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学习心得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1

一、学兵学习动机的分类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激励人去学习的主观原因,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学习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1]。学兵的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内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来自内部动力的驱使,包括:①认知的驱动:大部分学兵都是跨进部队的大门不久,对部队的新知识、新事物存有好奇心理,驱使其趋向知识,认识事物,探索和解决问题;②兴趣的驱力:有些学兵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容易引发学习的动力;③情感的驱力:大部分学兵的领导和家长都是对其怀有很高的期望值,其个体为获得自尊、爱而努力学习,避免被集体所排斥,避免伤害领导、父母的爱心和期望。二是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主要来自外部动力的吸引。包括:①教育者吸引:是指受教员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吸引,或出于对教员才学人品的敬仰;②目标吸引:如优秀学兵、学习标兵等目标的吸引,避免考试不合格回单位受到领导的批评等。

二、学兵学习动机的特点

1、情感性。情感性是学兵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学兵学习动机的情感性一般表现为:为了不辜负领导和父母、朋友的殷切期望。这类学兵,觉得领导给自己一次机会不容易或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会对不起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关爱,学习比较投入。我们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情感性的积极功能。

2、现实性。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学好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到部队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些人认为自己学习好了,拿了优秀学兵,单位转士官会优先考虑,特别像汽修这样的军地通用专业,即使到地方,自己也能有一技之长。学兵从实际出发而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有其积极的因素,要给予肯定和引导。

3、模糊性。一是学习动机不够明确。这类学兵多数是单位为了完成学习指标而被硬性指派,并非自己愿意学习,因此,学习缺少必要的压力,懒于学习,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缺乏策略和方法,不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方法,因而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二是无成就感。这类学兵一般是父母通过一定关系强迫来学习。这类学兵学习满足于一般,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持“混”的态度,混日子。他们的学习一般是为了实现父母的希望,应付教员的任务,是被动地学习。

三、学兵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激发求知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兵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但学兵要完成学习任务仅凭直接兴趣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还必须加强对所学专业意义的认识。为此,我们通过入学教育、开展讲座、组织参观等形式让学兵了解所学专业在部队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兵真切体会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员兵的学习兴趣,学兵热爱专业、认真学习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2、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员队环境、学校环境。良好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师资力量、教改成效以及校风、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兵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团结向上、温暖融洽的学员队,都能对发展学员的学习动机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在学习管理过程中积极创建了一种与教学相适应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3、合理运用奖惩手段。奖励可以激发和巩固学习动机,而惩罚可以使学兵为避免学习失败而努力学习。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合理的运用奖惩,贯彻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同时,运用过程中增加了奖惩的透明度,通过教育让学兵牢记奖惩的标准和条件,使奖惩严在条令条例和纪律、制度上,体现在科学合理的运用上,建立在学兵高度自觉的基础上。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同一个学兵身上往往会有几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存在,其中一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还会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分析某个特殊个体的学习动机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抓住主导性的动机因素。

参考文献: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须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才能维持患者生命, 然而,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特殊性, 患者在透析后并发症更多、存活率更低[2]。有研究表明[3], 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自 2011 年开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46例, 女34例, 年龄 54~78 岁, 平均年龄(52.11±14.36) 岁, 病程10~30 年, 平均病程(16.4± 2.3)年。所有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液透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采用DBB-26B血透机及醋酸膜或血仿膜中空纤维透析器, 每周2~3 次, 3~4 h/次, 第1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5 h, 血管通路为双腔管或动静脉内瘘。透析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1. 3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控制血糖, 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等。

1. 4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指导、饮食护理等。

1. 4. 1 对低血压的护理 患者发生低血压时, 使患者呈头低脚高位, 吸氧, 停超滤, 减慢泵流速, 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或输注白蛋白, 控制水分摄入, 尽量避免有效血容量锐减。

1. 4. 2 对心率失常的护理 血液透析时, 给予患者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清钾离子的变化, 透析间隙控制体重, 降低血透中的超滤率;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 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时停止透析。

1. 4. 3 对心力衰竭的护理 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 立即吸氧, 使用镇静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超滤脱水, 心力衰竭纠正时转为常规血透, 单纯超滤时要控制血流量, 时间不宜太长, 慢性心力衰竭可使用洋地黄制剂, 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

1. 4. 4 对感染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 补充营养, 使患者适当运动, 增强抵抗力;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患者的皮肤护理。

1. 4. 5 饮食指导 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 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摄入优质蛋白质饮食, 合理食用膳食纤维, 少食高磷食物, 严格控制进水量[4], 叮嘱患者少食多餐, 规律进食, 控制体重。

1. 4. 6 心理干预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应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 指导患者血液透析间歇期的个人及家庭自主参与式护理, 让患者体验到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及支持,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和不安情绪。

1.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血液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44-01

血液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人们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血液病因为其病程比较长,而且治愈率极低,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心理护理是血液病临床护理中重要的护理方式之一,它可以减轻患者在心理上的负担,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根据30例血液病的临床情况,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病临床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

将3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有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20-65岁之间,B组有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为25-70之间。A组进行心理护理,B组未进行心理护理。

2 主要的心理状态

2.1 消极心理。

由于血液病的病程比较长,而且治愈率极低,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悲观和绝望,严重时患者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一些精神比较脆弱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血液病时,伤心欲绝,精神上受到极大地打击,认为离死神不远,因此拒绝治疗以及一些相关的护理。一些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病程长,所需的医药费昂贵,不忍心拖累家人,因而选择轻生。有些患者则是因为受不了血液病引发的各种疼痛,而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心理。

2.2 抗药心理。

血液病是一个病程比较长的疾病,经过反反复复的治疗,可能都得不到满意的疗效,而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对患者具有重要影响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加深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比如在进行静脉化疗时,患者的肢体要承受部分静脉在进行反复穿刺时产生的疼痛,同时在进行化疗药物时,也可能引起患者胃肠道方面的不适,相应的出现一些恶心、呕吐的现状,患者的食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在进行化疗药物后食欲消失,出现抗食的状况[1]。有些化疗药物还可以导致患者肝、脏、肾等部位的疼痛,出现肝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反应以及肾毒性反应等等[2]。治疗过程中的这些疼痛,给患者带来相应的恐惧心理,因此出现拒绝治疗的现象,比如不按照要求服用相关的药物,或者偷偷地丢掉药物。患者的抗药心理严重阻碍患者疾病的治疗,降低了患者血液病的治愈率。

3 护理对策

由于血液病的病程比较长,而且治愈率极低,在临床上属于比较难治的疾病。受疾病的影响,血液病患者不仅在身体上会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相应的痛苦。本文30例患者中大部分认为治疗无望,存在着悲观、绝望的消极心理,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抗药的心理。患者消极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患者的伤痛,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治疗的效果。对血液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有效的的护理方式之一,它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利于患者的治疗。

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状况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我们应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或者实际的心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去掉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动物咬伤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伤害。对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密切关注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并且应该协助医生及时地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治疗处理,协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感官的刺激,分散患者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的恐惧,尤其是一些小儿患者和一些女性患者[3]。

语言,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多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进行交流之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即医护人员所有的谈话都是为了帮助患者走出血液病的阴影[4]。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语言的作用是最有效也是最明显的,因为每一个人在遭受不幸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安慰,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与重视,患者在遭受血液病时,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要承受相应的痛苦,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安慰,这时候,医护人员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减少患者负面的情绪。同时,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还应懂得倾听患者的心声,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分担患者的痛苦[5]。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必要的一项工作,当患者的心理趋于缓和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讲解,使患者更深一层的理解疾病以及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应提醒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 结果

A组缓解率为80%,B组缓解率为33.3%,两组治疗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血液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具有病程长、治愈难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人们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心理,比如悲观、绝望,甚至出现抗药的心理等等,影响整个治疗的效果,因此,对血液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减轻患者在心理上的负担,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疾病的治疗。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语言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医护人员应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语言安慰与鼓励,同时,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学会倾听患者的心声,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确实地分担患者心理上的痛苦。此外,相关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王雪云,李若旋,徐烟莲.不同年龄阶段血液病患儿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18)

[2] 闫曼,肖燕.血液病临床护理上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0)

[3] 李静.白血病化疗的易致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09,(07)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病理学基础;信息化技术;教学效果

一、中职《病理学基础》中信息化教学应用

传统的病理学基础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而且也无法适应当代中职学生的培养需求。就目前中职病理学基础学习现状来看,学习失去了最初的乐趣,在多数学生心中对学习产生了的抵触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现阶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各个学校在坚持教学改革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第一,新时期,面对网络化的日趋普及以及视频传输和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迎来了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微课程”得以产生,而且以迅猛的趋势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前期通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设置为一定时间的讲解视频,通过QQ或者邮件的形式发送至班级每位同学手中,学生在完成视频下载后,随时随地的实现对新内容的预习,并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借助该视频进行重点的复习。在每一学期结束之后,每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都被制作成了教学视频,对于学生的复习提供了有效地资源,有效的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第二,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热衷于电脑游戏,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部分学校还特意将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制成小游戏,如众所周知的“连连看”等。如在进行“炎症”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将各类炎症细胞及其所对应的生理功能为依据制作成简单的、趣味性十足的连连看游戏,使学生在有趣娱乐的过程中无形之间收获了知识。第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也基本都处在一种应付状态,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所预期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将每章节的课后习题做成电脑自动测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2]。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自行的通过电脑端进行相应习题的下载并进行作答,在完成提交之后系统还会相应的给出评判,同时该系统还赋予了一定的人性化设置,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则会出现一些表扬性的话语,当然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会有相应的鼓励性语言。这种生动化的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热情,使课后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彻底转变成了现在的一种学习乐园。第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的普及开来,学生对于这些软件也给予了高度的热情,成为其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软件。基于这一点,现代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实现了微信、QQ等应用的有效融入,通过学生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来加入到教学群,同时教师通过适时发送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到朋友圈,促使大家一起讨论和关注,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在班级教学QQ群中,教师适时的发送一些病理学基础相关的动画视频和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观看,使得一些语言无法描述完整的概念化知识,科学的转化为当前视频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二、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体会

第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好处。首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3];其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微信、QQ、多媒体动画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简单化,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电脑游戏和在线作业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良好局面,同时这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应用过程中的不足。首先,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由于教学中一些资源的限制,因此在微课资源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其次,因为能够准确反映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和结合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电脑游戏的制作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需要在学校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协作下才能完成;这些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的更好应用[4],为此,在后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校方采取措施去不断完善和解决。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一系列的先进教学技术被陆续应用于现代教学领域,对于中职《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地帮助,信息化手段的实施,通过视频或图片形式将一些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后,相信随着国家对于中职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及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定会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训勇.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中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2(83):125-126.

[2]李雪梅.论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5(07):98.

[3]蔺媛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职业,2015(12):95-96.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02-01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病症,包括动脉硬化、心脏病、脑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其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加强临床治疗外,还需注意各方面的护理,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5月对4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9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将95例分为2组。观察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62-88岁,平均(67.66±12.43)岁;病程0.5-15年,平均(6.44±3.17)年。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67.72±12.36)岁;病程1-16年,平均(6.50±3.22)年。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即加强病情监测,引导患者科学用药,加强各项体征与症状的观察,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虑等。观察组48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不安等多种消极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尊重与体贴患者,通过发放健康知识小手册、口头宣教等方式让患者掌握基本的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1]。在与患者交流中,护理人员要做到言语轻柔、态度温和,多鼓励与安慰患者,让患者看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尊重与信任,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信心。

1.2.2 生活护理。心血管疾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加强生活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为患者准备少盐、低脂、易消化的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预防便秘[2]。同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规律运动,如太极、慢走等有氧运动,但需注意禁止患者空腹运动,避免运动后立即坐下、大量饮水、洗澡等情况[3]。

1.2.3 用药护理。药物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用药护理,做好呼吸、脉率、血压及心率等各项监测工作,若发现心电图异常,需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症状,且必须于第一时间内准备好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等[4]。在用药过程中,需做好各项评估工作,掌握药物使用的禁忌症、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及使用范围等,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药物用错或用药意外状况的产生,同时需加强观察,掌握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科学评估药物对患者血压、心律造成的影响,若对血压、心律造成严重的影响,或产生较为严重的不适症状,则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需停用药物[5]。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彻底治疗等多种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处于加强对症用药外,还需注意各方面的护理,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可选择综合护理干预[6]。

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悲观、恐惧等多种不良心理,提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护理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使老年患者的机体能够处于较佳的状态中,加快机体康复;用药护理是老年患者药物治疗的关键,对老年患者给予科学的用药指导,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顺率,缩短机体康复时间[7]。我院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对47例行常规护理,另有48例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后者用药完全依顺率(91.67%)及护理满意度(97.92%)明显高于前者(用药完全依顺率48.94%、护理满意度78.72%),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推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完全依顺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加快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红雁,刘晓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 (25):623.

[2] 梁玉连,高端良,冯静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4(19):51-53.

[3]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6(06):208-209.

[4] 阳秋琼.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7 (22):326-327.

[5] 刘英.老年心血管疾病124例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5 (04):552.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6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51―02

利钠肽(natriuretie peptide,NP)是近20年发现的一类多肽。国内外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现了5种利钠肽,即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V型利钠肽(ventricle natriuretie peptide,VNP)和D型利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其中,ANP和BNP来源于心脏,有扩张血管、促进利钠、利尿作用。CNP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脑和肾,调节血管张力。ANP、BNP、CNP与心房颤动(AF)、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密切相关。VNP和DNP至今未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相关研究甚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浆利钠肽,特别是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筛选、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估钡0指标。

1 利钠肽的生物学特性

1.1 利钠肽的结构、来源及体内分布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ANP、BNP、CNP,其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由17个氨基酸通过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连接构成环状结构。人血循环中的ANP是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BNP主要由32个氨基酸组成,CNP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ANP是1 982年由Needleman和Forssmann从大鼠心房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多肽激素,广泛分布于心脏、肺、肾、肾上腺等系统。BNP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出,BNP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CNP是1990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获得,广泛分布于血管、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细胞。

1.2 利钠肽的分泌、降解及生理特性ANP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CNP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ANP的降解:(1)与清除受体ANPR―c结合,内在化,经溶酶体水解;(2)酶降解失活:肾组织中性肽链内切酶(或脑腓肽酶)对ANP降解。降解速度:肾>肝>肺>血浆;(3)通过尿、胆汁排泄。BNP降解主要通过两条途径:(1)NPR―c介导的胞吞和溶酶体降解;(2)神经内肽酶的降解。含锌的神经内肽酶24.11(NEP)在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肾近曲小管刷状缘最为集中,它通过裂解打开BNP的环状结构使其灭活。CNP清除主要通过两条途径:(1)与NPR―c结合后经内吞和溶酶体酶水解被清除;(2)直接被中性内切酶水解。ANP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利尿和血管扩张,降低心脏负担,而改善心脏功能;BNP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尿钠增多、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降低。最近的研究证实,BNP能阻止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植。有关C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理作用报道较少。

2 利钠肽的心血管作用

2.1 利钠肽与心房颤动 Rossi等观察了二组人群:AF患者和窦性节律者,二组的临床特征、左房负荷、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及内皮素水平相似。结果发现,高水平的ANP和心房颤动独立相关。目前,关于心房颤动中ANP的激活机制存在有二种解释:(1)心房颤动是一种独立的心房肌病,在衰竭心肌中,伴随着心肌肥厚,ANP基因表达上调,所以ANP分泌增多;(2)G蛋白改变介导ANP的过度分泌。多项研究证实BNP在AF患者中水平高于非AF患者,其机制可能与左室扩大、心房牵张和容量负荷过重有关。一项研究表明,BNP的RNA高表达有关持续性AF的发生有关。并有报道表明BNP水平能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AF复发、心室按需起搏器(VVI)起搏后发生AF及其栓塞的危险。一项对99例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平均5.1年的随访发现,其中发生AF有19例,其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AF的80例患者,并进一步证实植入起搏器后血浆BNP>99.0ng/ml为发生AF的独立预告因子。其机制为:植入VVI起搏后,患者丧失房室同步,使心房、心室舒张压力上升,从而引起血浆BNP的升高,故对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在其后1~3个月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以预测AF的发生危险。

2.2 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增高的心脏充盈压、心肌组织损伤伴有心肌细胞内容物外溢等因素,均可刺激心脏分泌ANP、BNP,其水平上升常先于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的出现,而且其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有人对AMI患者血清BNP及ANP的浓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AMI患者BNP急剧升高,升高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在AMI早期,BNP可以升高到正常对照组100倍以上,而ANP不变或仅有轻微的升高。

2.3 利钠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有学者报道,BNP不仅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且对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病人也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BNP与EF减少有独立相关性,EF减少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但是当BNP极高(>350pg/m1)可明确排除孤立性舒张功能不全。在Breathing Not Properly Trial中发现:无心功能不全组BNP平均水平为34pg/ml、舒张功能不全组为413pg/ml、收缩功能不全组为821pg/m。将BNP分界值定为100pg/ml,其判定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6%、96%、75%。DHF组与无HF组的BNP水平具有部分重叠,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有关ANP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报道甚少。

2.4 利钠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NP水平升高不仅反映左心室功能的不同程度,而且反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其可能机制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左室功能不全程度加重。有学者在对ST段抬高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研究中,发现BNP>80pg/ml时,死亡率、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出现新的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加重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并且显著高于BNP

2.5 利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研究报道,以RIA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例临界高血压患者和25例正常血压者的血浆BN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浆浓度明显高于临界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组,并且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BNP浓度增高更显著(P

2.6 CNP与心血管疾病CNP是一种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可引起静脉和动脉血管舒张,参与调节心血管和体液因子的稳定,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形成,抑制血管内膜及心肌细胞增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而对高血压及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起保护作用。CNP的升高受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的刺激,故CNP作为一种新的血管活性肽,可以调节血管张力和结构的变化,在维持血管稳态和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