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1

关键词:合同管理 采购 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3-01

物资采购合同是烟草企业联系专卖体制外市场与企业的桥梁、纽带,是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和环节。对合同风险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烟草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内容与现状

1.合同管理及流程

合同管理一般指的是合同当事人为实现单位的合同目的,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依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合同进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管理换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

2.合同范围及内容

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烟草行业涉及的合同分为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三大类。

3.合同管理现状

在组织管理上,烟草行业实行的是合同授权管理,合同管理机构一般设于法规部,审计、财务、其他部门配合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同时委托第三方单位(律师事务所)进行合同会审。

二、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识别

1.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是否存在一套管理制度覆盖到物资采购合同行为的每个方面,能让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是按照合同管理制度在进行,这就是合同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风险。

2.合同策划的风险

是否能够准确评价、确定合同对象。在合同调查阶段,首先要确保没有出现“寻租”或内外串通的情况,确保参与合同对象调查人员的独立性。其次,在评价合同对象时,应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给予准确的评价。

3.合同文本拟定是否严密、明确

经过合同谈判,合同文本的条款内容己大体确定,但在文本拟定阶段仍然会存在风险。主要是条款是否严密、清楚、明确,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若合同条款内容表述不当使对方产生误解会给将来的合同履行带来没麻烦,甚至造成损失。

4.流程设计的合理有效性

对于合同的前期调研,招投标、谈判、审核、签定、履约、终止、登记等流程,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适合自身的规范,但是,不管业务流程怎样设计,都必须要适应企业自身的业务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内外部环境。

5.合同验收环节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采购人或者委托的采购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情况的验收。验收的主体包括采购人、采购机构和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实际验收中采购机构基本不介入合同的验收,也鲜有委托法定的检测机构参加验收。

6.人力资源的风险

首先,只有领导层重视合同管理工作,才能从战略上引导合同管理工作,从大局出发预防和规避风险;其次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是更影响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最后是相关专业人员配备的充足性。在对合同管理岗位进行调查的发现,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非常医乏。

7.合同违约或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

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自身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或者是对合同条款内容理解有出入双方不能统一,造成供应方不能恰当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是合同履行阶段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三、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应对措施

1.强化签约前管理与监督

首先通过公开招标建立各类物资的定点供货商库,每类物资确定3―5家定点供货商,对供应商进行首次遴选,其次在采购实施阶段,大金额的项目需进行公开招标,小金额的项目可选取定3家点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最终确定供货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提升采购管理质量。

2.严格进行合同内容管理

招标文件和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投标文件中既定的实质性条款不能做任何改动,所签合同要与其保持一致性。采购人必须无条件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尊重依法产生的招标结果,尊重而不要挟供应商;供应商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规定,不得再对设备配置、质量要求、售后服务、付款方式等实质性条款进行协商谈判。

3.加强合同履约过程管理

合同纠纷是合同履约阶段主要的风险之一,合同纠纷处理措施中可以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分工。

4.完善合同管理流程

企业应根据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日常业务中发现的问题,遵照采购合同的管理周期,改进和优化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工作,将合同前期准备、合同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结算、合同归档分析等步骤纳入统一的合同管理流程中,从而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同管理效率,降低合同管理风险。

5.加强合同的验收环节管理

一是引入专家力量,验收专家可以由采购人自行组织,也可以向采购管理部门组建的专家库抽取专家。二是可以考虑让采购项目的其他竞标人提供专家参与验收,把握好了验收关,才能真正实现采购项目的完整性,也为双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了保障。

6.合同管理人力资源控制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采购工作人员掌握在合同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义务,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应具备的法律条件,所应遵守的规范程序,政府采购合同变更与解除的前提、内容、要求、方法等政府采购合同方面的法规知识。

7.制定合同管理审计监督及绩效考评办法

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合同管理审计监督办法,以开展合同管理审计工作,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准备、谈判、拟定、签署、执行、变更、结算、归档等各环节业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监督,督查考评部门与合同业务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及有效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参考文献

[1] 沈敏.合同风险研究.成都:四川大学,2002:21-55

[2] 李天昊.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风险的产生与控制.电力技术经济,2005, (2) :45-48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2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审计 施工企业

引言

根据管理内容对整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应主要针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审核,包括:对项目的内部控制情况的审计、项目的前期策划与组织的审计、材料管理审计、工程分包合同的审计、资金的审计、工程变更的审计、税务管理的审计,本文将结合笔者所接触到的施工企业对这些重要环节的审计情况,进一步剖析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审计的难点,提出具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要点。

一、内部控制的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加强施工项目各环节和各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而建立的一系列程序、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一)审计难点

(1)以虚假形式掩盖交易实质,有些业务在程序上非常规范,从取得原始单据到各业务部门审批均依照制度规定进行审核签字,但是某些业务可能存在以某领导意志为主导,业务部门并未真正做到审核把关,其内部控制便自然失效。如:项目经理为处理一些超预算的业务接待费,按排机械管理员虚开机械租赁发票入账。

(2)管理制度是否适应适应管理模式没有量化标准,难于作出准确的判断,一般以其是否对经营业务实施控制为主要标准,因为评价管理制度的优劣不但考虑是否有效控制,还应充分考虑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率。

(二)审计要点

(1)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在调查了解之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施工项目内部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应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等做出初步评价,初步评估出控制风险水平,确定是否采取依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

(2)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助于实现项目的控制目标,该项检查主要针对合同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付款审批等内容,是否符合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是否建立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评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重点关注所有相关工程管理活动是否有适当的授权、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有关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资料、样品等实物是否设立的接近限制等。

(3)检查实际业务执行是否规范,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该检查主要针对各业务的循环过程。

(4)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确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监督控制过程中发现的施工项目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当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和完善。

二、材料管理的审计

材料费用一般占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成本的50%-60%,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成本的60%――70%,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材料管理涉及到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各个环节,需要材料、合同、施工、质检、仓库等多部门的协作,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一)审计难点

(1)材料验收登记制度不健全,不合格材料统计不全面。

(2)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价格信息不够透明,使得材料采购价格很难获得公允的价格作为参照依据,材料采购是否合理的取证存在难度。

(3)库存保管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验收、保管、领用的管理制度,不能正确区分材料损耗的原因,到底属于采购、库存保管、加工、施工哪个环节产生的浪费。

(二)审计要点

(1)审查供应商的供应能力,通过对供应商注册资本、纳税情况、资金实力、存货量的审查,向相关人员询问供应商的业务量、信誉等相关情况,审查供应商是否满足供应要求。

(2)审查购进材料是否按合同签订的质量进行验收,采购的材料是否合格,首先检查验收记录是否完整,材料验收手续是否完善,其次检查是否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必要的质检、试验,不合格品是否退回或向供应商作相应的索赔。

(3)审查材料价格是否合理,通过对当地市场行情的询价和向周边施工项目了解,看材料价格是否过高。

(4)审查库存保管情况,看是否建立有库存保管制度和出入库领用手续,材料账面余额与库存实物是否相符,采购总量是否控制在施工需求量之内。

(5)审查材料损耗率,分析工程设计用量与实际用量的差额,查找影响材料损耗的原因。

(6)审查上报业主的材料计划是否规范,是否经过有关主管人员的审核;是否每月根据业主下达的施工计划、材料消耗定额及材料成本计划编制项目的材料消耗计划;是否按施工进度、材料的使用范围作为材料发放的依据;计划外领料是否按要求办理备案手续;是否存在通过多报计划从业主单位多提材料进行转售的现象。

(7)审查材料领用情况,是否存在公料私用;在施工用料时是否存在损失浪费和超范围领用材料的现象;对比材料实际领用与材料计划,分析材料节超情况,评价材料使用情况。

三、资金的审计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活动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建设的血液就是资金,只有资金不停的流转,项目建设才得以进行。施工企业建设项目资金审计是对于与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的审计、是建设单位预(概)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建设项目资金审计,包含资金的收支二条主线,对维护财经纪律和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项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项目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难点

(1)对于账面超付款是否确实属于超付难以界定。账面超付实际是由三种情况情况造成的,分别是根据合同预付工程款、材料款、根据已完工程支付但计量延误尚未结算、确实超付,若要归类准确,除采取口头咨询外还要调阅相关合同、计量单等相关资料,但对于结算延误实际工程量已完成的情况,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或对于实体工程量测量存在时间性差异,则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合理支付。

(2)对于项目以虚假经济业务作为依托,转移、挪用资金的行为,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太多,所以核实每笔业务的真实性比较困难,只能从概预算整体上控制。

(二)审计要点

(1)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非法集资、摊派和收费;建设项目资金是否落实;建设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误转移、侵占、挪用资金的情况发生。

(2)工程款结算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的相关制度;是否将不合理的费用摊入工程成本,单位工程成本是否准确;往来款项是否真实,是否经过函证;是否有“账外账”等违纪情况。

(3)对项目的设备采购、材料款的支付是否按照项目建设的合理需要或设计标准进行采购,有无盲目采购行为。

四、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有效实施策略

施工项目管理审计是从施工项目中标后至施工项目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审计,为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顺利开展,研究建议主要从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规范、审计活动、审计理论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工作机制

在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工作机制方面,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创建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文化;其次,应提升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力量;再次,应完善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制度;最后,应拓宽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范围。

(二)完善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规范

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方面,我们认为应重点完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项目管理策划书、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加强项目管理,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也可以为施工项目管理审计提供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三)固化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行为活动

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行为活动指施工项目审计活动的内涵,也可以认为是管理审计行为主体的相关活动,为达到某一特定管理审计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活动,具有环境性和动机性等特征,在一定环境制约下,形成一定行为活动。在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不同阶段,同一审计行为主体,其动机可能显著不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内部动因驱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依照审计行为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对某种标准的遵循性进行评价,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3

一、对合同主体进行识别性审计

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主体是指依照合同约定对总承包工程整体或单体工程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当事人。一般总承包合同有发包人、总承包人和分包人。根据需要有的总承包合同中发包人和承包人一方为一名或两名当事人,在审计中应对涉及总承包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进行识别。

在对主体资格识别审计中,应根据各主体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对主体资格的资质等级、信誉等级、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对发包人应识别的情况主要有:发包人单位名称、工程立项批准文号、工程地点、工程内容、资金来源进行审计。对总承包人和分包人应识别的情况主要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注册资金、财务状况或融资等情况进行审计。

通过对总承包合同主体审计,以识别主体资格、资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关证件的有效性。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标的、工期审计

总承包合同标的是指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东西,一般用数量表示,也有的技术性项目的合同标的还包括技术性能。由于总承包合同建设规模和投资的多变性、标的数量,就必然随着变更的协议而变更。因此,审计人员应将与合同标的相关的合同文件加以收集整理,通过鉴证、,予以确认。

建设工程的工期是依据工程的进度而定。但有的总承包合同由于合同中约定的和实际竣工的工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导致其工期存在待定状态。因此,在识别工期时一般应将合同约定的工期与实际竣工工期或者是发包人对总承包人提交的竣工验收报告的逾期答复验收的时间一并考虑。根据实践针对上述情况应掌握以下几点:①当合同约定的工期与实际竣工验收一致时,应依约定时间确认工期;②当合同约定的工期与实际竣工工期不一致时,应以双方认可的变更工期确认;③ 按照合同约定当总承包人已完全履行合同,并且已向发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发包人在无正当理由或未取得总承包人同意延期验收的前提下逾期组织验收的,应按发包人逾期验收的时间确认工期。同时,在工期确认时,应将开工时间、工期变更情况及其违约责任进行关注。通过审计,明确合同标的和工期的准确性以及工程逾期后过错方违约责任的确认或处理情况。

三、对设备、材料招投标情况进行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对以下三种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是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是全部或者是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投资的项目;三是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和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 “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等规定。凡是符合以上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设的设备材料应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有:投标单位、投标时间、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金额等进行审计。

鉴于有的总承包合同,涉及外购设备、材料,因此对供货单位、外购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交货地点、验收时间,以及其违约责任等情况应进行审计。

通过审计对上述设备材料的招投标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识别,对数量计算的准确性予以审核。

四、承揽加工项目工作成果审计。

承揽加工工作成果包括项目设计及技术资料之内容。因为有的总承包合同中某些设备、材料为非标准的,它需要总承包人(定作人或分包人)按合同约定进行设计并提供技术资料。承揽人按照定作人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总承包人(定作人)给付报酬。在对定作人审计时,主要应对其提供设计文件名称,提供设计文件时间,提供材料名称、规格、单价、金额、合同约定价,调整价、确认价、验收时间、违约金比例、违约金数额等情况进行审计。对承揽人审计时,应对其接受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发现定作人不合理要求通知时间及内容,催告定作人协助履行事项的内容及时间、提交成果时间、提交成果质量、或者是定作人逾期提货、承揽人依法对留置成果名称、留置成果的价值或者承揽人保管成果材料不善应赔偿的数额,以及解除合同的时间等情况进行审计。

除以上情况审计外,还应对承揽人名称、资质和承揽的设备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单价、金额、交货地点、验收时间、违约责任以及项目报酬收付情况进行审计。此项重点是注重对当事人履约情况和承揽加工工作成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识别性审计。

五、工程竣工验收情况审计。

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发包人(建设单位)和总承包人(分包人)依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对整体工程或者单体工程进行验收并交付工程的一项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79号条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价款,并接收该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一般总承包合同对此项都有明确的约定。对某些特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有关部门还有验收备案的规定。例如:建设部2000年4月7日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对逾期或者建设单位将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的工程,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前擅自使用的备案机关责令停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2%以上4%以下罚款。因此,对此项审计应十分关注。

根据审计实践,有的总承包工程对竣工验收有明确的约定。有的还约定总承包人在其所承包的工程完工时,依照合同约定应向发包人(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资料。还有的总承包人对发包人(建设方)收到其提交的验收报告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应组织验收,逾期不组织验收的,或未经验收而擅自使用的即视为已竣工验收的约定,这种情况在总承包合同中多见。所以在对总承包工程验收方面审计中应对项目名称、竣工时间、已验收、未验收、验收标准和项目保修情况进行识别性审计。

对有违犯上述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行为,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予提示或披露,以引起企业管理者重视或纠正,避免风险。

六、工程质量审计

总承包工程质量,是指发包人对总承包人或者承包人对分包人依照合同约定对工程交付人所承担的工程质量,按照标准进行的工程质量检验活动。检验标准可分为国家规定的标准、行业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标准。对质量检验标准,应从以下三方面情况进行掌握:一是有约定标准的从约定。二是无约定标准的,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无国家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质量审计时,应对项目名称、检验标准文号或检验依据和质量认定情况以及不合格原因等主要情况进行审查。

七、工程款收支审计

总承包合同工程款收支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对承包合同当事人收支工程款的核实活动。工程价款一般包括:① 建设工程土建项目的设计费、材料费、施工人员费用。② 设备费、安装调试费;③ 承包人的管理费,即总承包人进行建设工程管理、发包人给付的价款。此项费用如总承包合同中双方有约定的,就应将此费用在内。④质量保证金,是指发包人将从总承包人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中暂留的价款,根据总承包人承包的工程质量按合同约定、届时再付给总承包人。也有的总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在合同生效时向发包人付一定数量款项作为质量保证金,待全部履行完合同义务后,发包人再予退回的款项。但由于有的工程价款构成不同,审计人员应据实核算。

在工程价款确认之后,应将总承包人收到发包人或总承包人支付分包人的工程价款逐笔进行核算。同时还应对收付各方的票据进行鉴证。这是因为有的建设工程缓建、停建之原因,致使工程未进行结算,或者有的工程款支付存在着一方先付款后收发票,或者一方先出具发票后收款,或者一方暂以收据作为收款凭证待工程完工结算完毕,收到全部工程款后再出具发票等原因,造成票据短缺或无效凭证现象,再建工程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故审计人员对票据审核也不可忽视。具体对工程款收付情况审计,应从支付方和收款方、单位名称、数额、日期、方式、逾期支付时间和数额,以及票据种类等情况进行审查。

八、总承包合同纠纷审计

总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情况进行审计,是指建设工程当事人对履行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异议。总承包合同往往涉及到发包人、总承包人、分包人、供货人等多个主体法律,加之一方或诸方主客观原因,致使过错方违反总承包合同事项约定,使相对方遭受损失。守约方依法或依约向过错方提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主张而未获得赔偿,或双方争议事项处理结果处于待定状态。这些纠纷解决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二是依据总承包合同中仲裁条款或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当事人申请仲裁机构仲裁。三是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些方式在处理总承包合同纠纷中是多见的。因此,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对当事人已处理或者将要申请仲裁起诉的合同纠纷情况进行关注,因为这些纠纷的支付款项,不仅涉及到合同的标的和工程款的数量,也关系到当事人的风险管理。因此,对总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审计也是不可忽视的。

九、总承包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审计

总承包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在履行总承包合同中,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存在或潜在存在予以接受,或者想办法采取措施,消除减少或转移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形成的风险管理规范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活动。由于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多样性、主体多体性、风险分担不等性和风险发生突然性以及动态管理之原因,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的形成就分为成文或不成文两种。因此审计人员在对风险内控制度审计中,在注重对成文制度收集检查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不成文的制度。在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时,应从内控制度建立环节的完整性、执行环节的及时性和监督环节的有效性上去考察、。对风险管理的效果作出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进程。当前工程造价管理被定义为根据项目成本的规律和特征,采取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进行核算,某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其它无形资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一种经济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开展一项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产的总计。这些资产来自于这个项目自身所要创造的价值。本文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具体分析如何控制项目工程造价,从节约成本,绿色环保这些角度来探讨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及控制策略。

一、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决算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起决定作用。该阶段的实施是否有效决定:工程造价科学与合理性概算,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成败十分重要。收集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为项目建设论证提供必要的依据。坚持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它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客观尺度,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标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等级、工程作用合理确定。

二、优化设计方案

进行初步设计时,要按照基建程序规定,使概算投资不超过可行性研究估算的10%,我们要从规划、可研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抓起,加强基础工作。尤其对可研设计严格要求,提高其可靠程度。通过优化方案设计,制定出高质量、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可研报告。杜绝在初级阶段遗留问题,把握好技术和经济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各个环节进行限额设计,切实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的重点是前期造价控制工作,要经过市场调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功能、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的比选;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计选型更趋合理,从而节约资金。

三、控制主要工程量,是控制好工程造价的基础

水利工程是把堰坝、涵闸等主要建筑物建设在江河(渠)上,沟渠建在荒山田野中,隧道工程穿越高山峻岭,条件艰险、技术复杂、要求高。如果前期工作未做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在工程建设中大幅度增加主要工程量。如有些工程开工了,发现地质结构有问题,有的会加深(或扩大)建基面的开挖,有的被迫改变枢纽布置、厂房搬家等,这些都会增加主要工程量。因此,控制主要工程量,要坚持认真、求实原则,科学地做好地质勘测工作,重点是对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以便在工程建设阶段使其主要工程量不出现较大增减变化。

四、设计阶段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在确保各个单项项目的使用功能正常情况下,尽可能的实现和保证工程的总体资金投资额不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并且也符合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以及概预算指标等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方案。

五、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投资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重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投资跟踪管理

在施工中通过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许多问题,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以项目管理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等为控制依据,通过工程计量、控制工程变更等办法,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严格确定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合理确定工程结算价,控制实际工程费用的支出。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选择技术上可行与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工人的数量、机械装备、材料供应、运输、地质、气候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承建单位指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工期、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3、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还可以与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水利工程的有关资料,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为水利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量变更有可能会使项目投资超出原来的预算投资,所以必须严格予以控制。索赔是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并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进度的变化,以及合同条款、规范、标准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变更、差异、延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进而导致工程的投资发生变化。

5、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

六、工程造价管理审计

工程造价管理审计是在造价管理之上的再管理是高层次的造价管理,不仅微观造价管理上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在宏观造价管理上提出各个专业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零部位”控制思路,达到整体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审计是对造价控制方式的新探索,工程造价管理审计提出了造价控制不仅仅是技经人员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系统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必须贯穿造价控制的概念,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到工程竣工决算,建立一整套联动体系,注重接口部位控制,形成一种合力,推动工程造价全面、全方位的控制,使工程造价由原来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型管理,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变被动为主动,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七、加强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合同及补充合同协议及至经常性的工地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

结语

造价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工程建设领域新出现的工作内容,是工程建设市场化,社会化的产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减少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这就增加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如何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仍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各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结纽带和桥梁,是市场主体之间交易的主要工具。一个依法成立并条款完备的合同会实现交易主体预期目的,一个违法或漏洞颇多的合同会导致交易的失败并会导致交易主体的巨额损失。因此,如何规避和防范合同风险,实现合同目的已成为市场主体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形式

(一)、主观的合同风险

主观合同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也可以通过人为因素进行一定的控制。在很多施工合同中,业主会凭借自身的条件在工程合同中制定一些相对苛刻的条件,将这些苛刻条件隐含在工程合同之中,一些承包商为了能够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不对这些条件进行据理力争,或者在承揽工程的时候把目光放在价格和工期上,不重视其它合同条款,在合同的签订中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承包商往往会受制于业主,在合同的签订中业主会占据主体的地位,很难体现合同的平等性,同时风险性也会得到相应地增加。还有一些承包商很容易就相信业主地许诺,导致合同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出现工程拖款等现象时,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客观的合同风险

客观的合同风险主要是由国际惯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都是人们主观愿望以及努力所不能控制的,往往是合同双方有所配比的,比方说合同规定的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像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时效风险等等。一般来说工程变更应该保持在15%的合同金额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补偿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变更风险;如果出现了索赔事件,承包商应该在一定时间之内提出相应的索赔意向通知,否则这种索赔就是会失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时效风险;合同价格规定不可以对差价进行调整,如果市场价格发生了上涨全部的风险应该由承包商承担,就是市场价格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一)、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明确的定位风险管理,没有在企业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是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管理风险。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建全,导致处理风险、预防风险的能力很差,从而也增加了企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系统不规范

很多的承包商在承包建筑工地时都没有建立全面的、完善的一个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对经验的积累、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对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等等这些方面都缺乏,就盲目的投标,在这种情况下,中标的概率就非常低。还有就是承包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都估计不足,在面对风险时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调整。所以,承包商只是凭着以往的经验临时来处理风险,也没有可靠的、全面的数据支持,因此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成效就很低。

(三)、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的企业经营者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识都很薄弱,对风险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不足,因此,根本就没有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有的企业还是有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仅仅是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方面来说的,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没有系统的、明确的管理目标,主要还是分布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设计这些文件当中,根本就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项目。而且,企业经营者重视的基本上是业务量,施工技术上的管理与他们无关,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更别说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

三、识别施工合同风险的方法

识别施工合同中的风险对于施工合同正常履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施工合同风险识别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识别方法。第一种,专家调查法,其中主要包括问卷法、调查面谈法、专题讨论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流程图法,流程图是为确定施工合同管理的主要节点,进行施工合同风险解析,提出风险补救或规避措施,以流程图的样式将施工合同的市场准入、委托授权、招投标、签订、合同履行、终结和后期服务全部绘制出来。这种方式直观简洁,十分容易发现主要的控制点和风险因素。第三种是财务报表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施工合同风险识别,通过对相似工程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细致地分析,解析财务报表中各项会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以此来鉴别承揽工程的风险。第四种是经验数据法或称统计资料法,即依据已经承建的工程风险资料来辨识拟承建项目的风险。第五种是初始清单法,这种方法需要先把施工合同的风险分解成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之后再从各个方面对各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进行拆解,辨别出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风险,或是依照同类工程施工风险的数据进行风险调查。第六种是风险调查法,这个方法包括鉴别和确认通过其他方法已识别出的风险,以及通过风险调查有可能发现此前尚未识别出的重要的工程风险。

四、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非常多,主要包括洽谈草拟、交底学习以及变更终止等环节,在建设过程中这些企业合同管理的环节应该得到不断的规范,尽量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使一些合同纠纷得到相应地避免,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使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得到加强。

合同管理制度中主要有合同交底、责任分解等,其中责任分解主要是指将不同的合同责任落实到不同的工作小组中,同时使工作责任和工作范围得到明确,将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头上,最后各方积极履行工程合同;在合同进行签订以后,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者以及负责人之间应该实施合同交底,对合同内各种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在工程建设中形成合同交底的制度;为了保证索赔费用能够及时的纳入到月付款中,便于对进度款进行审核,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审查批准制度;每个职能部门都应该将本部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都送到合同管理部门,这样一来合同管理者就可以对项目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进而更好的作出决策

(二)、严格履行合同,加强履约过程的监控是风险防范的保障

如何加强履约管理,首先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施工过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符合约定。其次,要注意工程证据资料的收集和保管,无论是与工程质量、工期、价款、材料等相关的合同、施工记录、签证单、工程发函回函等都有可能会对以后的工程价款结算或者诉讼、非诉讼纠纷产生法律上的影响,因此,这些函件都需要对方签收,并妥善保存。再次,适时行使履约抗辩权,避免风险的扩大。如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双方无法达成延期付款协议时,承包方可停止施工,由发包方承担违约责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发包人不按约支付结算款时,承包人可拒绝交付工程,行使不安抗辩权,并可就工程行使优先受偿权。但承包人必须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

(三)、合同管理的变更

合同变更管理的主要方面是管理所有可能出现合同变更问题,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合同变更程序与方式。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和程序进行合同变更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面是建设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个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在熟悉所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和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对合同履行和变更进行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履行。

(四)、加强工程款结算的针对性管理是风险防范的根本

建设合同纠纷多种多样,但最终都归结在工程款的结算问题上。因此,工程款结算是解决纷争的最重要问题。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与对方协商选择最有利的结算方式,明确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还是套用定额据实结算等结算方式。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地发展,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地加大,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发生合同管理风险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经济损害得到避免,同时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审计办法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都是不争的事实,进而使某些践踏信用的欺诈和假冒伪劣行为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名义下变得心安理得。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观念的困惑。

一、企业会计资料不健全、核算不规范、信息不真实的原因

一是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或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在各会计核算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使个人能够得到名声上和经济上的利益,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隐瞒亏损虚做收入,或隐瞒收入虚做亏损,某些会计人员则不能坚持客观公正和依法办事的原则,一味讨好和顺从领导,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出具虚假会计报告,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是由于某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和工作懒散,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只记账,不理账,不对账,不清账,将实质性收支挂往来账等,使企业往来挂账长期不清理,挂账混乱,形成坏账、死账、呆账较多,造成企业不良资产较多或资产不实等问题,有时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是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业务部门协调不够,各项业务不能有序进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如有的企业由于材料采购人员、物资保管人员或物资供应部门不配合,不能按规定将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的材料办理暂估入库,导致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不合理,造成企业材料成本核算不真实。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会计领域出现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信息不真实的现象,需要由审计部门来监督检查,进行纠正处理,因此,许多人把审计比作经济医生。那么,就应该把内部审计比作企业经营管理的保健医生,能够随时发现和事前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能够督促企业及时纠正,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保持机制健全,健康运行。

(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同样具有监督职能,但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和全面性。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大的企业集团开展审计项目,一般采用对所属的子、分公司进行抽审的办法。而企业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时,一般是直接针对某个子公司或分公司开展的,内部审计可在企业集团内部针对各子、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项目,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更能起到随时监督和随处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开展的许多项目还可以起到事前监督的积极作用,如企业的在建工程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对工程预算、计划和工程结算书等资料进行审计,还要经常随同基建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针对工程施工中所需材料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同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因此,内部审计对企业在建工程管理的监督更具及时性、全面性和细致性,更能起到事前监督的积极作用。合同管理审计也是如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合同订立前进行审计,如有条款订立不合理的现象,则可在事前进行纠正,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还具有服务职能。因内部审计属企业内部的职能管理部门,因此内部审计在监督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为企业经营管理献计、献策,提供好的审计建议或意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经常深入本企业基层进行审计调查,对本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也较熟悉,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敏感性较强,具有容易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更具实用性等特点。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往来于本企业各子、分公司之间,他们还可将经营管理好的子、分公司的成功经验传授给经营管理较差的子、分公司,将各个子、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优点、缺点进行互补。

三、企业内部开展的对所属子、分公司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全面履行职责,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企业内部对所属子、分公司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责任人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责任人任期内对上级下达的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及实施后的效益情况,任期内财务管理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任期内经营管理过程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情况以及职工收入的增长情况和职工生活改善情况等,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其任期内所取得的成果和指出存在的不足,促使责任人不断改正缺点和不足,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而在企业内部各子、分公司开展这项工作,只有内部审计才能承担,因此,更加证明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企业内部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等项目的重要性

在企业集团内部,除了设立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外,还要设立辅机构,如为解决职工生活方面的问题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的修理和维护的修理机构,以及为使企业淘汰和报废的设备及废旧物资能够得以充分利用而设立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机构等,这些机构往往规模小、业务单一且特殊。由于它们在企业内部不是主业,常常不被领导所重视,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而这些机构也常常容易被外部审计所忽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保健医生,在对企业进行全身体检时,常常会看到这些机构和部门,因此内部审计在开展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同时,还要经常对这些特殊的机构和部门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等项目,以便经常了解和掌握这些机构和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它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使它们能够保持正规化、规范化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保持全面的、健康的、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