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识去适应社会需求,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并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
2.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都看的很重,这又是一座无形的山重重的压在学生身上。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他们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悦。
4.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真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思政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环境是育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精神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育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际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当前,我国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结论
总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可以发现并治愈学生的不良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世俗观念影响教师发挥
高中生物是一门包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比如: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还未开放,很少有教师能够对这一方面的话题侃侃而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世俗中认为性是十分隐私、令人羞愧的话题,受到此种世俗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中就会存在许多顾虑。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会引起课堂中的尴尬,另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刺激学生的诱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大大受到了限制。
(二)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较弱,设施不到位
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当下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真正授课的仅仅只有几个人,而且在相关设施的引入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就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校长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已经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人员和设备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担当此工作,师资力量的薄弱注定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后,十分不利于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学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在学校看来这种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还不足以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所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要求教师不要在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和融入。
二、心理健康教育?B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也被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中间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既能够进一步发挥生物教育中的科学价值,也能够加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二)有利于推动素质化教育,培养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化教育,需要的是能够面向未来,有着良好适应和生存能力的人才。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中十分符合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推动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渗透竞争合作教育
目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生活在象牙塔般的环境中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需要参与到竞争过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将竞争合作的教育渗透进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具有竞争的意识,提升其竞争力,然后进行共同促进和提高。但是合作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其个人能力。
(二)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揭开性的神秘面纱,对学生加强道德培养,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分析生殖器官的解剖图或者生理功能,这样就会对孕育生命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样就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客观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也能够处理好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抗压抗挫教育
培养学生毅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抗击挫折能力,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就能够怀着正确的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抗击挫折的容忍力,在困境中学会变通,转变自己的思想,站在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遗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遗传定律都是由孟德尔经过的艰辛的探究过程来实现的,孟德尔历经八年的时间对豌豆、山柳菊以及玉米等农作物进行了的种植,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过程,终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在八年的探究中,孟德尔肯定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正是因为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力,才对遗传学做出重大贡献。
(四)生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俗话说,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心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对高中学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他们,而不是抓住学生的缺点一味地批评,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如果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只能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这既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我们的学科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及时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中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提升,且向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大前提便是如此,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且要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以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
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应用,核心是“健康”、“勇气”、“关怀”、“爱”等等,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研究消极情绪背后的规律与内涵,而积极心理学则研究积极情绪,不断挖掘人性中较为积极的部分,研究其形成方式和规律,以此更好地提升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推动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
而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从高中生自身开始分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虽说有了完善的思维方式,但缺少对社会的基础认知,很容易误入歧途,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不缺少驾车的能力,缺的是驾车的经验,而且高中生还要担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心理素质衰减,甚至步入歧途。其次,需要从社会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互联网的应用遍地都是,互联网内容也五花八门,对学生的诱惑非常之大,里面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扭曲,因此,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非就是两类,1.语言正面教育;2.活动侧面教育,语言正面教育即开展心理教育宣传会,或是教师平常的口头教育,帮助学生疏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养,活动教育即开展一些能提高心理素养的活动,比如图书会、辩论比赛、拓展体育、野外活动等,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比较,活动教育在表现形式上没有正面教育直观,但效果却不在口头教育之下,而且如果一味对学生说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利,因此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是侧面为主,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个“父母不易”的主体班会,通过多媒体放映了父母与孩子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里面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而是从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当他们成家立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父母老去需要照顾,那时候老去的父母更像是“孩子”,而他们则是担负家庭重则的“家长”,他们会怎么做?无疑,从侧面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更优秀的。
而积极心理学应用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教学模式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心理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扭曲的现象,而积极心理学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从积极的角度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倡导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树立更强、更光明的信念,减缓学生负担,例如,同样是升学考试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引导学生畅想:当考试考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举办庆功会,和亲朋好友开怀畅饮,消极心理学则是告诫学生考试不好,父母不开心,学生前途也会受影响,相比较无疑前者更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效果更佳。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3.1说教和活动结合
单纯的说教肯定会引发学生反感,而与活动结合,能暂时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舒缓精神,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不至于引发学生反感,例如“信任背摔”活动,让学生反身从高台上仰落,下方学生联手接住,目的是为攻破学生心理防线,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说教与活动相结合,教育模式才能更有效,上文有过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3.2分层关注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对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学生可以稍微放松警惕,而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心理健康程度不足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在行为上都有一定反应,比如在校园内拉帮结派、不守校纪校规、性格孤僻不爱交友、生活圈子窄等,对这些学生关注力度更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3.3家校结合[2]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完整,更有效用,这需要班主任或教师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联系,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另外,现代社会还存在不少家庭“棍棒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消极心理学内容,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多关怀,让家庭充满爱与和善,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惩罚,例如某一次考试,家长做出承诺,学生考好了有哪些奖励,而尽量减少没考好的消极惩罚,学生的压力变轻,心理健康程度也会相应提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课改 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 教育改革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61-01
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从本学期开始,高一年级全面进入课改。课改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试行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校新的体育和健康标准中,我注意到新课标在目标的制定中加入了心理健康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情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这是本次课改所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方向,体育教学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体质,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目前已成为心理学和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学生。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新课改对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实现课标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掌握心理的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心理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体育教师要学习心理所揭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的有关规律,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等,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知识对于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正确确定,对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提供了心理规律的依据,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施教。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只有掌握和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自觉地实施教育内容和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和教学目标。
二、高中体育教师应掌握教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培养。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教学方法和发展学生的心理价值要了解,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有目的的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有些教材技术教学较复杂,学生在观察和理解时比较困难,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要减慢教学速度,多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动作。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学法,如制作一些教具如挂图、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如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观看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跳高录像,对所学的跳高技术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可利用跳高技术的挂图来讲解跳高的技术,让学生对跳高有所理解。这就能克服因感知和理解上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理健康。
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向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智商较弱的学生开办的职业先修中学才刚刚起步。对智商较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尚未成熟,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推广性。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语文;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学经验
语文是讲述我国历史的一部巨著,它里面不仅包含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思想,而且还包括很多教育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很多高品德的人,他们通过对自己欲望的约束,最终成为历史名人,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然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下面主要介绍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
自信是调动一个人潜力最好的药引,它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好自己原有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达到超长发挥的目的。自信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突出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自信可以让他们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将自己的潜力很好地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理解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下包袱,让他们轻松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在体验到这种愉悦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更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对有困难的学生尽力开导,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学生适当地创造机会,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系数,让他们重拾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措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很多因为学生厌学而浪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实践者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这也是很多教育者总结的结晶。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去努力和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考验。
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问题也已经普及到了每个人的思想里。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内容了。这种形势下,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丧失学习的目标。在这种不良的社会气氛影响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重建信心,成为了所有教育者所面临的大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要给学生灌输很多有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会让学生在将来大学毕业后被社会淘汰。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持有什么样的认识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将来的发展前途。怀揣远大抱负的人,将来一定不会很平庸。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重建信心,不被困难所扰,不为将来的前途过分担心。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讲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例如,爱迪生的人生简史,这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学生们会认为爱迪生作为一个不太健全的人,都能够如此成功,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成功?为什么不去拼搏一下呢?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们必然会对前途充满信心,身心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三、课本教学为主,心理教学为辅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在迅速的发展并传输给所有人,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这些都没有被严格筛选的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知识结构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他们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一些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产生误解;对于不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认为是正确的。所以,心理教学迫在眉睫。
这种社会背景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说明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的,很多内容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对不好的事件进行批判,对好的东西进行弘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多种要素,然后针对这些要素,对知识进行展开,进而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疏导。例如,课本中很多唐诗都是豪放派写的,这些作者的最显著代表就是李白。教师通过对诗篇分析的同时,要向同学们灌输李白不拘小节、豪放、乐于助人的态度,遇到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跟古人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从而重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
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素质贡献一份力量。教育不仅是师生之间的问题,整个社会也对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教育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郭瑞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文理导航,2010
2.陈业桃,《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李玉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育人经纬,2009
4.杜红芳,《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现途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5.张元多,《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教育革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