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1
引言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厘清众多的教学概念、知识、案例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融入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化对核心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找准重难点,以点带面,全面打通生物知识脉络体系。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教学的含义
美国著名学者赫德教授认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概念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的概念被称为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是能够客观、提纲挈领地诠释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核心体系,能够统领和囊括生物学基本
概念和事实的概括性知识。从某种角度来说,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构成了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骨架,其他的生物知识都是依附于基本骨架之上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教学案例
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种群”的核心概念为例进行探讨。
(一)“种群”基础核心概念梳理
对于“种群”来说,其核心概念的外延是种群的特征,为了便于学生对于“种群”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核心概念图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种群来说,其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是种群的数量,而种群的密度则是衡量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生物学指标。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而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种群的年龄阶层分布可以预测种群的出生率以及死亡率。通过梳理以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2-1关于“种群”的核心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对于“种群”的理解。
图2-1关于“种群”的核心概念图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核心概念知识脉络体系的重要外延内容,这部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属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能否厘清这一关系对于掌握种群核心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生物教学课本中关于种群数量变化有两种模型,一种是种群数量-时间模型,另一种是种群增长速度-时间模型。在学习这两者模型时候,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意外,还要对曲线表示的内在含义进行分析。以往教学通常是将这两种模型分离开来进行讲解,而在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将这两种曲线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高中生物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领会高中生物课改精神
新n程改革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契机,也表明生命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有独立个性的青少年。新课程强调生命教育的现实性与感受性,只有当学生将全部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深刻领会学习的精髓,才会拥有更加深刻的生命价值;新课程强调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突出生命的生成性,强调建立平等、个性化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新课程强调以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为研究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从生命的自然性出发,将高中生物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转变成为学生探索奇妙的高中生物世界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通过自主的方式去理解生命、认识高中生物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作用。
(二)做好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案
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任务的制定,到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以及对实时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都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如何能有效地组织高中生物教学实现教学方案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全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能达到预期目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指高中生物教师对选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基于此目标制定的教学策略的适用性作出判断的能力,教学反思有效的提升了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坚持测研究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善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具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巧,让高中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感官刺激
课程整合,不只是片面地进行多媒体授课,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特别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特点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同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来了解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独立学习也是整合课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学习潜能无限地爆发出来。教师制作一些动态或者有趣的课件,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学习学习是这么有趣的思想。“运用多媒体的多种信息,让学生不仅学习学习知识还要了解这门学科,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保持听课上课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学习联系到实际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动机。
结语:在进行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学习知识,要明晰生物核心概念的基础内容,能够准确把握其内在实质以及外延。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厘清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实例进行核心概念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生物核心概念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学习素养,从而推动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技术素养 现状 培养 实践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们已经逐渐开始结合国家新课程标准“学会学习、科学探究”的核心概念,研究一些新的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技术素养的界定
技术革新了人类的行动方式,它不仅仅是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知识,还包括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可归为技术行列。而技术素养,它涉及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行为、力量以及技术等。1994年10月,美国一个名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技术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报告将技术素养定义为“使用、管理和理解技术的能力”。具有技术素养的人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能够深刻理解技术与系统的关系,并且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在上课前事先准备好要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只能够回答教师事先准备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如今,课堂评价开始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的目的只是在于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课堂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却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生物是一门科学,它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科学家们要不断突破自己,从固有的知识中突破出来,才能够做到创新,才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从而不断创新科学,推动科学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定制的路线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将无法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高中生物技术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的生物技术素养,笔者根据高中生对于技术素养的理解,采取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生都对技术相对较为了解,但是许多高中生并不认为技术就是指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比如对于生物中的“克隆”知识,大部分高中生都有着正确的理解,但是,对于“细胞工程”等内容,了解的人就相对较少。总体来看,高中生对于生物技术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只局限于日常教学的范围,对于一些重要的术语或概念都不甚了解,甚至可能存在误解。许多高中生也不能将所学的技术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迁移。
调查显示,许多高中生都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常见的工具,具备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能够依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和使用技术,但是,在独立进行操作的能力上依旧存在不足。
高中生的生物技术素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现状并不能让人满意,许多高中生对于生物技术知识的掌握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操作和使用能力欠缺,生物技术知识的结构也不够完整。
四、高中生物技术素养培养的实践
(一)将生物知识作为载体
如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技术素养的培养并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策略,深入开展教学。
高中生对于技术知识的学习较为重视,并且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但是高中生处在一个学习任务十分艰巨的时期,高考的压力消耗着高中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对于技术知识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将生物知识作为载体,把技术素养渗透到日常的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
(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此增强自身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加强高中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不仅仅只是学习生物理论。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也能够让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束缚,突破课本的局限,在实践中体验技术,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了解活动社区的服务信息,制定出适合的活动主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并将此计入学分评定。教师可以选择与生物有关的活动,比如农药正确使用方法的宣传、如何正确保护水资源、如何正确进行废物利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加强学习效果,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
五、结语
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技术素养的培养中,虽然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生的技术素养水平也并未达标,但是只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最终能够达到提高高中生生物技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晓雪.乡镇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之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0 引言
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学校建立一套以高教学质量为主要方向的制度以及机制,在教学环节上不断地进行强化,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环境中,如何切实地构建高中生物高校课堂教学,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是文章将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高效课堂的实际内涵和现状
高效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守教学规律,用在尽可能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最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成果,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在通常情况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种可以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那就是“教”与“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片面地追求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此外就现阶段而言,在多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遵循着“复习―导入―教授―练习―作业”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
2.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前准备
2.1.1 研读课程标准
在以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和经验,将考试和教材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做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2.1.2 以人为本
高校课堂的教学宗旨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成效作为目标的教学观念。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加快,已经逐渐建立了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宗旨。在把握教学目标的上,应该首先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考虑进去,然后是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情考虑进去,最后将课堂教学是否可以推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2.2 课堂教学
2.2.1 精简教学目标
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备好教案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将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内所能接受的知识进行融合。所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被设置的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即简单又内涵丰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
2.2.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快乐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充分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3 即时评价学生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着一定的想法,而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授课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评语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课后教学反思
2.3.1 考虑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在课堂教学后,对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教师要将在课堂上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学生是否和自己预期的目标相吻合考虑进去。
2.3.2 考虑教学组织是否有效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总结,如课堂的有利因素和不利的因素,记录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想法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下次教授同样的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和利用哪些方法,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适当地进行课后反思等手段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艳芹.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2):106.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4
1.现实高中生物教材的发展状况
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育的教学过程一直与别的学科相同基本是在课程纲要的指引下,遵照教学规划,依托生物课本实施教学。因此大多数老师都十分看重知识点、学习成果,淡漠了学习路径及手段,疏忽了情怀、思维及核心价值理念的塑造。在具体教学过程就显现出:侧重知识讲解,忽视素质构建;看重理论内容,忽视实践作用;侧重教课书内容满堂灌,淡漠社会生活及学生日常生活感知;关注教学手段,忽视学习策略。
1.1生物课本构建受治于政治气候的作用很大。长期以来始终借鉴。前苏联生物课本或依照前苏联教课书的样式编纂的生物课本,将生物形态进行解剖做为教学大纲,将历史学家达尔文演变理论做为教学中心及将生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大纲,将治理自然界为教学中心的课本内容框架。生物课本重点展现出其丰富的知识陛,整体性的特色,而不能展现我国生物教育特征,此类模式已经持续历史很长时间。
1.2生物课本构建工程进展迟缓,极大程度落后于我国生命起源领域研究的进展和社会的现实需求。生物课本内容古老,只偏于重视书本中所记录知识,而相当欠缺与高中学生们实际生活及当代社会技术进步的结合,还欠缺学生们亲手时间本领的强化。比如:过去高中时期生物教课书只编制九个实验课题,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把生物性质验证过程实验做为主导,不具备探求性、整体性、复合性实验。即便新编的高中学校生物科目试验性课本增设了相当数量的实验项目,而探求性、整体性实验模式尚不能总体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高中生物新课本革新的趋势
2.1教材应摒弃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1)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编排应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特征、个人发展特证,还应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经验,给学生的成长前程奠定基础;全面地展示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可大力促进学生的探求、考查、辩论;还可有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平衡发展;(2)生物课程教科书内容的编排需更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情趣。课本的表现手法更有科学性。
2.2生物新课本将德育作为教学核心,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1)高中生物课本内容,不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知识,更为需要的是使学生们学会学习的手段,打造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依托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懂得怎样求知,懂得怎样生活,学会美化生活,让学生们获取平衡型的发展。(2)高中生物教科书将不只是强调对生物课程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是课本知识、学习手段、学习思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协助科学处理问题过程的整体教育。
2.3高中生物新课本需展现基础性、开放性、先进性。(1)当今的生物课程改革倡导高中生物课本要重视知识的发展,需破除旧的知识轮廓的限制,充实当代生命研究新内容。(2)高中生物课本内容应展示其知识的基本性、前沿性,尊重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等要素上存在的差别,由适当增添相关内容的心理出发,达到每位学生不同的心里需求,让所有学生均产生进步。
3.依托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促进生物教育学的改革
3.1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教师。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是体现教师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而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促进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发展。
3.2增设综合理科课程,培养综合型教师。依据《纲要》精神,新的课程标准增设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改变知识结构,拓宽视野,且具有进行综合教学的能力。
3.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研究型教师。加强教学和教育研究实践环节,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教学,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必须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高中生物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实践,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个人不断探索教育技能、提高教学素养、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本文就从生物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出发,谈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方式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解读
1.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其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的。从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追求的并非对生物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并非限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并非强调生物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学科化,而是强调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也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之所在。
2.课程设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这些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来根本解决,这就成了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的社会需求之一。因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教材建设总的来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教材多元化、立体化、体现地方特色、满足不同需要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提倡“一纲多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初高中生物教学缺乏连贯性
初中阶段在初一、初二开设了生物课程,到初三就不再开设生物课程,而高一年级也没有开设,直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程。这样学生两年时间没有接触过生物课程,一方面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疏,另一方面从思想上轻视生物课程,为生物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本位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它着重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另外安排了部分实习和研究课题。教材《说明》要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习和研究性课题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生物实验设施采购方面投入不足,课时安排较少。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学生也就停留在基本的、肤浅的知识记忆上,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3.教程与其他学科体系脱节
从教材的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来看,它主要是介绍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而教材的编排上只强调自己的学科体系,结果让有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脱节。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分子结构”两部分内容就与化学学科脱节,学生须到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才涉及到有机化学,这样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对-COOH、-NH2、-R等基团茫然不知,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显得无所适从,教学效果相当不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转变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生本教育的理念最初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完善学生人格。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人的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指明了道路。
(2)提高自身教育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如人口、医疗、环境保护等,都包含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高中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衰老和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生提高生存能力的必要学科。它源于人类生活,并在生活中提炼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首先要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相联系,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实用价值,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许多问题都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熟悉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现状;策略
当前正值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行,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生物课堂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笔者通过多年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经验总结,阐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中现状,并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以飨同行。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 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
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二) 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误区:(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动手实验=探究式学习。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前二个问题,教师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而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
在许多生物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训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二、应对策略
(一)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类的研究等)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开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动
抓好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要重视研究和制定教研组的详细发展规划,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善加压力,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支持;(2)生物教研组长要重视帮助每位生物教师确立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重视发挥组内名师和骨干教师等的帮教作用,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3)重视设计和组织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分工、有讨论、有总结,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围的生物团队。
(三)致力于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成效,避免程式化
探究学习应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如何才能组织好生物的探究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第二,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重视二个转变:一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观,即要把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让学生产生新的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二是改变问题教学的顺序和方式,即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次,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形式,在人数上一般以4人~6人为宜,在组员的组成基本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变换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不同个性的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