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1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初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是偏薄。初中数学一堂课的时间也就是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数学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数学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数学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D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数学教师在微课程制作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数学微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数学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学习技能;情操品质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知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强化学生高尚品质和情操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师只有将知识教学与情操培养进行有机统一、高度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持续进步。
一、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树立的教学意义
(一)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学生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对象。学生主体需要将自己置身到课堂教学全局之中,才能达到教学合一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将学习活动当作应尽职责、履职尽责。初中生积极向上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促使自身把学习教材内容、解决数学问题、参与教学活动作为份内之事和根本要求,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研究分析,从而展现出课 堂“主人翁”的地位和特性。
(二)学生的“求知欲”潜能显著增强。学习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坎坷的,需要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这就需要学生保持知难而上、 克难求进的学习精神和坚定信念。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内心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迎着问题勇敢前行、迎着挑战直接面对,视困难为挑战、视压力为动力,主动地想办法,找方法,解决好遇到的难题,从而实现学习效能的显著提升。
(三)学生的“进取感”意志显著增强。在良好数学学习素养体系构建中,进取争先意识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初中生进取争先意识的有效树立,能够触动初中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情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地思考研究分析问题,对教师部署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和探究、归纳和分析、反思和改正,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效能,从而保持严谨细致的学(上接第4页)
习品质进入课堂,推进教学互动的进步和发展。
二、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一)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群体的学习素养树立,首先是良好学习情感的建立。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因此,教师应将良好融洽教学氛围的构建摆在首要位置,当作根本任务。首先要构建良好师生友谊。现实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感具有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人格,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知心朋友,以此构建起融洽师生关系,使得初中生情感转移,形成积极能动学习情感。其次要营造生动趣味场景。教师设置场景的目的,是为了促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数学教材的趣味特性、生活之美以及文化底蕴等特点予以有效的呈现,将贴近初中生生活、学习现实的真实事物、案例予以充分展示,将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运用进课堂教学之中,展示其时代特色,从而营造出宽松、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状态。
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进程中,教师如果直接以书本知识告知学生群体,学生学习情感难以调动,而利用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装备,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性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飞机”、“蜻蜓”等日常生物予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呈现,帮助初中生认清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进入到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之中。
(二)建立深刻的互动环节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这其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课堂教学进程之中,交流、讨论是其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为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有力地条件。
如在《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给出了例题:“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该队胜了几场?”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用方程来描述这个相等关系,而是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组织学生深入地交流讨论算术法、列表法、方程法这几种方法的优劣性,通过比较,体会到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设置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刻的协作互助,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协作,从而在深入交流中、深刻协作中,形成正确认知观点,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交际交流能力。
(三)施行深入的探究教学
探究实践是锤炼素养品质的有效途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进程中,实践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主体在探究研析数学教材知识点以及数学案例的进程中,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克难求进品质等方面,能够得到深入锻炼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强化对初中生数学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数学探究,引导他们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对知识点的内涵、问题解答的策略等,进行细致、认真、严谨的探究和分析,锤炼初中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探究素养和归纳判断等能力,从而逐步树立知难求进、刻苦钻研的学习素养和学习品质。
如在“如图所示,在ABC中,∠BAC=60°,BP平分∠ABC,CP平分∠ACB,试求出∠BPC的度数是多少?”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教学法,只适时点拨,将解析问题的任务部署给学生予以完成。学生在阅读、研析数学案例内容进程中,意识到该问题需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而这一内容是该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活动,在合作、自主研析等进程中,得到此题解题思路为: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的度数,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BC+∠PCB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活动,并根据解题活动初步归纳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进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深入指点下,进行了细致有序的问题探析等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有初中生进行思考探析的“踪迹”,初中生在其中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锻炼,逐步树立起主动探究,勤于探索的数学学习素养。
(四)开展有效的反思辨析
反思是自我辨析、自我剖析的有效手段,也是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必备素养。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初中生对自身的学习、解析、实践等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析,回顾学习的表现以及实践的效果,在客观总结、深入辨析中,获得正确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素养。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根x1、x2满足,求k的值”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后,在讲解指导环节,组织学生M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自我反思和辨析活动,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对自身的解题过程予以分析,并深刻认识到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完善解题思路。在此题中,学生极易由>0,求出(1)中k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根据得出,求出k的值为0或2,然而很多同学忽略了(1)中k的取值范围,忘记了要舍去k=0,故k的值只有2。在本例中,通过让学生自我反思和辨析,使学生理解在“根与系数关系”应用时,必须要考虑的取值范围。
总之,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是长期复杂的教学工程,教师需要持之以恒,紧扣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挖掘有效教学深刻内涵,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组织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实现教与学二者在能力和素养的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3
德育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特点来做好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以便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改全面深化的今天,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内容及教学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让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既教学又育人的最终目标[1]。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一项宽泛的内容,科学的德育教育不仅包含着我们传统认知层面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着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积极向上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提升,自身的数学探究意识能够得到优化,自身的智力开发也得以有序进行。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基本需求,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是可行的。科学的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脑力、智力、品质力等开发和提升,提供了扎实持续的基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放大学生这方面的优势,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创新、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对自身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素养,能够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今天,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培养数学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要着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在初中?笛Ы萄?实践中,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德育内容,同时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积极创设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2.1 制定教学目标要以德育为本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以德育为本。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如在“圆柱体”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将一些简单直白的圆柱体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明确圆柱体的性质及特点。但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渗透德育内容,以德育为本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在德育为本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在教授学生“圆柱体”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圆柱体的实际图片,如故宫大殿内的圆柱体,酒店大厅中的圆柱体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美感,能够激发学生美的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积极发现美、认知美。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制定并融入德育内容,这是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2.2 利用数学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该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实施教学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上表现为以创造教育思想为主要理论,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为主要目标,以“创设情境一导学探索一自主解决”为基本操作程序,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来构建师生关系,以启发式、开放式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重要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含义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
(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容结构
在初中阶段,实施数学创新性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五种创新素质:1.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新的动机、欲望和兴趣等。2.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认识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独创的实践力。3.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的品德、情感和个性。4.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的思想、勇气和意志。5.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批判、聚合和发散的思维。这五个因素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都是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它解决了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解决能够创新、持久创新的问题图。
(三)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其目标是从“以知识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此为教学的价值取向。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使之逐步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
兴趣是好的老师。不论什么时候,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数学本身是一门单调的、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是不能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的。因而,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数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那么相应地也会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学习数学知识。
(二)抓住知识重点,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必须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能够对教材整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清晰的、明确的把握,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数学知识讲解。例如,在讲授“菱形”的知识时,教师根据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探索、教师归纳以及习题解答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菱形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在实际的问题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面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足的现状,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换思想,力求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结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分组讨论时,任课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为其答疑解惑,给予及时的指导。教师应当驾驭课堂秩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课堂上时间最大程度地利用在有价值的交流和讨论中。当学生认识存在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当学生对探索结果存在阻碍和不足时,教师则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来给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
(四)以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创学。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创新,而应当以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不应偏离太远。任课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准确理解和定位教学目标,同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在补充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应当把握教学的重点,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法给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使得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单调的、复杂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能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凌云.《浅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基础教育论坛.2010(12):30.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策略
初中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数学学科中核心价值进行剖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社会参与,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精神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精神
在古今中外的数学史上,出现了众多具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利用杰出数学家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伟大,促进学生向数学家看齐,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数学课程标准》住处:“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例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人,被并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进行命名的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华罗庚在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做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教师通过为学生介绍中国伟大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强化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者,教师进行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钻研,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数的平方》时,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要剪出一块面积为36cm2的正方形纸片,那么纸片的边长是多少?”引发学生疑问,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获取知识,强化学生认知,之后引导学生知晓问题的实质是要找出一个数的平方根为36,从而探求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相互讨论、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方法的掌握,使学生自主得出方法,强化学生对于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初中生在进行学习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走入课堂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使其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取创新的可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创新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我们学校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出去春游,师生人数一共342人,现已准备两辆校车,每辆可乘坐64人们,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创新解决方法。之后留o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再如,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再一次劳动中,学校团委组织56名团员为学校花坛的建设搬砖,一年级的学生一人搬7块,二、三年级的学生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25块。那么,一年级的学生有多少人参与?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生思考问题,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感知,使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出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具有现今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注重思想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改芳. 巧借方程组高效处理初中数学信息题[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06).
[2] 唐成斌. 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6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运用
数学化思想最早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将数学化思想定义为借助数学思维客观看待问题,并加以解释和整理,实现数学化组织和完成。随后,相关学者对数学化思维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化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化思想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数学思维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并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思想,确立数学化思想理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数学化思想的作用和教育价值,教师要转变思维,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化思想,并确立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进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从本质而言,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和\用数学思想方法后,才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快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化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分,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明确数学思想,进而养成良好数学思想习惯。
二、拓展方法,构建数学方法策略体系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相似性质,推测二者其他性质方面相似性,这种方式属于主观意义上的不充分似真推理,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往往要开展一系列逻辑论证,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入类比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入到数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类比“方程”概念,提出“不等式”概念,出示第一组:1+2=3;a+b=b+a;S = ab;4+x = 7,第二组:-7 < -5; 3+4 > 1+4;2x ≤6;a+2 ≥0;3≠4,观察这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含义,明确小于、大于以及不等于等情况,自主对以上式子进行区分,从方程概念过渡到不等式概念,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印象,强化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化归法
化归法主要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和转化,形成熟悉的问题再进行解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化归法作用于问题本身,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化归法,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和转化,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中,为了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合两个对角;把平行四边形叠成一个圆柱,验证对边相等;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四个角的角度,进而使得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能根据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数形结合法
“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是数形结合法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形”的直观性明晰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以“数”的精确性凸显“形”的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数形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路,将问题解剖开,明确各个数量关系和几何性质,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让同学在演算本上画出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y=2x2 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谈论其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探究中,以抛物线为切入点,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图像特点,明确此图像为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y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使得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并明确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进而落实数学化思想。
三、结束语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