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解决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指引农业经济向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让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变得更加科学化。信息技术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类型,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还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传统农业模式以及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积极引进各种信息化技术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但是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需要当地政府能够从实际出发,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动力。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资金支持

广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进而制约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1]。由于资金支持问题导致内各个地区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的目的,无法形成紧密联系的信息网络,使得个别地区信息收集较为滞后,难以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支持的缺少直接影响农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农业创新项目的发展,使得信息化项目进展受到了阻碍,容易出现恶性循环。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完善的设施支持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配备更加完善的信息化设施才能够使得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共享和更新,然而由于资金欠缺,使得信息设备难以配置齐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成本投入较高,设定的网络覆盖面范围较小,个别农民也难以承担较高的信息费用,导致信息化建设工程不能积极推进。设备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需要有关部门认识到信息化设施的重要性,尽快解决信息化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1.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少通畅的信息传播途径

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信息提供更好的传播途径,促使农业信息在相关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有效传播。然而目前广西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难以及时了解到有关农业发展的新信息,导致农民的信息接收出现了滞后性问题。除此之外,在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时没有重视对资源网进行建设,导致信息渠道获取途径过于单一,难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工作。

1.4农民普遍缺少信息化意识

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主体,然而目前农民普遍缺少信息化意识,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因此难以配合政府部门完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即使向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影响难以使用这些设施,无法起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2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的主要策略

2.1积极投入资金,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主要是政府部门牵头,极少数是通过社会多种途径进行资金赞助以及农民自主投入建设而成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政府部门在投入资金时也可以积极鼓励社会上相关人员展开投资,减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基础[2]。或者政府可以设立建设基金或者投资基金,对投资或者参与建设的运营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福利扶持,提高投资吸引力。同时也需要积极和互联网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以投资企业为基准点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站点,将商务活动和农民服务进行紧密的结合。服务站中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够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设备不完善问题。

2.2加快信息创新速度

为了保障农业经济信息建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加快对信息技术的创新速度,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进而构建一体化的电子化系统,在网络上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核实、采集,对信息的流通和农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管。相关部门也可以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得信息化建设可以更进一步。

2.3重点建设人才队伍和数据库

人才是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广西要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引进各类新型人才,由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管理工作。首先对于目前在职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实施定期信息技能培训,革新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完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和农业院校的高等人才进行沟通和联系,利用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人才前来就职。人才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相关部门还要重视数据库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构造大型的信息数据平台。平台可以将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农民,满足当前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使农民可以更好地学习新型种植技术或种植理念,同时还需要对平台实施动态化监控,及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更新。

2.4提升农民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

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助力,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促使农民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推广和宣传,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告知农民信息化设施的具体使用模式,带领农民参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示范。其次,政府可以组织各种线上教育活动或是学习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以直播的方式向农民讲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以及意义[3]。直播是目前一种较为流行的推广手段,可以向农民进行线上面对面讲解,并且还可以通过平台和农民进行适当交流,解答农民随时提出的问题,可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效果,扩大推广范围。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2

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加以客观论述,保证当中隐藏的技术性问题得以快速提炼整理。同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制定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方案,借此改良既有农业生产服务模式,为今后信息化人才队伍系统化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修缮、农业产量增收,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科学化改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措施

前言:

社会主义和谐秩序维持的重点便是处理好三农问题,须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便是信息和市场化,如今在农业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已经得到全面贯穿。在此类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投入支持力度,令不同区域专属农产品种植供应效率和单位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村和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灌输应有的支持辅助动力。

一、农业经济控制信息化改革的内涵机理论述

在信息时代作用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实际生产环节投入控制,令既有农产品种植生产实效得以系统化改善,为今后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至于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将细化为:

(一)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业发展始终需要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令他们愿意为农业科技教育奋斗终身,保证不同区域农民文化素质和知识应用水准的同步提升结果,全程结合创新型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生产投入支持,保证农业生产水准得以有机化改善。

(二)农业实际生产辅助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需要各项生产要素的支持辅助,如水资源、土地、空气、光照等要素,针对以上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就是灵活化发挥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功效,覆盖落实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整改方案,为今后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创新前景绽放,集聚适应实力。

(三)农业市场管理的信息化

主要就是维持农业市场信息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农民能够更为清晰动态化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且以其作为导向媒介,进行对应农产品系统化种植和市场销售。再就是农业市场信息化改造,要集中凸显农业控制的先进性地位,凭借最新技术设施带动对应生产管理程序创新进度,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各类创新型生产信息集中辅助作用下,农业生产模式会变得愈加便利快捷,使得今后生产力得以稳固提升。

二、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修缮,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有机贯彻

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缺陷问题,将会直接产生农产品买卖困难结果,不单单令资源和农民经济成本产生严重损失危机,同时会令市场秩序处于严重紊乱局势。而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推动农企合作进程,令特定产品在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多元化销售模式覆盖落实,奠定基础。

(二)快速将传统型农业改良发展成为知识型农业

所谓传统农业,实质上便是资源型农业,其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模式或是信息化操作技术方面,都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相比之下,知识型农业主张利用各类先进知识和技术设施,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监督指导,使得以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创新修整。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始终不能根除,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知识型农业机制过渡转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三)培养农民信息化专业操作技能

农民始终是农村核心生产者,如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欠缺,单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必将不利于今后农村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开放。人才是农业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要做的,便是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有效率地培养并供应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配合各类渠道进行农民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令他们逐渐产生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态度,愿意主动地结合信息化操作手段进行农业发展前景系统化带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本身系统性较强,需要相关机构予以大力支持配合,长此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如今我国要做的,便是主动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实效,使得农业理论和科技快速地融合到实际生产工序之中,为今后人民工作压力舒缓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便利支持性条件,最终维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进程。

作者:张伟 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参考文献

[1]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02):123-136.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3

 

1.前言

 

对于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来说,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使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保持信息的联通,使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而且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也会由于信息化的作用而得以扩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因为信息化的原因也会顺畅有序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进而加强了城镇化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帮助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找到理想的实验基地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3.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

 

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3.4信息化意识薄弱。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4.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4.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

 

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切实需要的。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促进信息高效、实时、便捷的传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4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共享,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2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首先,农民在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时能够是使繁琐的生产过程变得智能化、便捷化,其次,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能够使农民及时利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及时了解到其他城市及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并通过网络技术及时学习最新农业生产技术,获得最快的农产品销售途径。

2县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中的主要问题

2.1相关领导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相关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是制约县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有部分县区农业经济管理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为主,主管部门的领导也趋于老龄化,本身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过去,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也使得其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不能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导致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进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推进。2.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和利用不到位。虽然我国县区在积极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引进了先进的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进行的并不到位,不仅开发的程度低,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也低,甚至有很多时候还是会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进行管理,这就使得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和价值,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也不能做到资源的共享,致使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3农村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弱。相比与城市来说,农村的基础建设工作还是相对落后的,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农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要慢上许多,虽然现如今我国县区农村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老旧思想的限制,致使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进而造成农村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3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3.1健全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市、县、乡、村,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传到千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跃在全球,从而规范信息市场,整合信息资源。3.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第一,加大农业经济人才培养力度,聘请具有较高农业经济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县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第二,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全面提高管理部门的整体科技水平,并提高人员的自我意识与思想觉悟。3.3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第一,提高各县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对科技产品的投资与支持,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等支持县区进行自主研发,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为成功研发技术奠定基础;第二,由于政府资金与支持力度有限,因此应与当地其它自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来促进县区相关科研部门对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研发,而县区政府则需要按照“谁投资谁有利”的原则,对投资企业进行不同方式的奖励,利用融资等方式促进县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数据库;示范基地

1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果。

2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依赖网络基础设施。基层政府资金缺乏,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更多的是为了人们日常通讯的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目前农业信息化管理在基层的应用比较缓慢。

2.2高素质人才紧缺

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分析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但是我国农业经济不发达,现阶段依旧存在传统的家庭式小规模经营,缺少信息化管理的环境,并且很多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不愿从事农业管理行业,造成高素质人才紧缺。

2.3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在农村地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基层领导欠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理解,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农业生产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并不清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

2.4农业管理体系不完整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并不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管理工作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

3提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政府需要加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有利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网络需求,尤其是专门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网络建设,为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基层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通讯体系,对通讯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实现农村地区网络的全覆盖。搭建完善的农业发展平台,实现对农作物的生产、销售等一体化农业经济管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村民享受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好处,提高农民收益。现阶段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带动电商行业的发展,村民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与运输,给农户带来了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需要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给予农民农业经济发展相应的政策扶持。

3.2注重农业人才队伍培养

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对应的人才支持,为改善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还可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养,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潮流。基层政府为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可以使用一定的政府补贴、提供高薪的方式来留住人才,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投入,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熟练使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增加农户的收入。例如:政府部门为提高农村地区农户的基本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采用农业知识进乡村、信息技术进大棚的方式来增强农村人员的技能,帮助农户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

3.3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

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农民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误区。为加强农业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地区农户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来建设农村。加强群众的宣传学习,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扩大宣传力度,使用农户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宣传目的。宣传人员应使用优秀案例,帮助农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开阔的应用前景,需要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农村地区建设中来。基层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普及最新的政策方针,提高农户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现代化建设,将农村地区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3.4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在基层建立专业的服务部门,立足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帮助农户解决生活问题,尤其是农业生产问题。通过农业部门的建立,更好地服务于农民,为农户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地区农业发展。针对农村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可以使用淘宝、拼多多网络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为提高农村地区农作物、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注重品牌化建设,有效利用知乎、微博等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地区一些较好的农产品。为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需要对服务模式进行有效升级,综合为农户服务。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需要注重与农户的沟通,使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解决农户的疑难问题。开设专门的对外窗口,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工作,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综合发展;信息技术

1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根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也承载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使命,因此,在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农业的根本地位和重要作用。农业是支撑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提高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较少,因此,需要积极研究并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瓶颈、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深入推进,信息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向。信息化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对海量信息的整合,既可以实现对信息的筛选和分类,利用大数据技术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词对信息进行检索,又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图形化表示,同时进行分类存储,基于存储结果进行分析或者预测。信息化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帮助工业化进程加快,因此,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成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从事农村经济工作的工程师和管理者都将会大有帮助[2]。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途径,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对于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2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现状

2.1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更强的时效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从传统模式开始向信息化模式过渡,很多农村企业和农民个体商户开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和存储过程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在线管理活动。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基础,其生产效率的高低和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3]。当前,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及时的信息和对这些信息作出更快捷的反应,因此,农业经济管理需要更强的时效性。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和通信设施的落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更是得不到保证,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时效性的关注和研究。

2.2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更强的实用性

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毕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工农业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属性。因此,农业产品需要加快流动,实现由一地到另一地或者由生产地到需求地的快速流通,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当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还没有合适的途径获得快捷的第一手信息,不能根据信息导向及时对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等作出安排和调控,从而表现出农业经济发展实用性不强的弱点。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实用性的关注和研究。

2.3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更强的综合性

农村经济涉及的层面较多,既包括农、林、畜、牧、渔、副等行业,也涉及供电、供水、供暖、运输、财政、气象保障等要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处理不完善,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甚至为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调控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其综合性的研究和关注,将多种制约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保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并且实现综合性和均衡性发展。

3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的创新途径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关注并努力实现其快速性、均衡性发展,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信息化技术在当前很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例如,信息化技术在各种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也逐渐向智能生活方面渗透。信息化技术具有便捷、迅速、高效等诸多优点,是提高生产率、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其实现途径,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

3.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化数据库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涉及对各种农产品信息的处理,既包括价格,也包括产量,甚至还需要研究和关注运输费用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表现。因此,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构建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性环节。农产品信息化数据库可以以村为单位,也可以以乡或镇为单位构建,这样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同时,数据库需要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能够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快速搜索,以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对农产品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对数据库安全方面的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并且不会受到网络攻击,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和运行环境。

3.2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

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具有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检索等功能,有利于实现对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科学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提高信息收集的广泛性,有针对性地对信息特征进行提取,同时,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并缩短信息处理流程,对信息检索精度进行精确化设计,并提高数据存储容量,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大容量存储,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效益。

3.3提供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目标都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效益的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同时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信息化技术的综合运用水平。当前,为了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更加广阔的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全面的农业相关信息,既要有咨询方面的,也要有市场需求分析,还要有市场发展形势预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够实现对农村经济的有效管理,从而拓宽农民的生存空间并提升生活质量。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