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1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形象,按照固原市卫生局党委《关于印发市卫生局开展“三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天将在我县举办固原市“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领导有固原市卫生局 ,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志军主任,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固林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牛红玲主任,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马立贵,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让,参加今天报告会的还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等100多名职工参加本次报告会。

下面,首先请陈志军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闫固林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牛红玲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马立贵副院长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宋让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以上五位“最美医生”从医多年,他们在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在医疗一线。在好多同仁外出淘金时,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用饱满的热情和拥有的医术拯救家乡的诸多病患,挽救许多将要亡失的生命,为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业献艺尽瘁,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也代表了医院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为之喝彩,更值得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应用型发展趋势进行,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逐渐体现出来,即传统基础医学课程逐渐整合为“综合型”大课程[1]。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随着医学自身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己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工作过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也由“诊断一治疗”型转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综合型。这些都使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培养类型更趋于综合性复合型。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在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复合能力,对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了适应现阶段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中也在进行不停的探索改革。但是作为医学教育中重点模块的实验教学却大部分沿用传统的以学科基础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制约了综合课程的教学效果[2]。以基础学科为单位实验教学形式上较为枯燥和内容单一重复,这些问题影响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创造性无法发挥,创新思维受到阻滞,影响了基础医学应用型体质改革的发展速度。

为了适应现代应用型本科基础医学教学的要求,实验体系相应的优化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基础医学课程理论综合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使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集体精神。

1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必要性探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有极大作用。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及培养积极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原因,基础医学实验现阶段仍旧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影响了实验培养在教学过中应发挥的作用,影响了医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实验教学人力物力投入多但学习成果不好的被动局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将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完全按照理论教学要求设置实验环节,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习,忽略实验技能的培养; 着重强调实验的结果,忽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3,4]。第二,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材往往是根据独立课程编写,没有综合性实验指导材料,影响了综合性基础医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仔细认真的对基础操作进行训练[5]。第四,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较为单一,以往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打分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实验水平,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第五,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师是根据独立对应基础医学学科配套教学的,没有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第六,传统医学基础实验的学习过程,以单人或2到3人为单位,没有小组教学和考核的设定,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过程

2.1 加强基础医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练习。主要包括基本实验物品的认识及操作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如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动物的基本抓持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标本的切片制作;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器的使用;基本溶液的配置;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等等。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项目的筛选引导学习,使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初始阶段就可以实现规范熟练掌握实验用品操作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效果,为以后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较高的基础和保障。

2.2从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从业的角度出发,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和病原生物实验学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以组织学和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进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对应内容,培养学生对正常异常形态观察识别能力。机能学实验以整体和器官功能为主线,综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对应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功能机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原生物学实验则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着重点,综合微生物寄生虫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上述的课程化模式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核心,以此来制订对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2.3编写相应的综合性实验教材及辅导材料。实验教材以系统为单位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与专业相关的设计行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同时有依据可循,并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

2.4实验教师的选择及综合训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对于实验教师的选择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6],需要实验教学人员的准确把控才能按照要求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教学任务。因此,基础医学教研室对承担基础医学实验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进行训练,形态学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解答; 机能学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在综合实验教学授课过程中,对相应的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地安排理论课教学老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5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能力。以往传统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强调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不重视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分析[7,8,9]。实验课在整个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不到较好的发挥。针对目前这种情况, 努力发挥实验课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实验预习汇报。在预习汇报中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使用仪器及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并按照理论课程中讲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传统的实验报告仍然保留,但是在实验报告的完成过程中, 我们重点除了对实验结果的客观描述之外还要进行结果原因的准确分析, 要求学生加强对实验结果观察, 在传统的对实验结果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 要求有准确的数据测定。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结论后面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以求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方面要求使学生客观地明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对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相应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学习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小论文的初步写作能力, 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汇报的改革,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前,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在随后的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中, 有82.23%的学生认为在实验前书写预习报告的效果很好。93%的学生觉得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 能明显明确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对实验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2.6增强实验过程中集体意识及团队配合意识。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模式基本是一单人或者2到3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结果独立汇报,不利于团队及集体意识的训练。在新一轮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加入了集体团队配合模式。如在基础医学实验开设之初,预先设定分组,每组约6到8人,以此为单位进行进一步预习资料整合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讨论。6到8人小组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整理关于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小组实验预习汇报的形式呈现,由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小组实验预习汇报成绩,参与大组内每位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独立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增加了大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集体向心力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2.7改革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模式。基础医学实验的最终成绩评定逐步由重知识理论向重能力培养、重实践操作方向转变[10]。改革后的实验课的成绩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成绩,主要是大组成员查阅整理实验相关资料形成统一实验预习汇报形成;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通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评定获得,考察的重点主要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等;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主要是通过完成实验报告获得,打分比例着重于考查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

3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实施案例及效果评定

3.1教学对象

选择山东英才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个班共106人。这些学生均已经学习过大部分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具备开设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改革的理论基础。学生共分成13大组,每组8到9人。

3.2先期准备

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理论教师教师团队,对基础医学本科生实验项目从头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删减与专业关系较小的传统实验内容,整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承接的实验内容,以及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加与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关性较大的人体实验内容,编辑整理相关改革实验大纲,制作实验指导材料及指导书。培训实验教师适应新大纲改革要求,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培训,要求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将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前预习,通过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等方式整理形成实验预习汇报,熟悉实验使用器械及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3 具体组织实施

设置综合解剖生理病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以家兔的实验性肺水肿为例[11],首先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制作肺水肿动物模型,使学生熟练掌握家兔的相关解剖结构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解、静脉插管、药物注射和输液等操作; 通过BL-420生物机能信息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等设备的使用,观察家兔肺水肿时变化的呼吸、心率典型体征,复习相应生理学知识,并对病理生理学中所讲述的人体肺水肿机制有进一步理解。然后,学生采集相关组织并完成肺组织切片制作,观察并按照大组讨论病变标本及光镜下的病理改变情况。最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复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3.4实验考核

最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报告成绩,主由实验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汇报打分;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实验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操作细节及团队配合能力评定打分;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教师审阅上交实验报告打分获得,实验报告分数侧重于实验结果分析项。这三部分的权重比例分别为20%、40%、40%。

4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将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总和起来,删减多余重复的内容,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完成各个阶段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动物消耗。通过实验大纲及对应教材的综合整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着重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更为适用于现阶段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验课程调整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12]。从学生最终综合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种以学生为本着重抢到应用性教育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学效果也较好。事实证明,以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既可以将原有分散独立的基础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实现了锻炼学生灵活掌握综合各学科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性科研素质的目的,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大学生学习的惰性使部分学生实验前预习的主动性不高,实验操作过程的小组化使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同组队员,出现了只看不动手的情况,另外,学科综合性实验开设对实验教师的要求较高,在初期培训准备阶段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因此,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形成更好更成熟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海萍,李伟东,章皓,等. 基于专业群构建基础医学平台课程的实践及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 6) : 75 - 76.

[2] 冯洁.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 4) : 102 - 104.

[3] 邵红英. 大胆探索改革生化实验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17) : 93 - 94.

[4] 张超. 论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 22) : 3151- 3155.

[5] 白永涛,刘革力,左渝萍,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 ( 2):200-202.

[6] 刘利兵,刘芳娥,陈健康,等. 开展综合型医学实验课程的初步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2( 2) :101 - 103.

[7] 吴伟建, 马剑茵. 对医学高职教育基础医学功能学科实验教学的再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12): 14.

[8] 谢勇恩.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3): 293.

[9] 陆 源, 历旭云, 夏 强, 等. 基础医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2) : 51.

[10] 刘智,苏颖,王志宏,等. 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 : 51 - 52.

[11]郭颖,张立民,任君旭等.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15,35(10):1424-1426.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能力;成才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病原性及在一定条件下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在专业教学中,越是基础的,就越是重要。因此,开展好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牢固, 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宗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据此提出一些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一、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师生实验课重视不足。重视不足,既是说学生,也是说老师。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把实验课当成了娱乐课,一部分学生穿着白大褂来实验室玩手机、聊天。对于实验目的这些学生是一问三不知,实验方法一问三不知,顶多就是对着实验步骤看一步做一步,完全不会去深思为何这么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而有些老师也同样对该实验课程重视不足,不提问,少指导,不去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导致学生对实验室中老师的定义就是做完实验的签字者,老师没能起到指导作用。

(2)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与技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将学生进行分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实际的情况,有时让人哭笑不得:每个组中肯定会出现基础好的一到两个人,而这一到两个人往往会独自完成这个组的整个实验任务,其他的组员则在一边旁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组员实验不积极,二是组中基础较好者不习惯团队合作。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虽然一直强调实验器材试剂从哪里来放哪里去,但还是有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一点,直接影响整个实验室的实验效率。

(3)实验结果有时虚假,一人写完全班照抄。在实验报告的填写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学生对实验结果来由不熟知,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掌握不到位,导致生搬硬套。更有甚者,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实验结果,直接修改原始实验数据。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同一实验组内一般只有少数同学能认真独立地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其余同学多是借来直接抄袭。这种情况,导致有的学生思想懈怠,忽视实验教学,学不到相关的实验知识与技巧。

二、实验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1)针对师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实验课考查力度。要扩大实验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值,增加实验课思考分析抽答频率与字数,增加期末实验现场测评。

(2)针对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与技巧的情况,灵活采取应对方法。一是采取实验分组随机化的方法,即每次实验前都进行随机分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对班内实验基础较好的同学存在依赖性。二是采取实验流程具体到人的组内细分化的方法。每个实验组内的同学需在自己的实验报告里写上自己在该实验内所做的任务与贡献。三是采取计时加分化的方法,即对能提前完成实验内容且实验结果很优秀的小组予以考评加分。

(3)针对实验结果虚假,一人写完全班照抄的问题,我们老师要做好以下的事情。首先,要多设置实验分析题。争取每两到三个同学能分到一个分析题,而不是像传统实验报告分析题那样一个班只需要解决2个实验分析题。其次,要求实验数据处理分工明确化。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必须在自己的实验报告内写上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实验详细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过程。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1)多动手多操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实验教学前,我们把实验操作整个流程的PPT发到每个学生手里,让学生课前就对实验流程与操作要点有个熟练的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学到实验技能、操作技巧。

(2)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筹备中来。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药物配制、试剂量取、培养基制作、实验用微生物繁殖与分群。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教学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结论:兽医微生物学是一门兽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必须教好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验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它的独特性质,要求我们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要勤勤恳恳、高标准严要求地教好这门课,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芳,赵宇军,李绪英,任家琰,化丽珍.浅谈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

学的体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倪宏波,王春仁,王欣,吴凌,邵红.提高《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

量的途径与体会[J]. 安徽农业科学,2009(22).

[3]柳洪洁,崔言顺,王淑静,郭丽红.多媒体技术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

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0(6).

[4]庞歌,陈继红,朱金凤.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

南农业,2011(2).

[5]王贵平,胡仕凤,李晓云,尹崇,邓治邦.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60-02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核酸分析常用的实验技术,是核酸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科学、医学卫生、工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1-2]我校自2009年为医学专科学生增开该实验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实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试剂、耗材准备比较复杂,微小的疏忽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在长期的实验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

一、实验前准备

实验设备及材料的准备。待测DNA,琼脂糖,电泳仪,电泳槽,紫外透射反射仪,酒精灯,100ml烧杯,微量移液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醋酸钠,EDTA,琼脂糖,溴酚蓝,溴化乙锭。

二、实验课中

1.琼脂糖胶的制备。本实验配制的是质量浓度为1%的50mL凝胶。在电炉上将胶熔至清澈透明的溶液状,冷却到60℃左右,加染料GV(GoldView),每100ml胶加5pl,摇匀,倒入事先装好的水平电泳槽内,梳子根据样品量选用。凝胶厚度一般为0.3~0.5cm。待凝胶完全凝固后(于室温放置30~45min),在梳子齿附近加入少量电泳缓冲液,然后缓慢轻轻地向上拔掉梳子,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

2.点样。点样量要根据点样孔大小和样品浓度确定,一般上样体积约5~10uL。点样前,样品需按照配比添加上样缓冲液,吹打均匀后,移液器吸取样品,垂直于点样孔,用另一只手帮助固定移液器下端,移液器枪头尖端进入点样孔即可将样品注入孔内,注意不可将枪头尖端插至孔底,并选择其他点样孔点上适合的DNA分子量标准(DNA Marker)。所谓适合是指样品DNA分子量大小应基本在DNA分子量标准范围之内。

3.电泳。将电泳仪的正极与电泳槽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核酸带负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动,胶的点样孔一端应放在电泳槽的负极接线一端。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与制胶用电泳缓冲液应相同,电泳缓冲液(1xTBE),使其恰好没过胶面约lmm。电泳缓冲液太多则电流加大,凝胶发热,设置好电源,一般采用恒压电源,电压选择为5V/cm左右(长度以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计算)。电泳时间一般为30~60min,根据实验需要也可做适当调整。电压增高,电泳时间缩短,核酸条带相对来说不够整齐,不够清晰;相反,电压降低,电泳时间较长,核酸条带整齐清晰。将电泳后的凝胶放在紫外透视仪中观察结果,对照DNA marker分析条带、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4.重视实验结果分析,指导填写实验报告。生化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理解和验证相关理论,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和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检验学生对实验原理、目的、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过去的实验报告中,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最终来书写实验报告,所以盲目抄书或者相互抄袭的现象很多,实验结论往往简单了事,这样根本无法达到实验的预先效果。有效地利用实验课后的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如何书写实验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既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3-5],又真正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收获。

三、实验课后

1.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册,及时返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求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如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抄袭或者编写实验结果,这样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册时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失败或者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在报告册中一一进行修改;同时,批阅实验报告册还能帮助教师发现一些在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对于完善今后的实验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其次,批阅后的报告册及时返还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回忆起实验中操作不当的地方究竟出现在何处,避免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2.课后思考。在参考了其他医学院校的实验教程,我校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课的成功开设,是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举措。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开展一定比例的生化分子实验无疑将为学生今后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6-11]。

总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医学专科生物化学的新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培养出面向2l世纪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殷冬梅,周亚军,王新,等.医学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94-296.

[2]胡建华,陶祥亚.“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69-372.

[3]段春燕,陈川宁,邵军.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9,26(2):311―312.

[4]王保龙,苏虹,伍佳玲.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的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2010,14(5):461-462.

[5]苏晓杰,林雪松,赵晶.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医学检验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0,13(2):181-183.

[6]焦炳华,冯伟华,黄才国,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861―863.

[7]段春燕,陈川宁,邵军.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9,26(2):311-312.

[8]周必英.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50-252.

[9]苏何玲,刘永明.开设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89-2592.

[10]王迎伟,朱学江,郭军,等.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03-1105.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体会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了1∶1,可见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准备工作有着特殊的时间要求[1],涉及到菌种的培养、转种,消毒灭菌等,准备时间长,学生基本无法参与且容易忘记。例如实验中抗体血清的制备,家兔的免疫时间约1个月时间,要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光靠理论讲授是不够的,教师可一边通过板书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一边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师的示教,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由大脑中的理论抽象认识上升到具体形象认识[2],轻松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2以学生为主导,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实验前

2.1.1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建立有效考核制度 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定位,医学检验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实验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非常有必要,例如计算期末成绩时,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时,考核内容从实验题库中抽取,然后学生抽签决定,由此可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强调微生物工作的核心"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①它能保证标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受污染;②操作者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也能保证自身不受污染。教师可结合一些临床实例,例如沙门菌会引起伤寒等疾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3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课前的预习是实验课有序进行的前提,由于在进行实验前已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很好的预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示教,无法将实验与之前讲的理论知识完美结合,经常是老师说一步,做一步,很茫然,实验效果不佳。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小组或者个人的方式进行提问,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实验中

2.2.1进行分组,每组设立小组长 为了实验能有序进行,分10个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例如,实验中,要用到的油镜、菌种、培养基、染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均由小组长来领取,避免了混乱的局面。

2.2.2课堂互动 实验课的内容在之前的理论课中都讲到了,因此,实验课时不应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教师应启发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例如,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本组同学的理解对本次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进行阐述,然后其他组进行"纠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依据小组回答结果,对其打分,作为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2.3课堂记录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实验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这时课堂记录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准备好纸,随时记录下来,课后进行总结归纳,作为小组讨论的依据,也有利于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

2.2.4教师示教与学生示教相结合 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教室进行巡视,细心观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都要动手,独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直至过关为止,在实验课结束前教师鼓励一位同学进行示教,其他同学进行"纠错",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两次示教,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记忆和理解。

2.3实验后

2.3.1整理 实验结束后,清理用物,归类有序放置,所有与微生物接触过的器材,如试管、平皿、废弃的菌种等都要先进行高压灭菌后才可以清洗,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为今后从事与微生物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3.2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能够记录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结果、讨论等等。在规范实验报告书写的同时,教师应强调实验报告中讨论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体会或失败的原因,下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地方,本次实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验讨论部分是反应小组活动的一个缩影,也能让同学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同学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尽量杜绝同学在课后的抄袭现象,督促学生学会观察[3]。

3重视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次实验结束前对实验的重点内容进行抽查,例如制作培养基,PH值得矫正是难点,易出错,可以要求同学把本小组的矫正过程进行阐述,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期末考试时从提问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来进行。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了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运用等;实际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4.1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 我院仿真门诊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临床情境,通过在仿真门诊实验室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让学生获得行业行为规范知识,树立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医院见习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医院、疾控中心、检验中心等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见习,尽早接触临床,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流程,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引入新知识、新技术,保持学科先进性

检验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细菌鉴定、培养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热点、检测仪器、科技成果等,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密切联系临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结论

总之,在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并能够积极引入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才能使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燕文,黄雁,陈巧兰.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杂志,2012,7(32):110-112.

动物医学实践报告范文6

Abstract: Applying for diverse examination models in experiment examination of microbiology is to explore new examination f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modes in experiment examination of microbiology. Combined with usually inspects, experimental theory exam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ssessment, we focused on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form, providing some experience for reform of experiment examination of microbiology.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多元化;考核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experiment;diversity;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R37;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14-02

0 引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作为其实践操作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涉及到复杂的实验机理、细致的实验操作技术及独特的实验方法[1],这些实验机理、操作技术及实验方法也广泛应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在课程内容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最重要依据是实验考核,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由于受到实验内容、场地、时间及人为主观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实验考核中凸显的问题,我们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即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取代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通过在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口腔、预防等本科专业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存在的缺陷

1.1 考核方式单调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总是依从于理论教学,导致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考核带有明显的学科型教学的气息,即理论考核为主,而实验考核为辅,实验考核通常多以学生在显微镜下辨认标本片或进行细菌染色等单一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考核过程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实验考核缺乏全面性、合理性及公正性,未能真实地反映出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1.2 考核内容局限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强的基础应用性课程,其内容可涵盖形态及机能学相关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设置已由单一的基础印证型实验逐渐衍变为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等实验板块等,国内医药院校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也随之开展,这些改革更多的是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但往往忽略了与之匹配的实验考核机制,无法真实体现出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传统实验考核模式中的考核内容过于偏颇,例如过于重视形态学内容考核而忽略机能学相关内容;或以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直接取代了最后的实验考核;考核中验证性实验内容偏多等,缺少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创新型实验的考核;片面地强调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1.3 考核评价方法简单主观 现行实验考核体系中往往缺乏系统的实验考核流程和统一考核标准,学生的成绩通常由特定单一的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和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组成,由于只有结果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使得学生为获取满意的成绩而只重视撰写实验报告和关注实验结果,忽视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介者且拥有绝对的权威性,作为考核主体的教师在评分中通常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甚至不透明性,相反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只是被动的参与到考核当中,而缺乏发言权,评介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没有行之有效的交流互动,无法通过实验考核来客观地评价实验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实现以考核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4 考核工作量繁重 传统的实验考核工作费时费力,且操作性差,考前准备工作包括考核标本的编号、考试材料准备、显微镜的挑选与调试、实验室预约、学生考核分组、监考人员调配等诸多事宜;考试中要完成监考、调换补充考试材料、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而考后还将面临清点器材等收尾工作。

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多元化考核的实践应用

多元化实验考核的实践应用包括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实施、效果评价三部分组成。

2.1 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

2.1.1 多元化实验考核的目的和原则 建立一套与实验考核大纲相匹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检测出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其原则包括:①实验考核内容多元化:在学科内容上涵盖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鉴定、免疫反应及致病机理等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等方面。②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再以单一的某种形式进行,而是采取实验报告书写评价、平时跟踪考核、PPT理论考试、综合设计实验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核;③考核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评价、实验报告书写评价、实验操作技能评价、综合应用能力评价等,且评价的主体不再单一,即把教师评价、同组同学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

2.1.2 多元化实验考核的内容 考核内容涉及如何考核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水平、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由平时实验考核占总成绩60%)、实验理论考核(占总成绩20%)、综合设计型实验考核(占总成绩20%)三个版块构成,具体见表1。

2.2 多元化实验考核的实施应用

2.2.1 前期准备 学期初教研室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计划,对实验考核内容、方式进行规范化,并量化评标标准,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将考核要求、内容、方式、评价标标准等材料书面通知学生。我们以校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原学实验平台为依托,以实验室为单位开展实验教学,每标准实验室的学生人数为20人~24人,每实验室由1名教师带教,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实验教学和考核。

2.2.2 平时实验考核 由各实验室带教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堂上按要求实施,①实验态度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纪律性、卫生值日、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②课堂提问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熟练程度、回答问题主动性、正确性以及是否提出独特见解等,由教师进行评价;③实验报告的评价包括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准确性、记录的详实性、结果分析的全面性,由教师进行评价[2];④操作技能的考核采用随堂考核的方式进行,即每次实验课随机抽取4名同学在下课前20分钟进行,主要针对学生对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包括显微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技术、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以及常用的微生物生化、免疫、致病性等基础印证性实验实验,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评价,每次课后相关学生的考核成绩均累积计入个人期末总成绩。

2.2.3 实验理论考核 利用同一套实验考核PPT课件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应用、实验结果现象的分析及微生物形态学辨别。考核在符合多媒体实验教学教学要求的病原学实验室进行,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同时进行考核。同一考场的学生进入考场后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其座位号及试卷类型,监考人员打开考试课件后,课件即可按预先设置自动播,每张幻灯片分A区和B区,供A卷和B卷学生分别作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考核结束后PPT课件停止播放[3]。

2.2.4 综合设计型实验考核 此项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基本科研素质,安排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进行,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考核。①自主实验设计方案论证:每实验室分4个小组,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工协作,学生先参考教师提供的题目方向进行选题,也可以自主选题,确定选题方向后,通过查阅文献整理分析资料初步拟订实验设计方案制作PPT课件实验室答辩讨论老师点评建议修改并确定最终实验设计方案[4]。②综合设计性实验操作考核:由实验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和要求完成各自项目的操作,记录分析各项实验结果,各组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方案论证阶段及操作考核阶段所设立的考核项目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每项考核的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组成。

2.2.5 实施效果 在2010级、20121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中采用了新的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以及分析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有84.6%的学生对此种考核方式抱认同态度,而9.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5.9%的学生并不认同该考核方式;同时这二届学生的实验成绩与往届相比,优秀率和及格率两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思考与体会

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普遍认同,相比与传统实验考核模式,它的考核内容全面、方式多样、标准统一、评价合理[5],考核结果不仅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所具备的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考核的过程更能帮助广大师生转变重理论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操作轻思考、重学习轻应用的旧思维和理念。虽然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中,可克服传统实验考核中的弊端,体现出自身优势,但是此种考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例如:如何精确地把握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标准?综合设计型实验考核中怎样真正做到人人实际参与?这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与完善才能有效地促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乐勋,付英梅,佟雷,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47-149.

[2]陈丽霞.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医学教育,2010,39(5):118-119.

[3]孙剑刚,邓毛子,包永芬,等.多媒体技术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