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69-02
地质档案是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质工作、总结工作经验的主要信息源。地质档案是指对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它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地质档案有地质原本档案和地质复制本档案两种形式。地质档案一般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探和化探档案、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档案。因此,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式。
对煤田地质这种国有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决定着能否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煤田地质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工作情绪及积极性的重要工作。在对地质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所有材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归档,并注意对档案进行检查整理,保证其完整性,并根据档案中展现的各项信息积极为地质工作的开展进言献策,使其成为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和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信息的载体和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料。尤其是近几年煤田地质的勘探和开采不断扩大,归档数量也日益增长,怎样解决电子档带来的规范化问题、网络利用安全问题、资料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煤田地质越来越重视,使得地质档案管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地质档案管理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大,同时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们要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为一项专业服务性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建实际成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为科研服务、为企业建设服务的目标。结合时代形式加强煤田地质单位的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推进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地使其更加规范,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具备规范化的特色。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地质档案管理制度
不管是何种岗位,制度必然是有效约束岗位行为的重要法门。我们地质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是凡有记录和反映本队勘察、设计、施工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成果以及以队为名收集的科技资料。由于时代的变化,制度也应当随着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及时的调整改革,并围绕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逐步的完善,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对重要的地质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时,必须做到及时、整齐;同时在对档案材料进行审核时,需严格按照有证有据、真实可靠来开展工作;在进行材料的整理和收集时,要确保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在借阅档案时,应严格按照档案的借阅条例进行,经过负责人批准后再进入查阅,若需借出则应当经过上级领导批准方可外借,并且一定要注意将地质档案的各个部分区分开来,防止出现档案混淆或者不安全情况;管理人员需注意对档案进行随时的更新,多渠道地开展收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根据时代对档案材料的新需求,积极主动地对地质档案材料进行补充完善。
二、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
首先,在对具体的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地质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例如,文件保密制度、归档制度、用户身份确认制度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安全程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档案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构建一个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标准,需要加强地质资料归档接收、库房管理、借阅利用等,将档案馆各个区域的储存格式、处理手段进行统一,对保管、使用、收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进行完善与规范,最大限度地防止在转换过程中或者兼容性的问题导致档案文件被破坏,杜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漏洞,每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同时更要保障文件制作与检索过程中与档案管理及时同步,最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电子档案储存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性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2
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健全。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职责分散、不明确,不同单位的档案管理可谓是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存在着严重的档案资料重复保存且利用率低下问题,需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2)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人工收集、整理与检索阶段,可接触和获取的信息量较小,非常不利于档案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欠缺协调、合作。部分地质勘测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同单位负责其他工作人员之间欠缺协调、合作,没有更好的利用协调、合作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单位里的一块“世外桃源”,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始终不甚明为。
4)档案管理工作未与地勘行业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发展。任意一个地勘单位都有自己的近期、远期规划,规划涉及地勘单位的未来规模、发展技术水平、形成何种人员结构等都会做出详细规划;而这些规划中却很少涉及单位的档案管理,导致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落后于地勘事业发展,势必会影响地勘单位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5)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问题。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离不开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起到把关下属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欠缺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本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6)管理经费不足问题。部分地勘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可用于档案管理的经费严重不足,这样用于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就难以及时得到更新,严重限制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7)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问题。较高的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人员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持。存在部分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现象,这些“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素质势必不高,加之这些人员的频繁调动、调整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8)不能得到有效开放和利用问题。新时期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档案及其管理工作作用,使档案能真正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开放恰恰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短板,原因一方面是数字化档案工作相对滞后,不能很好支持档案开入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管理观念落后影响不能大胆进行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二、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拓展档案归档范围
通过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来进一步健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提高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比如,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科室,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以及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单位其他工作共同纳入到单位发展规划、制度制定和考核范围之中。
(二)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文件收集是档案归档的重要环节,收集人员要与各部门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到重要文件、材料不分散、遗失,能够完好无缺的归档。
(三)促进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增强地勘单位领导、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尤为重要。因为领导重视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视作为地勘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对下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在做好本级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上,要加强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效果的坚决予以表彰,不符合相关要求、规范的坚决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其次,逐步扩大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范围,除对工作进行成果监督外,还要尝试监督其工作过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
(五)加大档案管理投入,保证管理质量
各级地勘单位都应该有计划的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目的在于确保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水平的顺利提高。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需要一定经费的投入。档案管理专用设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条件,例如档案消毒灭菌机、防磁声像柜、除湿机、移动密集架等对档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而档案管理系统则是软件条件,它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条件。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地质档案;资料;研究;应用
地质档案部门作为行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地质工作。随着地质工作的广泛开展,生产不断发展,地质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地质档案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手工检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更好地整理加工档案信息,为利用者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全面推广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管理的应用势在必行。
1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地质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地质档案信息传递网络的主要功能和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远距离检索和传递。尽管计算机在地质档案工作的所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地质档案工作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和每一个管理项目都应用计算机,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也不太现实。比方说,每一套地质报告都有十几张、几十张乃至几百张图纸,假设平均每个地勘单位有500卷(件)档案,每卷有50张附图,共有25000张图,每张图规格为40厘米x40厘米,MAPGIS成图每张得5天时间才能完成,且不说计算机容量及文字数量问题,单是把这些图件送进档案数据库,就需要300多人手;有些业务环节和管理项目,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还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还可以胜任,并且更符合效益原则,那就可以暂不采用计算机。这点和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先进技术,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同样的道理。根据档案工作现代化基本决策目标的要求,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如果用计算机把地质档案工作的一切领域全副武装起来,那么,技术的先进程度虽然提高了,而经济的合理程度却因此而降低了。这不符合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决策目标。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当前应用计算机的重点应放在编目检索及借阅管理上,这是地质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一步,是地质档案部门应用计算机的重点领域。
2 对计算机地质档案管理的研究
2.1 自动编目,地质档案目录,按照一定的原次序和方法,编排组织成具有一定体系的地质档案。条目组合是地质档案管理检索和报道的工具:每年的报告成千上万,手工编目太慢.而计算机能大大改善档案手要检索工具的质量。
2.2 联机自动检索,是推进地质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服务于我厂生产的主要载体。我厂有内部网、可以使档案室和技术部门联网,从而使档案利用者直接通过计算机查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2.3 地质档案的借阅实现自动管理,可随时掌握利用者正在调阅地质档案数量、密级、时间、复制、摘抄等情况.
2.4 地质档案的统计,计算机根据地质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制作地质档案进库统计,利用统计进行库房的汇总。
2.5 地质档案的保密,计算机可以根据地质档案密级程度设置密码,使具有保密性质档案做到不泄密。
2.6 地质档案的编研,计算机系统根据地质档案数据库。总之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质档案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手段,提高了地质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地质档案查全率,查准率、加快了档案的检索速度,从而使地质档案为我厂的领导决策,经济建设以及地质开发部门的勘探提供了准确、便捷、快速的服务,发挥了地质档案最大的利用价值
3 计算机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编目检索中的应用
计算机是理想的地质档案资料检素设备,有了它,不仅可以提高查找资料速度,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查全率和准确率,节约劳动力资源。在应用计算机管理地质档案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过3种方式:FOXBASE数据库、EXCEL文档、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考虑到各种检索方式的需要,要从多方面设计库(文档)结构。如:按档案号、资料名称、比例尺、作者、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找矿手段、矿种、地区、地名进行编目。
用FOX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要求很严,半角/全角、大/小写状态、语句、标点不能有一点差错,查找起来很不方便。
用EXCEL文档管理,它的优点是输入文字或数字时可以用向下充填、等差/等比序列充填,非常方便快捷。缺点是查找时,只能一下一下地点“查找下一个”,一条一条地查,不能一次显示查到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内容。
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检索地质档案资料,就解决了一次显示一条的缺陷。而且它有单条件和多条件查询。从利用者的角度上看,检索系统的开发利用解决了查询难的问题。使用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后跨类别检索不再是一个难题,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用鼠标轻松一点就能找到所要的档案资料目录。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利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促进了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解决了人工统计繁杂、不准确的间题。以往每年做年报统计是一件头痛的事,要每个类别一页一页地统计,既烦琐又容易出错。利用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只需输入统计的时间段,就能得到准确的数据,管理工作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功能上看由可以随时增加模块,具有修改容易、操作简单等特点,为不断持续改进创造了条件。
3.2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资料借阅中的应用
应用计算机进行地质资料借阅管理,首选当属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它的检索系统与借阅管理系统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检索查询可以生成借条:点击某一编号,计算机就会自动把这一条内容存到借条中去,并且可随时修改,最后确定,自动打印成借条。通过借阅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去向查询--把某一编号输入去向查询,计算机会提示:“这份资料在下列人员手中”。并列出借阅时间、借阅者姓名、档案号、资料名称等。还可以统计使用率--使用某一份资料的人次、回次;已借出的资料有多少份,归还了多少份,未还的多少份。避免了人工一笔一笔地统计,既节约人力,又节省时间,而且非常准确。
参考文献
[1]张芳,罗保华,蒋兰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06.(6)
[2]李树平,陈立山.电脑在珠算鉴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新理财.2009.(5)
[3]李胜华.浅谈勘察设计工作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的途径[J].科学与管理.2009.(15)
[4]刘绪亮.浅谈医院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4
当今世界,信息被视为与能源和材料并重的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及传递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煤田地质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以往煤田地质技术资料档案的归档、保存及检索方式以手工为主,影响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档案的应用效率及测试技术资料的价值发挥,特别是建国初期及六十、七十年代的资料档案。手工整理其方式趋于落后,查阅起来效率低,且同一时段、同一资料只能有一人借阅,而且技术档案已易损毁或遗失。
2.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能及时归档,从而促进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资源共享。在年终归档时,只需向其地质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原件即可,从而使地质档案工作人员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3.煤田地质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现代化档案信息,使广大煤田地质勘探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不出单位,就能与国内的专家进行项目合作,煤田地质测试项目技术数据查询、学术交流等。
二、煤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1.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电子文件可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载工具,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存储起来。
(2)信息技术促进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它能够真实反映原始资料的基本情况,录入进去的档案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即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也能很容易被发现,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传输速度快,电子文件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在局域网上,数据传输的速率相当惊人。
(4)不受地域性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办公室的概念成了一个虚拟的概念,这也是我们组建虚拟档案室的概念基础。
2.开放利用是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宗旨。只有积极利用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所在。煤田地质测试档案是国家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术、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的宣传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资料档案文件。通过计算机扫描,转换成PDF或者其他的电子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或被刻录成光盘。由于有了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极大地方便了煤田地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的计算机查询和档案的深度开发利用。地质档案馆不仅非常注重搜集当前形式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而且对历史文件也进行转换存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对一些特殊的文件类型,该系统主要是将其成果文件管理起来。使用这些成果文件首先要将成果文件下载到本机用相应专业的解释软件执行打开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1.构建完善的煤田地质档案基础数据库,使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满足煤碳资源事业发展的要求。
2.引进和合理开发煤田地质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方便实用、更新和升级的煤田地质调查基础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和机制,逐步建立煤碳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便于煤田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的总结、分析、调查、促进煤田地质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监督。
3.合理完善煤田地质档案调查办公自动化为目标的档案信息系统。
四、对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地质档案目录搜索信息资料库。积极推动地质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决落实《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按照信息化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收录要求,结合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对地质档案进行资料收录,开发信息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地质档案目录检索体系,实现地质档案的计算机远程管理系统。实施地质档案资料的合理应用。提高地质资料认知、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水平。提升地质档案装备水平。提高现有地质档案利用的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收录技术和地质档案信息资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科技领域的作用。
2.构建基础地质学信息资料数据库,进行地质档案双重管理模式。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新形势;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101-03
1 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建设的内涵
地质工作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是社会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推荐我国地质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使其发挥出促进经济建设的高质量服务性作用,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出巨大的力量。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是未来地质建设的发展重点,为地质工作的全方位提升带来巨大影响。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地理工作的时候,会将自身在实践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就是地质档案资料。地质档案资料对于地质工作的进展具有相当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为当前的地质工作提供系统化的总结规划,使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有序开展,合理进行[ 1 ]。其次,地质档案资料是未来地质工作继续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具有地质工作发展史的作用,可以为未来的地质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对我国新时期的地质工作而言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是新时期地质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促进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科学化、完善化,提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在我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我国地理资料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重点。
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信息技术与地质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高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的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使地质资料档案的完整性、体系性更加完整,为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所难以实现的高质高效。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进行一系列地质工作和矿产挖掘勘察所激励的重要资料系统,是地质工作在一个特定时期所能取得的一切宝贵成果的综合体现。地质资料档案的存储形式不仅仅有文字,还可以是图表、音像以及其它电磁介质的多媒体资料形式,当然还包括很多标本或样本的实物资料形式,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各方面内容均有涉及,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工作。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铜鼓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对地质资料档案等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收录、编辑、统计、归档、检索等工作环节,为地质资料的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精确化的管理方法[5]。信息化管理方法不仅仅有助于地质资料档案的保存和查阅,它的运用还未地质档案资料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速便捷的网络分享平台,可以体现地理资料档案管理的网络传输和在线查询,提高了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加快我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改革发展进程,并逐渐实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模式,突破了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局限性。
地质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了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职能转变,传统的管理重心已经逐渐被现在的服务性重心取代,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由以往的档案保管、提取和查阅向着当下社会化共享服务模式转变。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地质工作成本、节约地质工作时间、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在信息化模式下,地质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所需资源进行快速检索、精确定位、安全提取、前面利用,对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提高资料的利用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资料应用潜质的二次开发,从更深层次对地质资料的内在价值进行挖掘,并促进地质资料档案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事实证明,我国很多矿产资源的发现和挖掘,都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地质资料档案的再次研究利用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信息化,就很难实现这一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信息管理应用的时空局限,实现了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开放平台。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的诸多弊端,例如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以后大大降低,自然灾害或人为意外等不会造成地质资料档案的丢失或损毁。
2 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相当可观,但是并不意味着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实上,我国当前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去摸索完善。
地理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都欠缺一定的规范性[3]。当前我国一些地质工作部门的档案管理出现分裂装填,条块之间的管理彼此孤立,缺乏协调一致性,缺乏统一的领导机制,各自保管条块的内部资料。难以实现整合共享,从而阻碍了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程。
地质资料档案的内在价值挖掘不到位,很多有意义的信息没有被合理利用,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更多资料的利用仅仅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对于资料档案的深层次内容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与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利用情况相比较没有大的突破,进步较小,没有体现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水平,对信息化的利用不彻底,很多资源应用一次后就被长久废弃搁置,二次利用的情况很少。
我国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因信息化设备本身落后所导致的发展问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化高技术管理方法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应用必然伴随着高投入,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设施支出,但是信息化高技术管理模式的运用在综合效益的提升是巨大的,很多地质工作部门对信息化的优势认识不足,对于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资态度有些消极,因此导致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缓慢,技术设备陈旧,缺乏应用价值,或者对于投资没有长期合理的规划,导致技术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设备更新不及时。
地质资料档案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国家和法律规定的保密内容,是与公开平台上可以通过查阅分享利用的资料相对应的需要加强保护,严格防范的重要管理模块。在这部分档案的额管理工作中就涉及到了资料的安全隐含问题,该问题随着信息化的运用而升级[ 1 ],很多资料档案的保密工作在信息化平台山出现新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机密档案通过密级、解密和降密等相关管理方法得意保护,但是管理过程更加繁琐的信息化平台上,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科学完善、有实用价值的安全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障碍。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中存在大量珍贵资源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这部分资源多以纸质形式保存在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体系中,是我国自建国至今,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工作记录,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文资料、物探、化控、遥感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资料对于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针对这些资料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难题,诸如查找方式繁琐、资料利用率低下,甚至有些资料已经成为死资料失去应有价值。对于这部分资料的整理与数字化过程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大难题。
3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是一个综合性的立体工程,它不仅仅关系着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还从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系统和经济命脉,是国家对重点资源保护战略的制定依据。因此,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要从全局上、整体上和长期上考虑,按需建设,循序渐进,结合实际,从制约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瓶颈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从根源上解决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散乱、条块分裂的现象。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对地质资料答案的管理负起领导监督的责任,成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带头人,并与有关部门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统筹规划力度,力求建立一个上下互动,内外互联的高效运作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 ]。另外,还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绩效管理和规范,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的各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督力度要到位,监督范围要全面,增强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的执行力,使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健康运行,有的放矢。
加强对现存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效率,是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不能深入挖掘现有地质资料档案中的利用价值,那么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与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发挥出信息化对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价值与发挥出地质资料档案的二次利用价值在是当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面向,要想建立一个高效优质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针对现存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价值进行再次挖掘研究,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有计划与秩序的将原有地质资源中的地矿信息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筛选,深入研究考察,大胆发现创新,将老资料的新价值赋予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使地质资料档案中无人问津的符号记录转化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生产力效益。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地质资源的二次开发,应该不仅仅定位于地质价值的研究,更应该综合考虑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全方位价值标准,赋予老旧的地质资料档案以全新的信息观念[ 4 ],将前辈们的工作成果的价值在当下的建设背景下发挥到最大限度,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运用新的成矿、找矿理论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其中一大问题就是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这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大基本支柱,如果资金紧缺、技术落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面临严峻考验,甚至会长时间停滞不前。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大力投资,因为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先进设备的运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前沿的信息技术,这就需要在管理系统内部配备高质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保证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设备体系能够高效运作,彼此协调、整合统一。另外,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资金投入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例如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资金的后续投入停滞问题是导致地理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很多问题的根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久工程,它的建设意义是我国甚至世界的永久财富,因此对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性和超前性的资金运作机制,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还需要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对资金和技术等相关事宜做出科学规划,严格监管,确保资金的投入进入正常运作的轨道,确保资金有效利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技术支出,做到大力投资,绝不浪费,平稳推进、综合提高。
针对地质资料档案中的保密资源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方式,要将公开资料档案与保密资料档案区别开来,按照不同的资料级别设置不同的管理系统[ 1 ]。对于开放资源要加强分享利用,信息系统确保其开放性、共享性和普及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再利用的巨大促进作用,保证数据库的全面、科学和优质,在查询方面,要力求快捷简单,高效运作,提高远程查询档案的有效性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针对保密级别的档案资料管理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严格加密监管,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子系统,对于保密资料档案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加密处理,加密系统的设置一定要科学有效,要聘请信息系统的高级加密管理人员开展加密工作,确保保密级别资料档案的安全性系数达到最高,确保万无一失,使加密资料文档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中比在传统的非数字化管理环境下还要安全,发挥出信息技术在管理地质机密资料档案中的优越性,促进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密系统内部的重要资料档案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地质管理部门要针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安排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都受到严格考核培训的人才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仅仅是针对加密资料库中的资料档案进行维护,还要定期根据有关规定,对于降密的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化处理,对于解密的资料档案则要及时公开化,与公开分享平台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协调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开与加密工作。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中保存了建国以来甚至更久远的珍贵资料,对于这部分资料必须予以重视,不能因为它们的管理难度大,信息化程度不高就漠然视之或置之不理[3]。加快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档案中的珍贵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进程是当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展开对这些资源的信息化录入则是工作中的难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技术的直接载体,是技术的直接运用者,对于旧资料的数字化这项工作则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因此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内部的资料情况单独组建一支整理开发团队,这个团队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要相对提高,既要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又要具备很高的地质专业知识和地质档案管理知识,通过长时间的整理挖掘,将传统地质资料档案库中的珍贵文献数字信息化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使是这部门资料的价值转化为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顾勤勤.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11):154-155.
[2]田莉莉.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1):47,52.
[3]相小英.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9):38-39.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利用
1、地质档案的特性
(1)地质档案形成的周期性长,区域特征明显
地质现象复杂多变,在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掌握工作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后,最终形成报告,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地质档案是地质现象的综合反映,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周期长的特点。
(2)地质档案内容广、综合性强
地质工作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多手段的综合性工作,它的内涵很广,诸如区测、普查、勘探、物探、化探、岩矿测试、水文工程、环境、各种矿产等等,相应地也会产生这样多的档案材料。
(3)地质档案利用广,具有持久性
广泛搜集、反复地翻阅利用已有的地质档案、地质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并结合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要求编制设计以指导工作进行,这在地质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已成为惯例。这样不仅避免了一些重复劳动,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工作步伐,而且通过对已有的地质档案的综合研究分析判断,已发展到寻找深部隐伏矿并渗透到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工作上面。现根据地质档案本身的特点,浅谈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
2、科技档案的基础工作为收集、整理、统计、鉴定等
科技档案的收集。我所档案管理部门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并根据《地质科学研究档案立卷归档办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较系统的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明确一条原则,就是在执行、贯彻和制定有关科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中,始终明确坚持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地质科技档案的原则。按照有关管理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科技材料集中统一起来,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健全科技材料归档制度。如何在工作中贯彻和实现这一原则,我们具体抓了三个环节:
(1)地质工作开始前,抓住立项材料环节。立项材料是档案的基础,是项目审批的必备材料,也是项目验收的依据。重视项目准备阶段的立项材料收集工作,为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打下了基础。
(2)项目进行中抓住科技资料收集环节。地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图件、材料等是整个地质原始档案的核心,必须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我们根据地质项目工作周期长短不一的特点,请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定一人负责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分散在地质人员手中的材料集中保管,使其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这样做,是为今后科技档案的归档做好了充分准备。
(3)项目进行完,抓好验收环节。当地质项目完成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验收,以便对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进行鉴定。地质部门的科技档案实行由业务部门立卷的制度。由参加项目的地质科技人员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做好地质科研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规格要统一,填写的《卷内材料目录》字迹工整、清晰,要注明科技文件的名称、作者、编写日期、保管期限和注明密级。左侧锁线。卷内文件材料要按其自然形成规律排列,保持文件材料之间有机联系。对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要进行全面的审查,这是保证归档项目质量的关键。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交全面的科技材料。档案室要负责检查归档材料是否完整、准确和系统整理,否则,不予验收。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所目前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做到了项目组专人收集材料责任明确,项目负责人认真把关,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审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随着科技项目的日益增多,我们正在加强管理力度,把科技档案工作做得更具体规范化。
科技档案的整理。有了齐全完整的档案材料,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给予正确分类。大体把科技档案分为五大类:即化学分析报告、选矿测试报告、科研专题成果报告、地质勘查报告(原始档案、复制本档案)、水质分析报告五大类。总体按专业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每个专业除《总目录》外,还分别建立《分目录》。
经过科学的分类以后要进行整理编目工作,档案编目工作是档案整理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深入提示档案内容,全面开发档案信息的重要手段。为满足科技人员调卷的需要,而建立了查找性的检索工具,编制有《案卷总目录》《案卷分目录》和备考表。《案卷总目录》反映了建所以来,每个专业所有的科技文件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征,其登载的内容包括:档案号、专业分类代码、顺序号、项目名称、归档日期、数量、备注。《案卷分目录》登载的内容包括(以地质勘查原本档案为例):封面、索引、分类目录。备考表记录资料的齐全程度,遗留问题,立卷人、审查人和归档日期等。
科技档案的鉴定。鉴定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照一定的标准,鉴别科技档案的价值,并根据价值的大小来确定保管期限,对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材料进行销毁。地质科技档案原则上都是按长期卷来保管。由其是实验测试数据和地质原始本档案必须永久保存。
科技档案的统计。统计工作指的是制定计划、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以及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统计数字了解和反映科技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及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工作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