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病人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尿病人的护理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1

后尿道断裂伤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一般由于骑跨伤或会撞击硬物(巨石、树木),使球部尿道受压于耻骨弓部而损伤的,或者由于骨盆骨折,断端碎片刺破或撕裂尿生膈所致,多需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存在较多潜在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科收治后尿道断裂伤病人1例,治疗效果颇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彭某,男性,78岁,因外伤致会疼痛伴血尿7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后尿道断裂伤。体查:耻骨上膀胱区膨隆明显,于耻骨上4横指可触及增大膀胱,表面光滑、边界清、有压痛,无反跳痛。外口可见少许鲜血流出,根部与阴囊交界处见瘀血,肿胀约10cm×10cm大小,触诊双侧附睾稍肿大,界限不清,右肿胀约大小4cm×5cm,左肿胀约大小6cm×5cm,质地软,压痛明显。行泌尿系彩超示:双侧挫伤并积血?入院后予留置导尿失败,即送手术室在硬外麻下行尿道会师术+膀胱造瘘术。术中留置膀胱造瘘管、耻骨后引流管及三腔气囊尿管。术后遵医嘱予输液、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外伤及急诊手术对患者打击很大,加上受伤的部位很敏感,患者一般不敢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自然产生恐惧和复杂严重的心理障碍,打开沟通的桥梁,主动关心病人,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耐心地向病人说明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病人情绪稳定,懂得如何配合医护工作,这是消除心理障碍和顺利治疗最好的方法。

2.2 疼痛护理

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2)自我暗示: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3)松弛止痛: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4)音乐止痛:疼痛患者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分散注意力,又可缓解紧张情绪。(5)转移止痛。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相互交谈、读书看报等。

3 术后护理

3.1引流管的护理

尿道会师术后一般留置三腔气囊尿管、膀胱造瘘管及耻骨后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脱出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尤其是后尿道会师复位术则导致手术的失败。护理时注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固定情况,气囊内注水10~20ml,并保持持续牵引,牵引方向与腹壁30~450,牵引力量300~500g为宜,牵引时间2mo;定时测量尿道外口导尿管的长度,如有改变应考虑导尿管向内或向外松动,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每4~6h开放导尿管1次,一般置管3mo拔除。如膀胱内导尿管周围有钙盐沉积出现拔管困难时,可向膀胱内注入5%碳酸氢钠150ml并保留,可溶解尿管周围的钙盐沉积,有利于导尿管的顺利拔出。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折叠及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用等渗盐水冲洗,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如色泽、性质及量,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耻骨后引流管主要引流腹腔及耻骨后间隙积血和积液,起到观察创口的作用,若引流量突然增多,提示出血,要密切观察。

3.2饮食护理

排气后即可进食,一般先进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加强营养,有利于病人康复。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有利于尿路冲洗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及钙盐的沉积,也有利于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食欲不振者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口味,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3切口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保持腹壁、会阴及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如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大便后应及时清洗及会,防止会阴的感染。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用1%碘伏纱布覆盖,防止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尿道外口及包皮内板每天用0.05%碘伏消毒2~3次,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3.4尿外渗护理

如出现尿外渗,采用薄层0.5%碘伏纱布湿敷局部皮肤,外层覆盖凡士林纱布可有效防止感染和以利引流,每2h更换1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气味及量,有无皮肤红肿等感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扩张尿道护理

一般术后3mo拔除气囊导尿管即可施行尿道扩张术。护理时应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向病人说明施行尿道扩张术的目的和重要性,告之病人术后可能出现尿道疼痛、尿道出血等现象,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病人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术后出现疼痛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镇静、镇痛、心理安慰及疏散疗法等处理;出现血尿给予止血药物。术后注意观察排尿通畅情况,如尿流速度、尿线粗细、排尿延迟等。

3.6加强基础护理

在进行专科护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病人年纪大,引流管多,常处于被动,因此应定时翻身,用樟脑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每天协助病人擦浴,防止引流管脱落。禁食期间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糖尿病病人 生活护理 健康指导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列为第三位大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5年糖尿病病人将上升至3亿人。临床分型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异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早期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也可有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即“三多一少”症状。可有皮肤瘙痒、反复感染及眼、肾、神经、血管病变。对25例出院后糖尿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健康宣教,经院后随访、调查,发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资料

选取2008年我院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25例,对其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及健康指导,并定期随访。选取的25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6—71岁,病程4—14年不等。其中1例肾功能严重损害,并发眼病—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11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压。

2 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饮食活动、运动方法,能正确合理地控制饮食,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危害。建立个人档案,定期监测血、尿糖,病人全程参与合作,才能坚持并达到预期效果。

2.1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过度饮酒、吸烟成为释放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糖尿病人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人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来控制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饮食治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B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维持适当的体重

。

病人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任选几种,所食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可单调,每日烹调油(植物油)不超过10g,食盐不超6g,清淡为宜。主食做到大米、白面混合食用,做到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戒烟、戒酒。

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水对于糖尿病人极为重要,因高血糖的利用,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易出现缺水,对体重超标的糖尿病病人,首先减体重,晚餐可不吃,适量的饮水。

2.2 运动疗法: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使肌肉等组织消耗的葡萄糖数量增加,因而可以降低血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没有适当的运动治疗,其他治疗就很难取得满意效果。

2.2.1 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后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稳,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之需,一般是指中小强度、节奏慢反复多次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慢跑、做家务等。呼吸频率虽然加快,但应自觉呼吸流畅,微微汗出,面色红润,运动时间应适中,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运动前应监测血糖,过高不宜运动,过低运动前应加餐、多饮水,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天之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能在饱食后即刻运动,也不可在饥饿中进行运动,应该在饭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中不易发生低血糖,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运动时衣着鞋袜舒适,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2.2.2 运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病人,病人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限制或停止进行运动疗法;重症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者、糖尿病足者、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糖尿病病人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低血糖和意外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因而指导病人制定运动方案时,让病人掌握预防和处理方法。

3 心理护理

随着病程的迁延,经济支出的增加,血糖的波动,以及逐步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病人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挫伤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格、病情变化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普及一般知识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随时对其帮助及鼓励,使患者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

让病人充分了解运动后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水平会下降,可能出现低血糖,因而,要采取低血糖的预防措施:不要再空腹进行运动,应餐后半小时后开始,必须携带饼干、糖果,在运动中一旦出现明显饥饿感、心慌、冷汗、头晕、手颤等情况,提示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补充携带食物。条件允许的病人在运动前、后应检测一次血糖水平,以了解所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前,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宜在腹部进行,这样肢体运动时不宜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性。病人应随身携带本人信息卡片,以备发生意外。

5 休息

2型糖尿病病人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与适度的休息,对于糖尿病病人是不可缺少的,病人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糖尿病专家杰索林强调“糖尿病患者应该休息,不该使自己过度疲劳,每天应该有9小时的随眠时间或更多,时时进行短暂的休息和松弛,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3

     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0.5±10.0岁,82例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2.2.5 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晕、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病人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马上送医院。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

Nursing Care of Insulin Pump in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operative Period/DENG Li,CHEN Yan-zh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092-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of insulin pump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operative period.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62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ho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pump and nursing care in preoperative perio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sulin pump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no case of malfunction,no case of hypoglycemia,and th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time was short,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sulin pump in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operative period is the most accord with physiological metho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and reduce blood sugar quickly and smoothly.

【Key words】 Insulin pump;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Guilin City,Guilin 5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35

妊娠期糖尿病(GMD)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MD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1%~14%,我国发生率为1%~5%[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经过复杂,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巨大儿、畸形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等[2],因此常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就会出现感染或感染不宜控制,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以往应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但是多次注射较痛苦、血糖波动大、治疗时间长。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本院自2008年以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以来本院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年龄26~39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20例,孕周37~40周时择期进行剖宫产住院。

1.2 方法 采用美国MINIMED 508 C型泵经皮下埋置针头,持续泵入胰岛素,遵医嘱全天胰岛素用量的50%为基础量持续泵入,其余50%为三餐前追加胰岛素输入。根据血糖结果、孕周、体重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置泵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效果、经济费用情况,待患者及家属接受后再详细说明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预防皮肤感染。置泵前3 d监测8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晚睡前10点及0点血糖,以协助医生设定基础量。护士在置泵前应认真检查泵的性能是否完好,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各管道的连接是否正确,输注套管是否通畅。从冰箱取岀胰岛素(诺和灵或诺和锐)待接近常温后再正确装入泵内,调试胰岛素泵,根据置泵前血糖监测结果设置基础量及餐前强化量,准确设定日期、时间等各项参数,安装储液管和输注装置,确定输注软管无滴漏及气泡,并使储液管上的刻度显于泵窗口,以便观察胰岛素余量。

1.3.2 置泵时护理 携带所有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嘱患者平卧或坐位,穿刺部位应选择臀上部及上臂外侧;按无菌操作原则,用75%乙醇局部消毒,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助针器按下开关,将套管针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专用胶布固定针柄,并妥善固定导管及胰岛素泵,一般以绕圈方式固定,防止不当牵拉时,对针头处有缓冲作用[5];最后设置0.5U胰岛素以填充导管空隙,并记录置泵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勿自行调节胰岛素泵上按钮,亦可在设置各项参数后将胰岛素泵锁死,避免患者自行调节。

1.3.3 置泵后护理 严格进行床边交接班,各班均应检查胰岛素泵的功能状态,包括每日输注总量、大剂量回顾、基础率历史、报警回顾、剩余液量、电池电量,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检查患者胰岛素泵输注是否正常、剩余胰岛素剂量、报警提示,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及针头脱落等情况。置泵后前3 d是胰岛素剂量调整期,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每日监测血糖6~8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晚10点血糖),必要时加测零晨3点、6点血糖;3 d后视血糖情况而定,若血糖控制良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调节泵入基础量,血糖监测对保证成功和安全用泵极为重要[6]。治疗期间如出现头昏、饥饿、心慌、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平卧,监测血糖后给予口服糖块或含糖饮料处理。血糖偏高应认真检查胰岛素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管道有无扭曲或折叠堵塞。每5~7天更换输注部位和导管,两穿刺点间隔2~3 cm以上。平时可将泵放于衣服的口袋,睡觉时亦可放于睡衣口袋里、枕头下面、枕套里面或夹在床单上。患者穿脱衣服时要特别小心,以防导管拔出,洗澡时应将泵分离取下,以免泵损坏,但分离时间不超过1 h,洗澡完毕应及时连接好管道,注意保持室温22~25 ℃,不宜将泵置于气温>45 ℃或

1.3.4 心理护理 患者主要担心母婴的安危及分娩后是否会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等,继而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宣教,增加其对妊娠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缓解其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要得到其家属及社会的支持,让其家属积极主动与其沟通交流,以得到系统的心理支持。

1.3.5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和关键措施。理想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期所需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可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情况,为患者准确计算出每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合理饮食,输注三餐追加量后应及时加餐,以防止出现低血糖的反应[8]。嘱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加强自我控制意识,总热量固定,可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在每日上午10点及下午4点左右加餐(以水果为主)。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胰岛素泵的治疗护理措施的同时,应注重对患者的饮食指导,耐心细致地健康宣教等全方位的指导,以确保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9]。每日摄入量=标准体重(kg)×(30~35)+

200,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kg×(30~35),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0%~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保证三餐按10%、30%、30%的热量摄入,同时一日摄入点心(3次)总热量为30%。此外,每日补充钙剂1~1.2 g,叶酸5 mg,铁剂15 mg,戒甜食,提倡饭后散步,增加膳食纤维(每天不少于30 g),少食多餐,加餐不加量[2]。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及含酒精饮料。

1.3.6 指导正确监测血糖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测量血糖,以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保证血糖稳定地维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糖尿病疾病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妊娠糖尿病患者应于三餐前半小时、餐后2 h、晚上10点各测量1次,并告知患者低血糖症状的表现及处理方法[10]。

1.3.7 适量运动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天适量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对身体免疫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增强心肺功能,还可提高其末梢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通过肌肉吸收多余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患者在运动时应根据其自身情况控制运动的度,不可进行剧烈、过量的运动,运动量应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和及时调整的原则。较为适宜的运动为孕妇操或散步,每次20~30 min,以不引起宫缩为宜,最好在餐后1 h进行,并有家人陪同。

1.3.8 健康指导 加强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指导,要帮助患者增强有关妊娠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促进更好治疗效果的获得。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1-12]。

2 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前空腹血糖9.0~18.5 mmol/L、餐后2 h血糖14.5~28.7 mmol/L;治疗后降至4.9~6.9 mmol/L、6.1~9.7 mmol/L;未发生使用故障;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胎儿生长正常;行剖宫产手术后无术后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慢性炎性反应等,妊娠期血糖异常升高对母婴结局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使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与合并症增加[13]。

胰岛素泵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输注工具,可以对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11],可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规律24 h不间断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基础胰岛素量及餐前胰岛素量,符合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曲线,使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胰岛素泵将全天胰岛素总量的一半输入体内作为基础量,每餐前胰岛素量减少,因此降低了餐前低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保证全天24 h血糖接近于正常波动。此外,胰岛素泵注射部位相对恒定,避免了由于身体不同部位胰岛素的吸收而引起的差异,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节省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泵携带方便、操作安全,减少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有效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4]。

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安装过程、泵的调试、常见的报警原因及处理的方式、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保证胰岛素泵的安全使用[15-17]。62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胰岛素泵护理失误而导致差错事故和延误患者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快速、有效,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因此,胰岛素泵治疗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是最符合生理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2.

[2]祁金金.饮食控制在妊娠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8):115-116.

[3]徐莉.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92-93.

[4]高峻.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临床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12-313.

[5]王红丽.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68-69.

[6]李蔓宁,黄建宁.胰岛素泵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1):81-82.

[7]孙利平,牛志平.胰岛素泵的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22-223.

[8]曾丽红.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9-100.

[9]张海鹰.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28-29.

[10]齐晓娟.64例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728.

[11]张伟霞,刘蕊.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50-351.

[12]佟冬梅,苑紅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8-319.

[13]刘晓云,刘超.妊娠糖尿病悬而未决的问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4):314-317.

[14]钱冰.136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79-80.

[15]龚畅,张红仕,李景辉.浅谈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49-350.

[16]奚齐红,武承荣,倪建萍,等.2型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8(6):27-29.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34-01

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对老年男性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治疗。目前微创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6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临床资料,治疗满意,现将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80例,年龄55~56岁,平均72岁,术前伴有心脏病50例,伴糖尿病90例,高血压120例,手术时间30~90min,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均安全返回病房,术后3~5天拔除导尿管。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不了解,缺少有关前列腺电切术方面的知识,会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状态,担心术后会出现大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感染等并发症,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功能,同时会减低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而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机率[1],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于术前进行访视, 除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的环境外,还应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患者手术效果及麻醉、手术过程等可能造成的伤害,导致对麻醉手术高度恐惧的情况,针对性解答患者的问题并加以暗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主动配合,患者对前列腺电切术不了解产生过度焦虑和恐惧,则向其介绍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去除腺体量大、出血少、疗效显著等优点,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反应。

2.2 器械准备 术前一天将常规器械、敷料包高压灭菌,将电切镜、监视器、冷光源放置手术间,保证功能良好,将电切镜及附件,电切电极、导线,冷光源导线长,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准备待用。

2.3 灌洗液准备 灌洗液忌用电解质溶液,必须为非电解的液体如5%葡萄糖、20%甘露醇溶液等,因术中大量灌洗液能引起患者体温快速下降,因此,把灌洗液如能加温到36℃左右能较好地预防因低温因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2]。

2.4 物品摆放 因本手术使用的仪器较多,巡回护士要合理布置手术间,既方便医生操作,又不影响无菌操作和麻醉医生用药,在患者的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右上肢测血压用布单包裹放于身边。将显示器冷光源一组仪器放于患者左边,无菌器械台放于患者左侧的床尾,巡回护士操作台置于患者右侧,冲洗液罐挂于患者右侧,高频电刀置于患者右侧床尾,电刀脚踏置于术者右脚边,床尾置一大桶装流出液。

3 术中配合

3.1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在大量电切液持续膀胱灌注下进行的。一般手术历时1~2h,灌注膀胱的液体需1000~3000ml.长时间大量的膀胱灌注可以使患者体温下降,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老年人耐受力差,容易发生寒战,因此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做好环境准备,护士在患者入室前调节好手术房间的温度,控制在24℃~26℃,温度为40%~60%,并建立一条以上的上肢静脉通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后,取截石位,窝处垫棉垫以免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并用约束带将膝部轻轻固定于腿架上,患者双腿分开角度为110°~120°,老年患者耐受力差,尽可能缩小角度,以减轻不适。

3.2 常规消毒铺巾,正确连接各仪器导线及操作部件,接通电源调节好输出功率,电切输出功率为100W,电凝为60W,将电负极置入患者臀部或大腿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相贴,防止烧伤,调节光源亮度,保持亮度适宜,将膀胱灌洗液平面距离患者心脏保持在60~70cm[3],当电切开始后要注意冲洗液是否排空并及时添加,以免液体排空,气泡进入电切镜,影响术中视野,在视屏监视下,术者应用电切环电切前列腺体中叶及两侧叶,出血点电凝止血,电切完毕后,放置三腔尿管,打入无菌生理盐水15ml,稍向前牵拉尿管,产生止血作用。

3.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虽然较为安全,但因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常会伴有心血管及肺部等多种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且代偿功能差,病情变化多,因此术中要严密监测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4 体会

4.1 防止电烧伤认真核对膀胱冲洗液体,避免使用电解质溶液,术中经常检查负极,观察是否有松脱。

4.2 仪器保养手术结束后,电切镜及操作部件用清水冲净晾干,金属关节部位用液体石蜡油擦拭后收藏备用,冷光源导线切勿成角,以免损坏光束,各仪器旋扭复零位。熟悉损伤保养,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前列腺电切术存在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但是患者手术时,手术室护士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术中做好护理、保暖措施,选择合适的膀胱冲洗液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泌尿外科手术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31-1186.

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留置导尿 泌尿系感染 分析与思考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在我院广泛应用于骨科病人的排尿困难、手术麻醉及重危病人的尿量观察等。留置导尿引起的感染是医院感染的45%左右[1],我院是以创伤骨科为主的专科医院,每年的留置导尿操作有一千五百多人次,其中部分病人发生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并发症,小至延误治疗时机,增加病人痛苦,大至病人出院后骨科伤病愈合排尿问题还未解决,因尿道损伤感染至尿道狭窄,最后到综合医院扩张尿道才解决排尿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以下对我院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问题作以分析,与同仁们共同讨论磋商。

1、医院因素的泌尿系感染问题

泌尿系感染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尿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到36%一56%[2],留置导尿逆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有两个因素是被证明了的,即宿主因素和医院因素[3],宿主因素为病人的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医院因素即导尿管材质、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操作时尿道黏膜的损伤。因此对导尿用物的选择,操作的严谨,留置尿管的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是重要的。

1、1用物选择

1、1、根据病人特别是男性病人的解剖特点,要选择粗细适合的导尿管,根据研究证明[4],尿管选择首选为硅胶管,第二为乳胶管,第三为橡胶管,橡胶管对粘膜刺激较大。尿道炎发生率为22%,乳胶管为2%,有利于降低泌尿系感染。

1、2选择规范的导尿用物,根据常规要求,导尿前要先进行外阴清洁,导尿敷料中必须有清洁外阴的敷料准备,包括两副手套和两套消毒用具。

1、3准备必要的剂。目前用的利凝胶复方阿米卡星凝胶是可行的浸润麻醉的最好的安抚剂。

1、2规范的操作

根据男性病人的解剖结构,有两个弯曲和三个狭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当气囊尿管插入15―16cm时,动作要轻柔,做深呼吸再缓缓插入。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5cm,要将气囊全部送入膀胱,必须要见尿后再将尿管送入6cm,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5]。在确定气囊完全进入了膀胱时才能注水。在本院发生的尿道损伤的病人中有三例病人均为未见尿就注水,有的甚至在手术完毕时仍未见尿。可想而知注水充满的气囊正好卡在了病人的后尿道,粘膜完整性破坏继发泌尿系感染,临床常见为肉眼血尿发生,后期发生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的并发症。

1、3留置尿管的管理

保持留置尿管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管及尿袋妥善固定,以防引流管反折。在我们发现的留置导尿病人中有部分在搬送病人时末关闭尿袋开关,难以保证尿液不被反流,这一常规往往被忽略而引起后续问题。

2、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问题

2、1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由于尿管留置的特异性感染,我院导尿病人一般为留置2―3d拔管。在这一期间,潜在着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可能。导尿管伴随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6]。朱子军等[7]对留置导尿进行了培养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致病菌生物经导管侵入泌尿道。带有导管的尿路内细菌生长有两种方式,即在尿液中浮游生长和在导管表面生物膜性生长。细菌入侵并粘附于尿路上皮及导管表面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是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难治而又易于复发的病理基础。钟秀玲[8]对61例留置导尿病人的调查显示:1d、2d、14d的泌尿系感染为1%、5%、100%,表明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管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提示我们尽早取管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感染有临床意义。

2、1、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只为了解决手术麻醉问题而导尿的病人,在手术结束后,病人能自行排尿的,要求拔管的,我们尽可能想办法解决病人的自行排尿问题,尽可能的早拔管,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把感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但在临床上医生护士都没有注意这一理念,往往是先满足治疗方便,再考虑并发症的问题。

2、1、2对一般尿失禁的病人尽量使用外置尿管,应了解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以训练病人应用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达到自行排尿,或使用接尿器、垫单、尿不湿等外用敷料为主,尽量减少内置尿管。

2、1、3长期导尿的病人适当作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在近年来不提倡,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更不必要用抗生素冲洗膀胱,在高沛[9]的调查中发现,留置导尿的病人不做膀胱冲洗,72小时的菌尿阳性率为100%,尿管与尿袋的细菌阳性率为61.1%;做了膀胱冲洗,72小时菌尿阳性率为44.4%,尿管与尿袋的阳性率为11.1%,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做膀胱冲洗不能预防泌尿系感染。在周蓉等[10]的报道中提出,长期导尿的病人每日膀胱冲洗感染率反而增加,每周进行膀胱冲洗1―2次,可有效减少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据调查临床已基本废除膀胱冲洗,其中有冲洗适应症病人也同时被免去这一有效方法。

2、2膀胱冲洗液的选择

膀胱冲洗液常用的是呋喃西林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有研究[8]证明:只用抗生素做冲洗液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常常会导致在机体正常菌群中产生耐药菌,增加感染的机会。有报导用肝素的强力抗凝剂的作用,可阻止细菌对导管的粘附及生物膜的形成。其研究表明细菌性生物膜生长和成熟多需3d―7d,当留管>1周时微生物即被包埋在生物膜基地床内,抗生素只能杀死浮游的细菌,而肝素抗凝、抗粘附、阻止生物膜形成等作用促使细菌排出或浮游,为抗生素杀灭细菌创造有利条件。但肝素只能阻止细菌粘附并无抗菌作用,因此和抗生素交替使用才能对减少和延缓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3留置导尿腔外途径的感染问题

3、1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留置导尿的介入性操作,刺激了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的防御作用,尿道口又临近,易受粪便和分泌物的污染,因此要保持床单元、被服、衣裤的清洁,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10],每日要用复合碘消毒尿道口两次,解便后清洁会。在临床见到一名长期导尿的病人,因取管困难到院外会诊,见尿道口分泌物包绕着尿管,甚至结痂,专科医生在尿道口反复消毒清理结痂后稍用力即取出尿管。

3、2鼓励留置导尿病人多喝水,多

排尿,每日入量达到2000ml―2500mI,使每个小时尿液不少于50mI,形成生理性膀胱冲洗[11]。

3、3尿袋的更换时间要严格掌握,《基础护理学》上的常规:集尿袋每日更换,崔春英[12]等认为尿袋3d更为为科学。

讨论:

我院在近年来有多例病人因留置导尿引起了尿道损伤,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初期血尿,尿痛,后期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其中两例做了尿道扩张术才解决了排尿问题。导尿问题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护理质量,现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护理同道们共同思考。

1、传统的护理常规与现代护理技术结合的问题。护理常规上认为:导尿操作应该是见尿后再继续插入进2cm即可固定,提示尿管已进到位,但未见尿不能算做导尿成功也是常规,回顾导尿失败有三例都是长度已到但未见尿即固定,没有尿液流出,考虑是尿管尚未插到膀胱,目前使用的气囊导尿管,因气囊的长度还需要再进6cm才能完全进入膀胱,没到位的气囊注水后嵌顿在尿道狭窄处,压迫后尿道至血液循环受阻,尿道粘膜坏死出血发生血尿。操作者是常规未遵循,新技术也未掌握因此导致失败。现代护理技术的更新在临床导尿问题上表现为气囊硅胶管代替了常规的橡胶管,利凝胶替代了传统的石蜡油,选择性的膀胱冲洗替代了常规的每日膀胱冲洗,尿袋的更换日期3日更换替代了常规的每日一次等等。因此临床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常规与现代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结合点,才能处理好临床导尿问题。

2、护士自身的操作技术直接导致尿道损伤。回顾这5例病历均为低年资护士所操作,由于对男性尿道的生理解剖不熟悉,对导尿操作没有经验,甚至在实习期间并没有亲手操作过男性导尿技术,平时只是理论上了解并观看过导尿程序,临床操作并无实际体会。因此操作技术是关键问题,提示我们要做技术精湛的护士,就要认真学习基础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每一项操作作起,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学习培训考核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必要的继续教育,理论与操作的考核是必要的,不熟练不合格的不能放手单独操作,准入制是有效的。

3、无菌技术操作是一切护理操作的基础和灵魂。以上所述,医院因素是留置导尿的重要因素[3]。是每个护士应该牢记的原则,分析导尿的过程,反馈的信息更让人惊诧,有的导尿包竟然有治疗巾未打开、消毒换药碗末使用,这一基本常规都未遵守,那么操作的程序、无菌技术的遵守更可想而知。再者导尿后的尿道口每日2次的消毒是对局部环境的清洁是简便易行的预防手段,在临床并未有效执行,因此不能不对导尿护理质量产生质疑。还有对留置导尿病人的健康宣教,如;排便后局部的清洗、内衣的更换,床铺的清洁干燥等的宣教是每个临床护士的责任。

4、对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解。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如何在病情允许下,给病人以最大限度的舒适,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13]。手术导尿病人常有这样的抱怨:“导尿太可怕了”,“不怕手术就怕导尿”甚至乞求医生护士马上就取导尿管,而我们的护士常常认为:医生没有取尿管医嘱我们不能擅自做主,执行医嘱无可非议,我们是否从病人的感觉想一下,在病情允许下,给病人最大限度的舒适,协助病人早期自行排尿,提请医生早日取管,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尿路感染呢[3]?曾在病房见到这样的情景,医生在18:00左右下了取尿管的医嘱,护士这样考虑,明天早晨再执行,因为晚上万一尿潴留还要再次导尿,一个人上班来不及。殊不知多保留一个晚上要增加多少感染的机会,把方便留给护士,那么把感染的机会和不舒适的感觉留给了病人。对此是否应该再次审视我们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

5、建立和完善留置导尿病人的观察护理记录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在留置导尿病人的观察中,对哪些是感染高危的病人应该有统一标准,如: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发生了插管困难的病人、已有血尿的病人、高龄卧床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等,在留置期间严密观察其尿量、颜色、性质、抗生素使用后的反应、病人的主观感受反馈等,一般留置导尿的病人有基本的观察记录,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把问题降低到最低程度。

6、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是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导尿问题多多少少有怕麻烦、可以收费等因素在里面。在对少数麻醉病人的观察中,发现复合麻醉病人不导尿也能自行排尿,我们是否在病人自愿的情况下作对照观察,探讨一个更能减少病人的痛苦的办法。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问题在临床经常发生,在预防以上医院因素感染、导尿管伴随性感染及腔外途径感染的相关问题上做了分析,得出结论是:在临床治疗中,可用外置尿管的尽量不导尿;留置尿管时间尽量缩短;长期留置导尿适度做膀胱冲洗冲洗液要严格选择;建立严格的导尿操作准入制;解决导尿程序中护士的自身问题,才能确保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姣,留置导尿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4,9(18):1519

[2]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重庆:科学技术出版杜重庆分杜,1990,343

[3]李秀艺,班雄芝,冯振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50

[4]中野博导尿引起的感染及预防管理[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89,6(2):71

[5]黄香球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相关问题的分析及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45

[6]史清秀等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a):592-593

[7]钟秀玲,,罗艳霞医院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7―9

[8]朱子军,顾春湘,赵以模,等肝素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18(2):137-140

[9]高沛塑料尿袋细菌生长的检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2,a(10):8-9

[10]周蓉,姚文芳,阎效红,等长期留置尿管病人膀胱冲洗间隔时间探讨护理研究2004,9(18)下半月版1664-1

[11]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