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19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89-01

医学影像学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仅100余年的历史,影像学发展却相当迅速,尤其是近30年来,CT、MR、超声、PET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而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及有关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影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单纯以影像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是培养单纯以临床诊断为主的专业诊断人才。随着影像技术及现代影像设备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介入治疗的发展和普遍应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由原来的临床辅助检查技术转变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教授在报告中说,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由以大体形态学为主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基因成像过渡。因此,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要求既有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也要有坚实的临床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对影像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改变。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技术人才和单纯的诊断人才都是不能适应现代影像学发展的需求。我校根据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趋势及目前医院对影像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及论证,在原来的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专业,并研究制定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的培养目的是培养集影像技术与临床诊断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 培养目标的改变 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在医学领域从事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在医学领域从事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因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影像科不像上级医院有专门的影像诊断专业人才和影像技术人才,在基层医院因为人员少,往往没有区分,大都需要“双肩挑”。因此没有过硬的医学影像技术和临床诊断知识是不受欢迎的。因此新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学人才的需求的。

2 课程设置的改变 在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了原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影像专业课影像专业见习实习”的模式,采用的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专业见习实习影像专业课影像专业见习实习”的模式。学生进校后首先学习公共基础课,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然后依次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接着下附属医院见习实习临床专业,再返校学习专业课,最后下附属医院进行专业见习实习。

从课程顺序上我们不难看出,新的培养方案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增设了一阶段的临床专业见习实习。学生接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再来学习专业知识,学生们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都会有惊人的转变,理论结合临床,学起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 课时设计的改变 公共基础课基本没变,学科基础课总学时增加了三百余学时,专业课总学时增加了近两百学时,其中增加的部分主要为临床专业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影像专业课增设了一门《医学影像图像处理》。随着PACS建设的逐步普及并与HIS、RIS的整合,影像科和整个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无片化和无纸化,使影像学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网上传输、并进行会诊和教学病例讨论,使图像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因此增加临床专业知识及影像图像知识势在必行。

4 学位授予的改变 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技术类专业,因此学位授予的是理学学士。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学领域从事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医疗专业,因此学位授予的是医学学士。授予理学学士的毕业生日后只能考取技师类执照,从事技术类工作。而授予医学学士的毕业生日后可以考取医师类执照,就业范围远远大于授予理学学士的毕业生。我校在07级的学生中就逐步开始实行这种新的专业培养方案,迄今为止,无论是就业还是招生,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专业的前景都要优于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于2008 — 201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接受内科学教学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其中2006级和2007级共计61名学生为对照组,2008级、 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共计225名学生为实验组。

1.2 研究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出发 点”的综合教学管理模式。所有学生均采用的统一内 科学教材(陆再英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按照人体器官系统将内科学分为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与泌尿系统疾 病、血液与肿瘤系统疾病及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等 6个学习区段。

L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采用传统 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即理论课上教师讲解与临床 密切相关的知识,并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的 方法进行授课;实习课上学生对相应病患进行病史询 问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并接受理论及查体考核。

P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在内科 学各区段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 各种渠道搜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解 决问题、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的 讲授由同等资历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教学时数 进行授课;实习课的讲授由高年资住院和主治医师选 择典型临床案例和相关问题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在讨 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引导学生的 讨论方向。PBL教学以小组病例讨论为实施过程,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5 — 10人/组为宜,轮流选取 学生代表为小组组长,负责本组学生考勤及“角色”分 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主动思考的能力。具 体安排如下:①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所学知识 水平的状况设计授课提纲,并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及 信息资源,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线索和方向学生根 据临床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教材、专著、文献、学术期 刊及网上资源,获取并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③各 小组值班组长汇报初步的自学方法和结果,教师组织 讨论并进行评价,提出新的问题假设,拟定下一步的学 习目标,学生再次获取和收集资料;④各小组再次分享 自学方法和成果并进行讨论,教师给出该病例的最后 部分(包括最终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结合该部 分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凝练,分析问题及提出整改方案。

1.3效果评价

   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理论考试:内科学PBL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随 机抽取命题难度相当的试卷,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 需接受内科学理论考核。

学生反馈:值班组长随堂进行考勤,并计算学生的 出勤率;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 在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团队合作精 神、对今后临床是否有帮助、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 689 能力提高以及增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等7个方面进行 调研。发放问卷全部收回,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 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数据呈正态分 布且方差齐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e检验;非 正态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统计分析利用 SPSS 13. 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成绩分布情况汇总

    该研究共纳入2006级(n = 30人)、2007级(n = 31 人)临床医学五年制接受LBL教学学生61人,成绩< 60分3人,60分一70分15人,70分一80分20人,80 分+ 90分20人,>90分3人,经过正态性检验符合正 态分布(见图1);2008级(n=53人)、2009级(n=49 人)、2010级(n=67人)及2011级(n=56人)临床医 学五年制接受PBL教学学生225人,成绩<60分2 人,60分+ 70分12人,70分+ 80分51人,80分+ 90 分114人,>90分46人,经过正态性检验符合非正态分布即偏态分布(见图2)。

2.2 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成绩比较 接受LBL教学法临床医学五年制2006级、2007 级学生共61人,内科学平均成绩为(75. 50±10. 37) 分;妾受PBL教学法临床医学五年制2008级、2009 级、010级及2011级学生共225人,内科学平均成绩 为(83.07±7. 53)分。接受两种教学法学生内科学成 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2.3 学生反馈课堂考勤:根据每位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进行考勤 评分(满分10分),出勤率(% ) = 2每位学生考勤评 分/总评分X100%。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五年制2006 级3班及2008级1班学生的理论课考勤成绩,计算其 课堂出勤率。接受LBL教学的2006级五(3)班共计 17名学生,其中1名学生考勤成绩9分,另1名学生 考勤成绩9. 5分,余学生均为满分10分,出勤率为 99. 1% ;接受PBL教学的2008级五(1)班共计20名 学生,每位学生的课堂出勤成绩均为满分10分,出勤 率为100%。

问卷调查:随机对临床医学五年制2007级11名 及2011级2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在是否喜欢这种 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对今后临床 是否有帮助、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能力提高以及增 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等7个方面进行调研,反馈意见2011 级明显好于2007级。

3 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临床综合能 力以及培养发展潜能。在校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医学 知识和临床技能外,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及今后职 业发展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也应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 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应成为教师关注的 重点。

PBL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 最大特色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的LBL相比, PBL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 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 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5]。其主旨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①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热情:PBL教学法学生是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 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 “主动探索”。学生在课前会积极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相 关信息;在课堂上会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甚至根据自 己的兴趣和遇到的困难主动提出的新问题;在课后会 帮助解决他人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意见。②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和思考 能力:PBL教学学生真正掌握了如何利用书籍、期刊、 文献、互联网等电子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能 够将这些资料与讨论病例相结合进行归纳总结。在案 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打破惯 性思维,进行科学思维,完成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别是一些临床不典型病例,学生创新性、发散性、逻 辑性思维的培养为其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诊疗 具有重要意义。③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 率和质量:传统的LBL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传 授知识为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发 现问题,更不利于其解决问题,甚至对学生临床思维能 力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PBL教学是通过实际问 题引导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疾病的 认识,提高内科基本技能的水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自学能力、临床综合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写作 能力,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6]。

对于教师而言,PBL教学模式也使其角色发生着 改变,从“台前”转至“幕后”,从“主动的知识传授者”变 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提出问题 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主动 性和学习兴趣及热情;在呈现问题时,带教教师应为学 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方面的支持 与帮助,避免学生漫无目的查找;在总结问题时,教师 应将知识系统化,讲解重点、难点,对学生发言和讨论 的知识进行评价,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PBL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 给他们以启发,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便于了解 有特殊见解和想法的学生的意见、看法和认识,使教学 更具有个体化、多样性和针对性。

西安交通大学有关教师于2009年到台湾阳明大 学医学院进行PBL教学的参观、学习和访问,经专家 组仔细酝酿、反复论证、周密筹划,提出了将学科整合 式PBL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的教学思 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10年开始将 PBL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内科学教学过 程中,目前教学成果已初见成效。本研究结果证实接 受PBL教学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平均成绩 明显高于接受LBL教学组(83. 07士7. 53v s. 75. 50士 10. 37,P〈0. 00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反馈结果也 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学生也指 出病案质量是影响他们对PBL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关 键因素之一。病案编写是PBL教学准备工作时期的 重点和难点,如何写好P B L教学病案我们认为应符合 以下几项原则:①要对教学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摸底 调研;②病例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整合,明确的学习目 标,清晰的临床思路;③问题设计要具有悬念,能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④方便和促使学生通过适 合的途径收集及整合信息资源;⑤病案要贴近实际临 床,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最后,病案的编 写和审定还应不断更新和完善,使之发挥更好的教学 效果。

PBL教学模式在全国医学教育的开展各具特色、 要求也不尽相同,但迄今为止对PBL实施效果的评估 还未有客观、一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过程与结果 评估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评估 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估相结合均是目前常见的教学评 价方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量化的PBL教学评价体 系对于科学客观地评价PBL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卜8。 本研究采用理论考核与学生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得到了相对科学、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为今后PBL 教学更好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放射影像学;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79-02

随着影像专业技术和内容的日新月异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实习生对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实习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在我科实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国教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实习时间长短不一,从2星期到5个月不等,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实习时间及要求的学生,如何作出行之有效的实习带教,我们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曲折过程[1]。

1健全制度,提高师资队伍

1.1建立完善的教研室管理制度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教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研室与医院负责教学的科教处密切配合,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结合医院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制订了详细的《放射影像科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由教学秘书负责实习教学的统筹安排。在实习学生进科之前,由教研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结合各个学校的实习带教大纲特点,给学生制定在放射影像科详细的实习轮转计划表。学生到我科第一天,由教研室主任介绍本科的基本情况及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出科室对实习学生在纪律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的要求。

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科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首先每位学生有各自具体的实习轮转表,要求严格按表执行,并将每一位实习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成绩、出勤情况、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专用的实习学生考核手册,通过考核,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良性的督促;同时教研室及时与科教处沟通,了解实习同学对我科的反馈,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1.2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带教老师的素质和责任心与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2]。严格的言传身教,规范的操作规程和阅片程序是我们对带教老师的基本要求。带教老师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丰富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经验、过硬的操作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目标实现的保证。作为有资格带教的医师,要明白自负的责任,任劳任怨去完成带教任务。

2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的带教管理模式

2.1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3]

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为4~5个月,由于实习时间较长,采取的带教模式主要为“导师制”,“导师制”是教研室的南京医科大学教改项目,其主要内容是采取类似于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即一位实习同学配一名高年资的医师(第一带教老师)和一名低年资医师(第二带教老师),由第一带教老师全面负责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事情,如遇第一带教老师休假等情况,则由第二带教老师全面负责管理,偶遇第一、第二带教老师都不上班,我们还有半月轮换一次的专门管理临床专业实习学生的老师来负责协调管理,以确保实习学生有老师带教。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实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实际带教我们做了下面几点:

2.1.1严格的考勤制度 对学生像带教老师们一样进行排班,每日早八点考勤并参加上午的读片讨论会,要求实习同学预先做好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加讨论,读片后再上各自的班。

2.1.2强化动手操作能力 科室写报告都是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完成,由于医学影像专业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长,我们给每位学生都发放了写报告专用的姓名和密码,刚开始要求学生“只看不写”,即对照图像看老师怎么写报告,自己来体会,两周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报告,再后来要求学生自己单独完成报告,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像怎么来诊断疾病,同时只有通过自己独立写报告才会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以此提高诊断水平,这也是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向放射影像科医师转变的过程。安排学生1周时间到技术组学习,要求熟练掌握不同部位的摄片要领,因为有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到二级医院工作,医师、技师可能一身挑,这也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胃肠班和透视班每周安排一次,带教老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有条件时可放手让学生操作,但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2.1.3回顾性学习 科室有专门的医师进行手术核对任务,将有影像资料又有手术、病理等资料的患者全部录入 PACS,每一个病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号,在PACS点击“教学资料”就可以查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手术、病理等全部资料,方便学生回顾性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2.1.4鼓励学生参加市医学会举办的各种讲座和读片会 一般每个月1 次,由不同医院放射影像科主持,让同学们开拓眼界,互相交流,为今后的学术活动打下基础。

2.1.5全面考查 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考试除笔试外还有一题为制作PPT汇报,内容为让其谈谈放射影像学在某一方面的最新进展(自己选题、查资料、做幻灯片)。阅片是考试的重点,除了详细描述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外,还要写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以及如何选择进一步检查等,我们还计划在不同学校间分组开展读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一般为2 周,这2 周内主要实习普放及部分CT内容,虽然时间紧,但任务量大,以前带教老师和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也不太重视,认为是走过场,同时管理不严谨,考核松散,因此放射科在临床医学实习学生眼里便成为“放假科”,每个月科教处召开的学生座谈会,放射影像科都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如何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的带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4]。

2.2.1思想重视,严格管理 对每一批次入科的学生由教学秘书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认识到在放射影像科实习的重要性,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实习的注意事项及实习要求,同时要求带教老师明确教学大纲内容,提高责任心,重视临床学生教学。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天早八点实习学生必须参加读片讨论会,每天进行不定时的查岗;严格的管理模式:临床医学实习采取“定岗制”的带教模式,“定岗制”即把两周的实习时间具体到每天在什么岗位实习什么内容,每个岗位的老师负责在其岗位实习学生的带教、考勤等内容

2.2.2计算机辅助教学两周实习的时间很紧,遇到的病种也不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教学片做成电子图库,并编制相应的适合实习教学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阅片,同时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答疑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阅片可进一步巩固见习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建立实际阅片分析能力。

2.2.3每周1次讲座学生入科第1周的讲座内容是按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制作的教学片,带教老师用半天的时间讲解;第2周的讲座是由高年资医师主持的读片讨论会,采取互动的模式,主持读片讨论会的老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讨论发言的机会,比方说可以讨论一些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知识对病变进行分析。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以提高他们在放射影像科实习的兴趣。

2.2.4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除了阅片诊断外,放射影像科存在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如透视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灌肠检查,学生一般对放射影像科的大型设备较为好奇,能亲自动手操作而普遍兴趣较高,而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有关检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实习的兴趣和热情。

2.2.5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主要针对七年制学生及留学生开展,由英语口语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带教,通过双语教学提高了老师及七年制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又增强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及老师之间的感情。

2.2.6严格考查,综合考评 实习结束时一方面进行理论考试,另一方面进行现场门诊病例报告的书写,即学生扮演放射影像科医师的角色,写几份报告,由签片医师把关、打分。教学秘书根据实习学生的理论考试、书写报告、医德医风以及出勤率进行综合考核。

总之,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医院、学校和学生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强附属医院的设备和师资建设,采取合理的实习学生管理模式和恰当的施教方法,激发实习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铃铨,许民生,张林,等. 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思路及初步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3-74.

[2] 王书智. 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3-54.

[3] 陈国平,顾建平,王书智,等. 提高放射影像学实习质量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5):1860-1861.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4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七年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适应那些岗位?是不是符合现有的社会需求?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七年制基本上沿用了一年综合培养+3年医学基础培养+三年口腔医学培养这种简单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5年制本科生的培养没有明显差别,使得七年制学生简单的变成5+2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七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训练时间不够,基础研究的时间也不够,导致临床、基础都差口气,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尴尬局面。这显然不符合七年制长学制教育的初衷[4]。那么教育部和卫生部新提出来的新型/5+30模式,实际上在上海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学生经过五年制本科学习后,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3年培训?5+3一贯制还是从五年制中选拔?这直接关系到招生生源,而且即使是5+3一贯制,仍然比7年制多一年,在招生上仍然不占优势,因此5+3和7年制仍然不是一回事,对现有7年制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进行合理调整后,7年制仍有较强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对于7年制的培养目标,应加强顶层设计,换句话说/按需培养0,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或者私人资金开始投向口腔医疗市场,高端口腔诊所越来越多,但是制约这些私人或外资口腔诊所医院发展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缺乏,目前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公立医院,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即使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临床新技术掌握程度、服务意识、人文素质、接诊技巧等方面,距离能够提供高层次口腔医疗保健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具有综合素质高、英文水平好、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如果善加引导,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就能够培养出高质量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就能够适应这种人才需求,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就业空间。因此我们提出分级培养的概念: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口腔专门人才的需求,克服与国内同行院校/同质化0竞争的问题,对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化分类培养。第一层次以七年制长学制为主体,以课程国际化建设为契机,强化竞争、流动、淘汰机制,以国际化标准采取精英式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腔专门人才。第二层次是五年制口腔医学,结合国家政策,五年毕业后再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口腔医疗服务的全科口腔临床专门人才,加强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两个培养层次实现相互流动,优胜劣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特点、发展潜能,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使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根本转变,显现出突出特色。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突出七年制特色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多数院校强调7年制学生培养的/强基础、宽口径0,多数7年制学生的第一年在生命科学院一类的综合院系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7年制学生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优势还在于较充足的临床技能培训,因此这一年强基础并没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临床技能,有些/刀锋走偏0;其次,口腔医学专业和基础课程任务非常繁重,而他们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滞后,形成了一个/前松后紧0的情况,使学生普遍感觉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负担突然加重,很不适应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由于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充足,想根据7年制的特点增加部分专业课学习(比如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和拓展),也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很多院校迫不得已,在专业课学习培养方案上与5年制基本一样,这也是由于培养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显然不符合7年制的培养目标。因此应该认真反思7年制的培养计划,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可以将其第一年从综合院校生命学院撤回来,适当增加与口腔医学相关性更强的科学,或者使他们能够早期接触口腔临床,适当增加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使专业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至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没有充足的培养时间,是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人才的。

三、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道路,将7年制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人才流动和技术的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因此课程国际化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不能再用/国情0和/学生接受能力0等借口阻碍口腔医学人才的国际化进程。7年制学生普遍具有较高英文水平,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合进行课程国际化尝试,已经毕业的7年制毕业生普遍反映,虽然专业课学习阶段较为紧张,但是从7年的全过程总体来说,课程过于轻松,压力不大,学习过程缺乏挑战性,因此大多数7年制学生完全可以能够接受强度更高的学习[5]。因此应该考虑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顺序学习开始,就基本实现完全的课程国际化,从教材、授课内容、考试考核等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接轨,这样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能够较轻松的接受专业课国际化。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八年制;科研能力;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77-02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参照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十多年前才推出的一种长学制医学教育体制。无论是国家教育机构还是普通民众都把八年制医学教育看作是一种精英教育,生源优质,社会期望值很高。卫生部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八年制医学教育应坚持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各试点高校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很高的培养要求,普遍希望把八年制学生培养成有较宽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临床医学实践能力;有较高的科研创新素质;有较强的交流、协作能力;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1]。科研创新能力是区分高层次医师与普通医师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八年制医学生将来能否参与国际竞争,有什么样的发展潜力。因此,各试点院校都非常重视八年制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开始实行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时间还很短,只有少数几届学生毕业,各地对八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估还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尚无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

本文结合我校有关八年制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知识不足,学科间缺乏交叉渗透。宽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综合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有助于开拓科研思路,生发新的创新点[2]。我国的医学生绝大多数是高中毕业后直接报考医学院校,大学期间专业设置偏窄,培养出的医学生知识面不宽,相关边沿学科知识匾乏,创造性不足。

2.缺乏科研实践培训。医学科研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科研思维能力、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运用能力等多个方面。我国医学教育一般只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不注重科研思维和技能培训。实验课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大都只开展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几乎没有开展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学生课后也很少有跟教师接触,很少有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这些年,医学生实验课的时间和内容更是大为消减,实验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不少验证性实验也被取消。

二、我校对八年制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种创新模式

1.与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八年制学生。我校属于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仅有与医学相关的学科,缺乏人文和理工学科。为了拓宽八年制学生理工基础学科的知识面,我校从计划招收八年制学生时就与国防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让学生在国防科技大学进行理工科学年[3]。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夯实学生的理工科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学生接受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化的管理和培训可以锤炼意志品德,提升心理素质。

2.实行小班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我校八年制基础医学课程课堂教学采用小班授课,由有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级教师主讲。选用八年制或七年制专用教材,适当增加相关领域前沿研究动态的教学内容,增加专题讨论时间,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3.在实验课中增加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和时间。与五年制医学本科实验课时不断遭到压缩的情况不同,我校在八年制基础医学课程中适当增加了实验课课时,特别注意增加了探究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探究性、设计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和支持八年制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1.实行导师制。我校八年制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导师制。第一阶段由基础课教师担任基础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第二阶段由临床医学课教师担任导师,旨在帮助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提高临床实践和操作能力;第三阶段导师由临床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担任,负责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并指导完成学位论文。基础导师制是一种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基础导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有国家和省级的在研课题。每名基础导师带2~3个学生,学生在医学基础学习阶段,参与基础导师的科研活动,由基础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和科学实验。要求每个八年制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学生与导师之间要定期进行交流讨论,介绍学术进展,建议阅读书目,对学生遇到的实验问题及时进行辅导。此外,学校鼓励基础导师与临床导师合作,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基础导师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活动,在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数据统计、论文写作及实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第二方面,学生在专业实验室的良好科研氛围中与导师、师兄、师姐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可以丰富知识面,培养科研协作思想,激发创新思维,拓宽科研思路。第三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导师的学术风采,激发其对科研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大五以上的临床八年制学生中,有75%的学生写过学术论文,还有许多有学术论文等待发表,一些学生能够在核心期刊,以致国外著名刊物发表文章。

2.设立课外科研基金,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我校对所有医学本科生设立课外科研基金。八年制学生因为有毕业科研设计和论文答辩要求,对从事课外科研活动非常踊跃。通常是几个学生合作组成科研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科研设想。科研小组根据科研兴趣和方向,在校内联系有相似科研方向的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善研究方案,提出科研申请。学校组成专家对所有科研申请进行评审、打分,对于立题新颖、研究方案可行的项目给予资助。课外科研经费虽然金额较小,但科研小组能在指导老师所在的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有效利用现有的科学资源和实验器材从事科研活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建议

1.课程安排太多,理论课时太多。由于对八年制医学生期望太高,给八年制学生课程太多,每门课程的课时比普通五年制学生又增加了不少,致使八年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课余时间很少,很少有时间参与到课外科研活动中。此外,各高校对八年制学生要求较高。我校还对八年制学生实行分流淘汰制。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达到优良以上,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达到良好,否则就会被分流淘汰。这种高要求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学业压力,使他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也都在紧张地预习、复习功课,背单词、练听力,争取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学业压力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时间和热情。八年制学生生源优良,普遍有较好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外语的读写能力也较一般本科生强。笔者给几届八年制的学生上过课,也作为基础导师带过几届八年制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总的感觉是八年制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活跃,分析和理解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都要比普通本科生强。但由于学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虽然学生们有兴趣参加课外活动,但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最终,很少有同学能坚持参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具体实验的研究当中,部分同学选择参与不需要实验操作的数据分析统计、软件开发等“短平快”的研究,大部分同学在实验室只是走马观花,最后写篇综述交差应付,得不到系统的科研基本技能培训。这样,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

2.建议。①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缩短理论课时。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处于生物医学知识像火山喷发的21世纪,在有限的本科在校学习阶段,不可能把所有的有关生物医学的知识全部掌握,学生重点要掌握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因此,本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教授分析思考的方法。八年制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强,可以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缩短理论课时,增加讨论课时,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我校教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把在国防科技大学的理工科学习时间由二年缩短为一年半。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要进一步把八年制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还需要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适当的缩减。②适当降低基础医学理论课考试成绩的要求,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对八年制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可以比普通本科生略高,但不应太高。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制造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考试分数高,不一定其临床技能和科研素质就高。一个八年制学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应重点考察其临床实践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即毕业课题设计及论文写作能力。如果对考试成绩要求过高反而会抑制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八年制医学教育还只是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有关八年制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要不断地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改革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欧东,林新宏,曾志嵘,钱怡,杨军,文民刚.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00-901.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方案范文6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辽宁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学生共66人,随机分成两组,实习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实验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循证医学(EBM);PBL教学;LBL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和正确诊疗思维的最关键时期。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以及将来能否学掌握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LBL)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学习兴趣不高,由此培养的学生基本理论尚可,但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诊治指南不断涌现,单纯靠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诊治疾病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尽快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终生学习的能力。而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医学教育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2]。为了引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以我院心内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以PBL教学方法为主体的基础上加入EBM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辽宁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人。临床实习中两组学生均按每4~5人分成一小组,两组的性别、年龄和内科学理论课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带教老师按以下方式进行带教:理论课知识要点回顾—病史询问—专科查体—辅助检查分析—病例讨论—教师总结。实验组学生采用EBM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1)实习学生入科前首先要对EBM模式加以了解,进行必要的培训,内容包括:EBM的概念和意义,如何查阅文献,掌握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做临床决策前必须找寻最佳及适应患者本人的最优的临床证据等;(2)实验组带教老师将提前准备典型病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和心房颤动等典型病例)及依据PBL教学模式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学生正式入科前1w发放给学生,学生自行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进展。入科后每一小组学生均进行病史询问,专科查体,辅助检查阅读,结合查阅到的资料一起讨论,做出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和策略。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发言,带教老师听完汇报,对每一组进行点评,对本病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实习结束后立即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X-ray诊断及病历书写等方面。然后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EBM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感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心电图及X-ray诊断等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病历书写方面,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调查问卷结果

两组学生对调查问卷的结果。

3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病人问题为基础,教师提前给出临床典型病例及依据病例设计好的相关问题,学生自主查找最新文献资料、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不在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它的实质是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及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LBL的模式,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临床问题时,将以往所学到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汇贯通,解决临床中的具体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4]。20世纪90年代后PBL已经成为西方主流教育模式之一,我国在2000年之后上海和西安医学名校率先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证医学是由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主要内容是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中,所有决策的制定均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因此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综合个人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综合分析,为每个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5]。今天的最佳科学证据到了明天可能会被证实是错误的。因此,对于未来医生的要求是只有不断的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积累临床经验来应对临床中复杂的五花八门的疾病和病人的相关问题。EBM教育模式因此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方向。而我们科室对临床实习学生所采取的EBM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PBL教学方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辅以EBM的理念,指导课间实习医学生研究和解决心血管领域的相关问题,使其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心内科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心电图及X-ray诊断考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考核之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促进沟通交际能力(P<0.05);尤其在掌握文献检索能力方面更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P<0.01)。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将PBL和EBM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入到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实习中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并运用知识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现代医学学习技巧和方法,巩固加强文献检索能力及从文献阅读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结果提示PBL联合EBM的教学模式在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学生的培养从各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易龙,糜漫天,朱俊东,等.不同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312-314.

[2]闫宇翔,宋曼殳,张玲,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117-120.92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年12月,36(6)

[3]靳瑾,薛以贵,王敏哲.循证医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内分泌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7(5):96-97.

[4]袁忠明,陈庆伟.PBL教学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3019-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