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1

关键词:语文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27-01

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语文这门学科又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观念,把“教书”纳入“育人”的大目标中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审美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思考力、想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语文能力培养,就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最重大的课题和责任。

一、 授课文道并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正是实际和交流思想的艺术。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既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又呈现出字句优美、文采斐然的文学底蕴。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分析文章、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渗透,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更要让学生懂得体会亲情,珍惜亲情,思考生活与做人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平日里与父母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进而挖掘出平凡生活中被我们忽视了的挚爱深情,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发现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了深深地触动,需要一个交流内心感受的平台,因此我适时的开展了题为《感悟挚爱深情 发现生活之美》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乐观快乐的看待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美。此课受到了听课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我想只要我们利用好语文课堂,授课时能文道并蓄,一定能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和洞察事物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推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重要性已在法国画家莫奈将伦敦之雾画成紫色中证明过了,然而在有限的语言课堂里,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可以运用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手段引人注目展示有关的图片或播放录像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在讲《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必然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进为何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如何理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回答一二,但理解并不深刻。而如果改用电脑课件,让学生一起看一下“范进进学直到发疯”这一片段的录像,让学生细致、深入直观地观察一下范进在中举之前凄苦无奈的神情,胡屠户全然不顾女婿已是须发花白的老者,而将其骂个狗血喷头的理直气壮,直到中举后众人又如众星捧月一般对他的百般献媚……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正是封建科举制度使世人颠狂,人性扭曲,以至于考了35年的范进在中了秀才又连中举人后,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一时悲喜交加竟受了极大刺激而疯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文章的主题思想,此时已是不言而喻,昭然若揭了。

三、 合理安排课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金工实习;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金工实习的重要性

金工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金工实习始终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而服务的,金工实习的指导思想是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而发展得到的,促使学生工程意识得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现代知识以及传统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金工实习是为大学生构建工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充分解决,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2]。为培养能够新世纪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金工实习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实习之后,能够在业务素质方面得以提升,受到工程实践系统化的教育。在金工实习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传统的金工实习存在着较为单一的现象,在金工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加强,才能够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专业培养的目标服务。

二、大学生金工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和时展的特点充分综合在一起,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等在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得以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等基础上,使得多媒体课件得以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多媒体课件色彩背景以及字体变化的形态等方面能够有效体现出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并且为教学提供便捷[3]。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得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将静态的物体变成动态进行讲解,在这一基础上,促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实施书本和图片教学,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场所

金工实习训练基地在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其职能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全面的工程训练。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教学资源需要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做到自主实践和不断提升。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而言,进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资源优化和发展,能够辅助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自主学习等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促使这些场所成为公共教育资源。同时,也使得金工实习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重要平台,促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工程素养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4]。这也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体质和责任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实习基地的场所以及仪器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

(三)创新训练项目

在金工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将其分为基本单元和综合训练单元以及创新设计单元等。通过实践性教学项目,完成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综合训练单元对学生进行综合工程实践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包含有产品装配和生产流程以及工艺方式等在内的全面工程实践教育,营造现代化的工程背景,促使学生综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等都得到必要提升,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制作平台,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中进行创新产品制作。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对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结束语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以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金工实习的教学思想和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应实施综合工程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等有效综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得到长远发展,为社会输送质量更高达额人才[5]。

参考文献:

[1]刘倩宏.浅谈金工实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3,(12):162-162.

[2]李春俊,王忠树.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7,27(3):324-325.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3

一、立足于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充分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我们学习数学,想在数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首先必须通晓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练会基本能力,才能在研究学习中有所发现。好高鹜远、排斥基础,是不可能创出什么“新”来的。基础知识是构建该学科知识大厦的基石,基本方法和能力决定了知识大厦能不能去顺利构建,没有这些,知识大厦就是空中楼阁,更不可能金壁辉煌。我们难以想象,连数学的基本加减乘除运算也不会的学生,能在数学方面作出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打牢双基,提高学生对基础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成长奠定基础。

二、着眼于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

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创作的源泉。在这儿,我也要说,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也是数学发现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必由之路。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方法和手段,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当然,观察应讲究方法,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例如,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和科拉顿分别进行了电磁感应观察,结果法拉第获得了成功,而科拉顿却错失了良机。万有引力的发现,欧代几何体系的建立,近代数学史上一个个新发现无不打上观察的烙印。因此,观察能力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数学上,更是离不开观察。杂花生树,群鸟纷飞的明媚春天,原野上追逐嬉戏的孩子手中高高放飞的各色风筝、气球,在轻松之余,你是否想起过它所包含的数学问题,你是否想到了启发孩子去观察分析、气球为什么飞得那样高,你有办法测出气球在空中的大约高度吗?这些活动无时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数学对象包涵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数学观察不外乎观察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两方面。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观察已知和需要求解的,还需要观察从已知到求解的整个过程,随时捕捉有用信息。

三、立足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像物理、化学学科有许多可供学生直接观察的实验,而更强调思维的活动,但是,有许多物理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数学问题,没有数学的介入,就很难以凭借观察得到的现象窥其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培养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在培养学生创造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加强设计训练,引导学生探索

高一数学第五章《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节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用同样长的绳子挂一个物体,如果绳子的最大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你能否用向量的知识,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与两绳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在研究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当场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问随力F增大两根绳子与物体结点处能否在同一直线上,当我用力拉绳子时,学生们观察到结果是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但是经过深入思考结合课本上的数学模型可知,上述回答是错误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现象掩盖了本质,事实证明,只有深入思考,建立数学模型才可能揭示本质。

2.重视预测、猜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或现实中尚未发现的事物形象。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常能在未经逐步仔细分析的情况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一些合理的预测或猜想,这种猜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也正是“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是使杨振宁、李政道得以问鼎诺贝尔奖,也正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使陈景润家喻户晓。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无数合理的猜想组成数学这个神奇的世界,也正是这些数学的预测和猜想成为数学发展的动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合理地去预测或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3.鼓励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逐步形成,数学题目的解决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4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为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应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重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创新的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提高批判能力,发展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相长”良好氛围。

1.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中,创造力是根本的素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杨振宁教授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开发。”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社会和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与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联系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即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而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使其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还使其精神得以升华。通过创新教育,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它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启迪人们的创造灵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的科技创新的要求,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教育观上来,加强学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开阔学生眼界,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意识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熏陶作用。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善于探究与反思,不断创新,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挖掘他们的潜能。

2.打破传统观念,创新课堂教学。

技工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方针。首先,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这一培养目的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毕业后达到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毕业后即能独立顶岗操作。其次,技工学校的教学内容,既有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学,又有生产实习课教学,而且,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生产实习课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技工学校的教育形式,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采取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双轨道教育的形式。以上特点决定,技工学校主要是靠教学这一基本途径来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方针,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领导应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教师也要把完成好教学任务、教好学生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创新?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重在“引路和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使其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是影响其创造力培养和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只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导”而不是“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素质和创新教育,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走进了信息发展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引进,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变革,专业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即教学多媒体化、教育资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对知识的传承走向引导创新。

新形势下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正确面对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改革和发展的眼光认真地分析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要紧密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紧跟时代步伐,以人为本,全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打造出受社会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优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晓华.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发明与创新,2005,(6):34.

[2]张宏烈.“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49转.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将成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大学生如何就业和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而来的,知识经济需要有高素质和创新力的劳动者。创新是一种智力特征,是综合素质,要求劳动者不只是做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工匠”,而是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机会。同志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教育也应在几个方面体现创新力的培养。

1 改革教育体制

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文理分割,专业过细,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人才培养轻通用人才教育,再加上基础教育的“应试效应”,造成了青少年一代的“先天不足”,医学高校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呆板,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改革及其科学的、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完善和实施素质教育,使医学生的创新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开发。

2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2.1 基础教学精品化,医学知识的传授是基础教学,应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描述出或者说在脑海里构建出基本知识的骨架,然后,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的时间,让其在基础知识的骨架上填上血肉,使其丰满。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加工能力。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改变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建立教学民主观。教学民主就是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地位,把教学当做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畅所欲言。加强教学的引导性和互动性。互动性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在专业课(如内科学)讲授之前先给学生一些典型的病例摘要和指定几本参考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的互动教学生动、深刻,能学以致用。

2.3 加大“通识”教育的比例,当前医学生的知识的广度不够。不同学科、体系,从知识上来说总是相互联系的,拓宽知识面,无非是从不同学科中汲取不同的方法,形成交叉或多向性的思维方式,相互借鉴,即广博才能精专。尤其是人文科学与专业(医学)知识等的关系,是目前学生感到难以满足的,人文科学中的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心理知识、美学知识等,是完善的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今后的工作对象是人,这种广博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通过这种培养使其获得对知识的加工、传播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3 “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观念,突出其现代性,避免滞后。不要总是抱着一本老教材,一本老讲稿,循环往复地讲解。要吸纳新的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和研究。其次还必须掌握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和加工创新信息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遵循创造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个性,从自己实际出发,寻求最佳教学途径,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创新产生兴趣和激情。

4 加强理想、道德和心理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完善的能力结构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成功的人士,其非智能因素(如兴趣、信念、情感、意志、性格)占的比例比智能因素要高。健康人格的主体是独立自尊,是指个人本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富有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看,个体具备独立自尊的特性,这是使其成功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完善健康的人格特征,也要求其具有完善的能力结构。而未来人才的性格和能力倾向的基本模型,应当是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性格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协同发展,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5 建立“激励创新”评估体系

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摒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作为标准评价学生,其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旧的“应试教育”评估体系的弊端。因此,应改变教育质量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评估内容开放化、方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树立以人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思想观念。

在新的发展浪潮到来之际,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才能适应时展的挑战。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6

方法一:朗读背诵,训练语感,积累语汇。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表达艺术。古人提倡“涵咏”,叶老讲究“吟诵”,是符合汉语规律和特点的,是培养能力之道。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如范读、齐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等,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表达要领,读得抑扬顿挫,真正达到叶老所说的美读的境界。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不仅指理解,也同样适用于培养语感能力。反复朗读优美的文段,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规范的书面语的熏陶,培养学生语言感知、情感感知的能力。

总之 ,熟读成诵,名言妙句积累多了,就可以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郭沫若诗)的境界,说起话来就能游刃有余 。

方法二:讲述成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精华,丰富多彩,言简意赅。若能熟练掌握大量成语,必定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讲成语活动:每天上课前由两名学生各板书一条自己理解深刻的成语,先释义,再口头造句,举一反三(此项活动学生兴趣颇高,尤喜讲述成语故事)。天长日久就会使学生积累大量词汇,丰富语言。

方法三:加强复述,促进理解,锻炼思维。

复述是一种吸收理解、创造加工,融合了自身思想的创造性说话形式。可先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回忆性复述,然后再扩展到全方位复述。复述较复杂的内容先要给学生提示复述线索,注意复述的语气语调,谨防背书。可复述课文、新闻、趣闻轶事等。复述的形式有概要复述、详细复述创性造性复述等等。复述训练既能强化记忆,促进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复述内容的概括、总结和想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方法四:自述描述,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

自述,顾名思义,就是讲述自我。随着学生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自己的生长经历、生活环境、个性特长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可抓住时机,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事,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评论,鼓励学生讲自己熟悉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他们观察不准或表述层次不清、语序混乱、表意不明的地方予以指导,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描述,要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等加以描绘。描述可结合自述进行,也可单独练习,随机而用。可描述景致、工艺品、人物肖像等;也可描述天气变化、心理活动、动作行为等。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找准观察点,进行口头描述。经常训练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进一步增强。

方法五:讨论辩论,开发智力,培养应变能力。

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讨论要点或讨论提纲都得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这是讨论成败的关键。讨论题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话不说不明,疑不议不解。”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有效地解决疑难、开发智力。

辩论能使思维与语言处于紧张状态,它可以促使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快速同步,从而有利于认识能力、应变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可选择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驳。辩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辩论时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但不能强词夺理,讽刺挖苦。辩论可调动学生所有的语言潜能,增强实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

方法六:口头作文,培养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口头作文省时高效,具有书面作文无法比拟的优势,是训练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较高能力层次。口头作文可分两步走。第一步:自命题口头作文。不作硬性要求,只望力求完美。经过一个阶段的严格训练,学生基本能具备观察生活、命题选材、构思谋篇的能力。第二步:命题即兴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快速反应题目,寻找线索,捕捉材料,构思谋篇,组织语言。命题时要注意让学生有话可说,并逐步提高题目的要求,使学生在新鲜紧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口头作文时独立思考,刻意求新,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激发和积极调动,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方法七:开展演讲,训练技能,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