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1
2017年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 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xx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能人层出不穷。多年来,一些农村文化能人依托自家庭院或村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全县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县委、政府一直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社团、协会、演出队伍,把文化大院建起来。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各乡镇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充实文化大院的内容。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或公用场地,通过整修粉刷,绘制文化墙,建成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闲置的一块低洼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和建设文化大院,带起一个甚至几个村的文化活动。北屯基村的张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人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涉及周边多个村组,吸纳聚集和涌现出了众多的文艺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机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县财政与文化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上,顺势推动,通过政府采购集中为文化大院配发秧歌服、音箱、锣鼓镲唢呐等器材,吸引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活动方式,让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乐。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组织50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农民有近5多万人。这么多的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现在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娱乐健身、学习休闲的好地方。我们在对xx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活跃着神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喜洋洋秧歌队、火苗健身舞队、太极拳、广场健身操队、诗词协会、读书协会、农民书画院等30多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在50人以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欢声笑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与围观欣赏的群众喝彩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xx镇的神鹿艺术团所演出的文艺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赌博、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文明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内容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镇的小阳村、那丹伯镇屏风村、南屯基镇的张家大院在村干部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积极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快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而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只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现在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可提供的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积极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积极性高、符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文明户、模范夫妻等文明创建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进文明新风进万家,这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农村文化工作创新服务力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并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确定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如何破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难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此以赣榆文化建设“两个面向”为例,就如何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问题作一思考。
赣榆县现有人口108万,下辖18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33个社区,420个行政村,2002年乡镇合并,全县由原来的29个文化站合并为18个文化站,其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急剧滑坡,到2005年,全县乡镇文化站无房站和不达标站达到17个。面对危机,2006年以来,赣榆县文化局确立并坚持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工作方向,实施了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信息共享、文化站(文化室)达标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乡镇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农家书香”工程、民间团队培训、体育健身培训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使乡镇文化站“活”起来,体育健身“动”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使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开创了县级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只有面向农村,主动融入方能有所作为
新农村,新文化。建设新农村必将呼唤和孕育新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为文化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任务,注入了新动力。文化工作者有所位,必须有所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需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新载体,增添新手段,贡献新力量。
面对“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赣榆县早准备、早谋划,2006年,赣榆县文化局将其确定为“基层文化建设年”。作为承载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赣榆县始终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赣榆县的迫切需求和争取下,尤其是省文化厅领导对苏北农村文化工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为赣榆县下达了6个农村无房文化站和7个不达标站的建设指标,占全省建设数量的12%。面对难得的机遇,年内赣榆县全面启动13个文化站建设,并对广大农民群众做出了“年内全部建成,年内全部对外开放”的庄重承诺。从年初开始,赣榆县组织人员深入镇村调研,形成了文化站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建设实施方案,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并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赣榆县文化局也与各镇文化站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历经9个多月的不懈努力,13个文化站建设按序时进度全面完成,均达到了内部功能齐全,设施初步到位,建筑面积不低于500m2的综合性文化站。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将其定为“文化活动展示年”,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配合海头镇完成了文化站改建工程,配合金山镇建成了徐福纪念馆,建成并开通了徐福文化网。实施送文体器材下乡工程,筹资20万元,为各镇文化站购置了锣鼓、音响、拔河绳,并购买了扬琴、电子琴、二胡赠送给部分民间文化团队,增强了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服务功能。
2006年,全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在赣榆县试点,结合赣榆县实际,实施了“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当年完成全县420个行政村篮球场和乒乓球室建设任务,全面达到420个行政村“村村有体育场地”的目标,在苏北五市中是唯一一个县实现了村村“全覆盖”。2007年,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延伸工程,建成18个镇级体育健身中心,并为全县409个自然村配备了小篮板,达到了体育工作“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材”的总体目标。
针对赣榆县农民渴求知识,看书难的现状,赣榆县把等政策变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以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实施的“农家书香”工程为契机,建成“农家书屋”65家。
由赣榆县文化阵地、文化载体建设经验可以看出,全面建设和谐文化新农村,给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带来契机,而要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首要的是文化阵地、文化载体的支撑,逐步形成阵地化、网络化,要与广大农民最直接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只有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新突破,才能逐步构建起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平台。
只有面向农民,利民惠民才能提升文化服务力
建设和谐文化新农村,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服务于农民文化需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工作必须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必须融入到农村全面进步的大趋势,必须融入到农村全面发展的大熔炉。唯于此,文化工作才能在亲民、便民、利民中焕发应有的魅力,才能不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和水平。
2006年以来,赣榆县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实施了以送图书、送戏、送电影下乡为内容的“三送工程”,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两年来,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合计送戏下乡演出530场;送电影下乡放映9200场;为各镇文化站配发图书32400册,并利用馆藏图书资源,送图书下乡8427册,送科技信息5500份。
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了“新农村、新文化、新农民”培训活动,组织戏剧、曲艺、舞蹈、民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文化团队培训活动,全年培训856人。2007年初,编印《全民健身指导手册》1000册作教材发放至全县500多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在全县18个镇42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共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名,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覆盖”。目前,全县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有量达到万分之二十(省指标为万分之七),并逐步形成了县、镇全民健身网络化、规范化的崭新格局,把文化的内涵融入有益于农民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中。
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意识,调动了群众自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民众自办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出现。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指导各镇挖掘本镇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鼓励地方文化人才自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化团队。全年新建民间文化团队20家,使全县民间文化团队达到46家。
农村文化是本土文化、大众文化。文艺作品只有反映农村题材、根植农民的实际生活,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赣榆县多次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农村,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新农村建设、新人新事新风尚、移风易俗、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等内容,精心编排贴近农村和农民生活的节目。形式多样,有快板、京歌、苏北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交口称赞。下乡演出时,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有时群众亲自上台,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先进文化悄然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由赣榆县文化服务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要结合群众实际,创新形式,主动融入,积极开展广泛的文体活动,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文化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作用。
只有塑优特色品牌,才能提升地方文化竞争力
品牌是特色的浓缩,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文化品牌更是全面提升一个地区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06年以来,赣榆县继续放大品牌效应,继续打造“徐福文化”、“赣榆锣鼓”、“赣榆拔河”、“赣榆风情”广场文化品牌。
作为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的故里,在赣榆县连续举办五届徐福节的基础上,2006、2007年连续举办了中国·赣榆第六届、第七届徐福节,并于2007年建成国内第一家徐福纪念馆。赣榆县广泛开展了徐福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徐福祭仪、徐福像奉迁仪式,并连续两年将大型文艺演出在央视7套和3套播出,提升了赣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了文化人能干大事、干成事的魄力。徐福文化与赣榆海洋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海洋文明的摇篮”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扩大赣榆锣鼓“中华鼓王”的影响力,赣榆县先后指导18个镇、420个行政村均组建了一支锣鼓队,帮助组建了数十个军营锣鼓队、社区锣鼓队、老年锣鼓队等,使赣榆锣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品牌;赣榆作为“拔河之乡”,曾多次代表国家、省参加全国性的赛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使这一运动普及大众,赣榆县也指导18个镇、420个行政村均组建一支农民拔河队,定期开展镇村之间、村村之间比赛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2006年,赣榆县继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举办了第八届“赣榆风情”广场文化活动,首次实现文化广场活动总冠名,历时7个多月,演出达32场,其中在镇、村演出达21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2007年,演出达到46场。广场文化活动被群众喻为“没有围墙的流动剧院”。文体品牌的成功打造,成为赣榆县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体工作的亮点。
由赣榆县所实施的文化品牌战略可以看出,提升文化竞争力要有新的手段,要根植乡情,培育特色,突出品位,要用品牌的效应引领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这样,方能凸显当地文化优势和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体形象。
只有优化文化环境,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市场管理,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市场化程度的反映,是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保障。赣榆县在全省率先实行“户籍化”片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县、镇两级一体化管理力度,实施一户一档、“星级”管理。2006年,在连云港市率先成立了网吧协会、音像业管理协会、印刷业管理协会、出版物管理协会、娱乐场所管理协会五大协会,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全面纳入行业自律管理的轨道;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2006年文化、新闻出版经营户数量较2005年增长了15%,狠抓规范,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六大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特别是“网吧”、游戏厅的集中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赣榆县共开展市场检查25次,处罚违规经营网吧21家,收缴非法电子游戏机23台,盗版教辅47773册,非法音像制品20415张,重点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检查力度,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黑网吧”13家,并与经营户签订了“有困难你找我,出了问题我找你”的双向承诺制,发挥各镇文化站的作用,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赣榆县把影剧业、电影业全面推向市场,实行自食其力,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2006年,积极承接大中型演艺团体,开展“百部电影进千村”、“优秀电影进社区”、“爱教影片进校园”等活动,既增加了整体收入,又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演艺业、网络服务业、印刷业、娱乐业、体育健身业、艺术培训等,注册成立了连云港徐福文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一切文化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为文化工作积蓄了后劲,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3
年初以来,按照委党组的要求,在班子成员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改革工作情况
1、继续做好粮食企业改革工作。上半年粮食企业改革主要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与市领导研究粮改工作。给忽书记起草了粮食局全体班子成员和粮改工作队员动员会上的讲话提纲。多次随同市领导到市粮食局听取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为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粮改信息;二是多次参加市领导召开的协调会,研究解决粮食企业办理土地和房屋产权手续及有关税费减免问题;三是及时向市派工作组了解粮改工作进展情况,并每天以文字形式向市领导汇;四是多次接待粮食企业职工上访,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给市委督办室起草了汇报。
2、参与事业单位改革。依据国家、省有关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精神,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借鉴外地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起草了《大庆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征求了10多个相关部门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
3、参与了广电体制改革工作。多次参加市广电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广电体制改革问题。参与起草了《大庆市广电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4、办理了政协提案。按照《市委交办通知》的要求,起草了《政协大庆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第156号提案办理情况》,对巴友良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市重大项目决策专家参与论证制度的建议》给予了答复。
5、组织起草了改革方面的材料。一是起草了大庆市20__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思路;二是按照省发改委的要求,起草了《大庆市20__年上半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报省发改委;三是起草了《大庆市20__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待发;四是按照市志办的要求,起草了20__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二)法规工作情况
1、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为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省、市法制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将清理出的行政权力逐项分解到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明确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确认考核分值。同时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责任考核档案,将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执法责任、考核奖惩情况记录归档。
2、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遵照职权法定、精简效能的基本原则,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共清理出31项部门行政权力,7项由我委负责前期工作的市政府权力。部门权力中行政审批(许可)7项,行政处罚2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征用1项。同时逐项制作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在明确行使依据、公开时间、公开范围的基础上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以统一格式传至市政府政务公开网。初步确定了不使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建改建商品市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三项权力进入市政府服务中心。
3、起草了规范性文件。按照委领导的要求,依据国家及有关部委的文件,组织起草了《大庆市利用中央和省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了政府有关部门及委内相关科室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根据省发改委的文件精神和委领导的安排,组织起草了《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委内工作程序》,正在修改完善。
4、做好培训准备工作。为了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发改系统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按照委领导的要求,组织起草了《发改系统法规知识培训方案》。编印了《发改系统法律法规汇编》,目前正在组织校对。安排相关人员正在准备培训讲稿。
5、做好了案卷评查的相关准备工作。组织人员起草了《案卷评查办法》和《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卷归档标准》。征求了委内相关科室的意见,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参观了市工商局档案管理工作。
(三)社会事业工作
1、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半年年,我市的社会事业共争取国债、省预算内项目8个,争取资金4696.1万元,其中国债1627万元,省预算内资金3069.1万元(含中小学危房改造)。这些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另外,我们还组织筛选了卫生、教育、计生等十几个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下一步争取省预算内资金和国债投资的重点对象,并就项目有关情况多次向省发改委社会处进行了汇
报。2、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工作。一是制定了县区级计生服务站建设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先区后县、先差后优的原则,与计生委共同研究编制了《大庆市县(区)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查表》,按时上报省发改委社会处。按照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市上报的县(区)级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820万元,计划争取国家资金600万元。二是制定了我市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在对前两年“村村通”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基础上,按照黑发改社会[20__]116号文件要求,会同市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对全市的盲村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关于核报“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汇报》,编制了《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汇总表》,按时报省发改委社会处。通过几年的建设,肇州、肇源、林甸都已消除了20户以上的盲村。杜蒙县还有20个盲村,其中16个计划采取有线联网,4个采取卫星接收天线的方案进行覆盖。三是完成了58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基础设施情况的调查。我市乡镇文化服务机构在编(含兼职)人员77人,有34个有业务用房,面积5586平方米。其中,只有1个文化站有产权,面积是900平方米。还有24个乡镇的文化综合服务站没有业务用房。四是陪同省发改委和省卫生厅对林甸县卫生项目进行了调研。陪同省发改委和卫生厅的领导实地察看了林甸县县医院、中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这几个项目都有望在今、明两年下达投资计划。
3、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一是督促项目单位编制可研报告。为规范项目管理,按照省发改委国债项目和省预算内项目审批所需基本要件的要求,从年初开始,要求项目单位必须编制有资质的可研报告,已审批可研报告9个。二是对部分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我市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由省财政全额投入,项目多,资金投入大。为了较好的完成危房改造项目,我们在工程开工前,与教育、财政部门对各县区上报的基础情况逐个进行了核查,并察看了各个项目的选址。3月末,我们到杜蒙县和林甸县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情况,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三是对已完工项目进行了验收。按照年初制定的业务工作目标,我们与投资科配合,对已完工的肇州县妇幼保健院、肇州县中医院项目进行了验收。四是准确及时了解项目情况,加强监管。对20__年开工建设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们每两个星期向项目单位了解一次项目推进情况,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并按月向省发改委上报有关情况。大剧院项目是省重点推进项目,按照省发改委社会处的要求,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起草了《大庆市教育文化中心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4、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对景园中学新建教学楼项目进行了调研。按照市领导的批示,到景园中学两个校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到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教育局进一步了解情况,在认真听取油田教育中心和景园中学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景园中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两个建设方案,供领导决策。参加了市长助理季学文同志召开的景园中学建设协调会。二是对市体育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5月30日,到体育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认真察看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起草了《关于市体育场维修改造的意见》。三是对大同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4月11日,我们到大同区对卫生、计生、教育、社会福利、社区、旅游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正在着手起草调研课题报告。
5、积极为企业服好务。年初,大庆市广电无限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向我委提出“无限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立项申请,经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会通过,黑发改社会〔20__〕442号文件已完成对该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在项目的运作中,我们积极帮助广电集团无限公司招商引资,为其引资1000万元,目前,已有400万元到位。
6、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组织起草了《市发改委20__年妇儿工作的总结》,报市妇联。组织起草了《20__年老龄工作总结及20__年为老服务行动计划》,报市老龄委。组织起草了《20__年人才工作思路》,报市委组织部。为迎接省政府研究室对我市就业情况的的调研,组织起草了《积极开发项目努力扩大就业》。组织编写工作动态信息十二条。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电视电话会议。5月29日参加了全省
劳动保障试点总结表彰会。7月20日参加了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参加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两天。(四)完成了交办工作
1、参与了5月7日行风热线的材料准备工作。
2、接待陕西发改委一行11人两天。
3、5月23日,省委调研组在大庆宾馆召开座谈会,汇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4、接待世行专家到大庆调研3天。两个技援项目:产业结构合理化、城市营销。
此外,组织了第一党支部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发改委的工作应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做好分管工作。
(一)加强法规工作,推进依法行政
1、修改完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大庆市利用中央和省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尽快出台实施。为落实《黑龙江省非政府性投资项目核准办法》和《黑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在参考《省发改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委内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整合委内各科室业务流程,制定涵盖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在内的《投资项目委内工作程序》。
2、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按照省发改委和市法制办的要求,起草全市发改系统和我委“五五普法”规划。在学习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结合我委工作实际,重点组织学习与投资体制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将执法资格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争取在国庆节前组办一期全市发改系统法规知识培训班。
3、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抓紧修改完善《发改系统案卷评查办法》和《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卷归档标准》,以正式文件下发后,于年底前组织对全系统的案卷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查,推进全市发改系统的案卷管理工作。
(二)加强调查研究,推进职能转变
下半年,按照委里印发的《目标管理考核评比暂行办法》,认真组织好两项专题调研。一是结合非政府投资项目核准与备案办法的出台,对全市发改系统贯彻落实两个《办法》的情况进行调研,起草调研报告,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二是对大同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三)积极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4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安排部署,针对创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创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精神,在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临泽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创建指标,明确了工作完成时限。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召开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3次,对创建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安排县财政拨付创建经费20万元,并将创建工作任务指标纳入各镇和相关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从而形成了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县文广新局配合省、市“乡村舞台”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公共文化权益保障等课题的调研,组织开展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3篇,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强化硬件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一是“三馆”改造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城区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进度,至目前,县博物馆扩建工程已完工,工程决算已报县财政评审中心评审;陈列布展大纲已上报省文物局评审通过,陈展形象设计已通过市文物局初审,8月份即可进入布展。工程完工后,博物馆可新增场馆面积1043平方米。县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原县交警大队业务楼的整体划拨和相关服务设施的搬迁,场地布置工作已全部完成,已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县图书馆新增场馆面积1230平方米,总面积达2320平方米;县文化馆新增场馆面积2319.93 平方米,新开设了艺术研究室、群文创作室、书法美术、摄影展厅、非遗展览厅和舞蹈排练厅等场所,场馆总面积达到3823.23 平方米。
二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惠民项目资金,组织实施蓼泉、板桥镇两个综合文化站新建、改建工程和板桥镇板桥村、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至目前,蓼泉镇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文化广场已完成工程招标,现正在加紧建设;板桥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原计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划转工作,近期正在购置相关设施、设备;鸭暖镇白寨村文化室已完成改建任务。新建的蓼泉镇唐湾村文化活动室主体工程已完工。板桥镇板桥村、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新华镇明泉村、蓼泉镇双泉村等四个村级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三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起步良好。结合“数字张掖”、“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文化馆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文化活动资源,促进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辅导等资源的共享。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7个镇和4个城区人员密集场所的11个“电子借阅机”已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扎实组织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新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一个,上半年放映电影**场次。进一步创新数字电影院管理经营模式,积极提升服务水平,至目前,累计播放影片**部,接纳观众**人次。
四是“乡村舞台”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市、县为民办实事方案,今年我县计划重点建设29个行政村“乡村舞台”。为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县上筹集建设资金210万元,并有效整合组织、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资源,为建设“乡村舞台”的村配套相应设施和建设资金。至目前,已有14个村已完成村级舞台建设任务,5个村的村级舞台正在修建中,下剩的10个村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等前期工作。加上去年已建成的28个,全县已累计建成“乡村舞台”42个。结合“乡村舞台”建设,完成了新华镇新柳村、明泉村、宣威村、倪家营黄家湾村、板桥镇东柳村、鸭暖镇小鸭村等6个村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的配套建设任务。我们还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自娱自乐班子和民间文艺社团的扶持力度,去年下半年至今,先后筹资50多万元,为全县15个自娱自乐班子配发了移动音箱、话筒等设备,为7个镇文化站配置演出服装658套。
(三)打造文化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启动了第六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精心策划16项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县农民社火汇演、“韵祥杯”中国男子篮球(CBA)临泽四强对抗赛、甘肃省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民间民俗作品展、书画摄影展和第三届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结合文化艺术节的开展,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社河镇各社区分别牵头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演出节目。今年前7个月,全县开展节庆文化活动50多场次。
二是广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我们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广场这一场地优势,组织开展了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县青少年歌手大奖赛、戏曲大赛、临泽小调、百姓舞台大家唱和“乡村舞台”周末大家乐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县直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编排文艺节目开展义务展演,演出活动达20多场次,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依托广大文艺爱好者,组建社区和农村广场舞健身队80多支,利用周末和农闲时间开展排练演出。目前,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是“快乐老乡”引领示范活动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开展的“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我们组织县文化馆文艺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经常深入各镇、各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利用各镇的赶集日时间,分乡镇举办集中示范活动7场次,为农民群众义务演出节目7场次,书写赠送对联1万多条幅,送书画作品800多幅,发放文化宣传材料4000多份。县文化馆业务工作人员走进乡村、社区和学校,开展各类辅导培训20多场次。
(四)加大人才培养,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队伍建设力度,采取“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交流的方式,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和文化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县举办文化骨干培训班4期,培训200多人次。同时,大力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人才的成长,相继成立了传习所4个,基层文艺辅导基地15个,组建了社区文艺团队5支。积极引导镇、村组建文艺队、社火队、健身队90支,发展民间自娱自乐班子30个,新招募文化志愿者150多人,累计达到858人。全县基本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具有一定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文化工作队伍。
(五)狠抓项目建设,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紧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3341”项目工程、文化产业“6551”体系谋划项目,编制文化招商引资项目11项,借助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省文博会等重要节会,抓好宣传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至目前,文化项目已完成招商和签约4项,协议引资20亿元。其中,河西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签约资金0.2亿元,华夏牡丹观光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签约资金10亿元,丹霞大景区君庭文化商贸街建设项目签约资金4亿元,临泽县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签约金额3.5亿元。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丹霞花海项目规划初稿编制已完成,项目立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环评、能评、风险灾害评估报告已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定植防风林网3.4公里,栽植核桃、水晶杏等苗木3.5万株,定植薰衣草860亩;河西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审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7月上旬开工建设,主体一层工程已封顶。与北京江山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临泽县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到位资金0.2亿元。县上还加大对文化社团和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皓首剧社、大鸭剧社等文艺社团开展演出,组织成立文化产业协会、赏石协会9个,开发了临泽奇石、剪纸、雕刻葫芦、印章、瓷盘等文化旅游产品。上半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700万元、增速48%。
(六)注重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全县已普查的66项335个子项情况,积极申报具有地方特色的“八仙马子”、“仙姑信仰”、“打席筐”和“放河灯”等20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传承项目,设计制作了《河西宝卷》、《手工挂面》等非遗项目光盘40多张,完成了甘肃省第一届文化资源普查基础信息资源的录入和登记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保护名录和重点保护项目传承体系。对濒临灭绝的民间民俗项目进行了挖掘抢救,开展了传统社火调演、民间小调演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和民俗文化征文等活动,积极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编辑整理了《临泽饮食文化》《临泽民间小调》、《临泽宝卷》、《临泽传统农耕文化》、《临泽文史》等相关书籍资料。相继建成了甘肃秦腔、临泽民歌、刘青年剪纸和河西宝卷四个传习所。组织申报了第三批和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项目,全县15名非遗传承人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逐步得到恢复,并且在传承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注重舆论宣传,不断提升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认真贯彻落实《临泽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自去年以来,累计投入宣传经费11万元,在各镇主干道制作固定宣传展版75块,宣传专栏143个,电子大屏15块,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标识794条,印发宣传单4万多份,媒体“文化创建”专栏2个,城乡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300条(次)。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总结交流,积极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今年至目前,全县在县级以上媒体刊发有关创建工作的信息300多篇,有效普及了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提高了城乡群众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知晓率。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今年以来,我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建资金短缺。主要是县博物馆扩建工程面临陈列展览经费短缺的问题,新扩建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需陈列展览经费500多万元,除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陈展补助经费200万元外,还有300多万元的缺口。蓼泉镇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虽已完工,但文化广场建设资金仍有缺口。桥镇文化站也因资金等制约因素,建设进度滞后。
二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完善。这些年,虽然县上逐年加大了对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投入力度,但由于部分村集体积累薄弱,村级文化场地建设相对滞后。至目前,全县仍有39个村未建成村级舞台,有29个村未建成标准化的文化广场。
三是创建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镇、单位对创建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镇、村两级对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有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工作推进不够有力,工作进展缓慢,创建工作的最大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三是镇、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个别镇的综合文化站阵地设施被人为地挤占、挪用。一些村级农家书屋管理使用不够规范,对外开发不够正常,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
四是乡村舞台建设难度较大。今年,全县“乡村舞台”建设任务数为29个,至年底要实现70%的行政村建起“乡村舞台”的目标。但部分行政村的经济条件有限,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建设难度大。
五是基层文化力量仍然薄弱。按照验收标准,各镇文化站须配备3名以上文化专干。但由于各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调换频繁,近年来招考到镇文化站的干部大多不在文化工作岗位工作。一些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由村、社干部兼任,开展文化服务的时间不能保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县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争取9月底完成布展并投入使用。加快实施县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各厅、室的硬件设施,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充实免费开放服务内容,营造免费开放环境,使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更接近群众,便利群众,提高免费开放的知晓率和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加快实施好蓼泉镇综合文化站和板桥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建工程,重点是加快蓼泉镇文化站的文化广场建设进度,及早做好两个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购置和配套建设工作,使其尽快投入运行。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为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45家农家书屋各补充更新图书100册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舞台”建设。加大市、县为民办实事的力度,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列出任务清单,制定推进计划,抢时间、赶进度,有计划、分步骤抓好组织实施。重点是组织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4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加快“乡村舞台”设施、设备招标和采购手续的协调办理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组织实施好舞台建设和电子屏架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和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乡村舞台”建设村的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村级阅览室的配套建设,分批次配套一批文化活动器材、设施,力争10月底完成29个“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抢抓“一路一带”战略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张掖丹霞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大景区之一的机遇,加大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丹霞民俗文化村、西游文化园、流沙河丝路文化园、河西民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培育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发展雕刻葫芦、丹霞水晶石、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拓宽市场,提升效益。
四是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实施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千台大戏送农村”、“百姓舞台”、民间自乐班子展演、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扎实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演出,下半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场次以上。同时,切实发挥“乡村舞台”繁荣农村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的作用,依托“乡村舞台”,广泛开展“优秀读书家庭”、“12345家庭文化示范户”、“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群艺表演活动,真正使“乡村舞台”成为教育群众、凝聚和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加大协调力度,配齐配强镇文化专干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加大指导和检查力度,促进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人才的素质。通过举办文化培训班、选派文艺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方式,全力做好群众文化培训和辅导工作。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5
根据市委述职考评工作要求,下面我代表市文化局领导班子作如下述职,敬请评议。
年5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坚持文化强市发展目标,在文艺精品创作、社会文化活动、文物博物事业、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名列全省文化系统第一名,被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行政管理部门先进单位;在省文化厅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评为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单位;年我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检查考核,民主测评被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市通报表扬;有两位同志先后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送电影下乡”活动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和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个人;综治、、普法和档案管理等4项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一、突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中心工作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结合“政务环境优化年”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组织局党组和机关干部大讨论,找差距、摆问题、查原因、定对策,对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来了一次大搅动,重点解决了文化工作如何融入“四大一新”、如何服务“四大一新”的认识问题,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和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2.认真落实“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按照市委“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我们在机关管理和业务规范方面,着力建章立制、提高行政效能。修订了市文化局工作规则,完善了对县(市、区)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提高了文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时,我局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政务环境考核评价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政风行风方面查找出的问题抓文化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一些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些阻碍文化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在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通过科学管理,优化政务环境,全市文化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文化工作在省里有“名”,市里有“位”。
3.切实抓好“联建共创”、“挂点督导乡镇”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履行城市管理联建共创责任,派出得力人员协助市政协做好了站江路至夏埠桥头的联建共创工作,使该路段乱摆摊、乱设点、乱停放、乱丢垃圾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积极履行挂点督导乡镇责任,年,我局挂点督导县杨溪乡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力协助乡镇抓卫生清洁,督促整改提高,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有序推进。和牵头部门一道顺利完成了县镇九亭村钱家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帮扶。今年,我局又在县杨溪乡夏梓村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4.切实抓好综治和计生等工作。我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原则,始终把文化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系统未发生任何治安案件、安全责任事故,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综治、、普法、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达标,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统战、信息、防汛、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积极认真协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代表、委员满意。
二、突出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确保全市文化工作取得实效
1.精心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积极参加艺术赛事,艺术创作生产成绩斐然。年,我局以、文化部组织实施的“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为契机,精心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一是参加年“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江西选拔赛”(文化部设立的文华表演奖),全省11个设区市和省直共24个代表队400多人参赛,我市选派的12名优秀选手5人脱颖而出,获金奖一名、银奖三名、铜奖一名,4人取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并获优秀组织奖。二是参加全国征歌比赛,我市组织创作生产的歌曲《旗帜》、《小康中国》分获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三是参加全国畲族民歌节,我市选送的原生态演唱组合的歌手获“中国畲族民歌节十大歌王”称号。四是参加《金色童年》歌舞大赛,我市组织创排的少儿歌舞《小白兔说》获全省《金色童年》庆“六一”文艺晚会演出原创歌曲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原创节目奖。五是组织策划、创作生产的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首战告捷。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从年3月构思创作,到12月正式投排,至今年2月24日为我市“两会”献演,再到3月1日选调进市参加全省“相约春天——年新春展演季”展演,整个创作生产周期历时一年。这项大型文艺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囊括“省2009年新春展演季”活动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演出奖两个最高奖项,其中优秀组织奖全省排名第一,实现了20多年我市无大型剧目参加全省戏剧演出零的突破,填补了市文化艺术史上的空白。演出盛况分别于3月25日和26日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曲采风》栏目连续播出,《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新华网”、“中国旅游新闻网”《江西社科网》等报纸媒体纷纷撰文,高度评价《七彩畲乡》。
2.加强文化交流,打造跨省文化沟通互动平台。年我们加强了与相邻省市间的文化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力促文化上水平上台阶。首先是组织人员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和相邻省市的艺术赛事。通过观摩艺术作品、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和掌握兄弟省市的文化发展动态,学习借鉴他们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其次是通过举办“——金华首届舞台艺术精品交流活动”,促进两省市文化沟通互动平台的构建。活动期间我们组织来宾考察了市容市貌、文化设施、经济开发区和龙虎山风景区等;召开座谈会交流两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情况;三是精品剧演出交流。金华市婺剧团演出了舞台艺术精品“大型新编历史剧《遥祭杏花村》,为市民送来了精美的文化大餐,得到了广大市民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年,我局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系列重大决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是举办了主题为“新起点、新跨越”的大型歌咏比赛;二是举行了春节文化大拜年游行活动;三是举办了元宵文艺晚会;四是举办了市首届龙虎山民俗表演大赛,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五是举办了大型中秋文艺晚会;六是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歌咏比赛和文艺晚会等系列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示了我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新成果,讴歌了我市发展的新成就,尤其是“欢乐舞台——唱响和谐新”广场文艺演出,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去年共演出30多场,观众近3万人次,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我局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图书馆维修改造工程、基层文物维修和保护工程的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免费送戏下乡任务176场,农村电影放映5799场,开展乡镇文体活动86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7项考核指标体系任务的100%。县财政局、市艺术团被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评为年度全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先进集体,两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被评为先进个人。大力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抓进度、抓质量,目前,国家专项资金建设的我市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5.狠抓项目,强化监督,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创新发展。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以“重点抓项目、抓重点项目”的思路,以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水浒主题公园项目,把该项目作为重点突破的工作抓紧抓实。我们主动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加强同省文化厅的对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我们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现文化市场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抓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全面繁荣。年,我局以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为重点,把“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开展奥运保障行动”作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监管,实现了全年文化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6.市博物馆免费开放,文物保护全面加强。年,市博物馆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精品库房进行了全面改造,被列为全省84个博物馆免费开放之一,为宣传、教育群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加强了文物保护力度,一批省保、国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启动,成立了工作机构,举办了文物普查培训班,落实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调查启动率100%,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2处,其中新发现37处。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了2期文物古玩交易会,使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文物,爱护文物。加大了文物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造册工作,我市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努力实现“班子过硬、队伍一流、作风优良”目标,全力打造“政治坚定、廉洁高效,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优秀文化团队
1.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年,我局在班子建设中主要是“三抓”。一抓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组成员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学习调研,不断拓宽班子成员视野,提高把握大局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二抓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党组会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认真执行党组的决策部署,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抓民主生活会制度建设,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党组均作专题研究,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位班子成员都准备发言提纲。会上,班子成员做到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提出来,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加强沟通、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预期效果。班子成员坚持做到讲政治、重品行、讲大局、重事业、讲原则、重感情,班子内部始终保持风清气顺、心齐劲足、团结和谐,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
2.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直文化系统精心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务环境优化年活动,使机关内部的各项制度、措施和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政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市直文化系统风气越来越好。
3.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局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为目标,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年,我局还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上廉政课2次,受教育人次60余人,从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线。在局机关干部任用、政府采购、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上,集体研究、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从年5月至现在,我局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一是文化设施比较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快;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四是文化人才紧缺等等。对此,我们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关于文化设施比较薄弱和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一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城市环境整治的号召,根据局党组决定,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将一楼已出租的店面全部收回,全部用于公益性文化服务,配合有关部门打造文化精品街。二是策应市重点建设工程——夏埠新区开发,积极筹备艺术中心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三是重点抓好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6月底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部完工。四是抓好贵溪市图书馆(投资100万元)维修改造和县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力争我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上一个新台阶。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1、编制市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邀请有关专家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经批准后,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开展承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提出我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3、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4、充分用好用活用足文化产业政策,吸引文化投资,做大做强文化市场。
(三)关于文化人才紧缺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一是继续实施“5511”人才工程,即用五年时间培养5名突出人才、10名拔尖人才、100名优秀文化人才。二是招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从事文化工作。三是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实行“传、帮、带”。四是选送有一定特长和基础的文化专业干部赴高校学习进修,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知识。
乡镇文化站调研报告范文6
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xx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xx]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xx]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xx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xx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家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xx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金利用不合理。由于多头培训、为了完成量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差、忽视受训对象的特点和意愿等原因,致使培训资金用了,效果不佳。
4、农村实用人才的后续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当前,乡镇技术人才的缺乏,致使农机、农技、水利、农广校、文化站等从事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构逐渐退化,甚至名存实亡。相关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且年龄偏大,乡镇技术人员面临青黄不接。致使对农村使用人才的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也致使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全面。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实用人才流失。针对三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随时年年提高增加,却远远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农业生产成本过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民宁愿出租或丢荒弃耕,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较大,致使不少农村实用人才转移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管理部门多,却没有一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造成多头管理或者管理不顺。各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缺乏规范、可续、系统的规划。培训资源多主体,招生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的积极性。人员资金不足,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置相对应的下属部门,使权力难以下放,对农村的实用人才管理难度大。而且相关的技术推广站或者机关单位缺乏相对应的专业人才,甚至有些技术站都没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外行管理内行,人浮于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及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青年流失严重,实用人才后继乏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青年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较弱的人,这些人受自身条件的局限,难于成长为实用人才,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四是受意识及能力的局限,制约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一般不愿轻易把过硬的技术传授别人。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是些经验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总结提升,理论指导性不强,限制了他们技术的交流传授。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的发展要紧紧依靠农民,发挥农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重大。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等各个方面下功夫。
1、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三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大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予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还选送一批技术员到高校科研单位学习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好的为农村基层服务。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各项政策尽量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培养双带农村党员,树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企业 协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如山地开发大户刘辉牵头成立的全县首个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xxxx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张国辉领头创办的xxxx县幸福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能人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入会农户提供良种、技术、信息或产品销售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民独闯市场的风险。
3、抓好示范点的建设,突出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致力于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坚持树典型、抓示范。通过建立一大批党员典型示范户,引导带动群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发挥党员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