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1
关键词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营运管理;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22-02
1 营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就服务型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应以业务管理流程为依托,以信息和知识资源整合开发为核心,实现不同层面(纵向)、不同管理单元之间(横向)的信息高度集成,将一些常规管理固化于信息系统之中,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服务。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实施多年,各项业务系统逐步臻于成熟与完善,智能交通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但是配套的、符合管理需求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应用却明显滞后,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胜任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比如,多数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稽查工作开展主要依靠传统的现场人工稽查,无法筛选重点时段、特殊事件侧重进行稽查,灵活性、系统性不强;收费系统与监控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将收费流水与对应的录像片段进行关联,稽查手段复杂、效率低下;由于缺乏留下不易更改的系统稽查痕迹,难以对稽查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及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统计分析,等等。因此,亟需加强营运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 构建互通互联网络是先行条件
“信息孤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很多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已有的业务、办公系统,网络环境之间存在着数据壁垒和业务壁垒,相互之间无法形成通畅的共享,协同工作更是一种奢望,随着业务的变化、需求的发展,运营管理范围的扩充,造成相应的营运信息无法共享、管理渠道不一致,成为制约营运管理效率提升的症结所在,且存在着营运控制风险隐患。
公司积极探索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自身具有的发达的通信资源,综合运用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安全隔离网闸等技术手段和资源,逐步做到高速公路“通信、收费、监控”传输系统三网合一,构建性能优良的基于业务系统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解决了成员单位之间、业务系统之间、业务与办公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数据对接等问题,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功能最大化,提高营运管理效率和掌控力。
3 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关键
营运管理信息化要以基本业务为支撑,注重业务流程管理的实质和各层次管理者不同的信息需求,丰富信息资源利用内涵,并以流程管理生命周期为主线,实现信息传递与业务管理流程的无缝衔接,可随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拓展需要而保持同步。
在调研分析系统需求时,开发人员应努力提高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与业务及管理人员作深入、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做到信息技术层面与管理需求层面的高度一致,克服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人员之间不自觉形成的行为观念上的“信息孤岛”,提升信息资源的集成度和效率。信息化系统与业务流程的契合度越高,管理效益也就越有可能发挥到极致。
4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简介
公司一贯重视营运管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按照“需求导向 统筹规划 协同建设”的原则,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提高管控能力、运转效率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转型发展进程中的支撑服务作用。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率先建成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并取得初步成效。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是针对高速公路业务类型多而复杂、信息海量且时效性强、管理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量身订做的大型MIS系统,该系统涵盖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各个关键环节,包括“监控管理”、“稽查管理”、“设备管理”、“考试管理”、“数据分析”、“站务管理”等子系统,与OA系统相关联,实现营运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规范业务基础数据采集,强化管理单元之间的交互共享,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营运业务的规范化、整体化和可跟踪,从而提高营运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营运动态、丰富决策信息。以稽查管理子系统为例说明营运管理系统发挥的重要而独特作用,稽查管理系统是基于业务流程及稽查工作特点开发而成,主要包括各层级管理单位的稽查安排、稽查登记、登记审核、稽查反馈、整改反馈,以及稽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与收费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与监控录像同步关联,可以筛选重点时段、特殊事件侧重进行稽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稽查质量与效率;针对各收费所的流量大小、车型结构、特情事件等差异性,设定不同的稽点,工作量化到人,并确保横向相对平衡;通过加强对收费环节及收费操作的监管力度,注重过程控制,助力开展预防性稽查工作,及时发现并遏制违规现象的发生,有效规避营运风险。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共享
该系统涵盖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关键业务,解决了长期以来营运公司的“信息孤岛”问题,达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真正做到业务轻松流转,信息一体化服务,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2)业务智能化
以业务数据的有序流动为中心,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使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在综合管理平台中得以实现和流转,提高处理效率,构成完整的、分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3)高效的动态管理,有效控制营运成本
信息化的营运台帐管理,满足了详尽、准确、及时的业务管理需要,贯穿于各核心业务全过程,为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准确的信息支持,切实保证各项业务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办事程序的科学化、数据运算的准确度和部门协调的充分性。另外,本系统实行的是网络化运作,将业务环境与办公环境,公司与基层单位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信息的及时交互,解决了上下传递和远程实时监控的难题,有效控制和节约了营运成本,避免数据差错漏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更好的监督
通过定制与跟踪业务流程,提高监督力度和业务透明度。核心业务流程都是根据业务管理制度来设置的,各级管理人员不能凭个人意志,必须根据业务流程来操作,对现行业务起到全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作用。
5)辅助决策
该系统深度挖掘营运数据,支持全方位的信息汇总、台帐、形象进度、图文分析,实现管理关键点的评价,提供给管理者精确的决策信息辅助。
5 结论
从建设期转入营运期,随着工作重心转移,以及交通智能化的逐步推进,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信息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营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推动高速公路营运全面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唐带金.湖南省公路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J].湖南交通科技,2000(3).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2
2011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信息化提升助推了畜牧业的影响力和发展进程,向农业部报送信息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荣获“2011年农业部全国信息联播优秀奖”,向省政府报送信息量在省直63个厅局中稳居三甲,省政府网站网上咨询回复率100%,居省直各厅局前列;畜牧业监测预警、统计分析工作成效显著,中心已成为行业畜禽存栏、效益分析、预测,畜禽及其产品以及饲料价格信息的权威部门;省、市(地)、县三级信息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得到强化,信息员、统计员两支队伍素质逐步提升;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改版升级,“畜牧通”、“专家博客”发挥功效,广大行业工作者及农牧民尝到信息及网上科技推广甜头;畜牧兽医信息化基础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局与信息中心及局直单位实现了“既保证数据安全、保密,又解决了全省公共平台建设”的全面互联互通。
一、把宣传我省畜牧兽医行业和提升信息工作质量摆在中心工作的首位
1.突出抓了农业部、省政府报送信息工作,宣传龙江畜牧业发展。
2.狠抓“三网一刊”信息采编发工作。
3.新建了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
二、把畜牧业统计分析、监测预警摆在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
1.提高了农业部统计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创新了畜牧业生产情况年报审核制度。在原逐级审核的基础上,增加了省对下(130个县区)全面审核把关的审核制度,在农业部会审会上,我省数据质量居全国前列;加强了对18个县、110个村、330户的畜禽生产效益情况月度监测。在层层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和抽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农业部和我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狠抓16个监测点上报的19类主要畜产品及饲料价格周报工作,深入监测点抽查和严格审核制度,使周报数据真正反映了市场行情,为预警奠定了基础。
2.把我省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与农业部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紧密结合,收到较好效果。按照农业部省部共建要求,着重加强了我省畜牧业监测预警统计分析工作,全年共监测预警、价格变化及分析报告52篇、畜产品价格专报12期,并召开产业预警专家会2次,为正确引导市场、规避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对畜牧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处室和相关单位的需要,系统较全面地涵盖了行业的基本情况。
三、把体系建设和队伍培训作为中心重要工作
1.强化体系建设,扩大队伍规模。省、市(地)、县、乡层层设有统计员和信息员。同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特别是与信息员,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通联工作,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
2.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全年对统计员和信息员进行了4次培训,同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奖励,使队伍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四、把推进统一平台建设纳入中心日程
按照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领导提出的“既保证数据安全、保密,又解决全省公共平台建设,提高效率,理顺管理”建设原则,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努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统一平台的建设目的。
五、狠抓学习,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1.狠抓学习,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2.加强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3
【摘要】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医院档案不仅涉及到医院本身历史发展的全貌,更关系到人民群众权益和健康,做好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快节奏的今天,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医院档案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信息化时代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组成部分,虽然只是医疗业务的辅助部分,但却是医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信息资源呈爆棚态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深入,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也必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一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医院记录档案信息的载体日趋多样化,包括文本文件、图形、图像文件、音视频文件、电子报表、电子邮件、网页文件、数据文件等,在管理方式、载体形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对原有管理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医院档案管理陈旧的工作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如何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有效开发和合理使用,是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议题和工作重点。
二 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医院层面的重视对于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着关键性作用。医院各级人员要根据《档案法》和《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提高医院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档案室负责人和领导的宣传对接应该做好,保证医院对其的重视。同时还要向各科室宣传,以增强科室人员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档案室工作人员应向院方领导强调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优秀案例供院方参考,建议医院主管领导在档案工作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2.2 完善相关的设备:配置稳定可靠的高性能硬件设施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基础,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环境下的档案采集管理以及利用都很重要。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医院应该根据各医院的实际情况,争取最大限度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投入,配备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辅助设备,在保证服务器、磁盘阵列、PC机、网络交换设备有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还需配置扫描仪、刻录机、音视频数字化采集和转换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辅助设备。建设基于医院内部办公网络的档案管理平台,把数字档案存储在专用数据服务器上,检索工作站通过专网访问,为内部用户提供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等服务,实现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尽可能的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配备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档案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等服务。
2.3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医院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保证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认真严格地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工作发展需要来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另外,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系统全面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本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档案数据信息的管理方面。
2.4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没有可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包含电子病历、财务数据、收费系统、辅助科室检查数据、影像检查数据库、病案、统计等多部门或者其中数个部门的电子数据库,因此必须整合信息资源,在保证数据安全保密前提下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构筑一个档案信息查询平台[4],使档案查询更加便利,并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网络查询、远程查询,变实物档案室为虚拟电子档案室等。
2.5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基础性工作的规章制度,确保文件形成、收集、整理、运转、编目、立卷、检索、安全保管等一系列工作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执行。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的规范化,及时处理电子文档归档、管理,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开发、档案数据结构、档案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再次,将档案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情况固定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从而有效激励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医院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档案的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共享是信息化档案工作在目前比较直观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安保措施下,档案存在的潜在风险还是比较大,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入侵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档案管理系统造成影响,破坏档案信息。为了提高医院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管理工作和病人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医院档案部门与医院内部及部分因特网用户实现互联,包括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上级主管部门、病人在内的很多客户端设备可以进入档案系统,获取需要的信息,在方便获取的同时,也使档案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电脑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有可能入侵档案管理系统,破坏档案信息。
3.2 纸质档案的处理:对于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翻拍,就是直接将纸质档案拍摄成彩色和黑白的数字图像。第二种是扫描,用高速扫描仪将拆散的档案扫描成黑白数字图像。扫描仪无法对装订的病案进行处理,必需拆散档案,扫描完之后再装订。经过图像文件转化后的档案资源以图像文件格式存储,同时把档案的相关信息和图像管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并将纸质档案放回。
四 结束语
档案是昨天的遗产,今天的财富。在信息化时代,医院建设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适应医院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晶. 浅议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8).
[2] 余强. 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4).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普及,现代钢铁企业信息管理正从内部信息一体化转向内外信息一体化,以强化企业的决策支持,降低决策风险。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利用,以适应钢铁企业快速发展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尤其是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国钢铁工业已加速自身结构调整,将从粗狂的规模型向高精尖产品型转型,进入了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结构调整、管理转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 1996 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 16 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 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状的 4 万多个品种规格,有 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 1/3 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 淘汰平炉和小转炉炼钢。
(3)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到48.6%,2011 年,我国年产钢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 16 家。
(4)目前中国大陆钢铁有三项列世界世界第一。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钢铁消费量世界第一!钢铁净进口量世界第一!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内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内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当前,钢铁企业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监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钢铁集团企业基本上完成了4层(即从基础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制造执行 MES,最后到企业ERP) 钢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分企业目前正在规划或实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5层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已经把分散的信息数据孤岛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与共享。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生产性环节延伸到服务性环节,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延伸到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的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行列。可以说,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起步到深化,逐渐走向成熟。
三、目前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水平。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上马了ERP系统、MES系统、EMS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内外网站、企业邮局等等。但如何整合这些信息资源,使各种内部的信息做到一体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外部信息的收集渠道上,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参加会议以及各个专业管理部门自己的渠道。由于预算费用不足等原因,好多有价值的信息网络进不去,获取信息的速度减慢、内容不充实。
2、信息资源分散。目前钢铁企业从事信息收集研究的单位中,既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如信息情报研究室,也有设在销售公司的商情机构,还有进行宏观经济信息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参谋部门,再加上各专业管理部门自有的渠道以及开展的“对标”分析,这就从体制上造成了内部的“信息战”。
3、信息阻隔。企业内部数据分为三类:一是管理过程产生的管理数据,二是技术开发过程产生的技术数据,三是生产过程产生的生产数据。外部信息也可以叫作竞争情报,它是经过搜集、筛选、提炼和加工整理过的,是采取相应对策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的监测过程。一直以来,出于商业高度保密的需要,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基本上是封闭运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一些企业甚至将数据的商业保密与内部开发利用之间对立起来,即使企业内的研究咨询部门也得不到真实的基础数据和第一手资料。
4、信息研究不系统且滞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或整理目前主要以完成各部门下达的任务为主,基本上属于“命题作文”。而且在对竞争对手的跟踪研究和动态分析上不系统、不连续,信息研究成果少,也就降低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
5、缺乏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许多企业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从行政管理转过来的,除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和对行业情况略知一二外,外语水平、经济理论知识、钢铁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能力都普遍较低。
四、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理更上一层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钢铁市场中,完善的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1、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2、明确为领导决策服务所需的信息。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宏观环境信息。例如,GDP,固定资产投资,钢铁行业的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原材料供应情况等。⑵行业特点及其竞争状况。例如,行业总供给,行业总需求,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等。⑶内部资源与能力。例如,产能分配情况,产品成本,新品种研发、市场占有率等。
3、建立企业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利用准确、完整、一致的数据,根据预先设计的有效的分析流程,利用各种视图工具,灵活方便展示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要对数据实现二次加工,强化数据反馈转化信息的能力,为支持内部相关业务决策提供服务,将无形信息转化为有形的成果,使信息上升为高附加值产品。
4、进一步加强信息研究层面的整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信息工作会的方式,加强沟通。还可以通过课题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5、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以防企业的核心情报信息为对手所获。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分级、用户分级。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保密的内容及保密责任的主体,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建立健全一个专门负责信息情报的部门。整合企业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高效、快速的竞争情报反应机制是钢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关键也是信息工作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方面,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应更进一步,成立专门的信息情报组织部门,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
7、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从业人员队伍。企业信息研究工作是一项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必须具备五方面的知识结构:
(一)是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能上网操作和下载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同时将外语翻译成中文;
(二)是对国家政策、行业状况和企业内部情况熟悉,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度;
(三)是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研究分析能力;
(四)是对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情况要有较清晰的了解。
(五)是有在钢铁企业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综上所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信息管理不但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5
一、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生活在知识或者说信息时代,所以信息化是相当重要的。显而易见,档案工作的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的原始记录,代表着历史。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所产生的信息量是使无前例的,是以前无法比拟的,所以档案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有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通过网络和互联网随时准确地查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原始记录等。
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计算机意识及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意识就是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所以一定要对档案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业务、计算机操作如何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质量。
三、更好的实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要想搞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必须有一套专用的档案软件,并且单位的局域网一定要完善,其次,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命脉,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档案信息化形同空话,那么首先就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并添置相应的配套设备,然后要设计开发出通用性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惯通。
四、怎样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安全保障工作
档案不同于其它的信息资源,翻阅查看必须要严格审查。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档案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档案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警惕性,从根本上铲除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对涉密的档案一定要用单独的办公软件,以防外部入侵。定期检修档案软件,使档案管理工作迈向信化更安全、更可靠。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配备管理设备实现计算机覆盖
要为机关档案发展提供快、准、全的档案信息,只有实现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计算机全面覆盖,才能为机关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随着机关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部门面临着沉重的库房压力,以及档案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害的难题,这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档案存储载体。利用计算机的磁盘存储系统和光盘存储系统,特别是光盘存储系统,可以解决档案信息存储难的问题。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不但可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有关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
(三)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信息时代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为尽快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部门应有计划地对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
五、实施立卷归档原则与档案工作规范化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
六、提高案卷质量与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6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及*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密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成为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十五”期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为此,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以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长(或主任)任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当前,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县教委的要求,制定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有落实规划和计划的措施,每年要筹措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县教委的工作部署,组织好本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合理调配现有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各学校要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教研组是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专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负责收集、购置、编制、管理信息技术教材和资料;管理维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及科研活动;协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
各校要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中学一级教师以上(含中学一级教师)技术职称;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具有小学高级教师以上(含小学高级教师)技术职称。
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学期末写出教研组工作总结。同时,组织管理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工作,负责与其他学科教研组长联系,协助其他教研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并负责做好本校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软件资源库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教育资源库随时向教师开放。
三、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改革整合的研究,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努力创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园网示范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要组织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并主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县教委每年将举办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征集评比活动,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活动,对活动中选出的好作品予以奖励,并收入资源库。
四、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