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1
临床护理路径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 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为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患者共同制定的有时间顺序的最适当的护理计划, 以便促进患者康复及节约资源,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1]。国内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经可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增强护患沟通, 提高满意度, 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近年来,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提升服务品质, 在产科也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孕产妇进行护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其在产科的护理工作意义报告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运用
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 从“情、理、德”上下功夫, 使护理工作系统化、人性化, 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产科护理管理中, 结果显示, 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 改善护理质量,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产科质量, 限制剖宫产率。
2 应用与效果
2. 1 王梦醒等[3]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为提高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和门诊健康教育质量, 根据门诊流程相关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孕妇首次就诊时由接诊护士向孕妇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根据孕妇的孕周及检查结果, 由责任护士和孕妇按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共同完成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的护理工作。最后发放孕期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 依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在产科门诊为就诊孕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将围生期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护理服务流程中, 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满意度。
2. 2 范晓琴[4]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程中的应用, 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待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制定待产妇版和工作人员版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做入院宣教的同时将临床护理路经表发给产妇或家属, 并向孕妇或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经表的内容与作用, 然后将临床护理路经表的附在病历前面, 由责任护士逐项完成并打勾签名, 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待产妇的需求不断完善CPN的内容。结果显示产妇产程时间缩短、阴道助娩和剖宫产率下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产妇满意度提高。
2. 3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2. 3. 1 李旭茹等[5]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正常顺产和剖宫产(病理产科除外)的应用 , 根据产妇分娩前后不同时段的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然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图分别对入院后的正常顺产及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实施。然后每日每班次的护士都必须按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护理。护士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评价, 对未掌握的产妇要求责任护士重新讲解及示范, 出院前考核产妇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结果显示, 产妇对宣教的接受能力和新生儿护理操作的动手能力、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和减少住院平均费用, 产妇泌乳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和肿胀硬结发生率下降。李丽娟等[6]报道, 在产科剖宫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排气时间和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 泌乳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2. 3.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应用, 根据胎膜早破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然后由专人按时、按质、按量的进行实施, 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组孕产妇减少住院费用, 产前、产后感染率降低, 提高病情知晓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2. 3.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胆汁瘀积症患者中的应用, 在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和常见护理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者根据孕妇在入院、产前、产后及出院时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护理设计, 然后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按照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组孕妇的满意度、顺产例数升高, 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
2. 3.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相关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由责任护士或健康教育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次序和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直至患者掌握。结果显示在知识与技能掌握方面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 小结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 有效的监督了护士工作, 减少了医护行为的随意性, 所取得的效果显著;目前,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方面, 在高危孕产妇方面应用较少, 尤其是剖宫再孕孕妇方面并未谈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 当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在5%~20%, 并且孕产妇病死率和婴儿病死率均处在世界最低水平, 而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竟接近50%。近年来, 我国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剖宫再孕孕妇经阴道分娩也随之增加, 但剖宫再孕增加了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风险, 严重威胁母子生命安全。鉴于此, 目前临床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剖宫再孕的孕妇, 因剖宫再孕的孕妇在孕期出现宫缩、孕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很大, 如孕妇不定期产检, 对剖宫再孕分娩风险知识不了解, 在诊疗上不配合医生, 未按医生嘱咐进行产检和住院、观察不到位等, 严重者会导致子宫破裂, 影响到母儿的生命, 因此, 在产科门诊内容方面应增加优生优育、分娩方式以及分娩风险相关内容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 加强环节上的管理, 探索出适合剖宫再孕孕产妇的服务模式, 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 英立平.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8-84.
[2] 攀俊玲, 祁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29):228-229.
[3] 王梦醒, 韩秀.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护理杂志, 2011, 28(2):69-70.
[4] 范晓琴.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产程中的的应用研究.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2(16):1039.
[5] 李旭茹.陈伟月, 孔肇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代医院, 2007, 7(8):116-118.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临床 护理路径系统 设计 应用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医学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医疗护理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就是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大信息建设水平。而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取得的一定发展,护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还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临床护理路径的缺陷
1.1 对护理执行时间的不正确反映
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以纸质为主,能够对患者所需护理内容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然而,护士工作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量大,很难对每一项护理工作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记录,同时也无法有效的跟踪和确认实际的护理工作行为。因此传统的护理路径无法对护理执行时间进行充分的反映,对护理质量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医院运行过程中,对护理行为的规范能力降低。
1.2 对患者综合信息的不及时掌握
传统的纸质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护理内容以模板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规定,然而,无法将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病信息、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更重要的是也无法及时的向患者提醒费用信息,而护理路径中存在的缺陷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弥补,因此很难有效统计护理费用,医院对整个路径所耗费的费用状况也无法实现有效控制。
2 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
2.1 系统模块
该系统的整体架构,是根据实际护理工作内容,对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进行详细的划分,包括护理评估、患者资料查询、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板块,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对护理内容进行自动生成,在对移动护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将其同电子病历联系在一起,促使结构化和系统化在护理路径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首先,患者资料查询。护理人员可以对该路径中的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查询,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一时间段中,路径发生变异的原因、变异发生的概率以及路径完成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查询;其次,护理评估。患者自住院之日起,路径中就能够结构到具体评估单,这一评估单存在于电子护理病历当中,将其录入到移动护理床之中,并可以对护理记录进行自动生成;再次,护理方法。根据病情以及患者不同的个人状况,医生会给予不同的遗嘱内容,在对这些内容录入到路径当中以后,系统会自动的生成护理方法,忽视在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护理步骤以及方法来工作,还可以在扫描患者腕带的过程中,对无线护理设备进行应用。对于已经实现的护理工作来讲,该系统能够自动生成记录,极大的节约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实践;最后,健康教育。在该系统当中,医院的用药系统以及知识库能够同电子病历建立紧密的联系,路径运行中,相关健康教育内容会自动弹出,在对该系统进行利用的过程中,护士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补充自身的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传播到患者当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记录会在扫描腕带的过程中生成,促使健康教育切实得到全面宣传。
2.2 系统功能
2.2.1 统计查询变异原因
该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针对某一种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异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展现出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计算出满足这一变异的病人数量以及没有完成变异病人的数量,并指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一来,能够为修改以及维护这一路径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以往的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掌握,并通过重新修订,构建全新的护理路径规范,促使林场实际需要可以被护理的内容进行满足。
2.2.2 监控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产生的费用
移动护理应用过程中,可以实施监控和统计路径内部实际产生的护理内容以及因护理而造成的设备材料消耗,并对消耗内容所造成的费用进行统计,从而提升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患者对服务以及费用进行更加充分的掌握,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这一路径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参与到诊疗活动中来,对于提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我国在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将信息技术同临床护理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护理电子病历以及移动护理等功能,极大的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能够规范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护理中发生差错的概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容,罗春梅,骆书兰,杨红利.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01:42-43+47.
[2]张秋平,李红颜,李领娣.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05:527-529.
[3]辛晓燕,单玉静,祁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5,34:4240-4244.
作者简介
薛F(1985-),女,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信息处理技术员。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医疗护理服务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形成路线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遵循制定的医疗护理路径表内容,获得疾病的康复。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能使护士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可以具体的实施护理计划。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有效地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护理效果[1]
【关键词】骨科临床护理路径表设计应用
一、设计护理路径表的思路
1.1目标的设计
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39号为根据,收集骨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骨折的如腰椎间突出摘除术、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过程资料,与医生一同进行全面分析,完成其成本的核算和回顾性的调查。制定此三种疾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服务项目,并严格执行,节约护理时间及项目偏差,且对预期结果进行及时的测量。
1.2设计版式
为了与病历各表大小相一致,我们采用A4纸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一个病人装订一份,以便出院后收集归档。
二、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
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是采用表格的形式,根据医疗上相对应的骨科临床路径表格制定,依据是以时间为先后顺序,主要内容简单明了,如入院第1天、第2天、手术日期、出院日期等,依据每天的服务项目如:入院评估、入院指导、心理护理、诊疗、各项检查、用药的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的安排、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引流管拨除时间、特别是骨科康复锻炼的时间、频率及达到的效果、卧床时间、下地时间、身体负重时间,扶拐、出院的指导等,在眉栏的部分,应该将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依次填入,依次上述条件制成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共同知道何时该做什么检查、何时接受手术、何时进行功能锻炼,如何功能锻、在何时拆线、何时出院等。并设计了执行过程中有无变异及变异原因分析、处理。
三、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范围
3.1使用的方法
当病人入院后,就启动了该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由责任主管护士填写表的眉栏的部分,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用此表的目的,告知表中各项目的执行时间、内容、注意事项,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放入文件袋,挂在病人的床旁。为了达到共同完成每天表中的内容,每做完规定的内容后护患需要共同签字并注明执行的时间。如果未能及时完成,或时间项目有变动,也必须告知医生和病人,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骨科此三种疾病的病人年龄较高,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这就要责任主管护士灵活掌握,既要达到目的,又能完成表中各项内容。此表护士长要在病人出院将其收回,分析有变异的部分并完善表中内容,存档。
3.2先期测试
将有着代表意义的骨科创伤疾病腰椎间突出摘除术、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作为临床路径表。病人住院期间,配合医疗上使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表测试,使医疗护理活动程序化,与病人及家属有了良好沟通,让病人及家属知晓住院后每天的内容,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测试时间开始于2011年2月,期间进行了先期测试期,共114例(男58例,女56例),均经手术治疗,完成整个疗程的有114例,有5例未完成疗程已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5d,较以前缩短3d。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明显提高护理质量[2]。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5-01
临床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及指导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根据每日护理计划,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指定的住院护理图与整体护理工作计划,有效减少了护士记录文字所用的时间,有利于护士将时间有效应用于病房工作中,确保护士工作效率额提高[1]。
1资料与方法
2一般资料
选取88名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50名男性,3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有7名锁骨骨折患者,23名肱骨骨折患者;18名股骨干骨折患者;18名胫腓骨骨折患者;5名脊柱损伤患者;17名腰间盘突出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治疗与护理,并顺利进行手术。随机将8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方法
4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路径护理:
首先,要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成立制订临床路径小组,具体由护士长、科室主任、护士和医生共同组成路径小组成员,依照骨科患者护理标准,以患者为中心,创建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患者入院宣教、住院咨询、医嘱治疗、各项检查、合理饮食指导、基础性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健康知识教育以及院外随访等。同时依照整体治疗过程和时间顺序进行具体护理标准流程的制定。
其次,在治疗和护理骨伤疾病的过程中,临床护士一定要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患者心理护理、肢体功能恢复、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内容。交接班时,接班护士一定要整体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具体评估内容为: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大小便情况、肢体功能状态、进食情况以及身体皮肤情况等专科护理特征及阳性资料[2]。打勾、签名已经护理过的内容。此外,护士长还要每日对患者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评价与督导护理不足方面,对未达标环节,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改进,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实施路径护理过程中,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异情况,依照患者病情对护理计划进行详细制定。
5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内容为: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疾病了解程度。
6统计学方法
通过χ ± s 表示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技术资料,P
7结果
通过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都明显减少,而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学习了解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差异相比,P
8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通过图表形式有效照顾从住院至出院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一方面包括基本医疗标准措施与护理方法,另一方面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护理服务理念,对整体护理、医疗与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建立一支高素质护理团队,保证医疗成本的减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了常规护理所存在的不足[3]。常规护理中,护士只是被动根据医生嘱咐为患者做相关护理工作,并不能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不能保证患者在短期内治愈疾病,这就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多数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导致出现很多预后并发症。临床路径能够在临床护理中避免多余护理环节与无效服务项目,能够避免由于个人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不足而导致的疏忽与遗漏[4],所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解决以上骨科护理问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马婕,艾红梅,权会利. 临床护理路径在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08,24(10) : 22 - 23.
[2]谢明薇,卓丽芬,朱蕾. 专病专护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在妇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8,25 (12) : 61- 62.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教学改革;护理专业
一、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药理学教师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但没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护理专业进行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现象。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
2.教材内容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护理药理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1]。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大量的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掌握应对措施以及给患者和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而教材存在护理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
3.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用药护理的实践技能训练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2]。
二、改革设想
1.转变药理学教师的护理观念
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其中药理学教师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更改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临床护理全职教学的学习和培训,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创新药理学教材
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删去和削减药物化学结构,药物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等,在每章节后增加相关的用药评估、用药计划、用药知识等内容。使药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有了相应联系。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已将《药理学》更名为《护理药理学》,这将凸显教材的高职护理特色,更为实用,使其不再是本科药理学的缩版。教研室教师在编写教材及确定教学内容时,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对于一些基本药理学经典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力求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和进一步完善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3.药理学理论教学与护理程序保持一致
①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进行用药护理。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在每章节的内容后,可把刚学的内容按护理程序从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治疗效果的措施、不断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教学。②护理专业教学要正确处理好药理学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系,找出教学上的衔接点,体现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出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护。不但要重视学生智力培养,同时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药物学知识,还要有整体观念,注重病人用药心理及药物的社会化影响,按照护理程序主动为病人服务。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采用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④理论教学中,应将处方的内容提到重要的地位上。除了对处方基本知识概括性介绍外,还应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以不断刺激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
药理学的实验课是整个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加大直观教学力度,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深刻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应适应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加强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动物为模型来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增加学生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护理技能实训 现状分析 改革
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护理教学的重点在于护理实践教学,而护理实训是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培养护生护理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中职护理教育是护理教育的主体,中职护理教育承担着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任务。但是,很多中职护理学校的护理技能实训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导致护理技能实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护理技能实训进行改革,完善实训条件,修改实训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
1 中职护理技能实训现状
1.1实训条件简陋 目前,拥有完备、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中职护理学校还仅仅是极少数,护理实训场地面积严重不足、实训器材陈旧是目前大多数中职护理学校护理实训的现状。如今,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一次性医疗护理操作用品普遍使用,如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灌肠袋等;到处是方便、快捷、新颖的护理操作器材,如全自动洗胃机、管道式给氧装置、管道式负压吸引装置等;而学校的护理实训器材还在使用传统的无菌导尿包、氧气筒式给氧装置、漏斗胃管。由于实训场地狭小,实训器材陈旧,使护理学生不仅动手的机会少,而且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护理操作用品缺乏认识,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临床普遍使用的护理操作用品不会用,新技术不会做,那学校的护理技能实训就失去了意义。
1.2实训内容陈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让护理技术操作日趋简化,加之大量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的广泛使用,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很多护理操作项目的操作程序、操作内容、操作要求发生变化,但学校的护理实训内容还在按部旧班地依照教科书进行。如关于“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临床护理工作中早已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试管进行血标本采集,但教科书还在讲解传统的注射器静脉穿刺抽血后注入普通试管的方法。这样的护理技能实训内容,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严重脱节,势必影响护理技术实训的效果。
1.3实训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采用“示范练习指导”的模式进行护理技能实践训练,这种机械、单一、重复的实训方式,不仅让学生容易疲乏,产生厌学情绪,也不利于护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护理技能实训的效果不理想。
1.4实训考核方法不完善 目前护理技能实训的考核方法大部分以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为主,考评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护理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忽视了学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护患沟通能力及其他能力的考核,如应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等。 转贴于
2 改革措施
2.1实训环境临床化 加强护理实训场地建设,建立仿真的临床护理环境,增设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ICU病室等护理环境,配备的实训机械用具要紧随临床护理的新进展。仿真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实际护理临床的感觉,对学生熟悉病区护理工作流程起到很大作用[1]。为了方便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后能较快地适应护理工作,护理技术实训时的器材应注意临床化,尽量使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操作用品进行护理技能实训,让学生在护理实训中就能接触到今后在工作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让护理技能实训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
2.2实训项目要实用 确定护理技能实训项目时,应首先考虑其临床实用性。以护理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在对护理实习医院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来确定护理技术实训项目。注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删除陈旧项目,增加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项目[2],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技术、微量注射泵注射技术等,避免学生进入临床后出现“实训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用不着,临床工作中需要的内容没学过”的状况。
2.3实训方法多样化 突破教师示范、学生模拟的传统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境,以病例为引导,将问题的解决与实训目标相结合[3]。采用角色扮演、护理情境模拟、临床护理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实训,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在形式多样的护理技能实训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2.4 实训考核综合化 改革以操作考核为主的实训考核机制,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护理能力评价。从护生仪表、操作前评估、操作物品准备到操作步骤、卫生宣教、物品处置,全过程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对操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护理能力,如操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等也进行考评。并且,考核分层次进行,单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以考核学生操作能力(操作程序的完整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为主,在护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考核;综合护理技能考核以评价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主,在学生临床实习前进行护理技能集中训练后进行终结性考核。
本着“以护理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护理专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的宗旨,我校在中职护理技能实训中,通过完善护理实训条件、调整护理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方法和考核机制,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实训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综合护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和林.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