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1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今天早上第三节课,侯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为“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老师先跟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然后故意找了一个不太认真的同学批评一下,寻问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被老师批评后会有什么感受?心情会怎么样?“生气”“难过”……答案五花八门。

   接下来老师说我们在学校里,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很多,也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面对老师的批评,你是怎么对待的?同学们都纷纷分享了自己曾被老师批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大胆地说出心里的感受。接下来我们了解了不能恰当对待老师的批评,后果很严重,既影响学习又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后来我们同学讨论相处了很多化解矛盾的方法。首先要理解接纳老师,再换位思考,如被老师误解了,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带着思考走出了课堂。

   下午,科学老师又帮我们班出了一条新规定:上课认真的同学有国分,加分可以抵一次罚抄。结果科学课上,同学们非常认真,捣蛋的同学也消失了。看来,科学老师的这一招真灵。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2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传统文化 流行文化 练习辅导

[中图分类号] B84-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62-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从外部看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就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风行,以及哈佛幸福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幸福感的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把“幸福课”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乃至一般课程中去。不过,如研究者苗元江[1]所述,在幸福感研究中,仍然是研究影响因素的多,而干预研究少,尤其是在国内的幸福感研究文献中。在知网中用“幸福感”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相关文献17200余篇,但是在涉及幸福感的干预策略时,大多数研究只是泛泛的提到一些所谓调节身心、调节情绪等大的方面,缺乏具体策略和实施步骤的论述。这就间接或直接导致了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时无所适从,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传统文化误区

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部分组成。[2]尽管大多数文化并不反对追求幸福,如在美国文化中,追求幸福是宪法赋予个体的权利;但在在很多传统文化中,“追求快乐”通常被理解为“享乐”,是懒惰的象征,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享乐主义通常被看作是贬义的。

如中国孝道文化中的“守丧文化”,这种文化可能有助于个体消极情感的表达,缓解个体由于失去亲人而导致的巨大压力(在心理压力指数量表中,亲人离世是压力指数最高的项目),但是过于沉重的守孝文化,如守孝三年、不得婚娶、不可以贴春联等,给个体表达积极情绪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又如“淑女文化”,视笑不露齿、谨言寡笑等为女德[3],虽然这些所谓的“封建礼仪”已经很少人谈起,但是其影响尚在。当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限制时,“替代动机”效应的发挥,学生彼此之间的非言语的相互影响削弱,而非言语沟通在沟通效果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间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沉闷无比的课堂。

又如所谓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即男性限制悲伤情绪表达的文化。Schut等人(1997)的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调节情绪的策略对于改善男性的心情更有效。[4]Pennebaker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我们可以通过书写过去痛苦的经历来降低个体的焦虑情绪。[5]但在实际操作中,如在笔者个人布置的学生作业中,很少有男同学会写出自己的痛苦经历。

对于文化误区,教育者首先要能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存在,然后应该明确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性的引导。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究竟有什么意义?研究者Fredrickson(1998)提出了有关积极情绪功能的拓展――建构理论。[6]她认为积极情绪让我们在面临问题可以采用更为多样化的解决方式,思路更广泛,而消极情绪只是追求尽快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思路较为狭窄;积极情绪可以带来长期的和间接的收益,而消极情绪带来的收益是直接的和即时的;积极情绪可以缓解由于消极情绪而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更可能有效的对抗压力;积极情绪也会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事业更可能成功,这些又进一步带来积极情绪。[7]更为关键的是,Fredrickson并没有否认消极情绪的价值,她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能都是必要的,但二者的比例应该维持在3:1以上,积极情绪比例太低,人们容易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而消极情绪比例过低,则可能导致个体处于一种轻狂、不现实的情境中。

二、观念误区

(一)“享乐就是幸福”

有些学生把幸福与享乐联系在一起,认为“享乐就是幸福”。但在研究中,研究者却发现享乐浓厚的活动并不能带来较多的快乐感。如田宪华(2010)[8]针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更可能在体育休闲中,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台球、轮滑、滑冰、滑雪、瑜伽、健身、登山、散步、旅游、慢跑、跑步等活动中感受到沉浸体验;其次是一般个人嗜好,如弹奏乐器、跳舞、绣十字绣、做手工、绘画、阅读等活动;而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打牌、逛街、吃东西、聊天、聚餐等活动则在获取沉浸体验中排行较低。

幸福更多与追求联系在一起[9],如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沃尔夫(W.Bran Wolfe)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他的幸福哲学:“如果你观察一个幸福的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他或在造一艘小船,或在谱一曲交响乐,或在悉心教育自己的孩子,或在花园中照看大丽花,或在戈壁滩上耐心寻找恐龙蛋。”

(二)“感觉不好”无助于提升幸福感

有些学生认为感到痛苦就是不好的。如在我们布置书写痛苦经历的作业中,有些学生感觉不好,抱怨有失眠行为,情绪波动较大,有些学生不时有哭泣行为,还有些学生强烈抵制作业。

但实际上,感觉不好也可能有价值。在Pennebaker等人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实验组的被试者书写自己最痛苦的经历,对照组的被试者则随便写一些内容,结果在最初的四天内,实验组被试者的焦虑水平上升了,显然他们感觉不好。但是又过了几天后,实验组被试者的焦虑水平开始下降,而且下降到原来的焦虑水平之下,他们的焦虑状态得到了改善,这种改善在持续一年的追踪研究中保持稳定。显然,有时感觉不好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三)“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很多学生认为,幸福源于顿悟,源于突然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就像海子一样,认为可以“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许多幸福感干预研究中,长期的干预活动是最常见的模式。如以当前在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冥想研究为例[10],在大多数研究中,冥想训练会持续8周,每天1小时左右的训练,尽管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持续10天的冥想训练就可以增加个体的幸福,但是显然,这仍然是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活动。从这些研究来看,提升个体的幸福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可能在一次或两次课程中实现提升学生幸福感或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三、教学模式误区

中国传统的心理学教材中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阐述,但是对于大多数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要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确较为困难,而讲解这些理论知识费时费力,也难以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的联系。

也有一些教育者可能会模仿哈佛幸福课,引入大量的研究案例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中虽然案例能被学生理解,修正了上述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但是同样缺乏对学生行为活动的指导。在美国许多大学的教学模式中,“授课”与“辅导”是并行的,有一次授课时间,就有一到两次的小组辅导时间,哈佛幸福课也不例外。哈佛幸福课上课人数可能有几百人,但是小组辅导只有十几个或更少的人数,因此哈佛幸福课就有了人数可观的助教团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得到 “因人而异”的辅导。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模式,方向应该是明确的。我们认为可以借鉴体育课程的授课模式,这是一种成熟的授课模式,而且体育和提升幸福感都属于健康教育。当然,具体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仍然是现实的问题。此外,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不能以活动的趣味性作为引入的标准,而应该以活动是否得到明确的研究支持为标准。目前得到明确研究支持的、有长期效果的干预活动并不多,主要有感恩、冥想、体育运动、乐观、促进亲密关系等。

总的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仍然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以及相关研究的支持。

[ 注 释 ]

[1] 苗元江.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学版),2011(5).

[2]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

[3] 翟学伟.中国人的脸面观[M].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4] Schut,H.A.W.,et al.Intervention for the bereav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two counselling programmes[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7(1).

[5] Pennebaker,J.W.Writing about emotional experiences as a therapeutic process[J].Psychology Science, 1997(3).

[6] Fredrickson,B,L.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

[7]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王B译.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 田宪华.大学生休闲活动中的流畅体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3

【关键词】

人工流产;无痛;护理

Painless artificial abor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SUN Fengju,LIANG Jing,WANG Juan,et al.Shandong Laiwu Steel Group Co,Ltd Hospital,Laiwu 2711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in induced abor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the overall rol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The 628 cases of abortion in early pregna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 groups,A group of 316 cases(painless abortion group),B group of 312 cases(conventional abortion group).Analges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blood pressure,respiration,heart rate,abortion syndrome,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patients before surgery,mental state,etc.for comparison.Results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Abortion; Painless; Nursing care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38

作者单位:271104山东省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妇产科

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失败的补救措施,传统的人工流产术,患者痛疼难忍精神紧张,易发生人流综合征,给患者造成痛苦。为减少患者痛苦,近年我科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结合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效果满意,现将丙泊酚无痛人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8例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确定为早孕且自愿流产者,孕8周以内,年龄平均27岁。随即分为无痛人流术组316例(A组),常规人工流产组312例(B组)。

1.2 方法 术前禁食4 h~8 h;排尿;持续心电监护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面罩供氧。A组由麻醉师监测,静脉注入丙泊酚2.0 mg/kg,每10 s约20 mg,意识消失后施行手术。若术中出现肢体活动,可按1.0 mg/kg体重补充推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不使用任何镇痛剂行人工流产。

1.3 观察指标

1.3.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症状特点,由被调查对象在人工流产前进行自评,调查中,严格保密,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1.3.2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术后感觉及疼痛比较。

1.4 镇痛效果评价 按WHO标准将疼痛分为4级。0级:无痛,始终保持安静、合作;Ⅰ级:轻微疼痛,略显痛苦表情,能合作;Ⅱ级:中度疼痛,痛苦表情,难忍受,欠合作;Ⅲ级:重度疼痛,明显痛苦表情,不合作。

1.5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 A组316例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B组43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23例发生性幻觉,持续15 s~5 min不等,消失后均未出现反复现象。

2.3 观察生命体征与生理参数 A、B两组术前和术中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心率、呼吸有较明显改变(P

2.4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子宫收缩幅度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术后感觉及疼痛比较 A组316例全部无痛感觉下进行;B组312例中,轻度188例(60.5%),中度82例(26.1%),重度31例(9.8%)。两组术后感觉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6 人工流产术前,除精神病性因子、强迫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

表1

人工流产SCL90各因子分比较

因子躯体化精神病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敌对

常模1.37±0.481.29±0.421.50±0.591.23±0.41

1.43±0.571.65±0.511.39±0.431.62±0.581.48±0.56

A组1.51±0.381.28±0.551.92±0.66*1.69±0.55 *1.40±0.47

1.78±0.371.87±0.46*1.74±0.411.75±0.53 *

B组1.46±0.231.26±0.461.87±0.49*1.57±0.67*1.41±0.45

1.77±0.281.79±0.65*1.71±0.321.72±0.79*

注:与国内常模的比较P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根据受术者反映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宣教,满足其对无痛人流的心理需要。以各种相关的科学知识为依据,给予个性化指导,让患者了解疼痛的危害及镇痛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从而取得受术者信任,使之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3.2 手术前护理

3.2.1 手术室的环境宽敞明亮,室温25℃左右,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个性化音乐疗法,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2.2 受术者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常规消毒。指导患者腹式呼吸3~5次后,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

3.3 术中护理 麻醉师示意麻醉成功后,术者开始行吸宫术。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者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性幻觉[1]。手术操作完毕后即可唤醒患者。协助患者摆好舒适,因有时患者初醒后会觉头晕,四肢不自主颤动,此时应守护患者床边,防止坠床,并给予保暖防受凉。

3.4 健康教育 检查患者已完全清醒,观察30 min无不适可离院。术后注意休息及卫生,严禁一个月内性生活及盆浴,阴道流血如超过一周未干净或多于月经量及有腹痛、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术后当天不能驾车及做精细、高空作业。

4 讨论

孕期是妇女心理最微妙,最复杂的阶段,由于孕妇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变化,而引起了孕妇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对首次人工流产者,尤其是未婚女性,对手术本身的安全、痛苦有无限的忧虑和惊恐,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2]。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会造成或加强其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3]。在清醒无麻醉镇痛状态下进行,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与不适,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症状。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2%~13%[4],本文A组316例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B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43例,发生率为13.7%。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镇静催眠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迅速而完全,无成瘾,无蓄积中毒现象。而传统的盲刮的剧痛给受术者造成了精神上的压力和恐惧,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高,A组则无一例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无痛人流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采用传统人工流产者,提高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人工流产不仅危害妇女的生殖健康,还影响妇女的心理状况。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流产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维护女性健康,如程金莲[5]的心理疏导及林羽纶等[6]音乐辅助治疗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职能角色,熟知疼痛的相关知识,便于针对性地护理,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张方.丙泊酚用于无痛吸官术致性幻觉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081109.

[2] 石碧珍.未婚女性异位妊娠86例的护理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54.

[3] 王振英,郭梅,李淑英.择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护理学杂志,2004,19(8):9.

[4] 曹泽毅.中华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78.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4

1 走出误区,克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不良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的心理教育活动,以此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目的。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集中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学科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医学化”倾向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医学模式,忽视教育模式,偏重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的矫治,忽略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学科化”倾向主要指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正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术语,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真正的目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形同虚设,应付各种检查。正如有人所说,“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升学时不要”。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表演”课、“作秀”课,通过课前排练,心理课形式上很热闹,其实并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孤立化”倾向指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问题学生,忽略了全体学生。同时,也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2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

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自己的知识。前面两项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唯独第三项知识很少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理想抱负等。

第三种知识的获得,一般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方法都要在学生身上落实,一切教育成果都要在学生身上体现。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和训练,自我培养和优化各种心理素质。切忌“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旧教学模式,要注意学生独立需要的满足。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我设计了《我的情绪我做主》的课堂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做“情绪蛋糕”:下面的圆形图案是周惠同学一周来的情绪状况,请你仿照此图案给自己做一个“情绪蛋糕”。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周内你的情绪状况如何,出现过多少种情绪,并分别估算一下,每种情绪约占一周中的多少时间,算出它的百分比(%),最好用蜡笔涂上颜色,好心情可用明亮的颜色,不好的心情就用灰暗的颜色。

对以上情绪,你的表达方式是:

A.说出来( )

B.用动作表现( )

C.藏在心里( )

D.用表情表达( )

你觉得最差的一种表达方式是( )

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自我探索,轻松中有思考,互动中受启发。

3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活动课,可见,它十分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要通过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接受训练和启示,在活动中得到领悟和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对父母的爱给予回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每个同学回忆最近一段时间内,父母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和专心学习做了些什么事,你为父母又做过多少事?请填到下面的“天平”上。

父母为我做的事情: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5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5月25日,我和本校的4位同事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我自20xx年9月参加工作已有六个年头了,但是担任班主任才从去年开始。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培训机会时,非常的激动。

这次培训一共听取了3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

25日上午郑学志郑老师向我们作了《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郑老师结合自己班级的详实鲜活的案例,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诠释自己提炼的教育理念,谈了班级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建设,都为集体付出;用行政功能将班级重新建制;根据学科特长设置岗位,根据学生能力特长设置岗位等。这套自主教育管理理论,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习生产力。

25日下午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万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教育是温度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开心时,陪伴在身边的那张笑脸;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受伤时,守候在身边的那个身影。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加斑斓;有温度的教育,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温暖。做为一名教师,万老师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温暖源,她那温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幸福的学生生涯。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永远都能有温度,万老师也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劳和汗水。钦佩的同时,我也为之感动。万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出色的教师,什么是优秀的班主任!作为年轻的教师,年轻的班主任,需要向万老师学习的太多!

26日一整天的学习都是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的专题报告。听完李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到李老师是一个真心实意做教育的好老师。过去体会到的师德只是追求的一种外化,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而现今的师德追求的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它包涵教师的思想境界、理念、行为、业务水平等内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正如李晓凡老师所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最光荣的事。

这次班主任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明白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需要艺术性和实效性。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这次的教师培训,尤其是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经验介绍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老师和班主任工作。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要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学习。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必须有爱,教育也需要技术。没有爱的技术是危险的,而无技术的爱是无力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的智慧,独特的工作方法,宝贵的工作经验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教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通过各位优秀老师的经验介绍,使我认识到与他们存在的差距,在处理偶发事件上,有时缺乏教育机智。在班级管理上,有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导致自己辛苦不说,又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爱无边,师爱无痕,也许只有无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最深的痕迹。那么优秀的教育机智,工作方法从何而来呢?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只有从读书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探究、及时反思、善于总结中得来。

我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我们都是普通教师,学识不够高,方法也不够灵活,要多向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学习好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进行变通应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想自己的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先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我看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好读书,喜欢积累,在工作中勤于反思,及时总结。我打算继续多读书,多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我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学习,研究学生、家长、社会的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20xxc年11月9日-11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xx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10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经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教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此刻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样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向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平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坚持一个进取向上的状态,比如进取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进取对待;应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经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教师,可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我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教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经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教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头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此刻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我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头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范文6

2022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我参加了白下区首届心理教师的培训,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我解决了不少在工作中所出现的难题,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现阶段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比如轻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经过学习我试着将所学到的心理知识运用到教育工作中,现小结如下:

  一、调整自己,优化与学生的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会产生心理优越感,有时考虑问题会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轻易忽略学生的感受,而导致一些不够客观甚至是武断的结论。因此首先要调整自己,放低姿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学生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四周的事物,取得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和信任,让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接受我。在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学生对自己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深切关心,了解学生的内心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会给他在情绪上或是行为上带来一些影响,这时学生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有时教师几句暖和人心的话,一些关怀的表示,都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理解。在得到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循循善诱,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吐露真情,启发学生正确地表达所要表达地思想。教师应该尽量弄清事情地来龙去脉,冷静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地倾诉来发表自己地建议。当弄清事情原委后,再帮助学生说明他自己的主观看法,这样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

  三、针对差异,不同辅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性格、爱好、习惯、爱好等等。那么在做心理教育工作时就是因人制宜,既要注重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明白他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具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2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2022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