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蒙氏教育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1
【关键词】蒙氏数学教育 ; 小学化
当我们走进蒙氏工作室,首先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工作柜上所有形形的教具,当大家去浏览教具的时候,也不难发现数学区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板,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些教具所蕴含的意义而给它加上了“小学化”的标签。
一、蒙特梭利数学教具设计背景
我们所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这还需要我们看看蒙特梭利博士与这套数学教具的渊源。蒙特梭利因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十三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而在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为了更好的学习数学,她在十六岁进入达文奇工科大学学习。这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在她一生的实践和讲学中,她整理和设计了很多教具,她设计的每一份教具都蕴含着深刻的涵义。这些教具涉及的领域是很广阔的。老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不断地制作新的教具。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她选择感官与数学这两个领域,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几乎世界通用。蒙特梭利博士把这个大多数人认为最难学、最难懂的学科变成了最有趣、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真正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是需要方法的,孩子的数学心智是可以激发的。”
二、对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当我们看到“加、减、乘、除”运算板时,因为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操作,会用我们成人的经历和自己的固有模式去看待这份教具,因为我们学习数学的经历就是死记公式,按部就班的执行运算方式,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门学科是很枯燥和另人苦恼的,甚至有些人还因为数学学不好而受到过不同的“惩罚”。这些我们头脑里根深谛固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对蒙氏数学教具的明确认识。
在大家的周围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你发现孩子喜欢音乐、喜欢语言、喜欢绘画,惟独数学,无论那方面的书籍,除了走迷宫孩子喜欢,学认数、学加减孩子特别讨厌,其实这是孩子的通病。正如世界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大自然为孩子准备了学习知识的一切环境、语言、绘画、音乐等,(令成人最感到头疼的语言其实就是孩子由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到别人的声音而学会的),但却没有展现数学的精密、准确和秩序,幼儿数学的倾向缺乏萌芽的机会,因而感到痛苦,并成为日后进步的障碍。”
三、数学教育背后的意义
世界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认为数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知识,用来生活的工具,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严密、精确的秩序心。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开始,从小塑造。在孩子的心智定型前进行塑造和培养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要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是培养自律性、条理性、创造性及精确秩序心的一门学问。数学教育的学习使孩子们进入了深度思考的阶段,在这里,蒙特梭利博士告诉我们:“人与生俱来就有数学心智”。她认为秩序感是人的本能,只是由于环境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各种差异。所以后天的教育环境对启发幼儿数学心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是简单的、机械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背诵各种公式,而是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中,幼儿自发的建构知识,能力的过程。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经验、不断地探索、发现、建构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将抽象的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工作的方式和自由的操作探索形式,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建立秩序感、专注性、建立数概念、开启幼儿原有的本能。从生活中,教具操作过程中,理解数概念,培养秩序性,进而达到内在秩序的发展。
通过有秩序的学习方式,发展孩子自发的思考,从而主动地探索教具本身的意义,喜欢去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教具的内涵,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从事了几年蒙氏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在操作中乐此不疲的自己研究和主动地学习,在蒙氏数学环境中,孩子们自己建构了思考的能力。这些学习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把1-100的数字进行排序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因为有了“一百板”这份教具,老师只是给孩子提供了这份材料,然而孩子自己经过对这份教具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序规律,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获得和理解的。
我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已经上小学的家长反馈的信息,她说,她的孩子接受了三年的蒙氏教育,上小学以后,学到10进位这方面的知识,孩子说,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他是通过操作教具自己理解获得了,而其他的孩子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机械,很难理解10进位。但是这个孩子因为有了前经验,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所以,大家要正确的认识蒙氏教育,蒙氏教育更多的是在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做准备,而不是现在必须要学会什么。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2
争议焦点
支持方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中自发地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更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反对方
中国的“蒙氏班”大都是“蒙事班”;蒙氏教育法来源于对残障儿童的训练,对正常儿童并不合适;蒙氏教育法提倡给孩子自由,会培养出任性的孩子;上蒙氏幼儿园以后上学有困难。
专家访谈
于春林
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内知名早教品牌“爱尔贝早期教育中心”创始人,多家育儿媒体专栏撰稿人。
请简单介绍一下蒙氏教育法的主要特点。
蒙氏教育提倡自由原则,主张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以孩子自由活动和自主发展为主导。认为无论老师或家长,对孩子都不可发号施令,也不必施以奖惩,而是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套理论,蒙台梭利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备好的环境”、“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和“蒙氏教具”。孩子们在为他们特设的适合他们成长和活动的环境中,通过自己操作蒙氏教具进行学习,而“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并不主动干预孩子的活动,仅作为观察者、示范者,在必要时对孩子提供帮助,以协助儿童自然地成长。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蒙氏幼儿园的争论很多,甚至有人称蒙氏幼儿园为“蒙事园”,您怎么看待这种争论?
这首先是因为家长对蒙氏教育还不太理解,其次是一部分办蒙氏教育的人,做得不够正规,再就是师资达不到要求。据我了解的国外的情况,对蒙台梭利的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经过2个月的蒙台梭利理论学习,9个月的实习,方能取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而国内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老师接受蒙台梭利教育的培训时间很短,一般就是一周、10天,最多15天,这对一些知识面窄和理解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是不够的。另外,蒙台梭利教育非常依赖于老师的爱心,而当今社会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正在让部分老师的爱心越来越少。
蒙氏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已操作教具学习,老师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再去协助。但一些家长质疑:一些老师好像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问,只让孩子自己玩,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现在的确有一些人,包括蒙氏幼儿园的经营者,都把蒙台梭利教育理解成了自由教育。自由在蒙台梭利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自由一定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蒙台梭利教师的任务,第一条就是帮孩子建立常规,并不是任由孩子玩,教师也不是不管不问,盲目地放纵。孩子很快会知道,只有当他遵守规则后才能获得自由。
您说到蒙台梭利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建立规则,那么,孩子在上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过程中会学到哪些规则?
根据不同的班别,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的不同,制定的规则也不太一样。一个班上建立的规则不会太多,因为,规则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容易从规则里面体验到自由。
不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是必须建立的:
“别人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打扰别人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这条规则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我不打扰别人,我就获得了我工作时别人也不能打扰的自由。
“绝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
“不是自己的就一定是别人的。是别人的就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你要工作,就必须在工作台上,否则你不可以工作。”
“一次只能选择一个玩具。”
这样的一些规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马上能体验到自由。越是最初进来的孩子,建立的规则越简单。
蒙台梭利教育不提倡批评和惩罚,孩子怎么能形成高度的自律?
蒙台梭利有个原则,叫错误控制原则。就是你必须按这个做,不按这个做就做不下去了,教具具有自动纠错功能,这是蒙台梭利教具设计的特点。
在其他日常生活里也体现这个原则。比如分区教学,不同的教具摆放在不同的区域,要使用玩具就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大孩子和小孩子选择的教具或玩具不一样,所以大孩子和小孩子也就自然地分开了,教学环境有序,孩子互相之间就互不干扰了,无需老师组织教学。这其实是让环境来控制人。环境有序,孩子的行为自然就有序了。行为有序,导致精神有序,高度的自律也就形成了。
蒙台梭利教育跟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很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有没有一个国际的机构或国内的相关机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说必须到这个机构拿证才可以办这个学校?
现在没有。蒙台梭利国际协会在荷兰,美国也有蒙台梭利协会。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在北京,主要负责人是梁志焱。这个协会也开发一些产品,也做一些培训,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控制机构。
有些家长担心,年龄大的孩子和年龄小的孩子一块上课,年龄小的孩子会不会处于弱势,得不到相应的学习机会,而年龄大的孩子有可能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我们教育孩子,就是为了未来面对社会。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本来就是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老有少的各色人群,并不都是同龄人,在学校里面对类似未来社会的各年龄层人群,将来会更容易适应。
第二,大小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各自都会获益良多。年龄大的孩子会把最合适的方法教给年龄小的孩子,不但让年龄小的孩子学会了,而且自己也能深化认识。
有人认为蒙氏教育以感官教育为主,主要适合1~4岁的孩子,5~6岁的孩子不太适合,是不是这样呢?
不是。我认为,蒙氏教育更适合的应该是学前教育的3~6岁的孩子。蒙氏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涉及九大领域。我们说感官教育,是指这些教育在手段上的特点,即孩子们一定是通过活动,通过与环境接触,才能成长。与环境进行接触的前提必须是感官的参与。基本上所有幼儿教育的学者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感官的教育。
另外,蒙氏为0~6岁的孩子都提供了适合的教具。
有家长认为,蒙氏园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独立操作、学习,会导致孩子之间互动少,使得孩子性格内向、缺乏交往能力,您认为对不对?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传统幼儿园组织教学要讲纪律,上课两个人是不能说话的。相比之下,蒙氏自由宽松的环境里随时可以与人交流,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多。蒙氏教育并没有说一定要一个人做,比如一个孩子在操作,另一个孩子也想做,那他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这就是一个交流。还有,蒙氏幼儿园会设计很多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中有很多锻炼孩子交流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最初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用于正常儿童是不是不合适?
不是。蒙台梭利最初的教具设计是借鉴了耶塔和赛共两位医生对弱智孩子的研究,但这些教具并非是后来用于训练正常孩子的教具。她在发现弱智孩子操作这些教具后智力有所改善后,想到世界上还是正常的孩子多,假如给正常的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的话,是不是会更聪明,于是重新在大学里学习了6年之后才制造出现在使用的这些教具的。
蒙台梭利教具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数学关系非常复杂,甚至包含中小学的数学概念,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大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用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只不过我们成人站在比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它,而孩子用具体的思维去理解它。说蒙氏教具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简单教具,是很可笑的。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3
一 、注重实物教具,将复杂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潜心探索出一种幼儿数学教育好方法: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实物化”,为幼儿开发出一套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对幼儿学习数学进行有效地帮助. 如:金色粒珠是高级班教具,一个金珠表示“1”,十个粒珠串连起来表示“10”;十根珠串平铺为一块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正方形垒成立方体表示“1000”,形象表示出各数字间的关系. 如让幼儿表示数目“2352”,就可拿出2个立方体块珠,3个正方形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 在如玩耍中感知数位与数量的关系,对一个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了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 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也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但等到他们小学初中时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数
蒙氏数学的教育特点是,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以10 为单位呈现. 一次给幼儿呈现一组连续数. 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让幼儿先认识“1”,再认识“2”,再认识“10”,而是将数棒1~10一次性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一组连续数. 幼儿摆弄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 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 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注重“一般到个别”,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都将具象教具作为中介. 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 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在“邮票游戏”活动中,深绿色卡片上书写的“1”表示个位;蓝色卡片上书写的“10”表示十位:红色卡片上书写的“100”表示百位,浅绿色卡片书写的“1000”表示千位. 通过教具,孩子们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数位间的关系. 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如要计算出“2350 + 3520 = ”,幼儿在教具操作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也就不会令人惊叹了. 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基础是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 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 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从对“被具体化的抽象”的了解,而认识事物本质. 在对能迅速辨别同种属性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 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境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名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境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 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4
在中国百年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秋,我们育红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新小班小朋友。我们是小蒙三班,是一个全新的班集体。作为老师,面对全新的幼儿、全新的家长,深感责任重大。
(一)、幼儿情况分析:
1.男女比例不均衡
我班共有幼儿23名,其中女孩9名,男孩14名。男孩多,女孩少。男孩天性活泼、好动,这会给班级的常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有部分幼儿未上过幼儿园,他们初次从家庭走入幼儿园,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生活。在情绪上可能波动很大,需要老师更加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3.由于幼儿大多是祖辈带的较多,这些孩子比较娇气、霸道,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幼儿园逐步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尤为重要。
(二)、家庭情况分析:
1.家长期望高:
我园是省一类幼儿园,我们班级又是蒙氏特色教学班,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很大期望。因此,我们的工作只能精益求精,不能让家长失望。
2.通过学期初的家访工作,发现我班个别幼儿吃饭较慢,体质弱,容易出虚汗。这些都提醒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安排幼儿在园的生活,更加细致的观察幼儿的表现,注意幼儿的活动量,避免引发相关疾病。
(三)、班级工作人员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两位教师和一名保育阿姨。我们对幼儿都非常有爱心和耐心。李老师担任计算、美术、社会的教学。黄老师担任语言、音乐、健康的教学。保育阿姨主要担任班级的卫生和幼儿的保育工作。我们三位将同心协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班级常规工作:
1.采取“以大带小”的方式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坚持正面教育。我们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多树立榜样,多鼓励、引导。但不忽视孩子的不良倾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帮助幼儿形成是非概念。
3.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契机,将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4.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力求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紧凑、有序。
三、生活护理与卫生保健:
(一)生活护理:
1.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添衣物。
2.午睡时,教师巡回检查,及时为幼儿盖好被子,防止幼儿感冒、受凉。
3.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4.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饮水量。
5.按时按量给生病的幼儿喂药。
6.鼓励幼儿自己吃饭。提醒他们细嚼慢咽,帮助他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二)、卫生保健:
1.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幼儿正确的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不乱扔垃圾等。
2.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
坚持教玩具、班级、午睡室、毛巾的定期消毒等。
3.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配合保健老师作好幼儿的保健工作。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精神面貌。
四、家长工作:
1.家访:开学前,本班教师对每一位新生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情况,并与家长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2.随机交流:利用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客观反映幼儿在园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配合解决。
3.利用“家长园地”橱窗,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等方面优秀文章,引导家长关注新的教育观念。
4.召开家长会。利用每个学期两次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工作重点和班级工作总结。
5.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来园参与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表现,更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1)
6.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学习一些育儿经验和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
五、班级活动:
九月份:
1. 欢迎新生入园。
2. 提醒家长为幼儿带有关用具。
3. 学期初的家长会。
4. 摆设蒙似教具,向幼儿规范要求,初步开展生活常规工作。
十月份:
1. 迎“国庆”幼儿早操表演。
2. 班级进行环境创设。
3. 练习拍球。
4. 蒙氏月工作总结。
十一月份:
1. 班级环境创设。
2. 秋游活动。
3. 家长开放日活动。
4. 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比赛。
5. 蒙氏月工作总结。
十二月份:
1. 班级环境创设。
2. 家长学校讲座。
3.“迎新年”游园活动。
4. 蒙氏月工作总结
元月份: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5
早教也有它的历史。最早的早教,可以追溯到孟母三迁,这恐怕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早教范例了。当时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文献中,也都对教育进行了论述。同时期的欧洲,如古希腊、罗马等,也有很多围绕人性、哲学进行讨论的文献,其中涉及教育的论述相信也不在少数。
后来,我国出现了类似早教的教材,如《幼学琼林》、《三字经》等等;而私塾,则是我们对孩子们进行教化的机构,其中也不乏低龄孩子入学者。
1800年,德国人卡尔・威特的父亲对他进行了系统的早教培养。令人惊叹的是,早在那时,老卡尔・威特就能有超前的意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生来就有残疾的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一位天才少年,而且一生成绩卓著。甚至直到现在,老卡尔・威特的一些早教方法仍然适用。
比他稍晚,19世纪末叶的意大利出现了玛丽亚・蒙台梭利,她开展了广泛的教育改革,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成为今天广为人知的蒙氏早教品牌。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密利亚也有了自己的早教系统。
我国上世纪初就有陈鹤琴和陶行知等教育家提倡甚至实施早教,他们不仅对幼儿教育发表了很著名的论断,而且有人还亲手建立了幼稚园。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早教机构才开始兴起。由于《第三次浪潮》这本书连同概念引入我国,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开始对人自身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对大脑的研究,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于是,早教从大脑的研究中获益匪浅,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进入21世纪,我国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已经层出不穷,品牌也从蒙氏到美国的、澳洲的或英国的等等,不胜枚举。当然,也有自始至终就是本土的。
可是,正当早教引起家长们更广泛关注的时候,却又陷入类似无序竞争的状态。早教刚刚开始兴盛,问题就一下子都来了。于是,有些家长一时间不知所从。
蒙氏教育概念范文6
目前蒙特梭利教育可谓是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对此很感兴趣,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蒙氏教育幼儿园。但总的来说,蒙氏教育在国内也还算是摸索期、发展期。它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吗?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为此,本刊对美国一家已经有26年发展历史的蒙氏学校――Stepping Stones Montessori school in East Lansing,MI.USA进行了特别访问,希望能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照视角。
访问校长
《为了孩子》:请概括性地谈一谈你们的办园思路和理念。
答:协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基本常识、思考方式、人格教养,激发培养孩子天生的学习本能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使孩子能完美成长。
可概括如下几方面: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也就是说,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启动自发性的智能
创造是自然而生的。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但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孩子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并最终慢慢消磨掉。
3.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让孩子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4.创造有准备的环境
我们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这个环境包含孩子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是老师为孩子专门准备的,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5.给孩子自由
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但自由并不是放纵,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
《为了孩子》:孩子入园手,家长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答:我们鼓励父母参加学校活动,邀请父母对课堂观察,定期召开家长兴趣会议,讨论教材和一些专门活动。我们认为父母对孩子在教室的活动理解得越深,回家越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当父母在家中也用同样方法教育时,孩子会感到生长环境一致,从而得益更多。
《为了孩子》:在3~7岁阶段,哪些能力是务必要培养和树立起来的?
答:
1.实际生活领域
孩子在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潜在的间接目标是培养独立性、秩序感、专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树立自尊心。
2.感觉领域
蒙特梭利感觉材料能吸引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从而可以启发孩子创造大量不同的活动,发展孩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3.语言领域
孩子要想学习写,必须先具有写的机械运动能力。让孩子在关键的敏感期里熟悉书写语言的工具,这样,到了后来,孩子“爆发”式地书写语言就成为自发的过程,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学习书写规则和机械练习。
4.数学领域
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当孩子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就会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音乐领域
听经典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合唱,用一种乐器演奏等,还可以教孩子识谱,训练其音乐欣赏力。
6.道德与情操领域
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在区别美与丑、善与恶的感受的萌芽中发展。在幼儿具备秩序的敏感期内,积极培养孩子的智慧与良知的感受性。
《为了孩子》:对中国父母有些什么总结性的忠告?
答:让我们以蒙特梭利名言共勉之: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这样一种细致的工作时,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要把握时机和恰到好处,不致造成干扰和偏差。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充分发展,他们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只能是帮助他们。
学校现场实录
这是一所典型的蒙氏教育学校,建于1982年,是私立的。学校有一个“幼儿班”,收1~3岁宝宝;两个“学前班”,收3~5岁宝宝;一个“小学班”,收6~10岁孩子。每班有30个学生,4个老师,其中一位是主导老师。所有主导老师都有蒙特梭利专业教师证书。
*教具:突出关键点
教具的设计原则是使每个教具都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或难点,便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概念上。
积木数学教具分别代表1到10,珠子数学教具分别代表1、10、100、1000。
*教育:“不教”
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孩子他们所没有的知识,而是在一个精心准备的环境里,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自由地挑选“工作”。
一个孩子挑选了除法教具,也随意挑了一道18÷3=?的算题纸。他从盒子里拿出18个小珠子,在教具孔内整整齐齐地插成三排。一看,每排是6个小珠子,就高兴地在算题答案处写上“6”。孩子完成这项“工作”后,将教具放回原处,又挑选另外一套教具,自由地、专心地“工作”起来。
*教师:观察者、引导者、维护者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每个孩子的内心需要,依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时的引导,并给学生恰当的鼓励。
主导老师在集体教学中,为孩子示范教具操作,是集体的组织者。30个学生大都是单独地各做各的“工作”,4个老师要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给单个或小组孩子提供经验、指导,和孩子谈话,帮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仔细地准备和维护学习环境,当孩子表现出烦躁、无理或捣乱行为时,教师要给予干预,让他们投入到别的活动中去,为孩子准备和维护一个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
*班级:混龄
教师不是教室中唯一的信息来源,学校鼓励年龄大的孩子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孩子作出榜样。
小骅和凯西两个孩子坐在小桌旁玩数字游戏,一条小蛇由1~10的数字组成,小骅5岁,带着4岁的凯西将1~10的数字一个个剪下来,然后再排好次序,一一对应地贴在小蛇身上。两个孩子干得很投入,不知不觉自己就学会了1~10排序的抽象概念,锻炼了手工技巧,还培养了小骅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集体生活的发展。孩子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朋友,发现和探索别人身上具备的一些和自己不同的特质。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同于别人时,他才会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机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是蒙特梭利教室集体的基本概念。
*理念:有限制的自由
在这学校里更多看到的是孩子自主选择、自由地“工作”、走动、交谈。对孩子自然流露的信任是对其独立性的信任,即在各种情境下都觉得“我自己能做”的独立性。只有提供自由,孩子才能随时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具和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但这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包括有目的地、小心地选择,使用材料的自由,指导自己学习的自由,与他人交往的自由以及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活动的自由。
学校还非常强调个体责任感的发展。例如,用完材料后,孩子必须把材料放回架子上,下课时孩子都把自己的坐椅和小桌子整理得干干净净。
*效果:主动的平静
教室是开放的,孩子在教室里随意走动,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工作。当他着迷时,开始专注于这个事物,就会平静地进行工作。
在自由的同时又是有序的。孩子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选择了责任,那就是维护教室的稳定、不干扰到他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室里显得比较“安静”,每个孩子都在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孩子们说话的声音很低,老师说话的声音也是很低、很轻柔的,这种安静、稳定和有序是在一般幼儿园很难看到的。
*注重:实际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