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1
国务院总理部署五项农业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大战略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
我国奶业产业化发展特点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羊业现状和未来
搞好海南无疫示范区建设推进畜牧业蓬勃发展
吉林省畜牧生产贸易略述
建设全国牛产业大市的战略选择
草畜乳产业化经营中若干问题探索和研究——谈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畜牧业发展的方向——设施畜牧业
在南方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实践与思考
畜牧工业化是推进畜牧产业化的战略措施
关于奶牛、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的探讨
开创奶业发展新模式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谈福建长富乳业集团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特点
齐鲁龙腾阳谷凤翔——初访山东凤祥集团
内蒙古草原农牧业产业化的新星——红武集团
以实业为依托促进畜牧业发展
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杂志发刊两周年·秋令赏景有感
农业产业化顾问
:今冬明春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农业)
2005年化肥关税配额进口总量、分配依据和申请程序
做强汇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朱新礼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纪实
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论农业产业化中的企业家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农业项目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建设
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苹果加工业发展战略分析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
我国草牧场的规划思路与内容研究——以克什克腾旗草牧场规划为例
从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下)
解读农产品加工(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农业产业发展
小麦加工重点扶持产品及说明
稻谷生物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九大行动”之三农业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
农业部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方案
农业部启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
把握“三农”工作的三个重点
罗非鱼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影响农产品整体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大力推进云南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
区域布局强化营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辉煌尖山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产业链上党旗红——官庄镇推行“支部加协会加党群联合体”模式发展农村经济的总结
赴建瓯、义乌两市考察林业报告
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黄腐酸复合铁肥的应用前景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2
2015年9月7日―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盛泽镇人民政府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盛泽2015)在江苏盛泽隆重召开。
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环科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以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知名企业、研究院校、上下游产业链、咨询公司和贸易商等近6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以“创新驱动,融合共进――‘新常态’下化纤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为主题,聚焦“新常态”下全球化纤业谋求变革和调整的新战略及谋求全球纺织化纤业融合共进的新举措,着重梳理中国纺织化纤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果,解读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要点,深入探讨未来中长期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与合作模式,以及化纤及其上下游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等行业热点。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许坤元表示,本次会议“创新驱动,融合共进”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化纤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也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各国产业间实现高效分工协作的融合。中国化纤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市场研究,更加重视上下游产业链、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向国际市场,共同推动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中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江苏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梁一波致欢迎辞。他指出,盛泽的纺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历数轮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纺丝、织造、印染等主要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连续9年蝉联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交易额第一位。盛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
目前,纺织化纤行业正面临“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综合成本上升,行业整体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指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合作的倡议,很多国家能坐在一起共商、共建和共享。建设“一带一路”,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人员的互联互通,采用P2P的模式,并将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大自贸区的网络和自由贸易园区这个小的自贸区的网络结合起来,未来“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将成为全世界新的增长点。
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正值中国“十二五”收官和筹谋“十三五”蓝图之年,也是全球化纤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勇副会长在发展论坛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已经先于国民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将利用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的新优势;将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品牌实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完善人才体系;积极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行动中,实现纺织强国建设目标。
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了46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绿色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表示,以资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经济模式,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发展绿色加工技术,实现加工过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发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以废旧纺织品、边角料等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寻求产品的再生循环利用,构建纺织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方法与体系,实现纺织品从原材料、加工、应用到废弃全过程绿色化。科技引领下的绿色制造必将成为我国纺织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化纤行业依靠拼规模、产量、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化纤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渐发展为资源、渠道、品牌、标准等软实力的竞争,企业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市场发展态势,主动把握技术、品牌、生态等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化解内在结构性矛盾,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提出了中国化纤在“十三五”的四大重点工程:纤维新材料重点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
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高层领导、全球知名制造商及咨询机构的精彩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全球化纤发展的前沿信息。
日本化纤协会董事长上田英志分析了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均纤维消费数量的提升将变得极小;但与之相应的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开始提高, 这导致纤维消费单价的提升。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化纤企业将产品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技术纺织品”将极为重要。美国化纤协会理事长Paul.T.o′Day介绍了美国页岩气能源革命提供给石油基纤维产品更低成本的原料。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化纤联盟理事长Frederic Van Houte提出,欧盟对不可持续产品会征收关税或给予制裁,长远来看,基于质量和创新的贸易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低价策略。创新引领、产品的差异化、生产的柔性化、效率、可持 续 性、全球合作等关乎欧洲化纤行业的未来。欧瑞康集团副总裁Andre Wissenberg给出了境外投资成功的因素是基于金融、了解当地的法律和当地文化的融合、市场认可的强势品牌和工艺流程中的专有技术以及准入技术等。PCL纤维高级经理David Hart分析了全球纺织品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保健、保暖、防护、身体塑形、运动监控等是重点开发方向。
为期两天的大会设有发展论坛和8场专题论坛近70篇的精彩报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了全球化纤业界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发展论坛从宏观入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规划思路、“中国制造2025”、欧美化纤发展趋势、境外投资环境分析、全球纤维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与供求预测等问题展开探讨交流;专题论坛则分为“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时尚跨界・纤维概念分享”“先进的维纶技术”“价值再塑・功能性纤维与应用”“绿色纤维与发展”“化纤智造与产业服务”“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几大主题,交流全球纤维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最新纤维品种的技术发展、应用创新、市场拓展和价值挖掘,深入探讨纤维营销推广新概念、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与化纤行业的内在关联,并特约有关专家开展“中国化纤行业对外投资专题论坛”,从投资环境、实践经验和政策支持等多角度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3
阴霾已经飘散
与一年之前为瑟瑟寒冬所包裹和半年之前冷暖交替的强烈反差完全不同,今天的全球经济已经发出了向上爬升和聚力复苏的铿锵脚步声。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在经受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痛苦的一年折磨之后,终于从2009年的第二季度开始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尽管美国GDP在2009年出现了2.7%的负增长,但相对于2008年动辄5%以上的季度跌幅而言已算是否极泰来。
与美国经济随时保持着脉动与共振关系的欧洲经济同样展示出了一路向好的阳光。特别是与去年第一季度欧盟27国与欧元区16国的经济指标同时“坏死”(GDP分别巨挫4.8%和4.9%)相比较而言,欧洲经济列车在接下来的时间持续发力,并在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向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分别送去了0.4%和0.2%的经济增长“红包”。
就在美欧经济奋蹄前行的同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也拉开了竞跑的架势。除去年第一季度经济巨幅下挫8.7%令日本人感到揪心之痛外,接下来的3个季度经济增长结果让刚刚上台的鸠山政府喜出望外,以致日本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对经济状况的预测。当然,从“失去的十年”中走出不久的日本经济再遭金融危机的洗劫,2009年的GDP难免萎缩5 3%,但比其先前的预期已经大大减少了1至2个百分点,可谓是拨云见天。
作为世界经济阵营中最引人注目的板块,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交出了非常亮丽的成绩单。其中巴西在2009年已经取得了4%以上的太好收成,印度将6.5%的增长成果收入囊中。而与印、巴相比,中国经济更是气势如虹。尽管中国决策者曾经为去年第一季度仅增长6.1%的尴尬而捏汗。但2009年GDP增长8.7%的厚重记录却再一次让国人扬眉吐气,中国经济不仅在最为艰难的一年划出一道美丽的“V”形反转曲线,而且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50%的比重让全球再次刮目相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去年经济增长仍下降了6.8%,但这丝毫不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1.5%的正增长成果。
我们必须强调,由于美、欧、日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以上,因此,这些主要经济体正态修复和明显改善的结果可以说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其实,识别金融危机是否见底或者说世界经济是否反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标准进行观测,即各国政府的政策收缩预期和国际社会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从目前来看,澳大利亚央行在全球已经率先启动了升息步伐,中国央行也超前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尽管美欧中央银行依然维持着历史上的最低利率状态,但其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也日趋强烈。至于在未来经济增长预期上,我们当下所能听到的几乎都是一片高调。其中世界银行在日前发表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将2010年全球经济增幅预测由2%上调至2.7%,而联合国刚刚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将实现2.4%的增长。
银行业咸鱼翻身
欧美银行机构既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自然也应是危机的最大买单者。资料表明,在金融危机所造成的3.2万亿美元损失中,银行业损失达1.6万亿美元。而1.6万亿美元损失中,美国银行业损失9600亿美元。欧洲银行业损失4680亿美元。不过,在欧美国家政府借助于纳税人资金对金融体系强力“输血”的搭救之下,欧美主要银行已经从泥沼之中挣脱出来,并开始了重新打拼的过程。
华尔街银行巨头交出的答卷超出了官方与市场的预期。资料显示,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2009年全年从市场到了133.9亿美元的纯利润,而且这一结果为高盛成立14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为此,高盛准备敞开钱袋子向每名员工平均派发59.5万美元的奖金。无独有偶,美国银行2009年全年净利润也由上年的40亿美元增至6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全年的净营收上升到234亿美元,虽然花旗集团去年全年净亏16亿美元,但这一数据相比于2008年的172亿美元的亏损无疑值得弹冠相庆。
与华尔街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气局面一样,欧洲银行机构的财务报告也是精彩纷呈。其中,英国巴克莱集团2009年的利润超过了100亿英镑,为此,巴克莱将向数十名交易员和管理人员发放的奖金高达数百万英镑;与巴克莱相比,曾经获得过政府200亿英镑注资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似乎也起死回生,去年全年的利润也达到了60亿英镑。同样,据法国兴业银行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去年该集团净利润达到了503亿欧元,同比猛增131%。
被利润冲昏了大脑的欧美银行是否还会重蹈冒险之举而再度被打回原形是所有人都在思考和提防的事情。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欧美国家政府愈来愈严苛的金融监管。除了华盛顿将美联储打造成“超级监管者”角色并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欧盟成立跨成员国的金融监管委员会等原有改革举措外,奥巴马政府在日前还宣布拟向大型金融机构开征特别税费和限制金融机构规模及其交易活动的两项提案。同样,英国政府也在日前出台了限薪新规定,即只要年薪超过100万英镑就必须在以后3年中延缓6成花红,同时,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从4月开始对年收入15万英镑以上者的税率提高至50%。所有这些日臻完善的监管举措将对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形成强力的约束与抑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欧美银行还存在继续破产的可能。资料显示,去年和今年以来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已升至141家,而且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500家银行。不过,这些银行一般都是地区性的小银行,其破产辐射力相当有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银行并没有像华尔街大型银行那样从事过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即便是破产,其引起的行业关联效应和“骨牌效应”也被局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全球再发生如同过去两年金融风暴的机率相当之低。
是否二次探底?
从迪拜赖债风波到希腊债务危机再到日本航空公司的破产,不断发生的惊骇事件昭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乃至世界银行在《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警告:金融危机最糟糕的阶段虽可能已经过去,但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同时必须警惕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
政策收缩的时机与力度选择既是对决策者的最严峻考验,也是未来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方面,“退出战略”实施过早或者“刹车”力度过大。可能超出了经济的承接力,并且在新的增长引擎没有培育出来之前可能导致经济复苏的夭折。另一方面,
著“退出战略”发生时滞,届时庞大的货币供应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通胀,并诱发新的资产泡沫,进而又会迫使一些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由此可能带来新的经济衰退。
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的放大是高悬于世界经济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由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刺激经济政策普遍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财政赤字,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财政赤字永久性增长1%,长期利率将上升10至60个基准点,利率上升将抑制投资,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相伴随的是国家债务风险的累计。据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统计,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七国集团。而在2010年主要国家债务占GDP之比中,希腊政府将达121%,美国上升至97.5%,英国上升至89.3%,日本将达227%。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将成为经济持续复苏的致命软肋。
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冲击世界经济正常持续的一大恶魔。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频繁抬头,并已使世界贸易量在2009年大幅下挫14.4%,而且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的影响,制约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在削弱,未来贸易救济措施对贸易复苏的影响范围还将显著扩大,从而延缓世界贸易的增长,不利于经济复苏。
经济动力能否实现有效的更替与衔接成为经济增长能否最终“软着陆”的核心要件。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动力是政府投资,即外生增长动力,这种驱动方式已经对私人资本与消费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由于内生力量(私人投资与消费、技术变革与创新)是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元素,因此,世界银行在《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如果私人投资与消费将有效替代政府需求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今年全球经济增幅可能高达3.4%;否则,当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低至2.5%。
经济增长最后落脚点都应当归为到就业率的提升上来,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人类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区域性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业化国家的失业率可能攀升至10%,为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国际劳工组织则预测,发达国家的就业要到2013年才有望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要到2011年才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该报告同时指出,如果政府取消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其所涉及的51个国家中将在2010年产生约500万人的失业者。失业状况的恶化不仅减少了储蓄。而且直接削弱了人们的支出,从而导致经济引擎熄火。
新引擎
金融危机带给了全球经济的灾难,但也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因此,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寻找着未来经济的全新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方式。
仰仗着美元的霸主地位并以消费作为引擎的美国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到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同时,危机也充分说明,依赖于出口尤其是向欧美国家出口的亚洲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继续。据此,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经济增长再平衡模式的设想,并且承诺美国将改变倚重美元和消费的发展模型,注重培养储蓄和增加投资。而危机之后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等国也相应地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刺激消费需求的经济政策主张。
需要说明的是,与在传统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范围内寻找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更有意义的是,产生以新技术为驱动力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几乎是每一次经济衰退后的必然逻辑。因此,作为目前人类探索未来经济成长的最伟大成果一一低碳经济开始跃上各国政府决策的前台。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银行;社会责任;意义;策略
履行社会责任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银行业转变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促进银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银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一)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同时,还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付诸行动,承担社会责任。
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渗透最广泛、最有效的推动力量,是与土地、劳动力同样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金融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社会经济有着支撑带动作用。银行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和对社会的保障功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安居乐业工程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银行业响应党和国家对企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是构建和谐企业、顺应国际潮流的迫切需要。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总书记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银行业发展停滞将影响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回顾中山近20年来银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例如90年代初期中山各银行机构粗放经营,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制约了本地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九十年代中期,经过几年的整顿治理和改革,今天的中山银行业已面貌一新,蓬勃发展。
银行业发展能为地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良好的服务和支持。银行业发展快,则城市聚集资源和产业的能力就强,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流入,为地方带来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等多方面更广泛深刻的变革,提高当地对外开放力,对于城市文化、制度、秩序及管理等软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山银行业的稳健、持续发展为中山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中山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三)履行社会责任是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
只有按照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要求,把履行社会责任转变为银行的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方面,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的银行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社会是银行的依托,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恪守社会责任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银行树立社会形象、打造文化品牌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使银行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提高企业美誉度,使银行的市场开拓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促进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银行基层行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银行发展目标与地方政府的极少部分施政目的不一致
从总的来看,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通常是一致的,例如在发展基础产业,促进大城市、大工业的发展,支持地方的支柱行业,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等方面,银行服从宏观调控,尽力支持地方建设。但有些时候,地方政府从扶持本地经济的目标出发,要求银行对技术新、风险大的项目进行支持,而银行从控制风险,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不能一一满足地方的要求,或是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银行从自身存贷比例或受总行控制的影响,在某一时段内没办法满足地方的需求。
(二)社会各界对银行差别化服务认识不一致
多年来,银行业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贯执行对客户“金额大小一样办理,生人熟人照样接待,存款期长短同样对待”的原则,随着对金融意识的增强和对中外银行业务知识了解的增多,不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商业银行在当前服务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差别化服务,集中资源为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优先满足大客户,而对中小客户提供普通的标准化服务。我国的大小客户对银行的免费服务享受惯了,此类改革引起了部分客户不满,社会各界,甚至是部分的政府部门都提出了质疑。
产生这类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部分银行在实行差别化服务的过程中采取措施不当而引起,如有的擅自提高起存额度,拒绝小额存取或汇款服务,有的银行网点员工服务态度较差等,造成群众办业务排队时间过长、意见较大。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服务目的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执行者,其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特别是要扶持中低收入层,故部分政府人员希望银行能照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银行作为股份制公司,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银行80%的利润是由20%的优质客户所带来的,国外银行业对客户实施“差别化服务”,同台竞技的国内商业银行如不进行差别化服务,现有的黄金客户绝大部分都会跑到外资银行去,银行要获得更高利润,就必须采取措施争取这有限的20%的客户。
(三)支持中小企业、弱势群体与银行控制风险存在着矛盾
中小企业的固有特性是规模小、实力弱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企业报表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目前尽管人民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就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各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但银行从自身控制风险要求出发,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现有贷款条件对中小企业融资限制较严,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评估、授信、担保等方面难以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的要求,银行分支机构难以理直气壮地予以支持。中小企业企盼及时到位的金融服务还难以得到满足。
三、银行基层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及策略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键是如何解决表层问题,协调发展。本人从某行中山市分行在加快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的义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对银行业基层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和策略作了简单的归纳。
(一)促进经济发展
1.保增长促发展,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建设
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创建和谐的金融环境。银行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技术高、效益好、能耗低、污染低的优质项目建设,退出国家重点调控或日益衰退的行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教育、医疗、环保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的贷款投入,改善社会基本生活质量。
该分行紧密结合近年来中山市创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对高端、高效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大批具有中山特点、竞争优势、发展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推进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并在支持当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实现自身的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城市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山市的环境治理、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城市基本建设项目。三是支持中山市产业升级建设工业聚集区,促进工业项目进园入区的发展战略实施,全力支持中山民营科技园区、火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市临海工业园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
2.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为政府分忧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山中小企业的发展,困扰着政界和商界。银行业必须认真研究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有效地发挥银行业在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方面的作用。
以该行为例,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他们近年来有意识地加大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注意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的优秀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适当放低准入门槛,完善整体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开发金融产品,成立小企业贷款中心,梳理流程,降低贷款门槛,缓解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该行还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联系,以推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共同目的,近年分别与多家乡镇政府签订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极大地促进了中山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当地政府对该行业务的大力支持,换来银企、银政“三赢”的效果。
(二)保护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权益
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商业银行赢得客户、实现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银行应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因此,银行基层行必须根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地方人民群众、政府、社团对便利、高效、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和谐运转。
服务民生改善方面,该行组建个贷中心,进一步理顺个贷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营销效率,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独家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业务,有效解决了中山市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这道难题;开办自助终端代收中山市交通罚款业务,月均代收业务量10700笔,金额达250万元以上,有效缓解了市民缴纳交通罚款须到银行柜台排长龙的现象,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肯定。
服务客户方面,银行要正确处理好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的关系,注意避免因实行差异化服务可能带来的服务矛盾。如该行2007年6月在业内率先实施网点转型,再造流程、塑造网点精神、改善网点环境,关注大众客户需求,在网点设立物理分区和制定差别化服务措施,在不降低对小客户服务标准的基础上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转型成功后,网点面貌焕然一新,客户等候时间大大缩短,极大地方便了中山客户,满足中山市人民日常的金融需求。
(三)保护自然环境与经济生态环境
银行基层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一方面必须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活动,一方面需义不容辞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历史责任。
例如该行倡导“绿色贷款”,近年来严格执行《大中型客户授信审批五项基本原则》,把环保达标作为对大中型客户授信准入和审批的重要依据,要求贷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和项目不给予授信支持。对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坚持从严审核,不发放一分钱贷款。另一方面,银行还要认真履行反洗钱职责,配合相关监管部门打击贩毒、走私、恐怖活动、和偷税漏税等犯罪行为,共同营造健康的经济生态环境。
(四)支持当地公益和文化事业的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银行基层行还要参与到当地公益和文化事业的建设,塑造和展现了本行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如该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多年被评为中山市“诚信单位”;多次举办大型音乐会繁荣中山文化市场;积极参与中山市的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等活动,连续18年参与中山市“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主题的慈善万人行活动;“5・12”特大地震后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员工和青年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灾之中,捐款、献血、当义工、为救灾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减免手续费……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5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产业;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4-03
作者简介:殷贵林(1980-),男,重庆人,池州学院经贸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
(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后,给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早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借此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张建平(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可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并迫使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美国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口,获得更大收益。刘方斌(2009)认为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通过刻意提高碳关税等贸易关税和环境标准等非关税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市场,这实际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李静云(2009)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二)打造新型环保产业,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国均陷入经济衰退,为早日摆脱危机,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诸如新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新型环保产业无疑将成为全球未来的主导产业,美、欧借此积极打造新型环保产业,以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欧美经济体为了加速从危机中恢复,难以依赖传统行业加以推动,因而需要打造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是最佳选择,而碳关税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秦毅(2009)认为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借碳关税之名,一方面,可以完成美国国内碳排放产业革命,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规则缔造者和定价权控制者。陈晓晨(2009)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
三、碳关税的本质
对于碳关税的本质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该举措是美、欧借环境保护之名,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张建平(2009)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新的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李北陵(2009)认为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反而会在事实上增加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产生直接冲突。苏南(2009)认为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崔凡(2009)认为各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已被悄无声息地推到前台,其中就包括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逻辑是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由于在本国生产时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认为其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白明(2010)认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王海宁(2009)认为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吴力波(2009)认为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美国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国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四、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严重阻碍我国对外出口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两个最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相关产品开征碳关税,将无疑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欧美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相关产品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可能下滑21%,这对我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巨大打击。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相关产业将受沉重打击
一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此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美、欧不断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欧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张业军、王海宁等(2009)认为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将会对我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征收碳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刘方斌(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而言,总体的效果是弊大于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
(三)严重影响国内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随之就业压力变大,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遭受打击,将造成制造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将会相应减少生产。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黄应来、黄颖川(2009)认为碳关税的征收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将极大地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国内就业。这一点可以从欧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大量产业工人失业中得到印证。
五、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没有出路。无论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李伟(2009)认为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在反对霸权行径的同时,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所以,为了把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二)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应对碳关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取得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李佳鹏(2009)认为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通过国际协调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权益。
(三)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争取国际舆论
从一国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的重化工业阶段就是以生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品为主要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也曾经历过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刚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李静云(2009)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认清国家间“发展不同代”的事实,以发达国家现有的低碳经济水平作为标尺,衡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实际成效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六、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的竞争,欲以环保之名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碳关税即是其中之一。虽然碳关税尚未尘埃落定,2020年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否实际征收,征收的幅度和范围究竟有多大均不可知,但是这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一旦实际征收,对我国经济无疑将带来沉重打击,届时会连带出现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部分高能耗产业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如碳关税等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应提前谋划、提前应对,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到国际贸易谈判,各方面的措施一定要制定详细,避免仓促应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晨.碳关税:中国如何应对?[N].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5(A13).
[2]沈晓悦.怎样应对碳关税?[N].中国环境报,2009-08-27(2).
[3]张建平.撕开碳关税华丽的外衣[N].中国能源报,2009-07-13(A01).
[4]李北陵.从贸易保护看碳关税征收[N].中国工业报,2009-07-13(A02).
[5]张业军,吕勇.碳关税传导效应或冲击中国制造业[N].中国经营报,2009-07-13(B06).
[6]刘丽娜.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N].中国国门时报,2010-01-04(6).
绿色金融产业报告范文6
政府采购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信息化水平低,资金短缺,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具有公共政策功能的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制度保障。如法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规定,在相同价格或者类似条件的投标中,应优先考虑工人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集团、手工业者等的投标,这些政策性目标并不适用“最低价格”的评判标准;日本《保证中小企业受到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订单法案》则采取诸如将工程分割成较小的单位或者将相应的订单拆分成较小数额订单等做法,尽量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领域的机会;在德国,中小企业的利益应当通过拆分合同单独贸易和部分履行的方式得以考虑。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分享政府采购市场,我国《政府采购法》及《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明文规定,政府采购必须向中小企业倾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政策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制定配套措施、改进评审办法,以及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首购、订购等政策,提高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既是对中小企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分担和降低了中小企业研发投资的风险。
自1996年试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我国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自主创新等政策功能在逐步完善和落实。但由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功能在对象的选择、具体扶持方式、倾斜度的把握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政府采购评标时,主要考量的是价格、服务承诺、公司实力评估、技术能力和设备、技术人员水平、生产能力、保证金缴纳等因素,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任何优势。再加上一些采购人盲目追求品牌,通过设置特殊要求、抬高门槛价等违规做法,变相排斥中小企业。因此,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市场,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缺位”状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据测算,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但是,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中小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中小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将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的整体复苏。因此,应尽快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把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到实处,确保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重要作用,调整政府采购功能定位,把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支持自主创新等公共政策功能凸现出来。《政府呆购法》颁布时,把政府采购的主要目的定位为节约财政资金和促进廉政建设,而保护国货、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功能虽已明确提出,但具有从属性;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很多地方把资金节约率作为政府采购工作成绩取得的主要表现。节约财政资金功能定位与我国当时实际发展情况是相一致的,但是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逐步发展完善,尤其是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府采购制度公共政策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调控作用,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自主创新等公共政策功能定位为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功能。在具体采购活动中,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把政策功能的落实情况作为重点来抓,杜绝部分采购人盲目追求品牌,以各种不合理条件排斥中小企业的不法做法。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政策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如黑龙江省从2007年试点,中标中小企业既可申请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又能以保函形式代替政府采购活动各阶段保证金。山东济南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开展培训和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让中小企业了解我国政府采购的扶持政策,提高其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认识,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之中。
其次,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为落实扶助中小企业政策目标,美国联邦采购相关法律简化了中小企业采购的程序,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企业;并通过价格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中型企业价格优惠幅度为6%,小型企业价格优惠幅度为12%。澳大利亚法律规定联邦一级的采购合同的10%要授予中小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我国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及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配套制度,明确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适用范围、操作方式、具体方法,以及优先的幅度、份额等。具体可以表现为:一是给予中小企业报价一定的价格优惠;二是明确中小企业获取政府采购合同的份额和范围,在采购过程中为中小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合同;三是招投标过程中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政策倾斜,如在评审中,结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招录下岗人员、交纳社会保险、履约诚信度等具体项目,给予适当加分等;四是要求中标大型企业将一定比例的合同分包给中小企业,或是鼓励参与投标的大型企业选择适当项目向中小企业进行分包等措施,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各地的实践中有一些好的做法,如江苏省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建设得比较完善,包括制定实施自主创新产品管理认定办法,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积极申报自主创新产品,扩大中小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等。《海南经济特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鼓励政府采购活动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和产业技术联盟,鼓励和引导大企业选购中小企业的产品或者委托中小企业生产、加工部分产口和零配件,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项目的合作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重庆已经开始在家具、印刷、桶装饮用水等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试点,规定十家供应商中必须有四家是中小企业,切实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