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交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外合作交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外合作交流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1

随着人类疾病谱以及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民众的逐渐接纳。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同时,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和著名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的关注。随着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之上述情况的出现,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在中医药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给国家、单位、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我们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经验、体会,就相关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1 积累对外合作交流经验,展望中医药发展的未来

我国中医药对外合作初期以劳务输出、专家外出讲学等为

主。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专家学者对中医药关注的不断增大,逐渐开始了以中外双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著名大学为主体的交流合作,甚至互相参与了对方国家基金资助的学术研究和医疗合作。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后,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针灸开始为华人以外的社会知晓,并愿意尝试其治疗方法。针灸在美国形成了一个小的热潮。鉴于当时经过正规训练的针灸师极为短缺,有的人甚至放弃其厨师职业开始为患者扎针。小热潮的形成并未给当地民众留下太多积极的影响。其后,随着许多经过正规训练的中医师、针灸师移居海外,同时也伴随着在全球范围内降低医疗费用需求的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又一次悄然兴起,也给了中医药再次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许多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专业人员的重要性,开始从中国邀请、引进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在发达国家的讲学和医疗实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水平,并为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树立了信心,中医药已经愈来愈多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目前,由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替代医学在医疗保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随着循证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补充替代医学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要求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替代医学提供循证证据,说明作用机理的呼声也日益增强。许多发达国家高水平研究机构、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并将上述问题作为他们的研究重点;政府机构也开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资金,与中医药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不断增多。有些课题的研究结果已经从某一方面显示出中医药学在治疗慢性疾病上的价值,并部分阐明了相关作用机理,为中外双方在中医药领域内开展高水平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中外双方在中医药领域内的进一步合作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研究水平的快速提高

对外交流的动力应当源于合作双方。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疾病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加,使全球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迅速、持续增长。如何找到一种可以尽快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的方法已迫在眉睫,成为医学界、经济界和社会学界等诸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医药丰富的积累已经从许多方面显现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独到之处,简、便、验、廉等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使中医药作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许多发达国家不但在著名的高等学府开设了针灸课程,还注册、开办了众多专门的中医、针灸高等学校,有些甚至开设了硕士、博士课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数万名针灸医师。发达国家投入到补充替代医学研究项目中的经费仍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积极参与其中,积累经验、开拓思路,对培养我国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迅速提高我国中医药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的积极参与也能为国外的合作者提供中医药研究思路,可以集思广议,避免在中医药的研究上走不必要的弯路。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研究机构拥有更多先进的研究技术和手段,是我们开展高水平中医药研究所不可或缺的;了解发达国家在补充替代医学中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今后开展中医药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研究经费相对充足的今天,如何尽快找到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突破研究中的瓶颈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思路,下大力气予以有效解决,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医药研究起到示范作用,真正能够起到引领中医药研究方向的作用,促进中医药研究水平的快速提高。

3 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问题,确保双方合法权益

基于数千年来先贤的实践积累和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在中医药研究方面较国外的专家学者先行一步,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透,对中药的选择也更加精准,在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发现阳性目标药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也是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在国内找寻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有些国内的科研人员为了获得国外同行的关注,以便加快其研究成果国际化的步伐,常常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课题的关键技术展示于人前,由此引起的关键技术外泄已不在少数。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而导致关键技术外泄的,即使今后通过法律途径也很难讨回公道,举证困难是这类纠纷的共同特点,赢得官司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中成药处方的专利需要参照化合物组合进行保护,在某个方剂基础上的加减与原方差异的认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是件非常复杂的问题。用何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就成为摆在每位中医药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合作之前,通盘考虑相关问题,将所涉及的问题做个比较好的约定,签署好相关文件后,再出示核心技术也为时不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合作交流中的法律问题,保障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科研人员,在对外合作中比较关心如何从技术角度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标,对合作中的法律问题却不甚关心。但在与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和著名高等院校的相关科研合作中,法律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签署相关的合作协议、契约是合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国外著名高校都有其专门的法律顾问或律师,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负责为研究人员在相关的合作中起草协议、契约,替科研人员在签署协议、契约时把关。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合作中的法律问题是绝不可以忽略的问题。尽管我国法律在建立初期借鉴了欧洲大陆的法律体系,但在许多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而与英美的法律体系相比则存在着更大的差别。适用法律、法规的选择,对于当事双方均是至关重要的。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会看到,在一些对外合作中遇到法律纠纷,我们需要派人到对方的国家,在对方国家聘请专业律师,接受对方国家法庭的裁决,对方国家的法庭对于当事双方能否真正做到完全公允暂且不说,问题解决的过程需要额外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了不经受上述过程的煎熬和额外耗费人力、物力,常常息事宁人、破财免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损失。另外,在选择法律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对法律体系的选择。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律体系,与英、美等国的法律在许多方面不尽相同,即使同属大陆法律体系的国家,相关的司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也会有所差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争取选择当事人所在地(或事件发生地)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决。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上述解决办法是可行的,但需要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处理好合作双方的法律问题才能保证合作各方的正当权益,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使对外合作健康、长久,从而保证中医药对外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2

[关键词]国际合作 办学质量

一、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的程度也日益加深,跨国高等教育((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的兴起正是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和教育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我国兴起的中外合作办学(SFCRS)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使得我国对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成为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加入了合作办学的行列,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高职教育中外合作的国内培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出国门,便可以在国内现代化的环境里学到与国际接轨的知识,受到国际化的高职教育。

二、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还属起步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规模化和体制化的时间并不长。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高职教育学历层次低于本科,使得其在发展方面往往受制于本科教育的发展,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了中外合作办学之中。与本科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相比,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端发展还是近几年的新事物。我国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6年2月7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在法规政策的引导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近年才逐步开展起来。正是由于实践的落后,使得对于高职教育中外合作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特定方向的研究成果或研究课题才仅有50篇。

2009年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交流协会成立,它是河北省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省级组织,为积极推动河北教育界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河北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增进河北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从2012年6月开始第一次进行了与意大利Aquila大学的交流;双方就办学概况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关扶持措施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谈。

2012年12月3日,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院长Dr. Phil Davies和该院国际办公室中国区总负责人Jackie Zhang(张硕)女士在河北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张瑞国主任的陪同下来到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进行交流访问。双方就合作模式、合作专业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013年3月,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国际办公室中国区总负责人Jackie Zhang(张硕)女士再次来我院进行交流访问,双方就留学生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与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2013年4月19日,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代表赴保定参加了由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召开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和来华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经协会提议和全体代表表决通过,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正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和来华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随着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国际交流工作,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留学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求学、发展需求。

目前,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种类已经形成了多种选择,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之间从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课程认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等,提高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最近几年,合作办学遭遇了学校招生难、学生出国难、合作办学主体不明确,管理混乱,国外院校竞相争夺生源基地,合作办学泛滥等多重问题,未来办学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途径仍需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打破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建立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完善教育体制。

三、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问题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而要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在贯彻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到: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第三,在教学管理上,为双语教学从人员培训、教师待遇、学时分配等各方提供保障。第四,在具体的授课方法上,应该采用正确的双语教学方法。第五,要进一步改善软、硬件条件,处处营造有利于学习外语的氛围,同时加强语音室、机房等硬件设备的投入。

(二)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问题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想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质量,创新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要根据自身特色寻找适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合作伙伴,根据不同的专业及发展方向共同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做到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并精心组织日常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贯彻课程内容”。有些专家认为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卓有成效,在政策层面和实践中还应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与思考的维度。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办学方向,加强政策引导,同时要求合作双方真正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这其中,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坚持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考核、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新领。

(三)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其他问题

中国高职教育的合作办学处于发展初期,尚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首先,教育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其次,跨国教学模式涉及到签证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合作专业实质上是在国内读完所学专业,而国外合作院校又难以满足长期优质教师资源的供给,加之国内缺乏优质的双语教师,因此,部分院校的合作专业处于生源很少或停滞状态,合作现状不容乐观。第三,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证书在我国尚在普及阶段。很多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中小企业对此不甚了解,加之考试费远远高出国内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报考人数往往低于合作双方预期的结果。第四,互派教师进行讲学的教育合作进展也并不顺利。有些学校便在招生宣传时在宣传材料上做文章,声称中外合作办学班是不出国的留学,可以发中国和外国两个文凭。许多家长便也误以为进入这个中外合作班就可以获得两张文凭了。而实际上,国外的文凭并不是随便发放的。我国政策鼓励在高新技术类学科或国内社会发展急需但又相对薄弱或空白的应用型专业进行合作办学,借此学习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

四、结语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3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在快速发展。对中外合作办学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诸多问题应抓住重点,切中关键。对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38-02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外国教育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外依照所属国法律设立,实施所属国学制系统内教育或者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国教育机构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实施国家学制系统内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的组织。

二、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多年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发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交流的传统优势,经过长期的努力,已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格局。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从1995年原哈尔滨恒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996年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哈巴工业大学第一个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进过程。尤其是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经过国家教育部2008年复核后,2009年黑龙江全省35所高校与10个国家60所大学(学院)开展专科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53个,居全国之最。其中,研究生项目4个,本科学校(含独立学院3所)27所,本科项目143个,专科学校3所,专科项目6个,引进国外教材182套,举办专业65个,覆盖文、理、工、医、法、经、管、史、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据调查,2010年全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59 413人,当年毕业生10 604人。

三、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根据对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调查及专家学者的反馈,发现了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1.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个别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中存在过分注重项目和招生的数量及经济效益等问题,办学思想不正确, 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目标不明确的, 办学思路不清晰。在教育教学方面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及竞争力上,在招生方面招收联合培养学生的比例过大,少数学校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方面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的发展规划,还存在着“先把学生招进来再说,边干边学”的想法,缺少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致使出现问题各部门互相推诿。

2.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的问题

教学计划不够完善,规划不够合理。个别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需求和专业特点,有的仍然延续本土专业教学计划只是稍加修改,没有将国外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模式体现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质量评估的也不够。

(2)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问题

教学大纲编写不够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不及时,教材引进数量太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各校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在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改变方面做得不够,在反映学科前沿的知识和理论方面也有待加强。截至2010年,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共引进教材182套,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外语教材,大部分为选学教材,针对引进的教材没有一个质量标准,致使引进的教材质量不一,有的甚至不适宜于我国学生使用。教师对大多外文原版教材授课的能力不足。

(3)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问题

第一,教学设备数量不足。目前所有高等学校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语音室等等,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这些教学设施、实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甚至很多设备已经落后。而中外合作办学恰恰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实验室、模拟室等,设备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更多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将世界国与国之间缩短到“一键”的距离。几乎所有与我国高校合作的外国大学都能够达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而我们高校的网络才仅限于图书馆、微机室和少量的学生宿舍内,直接阻碍了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咨询。同时,教师单一的进行知识讲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更不用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与国外院校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3.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规划及其实施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效实施,要有国际化教师队伍作保障。个别高校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抱着“先招生后上课”的想法,忽略了在教学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施的问题,导致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方面教师力量不足、水平偏低、外方教师偏少或没有,降低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致使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和层次下降。

(2)教师评聘和队伍结构的问题

个别学校的教师评聘制度滞后,不能够适应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的要求。由于制度的不适应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大受影响。个别学校的教师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生师比过大、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梯度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外方教师比例过小等。

(3)教师交流与培训的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充分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没有足够的外籍教师到中方任教,校内的教师又没有足够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面针对性的培训,致使教学质量仍停留在校内水平,无法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特点,使中外合作办学促进校内教师水平提高的作用大大降低了。

(三)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按照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费平均每生每年人民币16 000元左右计算,比普通的高校学生学费要高出1万多元。虽然国家政策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非营利性,不允许通过办学牟利,但是招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可以获得高额的学费这一巨大经济诱惑也可能成为个别高校争相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可能导致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盲目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致使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出现以上诸多问题,降低了培养质量和办学效果。

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地方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托于省内的财政拨款,黑龙江是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地方财力十分薄弱,近年来,面对财政投入增长缓慢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黑龙江省属高校支出规模年均增幅超过20%,黑龙江省地方高校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可见,如果财政投入不增长是很难缓解高校资金紧缺状况的,而财政投入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生均培养费用较低、培养成本逐步扩大、高校贷款过重等,都使得学校领导不得不把关注点放到如何使学校生存下去,如何解决经费的紧缺问题上。而个别高校认为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有可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这就使得这些高校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解决学校经费紧张的一个途径。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则也成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趋利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国家政策还不够完善

为使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以单纯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避免高校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忽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加强监管与评估势在必行。如何针对日益增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以政府宏观监管、全面社会监督、评价、社会专业机构评估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现行教育体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监管理论模式。而在国家政策方面,虽然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一些政策性的规定和条例,但是截至2010年仍未出台具体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办法、办学评估办法和评估体系。这也使各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缺乏对办学的量化评估,也势必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全淑凤.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2] 林金辉,刘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J].教育研究,2007,(5).

[3] 朱苏飞.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4] 郑莉.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5] 蒋福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6] 谭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7] 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7).

[8] 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2005,6(2).

[9] 张星谕,王欣枫.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17).

[10] 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5,5(167).

[11] 宗希云.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37-39.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4

反观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学,它们在具体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虽然丰富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努力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具体来说,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学表现出了以下五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们能以多种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课堂讨论、口头汇报、提问等形式,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第二,它们重视课程作业的作用,以课程作业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其自主寻找增长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方法;第三,它们注重通过师生互动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借此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它们强调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从而使学生不但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有所进益,还能促进他们认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宽其国际视野;第五,它们在提供传统的图书资源基础上,积极建构网络学习平台,为其深层学习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为了实现“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目标,中外合作大学必然要在教学上借鉴已有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的经验。这种借鉴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要结合中外合作大学的特殊性,走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中外合作大学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不是纯粹的西方大学,也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大学,而是处于中西文化交界面的具有高度国际性的大学,因此它可以“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1]。也许有人会说,现今世界上的高水平大学已经具有较高的国际性了,它们有高度国际化的师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并几乎代表着国际学术界的最高水平。然而,无论这些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地位如何,它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都是一种“外向型”的单向度模式,即较为注重将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向外推广,以使别国认同和接受[2]。因此,虽然它们对异质文化也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其最终结果也可能是用西方文化将异质文化的负载者逐渐同化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中,而不是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与对方进行对话与互动,因此其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西方化,还未达到真正的国际化的境界。然而,中外合作大学以及其他国家的类似的跨境大学的存在使建立一种真正的国际化大学成为可能。因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者是中外两所大学,这意味着中西方文化至少能够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话。虽然这些中外合作大学在学术上大都由外方主导,但其毕竟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受到中国文化在校园内外的渗透和包围,因此很难说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国际化的关键点在于“双向流动”或“多向流动”,而中外合作大学中中西方合作者在法律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上大体等值的现实,恰恰能够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一个平台,反映到教学上就是在促进学生深层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国际性,也就是要以国际视野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使学生具备更加完备的国际素养,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二、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教学建设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引入文化视角

中外合作大学在教学方面一般都会全套引进其外方合作高校的课程,但要成为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大学,则必须要超越对国外课程的简单复制,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中西方在知识体系上的差异,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科技文化知识的价值负载性。目前,一些中外合作大学已经以通识课程为突破点,在课程内容中引入文化视角。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根据这项要求,一些中外合作大学在成立之后就面向中国学生开设了这类反应中国国情和文化的课程。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开设了一门《中国文化课》,该课程是在中国一般大学的“两课”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其较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淡化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强调从文化的视角来探索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互动过程,比较其特色优劣,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理性、清醒的认识。

(二)课程作业增加国际问题

就深层学习来说,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要使学生真正实现深层学习的关键还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课程作业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程作业中增加国际问题,是实现教学过程国际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时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的选择除了要受学生的思维习惯、性格特点的影响,还要受学习任务本身的影响。因此中外合作大学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安排更多的与国际问题有关的内容,则可以将学生的视野从国内引向国际,让学生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国际实践能力。在课程作业中增加国际问题的形式可以根据作业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常见的形式是撰写论文、阅读资料、做练习题和写研究报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对某一国际问题的看法,而想要提出中肯而又有见地的看法则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有时,教师也可以直接以要求学生阅读推荐书目或文章的形式布置作业,从而为学生日后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一些以练习题形式布置的作业,除一些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其他社会文化性较强的问题都可以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中来呈现,或者让学生比较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所面临的不同境况。对于研究报告或一些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论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国际问题作为其研究主题,并指导学生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遵循严格的研究程序从事研究工作,发展其成为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基本素质。

(三)师生互动提高跨文化性

提高师生互动水平不但有利于改善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类项目和活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其实践能力。因此要成为现有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在教学中的普遍做法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与外籍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以突出教学的国际性。在实践中,中外合作大学已经普遍做到了师资队伍的高度国际化。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这所中外合作大学现有学术教师400多名,其中80%是外籍教师,且所有的学术教师都要持有世界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3]。这样对于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就免不了与外籍教师接触和互动,无形中就提高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此外,中外合作大学除了让学生与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还通过外籍个人导师的形式在课下为学生制造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但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帮助,还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学到与外籍人士的相处之道,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四)实践活动渗透国际维度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社团活动、参与学生管理活动、见习实习活动、社区服务、团队研究项目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其深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想要建成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必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更多的国际维度,使学生们对国际环境和国际事务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许多中外合作大学都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协会,该组织是从学术的角度对联合国进行模仿,旨在让参与者了解世界时事,探讨有关国际关系的话题、外交与联合国的议程等。该组织对于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非常有利,它除了能够促使学生关注国际大事,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国际价值观并锻炼其国际实践能力。[4]除了这种以学生社团活动进行的课外实践活动,一些中外合作大学还与外部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实践或研究项目。此外,国外的一些企业也经常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商学院合作,通过有学生参与的商业展览活动或调查活动,来了解中国市场的行情,从而一方面帮助外国企业为进入中国市场打开局面,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与国外企业的接触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领域的世界行情,强化其国际意识。总之,中外合作大学和国内一般大学相比拥有更加国际化的校园,与国外高校及社会有着更加深入的接触和合作机会,它更应该有效地利用其国际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有国际维度的课外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不但有国际化的观念,还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国际活动能力,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五)网络平台加强海外联系

与国内的一般大学相比,中外合作大学的特征是它与西方大学保持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其外方合作高校的很多资源都可以直接利用,从而拓宽了这类大学的学生的海外沟通渠道。这些渠道除了学生与外籍人士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包括网络沟通渠道。例如,许多中外合作大学与其外方合作高校以及外方合作高校的其他海外校区共建网络学习平台,从而将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学生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为了促进师生的教学交流而构建了一个Moodle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除了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上传和下载相关资料之外,还可以发挥博客的作用,使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的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总之,中外合作大学的跨国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为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提供较大助益,它不但能够拓宽学生深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国际性,增进中外合作大学教学活动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其不断地向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结语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5

关键词: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36

0 引言

我国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历经20多年,培养大批护理专业的人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我国护理专业中外办学存在的不足,本文首先对我国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我国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可以分为院校的内部问题和国家政策体制的外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护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结构不合理。中外合作办学是为了引进外国高层次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促进文化交流,这其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要求作为护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具有硕士以上的学位,并且从事教育工作和护理临床工作多年才可以;我国目前护理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并且专业性较差,有些医生负责了部分护理教学的任务,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未准确的贯彻。此外,我国的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足,英文水平较低,也是阻碍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2)护理中外合作办学行政审批难。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审批较为困难。法律规定,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机构和项目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3)护理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全国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较少,规模也不大;在全国范围内就读的护理专业学生数量不足1万人;并且国内的合作办学层次不高,很多院校的合作项目都不是国外的一流高校。我国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寻求高层次的合作,但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4)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存在部分高校的护理中外合作办学只注办学的形式,而没有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对于国外优秀的师资引进不足,只是在中国进行几场巡回讲座;部分院校更倾向于往外国派遣留学生,将合作办学模式变成留学预科班,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更有甚者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名义,吸引生源收取高额费用,只为经济效益,而不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项目没有外方高校的实际投入,违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

2 我国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的建议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和改革方面,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上文提出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专业的合作办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中外办学特色。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需要秉承的原则是:本国教育与国际化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重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应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与国外先进护理教育接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需要护理专业知识课程,还应包括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此外,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中外教师应加强彼此的沟通,制定出更符合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指定的课程体系来教学,如发展不适应的情况需及时调整。

(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因此,护理专业合作办学应注重英语教育,提升英语的应用水平。想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首先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水平应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水平相一致,充分的吸收国外的教育模式,培养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及专业自学能力。合作办学院校应从英语教学、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的方法有:一是定期组织教师到合作院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进修,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强化教师的动手能力。

(3)简化审批程序,加强质量管理。我国应改变以往的中外合作办学审批程度,降低审批的门槛,增加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对中方办学项目的自主管理机制,并借助合作方质量管理与评估的规定和要求,强化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管理与监控。

3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展望

(1)重点发展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我国的护理专业本科生教育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我国的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目前急需大量的国际化一流人才。但由于缺少高层次的中外联合办学,因此发展较慢,应重点发展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高校。(2)提升中外合办办学水平。教育部明确通知,需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依照程序和法律办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和招生学籍管理等;师资对付建设包括:资评聘、师资状况和师资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应在国家政策下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3)加强对护理教育形势的研究。针对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自身的课程设置,主动来适应社会人才需要,并接受社会的检验;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专业课程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对护理专业教育前景的研究。

4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针对目前发展的形势,只要认真解决好合作办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一定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罗曼,熊薇.探讨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3).

[2]唐祥林.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8).

[3]张锦.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

[4]李佳璐.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24).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教育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省社科联学会部、市社科联立项课题(省市1605);北华大学校级重点课题。

中外合作交流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一、湖北省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核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迅速提升我国高校的水平和档次。

2.自身优势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等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人才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民办高等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丰富的生源是吸引外方合作者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对出国留学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有的学生希望申请到国外的预科学校,有的学生希望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增加国际化教育的经历,有的学生则希望参与本科或硕士课程的深造;另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有效弥补民办教育自身在专业建设、师资队值和知名度方面的不足,是民办高校谋求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湖北省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经费有限、师资相对年轻,专业设置更加强调适应经济发展特点的需要。但是,由于体制及自身条件所限,湖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压力。如资金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生源压力等。而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缓解或消除以上问题。第一,民办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资金,与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建立按新机制运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提高自身知名度,进而从社会上筹集到经费就比较容易。第二,中外合作办学还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国外大学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引进其占优势的学科与专业,开展各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中方大学和外方大学共同培养学生,提升本校档次与教学质量。第三,通过中外办学,给那些特别想出国,而又因为昂贵的学费被阻挡在外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给那些无法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这恰恰能提高民办高校的生源。

三、湖北省民办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

(一)合作办学的合作模式多元化

1.校校合作模式为主体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迅速提升我国高校的水平和档次。因此校校合作的模式仍为当前合作办学的主体。学生对于出国留学有多样化的需求,湖北省民办高校有必要在校校合作的模式中设立多元化的教育层次,满足学生不同的受教育需求。

(1)职业资格培训

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加之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逐步走向国际化,对高技能人才极度需求在某些要求职业资格的行业情况尤为明显,比如医务护理专业、机械维修、金融理财服务等。根据湖北省民办高等教育目前的专业基础,可以适时开展医务护理和机械维修职业资格培训。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办学一方面促进了国际间的劳务合作,另一方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最普遍的形式。按照学生学习的地点可以划分为国内学习、国外学习、国内+国外学习三种模式。国内学习是指引进国外教师到国内授课,学生在国内完成既定的学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即人们常说的“不出国门的留学”;国外学习是指学生所有预定课程均在国外完成;国内+国外学习则是指学生在国内完成基础专业课程和外语强化训练后到国外完成余下的课程。以上三种形式所获得的文凭为本科或专科。

(4)硕士学历教育

硕士学历通常是本科课程的延伸。湖北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签订一些合作研究的硕士项目。作为合作项目的延伸,有些项目允许学生在完成本科课程后申请硕士课程。硕士文凭通常是通过国外学习的方式取得。

2.校企合作办学

当前,民办高校要努力把单纯向跨国企业输送人才转变为“校企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行业前沿技术标准改造民办高校的专业标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平台锻炼师资跨国公司期望获得的是具有国际化理念、能在国际流动、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技能人才,因此,民办高校要把跨国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性观念和技能融合到教学中去。同时,校企合作也是解决民办高校发展资金缺乏的重要方法之一。

3.大胆实行输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此,当前民办高校可以充分评估自身实力,结合本校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吸引海外学生;也可以招收外国学生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利用合作办学的国际资源共享的平台,帮助学校积累经验,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还可以针对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发优势专业的国际化课程资源包,招收海外学生。

(二)灵活合作方式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方式主要有松散式、嫁接式和融合式三种。融合式主要是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聘请对方教师来学校讲课。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缺点是筹备时间长、成本高。嫁接式主要方式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其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学生对国外课程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松散式表现为聘请国外教师来国内讲学;国内教师去国外学习;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合作层次浅,不适于学历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融合型的模式把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但融合式的合作方式要求合作双方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磨合过程,在现有条件下,学历教育还是以嫁接式为主,随着合作的深入将逐步向融合型模式过渡。

此外民办高校也要积极寻求学生国际交流的多种渠道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开辟国内外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不出国门就具有国际体验。学生国际交流的途径有海外升学、海外实习、合作院校短期交换生、姐妹校互访、国际大赛、文化交流活动等。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1.传统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有许多优点,授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讲授内容和进度进行灵活地调整;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但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存在相应的不足。无论是外籍教师到中国授课还是国内学生出国学习,教学成本都相对较高。另外,在外籍教师集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利用暑期的时间开办讲学或培训班,安排外籍教师来湖北授课,学员要经过筛选,以达到提高本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2.网络远程教学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促进了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的发展。由于采用交互式和自主式学习方式,网络远程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克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受限的缺点。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引人网络远程教学,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肖苏,黄克明,黄年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探讨.管理观察.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