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4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在经济发展后也迎来老龄化的浪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的过程,对于处理老龄化问题我国没有西方国家的优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实用的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带给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就需要彻底落实社区护理工作,实现对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1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慢性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极大的伤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社区护理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病后的正确护理,对于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慢性病护理培训,从根本上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专业的指导,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专业的护理。让老年人自身提高健康保健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展几率。
1.2 心理疾病护理。老年人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孤独,也很大程度的威胁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全国尚未形成社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责任,要对社区护理人员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的专业技能,采用干预人群健康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中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健康护理工作的进行。
1.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护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并将每一位老年人的详细情况报告给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研究出一个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持续性的护理,社区护理的特点要体现出来。
1.4 家庭康复护理。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都是需要回家进行康复治疗的,所以,家庭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人对医护知识并不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所以,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成为康复医师的助手,帮助医生为老人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工作。
2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模式不完善。社区护理服务目前还是不够完善的,很多护理工作还局限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老龄化的社会。社区护理局限在注射、输液、测血压等初级护理模式,主要是重复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和大医院就诊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社区护理的优势和便捷,社区护理的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2.2 护理形式单一。社区护理的特点是要发挥其作用,对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位老人都有针对性的护理规划,但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仍然局限于传统医院的护理形式,只注重医疗技术操作,忽视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仍然只懂得遵医嘱,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一来,根本不能做出准确的健康护理。而对于整个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问题更是毫无头绪,这也让社区护理进入了死角,并未发挥出社区护理的真正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区来说,这样的护理形式是单一的,并不全面。
2.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社区护理中的护理人员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因为社区护理并未受到医疗结构的重视,传统上社区卫生机构被视为养老院。即使将社区护理模式的概念融入社区护理中,但是社区护理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除此之外,社区护理不仅仅只是对疾病的护理,护理人员还要具备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的护理做到专业而又全面。
3 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的前景
3.1 健康老龄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健康老龄化,就是希望让老年人远离疾病,健康的安度晚年。除了社区护理做到位之外,还要让老年人提高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自我护理,每位老年人都有着健康、乐观的心态。
3.2 老年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对于患病不愈的老年人是十分重要的,家人的照顾往往是局限的,但是社区护理可以通过科学、专业的医护技术让老人在临终前能够减少患病的痛苦,并且能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的享受最后的日子。
3.3 老年康复护理。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还会有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并配备各种服务。对于康复护理的选择性也更多了,老年人可以玄子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护理机构来恢复健康。老年康复护理应该包括老年人保护和老年康复护理,提供日常的医疗、护理、预防、恢复等服务。
总之,中国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应结合国家的条件,基于参考国际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适合中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所以,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有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友燕,王志红.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27):18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严密观察56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意识、瞳孔、生命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及全面的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本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以来共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名,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8岁,男女之比2.4:1,其中60-70岁49例,71-80岁5例,81sui以上2例。
1.2 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4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10例,多发性血肿4例,合并颅骨骨折26例。
1.3 治疗措施: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19例。
1.4 结果和愈后治愈26例,中残20例,重残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2.1 意识情况老年人因脏器功能处于衰退期,脑外伤后出现的症状不典型,难以及时判断,较易发生迟发型颅内血肿[1]。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智、瞳孔、生命征、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min观察并详细做好动态记录。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表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及病情轻重。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辨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辨别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术后常常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2.2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果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大、对光反射差等为脑干损伤的特征;如果双侧瞳孔散打伴深昏迷、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是患者临危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可反应颅内压力改变。血压逐渐升高而形成高血压,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提示病情严重。脉搏慢而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趋势,脉搏快而无力,表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个主要症状,患者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注意发生脑疝的可能。
2.4 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防止脑干移位而危及生命,避免因局部受压致血液循环不良,影响伤口愈合,一般取头高(15-30)脚低,健侧卧位,维持24-48h,禁止取患侧卧位。术后2-5d为脑水肿高峰期,抬高床头有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皮下组织水肿。
2.5 直管引流护理对脑室引流或颅内压监测者,要剃头,枕上铺无菌单,每日更换。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压及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详细记录引流量及颜色,24h内引流量在200-300cm,色暗红,属正常范围。引流管每4h内更换1次,严格无菌操作,手术部位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道绝对密封,不与外界相通,防止引流液逆入颅内引起感染。
2.6 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再加上重型颅脑损伤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中枢反射性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消失,呕吐时也易引起误吸。致使患者缺氧窒息,从而加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因此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h翻身、叩背1次,胸部震荡,同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2]每次叩背后患者置舒适,持续吸氧2-3L/mim,使血氧饱和度大于95%。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掌握吸痰指征及方法,进行有效吸痰。吸痰时应避免因深部吸痰引发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征状。常规行雾化吸入和气道内给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病房的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7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率45.9%,颅脑损伤后应及早进食,一般伤后观察12h,病情无加重,可酌情进食、少量多餐,逐渐增加。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2-3d内禁食,予补液,每日液量1500-2000mI。48h后出现肠鸣音时开始鼻饲流质,以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提高胃肠粘膜屏障防御功能。并常规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注意观察大便颜色、量,和BP、P的变化及尿量的变化。
2.6 高热的观察与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观察的重点是寻找发热的原因,中枢性高热,主要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冻输液,冰枕,冰帽,酒精擦浴等,体温大于38.5 C? ,如体温39C?。以上遵医嘱给予冬眠灵肌注,使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6C?-37C?,感染性高热时在抗感染同时性物理。降温不宜过快,以免发生并发症。
2.8 加强对原发病的监护,减轻叠加效应在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控制输液速度,除脱水药物外,其它补液应维持在30滴/ mim左右,以减轻心脏负担,并合理调整搭配输入的液体和药物。高龄患者由于动脉硬化,血液粘黏度增加,使用降压药时应注意效果,血压不应降至正常范围,而是在伤前基础血压的范围内下降20-30mmhg,以保证脑供氧充足。对于伤前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脑外伤后血糖升高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血糖升高与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血糖,并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2.9 肾功能监测与护理伤后处于高动力状态,心脏负荷增大,出现失代偿,大量脱水剂的应用,易加重肾负荷,因此要在实验室检查的指导下及早补充和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严密观察尿量,颜色,详细记录24h尿量。
2.10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长期卧床,应加强基础护理。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mim,定时翻身,叩背,对受压部位定时擦洗,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擦,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防止褥疮的发生,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加强会的护理2次/日,每天更换引流袋,早期训练膀胱功能,保持口腔清洁,做好患者口腔护理。
2.11 康复期的护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引起偏瘫和失语,应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h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肢体瘫痪者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小肢体功能锻炼,每2-4h为患者按摩活动肌肉关节。锻炼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循序渐进原则。[3]平卧时可将肢体放于功能位,避免肢体受压,足部垫足托,预防足下垂。运动时应在护士的示范指导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要求肢体的每个关节都要运动。语言训练可从单音节开始过渡为词,句的训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对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要求护士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重视原发病,针对其特点进行病情判断、分析,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准确判断病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趋势,并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周玉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8:34
[2] 傅文珍.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的呼吸[J].浙江创伤外科,2001,6(1):64-65.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3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2月,我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术56 例,其中男26例,女 30例;年龄60 ~91岁,平均 69 岁。其中左髋关节置换 31 例,右髋关节置换 25 例。患者神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根据调查统计,56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见表。
护 理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患者的心理很复杂,一般是几种心理同时存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心理状态又有区别,其中以焦虑恐惧和悲观、忧郁心理为主(71.4%)。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恐惧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因此,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术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焦虑恐惧、悲观忧郁、期望依赖为主,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交谈、访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要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尊敬和关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老年患者自尊心强,渴望别人尊重。护士应积极主动给予其关心和爱护,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分管护士等,耐心回答患者疑问,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安全、舒适的氛围。在工作中要有礼貌,始终面带微笑;在称呼上要注意不要号,应称其“阿公、阿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爱老年患者,精神上给他们更多支持,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患者亲切交谈,以取得患者信任。老年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充分信任,就很容易接受护士的意见,有利于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耐心疏导、解除患者不良心理:患者受疾病困扰,加之生活环境改变、生活行动不便,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护士应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通过以往成功病例来宣传手术的安全性;并耐心地向他们介绍人工髋关节构造和置换效果,以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采用暗示、诱导手段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勇敢接受手术。
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患者手术:对老年患者来说,家属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是最重要的。护士要敦促患者家属多来探视,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和单位组织派人看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手术的好处和效果,消除他们的各种疑虑,使他们积极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告诫患者家属在术前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配合医院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加强手术前日晚间的心理护理:手术前日晚间患者的心理比较紧张,一方面期待手术成功,一方面担忧手术效果和疼痛,过度紧张会使患者失眠,导致第二天精力下降而影响手术。因此护士要重视手术前日晚间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家属和病友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尽量少谈与手术有关的话题;加强病房巡视,对失眠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心理疏导,以保证其充分睡眠。
术后心理护理:仔细观察、了解患者心理波动。由于手术的创伤和刺激,以及疼痛和生活行动的不便,术后患者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较大,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变化,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根据患者行为反应和伤口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护理。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服疼痛不适心理:术后患者因麻醉消除后会有疼痛感,应告诉患者48小时后疼痛会明显减轻;对有止痛泵的患者,应耐心教会患者或家属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知道病房备有度冷丁等止痛药物,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教会患者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强巡视,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疼痛,防止患者因肢置不当或剧烈活动造成人工关节脱位。人工关节作为异物进入患者体内,会暂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要告诉患者这只是暂时现象,时间长了这种不适感就会缓解。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焦虑心理: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患肢舒适的改变,加之对康复训练的方法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影响其康复的信心,增加患者焦虑的心理。我们应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程度及心理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帮助病人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护理 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老龄化问题也呈现出了日益加重的趋势,各项老年人问题也成为了我国现阶段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身体机能也有所下降,各项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口正常的生活,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自尊心过强。老年人通常希望身边的人对其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感,特别是老年人的儿孙子女们,更是要充分尊重老年人,一旦身边人有任何的不尊重的行为或举动,老年人就会像孩子一样发脾气,甚至为不如意的小事而发火哭泣,或是为一些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而生气。
1.2 孤独感和无价值感。老年人随着其年龄的增大会逐渐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和沟通,有些老年人甚至长期独立居住而出现孤独感。还有些老年人忽然从较为忙碌的工作单位上退休出来之后,难免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加之同事间的往来逐渐减少、自身患者有各种疾病、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伴去世等,难免会出现无价值感和寂寞孤独感,因而通常会表现出烦躁、易怒和情绪低落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进而导致老年人出现异常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尤其是一些深居简出、爱好较少、兴趣孤僻的老年人。
1.3 心理烦躁焦虑。有些老年人因其自身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且迁延难愈,因而给患者家属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麻烦。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通常会出现烦躁、焦虑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大小便意增加、潮热感、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加快、心悸、睡眠差、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内心紧张等,有些情况下还表现为怒气冲冲、暴躁易怒等,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小事就会发脾气甚至哭泣,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
1.4 悲观与恐惧。很多老年人都患有老化性疾病或是慢性疾病,因其行动不便、体弱多病,做很多事情时都会有力不从心感,一旦自身病情加重,老年人就会出现悲观、消极、恐惧,甚至抑郁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疾病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主要表现为厌世、疑病、自责白罪、痛苦联想增多、主动性语言减少、思维迟钝、悲观失望、抑郁寡欢、躯体不适、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进而影响患者的语言能力、判断能力、理解力、计算力和记忆力,甚至会出现自杀心理和痴呆状态等。
2 老年人心理护理技巧
2.1 体贴和理解。老年人患病后在情绪和精神上通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差、悲观失望、易怒或情绪急躁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周到、体贴和耐心细致,以爱心来打动老年人,以得到老年患者的合作和信任,所以,护理人员要在操作手法和服务态度方面不断改善,对老年患者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忍耐患者的脾气,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环境,多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倾诉。
2.2 建立信任感,全面护理,消除患者寂寞和孤独心理。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的孤独、多疑、烦躁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在老年人入院后以积极、关怀、热情的态度为其提供服务,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重视,从而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慰籍,快速消除老年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其中,尤其要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开导和安慰,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治疗和护理过程。
2.3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由于不同的老年患者来自于各个不同的社会背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工作、家庭和自身性格等都会有较大的区别,所以,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服务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特点,深入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情况,以及会对患者康复和治疗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合作,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一起,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2.4 充分尊重老年患者的自尊心。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做到不伤害患者自尊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要,耐心回答患者问题,认真倾听患者倾诉,行为举止要文雅,使用礼貌用语,充分尊重患者,以帮助患者树立对待疾病的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等自然情况,和患者交朋友,从而间接地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结合患者的特点给予其鼓励和关心,在护理中体现其自身价值。
2.5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以拉家常的方法展开话题,如询问患者的工作情况、单位同事、家属和病人的自身情况等,护理人员还要仔细查阅患者的病例,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够真正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将护理人员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认为其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和代沟,而以拉家常的方法开始护患质之间的交流能够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打消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隔阂。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同时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临床护理技术,用爱心去帮助和护理老年患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尹梅君.心理护理融合治疗性沟通方法在老年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9(12):83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手术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5-01
股骨颈骨折指的是患者的股骨颈头下至股骨颈的基底部发生骨折的情况,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之一,尤其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在受到外力撞击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骨折之后,由于老年人本身的血液循环能力低,骨骼再生能力弱,愈合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疾病的最佳护理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在59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67.1±3.5)岁;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的13例,合并有糖尿病的7例,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5例;手术中13例患者采用多内针固定治疗,6例患者采用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33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在61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66.5±3.5)岁;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的1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9例,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6例;手术中10例患者采用多内针固定治疗,7例患者采用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35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区别,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全方位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少,长期卧床容易产生焦虑、抗拒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跟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对心肺功能进行评估,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术中护理。树种注意患者的变化,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物品。手术过程中对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
术后护理。(1)并发症的预防。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进食,多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患者的卫生情况,床单要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并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留置尿管的患者要进行尿道口消毒和膀胱清洗;患者术后出现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肿胀情况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2)关节肌肉锻炼。术后一周到两周之内,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足趾的收缩运动;三到四周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膝、踝关节运动;六周后视情况进行负重功能训练。锻炼的目的是防止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要交代患者合理饮食,休息时避免卧于患侧,不要进行所有能够引起髋关节过度移动的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完全消失,正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记为优秀;患者的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疼痛基本消失,但走路时会有轻微疼痛的情况记为良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改善,可以完成基本的生活工作活动,但是会出现经常性疼痛,无法进行远距离行动记为一般;患者的关节功能未改善,行动时有疼痛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记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优秀40例,良好9例,一般5例,差0例,优良率为94.2%;对照组患者优秀32例,良好12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6%。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别,且P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照研究发现,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全面性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殊性,在手术的时候会受到病史、生理状态等的影响,因而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术中密切监视各项生命体征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合并有慢性疾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压疮、泌尿感染、血栓、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进行合理的饮食规划,创造清洁的环境,保证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是防止发生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保障。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关节和肌肉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总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针对性全方位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50-51.
[2]廖秀香.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47-348.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范文6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5例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其中阑尾炎3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18例,胃癌15例,肠梗阻8例,疝4例,其他8例。85例术前合并有其他疾病者38例,占44.7%,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认真阅读病历、各项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全面熟悉病人情况及合并症,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戒烟、练习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掌握排痰技巧,有冠心病者,术前口服药物改善心肌缺血,并定时复查心电图观察药物疗效;高血压病人术前应降压治疗,测血压每天早晚各一次,当血压接近正常时则行手术;合并糖尿病者,重点进行饮食指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以减少各种感染的发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除合理调整饮食外,予输血、输白蛋白、补液纠正。
1.2.2术后护理
1.2.2.1循环系统观察及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改变使心室内压增高导致张力增加,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发生缺血性改变[1]。术后应立即给予持续性心电监护,每30分钟标记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有无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不适、呼吸急促、烦躁、嗜睡及皮肤湿度变化。
1.2.2.2呼吸道管理 高龄病人由于心肺功能差,加之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刺激,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至死亡。加强高龄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监测,可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2]。(1)吸氧,对术前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人,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3L/min。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予呼吸机辅助通气。(2)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3-5次/d。必要时吸痰。(3)镇痛:腹部切口疼痛使病人惧怕咳嗽咳痰。因此有效镇痛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本组常规采用镇痛泵持续硬膜外给药,病人较满意。但有少数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应与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所致血压下降区别,前者无休克临床表现。
1.2.2.3引流管护理 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及时抽吸胃内液体及气体,以利于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对置T管者应防脱出,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腹腔引流管应及时挤压,防止被血凝块堵塞。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脱出。 转贴于
1.2.2.4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因高龄病人肺活量降低,加之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本组6例术后并发支气管肺炎者,术前均不同程度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应及时指导和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翻身、叩背,鼓励病人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防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心肌缺血可能机制是术后各种因素的刺激可以改变心肌耗氧量并加重心肌缺血。术前患有心血管病患者术后发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无心血管疾病者比例高。手术创伤加重心肌缺血。提示我们术前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术后严密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2.5心理护理 医护支持可以缓解老年腹部手术前后的不良生理反应,尤其对焦虑、忧郁可产生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由于疾病折磨,老年人常消沉、焦虑、忧郁、固执、好发脾气等,应给予耐心、体贴、理解,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抚慰病人,可增加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要理解他们的返童心理,宽容其天真行为,不强行制止、讽刺、取笑;对固执逆反心理,应多解释、说服,对非原则问题应顺其自然,不过多干涉。总之,要采用多交谈、多接触、多关怀等方法及时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动态,使老年人获得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支持,减轻不良情绪,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同时以治愈出院的病人为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8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2例,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1例为心肌梗塞。
3 护理体会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护理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原因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术前合并症多,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多。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工作将直接影响疾病预后。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和细致的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