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1
随社会极经济发展,人口老年化,高血压病人增多明显, 高血压病是一种对人类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的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高血压患者多无症状,所以对疾病的治疗不够重视,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易引起心血管的病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因此,对高血压尤其伴有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11年02月-2013-0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11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老年患者,其中,女性49例,男性61例。平均年龄61±5.8岁。
1.2 治疗措施:患者均予一线降压药物及相关抗血小板及扩冠治疗。
1.3 治疗预后:108例患者血压控制尚可,1例出现高血压脑病,1出现低灌注性肾脏损害。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对疾病认识不足的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差异表现复杂多变,情绪极不稳定,导致血压偏高,波动大,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及年龄的差别,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首先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病情,入院时予相关疾病宣教,使其充分认识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告知其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多数患者有较重焦虑及抑郁,可行放松式心理护理来改善心理状态,可通过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和完成一些可承受的、喜爱的活动,以分散其注意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关爱,让其感觉家庭般的温暖。对血压升高和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解除担忧,放松心情,消除顾虑,学会自我放松,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例如:散步、阅读、听轻音乐等。
2.2 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主要是坚持低钠饮食,每日脂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和过甜食物。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2.3 药物治疗护理
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种类、剂量、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下次服药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病人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特别注意。 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4 高血压急症护理
定期监测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置病人于半卧位,抬高床头,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连接好心电、血压和呼吸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普钠,测血压(5-10min),使血压缓慢下降并保持在安全范围[1]。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该尽量少用硝普钠,用硝酸甘油及乌拉地尔针静脉控制血压。
2.5 出院指导
高血压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制定随访计划,嘱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出院后正规用药及坚持服药,不可随意漏服、减量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大的药物,以免造成病情反跳或造成严重并发症,应依据医生的医嘱增减药物。大部分患者均费用阿司匹林及波利维等抗血小板药物,因此瞩患者大便颜色,如有黑便应该及时入院就诊,并应依据病情,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换时要慢,防止一过性低血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大便干燥,大便燥结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禁止憋气、用劲。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四忌:忌猛躺、猛坐、猛蹲、
猛站,以防止血压变化发生意外[2]。
总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合理及时综合治疗,以及明确及有效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的随访,对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13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21高血压是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条件改善等各方面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如果不有效加以控制,将会影响患者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引起严重的后果。原发性高血压一经确诊,必须终身治疗,不仅需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更需要良好的社区综合管理。现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我中心所辖社区的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社区干预做如下分析,以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进展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中心对辖区内的合作医疗参保人员3863人进行了体检,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共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3例,其中140例为初次发现,并且未服用降压药物,均住本辖区范围内。以这14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96例,女44例,年龄31~64岁,平均(48.34±5.65)岁;分别以性别和年龄排序,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腹型肥胖诊断标准参照国内相关防治指南。表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比较
组别性别(例)男女年龄
(岁)吸烟饮酒
(例)糖耐量异常
(例)血脂异常
(例)腹型肥胖
(例)伴糖尿病
(例)观察组(n=70)492134~65(49.12±6.52)36512182对照组(n=70)472334~64(47.56±5.24)318102131.2方法:将两组患者的体检资料信息录入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以便于随访管理,由所在社区的责任医生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要求给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3级、2级、1级分别为每1个月、2个月、3个月监测血压的同时给予一般的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1)首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其具备遵医行为的良好依从性。(2)发放健康行为记录表,由本人或家属记录,社区责任医生每月1次电话预约门诊或上门随访。随访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采用放松、移情等疗法逐步缓解,帮助其学会不良情绪的控制,建立平和、良好的心态。督促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发放控盐勺,限制食盐摄入,劝导患者戒烟限酒,督促患者适量运动,饮食中控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增加纤维素,控制体重。(3)要求患者血压未降至正常前每周来门诊监测一次血压,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适时调整药量,有效控制血压波动。(4)成立高血压俱乐部,每月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同时进行个体咨询,并鼓励患者间互动,相互交流控制血压好的做法和心得体会。
1.3效果评定:(1)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达标情况调查,并统计比较。血压达标值要求收缩压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录入EXCEL2007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1年的治疗后在血压达标、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服药依从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健康干预后各指标比较[例(%)]
观察指标干预组(n=70)对照组(n=70)血压达标62(88.57)*31(44.29)低盐饮食60(85.71)*42(60.00)适量运动55(78.57)*36(51.43)不吸烟限酒54(77.14)48(68.57)良好心态48(68.57)*32(45.71)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3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观察指标干预组(n=70)对照组(n=70)依从性佳57(81.43)*37(52.86)依从性不佳(%)13(18.57)*33(47.14)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占60%左右[5]主要为体重、饮食、吸烟、饮酒和心理因素[6,7]的影响,所以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对其采取健康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一年的社区健康干预,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上门随访、督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成立高血压俱乐部等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在血压达标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与李秀娟等的调查一致[8],说明在高血压的防治中,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以社区为范围的高血压综合健康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也证明了社区责任医生在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和管理中的作用,他们较之医院和专科门诊的医生更贴近患者,更直接和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健康服务,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医患关系,因此患者也更信任责任医生,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血压达标上更加有利。通过系统的、有规律的社区健康干预防治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干预在高血压的防治中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但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太小,干预时间太短等,故不能排除时间、人群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有待于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15.
[2]戴俊明,傅华,沈贻谔.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3-145.
[3]Morisky DE, Green LW, Levine DM.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_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 Med Care,1986,24(1):67-74.
[4]许卫华,王奇,梁伟雄.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26-424.
[5]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8.
[6]刘贞杰.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35.
[7]周慧.心理干预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干预95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9,23(2):44.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医学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但是血液透析治疗是长期创伤性替代治疗,由于疾病的不可逆和治疗的特点,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笔者对本院内三科2009年以来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19~79岁,平均45.2岁。大多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极少数为肿瘤所致。
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2.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减弱,老年透析患者除了具有一般透析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失眠、孤独、固执、自卑、内疚、绝望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2 疾病因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不可逆性疾病,目前除患者进行肾移植外,血液透析是一种维持生命的终生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一旦患者意识到只能通过肾移植或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时,就会产生恐惧、悲观、绝望、抑郁等心理。
2.3 经济因素 慢性肾衰患者需要每周2~3次的透析,每次透析费用大约为350~400元,再加上药费,每月的治疗费用大约为4000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些经济支出是非常沉重的,这无疑会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
2.4 自身因素 由于疾病因素会造成患者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粗糙、瘙痒、减退,贫血造成头晕气短、失眠、食欲不振、疲劳全身无力,无法参加社会活动,社会角色的改变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的心理[1]。
2.5 治疗因素 患者每周2~3次的穿刺,穿刺点的疼痛会造成患者担忧,产生恐惧心理。尿毒症患者尤其是小便量少或无尿的患者须严格控制水的摄入和控制饮食,否则就会造成水份在体内潴留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出现心衰,这无疑会让患者产生绝望抑郁的心理。
3 心理问题及特点
3.1 恐惧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到威胁的情景的情绪状态,由于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对穿刺、预后、并发症的恐惧。该类型患者易怒,敌视医护人员,对治疗措施有疑惑,不能配合治疗。
3.2 缺乏信心 对透析长期存活没有信心,如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不定时头痛,加上部分家庭对患者的消极态度,使患者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死亡恐惧。
3.3 盲目乐观 大多在透析初期,此类患者通常不能面对现实,表现在对疾病治疗效果过分的乐观和求索心理,以为经过短期的透析治疗,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甚至听信某些宣传、广告,拼命到外地寻求民间偏方,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3.4 情绪不稳定 乐观、悲观交替出现,极易受病情变化、周围患者情绪等外界环境的干扰。
4 心理护理与措施
4.1 恐惧患者的护理 (1)微笑待人。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常以舒展的笑容,可亲的语言与患者交谈,以真诚的微笑带动患者的微笑,有助于缓解生疏、紧张的氛围。(2)熟练穿刺技术。再甜美的微笑也难以消除穿刺的痛苦,护士熟练无痛的操作技术实际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穿刺要做到进针基本无痛,一次成功,同时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3)制定《血液透析手册》发给患者。手册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保护内瘘的护理计划及饮食指导。通过手册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初步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同时手册也是护患沟通的桥梁[2,3]。
4.2 对缺乏信心患者的护理 对不同的个体做到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患者自进入血液透析室起有专人负责直至血液透析结束,对高血压者视病情调节透析液离子浓度计HD次数,并配合调整降压药。同时鼓励患者与患者沟通,患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应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同病相怜,让他们交流心得体会,相互提醒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合理的恢复工作或从事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继续治疗的信心[4]。
4.3 对盲目乐观患者的护理 选择适宜的谈话方式和内容,有计划、有目的交流。对过分自信者着重介绍血透的具体功效,对听信偏方者着重介绍引起各种肾功能不全的疾病原因及用实例来说明民间偏方的弊端,让患者对疾病本身、血液透析及民间偏方有正确的认识。
4.4 对情绪不稳定患者的护理 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着重于及时发现并沟通。当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主动与其聊天,全神贯注的倾听,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然后抓住时机,紧扣主题与患者交谈,同时配合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等肢体语言,让患者倍感亲切,保持心态平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6]。
4.5 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争取家庭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肾衰竭患者因病程长,经济负担重,其家属也多猜疑、焦虑、恐惧、悲观及对患者失去信心等,因此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建议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有关医疗费用等敏感话题,强调家属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对治疗丧失信心,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的自卑绝望心理,造成患者严重的精神创伤。作为患者家属,也要从内心自我开导,既然不幸已经降临,就要勇敢面对。同时调动家属的亲情影响力,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建立明确有效的生活目标,患者及家属把接受信息放在重要位置,当他们了解病情,会减少猜疑所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由消极被动接受透析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治疗[7]。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慢性肾功能衰竭HD治疗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问题,多种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患者多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来淡化压力;给予热情耐心的开导,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消除紧张的心理,消除或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要经常的给患者做心理咨询,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方案,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8]。改变患者心理状态,激发其热爱生活的欲望,提高对生活的兴趣,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时,呼吁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工作,有效地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茅彤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护理.中原医刊,2005,32(24):82-83.
[2] 仇珂珂. 对新入院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6):385.
[3] 王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2004,18(2):311-333.
[4] 杜洋. 慢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华护理杂志,2004,29(11):868.
[5] 王焕娟,刘爱红,赵文娟.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与预防.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20(3):42-43.
[6] 张晓颖.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0):1263.
[7] 靳方,张祖萍.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甘肃中医,2009,22(2):60.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4
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我院药剂科成立了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门急诊处方、病房用药医嘱实施综合点评,点评结果进行登记,不合理处方和医嘱在医院内网进行公示,采取一定的干预和惩罚措施;并对点评中出现比较多或后果比较严重的不合理医嘱进行专项点评。目前进行的专项点评有高血压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氨磷汀使用不当、非糖尿病患者使用转化糖、顺铂化学治疗的患者用阿拓莫兰超过规定比例,以及一些中药注射剂的超适应证使用。
案例:门急诊处方点评中药师发现,我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高,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证不符,如诊断为肿瘤或肿瘤待排使用抗生素。针对这一现象,药师联合我院信息科用电脑进行限制,在医师开抗菌药物后自动跳出提示栏询问是预防用药还是治疗用药,预防用药需说明原因,治疗用药应有感染的诊断方能成功开出抗菌药物。药师介入后,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从原先的24.0%下降到了6.9%,可见处方点评和药师干预对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氨磷汀使用不当问题。氨磷汀为一种有机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代谢为含巯基的活性产物,从而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故能保护正常细胞,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的毒性。氨磷汀应溶于50mL0.9%氯化钠注射液,在放化疗开始前30min静脉滴注,15min滴完。药品说明书注意事项下明确指出,本品只有在放化疗前即刻使用才显示出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在放化疗前或后数小时应用则无保护作用。但在医嘱点评中,临床药师发现我院氨磷汀使用主要存在2个问题,与放化疗不同步,如化疗1d,氨磷汀连续使用3d;溶剂体积太大,用250mL或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导致滴注时间过长影响药效。考虑此问题在医嘱点评中多次出现,2010年第4季度进行氨磷汀专项点评,全院氨磷汀使用不当共有254例,通过在医院内网公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后,2011年第4季度该项不合理用药下降到20例。可见医嘱点评结合专项点评,对于改善不合理用药很有效果。
2用药咨询
开展药物咨询是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药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公众提供直接、负责、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有效地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有效,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经济。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和用药知识宣传是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我院在门诊专门开设临床用药咨询室,为患者和本院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同时对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制作用药指导供患者阅读,增加大众的用药常识,增强其合理用药意识。对于医护人员提得比较多的问题,如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及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中药注射剂的溶剂、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减量、止吐药物的联合方案和剂量等,进行整理,采取院内网公示或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临床,为临床提供所需的药学服务。案例:护士咨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皮肤过敏试验溶液(简称皮试液)如何配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我院现有规格为2.5g和1.25g,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1,以500μg/mL哌拉西林质量浓度为皮试液。具体配置方法(以2.5g为例),以20mL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取0.05mL,再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即为皮试液。案例:1例54岁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口服他莫昔芬后出现眼睛玻璃体混浊,换用枸橼酸托瑞米芬后雌激素水平有上升,该患者既往使用过来曲唑,因雌激素上升迅速而停药。患者咨询有无其他更好的药物可以选择。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来实现,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内卵泡内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主要由芳香化酶催化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变而来。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包括两类药物,一类是雌激素受体结合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肿瘤中的结合位点,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绝经前后都可以应用,他莫昔芬和枢瑞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阻断绝经后女性由芳香化酶催化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变,来曲唑属于此类。患者为更年期女性,卵巢尚有一定功能,体内雌激素水平不稳定,因药品不良反应不能选用他莫昔芬,用枢瑞后雌激素水平有上升。结合患者情况,药师建议可考虑使用醋酸戈舍瑞林(诺雷德)药物去势,然后再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3书写药历
药历是药师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客观记录患者用药史,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发现、分析、观察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记录。我院药历参考SOAP模式和PH-MD-ROME模式,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不良嗜好、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家族史、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主诉、现病史、辅助检查、入院诊断,诊断要点、治疗计划及分析、药学监测重点、药物治疗记录和治疗方案分析、药物治疗总结,其中药物治疗记录和治疗方案分析是我院药历的重点内容。药历中应充分体现药师对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细致评价,对患者用药监护点的建立和用药监护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用药方案是否合理,用法用量是否符合患者年龄和肝肾功能状况,考虑患者经济情况和病情特点有无更优的药物和方案可以选择。药历的书写是药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用药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临床药师每人每月书写2份药历,主要针对疑难或典型病例,分析用药问题,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反馈给临床。
4坚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特别是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更加明显和突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是我院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很低,2010年全年不良反应报告仅44例。临床药师分析上报率低的原因主要有:药品连续输注导致医护人员难以判断引起不良反应的正确药物;肿瘤患者大多体质较弱,使用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漏报增多;医护人员对药品引起的一般不良反应没有足够重视,对于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意义认识不够;医护人员对上报不良反应流程不明确;医院对于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执行力不够;患者对不良反应没有明确概念,未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为此,要求护士对药品输注的准确时间及前后顺序进行记录;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提高对不良反应的重视和上报意识,明确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医务科督促各科住院总做好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并和其工作考核挂钩;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用药宣传,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以各种形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宣教。经过1年的改进,2011年我院的不良反应上报提高到了61例,2012年第1季度我院已上报27例,伴随改进措施我院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明显减少。此外,临床药师可以把不良反应的信息告知患者,消除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