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1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和理论发展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

价值投资,其核心思想是: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某种方法测出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该股票的市场价值比较,让投资人做出是否投资该股票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会有所背离,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这个稳定点上下波动,且股票价格长期看来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内在价值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股票价格则决定于股市资金的供需情况,在不同的决定因素下,内在价值高于股票价格的价差被称为“安全边际”,即当股票价格低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或者高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二)价值投资的理论发展

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马克思,他认为,股票价格会随他们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变化,同时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决定,因此又具有投机的性质。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美国着名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但其基础价值稳定且可测量。1961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最终确立了决定股价的一个基本的变量——自由现金流,并由此提出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探讨

(一)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其内在价值又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每股净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中国证劵市场的实际来看,却并非如此,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我们用相关的估值理论对企业进行恰当的估值往往不符事实。

从这一轮的股市来看,很多基本面良好,潜在价值不错的股票却都大大的被低估了,价格一路走低,最典型的就数银行股。按6月20日的收盘价,以今年一季报测算,14家上市银行2010年动态市盈率平均为9.71倍,其中,小于10倍的有9家,最小的是交通银行,仅7.48倍;而大于11倍的仅有3家:宁波银行14.17倍,中信银行12.56倍,招商银行11.74倍。若以市净率计算,全部小于3倍,平均2.03倍,其中在2-3倍之间的有6家,在1-2倍之间的有8家。从估值角度来看,确实很低了。以当前9倍、10倍PE水平来看,即便是在港股市场上,也处于底部区域了,因为在港股历史上,大盘估值基本上是在10-20倍PE之间波动。与此相反,创业板中许多基本面不怎么样的企业却一路走高。因此,在笔者看来,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二)原因分析

强周期行业不利价值投资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2

    关键词: 投资理念  资产分配  时机掌握  证券选择 

    成功的投资者都是采用一致的、连贯的投资理念进行证券投资,并且都能够将这一投资理念自始至终地应用到投资组合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方面上。投资者研究市场的核心信条来自于基本的信念,即如何找到能实现机构目标、获取收益的最有效的方法。投资收益的产生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决策,即资产分配、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而投资者的具体投资行为将会决定这三者各自的重要性。细心、认真的投资者总是会有意识地合理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以使每一方面都起到预期的作用。 

    一 资产分配 

    许多投资者都信奉这一自然法则,即合理的资产分配决定投资收益,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则是次要的。很多人经常把资产分配对投资收益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认为是真理。很明显,机构投资组合通常包含一种以上的股票,而且也很少采用短线炒作(day-trading)的投资策略。这些投资者持有的都是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并且也很少应用市场时机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因此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分配便成为投资收益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考虑到市场时机掌握和选择良好证券的困难程度,投资者的资产分配将为其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一个十分合理的基础。投资者避免出现投资组合大幅转换和进行分散化投资的行为都使得资产分配成为投资业绩的最重要的解释因素。然而,事实也并非总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投资组合(当然是十分特殊的),它仅由一只股票组成,并且执行的是买入后长期持有的策略,那么这一组合的收益就主要取决于证券选择。此外,对那些短线交易的债券期货来说,市场时机的掌握则决定了它的投资收益。 

    如果投资者将资产分配认为是投资过程的中心环节,他们会定义出一个以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组合目标为基础的决策制定框架。把资产分配作为投资组合的重心,把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降低为背景因素,从而减轻了投资业绩对易变的不可靠因素的依赖程度。对有见识的投资者来说,为机构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是整个投资组合管理的核心行为。投资理念的核心要义始终贯彻在资产分配的讨论中,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具体的形式表现出他们所深信不疑的投资理念。投资组合中资产类别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这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为了准确判断各种资产类别,投资者需要重点分析各种资产的功能特征,并且考虑其收益支付和风险规避的潜在能力。推行股权偏好的投资可以提高潜在收益水平,而分散化投资则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资产分配决策是他们工作议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为其他所有的投资行为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股权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的原理体现了稳健的长期投资者在资产分配上的深思熟虑。历史经验和金融理论都证明股权投资可以比债券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因此,希望通过投资收益来对机构经营活动提供可持续支持的投资者倾向于大量投资股票资产。同时,谨慎的市场参与者会采用分散化投资的策略。偏好股权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的原理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基础。机构长期投资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分配是否成功,股权资产偏好可以提供较高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分析表明,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资产而不是投资于国债或公司债券来实现其财富的最大化。与之相对应,投资于股票的长期收益将会随着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而增加。在美国,当投资者甘愿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投资于小盘股时,同样1美元的投资将会增加到5117美元,这对其他类别资产的投资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同时,分散化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分散化投资,投资者将把市场因素反应各不相同的各个资产类别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合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可以比未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产生更高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分散化投资可以更低的风险水平来获取给定的投资收益。 

    二 市场时机掌握 

    按市场时机掌握的定义来说,市场时机掌握就是对长期投资策略目标的否定。它要求投资者在短期里能对他们在长期投资时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做出正确的分析。由于各种原因,掌握市场时机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可求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些企图这么做的人,经常过迟地出售和购买或同时过迟地买入和卖出,因此会承担巨大的花费支出,并且会助长不确定的投机氛围。比如,市场时机掌握策略可能会由于它要求进行一些非分散化的投资赌注而被拒绝采纳,或者是由于影响证券市场的变量因素难以预测和辨清,而使得对市场时机的正确把握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投资大师查尔斯*埃利斯认为市场时机掌握代表的是一种很有可能遭受失败的投资策略。市场时机掌握使投资组合的特征偏离了其本身的特征,从而不可避免地对风险和收益产生影响。如果根据市场时机的判断,某股票不被看好,投资者将减少其持有,增加现金头寸,从而降低了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投资组合的长期预期收益水平将随之下降。应用市场时机掌握策略的投资者必须准确地判断出50%以上的市场时机才能取得投资成功。不过,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交易成本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将会成为拥有过多现金以期择机而行、超越大盘的投资者取得成功的一大障碍。没有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大机构能在市场低迷时进入,市场高涨时退出。根据对市场形式变化的预测而做出的股票和债券或股票和现金之间的投资转换也经常表现为最终失败而不是成功。 

    如果市场时机掌握者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从而增加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他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证券投资者必须考虑到风险水平超过预定的投资组合风险的可行性。如果高风险资产投资可以产生与机构目标一致的预期收益,投资经理则应该考虑采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如果高风险使投资者产生疑虑,那么出于谨慎的考虑,这种短期行为将不受欢迎。为了确保实际的投资组合能真正地反映预期风险和收益的特征,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市场时机策略,而采用再平衡的投资策略,使各种资产类别比重与目标水平保持一致。再平衡投资策略的根本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增加收益,它通过修正各资产类别表现差异而带来的偏差,使投资组合与长期组合目标保持一致。严守投资纪律的再平衡投资要求投资者有坚强的性格和耐力。如果在低迷的熊市市场里,再平衡投资策略对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一种引起损失的策略,这是因为再平衡策略要求投资者必须投资于价格相对疲软的资产类别上。 

    市场时机投资策略使得投资组合明显偏离长期的投资组合目标,而且把投资机构置于一些本可避免的风险之中。投资组合的资产分配策略则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核心手段,用以表现出他们对收益和风险的不同偏好,因此严谨的投资者总是试图使其与投资目标的偏离最小化。市场时机掌握策略进行的集中投资违反了机构所采用的资产分配策略,因此市场时机掌握者要承担与长期目标不符的投资可能带来的严重损失。在有效市场中,采用市场时机掌握策略往往会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

    三 证券选择

    证券选择投资策略迎合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想象力,并且促使许多投资者过分采用最终无效的积极投资管理,最终遭受损失。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将重心放在非有效市场上,并且追求流动性较差的、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赢得这场失败者的游戏的可能性。在拥有高级信息流和交易流能够占据先机的环境中,勤奋和智慧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资产定价效率与积极投资组合管理的积极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被动的投资组合管理适用于有效市场,比如在美国的国债市场上,市场基准收益就是投资收益,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很少能产生高于基准收益水平的收益。不过,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却非常适用于低效市场。如我国A股市场。在A股市场上,市场基准收益水平对最终投资收益影响很小,投资的证券选择将成为收益的基本来源。乐于接受非流动性资产的积极型经理能够获得巨大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市场参与者习惯地对高流动性资产支付过高的价格,因此严谨的投资者可以避免投资于定价过高的高流动性证券,而选择不为市场密切关注的、流动性较差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资产来获取投资收益。

    在低效市场中,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收益。事实上,简单的、对基准收益的复制在私人证券市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在风险投资、杠杆收购、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即使这些市场的基准收益可以获得,投资者还是偏好于运用更加具有选择性的投资组合管理。因为记录显示,私人证券市场基准收益就是相对于公开市场低风险证券来说,也只是差强人意。例如:中国石化股票在A股市场上有一个确定的并可以测量的市场价值比例,因此一些投资者持有过多的中国石化股票必然导致其他投资者持有过少的股票。持有过多石化股票的投资经理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创造了市场影响,而且也承担了交易成本。与之相对应,持有过少石化股票的投资经理也同样创造出市场影响和承担了相同的交易成本。然而,他们中间只有一方会正确的。成功一方获得的收益恰恰等于失败一方遭受的损失。积极型经理为这一零和游戏付出了高成本,总体来说,他们的损失等于交易成本、费用和市场影响。

    此外,价值导向的投资策略大大增加了证券选择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价值可以通过寻找低于公平价值的资产来获得,也可以利用非同寻常的技能改善公司经营而被创造出来。价值导向投资者的投资都是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冒进的投资者却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不同资产类别所提供的积极投资管理的机会也存在差异,这是整个投资组合管理过程的重要出发点。重点投资于非有效定价资产,可以大大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接受非流动性资产和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策略也将为整个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明智的、谨慎的基础。

    不能有效进行资产定价的市场一定会受到积极管理型经理的赏识,而对于可有效进行资产定价的市场来说,经理们则应该谨慎对待。然而,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价效率的衡量方法。事实上,许多金融学家都沉浸于类似于宗教辩论的市场效率的争辩中。一方认为市场上不可能存在多余的风险调整收益,而另一方则承认积极投资管理的获利机会确实存在。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3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预期高企,利率徘徊于历史新低,已经有3/4的英国私人理财经理在过去12个月内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金投入股票市场。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再加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有关客户端持股适用性的新规则,许多理财经理正逐步回归更富策略性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2011年向《金融时报》公布投资组合模型的41家机构中,有30家较之去年增加了股票配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5月底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2008年底,投入股市的私人财富平均份额从29%上升到了35%。

截至2011年4月的一年中,以富时环球指数(FTSE All-World Index)为标准,全球股市上涨9.2%。股票持有率的增加使得客户的投资组合分享了这一上涨,许多组合的收益甚至超过了全球股市的涨幅。均衡投资组合过去12个月平均收益率为11.6%,而资本增长组合的收益率为14%。

但在不久前,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报告显示,受访的16位英国理财经理中,有14位管理的现有投资组合构成了“损害客户利益的高或中高风险”。事实上,在警告发出之前,已经有一些理财经理对于过度依赖股市以及和股市挂钩的产品表示不安。

PSigma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汤姆・贝克特(Tom Becket)解释道:“过去一年,许多理财经理将股票再度列为默认资产类别。许多固定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得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现金投资的回报微乎其微,对冲基金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之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预期,种种迹象令投资者开始认为在现阶段,股票投资价值极高。事实上,最近的行业分析显示,理财经理过度调高了股票配置比重。”

顾资(Coutts)投资策略主管阿兰・辛金斯(Alan Higgins)预计资金将持续从与现金挂钩的资产流向长期投资组合,但他强调,即使其他资产类别都不具备吸引力,股票的配置比重也应当反映客户的风险倾向。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财富管理部门认为,尽管相对其他资产股票仍具吸引力,但其投资风险也明显增加。其投资主管翠西・米特(Tracy Maeter)认为:“从历史角度来观察,股票投资相较于债券具有显著价值。尽管本世纪前10年股票投资的低回报让许多投资者难以释怀,但我们的观点是,这正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即便如此,较之年初,RBC还是相应调低了股票投资的比例。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4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资本市场;投资策略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下,资本市场日益复杂多变,投资主体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自身经济效益受损。现代金融学研究指出,投资参与者拥有理性决策行为,但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影响,导致资本信息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对此,应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是上实际80年代产生的综合理论,包括人类学、决策学、心理学等内容,从微观个体与行为产生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为资本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一)BAPM理论

该模型是在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衍生而成。据以往学者研究明显,投资者只对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与方差高度重视,在观点一致的投资者相互作用下,获得决定期望收益风险测度

系数,由此实现市场均衡,形成均衡价格。但是,在BAPM模型中指出,投资主体的理性信念并非完全相同,因市场中投资主体包括信息知情者与噪声交易者两种,前者与认知偏差间关联不大,可严格根据CAPM理论形式,后者因认知偏差错误,因此并非严格遵循均方差偏好选择相应资产。

(二)BPT理论

该理论同样是行为金融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通常行为金融学领域中,相关学者表明该理论与现代金融轮之间不具备对立关系,可将二者融合起来,使现代金融理论得以完善,并将该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BPT理论即行为资产组合理论,以现代资产组合论为基础提出,与以往CAPM相比,前者可充分弥补后者在风险度量、理性人等方面的缺陷,使其与投资者实际行为相同,由此引发金融业的高度重视。与CAPM理论相比,BPT理论中的投资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信息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其中前者以CAMP为依据,通常不会产生认知层面的偏差,而后者则恰恰相反,行为主体常常不遵循CAMP准则行事,且认知偏差较高。从本质上看,以上两者均可通过相互作用对资产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且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三)期望理论

在当代金融学中,该理论属于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关键价值理论。以往大量金融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对风险有极大的厌倦心理,但在当代行为金融学中存在较大差别,认为投资者是损失厌恶型,二者存在本质上差别。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在谈及收益问题时,在投资行为与传统经济学相同情况下倾向于确定性收益,当资本损失产生后,根据行为金融学分析可知,投资者行为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风险偏好与风险意识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者在出现损失后常常沮丧,且沮丧感是获利时的喜悦感的双倍,重点不在于金额,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二、行为金融基础上资本市场投资策略

任何理论都是为实践而服务,行为金融学也是如此。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日益壮大,金融投资渠道更加广阔,相应的风险问题也随之增加。对此,投资者可引入行为金融基础,正确选择投资策略,以此有效的规避风险,获得可观收益。

(一)证券投资策略

一方面,反向投资。该行为属于行为金融学中发展较为完善的策略之一,同时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重视。这来源于人们对信息的高度反应,以投资者心理锚定为基础。简单来讲,该策略的核心在于“剑走偏锋”,根据投资者对股票信息的敏感度与锚定作用,对股民不看好的股票进行投资,其本质是投资主体因过度自信导致噪声交易者反应偏差纠正,由此获取利益。该策略需要长期正确投资行为为基础,根据金融理论可知,因投资者在决策中过于重视近期收益,根据近期表现对长远发展进行决策,导致近期业绩做出持续过度反应,一旦投资主体利用反向投资技术,说明投资主体需要将受众优质股票售出,并大量采购资质较差的股票、冷门股票等,为自身利用反向投资策略获利提供机遇;另一方面,时间分散投资。该策略是指随着投资时间的延长,投资风险意识逐渐提升,一些投资者年轻时大量投资股票,而后逐渐减少投资额度。根据风险与收益匹配特点可知,将投资者年龄纳入策略中,对风险爱好者、厌恶者、中立者进行划分。发现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逐渐降低,也就是在投资群体中,年龄越小的人员对风险的偏好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倾向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此类群体的投资行为偏向于保守,低风险成为重要考虑因素。在选择投资策略时,依据年龄划分投资群体可将时间因素在投资策略中的作用体现出来,展现出时间分散化对投资产生的影响。

(二)成本评价策略

该策略是指投资者依靠摊低成本避免遭受巨大投资风险。在行为金融学中指出,如若投资者利用成本平均策略,则在不同阶段采购股票的成本均值与股票价格均值相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因投资主体不同阶段可采购的股票金额固定,而股票类型不但可为一种,也可为许多种,当股价下降时,购买数量增加;当股票提升时,购买量降低。可见,从整体来看,投资主体在股价低迷时的采购量要超过高价股票,这样便可使在特定时期内价值均值低于采购的所有股票均价。

(三)差异化策略

根据国内证券市场现状,应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特点与主流趋势,确立统一化的投资组合,面向投资者提供多元投资组合,在满足国内资产市场需求的同时,吸引更多潜力身后的投资者加入。此外,资本市场带有许多异常现象,投资者数量庞大,风险偏好不尽相同,在决策行为、投资行为等方面存在偏差。对此,应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结合资本市场现状、成因与问题,在规范投资行为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市场中投资策略间的差异。根据原因分析投资者个体差异,如心理偏差、行为偏差等等,从认知与行为角度着手进行规范,由此解决投资策略的差异问题。可见,在面对不同投资者来说应由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投资目标。

(四)金融学投资策略

1、明确投资目标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上,对资本市场现状进行分析,使投资决策失误降到最低。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常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欲望、情绪、心理等等,因此首先要摆正投资态度,这是十分必要的条件,可使自身免受股市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波动。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应明确投资目标,且制定长期投资目标,因为时间可产生更多效益,投资市场中也是如此,虽然投机与投资关系紧密,但投机只能获取短期收益。根据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只有选取最为合理、有潜力的投资类型,才能够真正获得持续性经济效益。对此,投资者应避免短期投资,树立长期投资目标。2、制定投资规划在金融投资中,只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投资计划,才可引领正确的投资走向,获得更大的发展,灵活应对多变的投资环境,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在投资阶段不可过于盲目,应制定详细投资规划,这样才可避免受到欲望与冲动的干扰,可针对性的评价投资项目,判断投资规划是否与市场规律相符合。此外,投资规划还可督促投资主体树立长远投资目标,在市场环境占据主动地位,由此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投资规划作为关键工作之一,还可有效规避经济风险。3、提高风险判断力对于每位投资者来说,在投资期间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冲动情绪,盲目跟风投资。对此,应提高自身耐心与判断力,不要盲目依从他人观点,而是要坚持自我判断,才可避免和减少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首先,应学习多样化投资技巧与知识,了解资本市场变化规律。其次,保持理性清晰的思维,学习主动思考、逆向反思等等,这样才可更深层的发觉资本市场变化情况,掌握投资关键因素,促进自身判断能力、风险意识提升,以清楚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最后,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勇敢的迎接挑战。从本质上看,资本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具备较强的风险判断力,才能深入总结和分析投资规律,获得更多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投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只有经过详细分析才可获取更多效益,如投资主体心理、投资行为等等,从而深入挖掘资本市场的真正价值。在全体投资中,许多信息无法真实有效的体现投资价值,特别是部分投资者在缺乏理性思考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行为,可通过行为金融学分析,根据当前资本市场制定有效的投资规划,使资本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嘉琪.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9(9):012-014.

[2]陈栋.基于分形R/S的中国股市的复杂性研究[J].苏盐科技,2020(03):15-17.

[3]朱雪莲.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9.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5

债券型基金也成为资产配置的新型工具,2009年,基金业资金净流入量约为377亿美元,仅债券型基金的净流入量已达3570亿美元。2008年的损失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伤痛欲绝,所以在2009年主要站在规避风险的立场。

此外,在低利率的货币市场环境下,更多投资者将储蓄转移到债券型基金以获得额外收益,当然,此举取决于投资人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债券型基金回报的压力将来自于利率的上升。而在这些曲折变化之中,观察哪些投资人仍热衷其中追逐热门投资品,哪些又会见风使舵,也是投资的一种调味品。

由于债券型基金对现金的吸引力更大,2009年美国股票型基金损失不轻。2009年全年,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流出量为260亿美元,而仅在12月份,就有8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纵观过去三年,美国股票型基金都存在资金外流的现象。

而国际型基金2009年则表现较好,资金净流入量达255亿美元,扭转了2008年资金净流出704亿美元的局面,而资金流入国际型基金主要还是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好转。其中三种类别的国际型基金表现最好,他们分别是多元化新兴市场投资基金、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投资基金、拉丁美洲投资基金。

基金赎回压力大

尽管对于共同基金而言,2009年是资金净流入的一年,仍然有很多基金没有分得资金流入的一杯羹。

正如我们此前所描述的那样,2009年美国许多基金损失了大量资产,总计资金流出为255亿美元,以下几只基金的资金流出量最大,它们分别是:美洲资本收益构建者基金(American Capital Income Builder)、华盛顿共同基金(Washington Mutual)、美国收入基金(Income Fund of America)、环球资本增长和收入基金(Capital World Growth & Income) 、美国平衡基金(American Balanced)。

此外,美盛集团(Legg Mason)旗下西方资产管理(Western Asset Management)同样在2009年遭遇“流血事件”,其西方资产核心债券基金使投资者在2008年遭到巨大损失,从而在管理上,也相应加强了风险控制的力度。然而,投资者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缓和,2009年不断赎回使该资金趋紧。而旗下的美盛资产价值基金(Legg Mason Capital Value)也加重了公司的压力。尽管2006年该基金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但是自从2006年9月起,该基金每月都呈现净流出的态势。

再看看奥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 Funds),同样也在2009年遭到资金净流出的待遇。尽管其他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源源不断地募集到新的资金,但该公司旗下的应税债券型基金持续走下坡路,曾经在2008年风靡一时的奥本海默核心债券基金(Oppenheimer Core Bond)风光不再,损失惨重。如此格局为该公司的债券型基金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外,奥本海默股票型基金也呈现出资金外流的局面,尽管奥本海默环球投资基金2009年表现不错,但是投资者依旧不断赎回。

投资者趋向保守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6

关键词:价值投资;安全边际;金融市场理论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及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尽管证券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证券市场价格会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市场存在自我纠偏的机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同。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证券,在显著高出时卖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额——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分析资产价值、盈利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来计算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关于备受争议的公司成长性价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成长是那些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增长,只有具备经济特许权(企业受壁垒保护,对手难以进人该行业)的成长性才是有价值的。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启蒙和经典,其实质便是选择买人被市场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时卖出。

《证券分析》出版之际,正值1929年-1933年美国股灾结束,华尔街处于历史性的熊市,市场中充斥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此时,通过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格累厄姆及其追随者找到无数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并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此后数十年,随着公司财务信息日益透明,投资者素质提升,想在美国证券市场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已经日趋困难。到20世纪70年代大牛市中,市场中已很难找到传统价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称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投资者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很难再获得超额利润。然而此时及以后的数十年间,沃伦·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继承和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并创造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投资记录。巴菲特认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上市公司。他的投资策略便是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股票并长期集中持有。在权益证券评估方法上,只认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任何证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贴现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通过判定证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偏离而寻求投资机会,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却有着极大发展并各有特点。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成为了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证券定价的三步定价法。从过去仅仅侧重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到关注报表数据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术领先程度和管理层品质等);从过去地关注上市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发展到现在兼顾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指标分析上亦从侧重于市净率和分红派息,到现在对一揽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市盈率、价格销售额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逐步得到优化,内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得以扩大,分门别类的价值投资也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边际的留存,使得买入的股票相对比较便宜,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较少;(2)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相对不敏感;(3)投资组合相对集中;(4)更适用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理论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解释及争议

金融市场在整个20世纪有着长足的发展,分门别类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亦层出不穷,各有发展。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基于空中楼阁理论的技术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指数化投资。而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起便逐步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金融理论。

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同属于基本分析范畴,二者都强调严谨的独立分析,在理论的内在逻辑上趋于一致,但实际投资风格差别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所选择股票往往市盈率较高。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价值投资利用市场波动在安全边际下购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标值较低,风险固然相对较小,但投资风格显得保守单一,得不到高增长企业带来的超额回报。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各有其风行周期,呈现周期轮动的态势,各自在其风行周期中的表现均好过对方,但从长期回报来看。价值投资收益要明显高于成长投资,而收益波动却小于对方。

相对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波动是由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决定,聪明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仅仅是购入大众认定可以涨价的股票,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可。在此理论依据下,技术分析方法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技术分析师认为价格变动受长期趋势影响,对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确的反应,而是逐渐反应,因此投资者只需计算未来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分析。但大多数对欧美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证实,证券价格并不按照一定趋势变动,技术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难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现资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公开市场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价值投资分析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额外收益。然而在欧美市场上的大量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证券市场完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有效性证据,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市盈率效应、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率和日历效应等。同时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群体的长期超额业绩回报也从实践上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极其有力的反驳。

在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对现资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该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种偏差会使人们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着“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身上出现的类似认知偏差还有: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损失厌恶等等。这个发现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从短期来看,市场只是一个投票机,股票价格不仅决定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影响于投资大众的心理认知偏差。证

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使得价值投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寻求套利成为可能。来自基本面的逻辑因素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心理因素则影响其短期的市场价格。

三、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践效应

价值投资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使其逐渐成为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美国华尔街90%的证券分析师都声称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随着证券分析业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欧美证券市场上越来越难以发现内在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特别是在几波大牛市中,市场中多数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此时价值投资者只能选择有所不为。难以分享证券市场空中楼阁所带来的超额投机收益。当证券价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其内在价值,股市若长期处于高涨状态,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的机会成本也较大。

另外,在买人证券之前的价值评估环节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来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时也不高,已有信息中,无形资产等项目的价值也难以确定,由此造成其资产价值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增长更是不易预测,很多复杂和随机的因素都会导致原先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相差极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虽然在单个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确度却未见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抵消风险和获得盈利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此一来,一些未来成长性极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资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股票,近似达到和实现价值投资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将利润增长率指标结合考虑,提供一个新的价值指标公式:k=增长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资回报愈大,这样能够兼顾分享到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回报。

来自欧美、日本以及新兴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坚持价值投资方法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josef lakonishok和andrei shileifer(1994);fama和french(1997);hart和slagter(2001);chan,hamao和lakonishok(1991)]。我国学者对于内地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郝爱民,2006)。价值投资的业绩不仅超越纯粹的技术分析投资,也明显超越了成长投资和指数化投资。与此同时,其遭遇风险而损失的可能性却小于成长投资,稳健性更是明显好于对方,尤其是在熊市中,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