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1

【摘 要】 该研究项目属于体质人类学范畴。所有考察材料均源于本院人体科技馆的陈列标本库,通过普查发现人体形态变异、器官或结构畸形标本200 余件,选择“腰骶椎并骶尾融合”、“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分叶肾变异”、“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 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畸形”、“左位阑尾变异”、“枢椎增生性畸形”、“Y字形跖骨并6 趾足畸形”、“ 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 等先天或后天性异常标本20 余件,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考察法”、“体质测量法”和CT断层影像综合考察,经定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属于变异的标本有“分叶肾变异”等10 项;先天性畸形的标本有“Y字形跖骨并6 趾足畸形”等5 项;退行性变畸形标本3 项;创伤和压迫性畸形标本2 项,分类考察结果先后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13 篇,集中反映“人体科技馆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与文化收藏研究”项目的学术内涵,旨在彰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 器官变异;人体畸形;体质测量;应用解剖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ject belongs to physical anthropology. All study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specimen storehouse of the schoo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human body ,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we have found more than 200 pieces of human body shape variation and organ or structure variation samples, selecting more than 20 pieces of congenital or acquired abnormal specimens, such as, "lumbosacral and sacrococcygeal fusion", " congenital sacral lumbarized deformity "," leaf kidney variation "," sternum hyperostosis with supraspinous ligament ossification deformity "," the left fifth metatarsal supernumerary toe deformity "," left bit appendix variation "," axial proliferative deformity" , " foot deformity of Y-shaped metatarsal with the sixth toe" ,"double fracture and abnormal healing of the left distal radius and ulna". Taking the method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non-measurement study method", "physical measurement "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T tomography, after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treatment, there are 10 items variations of the specimens,just like the ” leaf kidney variation"; And the number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specimens is 5 items , for example, "foot deformity of Y-shaped metatarsal with the sixth toe" ; Degenerative abnormal specimen has 3 items; Trauma and compression deformity specimens account 2 item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study results, we have published a series of research papers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e journals, the total number is 13, which focuses on reflecting the academic content of the projec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variation and abnormal sampl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human body ", it aims to demonstr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study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Keywords] Organ variation; human malformations; physical measurement; applied anatomy

人体异型标本包括人体形态变异与器官结构畸形的解剖学标本。由于人体变异与畸形的表现千奇百态,在群体中发生的机率极低,故异型标本的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加之形成的原因众多,演化机理复杂,并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故开展人体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与收藏,对于丰富学院人体科技馆的文化内涵,探索人类生物进化奥秘与临床医学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有关人体异型标本的研究,主要是靠临床工作者的随机发现与一般分析,尚缺乏系统科学地观察测量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以及综合论证。专业解剖学工作者对人体异型标本的研究曾有过重要的贡献,但近年来,受现代科技的影响,众多解剖工作者的目光已转向鼠科动物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人体形态解剖的研究似乎兴趣冷漠,特别是有关人体异型标本观测考察的文章。鲜见于报端。有关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研究,于2010 年、2011 年连续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的立项资助。该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本院人体科技馆为基地,开展以异型标本为题材的科学普查,发现并收藏了各类形态变异与结构畸形的标本200 余件,分批将部分标本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手段实施考察,对所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并对其类定性、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功能影响、临床表现以及科学价值等逐一开展科学论证。一年多来,项目组的成员先后撰写系列研究论文20 余篇,均已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解剖与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国健康月刊》和《科技咨讯》等国家科技核心及核心遴选期刊公开发表13 篇,其系列成果获学院2011 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并参加2011 年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专家盲审、现场考察答辩和综合评定,荣获省一等奖,充分彰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在科学研究中的促进作用。系列研究成果综述报告如下。

1 材料来源

本项目作为首期部分考察研究对象的材料均取源于本院人体科技馆的陈列标本库。主要有 “额中缝颅骨”、“分叶肾”、“肾血管异常”、“腰骶椎并骶尾融合”、“副腓肠肌”、“枕间缝颅骨”、“副脾”、 “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 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左位阑尾”、“先天性左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左侧先天性股骨颈干直角”、“枢椎增生性畸形”、“胸骨巨形滋养动脉孔”、“Y字形跖骨并6 趾足”、“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多胸椎骨性融合”、和“双凹颅顶”等先天或后天性异常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常规清洁和防腐处理后,精心制作而成,标本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较清晰,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均符合解剖科学考察要求。

2 考察方法

项目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考察法”、和“体质测量法”(1906 年于摩纳哥召开的第13 届国际人类学与考古学会议和1912 年日内瓦召开的第14 届国际人类学与考古学会议上通过的测量项目。采用此项方法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实施考察,参照《人体测量手册》[1]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2]相关项目逐一进行测量,应用德国体质人类学马丁测量仪(精度±0.1 mm)测量,根据对象不同采集标本的形态结构观察元素和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学3 线表分析其结果;重要项目采用实物拍照和CT断层影像现代技术参考研究,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 考察结果

经整合“非测量性考察法”形态观察、“体质测量法” 各项目测量、和“CT断层影像解剖学” 检测等手段考察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定性分析,发现属于器官变异的有儿童“分叶肾变异”、“肾血管变异”、“胸骨巨形滋养动脉孔变异”、“副腓肠肌变异”、“额中缝颅骨变异”、“枕间缝骨颅变异”、“副脾变异”和罕见的先天性“左位阑尾变异”等标本;属于畸形类的有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多化性“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先天性“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畸形”、“先天性左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畸形”、“先天性左侧先天性股骨颈干直角畸形”、先天性“枢椎畸形” 、先天性“Y字形跖骨并6 趾畸形足畸形”、创伤性“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退行性变“多胸椎骨性融合畸形”、先天性“腰骶椎并骶尾融合畸形”、和地方性“颅顶双凹畸形”等标本。对以上部分典型的变异与畸形的标本进一步开展胚胎发生学、病理解剖学和与临床应用等综合研究,结果讨论如下。

4 分析讨论

按照人体解剖学的理论[3],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其血管神经配布状态,均在统计学上占优势的为正常现象。部分形态结构与正常状态有一定的差异,称变异。变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解剖学形态结构如超出一般变异范围,甚至出现明显变化,并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者,称为异常或畸形,众多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器官的变异或畸形的发生,多以先天性的因素为主,生态环境、行为习俗、职业劳作、疾病与创伤等因素也与人体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来人体的变异,按理说应是促进机体顺应环境,以增强生存能力的一种调节机制。因为人类从古猿、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演化,以至于进化为直立行走的现代人类,就当今现代人的颅脑来说,其容量(1400 ml)要比200 万年前的“东非能人”[4](700 ml)多大一倍,而且各种功能也日臻完善。现在看来,似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已基本完成,其实,人类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就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言,也不相一致,说明人类仍在潜进化。如手的掌指功能越来越灵活精细,面部趋向垂直,小腿第3 腓骨肌的出现和思维与语言信息功能的不断完善,都足以标志着人体解剖学的进化与创造性功能日益增强的结果。根据英国剑桥的桑格研究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以及两家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机构最近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相比其父母一辈,其基因组均出现了多达60 余处的突变。这种潜在的基因一旦条件满足时,将诱导潜变异进化现象。变异的另一面就是退化。如体毛、耳廓,达尔文结节、智齿、第三眼睑、锁骨下肌、掌长肌、阑尾、犁鼻器、第13 根肋、颈肋和副鼻腔、小指(趾)等数十个人体器官与结构,正在逐渐退化或已经消失[5]。此外,如果突变的基因发生错位,将导致先天畸形。造成畸形的原因还很多,诸如胚胎早期发生紊乱、发育异常和后天的退行性变等。

人体畸形轻则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引发临床危机。应值得说明的是,该项目所发现的部分标本的确有限,不能含括所有的变异或畸形范畴,但系列考察结果显示确实有一定研究意义。综合分析其中儿童“分叶肾变异”标本18 例(男14 例,女4 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分叶现象[6],一般以5~8 叶居多,右侧肾分叶略高于左侧,年龄越小分叶数越多,表达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印证了男性早期生理发育迟于女性的科学结论。由于分叶肾的研究将为多囊肾、肾肿瘤[7]、肾柱肥大等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提供鉴别依据;先天性 “Y字形趾骨并6 趾畸形足”标本[8],6 个足趾排列整齐,外形均匀,解剖发现第6 趾还有趾长伸、屈肌腱分布,说明异常次生趾仍具有正常功能,本例标本还出现了第具有进化意义的小腿第3 腓骨肌的出现,这种显性多趾遗传与进化变异并现[9],实属少见;“骶椎腰化畸形” 标本[10],考察发现,骶椎只有4 块骶椎,第1 椎体部发育不完全,仅部分与第2 骶椎椎体骨化,左侧横突肥大,已基本融合成骶骨左翼,右侧由第2 骶椎横突形成副翼,由此推断,本例患者生前腰骶疾患甚为严重[11];“枢椎畸形” 标本[12],属于高位颈椎发育性畸形;枢椎齿突左侧与上关节面之间有一明显增生骨块(12.00 mm×矢径15.00 mm×横径12.00 mm),已与椎体和齿突形成完全融合,右上关节突高于左侧5.00 mm,先天性齿突块状增生并功能异常发生概率较低,齿突的先天性畸形也十分稀少;,一旦出现异常,将导致上位寰枢椎严重不稳,出现偏头曲颈以及造成颈神经损伤性疾病等的多发性临床表现[14];“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 标本[14],属于椎骨后天异化增生和软组织退行性变所致,胸椎骨质增生临床颇为多见,但骨质增生合并棘上韧带骨化多元畸形不常出现,该例标本的考察在脑脊液检验与麻醉胸椎间穿刺手术入路等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5];“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标本,的确难得一见,研究结果是一例少年时期创伤性桡尺骨远端双“青枝骨折”的典型范例[16],因未及时矫正治疗,而造成畸形愈合,以左前臂内旋90 度的功能障碍的姿势伴随其终身。在本研究项目中最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左位阑尾变异”标本的发现[17],对研究消化管胚胎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为罕见的实物,阑尾正常右下腹部,根据Collins收集35万例阑尾的位置变化统计资料统计[18],右下腹部95.48%,右上腹0.58%,左上腹3.71%,左下腹0.23%,而本例阑尾在左中下腹处,其概率仅0.02%,该例标本还并伴有多器官的异位现象,为阑尾炎的X断层、B超影像和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说明无论在任何时期,对人体变异与畸形标本的研究,仍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计划充分利用人体科技馆的标本资源,全面深入地开展项目的后续研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研究性项目成果的提升、肯定和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1984,2: 1-427.

[2] 黄瀛.中国人解剖学数值[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 1-456.

[3]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1-6.

[4] 陈翁良.人类[M].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2001,12:31-112.

[5] 王筱容,陶学谦.鼻及鼻窦的先天性解剖变异(附120例冠状位CT观察).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22(5):492.

[6] Campadelli P, Casiraghi E, Pratissoli S. A segme ntation framework for abdominal organs from CT scans. Dipartimento di Scienze dell’Informazione, Universitá degli Studi di Milano, Via Comelico 39/41, Milan, Italy. 2010 Sep;50(1):3-11. Epub 2010 Jun 9.

[7] 王彬.肾脏假瘤—肾分叶畸形[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 15(3):206-207.

[8] 张辉,李明,王立波.双足V形跖骨及多趾畸形一例报道[J].中国中医骨科,1992,2(3):51.

[9] Carol E.at al:Dominant Polysyndactyly:A report of two families J Pediat.90(6),961,1977.

[10] 冯地忠,孟镔,倪跃,等.骶骨变异1例报告[J].局解手术杂志,2006,15(1).

[11] Cheng JS ,Song JK.Anatomy of the sacrum[J].Neurosurg Focus,2003,15:14.

[12] 刘力君.小儿环枢椎旋转畸形的诊断和分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4,9(2):116-117.

[13] 丁力.针刀松解枢椎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5,26(3):55-56.

[14] 刘立成,张佐伦,于锡欣,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06(3):71-72.

[15] 单云官,魏焕萍,陈金源,等.胸椎骨质增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J].武警医学,1992,2(3):6-9.

[16] 白晓东,邢更彦.桡骨骨折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预防及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75-876.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2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3)

摘要:当今知识时代,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研究怎样通过教育、研发投入的合理配置及制定有效的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还没有学者从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等三方面的因素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从教育、研发投入的资源配置和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制定的成效等三者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之间关系、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育、研发投入; 人才制度保障政策;高教国际竞争力; 交替或互补关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63-05

一、文献回顾

台湾教育及文化委员会(2003)曾对如促进台湾的高教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次项目报告研究,当中的研究计划包括提供科技创新投入资源、教育投入资源、跨校大型研究、检讨高等教育进退埸机制等等。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04)指出,要使香港的教育达到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透过各个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增强研究的合作可行性,吸纳不同界别的资金,增加研究的贡献。

李俊湖(2008)指出地区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并十分重视对当地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要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其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研究、教学与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为重要因素。朱红、朱敬、刘立新(2010)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次比较研究,当中包括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及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主要为科教兴国、建立人才强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高教大众化与普及等等。

二、实证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的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主要是指政府方面的投入。文章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探讨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之间的交互关系。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之间可能有着互补或替代关系,若了解掌握三者间的关系,定能对整个地区的教育竞争决策有着一定的控制及针对性的改善。其次,是确定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分别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三项项目(因素)会影响一个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结果),若能够分析其影响的方向及其影响量,定能有效提升一个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如图1所示。

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交互关系 来源:本研究

(一)变量定义

抽取不同的数据代表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

1.教育投入(自变量)

利用香港统计处及教育局、新加坡统计部门,Year of Statistics,Singapore 2014及教育局历年的教育投入数据,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Edu_(地方)表示。

2.研发投入(自变量)

利用香港创新科技署2012的数据及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Year of Statistics,Singapore 2014,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RD_(地方)表示。

3.人才制度保障政策(自变量)

利用香港统计处历年人口统计数字及新加坡统计部门历年人口数字,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Talent_(地方)表示。

(四)高教国际竞争力(因变量)

利用WEF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5名),代表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利用2005至2012年间的排名,可以得知香港及新加坡的高教国际竞争力的概况。但由于排名的数字愈大,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就愈低。因此,本文将每年的排名以下列公式进行变量转换,以Ln_Score_(地方)表示:

这样能有效代表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Ln_Score_(地方)的数值愈高,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也愈大。

香港及新加坡两地的规模各不相同,为了增加年与年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可比性,所有的变量均需先除以当年地方人口,方能更代表当时的真实投入。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两地各年地方人口:

(二)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的研究方向及文献分析,本文有以下的假设:

假设1:教育投入与研发投入之间的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是一个国家(地区)投入在教育领域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它包括支付在师资、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教材及学费等经费支出。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人力资本和知识储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积累增加,最终培育出后备劳动力和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而研发投入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活动,是为提升创新技术水平而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探索研究活动,它需要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及高科技的设备来进行科学研究。研发活动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研发可以提升知识存量,因此研发活动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高级形式。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都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假设2:教育投入与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后备劳动力和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要留住用教育投入资源长期投资、用尽心血培育出来的人才是各国(地区)的一项艰巨任务。人才的流失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性将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另外,一个国家(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会影响人才的去留。

假设3:研发投入与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为正相关

研发投入活动需要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来进行,人才的质与量绝对会影响科学研究的素质及结果。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性将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留住人才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另外,研发活动过程中将会培育出更多的本地人才。

假设4:教育投入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知识积累形成人才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阶段内。因此,教育投入,特别是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显得更加重要。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一个国家(地区)培育专业人才的的重大责任,培育的优质人才越多,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因此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之间紧密相互影响。

假设5:研发投入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研发活动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育重任一直都当担在高等教育机构身上,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大责任。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影响到世界人才集聚的数量和质量。另外,高教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是一个国家(地区)是否有高素质的研究成果,贡献世界。研发当中的研究发展绝对是影响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假设6: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科学有效的人才保障制度政策是吸引世界精英人才的重要措施。高等教育机构是除了培养人才外,还是世界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基地。由此可见,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有着相互重要的影响。

三、分析及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的主要作用为对各项变量有一个观感上的认知,主要包括变量的中心趋势及离散。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两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四者的描述性统计:

香港: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Ln_Talent_HK及Ln_Score_HK的离散较大,Ln_Edu_HK及Ln_RD_HK的离散则较小。就整体四项的离散情况而言,Ln_Edu_HK及Ln_RD_HK的离散相约,而Ln_Talent_HK及Ln_Score_HK的离散相约。

新加坡: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Ln_Edu_SG及Ln_RD_SG的离散较大,Ln_Talent_SG及Ln_Score_SG的离散则较小。就整体四项的离散情况而言,四者的离散均十分相约。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用来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当中包括方向及强度。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辨别变量的独立性,一来有助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推论,另外有助后期变量模型的建立。相关性衡量及系数计算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文中所使用的相关系数为Pearson相关系数:

当中的E为期望值函数(expectation function)。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香港及新加坡两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四者的关系。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各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之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到全部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均约大于0.4,有些相关性更为显着,可推测香港的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为互补。

从表中可以看到全部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大部分的相关约大于0.6,不少相关性更为显着,可推测新加坡的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为互补。

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到于香港、新加坡两地在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均为互补,一项的发展能影响(或代表)另一项的发展。另一点要留意的是,当中的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中,他们的相关性不弱,有些更为显着,若使用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构作模型,会发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研究推论。因此下文将尝试利用其他方法去构作模型,提高推论的可靠性。

(三)因素分析

前面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到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计划)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因此可以推论出,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三者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潜在因素,同时影响着三者。本节将利用主成分分析,尝试萃取当中的因素。以下是两地的分析结果:

从两地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累积变异量也高达70%以上,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潜在因素,这项结果能有助于后文进行更加准确的模型建构。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潜在因素的推论:不论是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人力资源均对三者有着重大的影响。负责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人才的素质会影响对教育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发展;人才的质量绝对会影响研发研究的素质;不同类型人才的去留也影响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当中的资源分配。因此,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三者间的潜在因素为人力资源(以joint表示)。

(四)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香港学者侯杰泰、成子娟以及内地学者温忠麟曾对结构方程有深入的研究。武文杰、刘志林和张文(2010)曾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北京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在上一节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与高教国际竞争力成正相关,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这三项自变量的高度相关性能够归立成一个潜在因素。因此,本节尝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建构,目的主要有两个部份:首先,研究人力资源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其次,研究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推论出三项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以下是模型的假设:

香港

香港模型拟合分析

从香港的模型拟合分析结果中,卡方检定的p-value均大于0.05(0.344),其他模型拟合统计测量如RMR,GFI均十分理想,显示模型的高拟合度,而大部分的系数也通过显着性测试。这说明整个模型的信度高。

从新加坡的模型拟合分析结果中,卡方检定的p-value均大于0.05(0.366),其他模型拟合统计测量如RMR,GFI均十分理想,显示模型的高拟合度,而全部系数也通过显着性测试。这说明整个模型的信度高。

以下归纳了两地模型的标准化系数,以便进行比较:

四、结论

香港和新加坡两地在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均为互补,一项的发展能影响(或代表)另一项的发展。当中的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中,他们的相关性不弱,有些更为显着。从香港、新加坡的分析中,累积变异量高达70%以上,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潜在因素。不论是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人力资源均对三者显示重大影响,三者间的潜在因素为人力资源。由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归纳出来的潜在因素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均为正数,显示人力资源对高教国际竞争力有正面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素质会影响该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香港的系数比新加坡低,显示香港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对于人力资源的敏感度相对新加坡低。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人力资源全部系数均为正数,显示人力资源与三者有着正面的关系,从而正面反映出三者对一个地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香港研发投入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最高,其次是人才制度保障政策,最后为教育投入;新加坡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为最高,其次是教育投入,最后为研发投入。

参考文献:

[1] 香港政府统计处、创新科技署、教育局等历年的研发投入及教育投入数据.

[2] 新加坡统计局及教育局历年的研发投入及教育投入数据.

[3] 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Year of Statistics, Singapore 2014.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3

Gao Chunhong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Xi'an 710014,China)

摘要: 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为了解我校区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运用SCL―90对大一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并对342个有效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Abstrac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lth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premise of doing well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o know abou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we use SCL―90 to conduct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for freshmen,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342 valid samples.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测评 分析报告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evaluation;analysis report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49-02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生人群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以学制短、学历低为特征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名义上属于大学生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多重压力常造成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已成为热点。而国内不少的研究报告了某些职业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如职场白领、应届高考生、高校毕业生等,但对高职生这一应激程度较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心理测评,了解我校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总体状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1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协助受测者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评的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饮食与睡眠(该因子在本报告中不予统计)。适用于测查群体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以及不断进行跟踪观察。进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对09级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通信技术7个班共368名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剔除无效答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共342名学生,其中男生261名,女生81名。

2.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景,要求被测学生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完成整个问卷,测试时间为5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其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发送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回收有效率为92%,数据以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测试结果经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3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区大一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人18~29岁年龄组常模相比较,发现大一学生SCL-90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外,其它6项因子总均分都大于全国常人18~29年龄组常模(详见表1);经T检验,与全国常人18~29年龄组常模相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4项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p

分析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就业、恋爱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敏感群体。本调查对测试群体中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之间的比较,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群体被测试者在强迫症、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方面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对社会过分疑虑,体会到的人文关怀与自身需求间的差距较大,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尊重,因此极易产生敌对、猜疑情绪,一旦遇到生活事件容易冲动走极端。另外高职学生与异往的愿望也很迫切,但往往思想比较单纯简单,希望与异往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交往,而常常受到情感的困扰。综合各方面的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全面提高,尤其是在上述六个方面急待进一步提高。

4调查结论与对策

4.1 综合表2 SCL-90各因子问题检出率统计可以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敌对和强迫症状,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下是针对检出的前六位因子中的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提出的教育干预意见:

4.1.1 敌对:这里主要从三方面来反映受测者对人或事的异常敌对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其项目包括从厌烦的感觉、争执、损坏物品、直至争斗和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及愤怒等各个方面。该因子有问题者占总人数的20.17%,状态异常。表明该类学生的敌对性较强,难以宽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较容易激动,情绪暴躁,极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很可能会发展为有暴力行为。

建议:该类学生应加强自制力方面的训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要培养爱心及责任感,宽容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为自己积极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4.1.2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或相比较时感受到的不自在与自卑。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有自卑多疑、明显缺乏自信、难以交流与合作。该因子有问题者占总人数的14.91%,状态异常。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该类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显得心神不安,缺乏自信,存在对自己较为不良的消极暗示。

建议:该类学生应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扩大知识面,不断增长学识;教师也要为其创造机会,充分发挥该类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以增强该类学生的自信心。

4.2 结合对心理有异常学生的干预和辅导,面向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是:

4.2.1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充分利用报纸、橱窗栏、广播、校园网站,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加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向何人求助,并学会为自己疗伤,当同学出现心理障碍时,也有能力为他人化解心结。

4.2.2 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师资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让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班主任,应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手段,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理。

4.2.3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测查、一次复查,通过SCL-90量表等常用量表进行测量,以实现科学的管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通过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严重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邀约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4.2.4 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4.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示天赋和才华、宣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以同伴关系为主,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满足大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和安全的需要,并且还能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进而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中还发现,常有学生出现头昏、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可见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建议学院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辅导。整个学院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都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看待压力,及早走出心理困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黎凤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王广震(1975-),男,山东东明人,西南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玉运(1974-),男,山东巨野人,西南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1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科研资助青年项目“大学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XZ-QN-29)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77-02

一、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概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周围的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双方的互动。借鉴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是指其在大一期间和周围的人(主要是同学、老师、朋友和家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对象仅指与交往主体产生了某种实际联系的人,不包括生活轨迹与大学新生没有交点的人。现实生活中人并非全部是人际关系的对象,只有那些与交往主体有互动的人,如同学、亲友、老师等,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只有互动才能满足双方的心理需要,对于生活轨迹与交往主体没有交点的人而言,其于生活中的存在,仅构成了交往主体的生活背景,或者是交往主体在人际关系中的情境,并不能对主体产生任何实质上的作用,也就不属于人际交往的对象,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之内。

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范畴也不包括与虚拟网络中的人的互动。对于处在信息时代中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除了娱乐之外,通过网络与人聊天、游戏、BBS等也是多数大学新生经常利用网络的目的之一。表面看来,交往的双方明知网络的另一方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彼此可能感觉到亲近、疏远、喜欢、厌恶等心理情感,并能通过网络发生某种互动。但由于这种互动只存在于双方的情感体验中,并不能被社会其他人知觉,不是一种社会常态,并且与虚拟对象的交往同与现实生活中人的交往规则、心态都有较大的不同。所以,本文亦将与虚拟世界中的人的交往排除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范畴。

二、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当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状况不容乐观。新学年开始,众多大学新生离开高中时熟悉的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提倡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学,许多人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由放松导致无目标、无动力等而变得茫然。大学新生有着较强的交往欲望,渴望与更多的同龄人交往,但由于他们的情绪稳定性较差,自尊心较强,又缺乏协调人际冲突的经验和能力,因而常常在人际交往方面无所适从,在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由之带来的人际关系困扰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2010年3月,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课题组了一份《青少年现代人格、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发现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对社会生活不满、对人际交往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的学生大一快结束了,还叫不出一些同班学生的名字。据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2010年9月2日报道,有个徐姓的同学刚入学两天,就觉得无法跟身边的同学相处,从而引起心理问题,不得不到医院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疏导。据西南政法大学从2006开始每年对各年级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测量的统计表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状况是四个年级中最不理想的。所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大学新生的孤独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其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协调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崩溃与自杀、精神反常有密切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事实上,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人际交往焦虑等方面的问题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占50%的比例。王宝树等研究也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人际关系方面。

同时由于大学生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较大,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会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专家统计,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漠等。这些障碍出现的比例最高为83.8%,最低为38.3%。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一些人因人际关系不良而变得行为退缩,甚至脱离群体,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及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出现焦躁、压抑、敌意、孤独、忧郁等心理。事实上,的确有一些大学新生因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甚至做出许多违法违纪的事情来。

三、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

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自身的原因,称为主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难以选择和避免的原因,称为客观因素。限于篇幅,本文仅依据社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探讨常见的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

1.交往的频率。所谓交往的频率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次数的多少。交往频率高,彼此增进了解的机会就多,也就容易产生共同经验,共同感受,共同的语言等,就容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交往频率高,也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容易取得相似性。大学新生同处于相同的地域(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从类别上说属于地域型人际关系),校园内各种学生活动、社团组织、学术实践等都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爱好广泛、参加活动较多的学生自然与周围的人相互交往的频率较高,人际关系状况就可能较好。

2.态度相似性。态度的相似性就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的一致性和采取行动的相像性。态度的相似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交往的频率。虽然态度是个体内部心理方面的,但个体之间的态度相似与否则是客观的。态度相似,使人们具有较多的共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可以使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肯定、相互激励,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意见容易沟通,减少误会、曲解和冲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态度迥异,个体之间难以找到共同的话题,相处、交往多有冲撞,如不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往往使人际关系失去和谐。有着较多兴趣的大学新生,由于能够更容易与周围人沟通,相互的误会较少,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时空接近性。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说明空间距离对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着人际交往的频率。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越接近,交往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时空接近可能成为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大学新生除了与同寝室的同学接近性较高,更应该通过各种机会,打破相互渴望交往,而又彼此小心谨慎或羞于主动的心理,主动与周围人互相交流,增加友谊。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增进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的时空性,提高交往的频率,大学新生亦可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从而导致与周围的人有更多的相似性,最终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学校条件,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可从学生自身内在因素方面做出改变,也可以从外在的客观因素入手。笔者依据上文的分析,提出以下改善的途径:

1.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改善新生人际关系的内容。首先,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创造多项互动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学模式。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大学师生关系的松散性,导致大学授课教师往往把交流的重心放在传授知识上,忽视了与大学新生在思想方面的沟通。所以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积极性的特殊的课堂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际交流与交往呈现着多向互动、快速流动的特点,随着任务的变化和活动的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变化,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沟通的机会,有了更多的体会不同角色的机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有计划地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必修课或讲座,培养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方法、技巧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应针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主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要防止纯理论灌输,应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如针对新生适应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巩固,从而提高其心理适应性。

最后,要上好体育课。研究表明,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佳时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而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大学的必修课,一般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体育课程能够改善人际原因在于增进了人际交往的时空性。体育课为大学新生发展人际交往提供了必要场所,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与交往,可以逐步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逐步发展人际网络。如舞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或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要求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大声地介绍自己,邀请不同的舞伴;各种球类活动中要组成由同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务的教学小组等,都可使这些同学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程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将是一种非常可行并且效果显著的方法。同时,在运动中学生可以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放松心情,从而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人际关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积极开展团体辅导,改善人际关系。为了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改善人际关系,广大教师、心理问题研究工作者尝试各种方法,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在降低人际交往焦虑,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方面,影响效果明显较好。团体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方式。樊富珉认为,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效果较好的原因在于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时空性,增加了人际交往的频率,改善了沟通技巧。团体辅导时,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了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增加了接触、交往和互动的机会。学生也在团体活动中学会了倾听、表达、相互关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体验到了相互接纳、相互支持,改善了人际交往技巧。团体辅导对于刚刚才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当中的大学新生来说,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他们所急切需要的,故尤其适合在新生中开展。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较完整、全面的团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使他们在学习方法探索、生活事件处理及人际交往中从一个被动者迅速转换为主动者,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各项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利用好校报、广播站、闭路电视、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媒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团结向上、互助互爱、和谐创新、乐观、和睦、轻松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要体现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才华,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并通过活动使他们在广泛的结伴、交际和合作中培养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品质,使之建立起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注重各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心理社团有成员来源广泛、与学生联系紧密、充满热情、志愿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等突出优势,应使其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力量。

[参考文献]

[1]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杨明桂.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雪晴.应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

[4]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5]李英.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6]万美荣,杨德敏.体育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J].新余高专学报,2007(3).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枯竭;压力源;家长;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14-04

一、问题提出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国外对教师职业枯竭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枯竭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些除了对教师本人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

国内学者近年来也颇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不容乐观。至于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如何,国内大范围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并不多,只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有一部分研究者涉足,例如有调查称,台湾中学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高,非人性化程度中等,个人成就感降低较不明显(Chi, Jerry Liang Yueh, 1996)。在中国大陆方面,王芳曾针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沙冰、卢秋玲、曾玲娟等也曾从不同侧重点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

但是,为什么当媒体已经报道了教师存在较大压力后,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呢?笔者认为,教师自身认为的压力源与学生家长对此的认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家长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鼓励,没有对教师的职业压力给予应有的关注,从而导致了教师职业枯竭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因此,本研究在对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和压力源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研究家长对教师压力源的认同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职业枯竭情况被足够多地关注,进而能够达到减轻教师职业枯竭程度的目的。

2.研究内容及假设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及压力源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调查家长对教师压力源认同的情况,探讨教师与家长对教师职业压力来源认识的差异。

基于国内外的文献和研究者前期对中学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目前,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在情绪衰竭上表现得比较高,而在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这三方面表现得不明显。

(2)在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问题仍是主要压力源。

(3)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各维度和教师工作压力源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且教师职业枯竭部分维度可通过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对其进行预测。

(4)教师和家长对教师压力源的认同存在一定偏差,家长低估了中学教师所承受的压力。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被试

对教师的调查依据方便原则,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集中选取两所中学的教师以及个别中学的少数几名教师,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各占一定比例。共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3%。对家长的调查依据方便原则,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选取所调查教师所在学校的个别中学生家长,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学校类型等各占一定比例。共回收问卷64份,保留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8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版”(包括修正过的“Maslach枯竭问卷-教育版(MBI-ES)”及“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和“家长版”(包括修正过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两个不同但相关的问卷。

(1) 教师版。本研究将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开发的用于测量教师职业枯竭状况的MBI-ES的中文版作为教师版问卷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份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调查前期,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研究者发现一些教师除了具有枯竭三维度的一些特征外,还出现了如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不易接受新的教学手段等现象。因此,研究者在原来问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认知枯竭这个维度,力求形成符合中国教师特点的职业枯竭测量工具。该问卷的所有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

此外,在教师版的问卷中还添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蒋奖老师整理编制的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以考察教师的压力来源。问卷的所有项目采用6点计分。

(2)家长版。家长版的问卷中,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蒋奖整理编制的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为主,并针对家长这个被试群体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以便能够准确测量家长心目中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3.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采用自填问卷法,进行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施测方式。研究者事先征得被试本人和学校领导的同意,进行集体施测。正式答题前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并强调该问卷是匿名施测,且结果保密。被试作答完毕后,由主试当场收回。收集上来的数据经由编码处理后,输入计算机,由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

本研究使用修订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对北京市的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以便确定北京市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图1显示出教师在职业枯竭四个维度上的各项目得分情况:

图1的结果显示,从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来看,个人成就感维度项目的平均分(M=2.64,SD=.87)在3.0以上,这说明中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较高;而其他维度则均在2.65以下,相比而言,情绪衰竭水平要高一些(M=2.64,SD=.60),非人性化(M=2.01,SD=.62)和认知枯竭维度(M=2.03,SD=.63)则均接近2.0。另外,本研究中被调查的中学教师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M=2.91,MD=.78),因此可以推测本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整体的枯竭程度不是很严重。

2.教师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来源整体状况描述

本研究使用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对教师进行测量,考察教师自己评价的在压力源7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从表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中学教师在自己评价其压力的主要来源时,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三个维度稍微低于平均水平,而其余四个维度(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即教师认为这四个维度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相同。教师的总压力为3.36(SD=.49),属于中高水平。

3.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工作压力源的关系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一个假设是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枯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研究者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考察了职业枯竭的四个维度与工作压力源的七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情况。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压力源都和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情绪衰竭相关联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其次是工作负荷,第三是职业发展;与非人性化相关联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其次是角色模糊,第三是工作负荷。各压力源和个人成就感之间存在部分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大致相同;另外,各压力维度和认知枯竭都不存在明显相关。

(2)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总压力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说,教师的压力感与情绪衰竭呈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工作压力感越重,情绪上就越表现衰竭。同时,教师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和非人性化也呈显著相关,但与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相关不显著。由此推测,教师因压力感所导致的职业枯竭最突出的特征为情绪衰竭,而情绪衰竭往往也是职业枯竭过程中最先出现的阶段。

(3)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回归预测

为了进一步考察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是否可以预测教师职业枯竭的出现,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情绪衰竭因素的分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574,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2.9%;在影响情绪衰竭因素的分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职业发展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555,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0.8%;在影响个人成就感因素的分析中,人际关系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25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6.7%。这些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大致相同。

4.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来源整体状况描述

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源7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如下:

表2 家长评价的教师压力源各维度的

平均值和标准差 (N=56)

从表2和图3中可以看出,家长在评价中学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时,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三个维度稍微低于平均水平;而其余四个维度(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和角色冲突)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即家长认为这四个维度是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家长评价教师的总压力为2.95(SD=.44),属于中等水平。

5.教师和家长对中学教师压力源的认同差异分析

(1)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压力源各维度重要性的差异

教师评价的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教师评价压力源的重要顺序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家庭平衡;家长评价压力源的重要顺序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

(2)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压力源各维度所得值的差异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在各自对中学教师压力源进行评价时,在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家长对教师压力源中的这三个维度的认同度与教师的真实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家长对教师的总压力也存在认同差异。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无论家长与教师对中学教师压力源各维度的认同度是否存在差异,家长所评价的得分均低于教师自己的评价,即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中学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这一点从家长对教师总压力认同度上的显著差异(t=5.281***,df=158)也可看出。

四、讨论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是导致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消除工作压力对中学教师的负面影响呢?研究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的大环境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所以中学教师要学会适应环境,面对不同的事情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校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家长、朋友也要多关心教师,给他们以实际和情感上的支持,尤其是家长要做到真正理解教师。

2.教师和家长对中学教师压力源的认同的差异

总体来看,教师和家长在评价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和压力源先后顺序上出现了差异。为了进一步查明家长的真实想法,研究者在本研究调查前后对部分家长被试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

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家长认为教师的人际关系应该很好,不应成为压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多数家长觉得相对于公司等部门,学校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际关系不像社会上那样复杂。而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家长对影响教师的重要压力源――人际关系估计不足。

在“工作自主性”维度上,家长觉得教师因为是个“不坐班”的职业,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不必像公司那样完全按时间表上下班,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可以用来支配,相对来说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充裕;而且,讲课是个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教师可以自己改变工作的标准。但教师普遍反映家长没有真正了解教师这个职业,更没有了解中学教师这个特定群体。中学教师虽然看上去有很多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但是由于需要在工作之外备课、批改作业、进修学习,有时还要接待家长、解决学生问题等,因此自由时间并不多;另外,中学教师的工作标准早已被教委和学校确定,在加上面临着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因此中学教师的工作标准一般很难通过自己而改变。

在“职业发展”维度上,家长认为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的发展前景应该比较明朗;而且教师有着比较完备的职称评定机制,晋升“只是早晚的事情”。但从对中学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教师虽然通过积极教学和工作年限可以晋升为初级、中级教师,但是如果想成为高级、特级教师,对很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有些教师反映“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并不完善,甚至有失公平。

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教师、家长的访谈,研究者发现由于认同度上的差异导致家长不理解教师,这种现象在双方沟通时尤为明显。家长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观念上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轻松,教好每个学生是件简单、分内的事,这都增加了中学教师的枯竭感。

五、小结

1.中学教师整体的职业枯竭情况并不严重;

2.教师自己评价的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及职业发展;

3.除了工作家庭平衡和工作自主性之外,其他各压力源皆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具有良好的正向预测效应;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对个人成就感具有良好的正向预测效应;

4.家长评价的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和角色冲突;家长对教师压力源中的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这三个维度的认同度偏低。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

[2]John Mccormick & Guoxing Shi, Teachers’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ccupational stre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ustralia,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9(69).

[3]沙冰.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应对.辽宁教育研究[J],2001,(9).

[4]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赣南师院学报,2001,(4).

[5]曾玲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1.

[6]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11):195~197.

[7]曾玲娟.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J].教育导刊,2004(2、3月号・上半月),79~81.

[8]赵玉芳,毕重增.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9]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J],辽宁教育,2000,(10):20~22.

人际关系分析报告范文6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4岁(1986年1月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8个月]

公 司: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行 业:房地产开发

职 位:投资发展副总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管理科学

学 校: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自我评价

有较强的市场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市场动向敏感并具判断力及较强的开拓能力,富于创新。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与凝聚力强,有大局意识,一切从团队目标出发。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善于与人沟通,并且待人真诚。对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房地产开发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总监

工作经验

2012/8—至今: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8个月 ]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投资事业部 投资发展副总监

1、负责土地及项目信息渠道维护、信息搜集,房地产项目经济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2、负责项目与拿地商务谈判,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及证照,建立并维护与政府各部门的良好关系;

3、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评估、选择、估价、谈判、融资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监控;

4、对投资战略、投资过程以及企业整合方面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组织扫描及筛选目标市场,监控目标客户,寻找投资机会;

6、为集团寻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

2011 /7—2012 /7:XX电气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电气设备/外企

客服部 客服专员

文秘站:1、客户资料管理,收集整理客户资料,关注客户发展动态;

2、全面负责区域内客户的日常沟通工作,沟通方式主以电话、电邮沟通并定期进行拜访,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3、有效处理客户订单及项目跟进,做好订单核实,货物运输安排等工作;

4、规范有效地处理日常客户投诉,建立投诉归档资料。挽回不满意客户,重视服务与品牌的关系;

5、负责公司产品供应上的协调工作,及产品信息与服务通客户的沟通工作;

6、定期对负责区域销售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与销售团队密切沟通,做好项目的跟进处理工作,协助销售业务的顺利开展;

7、全面负责客户工厂参观的安排工作,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教育经历

2007 /9--2011 /6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管理科学 本科

证书

2009/6 大学英语六级

2008/12 大学英语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