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 高职 网络 培养 方案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引 言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是很多职业教育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旨在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性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水平,人才需求结构,就业状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网络技能人才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合理、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组织教学的依据。
设计背景
1.网络人才遍布在各行各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在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汉中、安康、商洛等市的高职院校80% 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
2.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环境,必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3.本地区对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和专业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掌握某一专业的人才未必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 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紧俏商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通过调研汉中市及周边地区的典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其中主要走访调研了以汉中四通公司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汉中移动、联通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运营业;以及汉中钢铁厂代表的制造业、政府机关和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对网络搭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提出了岗位要求。
设计过程
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共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工程、网络管理、IT产品营销、数据库设计开发、网站建设等。
1.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及安全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2.在课程开发方式上,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学习如上岗”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召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前阶段的工作分析和成果,共同讨论和初步确定了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框架体系
1.确定职业岗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点,以职业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确定其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初步提出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在该步骤中,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便对该职业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再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小型企业级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16个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学习领域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学习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网”、“管网”、“用网”。
4.课程体系结构
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有成熟的课程载体、规范的工作岗位或实训中心,熟练的指导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平台+学习领域课程”的构想,兼容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保证学生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第一学年奠定一个基础和平台,从第三学期开始采用纯粹的典型工作任务模式的构想。
5.教学计划设计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编制教学计划表,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当专业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的幅度大时,或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按常规教学周无法很好实现教学目标时,可对3年6学期制进行变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教学计划开出的课程,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认证代考试”、“以竞赛代考试”、企业实践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企业实践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逐期载入学生学业成绩登记表,毕业时归入本人档案具体归结为:通过两种方法来考核,一是教考分离,通过国际、国内认证考试,二是形成性考核。
教学条件配置
1.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1)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应用开发和信息安全专业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若能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则更好。
(4)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2.教学设备配置
(1)校内实训室
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包括“网络集成实训室”和“网络工程实训室”,辅以2个普通多媒体机房,可以满足每届招生1个标准班(40人)的实训基本要求。出于安全等原因,企业网络的生产环境不会轻易让学生使用,校内实训环境应尽量扩大规模和覆盖面,以保障实训需要。条件许可时,应跟随技术发展,增加安全、无线、IP语音、网络存储等实训环境,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最需要真实网络环境开展“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实习却很难在企业进行,“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须借助网络工程类企业开展实训实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从事网络工程和应用开发的少部分企业能一次接纳多人外,一般企业接收的学生数目也就1到2个,且不会每年接纳,因此校外实训基地最好能够达到每个标准班级(40人)4个以上,并尽可能多。
总 结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需校企合作,走工学合作之路,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资料: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课题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2.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商务英语;培养方案;实景模拟;虚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127-02
人才培养方案架构是构建一个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目前国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常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架构主要有:EER、EEBR、EEBBR和EEBVRM。下文将对这些架构的特点、优势和缺陷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在下面的讨论中,加号“+” 表示“相关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按时间次序简单叠加”。
1. EER架构
EER:EGP+ESP+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真实公司实习。
EER是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方案架构,主要用于构建学科型英语专业的扩展型培养方案,为了拓宽就业门路,在高年级阶段(大三之后)开设若干门商务英语课程和少量商务理论课程。在学习ESP(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之前学生学习至少2~3年的EGP(通用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五种技都能得比较平衡的发展。因此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很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务理论知识。
EER淡化商务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受商务技能实训,RCP(真岗实习)主要针对语言技能而不是针对商务技能,毕业生的商务技能较弱,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
2.EEBR架构
EEBR:EGP+ESP+BC+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课程+真实公司商务实习。
这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主流架构。学生进校后先学习1~2年的若干门EGP课程作为从高中英语向大学ESP课程的过渡。然后针对“剑桥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证书BEC-1/2”考试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模块,教学策略比较侧重英语“说”、“听”能力的培养。商务课程模块内容比较丰富,但教学以理论为主。毕业时,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发展较好,具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基本能力,并且掌握了必要的商务理论知识。
当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规模较小时,EEBR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成本架构;但是当办学规模较大时问题突出:由于目前国内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设施有限,难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商务类课程的全部实践性教学。但办学规模较大时,建立规模庞大、名副其实的实训基地群来保证所有学生的RCP相当困难。因此,往往造成两大害处,一是实习效果差;二是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陷入“半失控”状态,需承担一定的潜在的风险。
3.EEBBR架构
EEBBR:EGP+ESP+BC+BSST+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Business Situation Simulating Training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课程+商务模拟训练+真实公司商务实习。其中,BSST为商务模拟训练设施,它可以是真实的校办小型商务公司,也可以是缩微的模拟公司或者是包含各种真实商务设备的模拟实训室。
EEBBR是EEBR的增强版。EEBBR培养的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强,有商务理论课程模块和模拟训练的双层支持,操作技能也很强。学生在进行RCP商务对口实习时不但具备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通过了BSST模拟实训,已经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商务运作的正确流程和操作方法,信心更足,实习效果较好,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EEBBR是比较理想的培养方案架构,但是当办学规模比较大时,BSST设施的规模大,运行成本高,办学成本比EEBR高得多。
4.EEBVRM架构
EEBVRM:EGP+ESP+BC+VCTS+RCP+Mon -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Virtual Company Training System + Real Company Practice + Monitor,即: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课程+虚拟公司训练系统+真实公司商务对口实习+人才培养质量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其中VCTS虚拟公司训练系统是国外流行的PSSTS(Practical Situation Simulating Training System 实景模拟训练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用计算机软件来仿真商务流程的模拟实训系统;Mon为“人才培养质量全程实时监控系统”。
与EEBBR架构相比,EEBVRM用PSSTS/VCTS纯计算机软件型“实景模拟训练系统/虚拟公司实训系统”取代BSST“实物型商务模拟训练”设施。VCTS成本低,全部额外投资基本上仅限于某些软件的一次性投资,原有“奔腾-3”以上级别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全部利用,反复使用。VCTS为学生的复合技能模拟实训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因为启动不同的软件模块可以实现不同的训练目标,更新后台课程数据库便可升级课程训练内容。VCTS有效地解决了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规模较大时非语言类技能实训资源紧张的问题,使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同步进行。经过VCTS实训之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企业比较欢迎他们去实习锻炼甚至一揽子解决就业问题。“VCTS+RCP”这种“虚实结合”的双重实训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毕业生的质量。
EEBVRM架构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包含一个“人才培养质量全程实时监控系统”Mon,其核心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其他成员包括学院督导办公室、教师兼职的教学质量监督员、班级学生代表兼职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员和招生就业处的专职就业市场信息采集员。其中学院督导办公室在教学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运行。Mon既负责采集教学过程反馈信息、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人才质量反馈信息、就业市场反馈信息,也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处理直至做出正确反应:包括修正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质量、变更培养规格等措施。Mon的工作流程是:EEBVRM培养质量监控流程持续运行时发现问题(投诉>0或满意度<90%的警戒阀值)à进入诊断程序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问题所在à研究解决方案à形成解决方案à制订执行步骤à完成必要的审批手续à上报教务处备案à实施新方案à返回EEBVRM培养质量监控流程。
5.结束语
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而言,以上四种架构各有千秋:EER适用于本科英语专业扩展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策略,而不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EEBR是较小规模办学时(例如:每届不超过200人)的主流低价格培养方案架构,办学规模较大时问题多多;EEBBR适合于中等或以下规模(例如:每届不超过500人)的较高成本的高质量办学;EEBVRM具有其它三种架构的绝大部分优点,是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一种先进架构,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较大时(例如:每届1000人以上)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淑芹:赵会军:商务英语课程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5(4):240-242.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模拟公司;工作任务;岗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71-02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国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深入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作者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实践,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模拟公司”引入到物流专业课教改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模拟公司”理论基础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
“模拟公司”是“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行为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老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模拟公司”的建立正是为了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在这种“工作岗位”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模拟公司”的形式对经济类职业进行专业学习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成功探索。
2 “模拟公司”在物流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 参照真实公司创建模拟公司
参照真实公司成立程序,在课堂上创建模拟公司,将学生置于模拟的环境中学习物流知识,锻炼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在《小型超市物流运作》课程教学中物流0703班成立了“北京市银基购物中心”、“北京市乐购超级市场”和“北京市无与伦比超级市场”等股份制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按照市场经济中的真实公司组建的,每个公司有员工8人左右,公司需填写《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向“工商局”申请企业名称;填写《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进行营业执照申领,确定公司的经营范围;到虚拟银行开户;进行公司组织机构设立和相应人员配置;公司成立董事会等。模拟公司运营时,和真实公司一样有“早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学生着装也要求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商人,学生之间谈话也使用“我们公司”如何如何,在交往中也采用实际商务活动中的称谓“您”,总之,尽量创建和真实公司一样的环境。
2.2 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
模拟公司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工作过程设计的,工作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如《电脑生产企业物流运作》课程“采购业务”内容任务设计时,根据采购员职业特点和工作流程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收集客户信息”、“电脑硬盘询价”、“签订购货合同”、“接受客户订单”、“电脑硬盘采购”等教学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的商品采购为媒介,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物流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另外,选用的工作任务一定具有职业典型意义,能够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并且在学校的环境中可以实施。
2.3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物流职业技能
参照“行动导向”六步法“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教学模型思想,创新性的将模拟公司教学过程设计为:布置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召开股东大会形成初步方案公司展示方案学生教师评价修改完善方案进行操作制作形成显性成果。
对以上教学过程的应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如在《小型超市物流运作》教学中,为完成“超市POP广告的设计制作”工作任务,课堂教学过程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进行市场调研:教师布置课余作业:以超市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调查“特价商品广告牌”。利用业余时间,“超市经理”组织同学到真实超市进行调研,整理相关信息,制作PPT,准备汇报。学生通过调研,对特价商品广告有一个初步了解,并通过讨论总结出特价商品广告的作用,为完成本次课的任务奠定基础。
第二步,调研汇报:上课后,各超市首先派代表用PPT向全班同学汇报特价商品调研结果。通过汇报,教师可以掌握各超市课外调研完成情况,同时为完成“设计制作POP广告”工作任务积累素材。
第三步,教师布置任务:教师对学生课外调研情况进行总结,以鼓励表扬为主,同时教师给出本次课任务:“设计制作三种商品POP广告”。并呈现虚拟情境:“超市通过与供应商谈判协商,达成协议,计划对可口可乐(易拉罐)、碧浪牌洗衣粉和双汇牌火腿肠三种商品在本周六、日进行特价销售,为了实现理想的销售业绩,请各超市为商品设计制作POP广告”。
第四步,召开公司会议:超市员工到本公司讨论区召开会议,按公司会议程序组织研讨,内部审核,形成设计方案。按超市形式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步,超市展示方案:各公司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公司设计的三种商品POP广告方案。
第六步,学生教师评价:其他同学对方案进行评价,指出方案存在的优缺点,教师也对各公司进行总体评价,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和教师评价可以起到评估验收的作用,为学生修改设计方案指明了方向,达到形成的成果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目的。
第七步,修改完善方案:各超市员工回到讨论区,重新召开会议,根据教师和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修改完善环节,保证了POP广告设计质量,实现很好的广告效应。
第八步,进行操作制作:超市经理根据POP广告设计方案编写用料单和制定分工计划;分解制作任务;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POP广告制作任务。通过分工协作,完成POP广告制作任务,可以提高学生与人合作能力,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九步,形成显性成果:各超市展示形成的最终成果。
本次课的教学是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学生有调研,工作有计划,组织实施有方案,成果有汇报,教师进行评估,学生进行修改完善方案,最后进行制作,形成成果,呈现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环节,学生学习针对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模拟公司中学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叫你学”转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公司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协作精神。
2.4 模拟物流岗位工作,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在岗位上”学习是“模拟公司”的重要特征。在《电脑生产企业物流运作》中,模拟物流公司“台式电脑配件库房”情景,在“台式电脑入库操作”工作任务引领下,学生扮演仓库主管和库管员。工作流程为:仓库主管接到入库任务对库位进行规划按入库单核对显示器规格和数量等信息签字后布置入库任务库管员使用搬运车进行入库操作填写库房保管卡。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库房规划和贵重物品码垛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填写入库单和库房保管卡,同时,学会搬运车和堆高车的使用,并且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在物流岗位上”学习让学生了解各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各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按照模拟公司经营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营造出各种仿真工作情境,根据模拟公司工作场景,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生既体验自身角色工作内容及其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实际工作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和“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物流职业技能的锻炼在模拟公司中进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
3 采取三方打分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方法
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模拟公司按照工作任务各自运行,教师不可能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表现,所以无法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模拟公司的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考核方法,提供可以随时评价的可能性。
在物流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教师打分、学生打分和总经理三方打分的评价体系。事先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性强、可以量化的三方评分标准:自评标准、互评标准(总经理为员工评价标准和员工评价总经理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作为教学评分的依据。模拟公司的评价过程是:下课前15分钟为评价环节,首先每个公司员工按打分表为自己打分;然后董事长按打分表为公司每位员工评分,员工按打分表共同为董事长打分,最后教师根据公司运转情况和形成的成果和方案为每位学生打分。为了增强评分的可操作性,按A、B、C、D四档进行评分,同时必须写明打分依据,下课后,将三方评分标准汇总后上交教师,教师进行统计,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他们具备从事相应工种所需的各种技能,成为熟练的高级技工。学分制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现在势在必行之路。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如何做好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由显重要,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探索。
1 专业定位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高等职业技术类三年制专科专业,我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今至已连续招生9年,今年9月开始进行学分制教学,因而要进行新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我们将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定义为培养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2)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3)能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4)以社会岗位为驱动,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2 人才培养模式
2.1 模式概述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学校的发展纲要和学分制的要求为指导,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特别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或“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加强实践技能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2 目标体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的基础理论,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信息相关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工作的能力,能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或网站(网页)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具有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3 培养方式体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及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应立足于地方经济,辐射云南,依托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应用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优化、整合
本着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理论课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充实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在行业中的应用。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和内容的更新,形成本专业的特色。在专业必修课方面,学科类(或专业群)必修课由计算机科学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构成,包含,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本专业的专业基本课程,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使学生具备专业应用和专业深造的基本素养。在专业选修课方面,计算机科学系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开设了两个专业课程群方向,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两个模块是网站(网页)设计、开发、维护和广告设计与制作,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平面、三维和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机科学系开设的任选课方面,共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分)、计算机网络技术(4学分)、多媒体技术应用(4学分)、常用工具软件(4学分)任选两门。
4 教学保证
4.1 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个综合性应用专业,它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师资队伍,才能把该专业办好。目前本专业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从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看,我系有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的教师。从专业和近年来课程开设的情况看,我系完全能够办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4.2 教学建设
4.2.1.校内建设。本系有两间带服务器的专业计算机房(两间机房匀为近两年投资,计算机性能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供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每间实验室匀有教师带着学生进行维护和管理,使每间实验室任何时候都能达到教学要求(保证无故障影响到教学)。
4.2.2 校外建设。我系跟本地七家电脑科技公司和广告设计公司签定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同共建本专业,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请公司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到校带实训课程,使学生的技能上能达到相应公司的要求,二是学生进到相应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实训,要求本专业学生每级每学年至少到相应公司实习1周以上,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就具备做作业相关工作能力。
5 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从2012年9月开始实行新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个新的方案中,一些不合理地方将会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我们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进行调整。总之我们会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
参考文献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5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经济等的迅猛发展,智慧型企业呼之欲出。智慧型企业是企业组织进化的最高形态,能够对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最优利用,也是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最佳策略。在基本理念的支撑下,构建智慧型企业还需要一套有效的工具和一个高效的技术平台,“云计算”就是构建智慧型企业的最先进的解决方案之一。
Knovia Group(简称Knovia)是台湾嘉惠集团旗下的知识技术顾问集团,擅长有效分析客户的需求,为其设计适合企业的方案,并能在长期的规划与追踪后,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协助企业打造知识新生态。Knovia以为企业打造完整的人才解决方案为主旨,及时根据最新趋势和热点进行调整,以核心理念为主导思想,时刻为企业准备好最前沿、最有针对性的方案。“云计算”这一高新科技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Knovia通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结构知识数字化来帮助企业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帮助企业建构一个24小时的学习平台。
二、“云计算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
自2005年以来,中国零售市场 每年以大于6% 的速度增长。2012年11月1日,经济学人智库《2022年全球零售发展前瞻》报告称,预计到2022年,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零售市场总规模的1/4,是美国零售市场的两倍。
AC 尼尔森根据调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在零售领域,人才非常缺乏,没有足够的具有相应技能、经验的人才支撑行业发展,零售商们将面临较大的人才流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其行业内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可作为的地方有很多。
Knovia深知人才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人才供应,解决企业人才瓶颈。在深入了解零售连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后,Knovia已经为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了众多与人才培养发展相关的服务。Knovia的研发团队基于云计算这一国内外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发展的主流技术,根据零售连锁行业的特性,针对零售连锁企业的人才培育需求,自主开发了数字学习与人才发展系统,在企业展开策略后,为其提供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评估与培育的完整支持功能。在此过程中,Knovia尤其善于将云计算与移动学习这两种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科技相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背景、不同问题和不同侧重,为其匹配相应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块,从企业角度思考,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1. 基于云计算的人才发展方案
美国斯坦福咨询研究公司总裁卡尔森曾言:“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创新来自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因此,如何培养并稳固发展人才也就成了各大企业的目标。
企业在迈向智能型之路的同时,内部的学习中心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云计算、行动化、社群化正是未来学习的三大趋势。Knovia的云端解决方案整合服务PaaS+SaaS+CaaS,让企业和员工通过利用云计算,流畅自如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多行动支持、跨平台传播、分享经验、共同学习发展,重要事项随时记录,个人化的学习书签,实现随时随地阅读,所有学习纪录皆可同步至云端数据库等等。
2. 移动学趋势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表 在上的报告估计,全球有超过60亿手机用户,相当于世界人口的87%。用户增长集中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发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也达到了79%(以上数据截至2011年)。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晰地预测到企业学习的未来―移动化。移动学习具备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学习设备的无线性、学习方式的混合性、学习时间的间隔性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等特点。简而言之,借助移动终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学习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这一学习手段大大方便了日常业务极其繁忙的连锁零售企业员工进行学习。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必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Knovia将这种模式引入零售连锁行业的培训,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进程。
二、成功案例分享
Knovia的解决方案在移动学习系统的支持下,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生活的需要及习惯,帮助员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有效解决员工的“工学矛盾”;Knovia的解决方案将成人学习的特性与移动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帮助员工有效地集中零散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帮助员工利用多种渠道参与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从上图可知,企业在迈向多元零售的经营模式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尤其是“人”的问题。
上海某童装公司为台湾某公司的转投资企业,在台湾有30年的童装生产经验,并与国际接轨,取得了英国CT、美国H、法国T品牌的总,在全国知名百货商场设有专柜并拥有超过100个营销据点,是集合通路、品牌、商品优势的一流公司。 目前该公司门店已经多达150多间。该公司的门店经营模式一般分为区分直营、联营和,门店类型区分为专柜、店中店和路边店。在这些门店里有一间年营业额高达300万元的“金店”。目前,该公司最大的目标就是快速复制“金店”并持续扩张。
然而同时该公司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金店”的成功模式难以复制;导购的专业度不足,对公司品牌的理解度不高;相关特色市场活动品质参差不齐;门店标准难以规范……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找不到良好的门店人才培育发展管理系统。
针对该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需求调研分析之后,Knovia提供了云端架构的Orca Cloud+Media解决方案:
针对该公司的经销商服务框架,Knovia提供了可执行性的阶段导入建议:
通过以上系统性的规划与落实,Knovia最终帮助该公司达成预定目标:成功复制了直营店的成功经验,提升了门店对品牌的认知与信心,快速传递产品新知与门店技巧,提供门店人员即时的工作支持。该方案最终获得该公司上下员工的一致好评。
公司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Constitution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Li Hongsheng, Chen Gui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on plan is guiding principl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comes from Industry need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how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ultivation plans accord with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A new thought, called Backward Inference, is presented and is carried out on establishing of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Key words: automation specialty;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以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校自动化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结合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采用“倒推法”制定思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行业、企业知识和能力、素质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企业访谈毕业生、高年级学生座谈参考专业指导性规范教研室研讨形成培养方案初稿学院审查校企专家论证完善培养方案”的“倒推法”路线制定。所实施“倒推法”路线中的关键步骤如下:
(1)办学理念与培养规格。总体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各校由于办学历史、依托行业以及定位各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2)就业状况分析。对近3~5年就业的主要行业(企业)及岗位的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性工作。在进行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学生就业状况的变化趋势,剔除国家与相关行业经济发展中的偶然和突发因素,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对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
(3)企业访谈。根据对学生就业状况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对企业人事、生产、技术等各部门的走访,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要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在此工作中,要注意部分企业对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并不精通,不同企业其技术、产品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同,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注点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进行理性地分析,找出对学生所需具备能力的共性要求。
(4)应届毕业生与往届生座谈。应届毕业生与往届生座谈,特别是已工作的往届生,他们对大学阶段的学习有着深刻的感受,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甚至某些课程的知识点都有独到的看法。绝大多数往届生都能理性地分析在校期间学习的收获及不足,提出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意见。
(5)参考专业指导性规范。教育部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研,制定了专业指导性规范。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基本原则是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规范内容最小化、核心知识内容最低标准,采取“基本要求+X”的思路,其中“基本要求”是指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应用,“X”是指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校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
专业规范是一种基本要求,其为各专业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人才培养方案应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办出本专业的特色。
(6)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学校长期办学的特点和所依托行业的特征,确定培养目标,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构建以公共平台与专业教育、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互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应明确每一项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如何落实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培养(含科技创新、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等)、企业培养等各环节中。
(7)校企专家论证。应用型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校企专家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使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校企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人才培养最终方案。
2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自觉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其核心目标在于寻找以非人工方式实现对系统控制的技术手段。近20年来,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延伸,且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密切相关,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体现了控制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下面以我校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1)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我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交叉,既要求学生掌握电类相关知识,又要求了解机械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既要求学生掌握控制理论与应用、微处理器系统硬软件设计,又要求了解强电电气控制、伺服驱动及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
(2)企业、毕业生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先后对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南京第二机床厂、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等近10个单位进行了访谈,参与访谈的人员包括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相关领导、毕业生工作部门的领导以及毕业生等。
对近3年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机电行业数控系统(含电机、驱动)制造商、数控机床主机厂、数控机床使用企业、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类企业、机电类自动化设备制造商5类企业,少数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任教或就业于其他行业。目前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系统二次开发与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连接与调试,运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PLC控制系统的研发、应用,微处理器或者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机电类自动化系统或设备的运行、维护、销售、技术支持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等。
(3)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依据企业和毕业生走访,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可归纳为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与二次开发、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工程应用等4个专业技术领域。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的重点应表现为上述4个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发、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围绕各专业技术领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理论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企业培养、课外培养以及工具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支撑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块。以“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为例,其知识、能力的培养支撑如图1所示。
(4)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按公共基础、电工电子、检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企业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课外培养10个模块进行划分,构建了结构科学、合理,对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有效支撑的培养方案。
3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自动化专业以机电行业为背景,以机电行业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论证流程,确保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规格和目标。自2008年实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倒推法”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自动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2] 崔桂梅,贾玉瑛.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