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 老年人;心理特点;护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成为护理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多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数。
1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2护理措施要点
2.1基础护理
2.1.1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2.1.2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2.1.3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1.4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2.1.5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2.1.6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2.2心理护理
2.2.1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2.2.2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2.2.3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2.2.4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2.2.5关心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养老居住环境;设计要点;设计措施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相应养老设施的建设并不完善,由此可见,创造符合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至关重要。下面本文就结合日本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如何进行老年居住环境设计进行分析论述。
一 养老居住环境设计要点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居住环境在建筑模式上基本上可以分为合居型老年公寓、成套老年公寓以及带有护理医疗机构的老年住宅。尽管这种新型的养老住宅模式给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居住环境选址不够合理,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城市的具体规划当中、新兴老年公寓价格相对较高,普通老年人承受不起开支、居住环境中活动空间较小,设计较为单调等,这些都当前养老居住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设计的要点。
第一,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设计出步行和轮椅行进的空间,室内的地面设计需要相对平坦,不能够存在高差。卫生间需要设有扶手,防滑地板。室内需要设有报警系统和通信系统,便于老人和社区的服务人员联系。
第二,在居住环境上,一定要确保足够的绿化空间。绿化空间较大,能够产生较好的通风效果,这样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创造宜居的空间环境。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需求,可以设计供老年人休憩的亭子,湖泊,假山等景观,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第三,在空间色彩上,要符合老年人的视觉享受。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要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颜色上要追求和谐统一,在对居室进行配色时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效应。多数的老年人偏爱安静,因此颜色的搭配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稳定感的色系。
二 养老居住环境设计措施分析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在养老居住环境设计时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下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日本的养老设施发展起步较早,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在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在设计养老居住环境的时候可以借鉴日本的优点。
日本在进行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时,十分注重对辅助空间的设计,其中集成式布置和回游动线串联是其设计的两个核心。日本的养老设施设计时,通常会将大量的辅助空间集中布置在临近公共活动场所的位置,并且通过一条连续的回游动线将浴室、卫生间、储藏间和护理站串联在一起,这样既能够提升服务的效率,又能够确保老年人的方便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而我国在设计的时候,对于辅助空间的关注较少,设计者往往为了增加住房率,压缩非居住建筑面积,这使得辅助空间成为首要被压缩的面积。这种缺乏科学的设计将会给老年人的居住带来不便。在今后的设计中,需要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日本的经验,实现优化设计。
日本养老居住环境设计中,对于动线的设计也十分突出。可以说,完善的动线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养老设施的服务效率,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空间布局当中,动线设计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讲,回游动线能够满足其在室内散步的需求,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又能够加强各个设施平面功能的联系,缩短了工作的距离,对于建筑物来讲,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建筑物的采光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居住景观。
在我国设计的时候,为了满足日照的需要,往往采用廊式的楼栋布局模式,这样就不能够形成回游动线,也会给建筑物的空间品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设计时,可以借鉴日本这一设计形式,在满足老年人日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
日本的养老居住设计更加注重房间的功能性,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而我国在设计时每个房间大体一样,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变得过于单调。在今后的设计中,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房间进行不同的设计,更好的发挥房间的功能作用。例如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不比以白色为主色调,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偏爱进行室内空间色彩的选择。老年人在整体上偏爱明亮的暖色调,因此在墙壁和天花板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白色或者是米黄色等浅色,在地面的选择上,要比墙壁颜色略深。有些老年人则喜欢居住空间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够太封闭,希望能够看到室外的景色,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将自然的颜色引入到空间当中,满足一些老年人的需求。
颜色的搭配一定要合理,老年人在空间中选择概率最大的是起居室和卧室,因此需要将他们作为设计的重点。起居室是日常娱乐的地方,色彩可以较为明快活泼,必要时可以加入配色进行点缀。而卧室则是休息的地方,设计时一定要还原安静的本色,色调需要以柔和为主。
结束语:老年人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是每个子女的心愿,因此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其需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借鉴日本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的优点和经验,对我国如何进行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邹本霞 浅谈城市社会养老建筑设计 新材料新装饰,2014年第9期
[2]郭君 城市新型养老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3]许晋朝 浅谈养老住宅与普通住宅的设计差异 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1期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 高龄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近年来高龄手术患者占手术病例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做好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高龄手术患者227例中,男112例,女115例,年龄75~102岁,平均87±6.8岁。其中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9例,骨科手术184例,其他手术14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42例。采用全身麻醉49例,硬膜外麻醉138例,腰硬联合麻醉21例,神经阻滞麻醉19例。
高龄手术患者特点:①心理特点: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对手术具有恐惧、忧郁等心理障碍,既担心手术经费,又担心疾病愈后的生活、是否伤残等,使患者情绪低落。②生理特点:老年人由于肌肉组织的萎缩,氧耗量降低,体热的产生也较低,体温调节能力减低。如果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时,血管收缩反应减弱,寒战反应较弱,体热容易丧失而出现体温下降。随着年龄的老化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越来越明显,青年至老年时,脑组织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并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故机体反应能力降低。
围术期护理要点
高龄患者术前护理要点:心理护理,老年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很重要,对老年人要态度和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深切关心的言语,浅显易懂的解释,打消老年患者的顾虑和担忧,鼓励社会家庭支持。向患者提供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患者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重视术前谈话,术前访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隐患,充分发挥术前谈话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手术,并配合好该手术要求病患做到的一切。
术中护理要点:①术中保暖: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非常怕冷,尤其是脚底和肩膀处。术中一旦着凉就容易因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要在术前对某些部位做好保暖工作。如肩膀处使用肩保暖垫;术前穿上一双干净的棉袜子(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手术划皮及缝皮后尽量提高室内温度,以减少手术室内热量的丧失;手术后及时擦干手术区域的皮肤,包扎伤口,为患者加盖棉被等等。对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体要采取加温措施,使冲洗液的温度保证在40℃左右,避免老年人浅低温的发生。②防止坠床:有部分老年患者思维和神志有些模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手术的床都比较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床。所以手术室护士要加强看护,最好陪护在手术床旁。对有些患者要使用约束带,但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且要垫以棉垫,不能让患者感到不舒适。③皮肤护理: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缺乏弹性,周围循环较差。长时间的手术及电刀使用不当可能引起压疮或褥疮。所以手术室护士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在术前要对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和预报工作,术中保持床单的平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可以使用果冻垫。④人员配合:当老年患者施行较复杂的手术时,要安排高年资的护士参与该手术。这是因为医护之间娴熟的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与麻醉师的配合,对全麻患者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材,检查有无松动牙齿、义齿,以避免脱落和误吸;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由于老年人韧带和软组织失去弹性,甚至钙化,穿刺困难,因而配合麻醉师取得患者的合作、摆好正确的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手术部位摆时既要充分暴露术野,又不要妨碍呼吸和循环功能,并且要防止褥疮的发生和神经的损伤。与手术者的主动配合,要求物品准备齐全,注意力集中,熟悉手术过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⑤安全防护:术前要询问老年患者体内是否有假体,如人工关节、金属义齿、心脏起搏器等装置。对装有起搏器的患者禁用高频电刀;对装有人工关节或金属义齿的患者,应慎用高频电刀。所有老年患者在术中都要加强检查,避免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件接触。防护措施可采用海绵垫及布类敷料来保护易触碰的身体部位。
术后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异常精神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者,当排除脑血管以外,电解质紊乱等,同时报告医师先做相应的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调整病房环境,避免外界对患者精神的刺激和干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老年患者易发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应采取勤翻身、拍背,预防和治疗等血症,应给予低流量吸氧。
适当选择护理措施: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安全护理措施。
护理体会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手术治疗,将会成为日趋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高度关注,以上是笔者对老年患者在手术中的护理体会,对该类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确保安全,促进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吉,潘平.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8):700.
2 李香莲,闫莉.老年患者常见的跌倒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会理用药杂志,2009,2(24):20.
3 刘纯俭.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9:31.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基层;老年人;急性胰腺炎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lderly acute pancreatitis plateau grassroots nursing poi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trengthen early elderly meticulous observation a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vention and respiratory care. The old man to disease grass-roots lack of knowledge and the elderly, demanding the atypical symptoms more careful and earnest. Nursing Conclusion carefully comprehensive care,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declines in mortality.
【Keywords】grassroots elderly acute pancreatitis
随着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人疾病问题得到重视。近年来老年人胆道结石及高脂血症发病率增加,老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上升,基层老年患者往往忽视对该病的重视。由于地处高原基层,氧分压低、缺氧等原因,因而老年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更加认真、细致,准确评估。
1早期症状观察
老年病人的体质虚弱,反应力及准确表达力差,年龄、体质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差异,普遍出现反应迟钝,临床症状不典型,腹痛多轻微或无腹痛,80%以上有恶心、呕吐、腹胀。大部分病人有中等度发热,少数体温不高,极少数可高热。常缺乏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有轻中度压痛、反跳痛,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难度,因而更要求护士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腹痛、尿量等变化
2并发症的预防
急性胰腺炎本身就是一种病情进展较快的全身性疾病,国内报道老年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3%。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弱,易出现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出血、心衰、电解质紊乱、血糖增高等并发症,因此老年患者入院后卧床,吸氧,要准确记录24h尿量及出入液量,防止水电介质酸碱失衡;要全面地检要脏器的功能,做出全面较准确的评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呼吸护理
老年人呼吸肌及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胸廓及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易陷闭,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力减退,易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故供氧方式应以面罩给氧为主,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同时还要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4用药注意
根据高原基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用利尿剂时要慎用,因老年人使用利尿剂易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还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导致中风危险性,及对糖代谢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等。抗生素应用也要注意,长期应用时要预防真菌感染及菌群紊乱。所以,掌握给药时间、剂量,了解药物之间配伍禁忌,注意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持续浓度等。老年人肾小球过滤降低,还要防止药物蓄积中毒,严密观察尿量。
5饮食护理
高原基层缺氧,气候寒冷多变,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指导饮食合理搭配,养成规律多样的进食习惯及勿暴饮暴食,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无刺激性、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番茄汁、绿豆汤、鱼、瘦肉、豆及豆制品等。 绝对禁酒,忌油炸食品和高脂肪、忌辛辣食物,要坚持少吃多餐原则。
6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老年人衰老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较大,要与患者密切交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疏导患者情绪,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7讨论
对老年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要结合老年人对于疼痛反应迟钝,反应力减弱等生理特点,基层老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特殊的气候特点和饮食结构的单一等。就更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对病情进行细致地观察、全方位的护理,及早发现和控制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静脉输液;护理;要点
老年人的疾病以慢性病多发,病程长,疾病复杂,同时老年人性格改变,依赖性增强,发病后易焦虑,恐惧,而且老年人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血管细小表浅,弹性充盈度差,血管活动度大,血流变慢,长期静脉输液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降低,给输液护理带来一定难度。笔者通过对多名老年住院病人的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分析、总结后认为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1、护士应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问题,加强沟通,适当使用触摸技巧使其放松。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给予老年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让老年患者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要精心选择血管穿刺的办法
一般要选择暴露、粗直、宜固定的血管,如上下肢浅静脉。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应从远端细小静脉开始使用,如手指、手背、足趾、足背、前臂等。危重抢救和滴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心功能较差者,应选择距心脏较远的小静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脱水休克需快速补液者,则选择近心端心管。对反复穿刺失败、特别是伴有呼吸衰竭时,采用四肢远端浅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时,可考虑使用胸壁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选择小号的穿刺针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二、要注意因人而异
针对老年人静脉特点,进针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对血管粗、直易固定者,采用30°角正面或侧面快速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用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用25°角快速穿破皮肤直接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缓慢平行进针许。对比较脆的血管,穿刺时患者可不用握拳,手背向上自然伸直,以5~15角进针穿刺,进针速度易稍慢,松解止血带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
由于疾病因素须长时间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常常因翻身、活动或进食等原因而担心针头滑动,常使腕关节、指关节处于紧张强直状态,可将柔软的毛巾或小筒状物体垫于患者的腕部或握于手掌内,可提高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也有老人常因输液时间长,不注意输液的手而乱动,引起针头脱出,可增加夹板固定,采用保护性约束。
三、要加强在输液过程中的细致观察
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勤巡视、勤询问,关心老年病人在输液时的感受,及时发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而且自身调节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快速输液或输液量过多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心衰、急性肺水肿等。一般无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滴数可控制在50滴/分左右,如有高血压、冠心病、明显心肌缺血及肺心病或其他心脏疾病的病人,滴数需控制在30~40滴/分,或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治疗要求调整滴数。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管腔小、脆性大,同时因输液时间较长,或有认知障碍等因素易发生输液过程不畅、液体外渗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液体外渗,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同时用33%硫酸镁局部外敷。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药物的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注意输液局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迅速处理,以保证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和疾病康复。
四、两点粗浅体会
1、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整洁的仪表、健康的情绪、和蔼可亲的态度,都能使老年人减轻恐惧、焦虑的情绪。其次,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尽量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而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如反复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而致血管损伤,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合理使用血管,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以保证血管有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 居家养老 套内空间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探索适合居家养老的住宅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这个比率达到了7.6%。《国家人口发展 “十二五 ”规划》指出,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如今已相继开始进入老年阶段。根据相关数据计算,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数量将达到800万以上,老龄人口总数量将突破2亿人。
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看,经济增长和老龄化是同步的,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条件下出现的,我国是目前唯一以较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故此,我国的养老模式不能机械地模仿发达国家高福利的道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应对方法。
我国居住方式受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比例很高,也有子女负责照顾老人的传统习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顾问傅旻说“美国大部分老人也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比例占到了90%左右,与中国的情况类似。”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从老年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希望在家里接受生活照料。故此“居家养老”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和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一种养老形式。
我国住宅商品化全面推行后,住宅设计开始向着舒适、多样的趋势发展,套型面积相较之前也有很大提升。但住宅设计时因没有考虑老人的身心特点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厕所、阳台地面与室内其它空间存在高差,坐便器附近没有可以安装扶手的墙面等等,给“居家养老”带来不少隐患。故此,对有“居家养老”需求的住宅进行专项设计,是摆在不少建筑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变化和心理变化
2.1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变化
在体质方面,因钙的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等所致,老人身高逐渐下降,体重也下降,身体机能渐渐虚弱化,容易跌倒、骨折,缺乏敏捷性,持久力降低,骨骼与肌腱能力降低,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在感觉方面,视觉、色彩感觉、听力、平衡感、触觉、温冷热衰退,感觉变得迟钝,由于老年人的血管、汗腺、神经等的退化,皮肤出现感觉迟钝和畏寒等现象。
在生理方面,中枢神经渐弱,睡眠时间变短,容易醒,白天昏昏欲睡,排泄次数增加,生理机能综合的降低。不仅外表衰老,语言迟钝、谈话含糊,有答非所问等现象。其实这是在生理机能产生问题,造成所谓的老化行为表现。
2.2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身体退化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因而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脑部细胞的退化或损害,也对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在认为“自己已经老了”的主观意识下,老年人对外界事物失去新鲜感,甚至漠不关心。同时,老年人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与社会产生一定脱节,原有的上班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及人际关系有了改变,也会对老年人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接近死亡造成心理的恐惧,意志消沉、忧郁、紧张、愤怒的心理也会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
3 适合居家养老的住宅套内空间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
3.1 适合居家养老的住宅套内空间设计原则
如前文所述,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他们对环境和空间有更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居家养老的住宅设计中,通过建筑措施和手段来增强住宅给老人带来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安心、开心地在家里度过晚年生活。
3.1.1 安全性
安全性是所有居住环境设计的首要前提,适合居家养老的住宅对安全性的要求更是一切前提的前提,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需要建筑空间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措施,应从老人活动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安全性设计。
3.1.2 便利性
便利性是指减少环境给老人带来的障碍应包括根据老人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方便老人使用的空间设计和环境的清晰、易识别性。
3.1.3 舒适性
舒适性是在满足安全、便利性设计的基础上,争取环境和空间给老人带来的舒适感受,如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温和的色彩、柔和的质感和光线等。
3.2 适合居家养老的住宅主要套内空间设计要点
3.2.1 卧室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肢体活动能力减退,停留在卧室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安排在卧室的活动可能从原来的睡眠增加到阅读、上网、看电视等活动,是居家养老住宅最主要的使用空间。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由于不易熟睡,容易打鼾等原因,很多老年夫妇有分床而卧的习惯,或者老年人到了介护阶段,有在其卧室为护理者设置一张单人床的需要,所以,老年人的卧室的尺度不宜过小,应满足摆放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和书桌等家具的空间需求。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心理害怕孤独,过分空旷的空间会使老年人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卧室尺度也不能一味求大。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排泄次数增加,老年人卧室最好附设卫生间,方便老人使用。
因此,老年人卧室应朝南布置,开间、进深比普通住宅的稍大,满足布置双人床、单人床各一张,以及摆放其他阅读、收纳等家具的需求,并留出轮椅通行、回旋的空间,最好附设卫生间,卫生间宜布置在靠近卧室入口处便于紧急情况进行救助和平时清扫不影响老年人在卧室的活动。
3.2.2 卫生间
卫生间是居家养老住宅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用房,也是老年人居家生活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入浴或如厕时由于匆忙或动作不灵活引起滑倒、摔伤的事故时有发生,洗浴时高温导致血压升高、脑供血不足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情况也不鲜见。所以,在设计卫生间时应充分考虑,避免上述意外的发生。
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应做到干湿分区,分区明确、尺度适宜。如厕、盥洗功能布置在干区,洗浴功能布置在湿区,并留出轮椅通行、回旋的空间。在坐便器、淋浴喷头等需要起坐的空间布置扶手;地面采取防滑材质,地面排水顺畅避免积水;宜用附设座椅的淋浴间,不宜用浴缸。从救助的角度讲,卫生间门宜外开,应在易发生意外或不适的区域,如坐便器、淋浴喷头等设施旁设置连接家人、护理者或护理中心的报警装置。
3.2.3 起居室
起居室是老年人进行聊天、待客、看电视等活动的空间,是老年人与外界交流的主要功能空间。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起居室应朝南布置,满足布置沙发与电视柜相向而设,以及布置茶几等家具的需要,并留出轮椅通行、回旋的空间。由于起居室是交流空间,在整个户型中,宜布置在中部,是的老年人从起居室到达其他各功能用房都比较便利,缩短距离,减少通行距离。
4 小结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文化等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住宅是居家养老的物质载体,使这个载体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便利、舒适的需要,让老年人健康、安心、有尊严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住宅发展趋势及居家养老——2013适老研究与设计座谈会. 建筑学报2013(3):86-91
苏丽萍,于伸. 适老住宅设计探析. 学术纵横2012(2):98-100
龙黎黎. 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刘凯. 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