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税收风险;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随着税务管理的日益现代化,以及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涉税风险引起企业更多的关注。据安永公司2006年对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474家公司调查显示,无论是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企业税务部门,还是国家税务机关以及学者都越来越关注税务风险。可见,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规避企业的税收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税务风险的来源及其后果
(1)税务风险的来源。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业务未能正确遵循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损失的可能性。税务风险既来自企业内部的挑战,也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一,内部原因。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制度、经验和能力;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层依法纳税的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涉税人员不能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税收法规和政策;错误地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就是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不注意通过制度建设规避纳税风险。第二,外部原因。税收政策变化频繁,超过了企业涉税人员的接受能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加大了纳税人涉税行为是否合法的不确定性。(2)税务风险的后果。税务风险处理不当,可能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等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第一,法律后果。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涉嫌偷税、漏税和不及时进行纳税申报而受到的经济处罚以及法律制裁,包括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以及民事的或者刑事的法律制裁。第二,财务损失。这里的财务损失是指企业由于使用税法不当而缴纳了不应当缴纳的税款,以及由于不了解税收政策失去了应当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该种类型的财务损失往往是由企业的业务活动安排不当和会计方法选择不当所引起,往往隐藏于日常的业务活动之中,因而不容易被人们所发觉,所以企业面临的该种类型的税务风险具有长期性的特征。第三,人格风险。我国税法具有较强的管理色彩,其标志之一是对纳税人资格所进行的分类管理办法。例如,增值税就区分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可以使用增值税发票,而后者只能使用普通发票。增值税纳税人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纳税人商业地位上的不平等,失去了一般纳税资格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些商业机会。如果企业的涉税业务违反税务法律和法规,除了要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制裁外,还可能会失去本来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待遇和一般纳税人资格。
二、税务风险管理的模式
(1)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的涉税业务及其相关风险全面由企业内设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该种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取决于企业税务管理人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现有的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还取决于成本与效益原则的比较。因此,由于企业自身人员知识结构、能力方面的限制,自我管理模式可能会在企业。(2)外包模式。外包模式是国外十分流行的税务解决方案,它依据的是比较优势理论,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将所有的涉税业务委托给更具有专业比较优势的外部税务师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税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承担的税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涉税业务进行外包,还可以有效地分散税务风险。(3)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是指外包与自营相结合的模式,将风险大、事务性、重复性强的非核心功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具有比较优势且对企业具有战略价值的涉税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对税务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的综合考虑,企业更倾向于委托外部专业税务师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便将主要精力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方面,由于生产型企业的主业在生产和研发,其比较优势不在税务管理。我国税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公认的,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涉税人员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税法和政策精神,更不用说无过错地予以运用。因而非常有要借助于专业税务师的专业优势,以分散税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于2009年5月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190号),这是我国官方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的概念,并肯定了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该指引的出台,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自觉防范税务风险,主动遵从纳税义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此,企业应当按照指引的要求,认真关注税务风险,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1)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明确税务管理人员职责。责任会计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以责任中心的责任为核算和考核对象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它通过会计核算和业绩考核,可以督促责任人按照目标的要求履行责任义务。因而,责任会计也可以用于税务风险管理。例如,对于某一涉税业务,如新签的交易合同,只要税务管理人员能够提出两个不同的税务解决方案,就可以将两个方案纳税差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给相关责任人员。(2)合理安排业务活动,正确选择税务方案。纳税义务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活动而发生的,这就要求企业涉税人员要熟悉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企业业务活动的税务安排,实现税收负担的最小化。例如,现在有一个闲置厂房使用计划,至少可以设计出两套税务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租赁方式。经过测算,需要缴纳以租金为计税对象的5%的租赁营业税、12%的房产税、以及按照上述两项税金为计税对象的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税额总计为租金的18.7%。如果改用第二套方案,即仓储方案,经测算应纳税额为:以仓储收入(与第一套方案的租金相同)为计税对象的5%的营业税、以仓储营业税为计税对象的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税额总计为仓储收入的5.5%。可见,税务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活动,如果离于了具体的业务半自动而进行风险管理,就如同盲人摸象。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的整体行为,绝不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或者是税务管理部门的事情。为此,企业要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系统信息传递能力;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寻求业务部门支持和配合。(3)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业务联系。在企业税务管理实践中,由于征纳双方对税法规定理解不一,企业因而丧失税收优惠待遇乃至遭受税务机关经济处罚的例子数不胜数。对此,企业要建立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机制,在重大业务事项的税务处理方面要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争取使双方的认识保持一致。另外要改变与税务机关沟通就是“走后门”、与税务机关“拉关系”的错误认识,因为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因为目前国家检察和监察部门已经越来越注重于通过税务问题作为检察和监察国家公职人员经济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与税务征管人员搞好关系而换取税收利益的行为正是目前反腐倡廉的重点对象之一。(4)加强税务风险评估研究,提高税务风险应对能力。建立风险评估政策和程序,识别及评价隐藏于业务环节的潜在的税务风险;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和程序等方面体现风险评估的要求,建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所有层面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是通过介入式风险管理,对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从而预防税务损失;二是通过流程式的税务监督,对企业税务活动进行纠错以及对税务损失进行事后补救。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并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参 考 文 献
[1]尹珲,张华.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时代.2011(19)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2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识别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识别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4、将风险识别细化。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企业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6、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从一端的经济投入所涉及的税务业务开始,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地点,到达另一端的产品或服务产出所涉及的税务业务,通过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构建风险流量图需运用恰当的风险识别工具,常见的工具主要包括风险检索列表、PEST问卷、SWOT问卷以及风险数据库等。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法规并及时更新;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指引》着重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它没有拘泥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其他要素则包含在《指引》各条文中,没有独立成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实力有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收入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税务筹划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由于法律风险影响经营,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中小企业的良好稳步发展,应该将税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壮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对于涉税行为处理不当,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偷税漏税、纳税不足等行为,在涉税业务中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企业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活动以及涉税行为,造成了企业缴纳多余的税款。造成中小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资源不足,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而且有的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未能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保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也是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甚至是造成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专业从事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难以胜任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1.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税务风险管控的主动性。作为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涉税风险的认识,主动适应税务风险管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要求,树立起管控税务风险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规避税务风险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理念,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全面、准确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经营业务范围等,准确地了解和准确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按照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筹划,提高涉税工作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应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基础就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明确中小企I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防控重点以及具体防控业务流程等。其次,应该重点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存在涉税风险的财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一线管理岗位,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管理责任,确保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过程管理。
3.提高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控制。一方面,应该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重点在中小企业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票据管理,经营、销售过程中影响增值税、所得税合算的内容,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过程中的各项税务风险点等方面,准确全面的掌握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税务风险点的防控,通过采用合同控制、入账依据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付款控制以及聘用税务顾问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处理。
4.注重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防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积极邀请税务主管机关部门的指导,对有关的涉税业务,或者是纳税争议,等应该做好协调处理,在保证各项纳税工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应该将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完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税务风险内部监督与预警机制,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 邱月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01).
[2]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J]. 崔丽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税务风险 管理 措施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各项制度也逐渐完善,特别是税务管理越来越严明。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税务风险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名词,广义来说,主要是指企业在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的前提下,采用不恰当的税务处理方式,造成企业逃税漏税的情况,使得企业蒙受财务受损和声誉下降,甚至是法律责任的后果。另外,由于企业税务筹划的不足,导致支出的税收超出了原来的计划。
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和控制,使企业在面临以上情况时导致法律纠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避免税务风险,有效的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是一个无法逃避且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清楚税务风险的原因,只有从根源上寻找答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税务风险产生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业务的多样性使企业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关系网中,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企业的财务人员仅仅有较强的财务会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目前的状况是,企业管理者注重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其在各种关系中所具备的知识,特别是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甚至出现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涉税事项应申请享受税收 优惠政策不及时、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等应享受而未享受的税收政策的情况。”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意识不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税务知识不深入,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第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国家的税务政策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不断调整。但是目前,依然有企业存在财会制度不统一,没有与时俱进的跟随国家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运行税务制度跟国家的税法想脱节,产生税务风险;另外,企业税收政策透明度不高,导致税收政策落实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企业内部人员的税收意识比较混乱。当然,税务机关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利用一些操作性不强的税法制度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没有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容易造成企业在面临税务风险的时候,各执己见,导致企业与税务机关的矛盾。
第三,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严促进税务风险形成
一般来说,企业正常运行都必须有一套组织结构严明的企业制度,包括财务核算和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财务核算的精准、及时。较大的企业甚至固定的中介公司进行定期把关财务核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税务意识及政策都健全的时候,税务风险往往来自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差异。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纳税遵从度时有差异,出现应纳税 而未纳税或少纳税等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现象,从而面临 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处罚,导致税务风险。”
第四,企业经营活动沟通协调不到位导致税收风险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销售收入以及盈利状况,按照应缴纳的税额指标进行缴费,但是对于企业的涉税内容涉及的相对浅薄,没有深入的分析涉税内容,并进行适时指导。在税收过程中,没有与主管税务人员进行沟通,缺乏详细具体细致的税务调查、评估和审核。因此,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税务风险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在税务活动中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造成少缴或者未缴税款的现象。
第五,税务数据利用不合理导致税务风险
当前企业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涉税数据是税务机关看重,是为了确定应纳税额,对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多作用。实际上这是对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的表现,导致了企业在平时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注重涉税数据的根系整理,为了应付税务机关临时整理,从而使涉税数据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是税收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不足
企业的税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到财务损失、声誉受损甚至是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风险。“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 、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因此,现行的税务制度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当前不能很好的处理税务风险,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结合以上提到的税务风险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将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
据一项对纳税人的调查统计显示:“当企业出现税务危机时,超过八成多的企业会选择找熟人、托关系,花钱去 “摆平”;有2%的企业会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其余 的会采取被动的接受补交税款和罚款。”因此,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比较少有会主动去规避税务风险的意识。即便发生税务风险,由于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曝光率比较小,更加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意识的欠缺。
第二,企业管理者不注重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着企业是否有能力较好的解决税务风险。但当前的现状是,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互动中,生产、销售各个部门都会得到较大的认同,只有企业的税务部门被忽略的几率最大,甚至有的结果不完善的企业缺乏税务部门,将税务活动统一并入财务管理上。因此,即便发生了税务风险,也很难短时间内较好的解决。
第三,企业内部机构的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一般来说,要有效地避免税务风险,在税务风险发生之后,及时的管理并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但是当前企业大多都缺乏一个这样的部门,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企业内部缺乏规避风险的意识。“据了解,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及岗位,许多庞杂的涉税事宜都无法及时得到妥善解决,等问题积累到一定 程度,就演变成了风险点。”
第四,企业税务风险评估不科学
根据调查,现行的企业中,特别是大企业在风险评估上,都采取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措施。企业聘请具有高信誉、高资质且专业能力比较强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认为万无一失。实际上,这类事后评估,很难及时的发现和规避税务风险,而且中介机构对企业的了解并不是十分深入,容易造成评估失真的现象,从而加大了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建议
第一,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意识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税务管理意识是企业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前提之一。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将企业的税务问题纳入企业的长期规划中,加强税务制度的健全。同时加强全体人员的税务意识。
第二,企业内部成立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内部预防机制。在企业有效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企业的税务风险,强化企业、社会和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多方面的预防和控制,设计合理的税务管理流程,创新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加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在法律的保护下有效运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三,企业加强与各方面关系的沟通协调
企业的税务风险一部分来源于企业本身的沟通不够,没有与时俱进的按照现行的税务制度履行职责。因此,在企业经营互动中,需要认真做好税务风险评估,特别是大企业,需要处理好与中介机构的关系。“中介组织具有独立性、公正性,不受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影响;且专业性强、 有从业规则和行业约束力,人员具备从业资格、业务能力高, 但行业准则和操作规范尚不完善。”因此,企业在税务问题上可以依赖中介组织的专业知识,但是必须要保持警惕,跟随税务政策的脚步,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第四,加强纳税的相关知识辅导
加强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是税务机关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的一项必修课。特别是对于大企业,需要定期地进行集中式的税务知识辅导。尤其在新的税务政策出台之后,税务辅导必不可少,要确保企业的税务政策与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各种矛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当将其置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之中,加强税务风险的意识,加强预防机制的建立,完善各项政策,加强沟通,有效地避免税务风险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10,01期.
[2]许雪媚.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第11期.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5
一般当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由于税收政策的相关限制,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出现漏税的可能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规范性活动,导致企业会在利益上的损失。实际上,税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这一般是由于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原因。外在的则是由于政治因素,同时税务风险的不稳定造成,由于国家的政策不是一次性颁布,在涉及面上还存在缺陷,对于新型的盈利项目没有具体规定,而且国家还不时会有宏观调控,这就使得企业在税收上没有完全的自主,也就具有不定向性;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内部的原因,这是由于企业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突出,企业自身的领导者会自主判断企业现状,从而有可能漏税。
2税务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目前来讲,我们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能够使企业能够完全避开税务风险这个麻烦,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税务意识,自觉完成企业应该缴纳的税务,清晰完整地做好企业的账务。税务是一项强制义务,作为在中国大环境下生存的企业,不能祈求对于税务的逃避,而是要自觉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提高认识是我企业需要做好的第一步。除了意识上的提高,一般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公司自己的账务管理,认真做好公司所有的账务,并按时缴纳税款。所有的税务操作要在现存的法律规定下进行,同时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也要时刻考虑税务是否合法;那么总结起来所有需要按照法律进行的事物包括税务计划、日常活动、会计处理、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资料准备等,要将所有与税务相关的活动策划都按照法律条文进行。事实上,即是企业将所有日常活动都按照法律条文进行,由于实际情况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企业依然免不了会有偷税漏税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可避免的税务问题,企业就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意识。事实上,对于税务带来的变故不一定对企业有完全的坏影响,企业需要思考税务问题同时对自己带来的有利点。所以企业在正常发展是要客观思考每一件突发事件,应该吸取经验就不应该犯第二次错误;有时候不经意的税务问题也许会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而最终结果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企业在所处环境的应变以及相应的措施。
3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分析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也像企业必须支付的税收一样,也是企业必须指出的一部分。实际上,管理成本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一般来讲,管理成本包括规避风险和制定风险防治措施所耗费的支出形式,以及在企业遭遇风险所用来弥补风险的支出额。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
3.1风险预防支出。在实际中,企业为了避免遭遇不经意的税务损失,所以支出一本分资金用以降低或减小税务风险。进行这一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环节进行资金整合,在增加放线管理与风险监测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风险防治资本,从而对税务风险的具体执行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抉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是由企业在对于未来情况不了解时作出的错误投资造成的。所以整个就需要企业提高一定的资金进行市场分析,同时对已经损失的部分作出相应的补偿。那么出现这些原因都是因为企业缺少对于当前市场与政策的了解,一些企业在制定关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经营策略时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使企业的步伐路线出现了现实状况不统一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定性损失,那么,此时企业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支出用于信息的收集、财务的整理,从而避免造成未来越来越多的损失。
3.2风险纠正支出。那么在上文中提到对于未来企业风险的预判,当通过一定支出寻找到风险来源时,对于风险的处理,企业还必须通过额外的支出来处理风险。一般地,财务部门通过税务风险预测以及风险评估等手段检测存在的风险,然后在检测出来以后再进行风险处理。在这一程序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全面的评估措施,并进行及时的风险处理工作。所以在平时的财务预算上就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与当下政策进行切实分析,作出较为现实的预判。而且再进行风险的处理工作后,还需要追加对于风险的二次可能性的处理措施,从而避免可能的二次损失。
3.3风险直接导致成本输出。在企业遭遇风险后,风险必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那么在几波损失风波后,直接造成了企业的成本输出。这是一个必定的连环效应,由于企业的税务问题带来的企业的声誉、综合评估、体系的整合度的不良性,造成了从企业内部一直延伸到企业的直接盈利,那么当盈利不再成为收入来源时,企业自身的必要消耗也就成了风险带来的必要支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由于风险造成了对于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在风险的挽救上,为了使企业自身不在一次波折中埋没,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成本输出来完成各方面对自身造成的影响。
4决策分析
企业自身遭受税务问题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所以,企业应该正视税务问题,在遭受税务问题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对自身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理好可能出问题的部分对于企业的涉税支出部分进行准确核算。那么一般采用到两种手段。企业之所以出现税务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对于市场环境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不正确的经营理念。所以,在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控制,要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一方面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当前的市场状况信息以及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严格律己,尽量在法律的范围里进行自身的正常发展。同时,企业需要进行自身的利益调节,防止未来由于企业利益与铤而走险进行偷税漏税的行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6
一、《指引》强调控制事前风险,完善纳税服务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的《指引》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而制定的,具体工作就是要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引导企业进行自我管理。
《指引》从组织机构建设、风险识别、风险应对、信息沟通、监督改进5个方面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完整构架,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指引》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可以看出,《指引》倡导的税务管理从事后转向事前,从管理转向服务。
二、税务风险控制需要全方位纳税服务
《指引》要求企业实现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使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及其他税务管理事项等都能符合税法规定。如果在事前对以上税务工作事项都能够妥善处理和控制,这样将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用法过度”现象发生。在税务总局对企业的纳税服务方面,表现为事前服务与引导,协助企业完成纳税申报缴纳以规避税务风险。
从申报缴纳税款的准确性角度,企业税务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少缴税,可称为“用法过度”,即税务人员对税法理解错误造成少缴税款,甚至偷税、漏税等,此类风险涉及到要补缴税款,加收罚款、滞纳金等,严重者可能触及刑罚;二是企业多缴税,可称为“用法不足”,即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而多缴税款,税务人员过度谨慎而对税收优惠运用不足等。此类问题从性质上不属于触犯法律,但却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无端流出。因此,从纳税服务角度,税务机关应当提供相应服务以避免企业“用法过度”的频繁发生和“用法不足”的大量出现。
三、摸索中的《指引》仍有不足
《指引》的颁布,为企业提供了税务风险管理服务,体现了税务总局对于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和管理趋势,也从自我管理方面为大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规范或者参照,也是大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是,在纳税服务的“用法不足”方面,《指引》仍有部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事前引导有待加强
由于税收属地管理、企业过于庞大等原因,目前多数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实现完全统一、集中管理,税务机关也未对企业进行统一指导,主要参与的是事后检查,导致大企业不能全面了解税收法规的立法本意、执行细节,也难以有效进行税企沟通;税收政策出台频繁,有时法规条例的修改幅度较大,而相关部门对于政策的解释未及时到位,导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稳妥的企业就会少用法律政策避免税收争议。
(二)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进展
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是针对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需要大企业全力配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大企业司在建立初始由于人员有限、基层管理职责尚未步入正轨等原因,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方式正处于摸索阶段,税务管理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各企业在原有征管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还需完成大企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大企业管理部门设立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但现阶段税务局仍需不断进行宣传并逐步推进服务工作,税企之间亟待建立互相了解、互相信赖的关系,否则将影响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开展和企业利益。
(三)政策执行标准不一
由于税收属地管理因素,主管税务机关成为税务征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许多政策的执行都以主管税务机关的判断为准。同时,由于个人对政策理解的角度不同,部分有争议的政策问题难以得到一致解决,这也从纳税征管方面阻挠了一部分大企业期望建立税收集中管理制度,不利于大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税收政策的执行和税务风险的全面控制。
(四)政策制定过程参与性不足、不够透明
大企业作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政策的出台或者修订将直接影响大企业的重要利益。但是,目前大企业一般都只能根据出台后的政策进行学习研究并遵照执行,很少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当中。政策制定后的效果难以控制,这样将导致政策制定目的和结果脱节的可能性。
四、税企共同改进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以下4个方面改进,从而能更好地为大企业完善纳税服务。
(一)加强税企研讨、事前引导
可以考虑加强对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尤其是对大企业定期进行集中辅导或研讨,再由大企业对各自成员企业分头进行内部辅导。此种方式可以减轻税务机关政策辅导的工作量,同时有利于企业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考虑加强政策的超前辅导,特别是在法规出台前或刚出台时,及时与大企业进行沟通和辅导,尤其是全新实施的或者大幅修订的法规条例,提前铺垫有利于法规的准确执行和良好实施。
(二)提供有效纳税服务,牢固建立税企互信
税企互信的建立需要长期过程,尤其像大企业司这样新建立的部门,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才能让大企业了解该部门定位、部门职责。大企业只有全面了解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才能更好地配合大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履行依法纳税义务铺平道路。
(三)妥善处理争议
对于因理解不同而导致对政策执行结果不同时,特别是重大问题,税务局应开通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尽量将争议解决在纳税申报之前,避免税金缴纳入库退库的反复,同时,补充制定税务争议解决办法,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合法权利得以行使,这也是企业用足税收优惠的法律保障。
(四)有计划安排企业参与政策制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