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1
一、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企业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所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持有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期间获得的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是否作为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一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收到当期的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上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直接计入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
3、新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而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对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企业只需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收到款项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时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但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只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调整,当期投资收益的净额。
3、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时,要同时结转该项投资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余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关于是否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在于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是否对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不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直接按处置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结转该项投资对应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以正确计算处置该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对于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两者都未考虑“清算股利”的相应,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对此作了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上,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债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相对而言,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小。《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1、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企业持有债券期间各期的真实利息收益。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溢价部分,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减值准备,也较少考虑企业中途处置长期债权投资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
1、企业认购溢价发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2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3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 投资前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200 90 110 200 200
长期债权投资 118 118 118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8 8 8 0
未分配利润 8 -8 0 8 8 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85 105 190 190
长期债权投资 122 122 122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13 13 8 5
投资收益 7 7 12 -5
未分配利润 7 -13 -6 12 8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 第二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 129 129 129 0
应付债券 126 126 126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7 7 8 1 0
未分配利润 7 -8 -1 8 9 0
年初未分配利润 7 -13 -6 4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 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4
一、第一种处理方法
2007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和200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讲到:企业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实际收到时,再冲减“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其他很多会计教材也都采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以下用200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第43~44页的案例进行说明。
[例1]2007年1月1日,ABC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0000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000元。该债券面值100013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ABC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20000元;20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0000元(不含利息);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00000元(不含利息);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2008年3月31日,甲企业将该债券出售,取得价款1180000元(含1季度利息10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ABC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应收利息
20000
投资收益
20000
贷:银行存款
1040000
(2)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利息
20000
(3)20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000
借:应收利息
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15万元,账面价值为100万元,二者的差额为15万元(115-100)。
(4)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利息
20000
(5)20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
借:应收利息
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10万元,账面价值为115万元(100+15),二者的差额为-―5万元(110-115)。
(6)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利息
20000
(7)20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借:应收利息
10000
贷:投资收益
10000
借:银行存款
117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1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000
投资收益
17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利息
10000
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清晰地反映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数额是100000元,使得企业的当期投资收益增加200000元。
二、第二种处理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实务讲解》及财政部会计司朱海林在“财政部首期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班”的讲课中却是按以下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而是直接计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不确认投资收益,而在实际收到时直接计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此方法,对例1应做如下处理:
(1)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20000
投资收益
20000
贷:银行存款
1040000
(2)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0
(3)20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000
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15万元,账面价值为100万元(102-2),二者的差额为15万元(115-100)。
(4)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0
(5)20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00
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1万元,账面价值为113万元(102-2+15-2),二者的差额为-3万元(11-113)。
(6)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0
(7)20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借:银行存款
118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960000
――公允价值变动
120000
投资收益
220000
综合上述处理可以看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操作比较简捷,在每个计息期末不必计提应收利息和确认投资收益,只是在实际收到利息时,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但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反映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数额是120000元,使得企业当期投资收益增加200000元。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5
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不同于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企业的会计主体,它是由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控股公司(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各自都有独立的财务报表,进行单独核算。因此,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虚拟的,没有真正的会计机构和会计资料,一般是根据母、子公司的会计资料按相同项目进行汇总,然后通过抵销进行“表结”式核算。wWw.133229.cOM抵销的目的在于避免虚增合并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及实现的利润总额。
正因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虚拟”的,就使得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会计主体”观念显得重要而复杂:
首先,它不如一般会计主体直观,主体的经济业务需要事后进行分析确定;其次,它是编制抵销分录的依据。从集团这个主体角度看,母、子公司的交易可分为母、子公司间交易和与集团外部公司交易。母、子公司间交易属于内部交易,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这些交易仅仅是内部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划拨,充其量是集团这个主体的一些会计事项,而不是会计主体的真正交易,应通过抵销分录予以扣除;集团内企业与外部企业发生的交易才是集团对外的真正交易,在合并报表时应予以汇总填列。
站在集团公司这个主体角度进一步分析,属于集团内交易需抵销和剔除的项目主要有六个方面:
(1)投资企业的投资和被投资企业相应的资本;
(2)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相互持有的债券;
(3)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间的债权、债务;
(4)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和被投资企业向投资企业支付的股利;
(5)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购货、销货业务而产生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存货项目中所包含的末实现利润;
(6)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相互持有债券,持有债券企业的利息收入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利息费用。
为了有针对性,在分析每一个抵销分录以前,先分析这些需要抵销的事项在母、子公司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抵销分录。为了方便说明,假设母公司长期投资采用完全权益法核算。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分收益是子公司本期净利润中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应归属母公司的部分(已经假定母公司按完全权益法核算)。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看,这种投资关系是不存在的,自然也就不存在投资收益,所以必须将母、子公司间关于投资收益的往来事项予以抵销。
为了分析抵销分录,先分析母、子公司间关于投资收益往来事项:首先,分析母公司确认这一收益时的会计处理。按照完全权益法,当子公司宣布其年度净收益时,母公司所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确认收益:
借: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其中:“投资收益”为子公司宣告净利乘以母公司持股比
②抵销取得成本超地取得权益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其金额为计算出的年摊销额
③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投资——对x子公司投资
其次,分析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经子公司股东会决议以后,子公司进行利润分配:
①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东利润
贷:应付利润
②支付股利:
借:应付利润
贷:银行存款
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角度看,母、子公司的以上会计处理均虚增了集团公司的财务数据,必须予以抵销,可作三个相反的抵销分录:
l、抵销母公司确认收益的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
2、抵销母公司摊销长期投资:
借:长期投资
贷:投资收益
3.由于银行存款在母公司为收,而在子公司为付,因此汇总时自动抵销,不用再作抵销分录。至于子公司的应付股利,先贷后借亦自动抵销,也勿须另作抵销分录。抵销子公司股利分配及母公司收到股利的分录:
借:长期投资
贷:利润分配——已分配利润
以上三个抵销分录可以合并为: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投资利润分配——已分配利润
其中“投资收益”的金额为:子公司净利润乘以母公司持股比(%)减去长期投资摊销:“利润分配”的金额为:子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长期投资”为二者的轧差数。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实质上就是要抵销投资企业的投资和被投资企业相应的资本,即母公司的“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母、子公司间的投资关系在母公司账上反映在“长期投资”中,而在子公司账上反映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账户上,因此,应该抵销母公司对各子公司投资的账面金额和各子公司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同时,由于集团公司的所有者就是母公司的所有者,所以,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部分要转作“少数股东权益”处理。抵销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末
分配利润
贷:长期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该分录借方账户金额系子公司期初账面余额,因为本期影响母、子公司权益性投资的项目即子公司净收益已经在前面抵销了。贷方“长期投资”的金额为: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归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而“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则为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除母公司所有部分外的差额,这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母公司当时是平价取得子公司的权益(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刚好等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同时,假定母公司采用完全权益法核算,此时母公司的“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全部被抵销,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工作结束。
(2)母公司折价取得子公司权益(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小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折价部分一般在合并之时即已处理,此时母公司的“长期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也会全部被抵销,抵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工作也结束。
(3)如果溢价取得(即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取得成本大于取得权益的账面价值),除非母公司“长期投资”溢价部分已经摊销完毕,否则该账户余额经过上述步骤以后必然还有借方余额尚末抵销。
母公司溢价取得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其一是子公司的资产被低估,其二是子公司存在商誉等无形资产,在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上必须得到正确反映,这部分价值恰好是母公司“长期投资”账户上的余额,因此可以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商誉(或其他相应的资产项目)
贷:长期投资
其中:借方金额为期初合并报表上相应的“商誉或其他资产项目”的摊余价值。因为母、子公司账上都没有此项记录,这是由于合并才出现的,所以只在期初的合并报表上才能找到。
由于这些资产价值的调整或商誉的确定,集团公司的损益必然受到影响,在母、子公司的账上不可能得到反映(因为母、子公司账上均无此项记录),因此要作补充分录:
借:(相关成本费用)
贷:商誉(或其他相应资产项目)
以上相关成本费用的金额依据母公司会计制度确定,如存货的计价政策、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商誉的摊销政策等等。其实这是对母公司关于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处理的一种调整,在母公司账上,是通过摊销“长期投资”的办法对投资收益进行抵减(已经在“一”部分抵销)。从集团公司主体角度看,不存在这一投资收益,所以改为调增集团公司的费用的办法抵减集团公司的净利润。
另外,从集团公司主体看,子公司除少部分“少数股东权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所有者,合并利润分配表反映的应该是母公司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也必须予以抵销,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已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其中,向股东分配利润的抵销分录已在前面处理,这里需要抵销的只是子公司利润的其他分配,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金,抵销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至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以及子公司记录的母公司的权益全部抵销完毕,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工作才真正完成。
三、内部应收应付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抵销
母、子公司间普通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很简单,一般有以下对应关系,
i、应收、应付账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2、应收、应付票据,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3、预付、预收账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4、应收、应付股利,其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
5、其他应收、应付款,其抵销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以上各抵销分录的金额从母、子公司期末债权、债务明细账中分析填列。
在不采用备抵法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内部应收应付款项的抵销已经完成,在采用备抵法的情况下,还要对公司间债务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因为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债务不存在,坏账准备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坏账准备份两种情况:
1、当年计提的,计提时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2、以前年度计提的。已经计入以前年度的费用,减少了期初末分配利润。
抵销当年计提坏账的抵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抵销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以上两个抵销分录可以合并为: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年初未分配利润
其中:“坏账准备”的金额为期末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年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为期初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余额,即视同上年利润调整。“管理费用”为二者之间的轧差数,亦或是本期集团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本期集团内部应收账款减少,则为冲销。因此,其发生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四、内部债权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内部债权性投资主要是指母、子公司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者手中购到对方的债券。与第“三”部分不同的是,母、子公司对同一笔业务的记录不一致。至于双方间直接买卖债券的,抵销分录与第“三”部分一样。
内部债权性投资从集团公司角度看,应视为企业发行债券的赎回。由于第三者的存在,赎回债券的价格与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必然不相等,会有一个债券赎回收益或损失发生,形成所谓的“合并债券收益”或“合并债券损失”。如为“合并债券收益”,集团公司必须确认这一收益,并抵销母、子公司账上关于这一债券的记录,其抵销分录应该为:
l、抵销母、子公司账上“应付债券”、“长期投资”的记录。
(l)在回购当年:
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投资营业外收入(或合并债券收益)
(2)在以后持有期间:
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投资年
初未分配利润(或合并债券收益)
注:其中“应付债券”和“长期投资”金额分别按其在母、子公司账上余额填列。借、贷方的轧差数就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年初未分配利润”再或一律贷记“合并债券收益”。
如为合并债券损失,则借记“营业外收入”或“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合并债券损失”。“应付债券”和“长期投资”的发生额和方向均不变。
2、抵销母、子公司本期确认的被回购债券利息费用和投资收益。先分析母、子公司确认费用和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支付利息的一方确定费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其中,应计利息的发生额依据票面利率和计息期计算: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则根据债券去行价格确定,上述分录是平价发行时的分录。如果该债券是溢价发行的,则“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应为应计利息扣除溢价摊销后的差额。即:
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反之,如果该债券为折价发行,则“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应为应计利息加上折价摊销。即: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收到利息一方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其中,应计利息的金额按债券面值和利率计算,投资收益则根据债券购入价格确定,以上是平价购人的情况。如果为溢价购入,则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长期投资债券投资
如果为折价购入,则分录为:
借:长期投资——应计利息
债券投资
贷:投资收益
从集团公司主体观念出发,上述母、子公司的会计分录都必须予以抵销。其中“长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已经在“l”部分中抵销,这里需要抵销的是“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两项。因此可根据母、子公司账上记录作如下抵销分录:
(1)回购当年,如果回购方确认的收益比发行方确认的费用大则: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或合并债券收益)
反之,如果发行方确认的费用比回购方确认的收益大则借记“营业外收入”或“合并债券损失”。
(2)在以后持有期间,如果回购方确认的收益比发行方确认的费用大则: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债券回购收益)
反之,如果发行方确认的费用比回购方确认的收益大则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合并债券损失”。
五、内部销售收入及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首利润抵销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母公司和子公司如同一家企业内的两个部门,公司间的存货购销业务如同存货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转移,自不能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也不会实现利润。
当母、子公司间销售一批产品时,销货方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
同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购货方的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
如果购入该批产品的一方已全部售出所购产品,则作如下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人
同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除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属于内部应收及应付款项应予以抵销外,“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属重复,其中,内部销售销货方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购货方的“产品销售成本。属于内部转移引起的,从集团公司会计主体看,都是虚增的,应予抵销,即: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如购入该批产品的一方完全没有售出所购产品,相当于该批存货仅仅换了一个地方,但其成奉增加值相当于销售方确认的利润。所以,除了要抵销虚假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外,还要将存货虚增的价值也抵销掉,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类项目)
注:其中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均为内部销售销货方的发生额。
如果该批产品只是部分销售出去,抵销分录可以分两步进行:
①抵销己销售部分(如同全部销售一样):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②抵销尚未销售部分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类项目)
次期,当这部分未售出产品售出时,内部销售的销售方出售这部分产品的利润才真正实现,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要把原来已确认的利润转换为本期利润,作调整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产品销售成本
如果,次期这部分产品仍未售出,即愿销售方出售这部分产品的利润还停留在存货上,则应将这部分末实现的利润和虚增存货价值予以抵销,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类项目)
如部分售出,则再将售出部分和末售出部分分别按上面的处理进行抵销。
六、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
(一)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交易。母、子公司间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交易的抵销分录与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基本一致,只有两点不同:其一,固定资产交易的盈亏被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二,固定资产的交易周期较长,一般不会一方售出后另一方立即再售出,其抵销分录在交易当年为:
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项目)
在持有固定资产期间的抵销分录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货:(固定资产项目)
在该项固定资产售出后,其抵销分录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贷:营业外收入
(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交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交易与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交易有两点不同:其一是抵销固定资产上未实现的利润,不能直接冲抵“固定资产”,而是同时调整“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使得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恢复到交易前的水平。其二是每年固定资产升值而多提的折旧费都要如数抵销,以保证同一固定资产按同样的折旧水平计提折旧。抵销分录应该为:
l、恢复固定资产原始记录。假如此时购买方以实际交易价格作为购得固定资产的原值,且此交易价格高于该项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即出售方形成“固定资产清理收益”,在交易当年抵销分录为:
借: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其中:“固定资产”的金额为交易前原值与交易价格的差额,“累计折旧”为出售方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累计折旧额,“营业外收入”是该项固定资产交易的利润。如果为交易损失,则将上述抵销分录中,借记“营业外收入”改为贷记。
在交易当年后持有该项固定资产期间,原交易利润己经转化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相应地抵销分录转变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如果原交易为亏损,则将此抵销分录中的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改为贷记。
从抵销多提或少提的折旧。假设交易“虚增”了固定资产价值,在交易当年将因此多提的折旧如数冲销:
借:累计折旧(升值部分的摊销额)
贷:折旧费
在交易当年以后持有该项固定资产的各年,因同样的原因要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累计折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折旧费
其中:“累计折旧”为历年累计多计提数,“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以前年度多计提数合计,“折旧费”为当年计提数。
如果交易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则应补提折旧,即做上述各抵销分录的相反分录即可。
经过上述六个步骤以后,母、子公司间的交易业务基本抵销完毕,之后直接汇总母、子公司财务报表和以上这些抵销分录即可编制集团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
以上这些抵销分录在会计实务中一般是通过编制工作底稿的方式完成。另外,也可以运用特殊的勾稽关系初步检验合并报表编制是否正确,这些勾稽关系包括:
l、合并损益表上的“净利润”和“末分配利润”两项必须与母公司损益表上一致。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6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在初始取得投资时,应当以交易日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公允价值入账,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入交易费用。购入股票、债券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发放的股利、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即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应当按日估值,或至少按周进行估值,即将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或每周五确定为估值日。估值日对投资进行估值时,应当以估值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此调整原账面价值,增加(或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1)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7年4月1日,A企业委托投资管理人用企业年金以交易为目的购买B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3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购买D股票投资基金10万份,每份5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按面值购入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20×7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5000张,共计50万元,利率4%,手续费千分之1.5。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3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450
贷:银行存款300450
购入D股票投资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成本)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750
贷:银行存款500750
购入E企业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750
贷:银行存款500750
(2)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2]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为0.3元,该股利到达托管账户。
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0×7年6月1日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价格为3.2元,D股票投资基金每份平均价格为5.1元,E企业债券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98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金价值变动损益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10000
(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4]20×7年12月30日,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并到达托管账户,金额为20000元。
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000元(500000×4%×9÷12),计入收回成本金额为5000元(500000×4%×3÷12)。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1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5000
[例5]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设均为20×7年经营所得),并到达托管账户。
收到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6]20×7年12月31日,投资管理人以3.5元/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售出E企业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卖出B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3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270000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7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0
卖出E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52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2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495000
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55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10000
20×7年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费用同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账户。
借: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70000
——债券差价收入55000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0
贷:企业年金基金133050
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