有1例患者为重症患者,伴有低氧血症。
1.3 感染控制措施
1.3.1 通风管理
1)通风方式: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2)通风原理与要求
①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使用通风设备促使空气置换及引发空气流动。机械通风要求所有的门窗都关闭,每小时换气次数要保持至少12次。
②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的预防空气传播病房,空气应该从患者医疗区域流向无人通道。自然通风要求:保持门窗开向带有开放窗户的通风良好的走廊;确保包括走廊在内的周围区域通风良好,以保证能迅速稀释从患者房间流出的空气。将病床放在靠近外部墙面和开放窗户的位置。
1.3.2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措施
1)人流管理
医院门诊入口处应在大门口设立一个前台专门为患者发放口罩,并引导患者进行指定发热诊断筛查区域进行就诊,以防在此过程中交叉传染给其他前来就诊的患者或工作人员。遇到那些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应由门诊护士专门护送至隔离病房。
2)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飞沫隔离适用于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冠状病毒相关的SARS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①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单间隔离,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房。
②应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③可能的情况下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距离保持在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隔离适用于已经确诊或可疑的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麻疹等。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需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空气隔离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内,一间负压病房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于同一房间;诊疗工作应有计划,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
②没有负压病房时,应将患者安置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隔离区域内,达到区域隔离预防的要求。单间隔离病房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不同种传染患者应分室安置,严格空气消毒;各区安装符合手卫生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④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4 护理措施
1.4.1 病情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特征,主要包括持续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咳痰性质以及痰液的颜色,观察是否存在口唇发绀、水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对症治疗。如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应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遵医嘱予以解热镇痛药物等。如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或者低氧血症时,应立即予以吸氧、机械通气或者无创通气等,并实施通气相关护理。
1.4.2 稳定期护理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睡眠及休息时间,适量进行锻炼,多食新鲜蔬果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应针对并发症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解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讨论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很复杂性,应该注重病人的护理和传染的控制,加强医院的隔离处理和消毒防护,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诊治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加强医院传染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1)院内感染控制体现在落实流程,一方面是靠医务人员的自觉性,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知R,但重要的还在于管理人员的督促和检查,有效地质量控制是保证消毒隔离到位的关键。
2)针对隔离病区收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病情轻的特点,医务人员易产生麻痹思想,及时纠正医务人员对防护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发热筛查病人病原结果未回报前,有潜在确诊病人存在时,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所以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也是保护医务人员和筛查者的安全,保证医务人员和筛查者治疗环境安全,也是社会稳定重要因素。
3)设立科室防护监督员,对个人防护起到了监督和指导作用;专职消毒员保证了各区域域的消毒到位;加强了院内感染的全面控制,使院内感染各环节的问题能够快速有效落实,保证了院内感染控制质量。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隆平 张晓均 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0-542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是提高预后,加快病情康复的保障。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2±2.1)岁。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有急性加重期表现,如喘息加重持续至少3d,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重或次数增多,出现脓性痰及痰量增多。病程平均(15.2±6.7)年。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加强呼吸道干预 ①呼吸道湿化:受患者饮食量少、呼吸频率增快、明显气喘的影响,呼吸道水分过度蒸发,造成痰液黏稠。加强对呼吸道的湿化干预,可使纤毛运动能力增强,避免分泌物结痂干涸,加快痰液稀释,更利于有效排出,使支气管痉挛得以解除,并改善通气状况,对肺部感染起到了控制效果,使患者缺氧症状有效缓解。②保证液体入量:向患者强调多饮水的重要性,依据病情需要,遵医行静脉补液干预,除心衰、水肿患者外,确保其它患者液体每日入量在2500-3000ml。开水尽量于患者易取处放置,以利于补充足够水分,利于痰液稀释排出[1]。③空气湿化及氧疗干预:室内保持恒定温湿度,湿度为55%-60%,温度为18-20度,以利于和善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需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适当蒸馏水,注意加温保湿,湿化瓶每日需做好更换,以降低感染发生率。④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受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气道的影响,未经气道温化、滤过、加温,降低了气道内气体温度,干燥气体易损伤呼吸道上皮,减低了黏膜纤维系统对异物清除的能力,使气道内粘稠分泌物滞留的时间延长,加大了痰痂堵塞的几率,故需加强气道湿化护理,可配合雾化吸入医护[2]。
1.2.2 促进有效排痰 ①缩唇、深呼吸排痰:可利于排出气道远端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患者对有效的咳嗽方法加以掌握。咳嗽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体力过度消耗,饮水或餐后避免咳嗽,防止食物返流。②雾化吸入:积极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溶解粘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加快痰液排出,使气道保持通畅。③更换:定时翻身、防止肺不张及肺泡萎缩,行叩背护理,以使附着于支气管壁、肺泡周围的痰液松动,易于排出,老年患者叩背力度不宜过猛,以免发生意外[3]。④适时吸痰:对无力咳嗽、年老体弱、意识障碍的患者,需备好吸痰机,一旦气道阻塞,立即行吸痰处理。对昏迷或衰弱的患者,定时刺激排痰。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咳嗽好转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受环境污染、感染、嗜烟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造成终末细支气管远端过度膨胀、气道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减退,增大了充气和肺容量,且损及气道壁,最终导致气道功能降低[4]。特别是老年人,通常反应迟钝、无力咳嗽,痰液排出困难,给治疗呼吸道感染带来了一定棘手性,故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恶化的保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呼吸道干预、促进有效排痰、积极雾化吸入等,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慢性阻塞性疾病呼吸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646.
[2] 潘文森,刘志强,袁雅冬,等.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35例院内病死率分析[J].临床荟萃,2008,7(23):469-472.
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糖尿病病人195例,其中合并呼吸系统感染86例,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8~86岁,平均45.7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31年。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采用1996年12月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与分型委员会的建议: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
1.3 研究方法
痰标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双保护套管取痰培养,或病人经清洁口咽后深部咳痰培养连续2次为同一病原菌者为感染致病菌。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细菌鉴定使用VETI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CTT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90029。药敏试验按CLSI 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操作和判断结果。培养基由梅里埃公司提供,药敏纸片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86例共检出病原菌105株,复合感染21例。105株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1.4%,革兰阳性菌24株,占22.9%,真菌6株,占5.7%;75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37株(49.3%)、大肠埃希菌16株(21.3%)、铜绿假单胞菌13株(17.3%)、鲍曼不动杆菌6株(8.0%)、其他3株(4.0%)。24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45.3%)、表皮葡萄球菌6株(25.0%)、粪肠球菌3株(12.5%)、其他4株(16.7%)。6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5株(83.3%)、其他1株(16.7%)。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见表1。
2.2 药敏试验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头孢唑啉、哌啦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等,对亚胺培南最敏感,敏感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达到100%,对环丙沙星、哌啦西林也超过50%,但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下,万古霉素1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啦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耐药率超过50%,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下。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主要的致病菌耐药率见表2、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高血糖状态所致的综合征,其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糖尿病并发感染中呼吸系统感染占一定的比例,已引起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其原因可能是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病人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浆渗透压升高,损害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及细胞内杀伤作用,使粒细胞的趋化性、吞噬作用及自卫能力降低[1]。再加上低氧血症,糖基化血红蛋白及糖基化蛋白的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肺组织老化,肺活量下降,有效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而影响气体交换。种种因素致使糖尿病病人清除功能降低,存在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所以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
本组资料痰培养结果表明,我院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2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可能和临床上大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使得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有关[2]。另外,由于抗生素大量使用,致使机体菌群失调,也易诱发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从而使感染复杂化,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预防并减少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首先是要将血糖控制在13.9 mmol/L以下[3],并且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糖尿病病人的免疫能力;其次一旦发生感染要早诊断、早治疗,明确病原菌后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本组药敏试验表明,革兰阳性菌治疗主要依靠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耐药较重。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病人其他器官功能状态,因为所有糖尿病病人肾脏均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害,易并发功能衰竭。因此,保护肾脏功能成为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年纪较大、住院时间长、有合并症及各种慢性疾病的糖尿病病人,特别要注意呼吸系统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对本身疾病有所了解,增强体力,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用药,对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将起到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李兴,乔炎. 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 (1):117.
[2]张作仕,费朝霞,李捷. 老年糖尿病病人支气管-肺部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88-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