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幼儿 生活能力 独立性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中国能否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是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独立性强的下一代。今天的幼儿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这一代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注意中国的荣辱兴亡。
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整天围着孩子转,对他们百依百顺,孩子们俨然是“小皇帝,小公主”,这样对幼儿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甚至会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在报刊常看到类似的报道:某学生考入某重点大学,全家人无不欢欣鼓舞和自豪,开学时全家人一起出动,这个忙报名,那个忙收拾铺床,而此时该生却坐在一旁为今后的生活没有父母的照顾而发愁,试想这样一个高分低能连正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他日后能对社会有所作为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如果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在生活独立性方面进行培养,也就不会出现刚才的那么一幕场景。
幼儿时期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那么幼儿独立性最好从何时开始培养呢?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能抓住时机有意识培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错过了最佳年龄阶段,以后再想弥补既困难又费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揭示出这一道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生活独立性从幼儿时期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就好比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很强,你画上什么就印下什么,画美好的东西,即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幼儿的生活独立性如何培养呢?
一、幼儿从幼儿园得到教育培养
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针对幼儿这一时期生理特点注重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深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
1.课堂上的训练。教师通过讲故事、念儿歌、谈话形式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深入到教学中去。如在计算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幼儿动手操作,分合图片、数字卡片和进行分类等操作活动;在美术课中多设置些剪贴、折纸、泥工等手工制作,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在晨间活动、午餐前后让幼儿轮流做值班日生,擦净桌椅、端饭、扫地等,午睡前后能快速地脱穿衣裤、鞋袜,还可根据幼儿好胜心强、爱表扬的心理组织一些穿衣服、系鞋带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二、幼儿从家庭中得到培养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独立性尤为重要。
1.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环境和条件,并教给方法。有了环境和条件才能引导孩子朝独立生活方向努力,以睡眠为例。科学的做法是孩子一出生最好就与大人分床睡,为孩子提供独自睡觉的环境和条件。又如,让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吃饭、蹲便盆等,进行培养独立性的练习,并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巧干的方法和技能。如:怎样扣纽扣,怎样拿筷子夹菜,怎样刷牙等,既做示范动作,又有具体指导,并让孩子不断实践,反复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2.改进教育方法,多给予鼓励表扬。幼儿好模仿爱做游戏,针对这些特点,家长可设计“我帮娃娃穿新衣”、“我是阿姨来喂饭”等游戏让孩子树立信心。家长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小就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早晨来园家长帮着孩子拿书包进教室,帮着搬好椅子,孩子坐好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师布置幼儿回家自制一件小手工,而带来的往往是家长的杰作,表面上看孩子完成了作业,可实际上孩子却一点也不会做,这样的帮忙使孩子没有锻炼摸索的机会。如果家长抓住时机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件手工,再让孩子独自做一件,那么效果就不一样。此时,不管孩子制作得是否好,家长都要给予表扬鼓励,这不是简单地说几句好话,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它会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劳动的愉悦,激发动手劳动的热情。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能力的独立性培养,不仅要靠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培养,更要家长们的密切配合,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才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生活独立性。为了下一代,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养独立性强、有主见的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2
但是,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往往导致整个家庭的焦点都会集中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其他老人,都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爱,给孩子最好的条件,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点的苦或者是委屈。但是这种“爱”往往因为家人在尺度把握上的不当而导致失去了关爱孩子的真正意义。伟大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都会做的事。但是真正懂得科学的爱孩子而且又能够理智地去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却是相对较少。这往往导致的是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包办得太多,孩子做不到的家长去做,而孩子能做的事儿家长也往往大包大揽,这往往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但家长们往往忽略这一问题,单纯地用学习成绩的优劣去衡量孩子,使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知识极其贫乏,长大以后无法独立的生存和适应社会。
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要想使孩子以后全面健康地成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和引导。要想使孩子将来真正能够独立自主地去生活,从幼儿阶段开始我们家长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磨练孩子的品格,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阶段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呢?
一、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心理
教育学认为,孩子独立能力的形成与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很多孩子不能自己去解决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往往是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着极强的依赖感,对自己不自信,因为不敢去做所以就认为自己不能去做。而很多父母,因为怕孩子出现问题,或者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从而受到伤害,而不敢让孩子自己去亲自尝试,越俎代庖的结果是助长了孩子依赖心理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注意首先从独立心理的角度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孩子幼儿阶段注意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心理,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敢于参与,勤于动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直面困难,遇事多想办法,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尽量的少插手,可以多提一些建议和指导。孩子在经历的过程中,会逐渐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从而逐渐形成独立自理的能力。
二、家长要注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年龄因素的制约,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因此,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终生成长来培养孩子,切勿功利性的、单一的角度去培养孩子。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去放手,而且一定要舍得放手,很多时候过分的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要坚持几个原则
首先,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绝不去插手,从而使孩子形成自我服务意识。我们常说,小时候就争取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儿做起,如吃饭、刷牙、洗手……我们家长的作用是在旁边观察和引导、保护孩子,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要引导其调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孩子不会做的事情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做,慢慢让孩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总是在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发挥其引领作用,指导孩子尝试着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向孩子及时地讲解缘由,使孩子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当孩子出现困难时,鼓励孩子尝试着自己走出来。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数的困惑,这些困惑有时候不会有人帮助你去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去培养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的能力,使孩子能够直面困难,遇到困难不是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战胜困难,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慢慢地就会树立信心,坚定自己的意志力,从而形成独立坚韧的品格。
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独立品格的培养
很多幼儿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更多的精力往往是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在幼儿阶段就能够使孩子走在同龄的前列,但往往是忽略了孩子品质的培养,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身心品格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还不到两周岁,我们就可以开始要求他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和作业本。因为开学的第一天就是孩子学习的开始。告诉孩子“如果你没带书和作业,也不要给我们打电话,因为我们都是老师,都在上课,没法帮你送来”。在小学这几年的时间中孩子即使有几次丢三落四的,但也会得到足够的锻炼。不少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会有一些金钱或物资上的奖励,有些孩子也曾自己提过类似的要求,但我们应该对孩子说“妈妈可以因为你今天在家中扫地或洗碗给你奖励,但绝不会因为你考试考得好奖励你,因为学习好了妈妈高兴,你也高兴,而且更关键的是这是你自己的事”。
有时因为孩子较小,我们经常帮他检查作业,但是我们家长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适当的放权,以后我们就只问他的作业做完没做完,他只有自己学会如何检查、订正了。而且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他的问题是自己查字典能解决的,就不要帮他。这些实际上是让孩子形成一个观念,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完成。
无数事实证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在儿童时就开始养成勤奋、独立的精神。孩子的勤奋和独立主要表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事有始有终;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不依赖别人。在生活上,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自幼培养孩子勤奋、俭朴的习惯,使其意志得以磨练,品质得以全面发展。有目的地启迪其自立并自强。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3
一、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
三、确立思考对象,提高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1.对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及作用作思考。
以“函数周期性”的教学为例,我们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什么叫周而复始?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物理中是怎样定义周期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正弦函数图像的作法(单位圆等分后移动描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图像出现不断反复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逐步抽象出函数周期性的定义。
2.对解题的策略作思考,对解题后的回顾作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何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2)能否用其他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3.对学习中的错误作思考。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4.对数学思想方法作思考,对知识的纵横联系作思考。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锻炼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这种应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及时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分析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现状,探究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现状
(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大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服从于
教师的指导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式学习,产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不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容易产生对数学知识枯燥的印象,逐u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而且数学习题都有标准的答案,更加减少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退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大多时候死记硬背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难以灵活运用公式。
(二)受到应试教育背景的冲击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生家长过于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衡量
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只是追求学生的分数以达到较高的升学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巩固学生的知识,通常布置繁重的课业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不愿意花费时间主动思考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逐渐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傀儡。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程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让小学生进行独立分析、研究问题、验证答案的过程,数学教师发挥对学生引导辅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的同时产生学生成就感,激发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锻炼解决
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现解题方法,创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全面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综合教育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创建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地位,极大程度的牵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认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把课堂交给学生,带动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思考问题,创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采用有趣上口的段子开展教学: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声掉下水。按顺序提问学生两只、三只、四只怎么做。学生可以轻松的回答出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青蛙的数量逐渐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独立思考n只青蛙应该有几条腿等,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选取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活泼的课堂效果
数学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有趣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测量这一技能,讲授《米和厘米》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测量同学的身高,到测量桌子的长度,再到测量手指的长度,建立学生关于米和厘米的基本概念,利用测量数据,进而让学生思考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只小鸡有两条腿,10只小鸡有多少条腿?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抢答。再如,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给出例题:有若干只鸡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15个头;从下面数,有40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大部分同学会采用列方程式的方法解答。设鸡为x只,兔为y只。
x+y=15,2x+4y=40
解得X=10,y=5。
从而知道鸡有10只,兔有5只。其中一位同学经过认真的独立思考,认为不列方程式也可以快速解答这个问题:
兔:40/2-15=5.鸡:15-5=10。
对积极发言或者可以提出多种解题方法的学生,教师提出表扬并给予加分奖励,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办法,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J].吉林教育,2016,0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5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
3岁前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家长要抓住这个重要时机。我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耐心培养元元的生活自理能力。
元元1岁半的时候,对自己吃饭产生了兴趣。这时候,元元手的协调动作还不完善,常常笨手笨脚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但他硬要自己动手吃。我就顺应他的这种独立性要求,反复给他做用勺吃饭的示范,元元跟着模仿,从不熟练到熟练,以至完全运用自如。
当然,刚开始这样做时,孩子的用餐时间会延长,进食量也会减小,但可以通过添加辅食等方法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待孩子学会独立用餐后,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元元经过我的训练,到3岁的时候,就能够像大人一样熟练使用各种餐具吃饭了,而且吃得又快又多。
二、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
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千万不要嫌孩子在劳动时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元元养成劳动的习惯。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元元睡觉前后,我为他叠放被褥时,都让他在一旁看着,我一边做,一边告诉他铺床叠被的次序,然后叫他自己动手实践。训练一段时间后,元元就养成了自觉叠放被褥的好习惯。
2.让孩子学会为家庭成员服务,养成大家的事大家做的劳动习惯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集体。家长要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孩子由自我服务转向为家庭服务,鼓励孩子做些家务劳动。
我扫地的时候,元元也跃跃欲试,为了鼓励他的积极性,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把小扫帚,让他和我一起扫,孩子干得很起劲。习惯后,一看到地上有脏东西,不等我说,元元就会自己拿小扫帚打扫干净。
三、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处事能力
3岁以前的幼儿,虽然大都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发育阶段,但已有初步社会交往的需要。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的条件,不断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以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
1.建立孩子与家人双向沟通的社会交际基础
元元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整套家庭社交礼仪,让他懂得尊重长辈。每天早晨起床时,我要求元元向全家人问好,给他东西时说“谢谢”,外出时对家人说“再见”,如果他忘记说我就要求他回来再说。这种不厌其烦的训练对元元形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作用很大。他稍大一点时,就很自然地把这套习惯从家庭延伸到了外界。
2.鼓励孩子与他人特别是小朋友开展社会交际
1至3岁的幼儿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与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机会,使孩子养成合群精神、集体意识。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6
儿子喜欢探索,探索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陷于危险的境地。每个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时,都想马上把孩子从险境中解救出来,可我不是这样,而是先判断他是否能自己脱离险境。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求知的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独立做一些事情。我经常鼓励儿子去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不管他完成得如何糟糕,我都不会指责他。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常给他一两本书,让他任意翻看,甚至是撕。后来他学走路时,常常是把大人的手推开,他想自己走,我则放手让他自己走。假如他跌倒了,我会看情况来处理:如果他跌得不重,我会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如果是蹭了皮或流血了,我会告诉他我的心疼,教育他要学会保护自己。
记得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到南京学习,将他带在身边。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讲,因为儿子在教室外。我总时不时地探头看看窗外,可后来发现他已和三四个南师大教师的小孩玩得不亦乐乎了。在我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已经会骑自行车了。一个周六的上午,我在做家务,他推出家里的自行车,和两个好朋友在门口捣鼓了一通。一个多小时后,我发现儿子竟在水泥地上来回自由地骑自行车。再后来,他会滑滑板、溜旱冰了。成长中所需学会的技能,他都独自学会了。
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家长不断去培养。家长要学会适当示弱。当孩子面对一个无所不能的妈妈的时候,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向这个无所不能的妈妈学习,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另一个选择就是什么都不做,因为妈妈什么都能做。反过来呢,如果能够在孩子们面前有那么一点的不完美,有那么一点的软弱,孩子就会变得宽容,变得坚强,从而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今年暑假,我决定带儿子到上海、福建、厦门等地游玩。儿子一听出去玩就来劲了。爸爸对他说:“我就不去了,你带好你妈,你妈可是路痴!”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上海,我找来一幅地图,儿子选好几个自助游景点后就带着我坐地铁。到了地铁站,儿子首先有礼貌地向地铁乘务员询问去某地的路线,乘务员耐心解答,并给了他一张地铁线路图。他就看着地铁线路图,拉着我的手,花了一周时间将计划以内的景点游完了。所有的购票、吃饭都是儿子办的。记得那天,我们要去上海博物馆,可出了地铁站,却找不到博物馆的大门,儿子就拉着我的手沿路问。他彬彬有礼,口齿清晰,有条不紊,态度自然大方。我反倒像个忸怩的小孩子了。
离开上海去福建的时候,在车站等车等了很长时间,我肚子很饿,后悔早上来前没买点吃的。哪知儿子在早晨离开他姨妈家时就到楼下商店买了桶装方便面和纯净水。这让我感慨万千:平日的示弱,让儿子很独立,也很有主见。
暑假二十多天的外出旅游,我只是陪护,真正做事的是儿子。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承担、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都能做,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30%不能做,孩子就能独立完成30%。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懒妈妈”、“弱妈妈”是很有必要的。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在儿子九岁的那个夏天。那天晚上,我们被过路的藏獒追赶,我当时吓得拔腿就跑,而藏獒就在离我一米开外的地方。儿子立刻按住我,拉我一起蹲下,神奇的是,藏獒见我俩蹲下竟不跑了。我惊魂未定,儿子却镇定自若。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是他从书中了解到的,人越跑它越追着你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