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31-02
前言
随着国际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也逐渐成为我国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专业的英语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开设是我国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的产物。然而,在许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学校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Z教学时,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学生仅仅对商务英语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如何去运用它却不是非常清楚。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商务英语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并且也尝试了改变,例如有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网上下载一些商务谈判的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不清楚如果去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1],还是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到理论知识层面上,这样就违背了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初衷,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却不知道该如何将理论联系实践。
(二)学校实践教学的政策失调
在关于实践教学的制度政策方面,中职院校存在着严重的失调,往往实践教学教师的待遇要更低,学校的工资以及分配政策也会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在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时,理论教学课也明显要更高,这就会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另外,这种待遇导向,也会促使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商务英语理论知识,因为学校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成绩更为重视,这种现状很明显会影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仍旧在运用那种简单的授课方式,都是通过板书的方式,教师对照课本书上进行知识讲述,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教学的主体,这样就导致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积极性。另外,这也违背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干型的专业人才,是需要训练学生在商务工作的背景之中,运用所学习的英语语言能力应付各种商务问题,并且对这些商务问题进行处理。虽然有一些中职院校也认识到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课程教学中也要求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但是,教师在实行过程中依旧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在实践教学时也仅仅是应付而已,没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缺乏行业知识背景,仅仅是从事商务英语教学,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商务技能知识培训,所以他们大多都是将商务英语作为英语语言课来上[2]。另外,这些教师也没有解决商务方面的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商务实践教学活动。此外,有极少数的商务英语教师是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他们有着较强的商务技能,能够使学生的商务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这些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不强,故此,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的评估方式不够全面
由于教学评估的片面性,使得商务英语教师很难获取正确的教学反馈信息,也就难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学评估的片面性,也导致学生难以改进学习方法。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学的考评通常以理论考试的成绩为主,主要考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平时的考核,二是期中测试,三是期末测试。这些考评方式都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够激励学生注重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之中,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六)与企业紧密合作力度不够
现如今,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时,都仅仅是培养一些学校认为“合格的毕业生”,也就是学生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商务英语的课程考试就行,没有同本地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培养出适合市场所需要的商务人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与企业有合作关系,但是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单方面的“乞求合作 ”,没有达到互惠互利,这样就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也变得更加严峻[3]。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都是靠自己去谋求职业,有些学校虽然推荐了岗位给学生,但都只是象征性的。即便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不能够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来体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就业。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
要想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那么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其中的基础与保障,也是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基本依据,第一,组织专业教学活动;第二,安排教学任务;第三,制订教学计划。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首先就需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形成,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也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达到英语知识与商务技能都兼顾的培养方案。在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要求,再结合学校的特点,制定一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培养方案:(1)要重视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相结合,并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使商务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2)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掌握商务环境工作基本技能,使其在工作上能够更加适应岗位的需求。另外,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商务英语所需要的人才都是能够切实解决一系列的商务问题。故此,要对学生这方面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
(二)要将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的目的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为基本目标,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许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商务英语的教学都过多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也就是根据职业岗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将教学活动与职业岗位的需求相联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邀请企业中的一些商务人T来开展讲座,与学生介绍实际工作岗位中,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一些商务问题处理的细节。
(三)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那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就需要注重对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如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够强大,许多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只是单纯地进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不能够教给学生一些商务技能。所以,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由一些专职教师、外籍教师,以及有着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整体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另外,要开展教师能力提升的计划,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要给予政策上的鼓励,选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前往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服务于社会,知行合一。要将企业作为学校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实习基地,通过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让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所欠缺的地位,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对前来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与学生签订培养合同,也可以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规划,根据课程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学校,重新对教学规划进行制定,每年可以根据合同来录取优秀的毕业生,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进入到本行业之中,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培养专业性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结语
由以上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单一地只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严重,这样就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性、实干型人才的初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所以,学校应制定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旨在培养出能够应付商务工作背景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处理各种商务问题的专业性人才,能够适应各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雅琼.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况卫华.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2
1.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新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几个问题探讨——强调“英语本色”还是“商务特色”
3.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4.新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5.基于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6.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的实施与评价
8.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究
9.区域经济视野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
10.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本科学位论文“N+that”同位语结构中外壳名词研究
11.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的“生态化”商务单证教学浅析
12.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13.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14.需求分析视角下民办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探究
15.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个案研究——以滁州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为例
16.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本科课程设置探索研究
17.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本科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18.ESP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19.面向地方经济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以九江学院为例
20.河北省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1.商务英语本科基础阶段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2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以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3.地方性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以广西财经学院英语(商务方向)专业为例
24.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几个问题探讨——强调“英语本色”还是“商务特色”
25.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若干方向的商务内涵建设构想
26.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探究
27.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2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29.新疆商务英语本科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现状研究
30.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讨
31.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32.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分配探讨
33.远程开放英语本科商务英语方向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34.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探究
35.广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的改革及对策
36.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与课程设置
37.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8.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
39.“互联网+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性分析
40.基于需求分析的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卷研究
41.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42.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43.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44.商科院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师资建设研究——基于《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45.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路在何方?
46.应用翻译研究对本科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47.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48.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区域化分析
49.对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51.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贺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52.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中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53.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办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4.从“现供”到“定制”: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地方理工一般性本科院校为例
55.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探究
56.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层建设探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57.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商务口译》课程为例
58.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59.本科高校“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的梯队建设研究
60.英国大学本科教育对国内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61.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比研究——以广西新建本科高校为例
62.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域化行业化创新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6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
64.谈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65.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66.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67.对本科层次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
68.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69.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70.ESP需求理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71.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基于企业研修的实践调查
72.CBI教学法融入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73.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
74.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活动的研究
75.大数据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76.《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地方性解读:国标与校标的对照
77.商务英语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78.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79.独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80.西安邮电大学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81.后现代教育观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启示和构想
82.从语言的经济属性探索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83.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4.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体系构建
85.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以何为“专”——兼论“商专”的体系差别性定位与比较优势特色
86.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之思考
87.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对英语专业开放本科(商务方向)毕业论文(设计)的案例分析
88.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89.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90.《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
91.从英语公共演讲课程设置到培养实用型人才——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92.《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二本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93.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路径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爱索公司为例
9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95.论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化教学模式之建构
96.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97.基于关联内容的沉浸式教学: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98.普通本科与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哲学视角
99.构建有电大特色的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商务方向)集中实践环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00.基于CLIL的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学科课程设置研究
101.互联网+外贸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2.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103.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104.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探析——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105.落后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的探讨
106.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107.基于需求分析的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108.蓬勃发展之后的理性思考和建议——再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
109.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0.《商务英语》课程定位的再讨论——基于本科经管类专业教学实践
11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学习策略分析
112.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研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为例
113.目的论关照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
114.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改探索
115.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116.应用型本科院校视听说模式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探究
117.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118.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119.语用学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120.ESP理论对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121.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研究
122.关于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123.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
124.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125.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26.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27.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析——以韶关学院为例
128.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专业转型;商务英语;路径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4年1月15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3月在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在2014年11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上,与会专家和参会教师认为与外经贸类、财经类、重点类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院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都面临不少问题,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依据、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目前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转型的背景
如前所述,当下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模式与专业转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英语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地方高校传统英语专业主要是师范类专业,近几年地方高校培养的师范类学生就业已趋于饱和,传统英语专业已经多次成为教育部亮黄牌的专业之一,地方院校今年英语专业招生数量呈递减趋势。面对就业压力,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拓展新的专业或办学方向。仲伟合认为:“当前,国家、社会对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专业面临由原来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拓展为包括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等在内的英语类专业的新形势”。胡文仲认为:“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3]。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肇始于2007年,在此之前一直是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是属于ESP的一部分。2007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第一个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这对英语专业的拓展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将商务英语专业列为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专业代码(250258)。在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英语类专业,即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14年底,共有7批215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这种转型反映了传统英语专业从偏重师范技能和语言文学到适合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转变。
三、制约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瓶颈与解决路径
1.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由陈准民,2009年由王立非编写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背景、理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构成、课程设置、教学分级要求、教学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关系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解读。在该《教学要求》出台之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7所院校既具有较高的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这7所院校都具有财经和外贸专业背景。大部分院校按照《教学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笔者查阅了部分地方院校的网站了解到这些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基本上大同小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时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现状,了解涉外企业对商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期许。课程设置既要吃透《教学要求》的内涵,考虑本校已有师资和办学条件因素,又要增加适合地域特色的课程,办出特色,切忌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文秋芳认为:“这些专业点设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师资队伍差异明显,生源质量迥异,用统一标准要求英语类专业毕业生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实施多元人才观改变一刀切状况”。
2.商务师资短缺。高水平的师资是办好专业的关键,尤其对新专业建设更为重要。商务英语专业不仅需要有语言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同时还需有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目前,由于该专业本科招生时间不长,研究生招生更是少之又少,还未能培养足够的商务师资。即使有毕业的商务专业的研究生或国外归来的优秀商务人才也很少愿意到地方院校就业。原有师资教学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学、语言学、教学法和翻译等领域,对于新的专业这些教师未经培训很难转向新的教学也研究领域。如何引进和培养优秀的商务师资是地方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师资短缺的现状,地方高校要多渠道进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首先,要加大本校教师的思想转变工作,尽快组建和形成较稳定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让这些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转向商务英语。让这些教师到水平较高、办学实践长的院校进修学习,遴选部分教师参与涉外企业,了解商务运作的具体过程和模式。其次,要积极跟已有商务方向研究生的院校沟通,建立校际合作,争取这些学校的支持,引进更多优秀教师。聘请涉外企业的专家做该专业兼职导师,采取“双导师”制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商务实践能力。
3.商务英语类教材种类繁多,配套资源匮乏,选用难度较大,“五纲”建设费时且缓慢。近两年国内三家主要外语出版机构(外教社、外研社和高教社)陆续出版了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但地方高校师资和学生水平各异,在选取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教材时难度较大。对于同一门课程,同名的教材较多,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反思教材的难度和适应度。一门课程结束后如教师发现教材难度较大或由于其它原因不得不更换教材,使原有做好的“五纲”无法使用,教师不得不重新选取新教材,花大量时间制作新“五纲”。各个学校在专业教材选取上要结合自己专业培养目标,主要从三家出版社的图书目录中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定位的教材。同时各个学校还可根据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符合地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商务英语教材。对于教辅材料,教材的作者往往都是这门课程多年的任课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出版社和教材作者联系,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
4.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推进缓慢,建设难度大。根据《教学要求》,该专业学生除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等环节。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资金短缺和对外语类专业不够重视,导致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地方高校要多渠道加大对商务英语新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学校要在商务英语实训室建设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项目,建成校内实训室。学校要主动和政府与涉外企业沟通,在企业和商务局建成校外实训基地。
5.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地方院校还未能形成适合专业特征的有效学生评价体系,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只是按照学校的正常期末考试程序考试,还是按照传统英语专业学生的评价指标对学生成绩给予评定。学生还是参加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四、专八考试,没有正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等级考试。对于基础段语言类课程,采用符合语言本身规律的考核方式。对于商务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可采用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实习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过程性考试的模式。另外涉外企业对学生从业资格证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据地方企业需求选择部分专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行业转入含金量。
6.商务英语研究起步晚,研究范式和方法不明确。因地方院校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和师资研究方向不同,对商务英语研究方法和领域还模糊不清。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上“商务英语”为主题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这些院校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相对较早,其研究成果对地方本科院校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开设课程不同,所以对地方高校的实际教学和科研还是有一定差距。专业教师要转变思路,了解该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多参加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学术研讨会,结合自己所授课程和企业需求,发现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上做好商务英语研究。学校要对教师新专业研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搭建校企合作研究平台,使教师在新专业研究中尽快成长,将研究成果用在教学和企业中,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实际问题。
四、结语
2012年教育部将商务英语专业列为《本科专业目录》,更为该专业的发展增加了信心,始于2014年的高校转型也使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积极探索和拓宽专业渠道。但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在地方院校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目前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办好该专业需要学校、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四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解决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站,2014年2月13日.
[2]钟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27-133.
[3]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1-117.
[4]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职业化;岗位群;工作情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48-03
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课程职业化设计则是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以职业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组织突出职业特点。以某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为例,对如何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职业化设计进行讨论。
一、准确定位课程
准确定位是成功实现课程职业化设计的先决条件。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课程设计者必须首先要明确该门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什么样的支撑作用,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什么位置。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娴熟的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以及过硬的现代办公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必要的人文知识,能在对外贸易、涉外文秘、商务翻译及其他服务行业一线工作,具有英语+商务复合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共计32学时。前期有综合英语、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商务英语导论等课程,后期有商务英语口语交际和其他针对不同岗位设立的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明确《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定位:旨在培养学生在对外贸易、涉外文秘、商务翻译等职业环境中的交际能力,特别是非语言交际能力;课程注重交际技能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技能的习得。
二、确立课程设计主体
课程设计主体的合理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成败,专业课程的设计不能仅依靠于任课教师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职业化设计应结合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复合人才的要求,构建多元的课程设计主体,为课程设计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侧面的思路和想法。《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设计主要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相关职业领域专家和课程组教师团队共同完成。他们在深入沟通探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学生、教学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终完成一套符合该专业特点的职业化课程设计方案。
三、构建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最重要的对象。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分为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两个层面。在内容选取上,应注意课程内容是否涵盖课程目标所指向的职业情景和知识能力,是否符合课程目标所确立的层次和特性。在内容组织上,关键是要遵从学生的技能习得顺序和职业能力发展要求。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内容的选取有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难点在于专业目标岗位群有三个:外贸业务员、涉外文秘和初级商务英语翻译。这三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情景相差很大,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课程需要让学生同时掌握三种职业环境下的交际技能。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主要是选择三种职业中具有共性的、符合高职层次的、实践性强的工作情景。课程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寻求就业、初入职场和职场进阶。每个模块下由数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内容基本包含专业目标岗位群所共有的典型工作情景,能够较好地支撑各个模块,单元之间的排序也充分考虑了技能习得和工作流程顺序,见图1。
四、实施课程教学
目前多数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都缺乏英语基本功好、通晓商务技能和知识、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鉴于新课程方案实施初期的较大工作量,可以尝试进行课程组合作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可能需要多媒体教室、实训室、自主学习中心、实习基地等实施环境和条件,需要在课程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怎样实施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模式、方法和手段,这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学生、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实施由两位专业教师和一位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完成。课程教学需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室、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中心等条件支持。课程组为学生创造仿真工作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记忆、思辨、行动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另外,还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承担学校涉外礼仪服务等方式搭建学习软环境,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打造技能实践平台。这样的立体学习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实施见图2。
五、改革课程评价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评价的重点是“能力习得”。这就要求创立由多元评价主体主导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标准细致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案例课程评价主体由三部分构成:课程组、学生、企业,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60%),终结性评价为辅(40%),评价重点是学生的技能水平,具体评价设计见图3。
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某门课程要如何设计是一个微观问题。本文案例虽然只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课程的设计,但对于培养“应用职业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其在课程设计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2-12.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可雇佣性理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2-02
1.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为适应这种人才需求,各高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建立商务英语专业,仅二十年就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本科专业,受到社会关注。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我国已有248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尽管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了商务和英语知识,突出了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许多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却存在着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要求、应用技能不精、需要重新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等问题,这也反应出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何提高商务英语英语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快速适应职场角色,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可雇佣性理论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作为一种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它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的可能性(Hillage & Pollard,1998)。可雇佣性依赖于个人人力资本存量、个人展示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三个方面。也就是说,可雇佣性体现在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能力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应聘者展示出来的能胜任某种工作的潜在特点。换个角度说,可雇佣性并非是一种雇佣与否的结果,而是一种涉及雇佣现象的学习能力。国外的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学会做事的速度依赖于他们在正规教育中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和类型,这说明可雇用性是可以通过高等教育来获得的。
那么,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提升个体的可雇佣性呢?这即是可雇佣性教育模式所要探索的内容。
3.基于可雇佣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类人才,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1师资力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商务英语专业较其他专业开设较晚,全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的高校少之又少,具有商务英语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短缺,很大比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由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这就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不专业的问题。另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教师都以本专业的思路继续指导商务专业的学习,无法将商务学习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形成清晰准确的商务英语教学定位。再加上教师本身缺乏与专业相对应的实践培训,更缺乏商务方面的实践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无助于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可雇佣性降低。
3.2课程繁杂,缺乏重点指向性。经过笔者实地走访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除了基本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单证实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跨文化商务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演讲的艺术等十几门专业课程。由于课程繁杂,其中部分需要几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压缩至一到两个学期完成,部分学生反映"课程仅学到皮毛、知识遗忘率很高,仅仅学习理论而缺乏实践"等种种问题。学校旨在培养复合型、多面手式的人才,却忽略了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提高。另外,课程设置主要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称的上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3.3授课方式传统,缺乏实践锻炼。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授课方式仍为传统的教材授课辅以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课本和材料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仍局限于英语文学的思路和形式。课堂气氛沉闷,知识的学习仅靠死板记忆,应付完考试后就很快忘记。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很难将课程中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降低了可雇佣性。
学校为在校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足。学校很少提供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缺乏在真实商务氛围中的锻炼,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知识及时转化为经济环境中企业所需要的技能,造成难以入职或入职后需要重新学习、培训某些技能等问题。
4.基于可雇佣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
可雇佣性理论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还对学生的个人品质和可雇佣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毕业生自身素质全面性和素质的高低与获得工作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因此,可雇用性理论可以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内容、途径、方式等多方面提供积极而有价值的指导。
4.1改革教育思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聘请本专业博、硕士生,明确商务专业的定位,用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的思路指导学生。同时,可以吸纳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注入新鲜力量。对于已有的师资队伍,或采取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亦或是聘请本地相关企业如海关、外贸公司等管理人定期到学校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引导教师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改变原有专业思路,尽早实现教师转型,使商务英语教师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不断探索创新的"双师型"人才。
4.2改革课程设置。经济社会需求下的商务英语人才跨度是十分广泛的,将学生培养一个能够适应各个方面的人才并不现实,广泛的授课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学习的多,精通的少。因此,改革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可以在安排好商务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上,将课程分为国际贸易方向、国际金融方向和国际商务方向,各方向下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按兴趣选择方向,学习特定方向专业的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这样既突出了学科的系统性,又能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3改革授课方式。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谈判等多元化方式,将平面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实践技能。同时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接触多种媒介,如英语报刊,电视节目,商务网站等,了解第一手资料,掌握前沿动态,提升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4.4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学习――实习――学习"的培养方式,通过让学生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或者企业在校建立培养平台的方式,定向培养适合企业特定需求的人才,这是提高学生可雇佣性的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方式。另外,"学习――实习――学习"的培养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发现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改善学校教育的不足,利于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同时也可以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可雇佣性。
4.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同时又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行业和企业并科学地搜集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简历制作、形象设计、简历投递、面试准备、面试表现方面的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5.结论
将可雇佣性理论应用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研究中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其目的在于将可雇佣性理论作为指导,改革目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指导高校和教师培养适应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Hillage,J.&Pollard,E.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J].Research Brief 85,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
[2]高昂之. 可雇佣性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 2011,(10).
[3]扈,刘白玉. 商务英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 (4).
[4]林彭昱,叶康荣.基于可雇佣性理论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4).
[5]刘夏青,刘白玉.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作者简介: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范文6
论文摘 要: 实践性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常被夸大或缩小化。辩证分析实践性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地位是科学组合本专业三大教学板块,即英语语言、商务理论、实践技能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提出英语语言教学必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工作重点。专业实践性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校内外实训贯穿在语言及商务理论教学中。
1.引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处理国际商务的英语人才,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商务英语专业每年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逐年扩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热衷及教育界的重视。而专业的实践性更是该专业被讨论的核心话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体系由三个模板组成,即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实践技能。毫无疑问,高职商务英语较普通英语的竞争力在于其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商务技能培训。但是,如何权衡英语语言教学及技能培训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看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也是值得专业界思考的问题。目前,在学生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现象。第一种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都埋在英语书堆里,记单词、背句子,学习的目标是考四级,过六级,或者考取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证书如BEC。第二种现象是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学习对以后工作帮助不大,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及经验。他们认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看重毕业生有没有实践经验,所以虽然人在学校,心却在校外。他们到处做兼职,把很多精力都放在校外的实习中。这两种现象,都脱离了商务英语专业基本概念及教学宗旨。那么,应该如何权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下文我通过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2.专业实践性的辩证分析
对任何事物都必须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对高职商务英语的实践性也同样,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其忽视或者过分的重视都会给商务英语教学带来不良后果。
2.1科学定位专业教学任务
很多高等院校主张“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实用性。有些高校甚至到学生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所教的知识是否能用到实践中”、“你们企业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的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学校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或者有些学校甚至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订单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一方面确实体现教育服务社会需要的教育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但另一方面也走上了教育功利化的道路,高校成为了培训机构,违背了高等教育应该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英语里education(教育)与training(培训)两个词的意思完全不一样。高等学校,无论是高职还是普高,都必须走education的路,而不是training。虽然高职高专崇尚“学以致用”,但是高等教育不可能真正做到所学的每一知识点滴都能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以及办事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思维及方法,在工作中才能得体地应付万变的事物。具体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首要任务是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包括一般的听、说、读、写,其次是了解一般性的商务知识,比如经济学、管理、营销、国际贸易、谈判技巧等,另外还要适当地补充实践实训课程,如单证制作、贸易实务操作。学生学时有限,三个板块——英语、商务知识、技能操作必须有次重分明。在这种学科定位基础上,学生才能学到专业最重要的知识,从而避免过度强调实践,脱离语言中心而浮于表层教学的现象发生。
2.2强调英语基础语言教学
辩证分析法主张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英语基础非常差。这是因为高职院校一般为专科学校,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而近几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般不用通过英语考试的筛选,都是只要愿意报读就可以被录取。这更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失去优势。先天的不足只能靠后天的弥补。高职学制一般是三年制,最后一年是学生实习学年,学生能在校园安心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在短短的两年里面,要学好一门专业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像英语这样必须靠日积月累苦读出来的专业。就高职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要在两年内掌握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难度是很大的。如果这两年不下工夫,那么学好商务英语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根据商务英语学科特点,即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积累与商务学科先基础、后实践的特点,从纵向来看,课程设置总体思路为:一二年级落实英语基础,强化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开设相应的基础和技能课;从二年级开始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类及实践类课程”。[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一般从事外贸业务工作。如果英语没掌握好,纵然学生有很好的操作技能及兼职经验,也很难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业务者来说,缺乏英语语言的支持,其他一切技能都是空中楼阁。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务必把英语基础的学习看做重中之重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学习语言,争取最后成为英语语言的良好操控者。
2.3专业设置中体现实践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实现。第一,课程设置及专业培养方案中适当安排实训课程,校内配套有相关的实训基地,如商务实训室、试听说实验室和国际交流实训室,实训课程在实训室里上。“指定符合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2]教师设置贸易情境,“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利用各种资源,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实施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3]另外,专业培养方案里,至少安排第六个学期顶岗实习。通过一学期的实习,学生完全可以积累到相关的工作技巧。第二,学校必须联系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必须是处于正常运作的企业或其他单位,比如外贸公司或广交会。学校可以争取与广交会签订协议,利用每年的春交会、秋交会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接触国际贸易第一线,或者企业实训基地,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的运作及经营。第三,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适当做兼职。寒暑假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企业实习,了解行业的情况,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自己喜欢或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毕业的时候有的放矢地寻找自己想要的工种。第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即为能胜任商务英语理论及贸易实践教学的教师。为体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学校在建设教师队伍中必须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为教师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
3.结语
辩证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就是要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及高职办学的实际情况,一分为二地看待实践性在专业中权重。在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既不能忽视该专业的实践性,也不能过分地强调而颠倒了专业结构的本末。英语应该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重头戏,离开了英语,其他外贸技能都是空中楼阁。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必须体现出专业的实践性,但不能离开英语学习这个基本点。科学地、合理地对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才能使学科最终成就一批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素质的、有培养潜力的外贸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探讨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