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清照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诗词范文1

【关键词】李清照 诗词 意象 鉴赏

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意象的重要载体,研究诗词中的意象,有助于我们深度了解诗人与词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更好地鉴赏诗词。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一个性格多面性的李清照,既有巾帼之贤淑,又有须眉之刚毅,是一个兼有温婉绵柔情怀、英雄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个性耿直率真的李清照。

一、李清照诗词中“花”的意象鉴赏

李清照感情细腻,刻画入微,擅长以“花”入诗,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花”意象也成为她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散发着不朽魅力。

(一)梅花:香脸半开娇旖旎

咏梅词《渔家傲》中的梅花,可视为词人前期自我形象的写照,此词创作正值词人沐浴爱河期间,其幸福自得之意溢于言表。词人以“香梅”自况,形神就如词中所描写的初开春梅一般,有一副半开却妩媚的“香脸”,尤如出浴新妆的“玉人”,在“造化可能偏有意”的恩宠中,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之“拟人”的修辞方式,令雪中报春的腊梅更加人格化,且更逼近词人当时身世情状。词中“造化可能偏有意”和“此花不与群花比”二句,其表层我原以为是指腊梅得天独厚,胜过群花是显而易见的不争事实,故无意争春斗艳,而后来经老师讲解之后则是指词人姣好无比、自矜自信之意的坦露。

(二):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独爱以菊如诗,但不同于陶渊明的隐逸之菊,周敦颐的雅洁之菊,在李清照的词中,不仅是隐逸高洁的君子,她还赋予菊女性的特质。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词人低诉着“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凉。如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声声慢》,她在词中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诗是李清照南渡之后具有转折性的作品。金兵南侵俘虏了北宋皇帝,北宋灭亡,词人经v了亡国之痛,而不久之后,她的丈夫因病离世,词人又不得不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此外盛开在秋意正浓时,本就含着肃杀之气,词人曾也是爱菊之人,但此时也只能无意摘花,任由它枯萎凋落,这里的堆积照应着词人憔悴,衬托出了她内心的悲苦。

二、李清照诗词中“酒”的意象鉴赏

酒之意象,从年少闲适到晚年孤苦,从婚姻美满到国破家亡,伴随着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身为婉约词人的她,行词饮酒也不同于豪放派的粗犷豪迈,而是小酌小饮,行词切切,在细水长流中品味人生疾苦,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岁月飞逝。

(一)相思之愁:人比黄花瘦

情到深时则愈发难以别离,再加上李清照本身感情细腻敏感,故而每次与赵明诚分隔两地时,精神都倍感折磨,而此时词作之中的“酒”,从里到外都散发着离愁别绪、相思之情。比如《醉花阴・重阳》就是李清照于赵明诚外出任职期间所作,其彰显着正值佳节重阳之时,二人却各居两地的相思之词,处于孤居中的李清照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和繁重的愁绪,开始了“借酒消愁”。因此这个时候的醉酒,如同尽兴之酒一样,是作为一种工具而独立存在的,只是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并非以酒尽兴,而是把酒道愁,可惜离愁别绪并没有办法完全溶于酒中,也没有办法随着“醉意”彻底消失,所以酒醒之后的她,也只能“人比黄花瘦”,愈发地憔悴,别无他法。

(二)世俗之愁: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李清照自小才高一筹,而且在生活旨趣上,她追求的不是一般世俗女子所崇尚的日常生活琐碎事物,而是谈古论今,诗情词趣得以交流,得以唱和,游荡在本属于男人的世界里。正如米元章所云:“易安居士求跋,谨以书之!”宋人赵严卫记:“(李清照)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但在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这种“出风头”的行为是不允许顺利生长的。虽然李清照有一个开朗的父亲,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夫君,但是其她的女子并不是都如她那么幸运。贤妻良母,心灵手巧,工于女红,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依然是众多女子一生的追求,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如宋代庄绰所说“才藻非女子事也。”这样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在她们的脑海中。正因为李清照在文学方面独树一帜,与她志同道合者的同性之友也就无处可寻,虽有异性相配,而世俗的眼光也不得不让她望而却步。所以我想在李清照的众杯酒中,是否有此一杯呢?

三、李清照诗词中“香”的意象鉴赏

香在古代中国不仅渗入到文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早已成为词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物象,是修身养性、怡情审美、荡涤心灵的。李清照在诗词中就大量写到香,香不仅是她生活中常用之物,更是她诗词中抒感、寄托哀思、表达愁苦、倾诉离恨的典型意象。

透过李清照的词句,可以大致了解到她日常生活中的用香情况,她喝酒时焚香、孤独时焚香、思念丈夫时焚香、睡觉时焚香、白天焚香、夜晚还焚香。焚香在李清照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香,我们可以探析她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与喜怒哀乐。李清照常以“香尽、香消、香断、香空”及“无心添香”来抒发闺愁幽怨、相思之痛。如“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一句,篆香烧尽而又日落黄昏,衬托出李清照阁空虚度是多么的孤独凄寂,每日以篆香计算时间的点点滴滴,真可谓度日如年。“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这句诗香尽了,她无心再点,剩下的残酒她也无心情再喝,故人已去,物是人非,死别之伤伤心欲绝。李清照从生活安逸的早年,到饱经风雨的中年,再到流离无依的晚年,“香”始终伴随左右。

四、总结

总之,纵观李清照各时期的词作,对其“花酒香”进行审美特色分析,可以了解到她对意象的独特审美表现手法,心境不同,意象的表达也就不同,在诗词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此类意象的表达,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从而为我们对全诗的理解与鉴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彩霞,宋世勇.论李清照词花意象[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李清照诗词范文2

首页 著名诗人 诗词名句 年代诗人 诗词标签 诗词周边 诗人故事 史书典籍 词牌名大全

首页 > 诗词查询 > 唐代诗人 > 许浑的诗

《折杨柳》

年代:唐 作者: 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查看全部

换一首以上为随机展示

许浑的诗词全集、诗集(447首全)

查询到许浑的古诗一共447首!

281、《洛东兰若夜归》 唐·许浑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鸟急山初暝,蝉稀...

282、《神女祠》 唐·许浑 停车祀圣女,凉叶下阴风。龙气石床湿,鸟声山庙空。长眉留桂绿,丹脸...

283、《别韦处士》 唐·许浑 南北断蓬飞,别多相见稀。更伤今日酒,未换昔年衣。旧友几人在,故乡...

284、《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 唐·许浑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水接三湘暮,山通...

285、《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唐·许浑 花落水潺潺,十年离旧山。夜愁添白发,春泪减朱颜。孤剑北游塞,远书...

286、《将离郊园留示弟侄》 唐·许浑 身贱与心违,秋风生旅衣。久贫辞国远,多病在家稀。山暝客初散,树凉...

287、《崇圣寺别杨至之》 唐·许浑 萧寺暂相逢,离忧满病容。寒斋秋少燕,阴壁夜多蛩。树暗水千里,山深...

288、《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唐·许浑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竹风云渐散,杉露...

289、《秋晚登城》 唐·许浑 城高不可下,永日一登临。曲槛凉飙急,空楼返照深。苇花迷夕棹,梧叶...

290、《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唐·许浑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台倚乌龙岭,楼侵...

291、《韶州送窦司直北归》 唐·许浑 江曲山如画,贪程亦驻舟。果随岩狖落,槎带水禽流。客散他乡夜,人归...

292、《伤冯秀才》 唐·许浑 旅葬不可问,茫茫西陇头。水云青草湿,山月白杨愁。琴信有时罢,剑伤...

293、《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唐·许浑 沧波天堑外,何岛是新罗。舶主辞番远,棋僧入汉多。海风吹白鹤,沙日...

294、《留题李侍御书斋》 唐·许浑 昔话平生志,高斋曾见留。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独立千峰晓,频来...

295、《凌歊台送韦秀才》 唐·许浑 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296、《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唐·许浑 病移岩邑称闲身,何处风光贳酒频。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297、《湖州韦长史山居》 唐·许浑 一官唯买昼公堂,但得身闲日自长。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

298、《题卫将军庙》 唐·许浑 武牢关下护龙旗,挟槊弯弧马上飞。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

299、《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 唐·许浑 碧树苍苍茂苑东,佳期迢递路何穷。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

300、《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 唐·许浑 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

301、《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 唐·许浑 碧油红旆想青衿,积雪窗前尽日吟。巢鹤去时云树老,卧龙归处石潭深。...

302、《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茅山因赠》 唐·许浑 太乙灵方炼紫荷,紫荷飞尽发皤皤。猿啼巫峡晓云薄,雁宿洞庭秋月多。...

303、《贺少师相公致政》 唐·许浑 六十悬车自古稀,我公年少独忘机。门临二室留侯隐,棹倚三川越相归。...

304、《题崔处士山居》 唐·许浑 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

305、《疾后与郡中群公宴李秀才》 唐·许浑 强留佳客宴王孙,岩上余花落酒樽。书院欲开虫网户,讼庭犹掩雀罗门。...

306、《晨起白云楼寄龙兴江准上人兼呈窦秀才》 唐·许浑 兹楼今是望乡台,乡信全稀晓雁哀。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华千里抱城来。...

307、《酬钱汝州》 唐·许浑 白雪多随汉水流,谩劳旌旆晚悠悠。笙歌暗写终年恨,台榭潜消尽日忧。...

308、《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唐·许浑 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暂移罗绮见山色,才驻管弦闻水声。...

309、《经故丁补阙郊居》 唐·许浑 死酬知己道终全,波暖孤冰且自坚。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310、《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唐·许浑 箫管筵间列翠蛾,玉杯金液耀金波。池边雨过飘帷幕,海上风来动绮罗。...

311、《寄殷尧藩先辈》 唐·许浑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312、《赠河东虞押衙二首》 唐·许浑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313、《陵阳春日》 唐·许浑 百年身世似飘蓬,泽国移家叠嶂中。万里绿波鱼恋钓,九重青汉鹤愁笼。...

314、《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唐·许浑 江馆维舟为庾公,暖波微渌雨濛濛。红桥迤逦春岩下,朱旆联翩晓树中。...

315、《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 唐·许浑 紫霄峰下绝韦编,旧隐相如结袜前。月落尚留东閤醉,风高还忆北窗眠。...

316、《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 唐·许浑 欲学渔翁钓艇新,濯缨犹惜九衢尘。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

317、《赠桐庐房明府先辈》 唐·许浑 帝城春榜谪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阙下书功无后辈,...

318、《奉命和后池十韵》 唐·许浑 叠石通溪水,量波失旧规。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浴鸟翻荷叶,惊蝉...

李清照诗词范文3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艺术风格

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家学渊厚,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阿终于造就“直欲压倒须眉”的才情,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纤细敏感,加之人生道路的坎坷,创作了不少美丽动人的诗词,在中国封建社会堪称一颗明星,光焰照人,直压须眉。李清照的词极尽情之笔墨,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其中许多词句成为千古绝唱。

她将自己一生的欢乐与哀愁婉转而简约地表述在自己的作品中。在李清照人生乐章中,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欢乐,是风和日丽,是鸥鹭碧空,是一种令人向往不已的境界;而它的后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悲凉,是风雨如晦,是“谁家横笛吹浓愁”,是一种使人沉重伤怀挥之不去的况味。她抒情有时较直率,但无柳永的“俗”,却隽永有味;而温柔细致,却无秦观的“妩媚”和周邦彦的“玉艳珠鲜”。她的词虽达不到苏轼的清旷境界,但在婉约词中,即使抒写淡淡的哀愁,却常会给人以清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说的她的“婉而隽”的词风。下面就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作初步论述。

一、自我形象的艺术化

李清照以其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这种文学样式来为自己作传,表现自我形象,并使其自传化、艺术化。从李清照词的内容来看,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词人的清高、坦率、天真和少女、的多情相思形象;壮年、老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飘泊、悲苦、孤寂和凄凉忧愁的老妇、孀妇的形象。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用“瘦”与“愁”来概括。“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新来瘦”等交替出现。“瘦”一下子揪住了我们的感受,并在我们的不断理解中逐渐清晰化、具体化。“薄雾浓云愁永昼”、“怎一个愁字了得”、“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闷损栏杆愁不倚”等时隐时现。这样就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这个满含愁情,外形清瘦的词人的形象。“愁”是其内在形象,“瘦”是外在形象。正因为内心聚积的“愁”,才使外形表现为“瘦”更加剧了内心的“愁”。易安词正是通过“愁”与“瘦”的整体自我形象,而表现出了词人“愁”与“瘦”的整体意蕴。她的词是她生活道路及思想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是艺术化了的自我心灵的直接而坦率的倾吐。例如她在《点绛唇》中大胆真率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自我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慵态可掬的娇美情态,下片笔锋转折,细致地刻划了少女的羞态和娇憨神情。通过见客羞走、倚门回首、嗅青梅等一系列细节,将活泼而调皮的少女形象刻划得呼之欲出,非常细腻真切。

二、委婉、含羞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生于宦门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自小才华出众。婚后与丈夫志趣相投,感情融洽,并得以与众多书画名家交往,便沾染了一种倜傥的丈夫气,形成她洒脱不拘、清高傲岸、自信爽快的性格。她的词虽也多以个人生活境遇为题材,抒发内心情感,但好胜的性格、过人的抱负,使她的词作抒情直露,含蓄中带着劲直,时时显出明快疏朗的风格。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写别前对别后的设想。起头五句围绕一个“慵”字落笔,香炉冷,被乱摊,奁尘满,日高升,这些日常起居环境的描写,细致地表现了词人慵懒不整、无心无绪的愁怀。接着笔势一纵,“生怕离怀别苦”脱口而出,直抒衷肠。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婉转曲折中似有一股压不住的愁思,巴不得一吐才快。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寄情于物,抒发了深沉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怀,直吐胸中悲苦。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丧给李清照带来诉说不尽的悲痛,表现在作品中,词风更加跌宕沉博,表达更为劲直。

三、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

李清照性格直爽,抒情委婉深挚,善于用铺叙、白描手法,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断、琐事,捕捉最能表现心理活动的细节,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表现清切婉丽之美,用笔浅直简捷。如她早期所作的《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此词以洗练的笔法、质朴的口语对景物进行线描勾勒,一幅水波浩渺,红荷凋残,山色青秀的秋色图出现在眼前,并把水光山色、眠沙鸥鹭拟人化,分明是自己舍不得离开荷湖鸥鹭,反说鸥鹭对自己有情,不舍得她离开,极富情趣,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又如南渡后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用白描手法信手写尽她万端无绪的慵懒之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用虚拟手法写游兴,表现女词人瞬间的心理变化和凄婉的情思。最后以“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结,把无法抑制的愁苦一泻而尽。用情深挚浓厚,下笔却极为平易浅直,朴素自然。

四、工于造语,善用叠字

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叠字的句子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句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摹形状景物的,如“寒日萧萧上寒窗”(《鹧鸪天》),“淡云来往月依依”(《浣溪沙》),“萧萧两鬓生华发”(《清平乐》);另一类是抒情表意的,如“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王孙》),“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等。尤其是《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达到了奇绝的妙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开首连用十四字组成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女词人用有限的文字,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显现了她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寻寻觅觅”,突兀而起,反映了她后期孤独寂寞、精神恍惚的情态。女主人公像丢了什么珍爱的东西一样,东寻西觅。这“东西”可能是她前期的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也可能是她心爱的文物书画,也可能是昔日中原的盛世气象。“寻”、“觅”两字作重叠,家国衰亡的双重打击的剧痛和不堪忍受的哀伤、孤寂,便极其概括、形象、委婉、含蓄地全部表现出来了。

总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广取博采,多方继承,在婉约派中独辟蹊径,大力创新,独具特色,创就了有名的“易安体”。清朝沈谦在《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12(1).

[2]周建华.再度审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赤峰学院学报,1995-2006,26(5).

李清照诗词范文4

【关键词】女子;社会地位;李清照;词史;地位

作为我国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究竟是怎样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那样崇高的地位的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

一、李清照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有如下论述: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国语文学史》:“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诸如此类,不再一一例举。

二、我国古代女子社会地位概述

1.古代女子社会地位概述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妇女作家就少得可怜。除此之外,妇女作品还受到另一因素的歧视。一般选本,大都是按照作家年代的先后顺序编排的,而独独对于女性例外。编者们往往把她们的作品单独置于一栏,放在书的最末端。而这种做法始于唐朝末年韦庄编写的《又玄集》,到了五代时期,韦毂在编写《才调集》的时候,继承了他的衣钵。[1]后世则更为变本加厉,将妇女作品放在无名氏于神仙鬼怪之后。这一歧视妇女的恶例,直到解放以后,才与其他封建制度一起消灭殆尽。

除此之外,处于卑弱地位的女子,除了不能再公众场合下“抛头露面”外,连独自外出行走的自由都没有。同时,女子在受教育权上也不能于男子等同,进一步剥夺了女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

总而言之,在我国古代社会里,女子几乎只能被禁锢在家庭之中。即便是对女子约束较少的时期,女子也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庸出现,无法改变被奴役的地位。

2.宋朝时期女子社会地位的变迁

宋代以后,女子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宋代的理学家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因而,宋朝虽为词的全盛时代,女词人却仍是寥寥无几的。在今天知名的约一千二百多人的宋代词人中,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女词人则不过五六十人左右,且大都只有单词流传,没有一个有完整的词集。 [2]众所周知的三从四德,也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提出来的。广为熟知的,还有女子须缠足,对妇女的压迫从精神发展到肉体。连坡都填词赞美缠足“涂画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到后来,更是把缠足于封建礼教结合起来,“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女儿经》)到此时,缠足就不只是好看,而且还有加强礼教,具有“男女之大防”的作用了。[3]

宋代女子地位如此低下,李清照是如何冲破束缚并被人们所周知的呢?这里得提到宋代的整体社会风气,以及北宋灭亡之后,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南方未教化之族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

虽然程朱理学对女子地位有着极大的冲击,但宋代的社会风气却是对女子地位有所提升的。从法律上来说,宋朝政府又颁布了一些新的有利于女子的法律规范。尤其是宋朝繁荣的商业给宋朝女人带来了更多的出路,女子可以有自己的经济地位。妇女虽地位不甚高,但已可以从闺阁走出了。

三、家庭境况对其思想性格的影响

叶嘉莹曾写道:“李清照生于缙绅家妇女多不敢为词的封建之时代,独能以其才情勇气专意于为词,不仅足以与男性作者相颉颃,更能与芬馨之中,时露神骏之致,自属难能。” [4]

1.家庭境况简介

李清照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学生。韩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与范仲淹齐名,并称“韩范”。当时边疆流传一则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一“韩”就是指韩琦,一“范”就是指范仲淹。[5]李清照自小是在爷爷身边度过的,以其才华,教一个小女孩是不成问题的,但在过程中少不了一些溺爱,所以造成李清照性格中不拘一格的一面。所以才有了《点绛唇》这一首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作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不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宋代学者王灼做出了以下评论:“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无所羞畏……” [6]

但由此也足以见得,李清照所受教育与所形成的性格状态是与宋代严格的礼教制度所不相符的。批评的人多了,知道的人自然也多了。除此之外,当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去世了之后,李格非娶了第二任妻子,是北宋初期著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儿,而且性格温柔端庄,琴棋诗画无所不通。连对女人向来很吝啬的正史都留了句话给她:说她“工文章”,文章写得相当漂亮。而且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这位继母对李清照视若己出,当成亲生女儿来对待,亲自教她识文断字,照顾她的日常生活。[7]

这样雄厚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出来的李清照,她的才情自然是一般女子所不能比拟的。

2.自身情况

李清照性格的形成,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文所述若缺一二,怕也不会有今天人人所熟知的李清照了。然而正是因为李清照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了这种不拘一格,无拘无束,很随性的性格,才使得再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也压抑不住李清照发自内心不愿意被束缚的个性。

而李清照在南渡前的词作,多俏皮可爱,随性而发。而后期作品因其国破家亡的打击,转而走向低沉的路线。风格的骤变,恰好又适应了当时词的总体发展趋势。

因而,作为女子的李清照在自身修养与人生机遇的情况下,成功地成就了女子地位地下的封建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成就。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南北宋之交,封建礼教制度对于女子的束缚是十分严格的。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并没有像理学家们所要求的那样,女子必须遵循三从四德,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再加上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环境,都为李清照的不一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且李清照天资聪慧,又极富有文学天分,博闻强记,具备了成为一个词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学修养。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李清照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身份地位和视角,表达出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在我国词学史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许慎著.班吉庆等校点.说文解字校订本[M].凤凰出版社,2004.

[3]张瑞.略论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李清照诗词范文5

【关键词】李清照 诗 爱国主义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誉盛名。她是一位诗词文赋兼擅,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女作家。可惜,其诗文散佚太多,欲窥豹一斑者不可得,历来学者鲜有提及。然而学者对其诗评价却极高,称她的诗可与李白、杜甫、陶渊明等比肩。

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了苦难。尚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期间,夫妇俩诗词酬唱,生活舒心适意。此时,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幸福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李清照甜蜜宁静的生活使之诗词风格意境舒畅。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恩爱却短暂分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此时多创作表达相思夫君之词。靖康之难是李清照的人生转折,她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南渡后,她遗留下来的诗多是这以后所作,仅存诗近20首。这些诗文“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往昔美满自由生活的回忆,体现了李清照不图偏安,志图报国的士大夫情怀。

靖康之难前,《分得知字》为李清照和诗友在一起分韵作诗所成。《感怀》作于宣和三年,是在与赵明诚屏居之后,赵明诚出仕时所作,表现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正直廉洁的品格。《诗和张文潜二首》分析了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通过总结历史教训,表现了李清照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借古讽今,揭示当朝政治危机,不难看出李清照赤忱的爱国之心。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年,随夫乘舟出芜湖,沿江而上至乌江县,创作了千古流传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讽刺了宋朝统治者偏安偷生。《咏史》是借古嘲今,斥责了由金人扶持的伪齐、伪楚政权,对于在民族危难之际保持民族气节的人士给予赞扬和肯定。李清照于杭州所作五篇帖子系应酬后宫,是歌功颂德之作。《偶成》于赵明诚去世后所作,诗中抚今忆昔,从“十五年前花月下”到“安得情怀似往昔”,表达了诗人对亡夫思念哀悼之情。作《题八咏楼》时,李清照在金华避乱,“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她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她强烈的忧国之心。同时作的《钓台》,“臣舰只缘因利往”形象地刻画了受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形象,“往来有愧先生德”,是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李清照于病中越发思乡,作《春残》以抒发思乡之情,“春残何事苦思乡”可见她思乡之切、之苦。《晓梦》是唯一一首记梦诗,全诗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寻求解脱苦闷的心情。《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中,李清照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的关切怀念。《断句七则》描述了诗人南渡以后的生活和时时感伤。

在李清照遗留下来的诗篇中,其中《诗和张文潜二首》是一首为数不多的和诗佳作,诗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过人之识和高超文艺。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但自唐以来,人们多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即史家也不例外。而李清照的这两首和作,不附和歌颂中兴大业,也不同于即景抚今吊古、感叹百年兴废,而是着重解析天宝的历史根源,昭示安史之乱后皇室内部斗争的深化,从总结历史教训方面拓展诗作意蕴,其中不乏警句“夏商有鉴当渠成,简策汗青今具在”、“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见出诗人有超人的识度,应该说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是难以做到的。

在宋代,几乎没有哪一位诗人没有写过和韵次韵之作。但是和韵之作,因受原唱思路、用韵的限制,一般不容易写好,所以和韵之篇少有名作。关于这两首和诗,人们评价不一。有认为二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鹿革脯矣”。也有认为二诗“未为佳作”,不过基本都承认“出妇人亦不易”。

从这两首诗来看,应该说写的比较直白,但也应看到两诗写得非常流畅恢廓,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浑然一体。而且诗作采摭了唐末以来的正史、野史笔记传说,融化了大量历史掌故,写来蕴含深远,显示出诗人深广的文化素养。而且诗人有时作诗用险韵,即以她和张文潜的这两首诗来看,实际不是和韵,而是次韵。即完全按照原诗的韵字和次序。以次韵之作,完全按照张文潜的原诗的韵字和次序,受到的限制可想而知,且受张文潜思路的限制,能写到如此不能不让人佩服其诗艺之高超。

诗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而且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以史带论的。一个文人要想证明自己有识见、有思想,他不是要在哲学中作抽象的思考,而是要在具体史实的褒贬中体现才力。在这里史与诗有着血缘关系,钱谦益说:“诗之义不能不本于史。”李清照在和诗中回顾了具体史实,但就在这种回顾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识见。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诗词的最大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和诗虽行文较直白,跳跃性不是太大,但其笔力还是凝练的。关键是她没有人云亦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感受,且识见卓越,不能说没有自己的意境。尤其是两首诗的结尾用典,让人感觉意味深长,细细琢磨又觉得很微妙、含蓄又透彻,完全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由此不难看出,她的诗多有哲理感悟、爱国抗敌的大夫情感。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是李清照诗文创作的亮点。

李清照在她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诗作中,生动地展示了她的情感历程和生命历程:崇尚高洁之志;爱国抗敌之思想;针砭时弊之情感。这些诗大多与民族兴亡直接有关,几乎没有一首是感叹个人得失,际遇不平的,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却难得的政治胸怀、民族气节、雄伟气概。而这些诗歌的创作也无不体现其艺术价值之高。

首先,诗人善于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形式内容构成和谐统一的诗境。《偶成》是悼念亡夫之作,属七言绝句,基调凄凉,诗中只有花与月,都是红颜易碎,感怀伤时之物。作者触景生情,传达了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四处流浪之感,和对昔日花前月下幸福美满生活反对怀念。其次,诗人针砭时弊,干预现实,还巧妙地引用历史人物故事,与现实社会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政治倾向性。在《咏史》中,引用两汉王莽篡政的历史借古讽今,严斥了金人扶持的伪楚伪齐政权。史中还赞扬了嵇康注重气节,敢于斗争的骨气,表达对当朝卖国求荣小人的愤慨。最后,李清照的每首诗都各有其特点,都有典故。

总之,李清照的诗具有的政治情怀,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对英雄主义人生观的歌颂。无论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还是处于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李清照都传达了一个声音:爱国思乡!这种士大夫的情怀非闺中女子所能言。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

李清照诗词范文6

关键词:李清照;古代;创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是蕲州章丘人,我国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是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才女,由于她小时候的生活非常优越,因此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阅读了很多古代诗词书籍,也成就了她未来的创作。她所创造的词风格非常清丽脱俗,拥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对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与其他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有明显的区别,作为女创作家的她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婉约派作品。

一、李清照词的主要风格

中关于李清照的一生其实也非常坎坷,她早年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生活非常的优越,但是由于后期迁移到南方,生活状况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她早期的作品非常的充满一种闲适的优美感。而在李清照的晚年,所有作品都采用一定的悲情描绘手法,同时也强调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部分,因此李清照的作品风格非常的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艺术美感的体会当中,去感受她对命运的感叹,与后期心态产生的变化。她的作品很有个人风格,从词中也能体会到当时古代女子的心理世界。下面针对于李清照作品的主要风格,比较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一下李清照作品在创作风采,李清照作品主要有《如梦令》《一剪梅》等,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充分的体会出当时李清照作品的一种细腻委婉的感觉,她仿佛是一个脱俗的人间仙子,去体会事物的种种美好和内心的多愁善感,用丰富的女性情绪去表达事物的细腻风格。

比如著名的那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与“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意见而排队成“一”形的场面,“字”的着色也表达了古雁可传书的意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用抒情白描的手法描绘当初李清照的初期生活。这些都是属于李清照较为早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她是未经历变故,在南渡之前的创作风格。

她的女性风格非常优雅柔和,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清照对事物美好本质的细腻描绘与她运用白描的手法将彻骨的内心感受体现在世人面前,虽然表面是一种婉约温柔的诗词风格,但是本质也充满一种离愁别绪,从中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真实感觉,这个时候的生活又有离愁,又有闲适的美好。所以早期李清照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女性内心的真实情感与她们多愁善感的心理世界。

那么从写作手法来说,李清照非常善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开始以活泼生动的词汇,为我们构建一个非常美丽的事物与环境,接着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与伤感。读了她的词,总是能够从古代优雅的环境当中转入到女性内心的忧愁与心里的沉闷,比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夜来沉醉卸妆迟”,她提花落,再说夜晚梳头的孤寂,喜欢生动活泼地去描述一个场景,再将场景渐渐的带入到内心的感受中,她的婉约是一种先去描绘后抒发之感,先让读者去猜测词的主旨,再把答案巧妙的安排在词尾处。她总是用这些词里的一些场景来抒发内心的女性情感,它能够将落花、小溪庭院诗情画意的表达出来,同样也能够将忧愁、倦容、泪痕展现给大家。

二、李清照词的美感表达

我们在欣赏李清照的词时,能够感觉她词中的婉约美与深深的文艺表达能力。因此笔者想从美的角度去探索一下李清照词的风格。其实在《如梦令》《蝶恋花》《声声慢》,无论是对离愁别苦的描绘,还是直接运用想象力去抒发内心的情感,李清照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始终拥有女性的羞涩,同时也那样的出淤泥而不染,给人一种坦率与轻盈之感。

首先,从情感的表达角度来说,前期的李清照体现出了少女作品的娇柔妩媚之感,到了后期,她善于用白描的模式去抒发对事物悲凉的触感与意境。我们可以从李清照个人的阅历上去观察她前后期作品两种不同的风格,比如在《声声慢》里面,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她用梧桐比拟黄昏,表面上是表达深秋的景色,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根本目的,她的意思是借用秋天这种情感来烘托出内心的无奈与心酸,这个时候的李清照非常孤寂和惆怅,内心充满着悲情苦境的感受。所以无论对四季的描绘,还是庭院场景的抒发,表达的都是女词人的内心感受。李清照的词充满了一种对生活的写实感同时也用这种写实去抒发了自己的真情,让自己的词被赋予生命,这就是她用词的体会自己的情感,也是作品美学成就的最佳体现。

李清照的词风格非常的婉转,在古代习惯于把一些豪迈和有着阳刚气势的诗词称之为文学大家。那么对于女性文学这个发展方向更具有一种含蓄委婉的写作手法,比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时恰当地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一种蓦然回首的感觉和内心细腻婉转的少女形象。李清照的词用自己的真情去体现一种现实生活的场景,并且用女性独有的艺术表现力开创了一种温婉和现实清丽的写作风格。早期她的作品非常的娇俏,且充满着灵动少女的活泼,到了婚后又有着对夫妻情感的期盼和内心的淡淡忧愁,到了后期她化作一个悲壮的女词人,一面感叹着命运的蹉跎,同时也为祖国内忧外患而感到忧愁,这个时候她的作品拥有一定的思想性,所以李清照作品的美感源自于她成长的历程,也有每个不同阶段的女性情怀,由此去体现出作品的真实感受。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独出一格,用东西女性独有的情怀去看待世界,同时有一种最美好与触动的感觉去创作文学作品,虽然她的一生尤为坎坷,前后期的创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作品的本身而言,其艺术欣赏力与美感深深的值得我们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康发,石军. 从兴尽晚回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1) .

[2] 雷徽. 李清照词在宋元时期的地位和影响[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02) .

[3] 邓树强.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02) .

上一篇安全协议书

下一篇运动员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