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方案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路线方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路线方案设计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1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方案;选线技术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山区的面积占到整个国土面积将近70%,而山区的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信息进行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山区的地形以及地质和水文等诸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够选择一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和政治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要求的公路路线

1.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原则及特征分析

1.1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对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着相关的原则,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公路线路选择达到最优化程度。首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对交通的安全得到保证,山区线路的选择设计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实施的,所以要将人放在首位,在设计中采取主动和被动的防护措施,将其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最大化消除[1]。

其次是坚持地形条件和技术指导两者的有机协调原则,要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强调因地制宜地选用技术指标。要坚持以环境保护作为中心进行路线多方案必选论证原则,要使得方案能够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以及有利环保。还要坚持参考地质条件选线原则,以及坚持对典型工程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原则,正确处理公路工程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关系原则。

1.2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主要特征分析

我国的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要结合实际的地形进行实施计划,其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就是特殊性特征,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在布线的自由度方面相对较小,所以山区的地理环境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有着制约性,沿河线以及山脊线和越岭线等成了山区公路的主体,所以在线路的平面指标的限制下会有着诸多难度,最为主要的就是受到总想指标的控制,故此有着特殊性[2]。

另外就是山区公路线路设计的变化性特征,同样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对山区公路新路的选择会根据这山区的复杂程度进行变化,复杂程度越大变化的程度也就愈大。同时在复杂性特征方面是最为主要的特征,这主要就是地质构造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的立体性气候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些复杂的因素对山区公路线路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对路线的选择也会受到这些因素而发生变化。

2.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设计与选线技术探究

2.1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设计探究

由于山区公路的地形较为复杂,所以在对其进行路线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力图将线路方案设计达到最优水平。首先对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进行全面的布局,确定山区公路线路的起点,将大致的路线基本走向加以确定,然后在线路走向中的几个基本点进行确定,将其作为线路的控制点。接着进行逐段的安排,在相邻的主要控制点间划分成不同的段落,再参照道路的设计等级要求,结合实际的地形以及地址的条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布点,这样就将公路路线的走向带得到了确定。针对起点的走向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通过调查或者是踏勘的方法进行现场收集资料[3]。在大比例尺上对备选方案加以确定,然后再确定几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选。

对山区公路路线的走廊带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是连接细致部位的控制点,使之构成走廊带,主要就是通过比选方法对细致部位的控制点进行确定,然后将路线布置在1:2000―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这样对简单的方案明确路段进行直接选定。最后就是定线,也就是对初步选定的路线走向带在控制点上加密。同时要能够根据道路的设计技术标准以及自然和气候等条件,并结合平、纵、横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加以综合性的设计,然后对道路的中线位置进行确定[4]。在对路线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选择内容进行实施,首先就是要收集和路线方案有关的详细资料,在比例尺底圈上整合资料,进行初步的研究路线走向。对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的调查,再整理调查成果。

对山区公路线路方案设计总的来说分为平面线性的设计和纵面线性的设计以及横断面线性的设计。平面线性的设计主要就是和公路选线与地形选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步骤上就是通过GPS技术进行收集相关的地形信息,综合评价可供布线的路线走廊周围的地质条件,将潜在地质危害找出并及时的治理,在选线上适宜选择曲线。而纵面线形的设计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竖曲线半径,另一方面要合理应用极限坡长和坡比。对于横断面线形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段和地形,灵活的对横断面进行选择。

2.2山区公路选线技术探究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针对山区公路选线,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其中,这样能够将新路选择达到最优化。一般情况下,对山区的公路选线技术作为常用的就是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GIS技术和数学方法,将其得到有机的结合能够将山区公路选线达到最精确的水平。从我国的选线技术的应用来看,最为常用的就是路线大师以及EICAD系统。这些技术的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平面地形以及纵横断面等进行设计和绘制工程表,能实现多个虚交的处理。在山区公路选线过程中,通过GPS技术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而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这一技术得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自然过程演变,达到实验的效果,这对线路的最佳选择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对GPI技术的应用所得到的信息,从而可对周围地形及地质和地貌等加以动态的构造,通过动态模型展现的效果达到对山区公路线路的优化效果。另外,通过Google Earth辅助选线也能够达到最优化的选线效果,其在清晰度上能够有效地满足路线方案的选择要求,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上,首先就是在CAD当中把山区公路线路的主要控制点通过多段线进行连接,然后导入Google Earth当中,从山岭对控制点连接线附近具有的各垭口加以分析比选。通过这一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够将山区公路选线得到直观全面以及多角度的进行分析,所以在展示的效果上比较优越。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山区公路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愈来愈重要,所以对公路线路的方案设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的线路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人本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落实,要保证自然环境不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选择路线方案才能够使得运输量得到保障,行车的安全得到保障,在公路的费用投入上也能够得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张选虎.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公路选线策略[J].山西建筑,2012,(01).

[2]郭松影,刘岩.公路选线模糊影响图模型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2,(03).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2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勘察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向山区发展,为优化公路线形,大幅度地缩短线路长度,降低路线标高,改善和通过不良地质的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2 路线方案问题

山区公路沿河线型一般选地势平坦的低线位,以降低工程数量。山区沿河山体的特征一般都是地形地质复杂,地质灾害多;坡面呈直线或曲线型,河谷断面有发育不完全的“V”形或基本稳定的“U”形;沿途多为峡谷段与开阔段相间;洪水持续时间不长,暴涨暴落,危害性极大;河床比降大,其自然纵坡远大于路线平均最大纵坡;流速快,冲刷强烈等。它们是影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的重要因素。

山区原有公路标准低,路窄坡陡,线形曲折,大都连接城镇。在原有公路上改建等级公路线形指标相差大,应尽量开辟新的走廊,以保证技术标准,缩短路线长度。然而,往往是原有低等级公路占据了最佳的路线走廊,更有条件差者,仅有唯一的走廊,且旧路为低线位,占用地形地质较好的一岸。这是山区公路设计路线方案时常碰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主张沿旧路建设以提高公路标准。山区公路现有的交通量一般都较小,因此,施工时干扰小,只要做好边通车边施工的组织安排,都是可以实施的。若新建高速公路,也可占用旧路走廊及旧路位置,重建低等级公路的辅道。正常情况下,工程总投资比另辟地形地质差、绕线长的新走廊省。

路线方案有大方案与小方案之分,大方案是选择路线基本走向。局部性的路线方案,属于线位方案,叫小方案。在山区公路中大方案确定后,小方案是影响技术标准和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沿河线,它有其它线型没有的有利条件,如:纵坡受限制不大,便于为居民点服务 ,有丰富的筑路材料和水源可供施工和养护,路线标准、使用质量、工程造价均优于其它线型。其主要问题是河岸的选择 ,路线放在什么高度(洪水位问题) ;其它情况主要是山麓缓坡,较低阶地等;选择山体比较稳定的一侧山坡,分析清楚岩性、产状、裂隙等情况,避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这些都是在研究小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河谷地形来讨论。

(1)开阔河谷

①线位好,岩层稳定,填挖平衡,少占田地拆迁。但由于坡面变化无穷,公路等级稍稍提高,其线形尤其是平面线形难于满足路线标准的需要,这样的线位位置其实不多;

②线位在满足前后路线要求上选择余地大,满足路线标准要求也较为容易,在较为开阔的河谷段 ,这种线位占的比例较大。特点是前后路段填弃方较多,弃方作填时运距较长 ,占田地多,拆迁量大。③线位差,岩层纹理杂乱 ,造成路基稳定性差,顺层防护处理十分困难,路线方案应尽量避开这一侧,由于山区地质的特殊性,岩石的力学性能的多变性 ,因此采用的工程措施一般都不理想。且费用高,营运期养护工作量大。

(2)狭窄沟谷

①对于狭窄沟谷,其自然坡度都较大,线位越高,挖填方量越大,上、下边坡都伸得较远 ,对自然环境破坏大,防护工程较多由于河床太窄或前后路线高度的控制可走此线位;

②线位的特点是尽量少破坏山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适当占用河岸,在行洪较紧张的河床断面段,可适当开炸对面河岸,以利于泄洪。路基抗冲刷防护应慎重,做到万无一失,否则有断道的可能,狭窄沟谷常采用此线位;

③由于自然坡度大,顺层稳定性差,处理十分困难,有可能导致公路顺层下滑断道,且恢复处治费用高,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此线位。

2 平曲线问题

山区公路中平曲线设置情况是决定一条公路路线质量成功与否的关健。

按JTGD30-2004规定:当计算行车速度 ≥60 km/ h 时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 6 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 2倍为宜。对山区公路 ,高速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80 km/ h ,一级公路中计算行车速度为 60 km/ h ,而在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分别采用60 km/ h、30 km/ h、20 km/ h。因此 ,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硬性参照上述规定则不妥 ,考虑到缓和曲线段的加宽和超高 ,汽车从直线到曲线行驶 ,与直线长度关系较小,从汽车运行、磨耗及舒适性来讲 ,后者的要求更高。为与山区的特殊地形地貌相吻合 ,减少大面积的大填大挖对环境的破坏 ,充分利用地形 ,减少工程量 ,节约投资,仅从驾驶员操作过程的需要考虑 ,同向弯道之间直线段上行驶大于 5 s ,反向曲线间行驶大于3 s 即可。结合已建成道路的使用情况建议:①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设计中 ,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可参照JTGD30-2004规定执行。②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80 km/h的一级公路设计中,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320 m,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20 m。③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60 km/ h 的二级公路设计中,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240m,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90 m。④计算行车速度为30 km/ h 的三级公路设计中,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60 m,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30 m⑤计算行车速度20 km/ h的四级公路设计中,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30 m,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5m即可。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难于满足以上要求时 ,则按文献[3]要求办理 ,即同向曲线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单曲线或复曲线或采用回旋线组合成凸形、卵形、复合形等平曲线;反向曲线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使之组合成 S 形复曲线。为了充分利用地形 ,减少工程数量 ,应推广应用不对称曲线。曲线法定线:确定适合地形圆弧 ,确定平曲线要素,再用曲线或直线与其连接 ,这样更能做到充分利用地形。

小偏角往往给驾驶员视觉上造成直线路段的假象,导致行驶占道,可以调整前后线型,有时适当增加工程数量来解决。大偏角问题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在低等级公路中由于行车速度低,只要选择较好的地形,易于解决,但在高速公路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其设置位置是否能保证驾驶员视觉的连续性,曲线半经、长度应尽量使线型标准高一些,确保曲线圆滑顺畅,有条件时还要设置视距台。否则,此处就是事故多发地点。还可分析采用短隧道,挡防设施或者架空路基避免大偏角。

一般公路设计中是可以做到纵面的变坡点都对应平曲线的曲中点(QZ点) ,平曲线包着竖曲线,且竖曲线最好能伸入平曲线两端缓和曲线的二分之一以上,这种线型顺畅柔和,视觉诱导好,安全舒适。但在山岭重丘区公路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路段都能这样设置。山区公路中曲线占路线总长的比例大,长曲线大半经是不可避免的,仅在QZ点处设置变坡点 ,对控制高程,利用有利地形是很难办到的;再者当曲线半经较小,曲线长度不大,而变坡点坡差较大时,在QZ点附近变坡,路线则显得别扭、生硬,不仅不能起到视觉诱导的作用,反而平、纵面视距较差,对车辆运行不利。因此,在周边地形条件较好 ,各项指标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的路段设置,反而更能体现降低工程造价,符合实际。在长曲线、大半经的平曲线中可以进行两次以上变坡,也可将两变坡点位置与 QZ点作为两个竖曲线的复曲点,做成竖向复曲线;当平曲线半经较小、长度不长时,竖曲线最好不设置在平曲线内,在直线上变坡更好一些,只要选用适当半径的竖曲线,线形还是较好的。

3 纵断面问题

路线设计高的确定至关重要,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主要受交叉机耕道、人行通道、洪水高度等因素控制。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在满足洪水位的情况下,为减少路堤高度,节省投资宜适当下挖来满足机耕道通道净空高度要求,不利因素是通道下集水问题,可通过埋管导入天然水系。山区沟壑发达,冲沟、溪沟纵横密布,且坡面均有一定坡度或成阶梯状,导水涵管埋设长度也较短,从而降低路堤高度,减少造价。

山区公路以大中型载重汽车、大客车为主要交通流量,其纵坡不宜过长,过长则不利车辆运行质量,也不利与地形相结合,增加工程量,也不利于排水设计。高等级公路缓和坡段应小于2%,一般公路可按3%长度大于150m 即可,充分利用大纵坡在满足坡长限制的条件下去克服高差以争取高程。一般情况下结合地形特点,排水要求等,坡长控制在最小坡长的2~4倍为宜。

纵坡小则展线距离增长 ,增加高架桥和挡防工程量,有时隧道增长,这样加大了工程建设费用;纵坡过大 ,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必要时还增加爬坡车道,因而选择经济合理的纵坡设计方案应从工程措施、建设费用、营运费用、技术标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汽车动力性能的改善 ,因而纵坡也可适当增大。结合山区公路的特点,对众多公路的调查结果,为争取有利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要可采取最大纵坡,在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如里程不长且展线困难需过长的绕线等山区的各级公路均可将最大纵坡提高1%~2 %,但纵坡坡长必须按现行技术标准控制只要在设计中注意平纵线型的优化组合,保证汽车正常运行是没有问题的。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也存在小于5 ‰或平坡问题 ,山区暴雨多,雨量大,经常由于雨天路面积水,产生飘滑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 ,对于这些路段应加强排水设计 ,加密加大涵洞,加深加宽排水沟 ,路肩和路面的横坡应适当增大。路肩、路面可按JTJ011-94要求取大的标准来满足行车道排水需要,在以往的山区公路设计中 ,常采用中间值 ,这是不妥的。如山区已建成的二级公路,一般常用的路基宽度有 10.5 m ,11.0 m ,12.0 m 不等 ,其行车道宽度≥2 ×4. 5 m ,因此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取 2 %,沥青路面取2.5 %较为适宜,路肩再提高1%~2 %。

4 横断面问题

山区地面横向起伏较大,若整个横断面设计为同一标高是不可取的(主要指多车道的高等级公路) ,势必增加挖方的工程量,对原有地形植被破坏较大,半填部分路基的稳定性也较差,因此,横断面设计不必强求左、右车道同一标高,半填部分路基可适当降低也可设计成分离式断面。至于沿河线左、右两岸各设半幅的方案,公路营运管理及使用功能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应认真研究,特别是分离和汇合的间距。其最不利因素是两岸山体均受到破坏 ,植被、生物群落遭到阻断,极为不利环境保护;地表经流的集中,流速流量增大,对山体冲蚀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建议采取工程措施,最好在一岸完成公路的布设。

公路等级越高,路基宽度越宽 ,路基宽度增加每单位米对工程总投资影响越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增加1 m 的路基宽度增加造价不足5 %;公路等级降低 ,路基宽度的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也就逐渐增大 ,每增加1 m 可达25 %。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或填方路堤较常用。公路外侧由于自然坡度大,填方边坡一般是伸得太远或难于填筑,因此,多为砌石挡土墙,这种路基型式有许多弊病如:与自然环境不吻合,不能绿化,缺乏安全感,路基稳定性差,且造价高。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公路建设;新理念;路线设计;通盘考虑;;合理选线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路线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路线方案一经确定,整个工程的设施布局及工程造价便基本确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防止忽视标准过分迁就现有公路,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过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而应综合考虑,不仅要做到美观实用,还要与地形地貌吻合,造价经济合理,为项目所在地区的美丽风光锦上添花。

2 设计原则

路线线型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流量、景观协调等等【1】。在具体项目的路线设计过程中应符合一定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设计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对控制性的工程通过综合比较论证,合理选择线位和工程方案,保证公路设施自身安全、运行车辆行驶安全及行人的安全。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方案论证。尽量少占农田,少干扰居民村落及学校,保护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尊重地区特性原则

根据具体项目的方位,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及社会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审美观。

(4)整体协调性原则

在公路景观环境设计中,高度重视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宽度、桥隧、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等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人工系统配合协调,并努力使公路在满足运输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完善原有的景观环境【2】。

(5)自然性原则

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尊重、保护、利用和开发,确保公路主体与原有景观的相融和有环境景观。

3 实例参照

下面我们以大神项目宁武北互通为例,来看一下路线方案的选定。

(1)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设置理由、集散交通量、衔接道路

宁武北互通为宁武县、S305车辆上下高速公路而设,位于宁武县石湖河村西侧,距上一互通(原平北互通)37.21km,距下一互通(神池北互通)14.93km。此互通的设置可直接带动宁武县城的发展,方便百姓出行;宁武县有山西六大煤田之一的宁武煤田,可方便煤炭资源流通;可带动宁武万年冰洞、天池、管涔山、内长城等多处旅游景点的发展。

(2)地质、地形、地物情况

地形属于山区大型冲沟之间的山前坡麓地带,表现为黄土梁峁状,一般由马兰组(Q3m)、离石组(Q2l)黄土和石炭系、二叠系砂泥岩组成。其特点为阳坡面一般为黄土,阴坡面一般为基岩,斜坡上的黄土比坡顶的黄土层厚,沟底两侧常出露有小面积的基岩。地表由于受到强烈侵蚀,地形破碎,冲沟发育,切割深度10~40m,地下水位埋深大。

(3)互通方案与指标的选用

根据远景预测交通量、实际地形及地物等情况,宁武北互通采用单喇叭A型,匝道下穿主线,方案示意图见图1-2。宁武北互通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详见下表:

宁武北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表1-1

宁武北互通式立体方案示意图1-2

(4)匝道车道数的确定,变速车道设置

根据交通量和匝道长度确定匝道车道数和路基宽度,A匝道为对向分离式双车道,路基宽度15.5m,出收费站广场后,A匝道路基宽度为23m,B、C、E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8.5m,D匝道为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0.5m。

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纵坡要求给予修正。

根据交通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近远期车道数,收费站机电与土建采用4进6出设计,收费站用地采用5进7出设计,考虑安装ETC系统。

收费广场设计考虑了出口计重收费和进口超限检测设施的技术要求,设置了超载车辆专用的劝返车道,将超载车辆引出互通区,避免超载车辆在收费广场内调头引起的交通堵塞,劝返车道终点接S305,超限检测劝返车道路基宽度8.5m。设置两条超限检测车道,一条为主治超车道,一条为备用治超车道,车道宽度均为4.5m。

(5)排水方案及跨线构造物的方案

根据整个互通区各段的平、纵面线形、地形、水文状况等,通过边沟、排水沟、及涵洞将水排出互通区,该互通在方案中,设置结构型式为1-30m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箱梁。

(6)宁武北互通L匝道

宁武北互通L匝道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23m,L匝道起点接单喇叭互通A匝道终点,终点接宁武县规划外环路,长2.9km,公路用地为147.18亩。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3】。

4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在路线布设中,除考虑有关线形指标外,充分考虑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结合实际地形,对修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了相应措施。

(1)在设计中尽量少占用、少拆迁。尽量避免高填深挖,注意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线路尽可能避让村庄、学校、文物。

(2)路基设计时加强对路基边坡和公路用地范围的地表进行防护。

(3)通过综合排水设计将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桥涵等构造物相互沟通,使水流汇入自然沟渠或河流,避免浸浊地表,造成水土流失。

(4)对互通立交绿化美化、对取土场进行复耕等工程环保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4】。

由于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中,高填深挖不仅给生态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5】,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公路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5 结论

路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它涉及并影响到公路设计的各个方面。由于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环境恢复又是一个非常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树立“环保优先”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线形指标,充分使用先进的测量和设计手段,结合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做详细的方案分析和比较,使公路以最少的干扰与天然地形、地貌适度吻合,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减少土方填挖,避免高填深挖,努力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争取做到既使公路迅速、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行,又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斌、袁伟,交通安全的公路因素分析,广西交通科技,2002.4

【2】范振宇等,运行车速概念及在我国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山西交通科技,2001年第二期.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刘天玉.交通环境保护[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4

【关键词】10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优化措施

1 10kV输电线路的具体设计和施工方案

1.1 10kV输电线路具体设计方案

具体的设计过程往往由前期的设计阶段、初步的设计阶段、以及最后的定稿阶段彻底的把施工图制定出来。一般经过这三个过程就可以保证输电线路设计的准确性。避免输电线路存在设计缺陷。

前期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一些理论方面的探讨,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确定可行性的报告。

其一,确定输电线路的研究对象,然后明确所要针对的具体的问题。其二,对线路设计的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以完善输电线路可行性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输电线路可能带来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模拟预测,使得投资有依可寻,保证投资方的利益。这就要求在制定可行性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当前的具体环境政策,不允许存在偏差。其三,对于输电线路的前景进行预测,对于输电线路在以后施工和运营可能存在的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准备好解决的方案。其四,论证,这是确定输电线路是否可行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就要求对输电线路相关的各种因素展开探讨,为输电线路的具体建设的实施提供准确的可行性的报告,保证工作前期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初步设计阶段:有了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以后,就可以根据是否可行,进行输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输电线路初步设计是整个输电线路设计中的核心,输电线路设计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这个过程得以完善实施的。该阶段也是确定各种设计原则的阶段。

其一,输电线路的路径的选择是输电线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对输电线路的路径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先确定几种可行性方案,在根据经济性以及当地环境的问题进行探讨,选出最优的可行性方案。其二,输电线路现在大多都是在空中搭设的,而杆塔又是输电线路的架设的基础,要对所选择的线路的经过的地方进行科学考察,确定出适合的杆塔的类型。其三,因为输电线路都是高空,且无遮挡,所以避雷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资料的规定,选择合适的避雷措施,以及配套的绝缘设备,保证输电线路在雷雨天气的正常的运行。

最后定稿阶段即施工图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进行具体施工图的确定,细化施工的内容,使得施工作业有依可寻。主要的内容就是细化施工图,对于施工的材料,设备,人员的配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对选定的路线进行放线测量等工作,为输电线路的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的进行。

1.2 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方案

由于施工工作的复杂性,详细的施工方案必须的,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绘制恰当施工施工组织图,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准备,由于输电线路的施工时一项综合性的施工,由多工种,多样设备的配合施工下才能完成。在施工进行前对施工的设备,材料,技术做好准备,这对施工的质量是一种保障。同时为施工有序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2)施工工序安排,根据工期,绘制流水作业图,抓住主要工序,对于土石方的开挖,杆塔的架立等提供足够的材料,设备以及人力,次要工程,在主要的工程资源有剩余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不但保证了工期,而且对施工质量的提升也有帮助。

(3)制定工期保障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工期的延误,一定要分析延误的原因,并赶工期做好相应的对策。例如:可以同时把大量的人员投入到关键工序上面去,使得关键工序的工期赶上。

2 10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问题及完善措施

针对10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问题,充分的分析了问题的关键,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使得输电线路的建设有更好的发展。

2.1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输电线路的选择方面。输电线路的选择对于整个工程影响都是很大的,它要求设计人员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雄厚。在线路的选择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对附近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其实是施工的难易度,再次就是造价,要避开环境敏感区域,例如:水库,湖泊,农田区域等。对于杆塔的位子,也要做好经济的选择,但是不能影响周围的交通。

(2)杆塔选型方面。总成本中大概有40%的费用是花在杆塔上,因此对杆塔类型的选择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一般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直线水泥杆,比较节约些,但是遇到占用农田,转弯等情况,要用稳定性比较高的角钢塔,这样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杆塔,对于运输,施工,以及日后的维护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抗冰设计方面。2008年,由于雪灾,使得国家的很多供电系统直接陷入瘫痪,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抗冻性设计。输电线路并不是怕冻,而是抗压承载力,抗弯,抗剪承载力不足以支撑过多的冰雪覆盖,然后直接导致线路的整体稳定性的丧失,最终发生破坏。当地的多年的气候条件是进行抗冻设计的主要的依据。所谓抗冻,主要就是防止输电线路的覆冰,覆冰过重导致线路断裂时输电线路的主要的受灾问题,因此,对于不同环境下的路线的抗冻采用不同的设计的标准,将有效的提升输电线路的抗冻的能力。

2.2 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穿越问题。由于输电线路的架设过程中,一般都会穿越其他的输电线路,这时就发生问题了,按照标准,同一地段的输电线路的高度应该都是一样的,但这就带来了问题,10kV高压线路的避雷针与线路导线的电器距必须大于3米。因此只有3个方法,要么降低杆塔,要么增高杆塔要么加设避雷设施,若采用降低杆塔,可能使得杆塔过低,这样对地面的影响较大,不建议采用。或者在保证对地面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降低杆塔,并且在地下区域设置路障。而采用增高杆塔就显得不经济,一般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采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输电线路的其他地方增设避雷设施,这样可以保证避雷的正常,也可以解决线路交叉的问题。

(2)杆塔与沿线公路距离过近。当杆塔与沿线公路较近的时候,无法正常的施工,或者强制性施工,可能对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可以采取把杆塔向外移动20m的方式来解决。

(3)线路跨越公路及房屋。不能采取垂直跨越的方式,因为这样会影响交通以及居民的正常的生活。所以解决措施有,跨越公路一定要保证角度大于450,跨越房屋的时候,控制垂直通过的路线长度大于4米。从而减小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对交通以及居民的影响。

3 结语

10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很重要,输电线路的的可靠性成了考虑的重点。要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就要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的时候严格把关,防止安全隐患。针对10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探讨,从输电线路的现状出发,发现10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还存在的问题,例如线路的选择,杆塔类型的选择,以及穿越其他线路,穿越房屋道路等,对于这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都做了具体的回答。

参考文献: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5

机动车车道宽度在公路的横断面的设计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汽车数量明显不断增加,这就造成和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出现了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关于机动车车道宽度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机动车道宽度比较低,但是交通拥堵现象不严重,而我国现阶段关于机动车车道的设计宽度相对是比较大的,反而没有很好的解决交通拥堵的这一难题。公路车道宽度的设计以及路网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对于公路安全畅通的运行、减轻拥堵现象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公路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道路车道宽度的缩窄作一定的新尝试,现有的城市公路设计中的车道宽度规范,应有一个灵活的范围。

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坡长的设计

公路设计规范中关于最大坡长的限制是针对整体式断面的,但是对于分离式断面的坡长限制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在山区等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公路设计受地形条件限制比较多,或者为了降低开挖量,通常会采取分离式断面,即单方向上只有上坡或下坡行驶,受机动车辆在上坡和下坡时的不同特性的影响,关于最大坡长的限制也会有所不同。坡长设计不合适造成重型汽车在公路上的通行能力降低,从而引起超车机会增加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在陡坡右侧设置爬坡道,使载重汽车和普通汽车分开行驶,降低相互干扰。

2公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受复杂的地形条件影响比较多,而在实际设计中,由于缺乏对地形狭窄、沟谷、横坡比较陡等地形因素的考虑,采用正常的横断面布设方案,造成高填方、高边坡的现象,增加了开挖的工程量。适当的减小路肩宽度,合理设置中间带宽度以及护栏的高度。

3纵断面的设计

公路纵断面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公路的排水能力。如果纵断面设计的比较低,那么相应的公路排水能力也会比较低,这样,在发生洪涝灾害时以及雨水较多的年份和季节,排水容易造成雨水倒灌的问题,影响道路的运行的通畅性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4公路平、纵坡控制指标的设计

公路平、纵坡控制指标的设计不当,容易造成公路行车中出现超载、超速的情况增加,出现危险的几率增加。由于超速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公路事故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设计时,要准确预测行车速度、充分考虑公路限速的问题。

5公路视距和避险车道

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一般设有防护栏、绿化带等,当车辆在靠近中间带的车道上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很可能受到影响,造成停车视距不足,引起交通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小半径平曲线和凸型在曲线路公路路段也存在由于视距原因引起的事故。此外在进行曲线路面设计时,沿用直线路面所要求的视距值,也会影响公路视距。因此在公路设计中,采用避险车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6平曲线半径的设计

公路曲线半径直接影响的是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在实际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曲线附近车辆的运行速度、多种线形衔接的合理性等因素,确定科学的线性指标。平曲线半径要合理,而不是越大越有利于安全行驶。根据对于公路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平曲线的半径大于8km的时候,会引起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增加了驾驶中的安全风险。而平曲线半径取值控制在1~3km时,最有利于维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7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设计

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设超高半径极限值三种类别。R=V2/[127(μ+i)]。R表示曲线半径,i表示路面横坡度或者超高横坡度。μ表示的是横向力系数,其中合理设置μ的取值是最关键。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设计主要影响的是重型车辆以及行驶速度较低的车辆运行的平稳性。一般来说,μ值应该控制在0.15以内,以降低车辆倾倒的风险。

路基路面的设计问题

1路堤边坡设计

在山区等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高边坡出现塌方的事故经常发生,公路路基中,在降水量大的季节和年份以及洪涝灾害初现的时候,由于受到降水的冲击力,公路路基的边坡部位会出现缺口,严重的损坏了路面。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增加建设一个边坡平台即护坡道的措施,来增加了路基边坡的抗冲击性。边坡平台可以使水流速度明显降低,这样水的冲击力降低了,路面受到破坏的程度也就相应的降低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路面汇水引起的交通不便。此外还要对边坡的填料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加强边坡的植被保护。

2填挖交界处的设计

现阶段,我国公路路面主要是沥青路面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断板是路面主要损坏的现象,在调查中发现,开裂、断板主要发生在填挖交界处。而且裂缝形成后很容易扩散,从基层向面层扩延,最终破坏了整个路面结构。路面的不平整,不利于车辆的行驶,直接影响了公路的畅通性。填方和挖方部分的垂直变形设计比较复杂多变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施工中,可以采取针设置过渡段的措施,在填挖交界处起到一个缓和、过渡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路面的裂缝问题。

结论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6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设计;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35kV输电线路设计

选定线路路径走向

先确定输电线路的电气接线方案,设计人员要在比例为五万分之一的图纸上确定线路的路径走向。设计者可以参考下列因素选定路径,避免出现“之”字形及大转角路径走向:

(1)尽可能选择较近的路径走向;

(2)避开地质灾害及洪涝灾害频发地带;

(3)避开高赔偿的林区、耕作区、开发区、风景区等;

(4)绕开农民坟地及农村庙宇等风水迷信地带;

(5)尽量不跨越通讯线、铁路、公路、河流、水库等;

(6)考虑交通方便,如沿公路的路径走向;

(7)避开国防通讯电缆及电气化铁路电线;

(8)避免穿过城镇和村庄的建筑物;

(9)避开高污染、高危险区域(如石场、烟花爆竹厂、油库等)。

2.选定线路测量定位桩

设计的前提是测量,测量是否合理对设计影响很大,需要勘测定位人员本着认真负责。测量单位应按设计规程进行测量,测量点应有木桩标志,用红漆标记桩号高程及转角。线路测量定位桩的选定可考虑下列因素:

应离建筑物10m以外;

(2)应离公路边15m之外;

(3)应离通讯线20m以外;

(4)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带(如流沙、烂泥地等);

(5)不要设在有可能遭受河岸冲刷或河流行洪的地方;

(6)尽量不要设在陡坡或有滑坡危险的陡坡上;

(7)尽量避开民间农民迷信地带(如龙脉、坟地及庙宇等);

(8)避开高价值经济林、果园、风景树等高赔偿的地方;

(9)穿越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定位桩应选在高电压等级线路对地距离较高处(线路对地距离应在12m以上)。

3.导线、避雷线的确定

根据系统规划提供的负荷资料和所选定的导线截面,还要结合目前了解到万载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校验。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加上个别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当线路一建成,很快就满负荷运行。

导线、避雷线的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

4.1绝缘配合设计

绝缘强度区按段划分,送电线路的绝缘强度按清洁区和污秽区来划分。以污秽性质、污盐距离、附盐密度、气候条件等,根据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等来划分污秽区段和污秽等级,提出防污秽措施,确定不同的绝缘设计。

绝缘子串及片数,按需要选择悬式和耐张绝缘子串的型式,按电压等级、荷载条件来选择不同型式绝缘子串的片数,并说明各种绝缘子串的使用条件。4.2防雷设计

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活动情况及已有线路运行经验来确定采用避雷线的根数,确定避雷线的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架空送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是采用接地的避雷线,并且避雷线的保护角越小,其遮蔽效果越好(一般应小于20?),但随着线路电压等级的降低,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的比重也越大。35kV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只在发电厂、变电所进出线架设1~2km避雷线(如线路很短,两段进线保护段架设避雷线后所剩不多,且供电性质又十分重要的除外) 。

5.塔杆选择

农村空旷地区,多采用拉线等径砼杆为主,虽然造价较低,由于施工不方便,拉线容易受外力损坏,运行风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地区现普遍采用电力行业的标准自立塔,35kV~60KV通用,水平档距可达250~350米,垂直档距最高可达450米,并采用热镀锌或稀土镀锌以加强风防腐能力。

城镇区域,受规划限制,线一般沿规划道路假设线路,而且经常考虑10KV及以下线路同杆架设,用以节省走道,所以直线杆多拔梢单杆,离心法制造,梢径为φ190或φ230mm,斜率为1/75,高度为18m及以上;一般采用钢管杆耐张转角杆制作,减少对交通或建筑物的影响无拉线设计,钢管杆的基础大多采用钢管桩的形式,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以降低施工成用。

繁华的城市区域,有采用电缆敷设的方式,电缆排管和城市道路同时施工,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最小,但造价却很高。

6.线缆选择

(1)导线型号及材料选择。根据导线的作用,制作导线的材料应选择导电率高、耐热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制作方便、重量轻、价格低廉。因此,常用的材料有铜、铝、钢等。由于铜的价格较贵,架空输电线路一般不采用铜线。而钢的机械强度较高,但导电性能较差,铝导电性能好,但机械强度低,所以 35kV输电线一般制成以铝作为主要材料的钢芯铝绞线。采用电缆敷设时一般选用交联聚乙稀铜芯或铝芯电缆,有些地区以单芯敷设为主,三芯用的较少,采用单芯敷设时,电缆管道必须避免产生铁礠环流。

(2)导线截面积计算。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大小,关系着运行中的经济性、安全性和供电电能质量等,是建设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导线需要参考新标准 (GB/T1197-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35kV输电线导线截面一般不能小于 70mm2。

7.绝缘子串选用

绝缘子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着两个基本作用,第一个为支撑导线,第二个则为防止电流回地,这两个作用必须得到保证。35kV架空导线处于绝缘的空气介质中,由于电压等级较高,为使导线对地有必要的绝缘间隙得到保证,需要将悬式绝缘子串接起来,与金具配合组成架空线悬挂体系。根据受力特点,在直线型杆塔上组成悬垂串,耐张杆塔上组成耐张串。35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中常用悬式绝缘子组装成串。

二、35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输电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的事项

(1)架空线路终端引线应与变电所35kV进出线配合适当,以便于进出线架设,同时注意35kV架空线的防雷保护范围和所区防雷保护范围相衔接。

(2)在设计中要详细勘测输电线路沿线地质、地貌、水文等情况,选择合理的电杆埋深、卡盘、底盘基础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把电杆底部的防碱防腐处理做好。

(3)放线测量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现场。设计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杆位设置要考虑实际地形地貌,选择合理杆型。

(4)设计中选择的钢芯铝绞线要注明钢芯截面大校

(5)“T”接的输电线路,需设计出该“T”点采用的杆型,并具体说明连接布置方法。

(6)设计中要清楚地说明输电线路路径说明。

(7)严格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施工中工程监理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1)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资质,具备监理人员、技术装备等硬件设施。

(2)施工中监理应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工程中每一个环节。

(3)设计、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督,并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

(4)监理人员要积极参加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的制定。

(5)监理单位(人员)应严格核对线路工程实施中使用的设备、材料、配件等质检情况。

(6)在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应由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后才能继续施工。

(7)必须在监理人员对已完成工程进行签字认可后才能拨付工程进度款。(8)工程竣工后,监理人员要重新对规定的签字认可环节及整体工程质量进行核对、确认。

结语:关于江西万载县供电公司的35kV输电线路设计和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需要技术的过硬,还需要考虑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地和常识不同类型、不同路段的设计和施工技巧以积累经验。才能对整个输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有一个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认识,从而使输电线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从而为我国电网的不断完善做出贡献,同时带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35kV输电线路设计》[J]华北电力科技,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