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及产品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及产品设计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1

关键词:艺术文化学;工业产品设计;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是“本元文化”①。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在哪个地区和民族,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完全是“实用先于审美”②、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人类就开始具有了“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越来越丰富,人造物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了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

大千世界,多样的造物艺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们便对它们视而不见,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艺术文化简单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将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这种“重道轻器”的思想沿袭于历代,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③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相辅相成。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使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人类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印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石器工具中,能够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创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如果“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④,那么,这个手工的造物艺术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人类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使黏土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及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体现,只不过当时工业的概念仍然是手工业。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具有了真正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研究形态表现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包括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与纹理效果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在成为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视觉语言艺术。我们通常把通过眼睛体验到的美的东西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因此,造物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艺术。一般艺术都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来体现的,在这里,造物艺术的语言是人造物的具体形态、色彩、质感等,是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鉴赏和识别的。工业产品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

大工业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等已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根,而我们却渐渐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2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业综合设计

一、行业发展背景

(一)发展阶段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推进,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空前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与资助,行业发展速度从改革开放时的起步阶段逐步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变,对具有创新力的工业设计企业来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良机。

(二)行业衍变

工业设计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社会分工体制的建立,发展于工业革命后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由于工业设计发展前期主要的对象是产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大家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仍然为狭义的产品设计。但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要,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再次对工业设计定义做出修订,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品质”,这里的设计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工业设计,而是系统的设计,其包括产品原创设计、生产转化实现、市场开发设计等全产业链的设计,其对象既可是“物”,也可是“事”。[1]

(三)发展意义及政策

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已30余年,中国凭着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加工制造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众多轻工业产品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中国制造红利时代已逐渐消退,当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升级迫在眉睫。

2010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提出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发展方向,同年,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上述政策环境分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目前已提升至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随着下游企业对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工业设计公司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行业特点

(一)行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创新性、高附加值

工业设计是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创作基础,它不同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看,设计构思不仅要从一定的技术、经济出发,而且要充分调动设计师的审美经验和艺术灵感,从产品与人的感觉和活动的谐调中确定产品功能结构与形式的统一。工业设计必须把满足物质功能需要的实用性与满足精神功能需要的审美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考虑其社会效益,这就构成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双重特征,行业整体表现出高知识密集型特点。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创新是每一个设计师的灵魂。在目前市场化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仅仅表现在产品技术的创新升级,对产品外观、市场开发等环节的设计创新应用占比正逐步提高,通过设计创新引领技术创新。设计行业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较高的附加值属性。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工业设计的有效创新,即可实现产品的新增价值,为销售推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品牌价值得到有效上涨,进而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营业收入及利润。

(二)商业模式特点

国内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多以项目委托服务方式为主。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信息,提供创意方案并通过效果图的美化予以呈现,但实际上很多设计师的最初创意思维都会被客户反复的修改,最终导致设计师在产品研发中的角色更像是一名“美工”。该模式下的作品缺少知识产权保护,设计创意的真正商业价值很难体现。而现代的行业领先公司凭借其在某一行业领域的长期耕耘,对产品定位、生产转化、市场用户、品牌建立等产业链的系统化深入研究,其通常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业务模式也从单一的项目委托服务发展成为年度产品设计服务,客户关系黏性度更强,并有效帮助客户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规避潜在市场风险,甚至优秀的设计公司除了固定的年度服务收入外还可得到产品后期推广中的设计浮动奖励,设计在商业价值中的转换得到进一步诠释。

另外,国内具有创新力的工业设计公司还会将自主原创设计进行品牌产业化运作,包括前期的产品原创设计、中间的生产转化结构设计、后期的品牌营销推广设计等综合一站式产业设计,从而彻底打破传统工业设计公司单一盈利模式,将设计价值最大化。[2]

三、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的工业设计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个人工作室、工业设计集团化公司,其中工业设计集团化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将设计服务与商业价值转化能力有效结合,使得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表现最强;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一般业务模式较为单一,规模较小,凭借其专业的设计方法应用,市场竞争力较强;而个人工作室由于人员较少,多以外观设计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工业设计行业的重点扶持,使其得到了健康迅猛发展,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带,涌现出了多家优秀设计公司,随着该地区发达城市的经济带动,上述地区的设计产业圈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外客户,将工业设计的产业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四、行业发展趋势

(1)体验设计理念。

体验经济时代的设计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因素, 强调人机交互界面和产品使用中的情感体验, 以及通过产品和服务环境达到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形态和色彩设计要能够解读技术, 表达产品的性质和用法, 体现产品的内涵。形态、色彩、材质、肌理、表面处理、装饰、文字等综合构成工业设计的元素, 作用于人的视觉、触觉或听觉能引起愉悦的心理感受。[3] 产品精准的市场定位,来源于对上述设计元素的综合研究分析,未来的设计将会把感性的色彩变得更加理性。

(2)工业设计延伸。

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将不仅满足对产品本身进行设计,专业的工业设计师所具备的多元化知识性能够通过专业的市场洞察,在产品的营销、品牌策划、产业链优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参与。这种设计理念将脱离产品的外观与功能设计,而发展为对产品周边环境的总体框架进行策划,将工业设计融入产品的各个环节当中,这也成了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结论

我国工业设计虽然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契机,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带动着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到世界的高水平设计环境当中。20世纪的工业设计属于美国与德国,而我国在一系列行业政策引导下,可以期待“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的完美融合,现代工业设计公司正逐步发展成为系统化的综合设计公司。

参考文献:

[1] 凌继尧.工业设计概念的衍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9(4).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3

一、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过了30多年的历史,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带着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特别是造型基础课程基本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种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社会教学体系,表现为忽视具象造型,画面机械、呆板、冷酷。对于工科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艺术基础,对这种抽象造型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就很困难。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工业产品造型是以几何造型为基础的。这种形态构成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引入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曾对我国设计类教学中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专业特色或专业侧重点以及认知对象不同,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办学的教学环境也不尽相同,整个学科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我们既不能把艺术设计专业形态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简单移植到工业设计专业上,也不能把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形态设计课程直接复制到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中。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应该建立适应其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工程知识结构,普遍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擅于学习技术类的课程,但我国教育的缺陷和学生自身学习的倾向导致了工科生的审美能力较差,没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学生对于设计对象的造型、色彩、肌理等特征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不可否认,学生是否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是其进行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所以,如何培养和提高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成为专业教学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产品形态设计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上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直觉》中强调“:一切知觉中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知觉,一切观察中都包含着创造。”工科学生完全有塑造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进而培养他们学习专业的主动性。

二、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以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原来,形态设计课程由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讲授,其讲授的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平面设计或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这种传统的形态设计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仅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与产品设计课程没有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形态构成课程中纯粹的点、线、面学习很抽象,一些基础训练有点脱离实际,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形态设计课程失去了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形态构成课程的兴趣,又如何突出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形态设计课程改革的初衷。

1.摆脱模式化训练,注重学生对点、线、面、体等设计元素的认知

如图1所示,以前的形态构成教学对点、线、面、体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平面化,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设置,将训练结合在产品的形态设计过程之中,即把点、线、面、体的训练与产品形态的设计直接联系在一起。图2是课题“形体过渡”中学生的作业,训练的要素是让学生在产品形态的设计过程中体验或掌握点、线、面、体的构成原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产品形态中的点、线、面、体。

2.通过对感性思维的表达,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图3和图4是课题“速度感流线形态设计”中学生的作业。为了做到训练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训练中忽略了产品的实用功能,摒弃了色彩和材质在形体上的考虑和表达,只限定用形态的象征功能表现,目的是通过使形态的造型具有速度的表现力,培养学生视觉的感性思维。因此,学生在产品形态设计的同时,也体会和掌握了点、线、面的作用和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这种直观、感性的设计体验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4

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2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5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结合。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 技术美

技术可谓是产品的主干,包括产品运用所应有的功能、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采用的制作技术,使用产品的时候所遵循的操作流程。技术价值偏向于理性,是制作过程中理智、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

2 形式美

时常说起的形式美,通常理解为产品使用的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比如:颜色搭配、线条组合还有声音的音调等;外加其特有的组合节律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该文将形式美视为将事物所现有的美感与产品以及产品宣传人员恰当结合的之后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韵味。靠近与感性、情感以及灵感三体合一的艺术想象思维。

产品设计是将产品全面真实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向客户观众所呈现的体型展示,需要引用多方为技术含量和艺术思维相结合按照产品具有的功能和审美的规律进而创新。设计的独特性是艺术美学远远流畅的有利保证、美学的价值所在将深深的融入到艺术爱好者的生活中。产品设计的水平高低取决于观众对产品形式与审美观关系如何理解而定的,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 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中美学评语可分为技术美、形式美还有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确保工业设计美学的价值性和威望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审美标准也有所改变。所以,在产品设计方面,切合人们实际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提倡人性化设计,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社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才可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技术美的产生及发展从史前时代起,人们在狩猎中对石器的加工从粗糙到精细、从不规则到匀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用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提高技术,有意识地改变着工具的造型形式。箭头要能平稳地射出,就必须沿轴线对称;砍砸器要适合使用,就须要在长、宽、厚之间保持匀称的比例。人们在石器加工中形成的形式感直接与物质生产中的适用性联系在一起。在劳动中,持续的紧张容易产生疲劳,通过节律化和节奏可以使机体调整达到一定的平衡,从而使劳动轻松化。这种劳动的节奏通过工具的撞击等声响进入人的意识,形成节奏感。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审美意识的确立和提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还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使技术和工艺产品具有更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在手工业生产中,技术因素和艺术因素融合于手工业工匠一身。

18世纪末,由于机器生产的出现,带来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深入,生产工人的工作流程被机器限定,技术水平趋于平均化,使原来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工作产生了分化。由于固定的设计安排,限制了产品结构形式,在直接生产中消除了一切审美因素。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一方面由于资本家对产量的追逐,把审美因素从物质生产领域排挤了出去。

现代化工业技术的生产方式使工业设计成为全部生产过程的主导环节,成为一种综合性规划,它把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逐渐注意和改进工业的设计。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经验有其特殊的质,它们分别表现为技术美以及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技术美以其表现形态与技术功能的联系而区别于艺术美。对技术美的体验不仅通过观照而且还通过生产或使用过程的动觉感受,从而也区别于艺术观赏。

技术美通过技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它在形式上具有合规律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目的性。产品的技术美表现在由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形式与环境等因素构成的辩证统一中,其中功能因素占主导地位,产品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多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在功能中不仅包含技术的、经济的,而且包含使用的、精神的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开拓出新的功能,结构形式也将变化无穷。在功能、结构、外形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一种功能可由多种结构实现,而一种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外形。因此,技术美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工业及产品设计范文6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 发展历史 发展趋势

从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产品设计跟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分不开的。工业产品的设计一直是追随着人的满足需求而定。而人的需求又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的。当一定的产品需求得到满足时,新的科技出现,又会出现对新的欲望,从而刺激新的产品设计产生。所以对工业产品的设计必须从发展史的了解基础上,分析出发展趋势的因素,以最终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转变设计理念。

一、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历史

工业产品设计是从“二战”开始迅猛发展的。社会的稳定性给科技和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50年代,电子革命--“第三次波浪”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随着科学的进步使工业产品设计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人们开始打破工业社会的枷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倡导个性化元素。工业产品设计也随着满足个性的张扬,在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个性风格化和趣味化。60年代,人们开始自主经济收入,追求新奇,讲究享用,使工业产品设计抛掉了耐用型,加入了审美外型的行列。出现了:(1)流行派风格。这种风格产生于英国,采用塑料材质,以“视觉艺术”为基础,追求现代化风格,强调产品实用性外增添了率性、简洁和新颖的特征。(2)新现代主义风格。此时期的产品设计注重金属和玻璃材质,脱掉繁琐装饰,强调简洁的特征。

7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消费水平,出现了“设计自我”的理论。它引导设计师不仅只从产品的适用性和新奇性考虑,还应换位到设计人的自身,创造出轻便、灵活、高效、适应高节奏生活状态的现代化产品。对此,工业产品设计极其重视消费心理学。而此时人们的风行旅游、运动,给工业产品设计又提供了设计点。设计出了各种适用于旅游的户外品,汽车工业设计也倾向休闲系列。形成了一股回归自然风的设计理念。人们厌倦大都市的机械式生活,崇尚以往的自然环境,设计着重于自然、手工艺品、陶瓷等方向。8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工业产品设计向自动化设计跨越。自动小家电等形成了一股“家族风”。到90年代,旅游、交通、饮食和娱乐的集成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工业设计产品不但要满足实体的设计,还要注重人文化、精神和环境的和谐。90年代,社会的发展迅猛与污染严重,人们开始侧重环保意识,节能冰箱,太阳能等,都是围绕减少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到现今,工业产品设计的技术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们开始从节约空间和智能化考虑,出现了折叠式,悬挂式,壁挂式和智能化控制等工业产品。

综上所述,工业产品的设计发展是与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和科技进步同步的。而在20世纪的今天,工业产品的设计随着迅猛的科技进步,开始注重各个社会因素的综合变化,才能更好设计出适合的产品。

二、工业产品设计的转变趋势

(一)功能到情感的设计变化。现代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存在很大现实问题,像人们建立在通信设备上的孤寂感、工作上心理压力和环境破坏等。这些都驱使设计产品必须考虑科技与情感的结合。产品遵循消费者的情感规律,延循他们的情感内容,设计出符合消费者人情味的产品,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达到喜欢或者愉悦的心情。对这种高科技和情感融合下的产品,看到自己的梦想,理解到自己的情感语言,实现自己梦想心理。产品功能到情感的设计变化,不仅使消费者享受到了产品的实用功能,还使消费者的情感得到满足,做到人机的完美结合。

(二)技术到理念的设计变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今,工业产品的设计不能只讲究大众化、科技化、批量化。还要结合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体现出产品的微妙之处。工业设计产品的设计还应做到静态到心理动态的转变,在生活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到心理的精神状态发展上,挖掘出消费者的欲望,并与与时俱进的想法结合现代技术,对产品进行应用理念创新。

(三)整体到细节的设计变化。工业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在同一类型中产品的形态、功能和品质相象,但往往消费者会选择工艺细腻,细节设计优美的产品。整体到细节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产品的外形,给人直观理解,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是从产品衍生出来的心理设计和人文因素。如果我们的设计结合了细节和整体,在产品整体外形极佳的状态下,细化产品的细节,使产品的细节起到指引性、亲和性。小小的贴心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使消费者产生愉悦和贴心。

结束语:

工业产品设计把社会、经济和科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推动人文文化,把人和物和谐统一,使工业产品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使用功能的产品,而是融入到人的生活和心理中,做到人、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翔子.对现代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的新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138-139.

[2]商强.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1,0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