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投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投资现状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1

【关键词】财务报表;投资价值分析;股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44-01

一、股票投资价值及投资价值分析

(一)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

1.股票的价值。股票的价值可以从其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及内在价值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股票的票面价值即股票在发行时标注在票面上的金额,由于时间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公司净资产会发生变化,股票面值与每股净资产逐渐背离,与股票投资价值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股票的账面价值也即是股票净值和每股净资产,是公司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是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股票的清算价值是公司清算时,每股份额所拥有的实际价值。公司账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上的价值,公司清算时候的资产往往会低于其账面价值。股票内在价值是股票未来收益的折现,也被称为理论价值。股票内在价值是股票市场价格的基础,发现和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投资研究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比较,发现目标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2.股票的价格。其主要可以分为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市场价格,股票的理论价格是根据现值理论而来的,将股票按一定的必要收益率和有效期限把未来收益折现,即为该股票的当前价值。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是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价格。股票的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股票投资价值和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所谓投资价值,就是指某特定投资对象所具有的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价值。股票投资价值就是指目标股票所具有的为特定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的价值。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分析评估特定股票或股票组合为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的能力。通常情况是为了通过投资价值分析,寻找有成长潜力、盈利能力或是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

(三)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

1.影响股票投资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司净资产、公司盈利水平、公司股利政策、股份分割、增资和减资、公司资产重组等。2.影响股票投资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宏观经济趋势、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从整体上对股票价值产生影响;行业的发展态势、行业政策等会对该行业内公司以及股票产生巨大影响大;证券市场上股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会对股票价格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证券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分析法。

基本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内在价值”的投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水平来判断投资机会。它主要是依据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原理,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国家政策、行业、市场以及公司基本情况等的分析,评估判断出证券的投资价值及合理价位,供投资者决策参考。

(二)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证券在资本市场表现及变化,来分析证券未来价格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的:市场的行为包含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复。

(三)证券组合分析法。

理性投资者具有在期望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选择风险最小的证券或者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选择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证券这两个倾向。证券组合分析法就是依据投资者对收益的偏好和风险厌恶程度,来确定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并进行组合管理的投资分析方法。

三、股票投资价值的估算方法

(一)现金流折现法。

现金流贴现模型是运用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来决定普通股票内在价值的方法。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内所接收的现金流决定的。由于现金流是未来时期的预算值,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返还成现值。也就说,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股票而言,预期现金流即为预期未来获取的股息。该方法常用来分析目标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是股票市场中确定股票内在价值的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可以计算或者估算出目标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即可推算出股票的价格。市净率法原理和市盈率相同,也被广泛应用。这两种方法常用来分析目标股票的短期投资价值。

(三)资产评估值法。

就是把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一遍,扣除公司的全部负债,然后除以总股本,得出的每股股票价值。如果该股的市场价格小于这个价值,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如果该股的市场价格大于这个价值,该股票的价格被高估。

(四)销售收入法。

就是用上市公司的年销售收入除以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如果大于1,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如果小于1,该股票的价格被高估。

四、财务报表在投资价值分析中的功能和作用

从股票市场运行的历史来看,能够真正明确影响股价波动的关键因素是很少的,在这些很少的因素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资产质量、盈利水平以及企业成长前景等信息。作为投资者而言,很难能够直接到公司查看到完整、有价值的其内部因素,而外部资料也需要庞大的收集和加工能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正是公司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公司运行状况最综合最直接的表现,而财务报表信息可以加工出任何(绝大部分)的价值分析指标。因此,它为投资者做投资价值分析提供了别无选择的,也是最好的分析资料。实践表明,财务报表信息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投资者和分析人士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

财务报表分析是相关者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衡量企业业绩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自身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合理实施投资和融资决策的主要参考,还是企业与社会和公众信息交换的重要途径。财务报表分析对不同使用者的作用会有一定的差异,共性上可以总结为:评价企业的过去、反应企业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1.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准确评价企业的过去。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事项的数据反应,他是对企业过去决策、运行状况、业绩成果的直接评价,他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企业的成绩、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经营业绩十分有益,而且还可以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现状。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报表,某一时点上的报表数据可以反映出某些现状的指标。如能及时反映企业资产状况、权益结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盈利能力、运行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指标,对于客观反映和评价企业现状具有重要作用。

3.财务报表分析可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评价过去的经营成果、评价当前的运行现状,并通过预测分析、资产评估等方式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未来发展决策指明方向。不同的使用主体对此作用均有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2

    悬念之一:准备期有多长

    《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产险、寿险资金的特性制定股票投资策略方案,并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股票投资业务申请。此外,按照程序还需要确定托管人、建立投资账户、申请投资席位,除了这些必要的程序问题外,各机构还分别要进行调研、决策、执行等。不过考虑到保险资金入市属于预料之中,所以节前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提出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申请,这些保险公司已经为资金直接入市做了很长时间的充足准备,甚至托管人等各方面事宜也已经准备妥当,所以只要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保险资金入场操作也不会让人们等待过久。以上这些因素,都注定保险资金不可能呈现蜂拥入市的态势,因此其作用势必也会缓慢释放。

    悬念之二:监管者的角色如何转变

    《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是由保监会单独签发的文件,涉及整个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关键问题和具体操作细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保监会主要担当着保险资金证券投资监管者的角色。

    在监管程序上,事前需要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股票投资业务申请;投资过程中如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资产市场价值发生大幅波动,亏损超过本公司股票投资成本10%的,或者盈利超过本公司股票投资成本20%的,应当于3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股票投资风险控制报告》;此外在投资比例上也有严格限制。再加上保险资金需要开设新的股票投资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办理专用席位和资产托管,市场完全可以期待保监会严格监控下的保险资金将会成为立足于长期、稳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悬念之三:如何适应分散投资要求

    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余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扣除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资产和万能保险产品资产后的5%;投资同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成本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可投资股票资产的5%;投资同一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数量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10%;投资流通股本低于1亿股上市公司的成本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可投资股票资产(含投资连结、万能寿险产品)的20%等等规定,都要求保险公司尽可能的进行稳健、分散投资。在这些投资比例上限的约定下,保险资金将不得不成为地道的“分散投资者”。

    悬念之四:庞大的蛋糕如何瓜分

    截至去年底保险资金总额约1.1万亿元。根据规定直接入市的比例可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目前是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因此可测算出目前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将为550亿元左右。加上此前允许投资基金还有15%的额度,因此近阶段理论上可以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最多可达到2200亿元。

    这2200亿元,550亿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另外的1650亿元,可以通过投资基金间接投资股市。但是实际上,受制于连续多年低迷的熊市,1650亿元的可间接投资于股市的保险资金额度远远没有充分使用,以此类推,550亿元直接投资资金有多少能够积极入市,也是一个悬念。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并没有大量切小基金本来拥有的“蛋糕”。

    悬念之五:保险资金能否抄到大底

    如果对保险资金这种长线资金本身的短线作用冀望过深,则是一种误解。以往曾经出现过风闻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入市而暴涨的情况,但是那主要是其他资金借题发挥的结果。现在市场各路活跃资金都已经被熊市重创,自然难以掀起大的波浪了。

    就市场本身看,尽管指数已经大幅度下跌,不过仍存在系统性风险。在这种局面下,保险资金马上入市就能够抄到底部的说法,还是过于简单化了。

    悬念之六:会否重蹈社保基金覆辙

    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数年收效甚微。社保基金入市初期公开的持仓情况都是配股、增发的筹码,和当初瑞银大张旗鼓买进A股相比,社保基金小心翼翼的投资思路显得太小家子气,缺少必胜的气势。社保基金买进亚泰集团、参与新潮实业、民丰特纸等的增发,很明显是消极保守性的策略,与社保基金的背景和身份不符,就算是投资蓝筹股,中石化表演的一出“捉放曹”,也很有戏剧性。

    保险资金此番入市,采取了和社保基金完全不同的模式,而且是在多年来的绝对指数低位区,但愿其一改社保基金的颓势,能够为“国”字头机构,打出一片新天地。

    悬念之七:哪里将是主战场

    《通知》后,其中关于保险机构申购新股不设申购上限的规定被特别注意。仅凭这个条款,就可以看出一级市场对这些长线资金的巨大吸引力。对于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而言,还有一个新的投资渠道,那就是推出不久、如今似停又似未停的非流通股市场。至少在目前的局面下,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利润,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超过基金公司,就决定了一、二级市场、非流通股市场三足鼎立。

    悬念之八:如何改变机构博弈现状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3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风险调整绩效;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842.6;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2-0015-08

一、引言

2003年,我国社保基金开始进入证券市场,但是对股票的投资只能是委托投资。截至2011年底,社保基金总资产已经达到8 700亿元,直接投资的比重达58%,委托投资所占比重占近42%,可以看出委托投资已经在社保投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股票投资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对社保基金的影响很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稳定。然而次贷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低迷,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位震荡,投资环境恶劣。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如何及能否实现保值增值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组合绩效评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Treynor(1965)首次提出特雷纳指数,通过单位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其投资的业绩。Sharpe(1966)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夏普指数,该指数不仅考虑了系统风险,也将非系统风险考虑在内。Jernsen(1968)提出了詹森指数,该指数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将组合的收益率与该组合的系统风险升水相比较,其值如果大于零,则投资组合的业绩大于市场组合,否则,其投资组合的业绩小于市场组合。Fama和French(1992)认为投资组合的业绩受到市场影响的同时,还受到资产组合本身特点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三因素模型。Carhar(1997)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四因素模型,该模型显著减少了平均收益的误差以及平均绝对误差。

国内学者对投资组合绩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王聪(2001)认为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利用Jensen等单因素模型进行基金业绩评价较为适宜[1]。王守法(2005)用主成分统计分析方法从收益与风险、风险调整收益、基金经理人的选股择时能力以及基金绩效的持续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2]。胡倩(2006)利用基金投资组合公布的信息,以股票为媒介建立基金之间的有效联结,利用全市场的数据对某只基金绩效做出评价[3]。毕正华(2006)从收益能力指标、风险因素指标、经风险调整的业绩测度指标、基金经理能力指标、基金流通性能力指标、基金市场表现能力指标等六方面着手构建我国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4]。卢学法、严谷军(2004)应用国外基金绩效评价中普遍采用的风险调整指数法、T-M模型、H-M模型、C-L模型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5]。

对于社保基金的绩效评价,石杰、刘小宾、赵睿(2006)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社保投资组合运营绩效评估研究的内容与方向,他们认为绩效评价的核心是资产管理机构的选择以及对管理人的有效激励[6]。胡继哗(2006)在通过对社保基金基本理论的讨论提出了引入个人账户基金体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社保基金只有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正确投资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在投资策略方面应适当引入金融创新工具[7]。朱月、程燕(2008)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出了一套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该套指标体系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所组成,其中以定性指标为辅、定量指标为主,旨在全面有效地评价社保基金的支出使用效率[8]。

在实证分析方面,英学夫(2007)通过基于VAR的RAROC社保投资组合业绩评价模型,用重仓股股票作为样本,在考虑投资组合承受的风险的情况下对社保投资组合投资业绩进行综合的评价,他认为在承受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社保投资组合与指数投资相比收益较少[9]。祝献忠(2008),李俊、安立波(2012)在运用现资理论就中国资本市场历史数据对不同比例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虽然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离欧美成熟市场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其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关系仍然符合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以风险是衡量社保投资组合收益的指标[10-11]

综上,目前学者对于社保基金的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而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收益及业绩可持续性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在对总体绩效分析中,针对传统的投资组合的假设与全国社会保障投资组合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别的特点,对M2这一业绩评价指数进行修正。业绩持续性方面,由于运用绝对绩效衡量方法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给组合收益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做自回归时,使用超额收益作为研究对象,合理剔除了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并且在衡量社保整体业绩持续性时,将业绩持续性分阶段衡量,从而更加符合我国近几年市场走势波动状况。

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风险调整绩效评估

(一)基准组合的构建

基准组合是投资者衡量投资组合管理人投资能力和水平的标准,由于它是作为一种消极管理的方式存在,它的投资组合的变动性小,组合中的资产清晰、持久。投资组合中跟基准组合收益对等的部分由投资人决定,而超额收益部分则体现了管理者的运作结果。

目前市场指数种类多样,主要包括综合类指数、成分类指数以及行业指数。从反应系统风险和具有可投资性两个方面来看,样本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基准组合不具有投资性,同时涵盖的行业和方面应该全面。考虑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包括沪深两市,单独选取上证或者深证并不合理,因此本文选择用将沪深两市统一编制的指数体系。而中国A股指数设计考虑到了A股市场与众不同的特点,力图反映国内A股投资者的投资过程和制约因素。它以自由流通市值为权重的中国A股指数包括了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指数的编制是基于自下而上的取样方法,把达到65%行业组代表性作为目标,目的在于体现商业活动的多样性,达到广泛而公正的市场代表性并具有反映A股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因此中国A股指数符合社保投资的特点,是本文社保投资股票组合合适的基准组合。

基准组合的收益率公式:

RA=■×100%(1)

RA表示A股指数的季度收益率,At为A股指数期末的指数,At-1为A股指数期初的指数。

(二)M2指数

一般来说,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是对投资组合绩效表现的最简单的衡量,但如果仅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衡量组合的绩效情况,会忽略了不同投资组合承担的风险不同。因此在对投资组合绩效的评估过程中,要将风险考虑在内,用经过风险调整后获得同风险情况下的收益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传统的风险调整绩效的衡量方法包括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等,它们并没有反应实际收益率尖峰后尾的特点,应用起来不符合实际,因此许多改进的业绩评价指标产生,包括M2指数、盈亏比法、业绩指数法和效用指数法。业绩指数涉及了大量的数学求解,很难有效完成,而效用指数法涉及对效用大小的比较,不能有明确的绩效大小的度量,因此本文选择M2指数,既对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进行衡量,又能给出直观的经济解释。

M2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出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和用于衡量总风险的标准差的大小以及基准组合的收益率和标准差;其次将该投资组合以及一定数量的无风险资产混合,使混合后的资产风险等于基准组合的风险,计算这时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大小;最后将该混合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比较,得到指数。

因此,可以得到M2指数的计算公式:

M2=rp-rm(2)

式中,rp为混合后投资组合的实际收益率;rm为市场的实际收益率。

将公式(2)中的rp依据市场组合的风险整理得到下述公式:

rp=■×■i+(1-■)×rf(3)

式中,ri为第i个投资组合风险调整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滓m为市场组合收益率方差;?滓i为第i个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

因此,M2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

M2=■×■i+(1-■)×rf-rm(4)

(三)样本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由于很难获得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数据,因此本文是根据投资组合包含的股票种类和权重,计算出当期投资组合的市值,再根据各期的市值情况,获得相应的收益率数据。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情况只能获得季度数据,因此,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频率为各季度数据。

社保基金中涉及的股票组合在历年中有所改变,因此本文首先对2003到2011各年具有的投资组合进行了统计①,发现各年中股票组合分别包括以“1”“6”“5”“0”“2”开头的投资组合,在2011年还出现了以4开头的股票投资组合。通过统计发现,从2005年9月份开始的投资组合中,基本上都包含有101组合到111组合以及601组合到603组合。为了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本文选取的年份为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股票投资组合选取为101到111组合以及601到603组合一共14只股票投资组合作为研究的样本。

对于无风险收益率,西方国家通常用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来代替,而我国的国库券的市场化程度低,国库券收益率不适用作无风险利率。相对而言,储蓄存款利率是安全无风险的,因此本文选择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

通过金融界网站获取的2005年到2011年12月的各期利率,运用以下公式进行时间加权平均:

■i=■■(5)

其中i为调整的时间,t的大小为各次调整的时间间隔大小。经计算得到无风险年收益率的值约为2.907%,折合成季度收益约为0.73%。

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基准组合在此阶段的季度收益为4.81%,方差是0.045。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1为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正态分布统计指标,在5%的显著水平下,上述序列都不能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偏度普遍大于0,表明各序列都存在有右拖尾现象,说明全国社保投资组合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良好。因此,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情况,可以运用M2指数。

表2是各投资组合收益率、超额收益率以及M2测度的计算结果以及各投资组合的排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投资组合的M2值均大于0,说明各个投资组合在样本期间内获得风险收益率要高于基准组合,表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股票投资的绩效在剔除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其收益率要好于市场表现。

从投资组合收益率均值排名以及M2指数排名的对比情况来看,排名的结果差别较大。105组合的收益率均值最大,但是经过风险调整后,其排名成了13,表明105组合的波动性大,收益情况不稳定,它的高收益是由于相对承担了高风险带来的。对于109组合,虽然它的收益均值情况一般,可是经过风险调整后,其业绩位于各投资组合的首位,表明其投资稳健,收益率波动情况较小。

(五)投资绩效衡量指标的改进及实证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M2指数能够清楚直观准确地对投资组合的业绩做出评价。但是M2指数跟夏普指数等三大经典指数相同,以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在其对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中采用了标准差来代替风险,而实际中社保基金关注的往往不是其收益率的波动大小,而是投资的安全性,也就是投资的前提是保证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不会遭遇极值风险,遭受巨大损失。而VaR的存在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保投资组合对极端风险控制的要求,而且不要求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因此能更好的符合社保投资组合股票投资组合现状。

根据VaR的求解公式

Prob(?驻P>VaR)=1-c(6)

设定置信区间c等于95%,持有期为一个季度,可以求得市场组合的VaR值为-0.269,各投资组合的VaR值如表3所示:

按照VaR代替标准差用于衡量风险的步骤,整理后得到资产的收益率公式如下:

rp=■×■i+(1-■)×rf(7)

因此,修正后M2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M2=■×■i+(1-■)×rf-rm(8)

根据修正后的M2公式,可以求得各投资组合修正后的M2指数及其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修正后的M2指数仍然全部为正值,说明了在考虑极端风险调整下,投资组合的业绩仍然是高于基准组合的,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投资是相对稳健的,其波动性以及面临的极端风险都相对较小。

从修正后结果与原来的M2指数结果对比发现,部分投资组合的排名结果发生很大变化。排名结果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用于衡量各组合风险的波动性和极端损失的大小差异带来的。整体波动性强的组合其极端损失不一定就很大,同样,整体波动小的组合,也可能发生损失较大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各投资组合未经调整的收益率均值差距较小,在风险调整的情况下,排名极易发生波动。

具体来看102组合排名下降,说明102组合的整体波动情况不大,但是其最大的损失值很大,也就是说该组合的极端风险值相对最大。103组合的情况与之相反,其收益的方差很大,整体波动性强,但是它VaR较小,面临的极端损失不大,因此修正后的排名大幅提前。105组合的情况与103极为类似,从而其修正后的指数值最大。由于社保基金必须更加关注受益的极大损失,保证其安全性,因此本文认为,样本组合中业绩表现较好的组合为105、103组合,以及排名始终很靠前的101组合。

综上所述,我国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绩效要高于基准组合,各投资组合在投资中均获得了超额收益,投资管理者相对较好地履行了管理社保基金的职责。

三、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业绩持续性分析

(一)业绩持续性的研究方法

业绩持续性是指投资组合的业绩在一段时间内的平稳性,主要用于衡量投资组合的业绩是否稳定连贯。业绩持续性研究是投资组合业绩研究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投资组合的业绩没有持续性,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的业绩主要是受偶然性因素影响,缺乏一定的连贯和稳定,这样对投资组合管理的评价就是不准确的,前面对业绩的衡量也就不能作为对未来的参考。

在本文的研究中,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有不同的管理人管理,它们之间很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业绩持续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判断社保的投资管理效果,有必要从整体上对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持续性作出判断。因此本文的方法选用上,既要有用于衡量单个投资组合的业绩持续性方法,又要有用于衡量社保基金整体的业绩持续性方法。

单个投资组合的衡量方法包括了绝对业绩衡量方法②和相对业绩衡量方法③。由于相对业绩衡量方法是对排名变化的一个判断,通常要得到准确的结论,所需的判断的样本期较多,而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在样本区间内,仅能获得社保基金的季度数据,因此本文选择单个投资组合的绝对业绩检验方法,也就是回归系数法。而就社保股票组合的整体而言,其可获得的数据较多,在不同投资组合的整体衡量中,相对业绩方法通常要比绝对业绩方法更加准确,因此选择交叉及比率法。

1. 回归系数法。回归系数法是单个投资组合通过对绝对业绩衡量来判断其业绩持续性的检验方法。一个投资组合的业绩如果具有持续性,那么它的各期收益值应该具有的一阶自相关性,且其相关系数应该为正值。因此可以单个投资组合的各期收益做一个回归,得到下列方程:

ri,t=?琢i+?茁iri,t-1+?着i(9)

其中,i=1,2,…,n;j=1,2,…,m;ri,t表示投资组合i第t期的风险调整收益,ri,t-1表示投资组合i第t-1期的风险调整收益。

设原假设是?茁i=0,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具有持续性;如果?茁i≠0,表示投资组合的业绩具有持续性或者逆转性。如果?茁i拒绝原假设,并且大于零,说明投资组合的业绩具有持续性;如果?茁i拒绝原假设,并且小于零,说明其业绩存在逆转性。

2. 交叉积比率法。交叉积比率法可以对多只投资组合的整体持续性进行检验,它的方法将样本期间分成若干个等长的样本阶段,计算在每个样本阶段的收益率,并且将此收益率与等时期的基准组合收益率相比,高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则认为是盈利,否则就认为是亏损。用W表示盈利的状态,用L表示亏损时的状态,这样连续两个样本阶段就可以得到四种情况,全为盈利则是WW,全为亏损则是LL,前一阶段盈利后一阶段亏损则为WL,前一阶段亏损后一阶段盈利则是LW。其中WW和LL表示代表在这两期中,业绩具有一致性的表现,LW和WL则表示业绩在这两期中不具有持续性,因此可以将WW和LL与LW和WL出现的概率先对比,如果前者出现的概率要远大于后者,则表明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持续性的。

用统计量CPR来表示其持续性的大小,公式如下:

CPR=■(10)

显然CPR的取值范围是(0,+∞)。当WW和LL相对越多,WL和LW相对越少时,CPR的值越大,反之CPR的值越小,当其值等于1时,两者的比重相同。因此,CPR越大,持续性越强,当其等于甚至小于1时,其持续性越差。

因此,可以对CPR构造检验如下:

原假设为H0:投资组合前期业绩与后期业绩不存在相关性,即CPR=1。

H1:投资组合的业绩具有持续性或者反转性。

同时构造检验统计量Z:

Z=■(11)

其中,?滓ln(CPR)=■(12)

对Z值进行正态分布的显著性检验,如果Z服从正态分布,则原假设成立,业绩不具有持续性。反之,Z拒绝正态分布,则业绩具有持续性或者反转性。

(二)实证分析

1. 单个投资组合的业绩持续性检验。绝对业绩衡量方法采用回归系数法,原理是用投资组合各期收益与前一期收益回归,得到其相关性系数来判断。但是各期收益的变动会受到整个市场变动的极大影响,如果是用单纯的收益率进行回归,结果很可能是不准确的。因此本文选择使用超额收益率进行回归,这样就可以剔除了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收益的影响,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詹森指数是用来衡量资产组合的业绩是否高于市场组合业绩的大小的指数,它的大小代表了投资组合超额收益的大小。其公式为:

?琢i=ri-[rf+?茁(rm-rf)]+?着i(13)

从表5可以看出,除了103和105组合外,其它各投资组合的β值均小于1,也就是说明了其系统风险的大小低于市场风险,整个投资组合风格偏于稳健。

本文将样本区间选择为2005年9月30日至2011年12月30日,首先将后一个季度的收益率对前一个季度进行回归,运用公式(9)对各投资组合进行拟合。从表6模型相关参数的t检验值以及可决系数来看,各投资组合收益模型的一阶自回归明显没有通过检验。

从模型的一阶回归结果来看,单个投资组合的业绩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做二阶回归检验,其模型如下:

ri,t=?琢i+?茁1ri,t-1+?茁2ri,t-1+?着i(14)

表7的可决系数R2同样表明各模型没能很好的拟合,也就是说二阶回归的模型没能通过检验。因此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对前两期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通过上述的模型检验发现,各投资组合下一期收益对前一期收益以及前两期收益都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在短期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收益不存在持续性的特征,我国社保的收益波动性大,稳定性不强。

2. 社保基金整体业绩的持续性检验。本文运用交叉积比率法考察投资组合业绩持续性时,我们首先将14只股票投资组合从2005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收益情况汇总,在每个季度按照14只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中位数作为标准,高于中位数的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即为该季度“赢家”(W),低于中位数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即为该季度的“输家”(L)。并根据公式(10)求得各投资组合的CPR(如表8所示)。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以季度为间隔的绩效二分法统计整体统计中包括的WW有57个,LL有110个,WL和LW分别有92和91个,最后计算出来的总体的CPR为0.749,说明我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整体不具有持续性。

Z检验得到Z=-5.961 982 005,Z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知,在置信区间为95%时,Z模型拒绝原假设,说明样本期间内,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不仅不存在持续性,还有反转的迹象,也就是说业绩存在负相关性。

3. 分时段业绩持续性检验。由于社保基金开始进行委托投资的这些年经历了市场的剧烈波动,有市场的平稳期、上升期、下降期,在不同的时期,市场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持续性特点。因此本文将投资分成几个阶段来研究,分别确定它在不同的周期内业绩的持续性特点。

根据A股指数走势,本文将2005年9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分为四阶段,分别为 2005年9月31日至2007年9月28日的上行期,2007年9月28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下行期和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的上行期,以及此后的低迷震荡期。

表9对各阶段的统计得到WW、WL、LW以及LL的值,以及由此求得的各阶段CPR值和统计量Z的值。

从表9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CPR明显小于1,这两个阶段我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具有持续性。同时根据Z值来判断,在95%的置信区间内,CPR拒绝原假设,表明在这两个阶段,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也存在反转型的特点。

第三阶段的CPR=1,后期的业绩跟前期没有相关性,说明在第三阶段的社保基金业绩没有持续性。

第四阶段的CPR>1,说明在这一阶段可能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再通过Z值来判断,在95%的置信区间下,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业绩具有持续性。

综合上述的实证结果,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持续性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一是我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中的各个组合的业绩并不具有持续性,各期收益的波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强。二是整体来看,我国的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不但不具有持续性,反而呈现了反转的特点。三是通过组合整体在各阶段的绩效持续性的分析,在市场处于波动较大的时期,也就是前三阶段,业绩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在第四阶段市场相对稳定的时期,各期绩效还是呈现出了一定的持续性特点。

四、结论

本文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1组合到110组合以及601、603和603组合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区间为2005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从社保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和业绩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对投资组合的绩效进行评价。根据实证的结果,可分别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运用M2方法以及M2修正后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表现评估,得出各投资组合的业绩普遍要高于基准组合,也就是说各投资组合在投资中均获得了超额收益,各投资管理相对较好地履行了管理社保基金的职责。

第二,本文分别从单个投资组合、社保组合整体以及对整体的分阶段检验对社保的持续性进行分析说明。

运用剔除了市场波动影响的绝对业绩方法对单个投资组合的判断结果,说明我国社保基金各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具有持续性。

运用交叉积比率法对社保整体的业绩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社保基金整体不但没有呈现出业绩的持续性,反而具有反转型的特点。

根据市场波动的特点,本文将样本期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的持续性进行判断。可以看出,在市场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也就是前三个阶段,社保的绩效都没有表现出持续性,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社保基金整体业绩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

注释:

①对股票投资组合的数据统计来自于金融界网站.http:///。

②绝对业绩持续性,是针对投资组合的绝对风险调整业绩而言的,通过对业绩的稳定性研究,得到投资组合持续性的结论。

③相对业绩持续性,是将特点时间段内投资组合的业绩排名,按照多次排名的结果,检验其业绩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聪.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1,(9):31-38.

[2]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5,(5):119-127.

[3]胡倩.转型经济中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1-105.

[4]毕正华.投资者导向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12):59-62.

[5]卢学法,严谷军.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5):79-84.

[6]石杰,刘小宾,赵睿.当前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绩效评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6):61-63.

[7]胡继哗.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收益-风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1-46.

[8]朱丹,程燕.社会保险基金绩效评价绩效指标权重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45-49.

[9]英学夫.基于vaR的中国社保基金投资业绩评价[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5):42-48.

[10]祝献忠.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收益实证分析[J].中央财政大学学报,2008,(6):35-40.

[11]李俊,安立波.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的合谋与防范[J].商业研究,2012,(4):116-121.

Evaluation Research about Performance of Stock Portfolio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Wei Xiaoqin, Jin Wenxiu, Lu Zhu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 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 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王佳林,等.浅析个人理财[j].商业研究,2004,(7).

[4]王家琪,等.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

[5]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o2)[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中国金融年鉴缟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交叉持股;经济后果;泡沫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9)12-0061-04

2009年9月1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首批创业板149家公司进入发审会审核名单,并从9月17日开始审核首发申请,这标志着创业板上市进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消息一经披露,持有创司股权的主板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特别关注,从9月11日开始的五个交易日内,相关主板公司股价都有较高升幅(如表1所示)。

根据国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创业板的总体平均市盈率高于相应主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远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公司。中国情况也是如此,截至10月19日,三批共28家中国创业板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平均市盈率达到56.60倍,显著高于主板市场IPO平均发行的市盈率。因此,持股创业板的主板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题材炒作。相关主板上市公司都可能从二级交易市场的高股价中获得实质性收益。

而且创业板一旦设立,上市的公司数量可能持续较快增加。导致更多持股创业板的主板受益上市公司股价上涨。那么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会导致怎样的经济后果:投资者又应该如何面对受益于创业板上市的主板公司股价上涨?

一、公司交叉持股的财务后果

首先。我们以两家相互交叉持股的公司为例,考察互相购买股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假定A、B两家公司都发行200股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一元钱,募集资金200元。两家公司均无债务融资,资产结构均为:100元进行实体资产投资,另外100元作为现金资产。我们假定公司的实体资产投资于净现值为零的项目,因此实体资产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均为100元。表2列示了两家公司初始的资产负债表。

如果两家公司进行交叉持股。首先,A公司用100元现金购买B公司增发的100股股票。B公司增发前账面资产总额为200元,两家公司实体资产的市场价格与面值相等,那么B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均为200元,因此B公司增发股票的定价应该为每股1元钱。

表3列示了A公司购买B公司增发股票后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的合计账面价值与合计总市值均由400元上涨至500元。上涨的原因在于:A公司将100元现金用于购买B公司增发市值为100元的股票,B公司获取增量现金流入的同时,A公司的现金资产转变为投资资产,A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保持不变。

接下来,B公司动用100元现金购买A公司增发的股票。A公司增发股票前的账面价值为200元。由100元的对B公司股票投资(市场价格同样为100元)和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符的100元实体资产构成。A公司以每股一元钱增发股票,而B公司动用100元现金购入A公司增发的100股股票。

表4列示了两家公司完成交易后双方的资产负债表。与前一次交易相同,本次交易,两家公司合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再次增加100元。每家公司的权益数额均增值至300元,均比交叉持股前增加了100元。每股账面价值仍保持在1元。每家公司的总市值也由交叉持股前的200元增值300元。

如果这样的交叉持股交易不断重复,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就会持续增加。每完成一次交叉增持股票,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都会增加100元。上述交叉持股交易,理论上能够将每家公司的权益数额增至任何期望的数额,而最终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是高额的股票投资账面金额。

我们的模型可能与现行会计准则相悖,因为准则要求股权份额达到50%以上即编制合并报表,这样就会消除交叉持股的效果。然而现实中规避该准则并非难事。假定共有十家A、B类型的公司,每家公司均购买其他九家公司10%的股权,购买过程与前文列示的情形相似。这会导致每家公司90%的股权都由其他公司拥有,然而作为一个整体,没有一家公司拥有超过10%的其他公司股权。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达到控制、间接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条件,所以多家公司通过分散交叉互持对方股份的方式可能虚增各个公司的账面价值,给人以公司逐步“做大做强”的假象。

二、公司交叉持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主板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

从我国主板公司交叉持股情况来看,近年来基本呈现出数量和金额逐年递增的趋势。表5列示了2005年至2008年主板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家数和行业分布。表6列示了2008年交叉持股公司的股票投资金额及占总资产的比重。

从表5可见,交叉持股公司分布呈现行业分布广泛的特征。证监会公布的13个行业分类中,各行业均有公司购买其他上市公司股票。而即使在2007年资本市场剧烈震荡后,2008年年末仍然有494家上市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占到同期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表6列示了从2006年至2008年,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中,股票投资占总资产比重的平均值从1.32%上升至1.56%,而且由2006年的均值大于中位数。转变为07、08两年的均值小于中位数。即由左偏分布转化为右偏分布,表明上市公司总体股票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因此无论从分布广度还是投资规模角度分析,主板公司的交叉持股状况都可能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飙升,而产生连锁的股票增值和财富放大效应。

(二)交叉持股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泡沫化

除交叉持股公司的数量和投资金额外,会计准则对于公司交叉持股的经济后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决定了公司是以何种方式享受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从全球资本市场交叉持股的发展状况来看,日本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交叉持股情况最为明显,跨行业持股较普遍,公司间交叉持股的比重一度达到总股份数额的近三分之二(Osano,1996)。而日本会计准则规定投资公司只能将股利作为投资收益予以确认,被投资公司股票市价增值部分不能确认为收益(Rosenwald,1989)。

我国2007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司的股票投资依据管理层的投资意图及投资股份比重计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账户s。其中前两个科目均按照公允价值披露科目余额。账务处理的差别在于:前者在公告日公允价值数额的变动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直接影响当期损益:而后者在公告日公允价值数额的变动要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导致权益数额波动。

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比日本股市更易泡沫化。首先,越来越多的创业板公司陆续在二级市场开始交易,必然使得在一级市场持股创业板的主板公司获益丰厚。而如果主板上市公司将部分持股的创业板股权出售。那么资本利得可以计入“投资收益”,增加当期盈余;如果主板公司将持股的创业板股权计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继续持有该股权亦可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增加中记增当期盈余:即使主板公司将持有创业板公司的股权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Ohlson(1995)剩余收益定价模型(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股票价格不仅是每股收益,还是每股净资产的函数,那么主板公司通过“资本公积”账户记增净资产。导致“每股净资产”的增长,对其股价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无论上述何种途径,最终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的结果都可能是持股创业板公司的主板公司股价大幅攀升,而主板公司相互持股的公司数量和金额又较多。所以未持股创业板股权的主板公司,同样可以从持股其他主板公司的股价上涨中获得股权投资的增值。

在实体经济复苏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公司实体投资盈利能力可能依旧较低,而持股创业板公司的主板公司股价飙升,无疑具有强烈的信号传递效应。加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充裕的货币供应量可能加剧这种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如果监管层审核大批创业板公司上市的同时,不对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加以规范,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财富效应,积极投资收购有登陆创业板潜力的中小公司股权,以期在公司上市后获得较高的投资受益。即使无法购入潜在创业板股权,上市公司可能选择购买已经购入该类股权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以期在创业板公司上市,主板公司受益后,从对主板公司的股票投资中获益。而那些通过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融通到资金后,也可能动用部分资金参股主板上市公司或收购潜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在这样多米诺骨牌效应下的股价攀升,财富循环往复放大之间,资本市场可能呈现泡沫化趋势。然而任何形式的股价上涨,总无法脱离资金供求的规律。一旦资金链条出现断裂(如控制创业板新股发行数量或市盈率水平),则很快会形成连带效应,造成资本市场泡沫破灭。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较。我国股市尚处于初创阶段,法律体系和市场结构都迥异于发达市场,数量众多的散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解读能力有限。监管层更需防止交叉持股公司的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及信贷机构,避免交叉持股公司股价交替上涨从而引发资本市场泡沫化及股市的大幅波动。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防范和控制创业板上市、受益主板公司股价飙升而引发的资本市场泡沫化风险。

1、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行为。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公司。如果上市公司从投资者手中募集到资金,却动用巨额资金投资购买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那么投资公司募集资金的行为就显得多此一举。因此对于巨额投资非相关行业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加以约束,可以采取限制其增资扩股、再融资增发等措施。

2、加强投资者教育。

监管部门应该努力引导散户投资者正确认识交叉持股公司收益具有非持续性的特点。交叉持股公司从资本市场股价上涨中获取的收益可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科目。而新会计准则中这两个科目均属于“营业利润”。投资者只有正确识别公司持股增值与公司实体资产带来的营业利润之间的差别,才能避免通用的市盈率、每股营业利润等财务指标可能造成的投资误导。

3、增加信息披露。

股票投资现状范文6

关键字:市盈率 股价 收益 股票市场

市盈率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在每天的《中国证券报》中都有有关上市公司以及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值的报道,并且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许多证券从业者结合市盈率的值来评估某只股票的价值。尤其是在2000年对我国股市市盈率是否过高的讨论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热度,由此可见市盈率的重要性。

一、市盈率的概念

市盈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他在1934年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市盈率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这个倍数一部分决定于当时的人气,另一部分决定于企业的性质与记录。这里所说的一定倍数正是市盈率的大小。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市盈率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一般来说,市盈率的全称为“市价盈余比率”,亦称“本益比”或P/E值,它是一个将价格与上市公司当前的盈利状况联系在一起的直观统计比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其每股收益的比值,记为P/E(price-earnings ratio),即: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对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来说,由于它易于计算,使得股票之间的比较变得十分简单,而且能作为上市公司一些其他特征(包括风险性与成长性)的代表,因而在股市投资中市盈率成为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标准。

一般来说,在理论分析中,市盈率指标中的每股收益通常使用预期收益,即市盈率为PO/P1。而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获得的市盈率指标一般是指每股收益与最近一期会计收益之比,即为Po/Eo。这也是因为数据容易获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信性。

二、市盈率的研究意义

(一)可作为股票定价的依据

由于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当某只股票首次发行时,首先就要对其进行定价,市盈率可以通过一些既定的方法,比如基础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测算出来,这样,在每股收益已知的情况下便可以得出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格。

(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可据此判断股市泡沫度、健康度

市盈率作为衡量股票投资相对价值的指标,也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应用。政府决策部门常常依据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来判断市场的冷热,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在实际中,沪深市场平均市盈率的高低,就是国内财经管理当局对股市态度的一个方向标。市盈率过高,容易让决策层产生如下判断:股市过热,系统风险加大,投机性太强,由此就可能采取一些对股市进行降温的措施。

(三)机构、个体投资者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

市盈率是分析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投资者为获得一定的预期收益而付出的成本倍数,它的倒数就是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股票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股票投资相对成本的高低,同样也体现了股票的投资风险。

股票市盈率常被用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当前业绩的偏离程度。从投资行为方面理解,股票市盈率被用来表示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状况;从投资学角度看,它表示的是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即用每股税后利润来回收买人股票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市盈率高的股票,其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就越高,收回买人股票的资金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市盈率越低,其股票越具有投资价值。市盈率给人们评判股票投资价值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标准,成为股票投资分析的基本指标。

三、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分析

(一)我国股市市盈率的历史和现状

考察我国A股市场市盈率的历史可以发现,1996年以前的市盈率水平非常低,约在10~20倍之间,这给1996~1997年度的股市留下了巨大的上升空间。1998~1999年,市盈率在30~50倍间波动,基本在40倍左右。2000~2001年,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在加倍左右徘徊。2002年底沪深两市整体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7.6倍和40.5倍,较最高点时的市盈率分别下降了29.6%和40.0%,与股指的跌幅基本相当。2003年和2004年沪深两市整体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3.1倍和31.7倍,已处于较为适中的水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除1994、1995两年外,我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都在30倍以上,2000年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了60倍。根据申银万国的统计数据,2007年1月A股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已经达到38倍,比成熟市场高70%,比新兴市场高45%,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高的。能够与38倍这个静态市盈率相比较的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股市的市盈率一般保持在15~20倍左右,香港恒生指数的市盈率约为16倍。

(二)市盈率是否过高的相关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市盈率是否过高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大多数人认为中国股市投机性太强,市盈率与国际股市相比明显过高。但也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具有特殊性,市盈率是合理的。双方在2000~2001年期间“基金黑幕”引发的中国股市大辩论中进行了激烈交锋,其中以吴敬琏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市盈率过高。2001年,中国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达到67倍,这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如此高的市盈率却没有增长潜力最高的上市公司。

其他有关我国市盈率分析的主要文献如下:沈文浩等(2004)在谈到我国股市市盈率的合理性问题时,通过对市盈率的总量分析,并且考虑到我国基准利率较低、经济增长率较高、上市公司平均股本偏小、存在2/3的非流通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外汇管制较严等因素,合理的市盈率应高于美国的同类指标,由此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已进入合理区域。于桂琴(2001)认为沪深两市的总体市盈率状况,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经济周期、市场利率水平、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相适应的,没有偏离经济运行的总体轨道。当然,市盈率不高并不意味着股票市场不存在风险,加强监管是化解股市风险、防止股市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的重要举措。

(三)我国股票市盈率高的原因分析

本文主要从市盈率的计算公式这一角度来分析市盈率的影响因素。从市盈率的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市盈率的高低主要由每股收益和市价两大因素决定。市盈率高要么是由于股票价格过高引起的,要么是由每股收益过低引起的,或者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原因进一步分析如下:

1 市场的过度炒作造成股票尤其是绩差股股价普遍

高估,提高了市盈率。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绩差股通常少有人问津,流动性较差。但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情况却完全不同,一方面由于股票长期供不应求,无论何种股票都会得到资金的关照,绩差股也不例外;另一方面,由于绩差股常常有重组题材,有想象空间,因此易受到庄家的亲睐。在庄家的操纵下这类股票常常出现价格奇迹,普通投资者在“奇迹”的刺激下,步步跟进,股价也就步步提升。在我国,还有一类特殊股票,通常由于连续3年利润为负等原因,缩写前被冠以ST。一直以来,ST类股票都受到短线资金的追捧,追捧程度越高,股市泡沫越大。因此,微利亏损股股价高主要是人们的良好预期在作怪,即相对高价反映的是一种透支行为。

2 市盈率高与市盈率的静态计算方法有关。我们计算市盈率通常使用的每股收益指标是上市公司上一营业年度的已实现数,它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事实上,我国8%以上的年经济增长率意味着我国企业将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上市公司的预计经营业绩每股收益是有很大潜力增长的,而简单的以上年度已实现数来计算市盈率会导致市盈率偏高。对于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常常通过资产重组改变自己的经营状况,经营业绩发生变化的可能也就较大,而投资者购买股票是看公司的未来前景的,当绩差股的经营有转好的迹象时,其股价先行反应,而静态市盈率仍以以前的业绩情况计算,难免有被高估的现象。

3 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及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由于股票投资是一种“购买未来价值”的行为,朝阳产业中的上市公司往往享有较高的市盈率,相反,夕阳行业中的公司市盈率往往较低。因此,不同行业的市盈率理应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在我国的股市中,行业差异并不明显。以2000年的行业市盈率水平为例,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介于50~70倍之间,只有文化与传媒等少数行业的市盈率水平较大程度偏离此区间。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不完善,进而派生出的投机行为所致。股票交易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不完善,进而派生出的投机行为所致。股票交易者对行业缺乏足够的研究,不能很好的识别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当某一行业由于利好刺激而被投资者看好时,其市盈率水平必将大幅上升。

四、降低市盈率的思路分析

从计算市盈率的公式看,降低市盈率主要可通过降低股价和提高每股收益来实现。因此,在考虑降低市盈率的方法时可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去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降低股票价格

我国推行的股权分置方案,部分非流通股采取低价流通的方式,将大大减低目前的市盈率水平。相当长时间以来,监管部门将工作主要集中在股市价格的调控上,在降低股价方面已经引起我国监管部门的充分关注。

(二)提高企业的收益

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低收益是造成市盈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真正解决我国市场的投机性,释放风险,降低市盈率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微观主体――企业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是降低市盈率的一大基本措施。近年来,监管部门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上,加强投资监管,降低和防范股市风险。一个投机过度和市盈率水平过高的市场,其股市风险较正常市场的投资风险更大,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强化证券监管,可以有效地抑制过度投机行为,从而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证务市场系统风险的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报酬也随之降低。从而市场可容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也可以相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