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管理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和管理研究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1

为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对经济体制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电力行业为实现长期健康平稳的发展目标,也在不断地推进电力体制的改革速度。供电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每个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中心部门,只有保证资金的运转能力正常,才能确保整个企业其它环节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对财务统计的管理水平不高,使企业发展水平受到严重的制约,阻碍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当前供电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运用会计部门进行财务的统一管理上。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而不能够正确认识财务统计管理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由于供电企业领导并不能深入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只将认识停留在对资金的运算及使用上,对财务统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供电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处在粗放型管理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

2.供电企业尚未建立财务统计管理体系

我国大多供电企业并未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统计管理体系。在资金支出与资金流入的控制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仅仅依靠会计的核算报表进行简单的控制,这就致使了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脱节现象。供电企业在进行项目资金筹措后由于没有进行事前财务使用的合理预算与管理,导致资金流向不明或在后期出现资金不足现象。这都对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极低。许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安装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致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发展速度不能相适应,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目前我国在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适用于电力企业部门财务管理的软件还不是很充足,这也是影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大因素。

三、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供电企业要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宣传,使他们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加深,并能准确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要只关注会计核算的结果,要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这样就会起到带头作用,使每个负责财务管理的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来,在进行财务统计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工作,对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以确保供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供电企业由于只重视会计核算报表的结果,而忽视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功能,而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遭遇资金失控的状况。为确保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是针对整个电力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的,以保证供电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因此整个供电企业要积极配合财务统计管理部门的预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可根据供电企业近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涉及这些发展计划中的相关部门如材料采购部门、工程建设部门、电力维修部门等等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以及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预算。这样可以加强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供电企业获得全面的发展。

3.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人员素质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是确保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进行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以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以企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4.财务统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

处在信息化时代,供电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目前企业的发展中,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可以针对企业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便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供电企业的资金运用及需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资源配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使供电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性发展本来就是我国一直所大力倡导的重要政策,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如今所积极支持的新经济发展纲要和规划。而且财务管理体制的本身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我们既要把握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还要将财务管理体制充分的融入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去,让它使二者的关系平稳互助多惠双赢,同时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新的改革办法,不断完善当前已有基础上的深层次发展,这明显对我国的经济化建设有着重大的进步性意义。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含义解读

(一)内容上的分析

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着三方面的含义:它包括生产力、经济理念、生产关系。同时这三方面的含义也共同组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容,使这种新型的伟大构想得以实现。世界上的资源本来就是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如果想为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就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规划问题。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才能实现未来社会的长久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着生产关系的长久性,人类不能再采用之前不计后果的抢夺自然资源,这种行径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研究可替代资源以及低能耗技术,寻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对经济发展中的人、所需资源、所需设备的一系列合理化要求,这是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本质上的分析

“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其实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资源管理不协调的发展情况,保证人类可以健康、持续、放心的长久生存在地球上。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高效共存的局面,让世界上的资源循环使用,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所需资源,以满足人类的各项需求。

二、财务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融合发展

财务管理体制的本质就是经济管理的体制,它是对国家宏观财务制度做一定安排的总累计,其中包含了成本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财务投融资体制和资本金等相关的内容。本段将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体制在投资方面、融资方面还有分配利益方面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投资制度

投资制度一直是不断影响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又一大利器。投资制度是一项有关于在投资活动参与者之间进行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规章化制度,它不仅能够直接影响着投资方向、规模、效益,还能左右着我国的产业分布格局、经济产业的结构链条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投资制度同时还对经济主体的投资方向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城乡和国内外资源不均等现象有着极大的好处。挑选受益最大的产业就是未来的赢家。最后的筹码也会是严重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融资制度

融资制度是与投资制度齐名的又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在投资融资的大力作用之下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政府通过出台一些纲要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不仅仅帮助社会扩大了资金的来源,为社会提供充足的资金,还进一步促进了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发展。其次,在不断扩张需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下,政府通过鼓励和出台一系列稳健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有效地刺激消费需求,高效地为市场注入庞大的资金容量来源,并促进企业之间的激烈角逐。同时,融资制度可以帮助完善市场体系,在市场结构、机制、规则等方面进行长远规划和安排,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分配利益制度

分配利益制度是处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面的位置。原因有三点:第一,分配利益制度可以有效地、及时地从侧面突出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以及价值定位,从而分析出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这种水平的表象要不就是片面的快速增长要不就是积极的持续增长。第二,分配利益制度可以同时折射不同的经济发展观,每个利益主体所要求的企业经营成果是不相同的,同时在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其多样化的经济发展观走向趋势。第三,分配利益制度协调可以映射出社会的不均等的消费水平和收益分配格局,左右着每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下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内容

(一)要提高GDP中人力资本的收入比重

首先就是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改革。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合理化的构想就是:应该按照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财富能力去衡量分配利润,而不是参与者拿着微薄的工资,而有些人上位者坐享其成。这不仅是帮助了底层人们解决了实际的经济困难,还能有效地缩短贫富差距,使富人的生活能够不再与底层人们脱节。想要真正意义上的缩小社会群众之间的收支差异,有效地缓解社会压力就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薪资,就只能提高GDP中人力资本的收入比重。同时还要将原本的资本劳动雇佣关系转变为共同协调治理劳动关系。将这些资本、生产要素和土地等条件一律视为无差别的创造财富的价值标准。以此同时生产要素也要随之改变。

(二)加大弱势群体的扶贫力度

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对各种扶贫政策的水平标准:例如城市低保标准、农村扶贫标准、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可以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达到整体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扶贫体制,本来就是将城市最低保障底线做进一步提升,提高人们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退休干部的退休金标准,这能大大改善我国城乡所存在较大差异的消费水平,慢慢达到平衡,促进我国人员之间的经济地位差异化的改善和经济利益的均衡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同时要将资金保障体制向一定的弱势群体做倾斜,以保证将财务管理体制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确保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三)改革投资融资体制

还要努力拓宽更多的投资、融资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跨领域前来进行投资和融资方面的活动,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投资人脉和联系投资的方式,使风险投资市场更加规划化、合理化、安全化、先进化、稳步化。

(四)加大对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所以这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也不例外,要鼓励增加教育方面的支出经费,并积极对企业进行合理化的专业方面的培训,培养更多的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保证社会的稳步发展,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就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地充分挖掘所需人才的同时,还要做一系列系统化的教学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改善人力方面的投资形势。

(五)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能力

强化一系列的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和管理能力,使国有资产在社会这样的激流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前景作用,努力实现调控社会经济的作用,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基础并且合理分配社会收益。

四、结语

要做到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构想,这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我国的建立新型的经济化模型的构想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入也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构想的实施情况作出具体的规划。所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对财务管理体制下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作出分析,更要深刻的理解它们的现实化的积极意义和深刻的科学内涵,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去分析和运用,使它们的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而不是只停留着现今的境况之中,这同时也关乎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郑亚光.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J].时代经贸,2006(03).

[2]闫江.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品牌,2015(07).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足;变革与创新

新时期,整个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以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为顺应这种趋势,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应用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坚持以任课老师为中心。一些任课老师过分强调讲解理论知识,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主体,对基本概念、定理等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做笔记、听课获取知识。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师生间缺乏课堂互动,会阻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忽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回答,情境教学局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任课老师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授课,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被调动起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1)启发式教学。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善于应用教学案例,采用口头方式或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学习“新产品开发原则”知识时,“利用资源开发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原材料优势开发产品的案例。“满足市场需求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当地广阔的市场开发产品的案例,利用案例启迪学生思维。学生既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加深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企业管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情境、积极发言和讨论,进入自己的角色,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所学内容。

(3)互动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还要注重课后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由老师解答疑惑,大家探讨问题,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有效学习相关知识。

(4)研究式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探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例如,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所学理论并结合兴趣爱好,制订学习和创业目标。这样做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三、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相应转变。例如,采用主动式、快乐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深化认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任课老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并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

abstract: integrates in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s theory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ory, will construct based on core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ll be the direction which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ll develop. but based on core competitiveness's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s goal, the basic philosophy, the method and the primary coverage will revolve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 cultivation to change.

key word: strategic manage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 balanced idea branch customs station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更是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更好的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中。笔者拟将核心竞争力理论融入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中,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思想、方法及主要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我们应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这个目标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具体、更直接,更能体现战略管理的特点。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要定在取得竞争优势上面。竞争优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在众多的指标中,关键的是市场份额、价格和成本。这是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的综合体现。市场份额是市场细分化以后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价格是具体产品的收益标准,成本的内容较复杂,涉及到引起成本发生的许多成本动因。通过全面广泛、深入细致的指标比较,来寻找和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因为核心竞争力能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主要的决策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单一的计量模式。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

从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确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至少要考虑到:既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又要反映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

(1)顾客价值思想。由于竞争激烈,因此谁能赢得顾客,谁就赢得了经营的主动。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如果在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中没有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任何企业就不可能长久地赢得顾客。企业应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及实现这一理念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和相关的管理体系。企业只有真正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时,它才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2)适应环境思想。现代企业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果不能从战略角度全方位、远视角地分析问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我们往往将目前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称之为“新经济环境”。企业战略规划必定是一种动态的程序,决不可能是静止和僵化的,任何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竞争对手分析、客户满意度、差异化战略的运用,都是在环境变化下所做最优选择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3)战略成本思想。成本领先观念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看作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指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要求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思想相匹配,如寿命周期成本、优势成本、差异化成本、客户成本和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下的成本理念。同时,战略成本思想必须要考虑如何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企业长久的持续发展规划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有效控制和评价思想。我们要认识到,战略实施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严峻竞争形势,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希望通过制定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又因为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而丧失持续发展动力。战略实施能力的提高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5)战略定位思想。由于资源有限,企业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十分完美,这就要求企业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出发,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正确的战略定位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企业在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企业发展规划、市场份额、合理定价、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等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持,就是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出发点。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除传统的分析、决策、控制方法外,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新方法。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实施和战略学习系统,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其中,财务方面是最终目标,客户方面是关键,企业内部流程是基础,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是核心。计分卡的4个方面兼顾了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目标、理想的结果与现实结果的驱动因素,把企业能力的成长作为突出问题揭示出来,力求通过对顾客价值的关注,促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善,加速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获得客户青睐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良好的财务目标。可以说,战略实施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平衡计分卡是实施战略的重是工具。

2.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根据“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企业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能持久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3.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是以价值链作为分析工具,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提高价值链的创造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把价值链分析作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是因为价值链分析在分析企业内部优缺点和外部压力及机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例如,通过正确分析购买原材料质量和产品废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确定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其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顾客价值链连接在一起分析,可以改进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方法等。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和供应商、顾客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新材料,企业运用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满足顾客新需求。再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指导。 

4.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与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相关的一种活动,是制定战略决策的一种基本工具。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竞争对手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收集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竞争对手的过程。竞争对手分析有助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进攻,又可以抓住由于竞争对手的错误和劣势所提供的机遇,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四、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因为企业管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为之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也就十分复杂。战略管理是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3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过程。由于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使企业的战略与环境相适应,这3个环节需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形成战略管理循环。以战略管理循环为依据,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战略决策分析

战略决策分析包括2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可以把握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便企业制定出可实行的战略目标和能够抓住机会、回避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的战略。二是采用各种技术方法,为企业提供各种备选战略方案,并对备选战略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帮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方案的过程。战略决策分析应包括公司总体战略、竞争战略(战略事业部战略)、职能战略的决策分析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2.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种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的全方位监控的过程,而成本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战略成本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以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系统管理观念和成本动因管理观念)为基础,以基本竞争战略为导向,以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范围应是对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统一,要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以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3.编制战略预算

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确定后,要使之得以实施与落实,还要落实资源,这就要编制预算。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发挥整体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战略预算。传统管理会计的预算编制着眼于初期的内部规划和动作,以目标利润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所编制的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预算与战略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有时甚至与战略目标背道而驰。战略管理会计要围绕战略目标编制预算,以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其预算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也不局限于供、产、销等基本活动,而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都要纳入预算体系中。

4.战略业绩评价

所谓战略业绩评价,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以促进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而对战略实施活动开展的业绩评价活动。传统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评价业绩,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如采用低成本战略,评价指标应着重内部制造效率、质量改进、市场占有率等。如采用产品差别战略,则应着重新产品上市的时间、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

战略业绩评价是一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决定必须评价的业绩;建立业绩标准;测定实际业绩和将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揭示差异,并分析原因。战略业绩评价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对于责任中心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责任会计方法;对于责任中心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则要以我们编制的分级平衡计分卡为依据,通过统计等手段收集数据,并定期编制报告(可以与责任会计定期编制的财务业绩报告合并编制),做出业绩评价。总之,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需要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均衡,既要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要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力,既要比较企业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过程。

总之,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渗透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1).

[2]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7.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强化 创新 经济管理 企业

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各大企业必须具有足够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经济效益下滑的现象,究其原因,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强化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问题,以此来为企业的发展与强大提供更加长足的动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主要问题,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营及经济效益的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通常会通过对企业各项成本的监控与分析来制定企业下一步的计划,同时根据对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手段的实施来控制企业的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成本的分析与控制以及利用相应的手段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由于其关系到了企业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二、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和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面临着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各大企业如果依然故步自封,那么被历史及社会所淘汰则是必然的,因此,为使自身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企业就一定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去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问题。具体而言,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在过去计划经济当道的时代,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远远没有市场经济中的强大,那时企业及时不去改革不去创新,也可以再市场中立足,但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各大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增强自身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已经成为了目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总的来说,其原理都是对成本的控制,作为控制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济管理在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方面通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

(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一切以知识或科技为主,因此,如果企业内部不进行知识或科技的创新,那么也就标志着这一企业无法很好的在这一时代生存,因此,想要使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的各个部分进行创新,而企业的经济管理作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对其的创新更是企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加以关注的一点。

(三)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企业想要使自身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首先就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则是非常直接的一种手段,因此,企业一定要将自身的管理科学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越高,那么其内部的生产结构也就越科学,而科学的生产结构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是无穷的,由此可见,创新和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策略

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最大化,就一定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强化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力,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来讲,强化创新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从经济管理体系入手,对其进行创新与强化

从某种程度上将,经济管理体系是支持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主要线索,因此,为强化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首先就一定要从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这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得到强化和创新,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最大化,及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要在企业内部设置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此同时,还要对各个机构的责任进行划分,使各机构都能够掌握自身的责任及职权范围,另外,各机构之间还应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彼此能够获得关于企业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二)引进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强化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一个强大的动力。企业想要强化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就一定要着手引进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招聘与选拔时,一定要对其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使每一个进入企业的员工都能够胜任自己岗位范围内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着人才优势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结束语

在知识与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大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与竞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想要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对企业内部不完善的方面进行创新。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同时经济管理有又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实施相应的策略来对其进行创新和强化,从而保证我国企业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耀,冯凡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信息,2010,(12).

经济和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综合档案

众所周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教育的起源地所在。在其日常综合管理工作中,普遍是通过对各种档案的有效管理来从事各类科研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并用文字、图标等形式将所有活动项目记录在案,由此就形成了高校综合档案[1]。故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档案蕴含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是其他管理信息无法比拟的,不仅是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同时也是高校继续展开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为此,积极寻求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办法,就很有必要。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综合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一)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领导普遍对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多将其当成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附属,可有可无,并将精力主要投入在学校基建与科研等事务上,较少将目光放在档案管理上,从而造成高校档案管理的不到位。正是因为领导的不重视,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进而出现高校档案丢失或失真等问题。同时,一些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手工档案处理形式,造成高校档案管理逐渐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利用与服务功能,无法迎合知识经济发展需求。

(二)档案安全管理不到位

知识经济背景下,伴随各类信息化设备与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的紧迫性也日渐凸显,致使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日渐引起了重视[2]。如档案信息失真、被篡改,档案信息被窃取,故强化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三)档案利用率低

在部分高校中,因其档案,特别是科研档案,多以纸质形式存档,且只有一份,不允许借出,只能在档案室查阅。这样一来,不仅使档案查阅者无法获得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查阅者的长期翻阅也使得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无法共享,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遗失。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一)形成档案管理意识

知识经济背景下,树立档案管理意识、革新档案管理观念是高校提升综合档案管理的基础所在。为此,高校在日常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中,需做到三点:一是形成档案开放意识。因知识经济背景下,档案已从部分群体特权逐渐向全民开放了,大多数的高校纷纷将档案资源向广大师生与公众开放,只有少部分机密档案资源被封存。为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也应树立档案开放意识,并具体结合服务者需求,逐步提升档案工作的服务性与开放性。二是形成档案时效意识。因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节奏逐渐加快,基于此,高校综合档案管理也需迎合时展需求,逐步提升其时效性,及时收集、整理档案,结合服务对象需求,第一时间开放档案信息,以此来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的价值。三是形成档案服务意识。知识经济背景下,各高校间的竞争也日渐转向了科研实力与教学质量的竞争,而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展开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必然就需要档案管理者逐步树立档案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

(二)强化档案信息安全建设

1.制定适合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高校综合档案管理者需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法律规章制度,制定出迎合本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以此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落实各类档案信息及其价值鉴定工作。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需严格落实对各类档案信息及其利用、服务价值的鉴定工作,以此来明确其档案开放和控制、利用范围。

3.重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在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中,各单位与各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利用那些与控制使用档案的时候,均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对应的审批手续,不可擅自开放或是扩大其利用范围;而对于那些已经解密与未被定为密级但仍需加以控制使用的相关档案,也需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需实现同互联网的隔离处理,不可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而需同互联网链接的计算机或其它一些电子信息设备也不可存储、处理或传递档案信息。

4.逐步强化对档案管理电子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有效管理。即严格参照国家相关规定构建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与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各类电子设备与软件可正常使用,以免档案信息被窃取或篡改[4]。同时,有效检验并认证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确保其长期可用,并积极展开对高校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技术的大力研究工作,开发出一些有效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以此来确保高校各类档案信息的安全与有效。

(三)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共享化

综合档案的共享,一直以来就是高校广大教职工与科研工作者展开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前提所在,而现代化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就为这种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首先,从形式上来讲,各大高校可充分利用其校园网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同校外构建网络资源共享关系,并在校内网上实现对各类档案资源信息的与开放等。其次,高校还需积极构建档案信息检索平台,从而让档案利用者只需输入相关关键词就可查找到相关的档案信息。与此同时,也可在网上开放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定向、定题的信息资源,以此来不断提升高校档案服务水平。当然,要想更好地解决高校综合档案信息的分散性与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需求间的综合矛盾,高校各档案管理还必须彻底摈弃传统那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观念,积极树立服务意识与资源共享管理,实现各部门同档案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信息交流,逐步做到档案信息服务整体化与网络化发展,最终实现各类档案资源的全面共享[5]。同时,知识经济背景下,逐步强化对高校内部各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办公技术培训工作,同样也是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网络共享的重要保障。为此,各高校还需积极落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为综合档案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人员保障,从整体上提升高校综合档案资源的共享率。总而言之,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明确高校在综合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具体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网络化与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谭春霞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刘楠.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5):159-160.

[2]谭春霞.谈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4(17):215.

[3]丁林林.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途径[J].科技展望,2015(7):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