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1
1.管理机构
(1)公务员等档案管理。我国公务员等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县以上(含县)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实行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等单位相对集中管理,不具备保管条件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其干部档案由上一级单位管理。现职与非现职的公务员档案管理机构相同。美国公立系统的现职人员是集中管理模式,由人事管理总署负责管理。联邦政府各部门统一设置人事机构。州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也设立人事档案的机构――人事办公室或人力资源办公室。美国公立系统的非现职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国家人事文件中心管理,它由军职人员文件中心和文职人员文件中心两部门组成。
(2)其他企业、私营组织人员档案管理机构。我国1992年颁布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的劳动(组织人事)职能机构管理。1996年颁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一律由市、区、县组织部、人事局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劳动服务机构负责。美国这类人员的人事档案一般由本单位的人事部门保管,辞职、死亡或工作调动等情况后,其人事档案仍然保留在原供职单位。此外,美国的一些专业部门也保存着大量的个人数据,如社会保障署保存了所有成年人的社会保障号和信誉局发给所有人的社会安全号,通过社会保障号和社会安全号可以查询相关档案数据。
2.管理的开放性
我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查阅档案应凭单位介绍信,档案除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借出查阅,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单位领导批准后才能复制办理。美国利用人事档案可以是本人或他人(经本人授权),一般需提交申请信、全名、出生日期、社会保障号、任职机构的名称,任职时间和离职时间、利用目的等。
3.档案的利用
我国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重“管理”轻“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人们总是认为人事档案是很神秘的东西,非常封闭。其次以往人事档案收集个人业绩、能力、信用等方面材料比较少,不能及时完全记载和反映一个人的现状或全貌。另外,有的用人单位只看现实能力,而不看个人档案。目前随着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退休时当地社保部门需要审核人事档案,核对视同缴费年限,技术职称,特殊工种等,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但其利用还相当局限。
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国家。在美国,公民的人事档案除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服务外,还建立了个人信用系统。每个公民有社会安全号码和社会保障号(成年人),这个号码在其申请工作、支取工资、纳税、贷款时,都要使用这个号码,这些信用记录由专门的征信机构收集整理,形成信用报告,记入其个人信用档案。
二、中美人事档案管理不同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社会公众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了解,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知识,人事档案可以证实个人的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人事档案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了依据。另外,人事档案是办理社会保险和退休手续、提供出国政审和公证材料、出具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材料主要依据等。如办理退休手续时,就需审核本人人事档案,核定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高级职称等;遗产纠纷时也需查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等。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2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管理 现状 对策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之现状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个人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档案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但是经常有一些下岗职工自己拿着档案到人社部门咨询政策,并且档案没有按规定包封、盖章。问其原因,有的是当年下岗时自己从单位取回一直放在家里,也有的是刚从档案机构借出来,根本没人给包封、盖章。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档案资料不全,内容不真实,档案的收集、整理、转移不规范,档案袋子破损,档案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混乱
目前许多职介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劳务机构都在进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工作。这些机构有的隶属于人社部门,有的本身就是企业,档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商品,甚至有些机构以造假档案进行牟利。不具备档案管理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越权、违规管理等现象,既造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秩序混乱,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人在工作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名下岗灵活就业人员,按相关规定办理完退休手续后,人社部门却接到举报。经多方调查,发现此人确实曾在下岗期间服刑,法院的判决书等资料无人送往档案机构,办理退休手续的档案里并没有其服刑的相关资料。这件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它凸显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漏洞,为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
1、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一些档案机构,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只收钱,零收集,不整理状态。人事档案短缺,材料内容不完整,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出现。这些机构的档案,根本没有装订整理,袋子也已经破旧不堪了,档案资料随时会从袋子里掉出来。以前就有一名老同志因档案里缺失入伍和退役资料,为了接续工龄,把退伍证交给档案机构,退伍证从破损的档案袋子里滑落丢失。还有一些人自己拿着未经包封、盖章的档案来咨询,这将很难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素质不高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做出了相应规定,并规定:“每管理一千人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但是据调查,目前我市一些档案机构,多数都是一个人负责管理几千份档案,有的机构甚至是一个人负责管理上万份档案。并且,这些档案机构,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党员干部极少,多数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并不了解,对档案管理业务不太熟悉。繁琐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二、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提高人民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做一些正规的播报,或者是在大街小巷发放一些法律知识传单。如果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把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则大大不同。目前各电视台许多法治栏目很受老百姓欢迎,但是与档案相关的却寥寥无几。如果能借助这些栏目,把具体案例呈现出来,或者把发放法律条文形式的传单,改为以实际案例改编的漫画故事,这样新颖的宣传形式,肯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善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应针对现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类档案机构的业务指导部门是谁,法定责任是什么,谁来监督管理,怎么处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奖惩制度细化。应赋予人社部门下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对人事档案的唯一管理权。并且这些部门应与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对没有权限私自保管档案的单位或超范围管理档案的人才服务中心机构进行严肃查处。还应通过与公安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以此规避判决书等资料无法送往档案管理机构的漏洞。
(三)规范档案管理机构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一是要整顿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划清管理权限,界定法律责任,实行监管制度。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从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拔任用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使他们能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3
一、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全面考察学生多年来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也是为用人单位提供评价人才使用的重要客观依据。但从人才中心所接转的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情况来看:部分档案存在材料不全、散乱、错寄、自带甚至拆封等现象,造成无论是给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后期政审、利用等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事档案的散乱、缺失。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包括登记表、成绩单、学年鉴定表、奖励处分材料、党团组织材料等等。但在毕业生档案接收中经常出现档案材料错放、寄错,甚至出现一些重要的报到证、党团组织材料缺失等情况。由于没有专门的人事档案库房以及专业的登记保管等,在收集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过程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同时,由于毕业生众多,大多需要新建档案,因此在存放过程中容易与其他毕业生档案混装在一起,存在档案保管不规范现象。2.人事档案的专业性、保密性不强。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需要严格依据国家档案转递、管理规定要求执行,但现实中由于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少,毕业生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往往由辅导员、班主任甚至是学生代为转递,非专业人员的过多介入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此外,大中专毕业生在后期为了提高知识,参加相关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或自考,这些后添加的重要的档案资料为了查阅、复印等在拆封后没有及时密封,减弱了档案的保密性和真实性。
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光明日报》于2015年7月20日的《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但2014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失业率为8.5%,每年有数十万的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因此,做好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1.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企事业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是一种人力资源的资本投资,是为了通过对人进行资本投入、提高人的职业技能或体能,增加劳动产生的一种投资行为。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将闲置、滞留在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2.扩大流动人员就业服务保障。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往往辗转多个城市就业,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需要做好流动人员流动人事档案的转递、保管工作。一方面,各地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因掌握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故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事业、教育以及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的建档、转递工作,为流动人员就业做好服务。
三、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4
【关键词】人事档案;知情权;开放
一直以来,人事档案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机会查看到自己的人事档案,至于档案中的材料及保存管理情况更是一无所知。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治意识的增强,因为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也逐渐增多。人事档案到底能否对个人开放?本人到底有没有对自己人事档案的知情权?相关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一、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被制度锁在笼子里的人事档案。很多人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七章中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正因如此,一直以来,人事档案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保护”下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对于很多普通人可能从一参加工作自始至终在一个单位工作直至退休,而他的人事档案在档案室也就这样静静地躺了几十年。除了档案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对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外,几乎没有人能接触到他们,以致很多人甚至已经淡忘了自己还有人事档案的存在。
三、人事档案信息对个人开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接受个人监督,保证人事档案的严肃性、真实性、客观性。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主体是上级组织部门和本单位主管负责人,而且他们的监管方式主要以业务指导为主,档案监管为辅。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轻易地对档案进行修改和整理,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引入本人参与人事档案的监管,一方面可以做到对档案进行针对性地监管,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人员也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的严肃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有利于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现如今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很多人在填写履历或者加入党团时间的时候,由于时间久远想查看下原始材料。但由于受到不允许个人翻阅查看档案管理规定,很多人只能凭借模糊记忆填写,而所填写的材料恰恰将来也要存入个人人事档案,这样就造成了档案记载时间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材料收集,失去了它的参考和利用价值。而自2014年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部门进行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记载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通过审核发现,有大部分是因为记不清楚而造成的填写前后不一致。因此,人事档案信息对个人的开放有利于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达到档案利用的最大化。
(三)有效避免大量死档、弃档的出现。一方面由于管档部门和单位对人事档案的过度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对档案中的情况不够了解,人事档案渐渐成为了“鸡肋”,从而出现了大量的死档和弃档,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管档难度。因此,人事档案对个人适度的开放,可以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增进个人对人事档案的了解,有效解决大量死档和弃档的出现。
四、档案信息对个人开放的支持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人事档案对个人开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为了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人事档案对个人提供开放服务的途径必须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方式,即将档案内容数字化和信息化,使个人在查询个人档案相关信息,了解保管情况时不用直接接触档案原件即可完成。这样,即保护了档案原件,又达到了利用和参考的目的。
(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对个人开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而有力的资金支持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电脑、影像采集设备、管理软件、人员培训、后期维护等产生的费用。这就需要档案单位负责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档案对个人开放工作的日常管理。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人员操作流程、个人查阅范围、审批流程、查阅登记制度等方面建立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档案对个人开放的制度保证。原本被重重保护起来的人事档案对个人开放,无论对于档案管理者还是个人无疑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生事物,在开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制度和流程制定的过于严格和教条则达不到理想效果,过于简单则不利于人事档案的保护。因此,制度和流程是否科学全面,决定了对个人开放工作的实效。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5
关键词:研究生 档案管理
一、研究生档案的内涵
研究生档案分为研究生人事档案和研究生工作档案两大类。研究生人事档案包含研究生入学前档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入学档案(报考研究生登记表、初试、复试成绩等有关材料)以及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记录材料,是重要的档案资料。研究生工作档案(含工作计划)全部程序主要根据上级下达的通知精神或文件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主要包括招生、学籍、教学、培养、学位、导师、就业、学位申请等各项工作。
二、研究生档案的特点
1.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迄今为止,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针对学生档案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归档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各高校对于学生档案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表现出区域性特点,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由学校自行制定。
2.学生的管理机构不同
由于学校的规模和研究生数量的差别,学校管理制度不同,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管理也不尽一致,有些学校属于一级管理,而有些学校属于二级管理。
3.有部分往届生的档案
由于研究生的招考面向社会,那么会有一部分的社会生源,其档案由于已经由学籍档案转为人事档案,学校在招收学生,需要调取其档案并进行整理,以便在校的信息记录。
4.高校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同其他档案管理之所以不同,在于其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多样性和阶段性。一是形成时间长。二是经手人数多且形式多样。三是培养分段进行。研究生需要经过由浅入深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和科研能力由弱到强的培养、完成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等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会产生与其他阶段相互联系的学位档案材料。
三、研究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传递不规范
由于各个学校和省份之间对于档案管理的规定不同,所以研究生入校档案传递工作十分混乱,增加了档案丢失、损坏的危险,并且不利于研究生就读学校对于档案的统一整理。
2.管理机构混乱
目前,全国高校人事档案有三种管理模式:有的高校是由各院(系)管理;有的高校研究生档案由研究生院管理,本科生档案由学生工作处管理;有的高校是统一由学校档案机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容易导致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
3.导师的考察没有纳入档案
研究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考察者就是导师,研究生档案管理中没有体现,导师对学生表现的定性评价。
4.档案内容
(1)真实度不高
档案内容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真实度不高,用人单位对档案也持有怀疑态度。
(2)格式单一化
高校学生档案无统一规定,所以各个学校就根据省内或本校的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只是有一些格式化的表格、资料,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特点。
5.无法为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中国有着人数众多的毕业生背景下,学生的档案成为用人单位进行筛选的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而由于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档案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后备支持。
四、研究生档案管理的建议
1.制定适合本校的研究生档案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的管理规定,才能保证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使档案的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情况
通过增加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的内容,体现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术水平,为就业进程中档案审核做好充分的准备。
3.档案管理中推出新的信息系统
在诸多关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文献中都提到,要将先进的科技系统应用到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极其复杂,涉及的数量大、内容多,并且需要根据时间进行更新和改进,所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就可以省去很多工作。如研究生进行的科研项目就可以利用专门的系统进行统计和记录,能够全面反映其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的高科技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有效。
参考文献:
[1]金俊兰.加强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探讨.高教论坛
[2]彭劲.高校学生档案采用纳入式管理模式再探.兰台世界,2012(2)
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范文6
(一)学生自身对档案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档案只在学校和国企单位才有一定的作用,在外面私企和民营的企业中工作,档案就可有可无,单位也没有严格要求提交档案,大学生更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加强大学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才能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不规范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档案管理部门,可是在档案管理上却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管档的业务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保管员的身份,对于收集的学生的档案即没有系统的进行编号和分类,也没有认真的核对档案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对于以后毕业生档案的使用埋下隐患。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也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为档案现代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及时将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对于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要及时的将学生档案送达相关人才服务机构,不能私自的将学生档案搁置。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管理工作手段,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与转递的衔接工作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涉及到的人和管理部门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要特别注意档案管理和转递工作的前后衔接,体现全方位的管理理念,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争取能彻底的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目前的就业机制改革创新,毕业生也多了一些时间来考虑就业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不仅仅是做好个人,还应该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的内容,实行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规范档案转递流程,确保档案转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