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前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学前教育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学生;课堂

学前教育中对学生声乐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审美能力为前提,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水准,并逐渐培养情操,最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注重情感教学

1.1 创建愉快的教学氛围

学前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地交流和沟通,减少学生无形的压力,教学首先必须注重教学氛围的引导,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容易和学生交流。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中也加强了彼此的理解,对于今后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己行为模式的传达,尽最大的努力去营造友好而又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放下一切心理负担去感受音乐,升华音乐情感。

1.2 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得偏向资质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音乐欣赏水平稍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充当学生朋友的角色,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去了解和把握学生最深层的渴望和需求,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1.3 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

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实例。在讲授呼吸方法时,许多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倾注自用闻花香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的状态。教师通过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焕发学生声乐激情。教会学生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终得要领。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都会传达一定的情感信息。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声乐课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声乐教学应该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更主要的是要上好开放式的轻松愉快的声乐课。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模式构建必须注意的事项

(1)知识进行融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鲜的事物。声乐教学中也要将多所种知识进行融合,比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儿歌及乐理知识等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声乐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强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双边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声乐教学新模式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2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一个合格的声乐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都要极富表现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很自然的把课堂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中以学生表演为中心,教师是导演。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的课堂学生来演。教师要时刻注意是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学生会唱,还要会教,掌握声乐艺术规律,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幼儿园音乐的实际需要。所以,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优带良,实践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教与学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求知欲望。

2.3 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儿童获得初步欣赏美的能力,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尝试把声乐欣赏贯穿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设备,将声乐欣赏教学常规化,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3 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巨大挑战。从素质教育出发,对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课时又作了大幅削减,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教育要求与现行教学体系间矛盾空前尖锐。

(1)重新建立新的教材体系。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打破现行教材体系,重新确立新的教材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由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音乐素质较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要以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为主体,要结合声乐发声原理进行授课。同时做到力求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求得尽量多的容量、尽量好的效果。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理论、训练了技能技巧,又大量熟悉了作品、提高了音乐素质。有了这样一个教学方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更具体的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学时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靠近社会靠近时代。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音乐课的授课内容及方式,既能做到结合专业特点、考虑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打下一个交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观看声像资料,作为教与学的有力补充。从内容上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升华,使其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最终成为适应这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3)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针对学前师范教育声乐课程应用性不强的现状,要加强对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幼儿歌曲教学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年是声乐基础训练,此阶段主要以美声方法训练为主,为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学年进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结合训练;第三学年加强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结合舞蹈表现、朗诵等综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艳.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关注的若干重大话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2

关键词:互动;交流;声乐;教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低年级的声乐教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就必须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更好地采用多种“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笔者借此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互动交流”——来自课前热身运动课前是课堂的前奏,自由性和体验性是它的两大特点。

课前的互动和交流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交流,没有紧张的心理,教师也可以随机地在交流和互动中进行自由提问,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课前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设置互动和交流的内容及实施的方案,利用富有趣味性故事、谈话或借助于现代话的电子、音响设备及课堂环境的布置,调动学生的中各种感官感受音乐。例如:弹奏一首学生们在小学、初中最喜欢唱的歌曲,让他们回忆起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外世界名曲,熏染课前学习气氛,还可以请敢于表现的同学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或交流课后的歌唱练习体会。

总之,课前的交流和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自由、欢乐的歌唱前“热身运动”,为课间的歌唱教学奏响了一段很好的前奏。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能体现个性,明白了自己要唱好一首歌的不易和距离,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并带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走进声乐课堂的学习中。

二、“互动交流”——来自相互倾听声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双向活动,教师在讲授发声方法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相互倾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师生间相互倾听,互为主体,缺一不可。

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首先都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示范、演唱进入声乐学习的初步认识阶段,学生在倾听中辨别声乐发声的方法,在倾听中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歌唱,在倾听中辨别音高、节奏、位置、共鸣、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通过倾听学生的练习和歌唱,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困惑和错误。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如:“倾听中的比较”——正误之间的比较。“倾听中的思考”——学习的要领及方法。“倾听中的探索”——通过录音的方式倾听自己歌唱,确立自己歌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音像资料倾听歌唱家们的演唱,开拓艺术视野。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曲,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展示塞北风光,为课堂营造了一种音乐气氛,学生们在倾听中产生了一种入情入境的感受,使得学生迅速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重难点之处也是通过多次的倾听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模仿等,来解决歌唱的各类问题。通过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学生与教师实质性的知识互动。这是声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

三、“互动交流”——来自平等和信任声乐教学是建立在平等、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这是先决条件,一旦违背了这一先决条件,所有的教学努力都是徒劳的,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新生,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差,对声乐课的不理解,缺乏信心,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现象都是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不良因素。

要使不良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是实现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寻找他们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对条件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嫌弃,并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班只有2到3位男生,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低着头坐在课堂的最后面,为了消除他们不平等的心理压力,笔者将他们调整到自己的身边(钢琴旁),上课时总是给他们送去鼓励的眼神,在教学的内容上也选择了适合男女声演唱的歌曲,在课堂个别抽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调让他们演唱。对五音不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的学生,教师不是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好成绩,就能获得美好的歌唱。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里,让学生知道提问、抽查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针对每位同学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教学反馈或把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以点带面使没机会被问到的同学也能进行自我更正。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也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以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低年级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过程由于声乐理论比较抽象,技术性又很强,初级练声曲也比较单调,又要不段反复地练习,因此就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这也就决定了平等与信任在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四、“互动交流”——来自情感的体验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高层需求,是知识互动中的另一种高级形式。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容忽视,尤其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乐基础差使得教学组织显得重要而艰难。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互动与交流是教学过程的动力。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保持温和热情的教学态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用鼓励的眼神、甜美的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乐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从中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演唱及作品的表现方式。

要达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彩多姿的情境,例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准,教学内容可以从幼儿歌曲着手,如:《小乌鸦爱妈妈》、《摇篮》、《大鞋与小鞋》等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歌曲短小、精练,音域也不宽,对刚学歌唱的同学来说容易接受,从中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艺术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师生可以根据歌唱作品的内容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情感的体验与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让学生都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教师语言的情感成分和教学环节的情感把握与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绣红旗》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歌剧《江姐》的有关资料和片段,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将情感体验与创作表演融为一体,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歌曲的美妙,深刻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对党的热爱和高尚的情怀。这就象人们常说的“上课如演戏”,“戏”的好坏离不开导演(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编导,演员就是教师(也可以换位为学生),观众就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一场戏的好坏来自于台上与台下的共鸣。演员的好坏来至观众(学生或教师)认可和肯定。因此师生情感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入手,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这就是较好的一块敲门砖。

五、“互动交流”——来自课后的知识巩固课后的互动交流来自于学生的课后反馈作业和课后辅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的感受、收获、难点、困惑及要求写成书面作业交给老师。

这是检测课堂教学互动的第一关,这种反馈形式让教师能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了解学生群体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后面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具体到可以将每一首歌曲的难点集中、汇册。还可以使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学习薄弱群体,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是对课堂互动的补充和弥补。

课后辅导就是将这些在声乐学习中的薄弱群体组织起来,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班级中的薄弱群体,容易导致这个群体的增大和教学负面因素加大。因为课堂教学是面对整个集体,而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由于他们有心理负担,不敢开口歌唱,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课后的辅导中教师辅导的不仅仅是歌唱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理念,增加他们的信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交流与互动的方案和要求。真正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如:音准、咬字、头腔共鸣、位置等。

总之,学生课堂互动与交流需要的满足远比纯粹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来得重要的多,学生的课堂交流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共同创建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有效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刘何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2]杨方.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J],音乐天地,2006,(1).

[3]严凤.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3

关键词:后进生;群体教育;转变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后进生群体,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面。虽然他们在学校中只是一小部分,但如果不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日后对社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成功的转化他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表现、出现的原因,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教育,感化他们,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下面我就浅谈自己这方面的工作体会:

一、后进生群体的表现

根据多年来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细注观察、分析总结、分类归纳,中学生的后进生群体大概表现如下:①思想素质比较差。这类学生突出表现为:不尊重老师,占小便宜。随便拿同学东西,参与社会不法行为,沾污,与同学不和睦,参与打架,甚至谩骂老师、家长等。②政治素质低下。此类群体经常表现为:不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一切事情,老师讲话当作耳边风,不理睬领导的教导。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解惑排难、苦口婆心地教育,可他却是干着与课堂无关的事,不把上课当一回事。在家里,父母及亲人的教诲好像没有触及他,以个人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忠言。③学习困难,成绩较差。这类群体由于智力开发不够,认真听课,可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考试成绩总是提不高,通常被称为“学困生”。④生活学习懒惰、纪律散漫。这些群体在学校很难按作息时间工作,上课迟到早退,午休晚睡不按时休息,课堂上随便讲话、走动等等。

二、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后进生群体岀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挖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其内部原因是:有的人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推敲能力等不比别人差,就是因为自已努力不够,要求不严,没有理想目标,得过且过,丧志等导致自己在同龄中落伍了。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可见,在各方面要取得优弃的成绩与个人的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付出代价分不开。外部原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小孩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塑造良好的适宜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非常重要。譬如,由于教育资源短缺,生长在边避的乡村的小孩在七岁前都没有接受到学前教育,在起步上就已经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可能形成了基础差、纪律散漫、没有约束力的局面。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整体素质也影响到中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拓展、潜能的发挥等;社会环境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温床。社会风气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目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农民工涌入城市,把小孩落在家里上学,这些小孩成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引导不够,管理不周,也会使这些孩子成为后进生。

三、对后进生群体转变的尝试

上述分析了后进生群体的表现及其原因。其实,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后进,实际上,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多大区别,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并不取决于先天赋予的才能,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是否刻苦努力、认真读书、勇于攀登、严于律已、善于修养、不断以良好的思想薰陶的结果。对于后进学生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是完全可以转变为好学生的。俗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1.贯穿爱这条主线,关心体贴后进生群体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社会、学校的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爱心。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去关心体贴后进生群体,只有用爱心和耐心搭起我们老师和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转变他们。例如,我教的95届3班蓝柏同学平时上课不是伏桌子睡觉,就是和别的同学讲话,不听老师讲课,影响同学们听课,课后经常和同学追拉打闹,在宿舍里拿别人的牙膏、洗衣秎等作自已用,还衍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他的所作所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琢磨着如何转变这位同学,寻找突破口。恰巧有一天晚上我当值周员,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寒冷的空气凄凄袭来。夜深了,万簌俱静。突然,“嘣嘣!嘣嘣……”一阵突如急来的敲门声惊醒了我,我急忙起来拉开值班室的灯,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蓝柏,他披着一床棉被,身抖得象刚落水的小鸡一样。我问个究竟后,让他坐在沙发上,摸了摸他的额头,烫得好厉害,他的手和脚却是冷冰冰的,我倒杯开水替给他说:“先喝水…你内热外寒,必须去医院打针,不然病加重就难医治了”。他说:“我沒有钱,不去了。”“不要紧,老师先帮你垫上。”他流泪了,不说话,也不肯走。这时我知道他心里是多么沉重、痛苦、难过。“蓝柏,我送你去医院打针,病会好的。”天亮了,他的病渐好,可是起来不得。我轻声问他:“告诉你爸爸的电话号码。”他说:“老师,不用联系我爸了,你先帮我出医疗费,我再想办法还给你。”下午打完针,我用车搭他回学校后,我煮了蛋粥给他吃。第二、第三天照常去打针,病愈后我帮他结了帐。通过与他谈心知道:三年前父母离弃,家里剩下两个妹妹,父亲常岀外打工。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其他科任老师,老师们对他的家境也很同情,大家共同对他进行耐心教育,做他的转化工作。经过这些他深深体会到老师真诚关心他,爱护他。从那以后,他学习认真了,思想行为也改变了,各科成绩明显提高了,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上了大学,现在是一名教师。他工作第一年给我写了明片:你是最关心最爱护我的老师!是我值得崇拜和敬佩的老师!

2.多宽容少惩罚,让师生心心相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书肓人是老师的天职,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后进生多一点微笑,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怪;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批评。043班有一个同学性情暴燥、容易冲动,遇不顺心事,就翻脸瞪眼,大喊大叫,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在学校里搞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自己充当老大,班上好多同学惧怕他,不敢与他交往。我发现后,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他,而是多次找他谈心,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会讲道理,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别人不喜欢自己,可以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而不是谁与自己意见不合,就对谁发脾气,施怨气。发脾气,只会让别人以同样对待你,最后问题更严重。我相信你一定学会控制自己,成为出色的学生。这些坦诚的、心贴心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多次的熟悉谈心,他终于改变了自已不良的行为和性格。

3.发挥后进生的闪光点,关注学困生

古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后进生也有他们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并且抓住哪些哪怕是微弱细小的闪光点,我们都可以借题发挥,小题大作,也许星火燎原,成为生命旅途的曙光,照亮着他们的锦绣前程。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某届某班一位同学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四肢发达,可头脑简单,学习成绩很差,每科考试很少得到及格。但他有特点: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劳动积极,工作肯干,任劳任怨。我推荐给同学们选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他也很乐意接受了这个任务。我找他谈心,了解学习差的原因。他告诉我:书看不下,老师讲课有的听不懂,也不会做笔记。我说:“这是基础差的。”他说:“是啊,我在小学去学校读书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往往九点左右才到学校,下午四点半钟放学了,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安慰他说:“不要紧,只要你勤奋,人家看一遍,你多看两三遍,课后多问老师,学习会好起来的,勤能补掘嘛”。他听了我的话,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期考时,政治、历史考得及格,可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科目没有超过50分。新学期开学他辍学了。我想:一定要帮助他,不能让他荒废学业。于是,我驱车50多公里进行家访:知道他父亲疾病卧床近20年,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小时候要带小弟弟,并且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妈妈从地里劳动回来后,我对他们全家人做了一番思想动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家里人支持他再回学校上课,他妈妈表示,只要你认真读书我再苦再累也要送你。每次期考后,他都有放弃学业的思想,针对他的动态,我先后四次到他家进行家访,后来他毕业了,考上职业中专,现在是某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他春节回来见我说:“没有你的引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日子。”

4.言传身教,转变后进生思想观念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行动给人入木三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其实,有些情况,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一个行动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教育意义更大。因此,对学生要求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不必要强加给学生,特别一个班主任做得好不好,学生这一关是最好的反映。只有学生认为跟着你能学到东西的时候,他们就紧跟你,听从你教导,他们一直都在注意着老师、观察着老师。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4

【关键词】学生 ;数学教育 ; 生活教育

数学的每一点进步、发展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现实的问题或者一个曲折的故事。如果我们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适当介绍知识的产生背景,或者知识的由来,那么,数学学习将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学的知识会更加通透明了,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它所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想说的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生活教育。

这里所说的生活教育,主要包括某个知识点的产生与发展,现状与前景,贴近生活的实际例子与应用,数学历史人物与故事等。

简单的归纳一下,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有以下作用:

1 了解知识起源,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用处应用知识,增加趣味性学习

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可是,好景不长。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它使得数学基础问题第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态摆到数学家面前,导致了数学家对数学基础的研究。又促进了数学的大发展等等。这样的故事,不仅使的学生认识到集合的起源,集合的重要性,也了解到集合论的问题所在,要想更深一步了解集合就得做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2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高科技的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生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2 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3 了解数学的前沿应用,发展现状与前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志向,培养其科研使命感,发挥数学的德育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技术背后的就是数学。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艾德华―大卫所说:“很少人认识到当今如此被广泛称颂的高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这句话可能会招致某些争论。但是,它并不是否定各种硬件技术发展的意义,而是强调很少人认识到数学在高技术中的重要性这个事实,强调高技术中数学的不可或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见解是正确的,并且是富有远见的。

从医疗上的CT技术到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从飞行器的模拟设计到指纹的识别,从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技术等等,这些形形的技术的背后,数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关键。

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数学的研究,把优先发展数学看成是保持国家科技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鉴于数学在科技中的特殊地位和当今科技的数学化的进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要将对数学的支持强度翻两番。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国力要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数学家。

给学生讲这些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将它们的兴趣化为学习数学的力量,从而学好数学,报效祖国,从另一方面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目前,不仅是社会上对数学科学缺乏了解,而且我们数学工作者或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存在着不完整的理解及认识.,如果我们只强调数学的美,只强调数学逻辑的严谨,而不讲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这就容易使那些不以数学为职业的学生感到厌倦;使学生看不到数学与社会及时展的联系,看不到高科技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兴趣,学习效果差。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育中一定要结合生活教育,用生活事实教育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光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5

一、青少年学生需要法制教育

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就必须学法、懂法。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有选择性

要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发掘历史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材料,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上的法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法制,另一类属于私有制社会维护剥削阶级的法制,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中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它又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又暴露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要注意选择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接合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

三、法制教育教学要具有层次性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6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花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一般来说,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是指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就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提升,展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指关于所有生物的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则侧重于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生命,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充满爱心,使他们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2 生命教育缺失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2.1 认识片面,缺乏思考。人可以通过聆听、阅读、思考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生老病死、体验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精神价值。而有些学生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认识事物比较片面,缺乏思考。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极端的表现,一是由于家庭成员溺爱所导致的自恋和自私。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周围的人都应该让着他们,而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可以不必付出什么。还有一种是由于与他人相比较所导致的自卑和怨恨。他们认为,自己啥都没有,什么事也干不成;更有甚者,抱怨父母给自己一个有遗憾的家庭,抱怨自己人生的坎坷、社会的不公,产生仇视人生和社会的情绪。这两种极端思想往往把自己的生命囚禁于生理的状态,而不去想应该怎样发掘自身潜能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2.2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有些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要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自私自利,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这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依然固执己见,将自己困在狭窄的圈子里。往往缺乏与人相处时协作、共事的经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差,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

2.3 轻视责任,缺乏担当。有些学生比较任意,并不计后果,动不动就“拼命”。他们往往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忽视自己的责任和公共道德。当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对不起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对不起他人,没有一点儿反省与担当。

3 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3.1 研习语文文本,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最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命的特质,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而闪光的成长之路,竭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个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在引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以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凄清的音乐和真情投入,创设了感人的教学情境。海伦?凯勒的感恩和豁达令学生动情动容;史铁生的坚韧和其母无奈而深沉的慈爱令学生潸然泪下。姑且不去探讨是否做作,但学生确实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凝重、母爱的无私,也能在艰涩的人生中品味出真情的伟大。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恋人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长亭送别》把张生和莺莺的离别之情写得哀婉深沉;诗歌《雨霖铃·寒蝉凄切》畅叙离别的无奈和惆怅;《幽径悲剧》表达了季羡林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雅舍》表明的是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无论是爱情的纯洁还是离情的“渐远渐无穷”,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都要敢于探讨,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2 引导参与教学,体验生命情感。语文文本底蕴很厚,情感因素很浓,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乡土情结”,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如《生命的化妆》中对生命最高境界的寻根,总能拨动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如果能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体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解读生命、生感。在读出作者的同时,也能够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