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1
案例一: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方和小菊正睁大好奇的双眼看大人们打牌,都是适龄儿童,她们怎么没在学校?一问才知道,由于并校,她们的山村小学撤并到村委会去了,孩子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山高路远,六七岁的孩子就得住校,孩子依赖父母,常常要求父母陪着,一天两天可以,但是大人不可能不劳作挣钱,不可能日日陪同,父母只好放弃。
分析: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集约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机构,一些地区实施并校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的困扰,幼小的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心理如何告别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二:九年级春季学期才刚刚开始一周,小婷就消失了,她打电话和班主任请假说生病。班主任向家长询问情况,家长说孩子不在家,大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小婷的讯息是在一周以后了,说是和一个社会青年去昆明打工,回家后的小婷再也没有回到学校,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她找到了“幸福”。
分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学生趋向于性早熟,农村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监管,一些女中学生成了社会青年“追求的对象”,结果心理上的不成熟、懵懂和叛逆导致了她们迈出了不该迈出的一步,最终无法回头。
案例三:文静的父母离异了,为了生活,妈妈去广州打工,留守的文静是八年级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是由于多重原因,文静没有人监管,妈妈只好把孩子带到广州上学,但是离开家乡的文静并没有上学,她辍学了,和妈妈一起进了工厂,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分析:“读书无用论” 使许多一心想通过读书途径跳出农门的学生和家长失去了希望,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与其上学,不如挣钱更实际,只要能挣钱,一样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案例四:小彦的父亲在他才两岁的时候死于一场意外,随后是妈妈的改嫁,妈妈本来要带他一起去自己的新家,可是小彦的爷爷奶奶死活不放手,他们要留下儿子的唯一骨肉,妈妈无奈只好离开。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小彦的坏习气疯长,七年级刚刚开始,小彦上课越来越肆无忌惮,什么也不做,上网、抽烟、装病缺课,爷爷奶奶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剩下失望和叹息,小彦破罐破摔,干脆辍学了。
分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爷爷奶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忙于挣钱,有的早出晚归,有的远在异地他乡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意识匮乏甚至是零,我们希望向他们传输一些教育理念,可农村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未必乐于接受。
案例五:小瑞是家里的二儿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快过年了,父母的生意更忙,但是小瑞出事了,四个孩子一起骑一辆摩托车,小瑞的足底肌腱废了,走路要靠拐杖,父母为了他的伤痛倾尽所有,还要赔付一笔钱,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已经当场死亡。八年级的小瑞无法再回到学校,因为他的后续治疗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分析: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受益不少,农民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未成年人驾驶交通工具在农村比比皆是,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这其中就有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伤亡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叹息和哀痛。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2
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提问模式;教学方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普及的关键时期。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心理思想等方面需要全面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混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当前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思想情操与个人理想上做好工作。因此,密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利用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针对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当前的教育课本。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为主。意义是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同时要求通过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以其生活化、典型性等特点,能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其是针对法律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提问模式实施教学,提升学生思维
学生步入初中后,心理等方面已经得到一定的成长。在个人的想法、思考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后续的成长中需要有人为他们引导方向。依据现在学生的发展情况,笔者建议教学中可以实施引导性的教学方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研究能力,活跃思想品德课堂的气氛。同时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我们知道初中思想品德内容源自于生活,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如:在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教学内容时,笔者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开门之前》为背景来提出问题,即:你觉得这幅漫画说的是什么?想要反映什么?想想怎样才能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导学生思维,诱发其自主地探究法律规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三、生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实际案例
选择科学的实际例子很重要,是整个教学方案开展的基础。
教师在选择实际例子时要遵循上面的原则。选编案例的方法有
多种。
2.选择具有典范特征的案例
在我们初中的教学材料中就有一些案例供我们使用。这也是比较方便的选择,而且范例也具有典范特征。如:在学习《教师伴我成长》时,可选用教材中的案例: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学生正在“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站起来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置上,但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让大家讨论这个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冲突将如何发展,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构建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案列
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实际教学例子进行收集。这种办法也是选案中比较实用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在看电视、报纸或者上网浏览新闻时,注意到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另外,还可以动员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上《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身边事例中感受父母的爱。
四、灵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能力
当前教育模式发展较快,新课改不断延伸。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本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善。课改内容与以往相比,内容覆盖面广,形式也更加开放。如:现在课本中存在的名人名言、想一想等内容。这些内容还会配上一定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依据这些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
总之,当前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多渠道地启发、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书.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14).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制精神;法律素质
一、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的意义
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同时,法律素质也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会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其各项权利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侵害。因此,通过思品课当中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自身角度来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从国家角度来说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具有法制精神和法律素质的中学生,同时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当前初中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最重要阵地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1)法制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不仅偏少,而且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教材内容老化,案例滞后不生动,有的甚至偏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2)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各个科目的重要程度不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对法制教育内容的足够重视,存在着应付现象。从而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施。3)思品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遇到一些社会实际问题,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束手无策,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法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4)教师实施法制教育的方法、手段,比较呆板、单一。有的甚至照本宣科,缺乏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法。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法律知识教学也是必要的,它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明显也有着重要区别,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并不一定会守法,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知法只是前提和手段,只有让学生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终极目的。
三、初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构想
初中的法制教育应该要有针对性,针对初中生心里和生理发育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法制教育应该力求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生动活泼,通过直观,形象,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实施法制教育要多层次,多手段。
1.加快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教师应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考虑课程改革的要求编写法制教育的校本课程。课程要以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青少年为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开发出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课程。
2.加强对教师尤其是思品教师的法律知识的培训。一般来说,学校法制教学的任务都是由思想品德教师担任的,而思品教师一般都比较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需要加强对思品教师的专业培训。
3.充分挖掘教材,利用课堂主阵地。法制教育在学校中的开展主渠道应该还是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让中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权益。在课堂教学中案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和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例如在讲解生命健康权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采取了近期发生的“雾霾北京,猪漂上海”等环境污染造成生命健康权遭受侵害的案例,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开辟第二课堂,巩固法制教育效果。通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举办了几期模拟法庭活动,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能大胆的展示个体特征,或法律知识渊博;或善于雄辩口若悬河;或以亲身经历去说服教育,通过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让法制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民主素质;培养
所谓民主素质,就是指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对于自己拥有的民利和义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积极地去行使这种权利,履行自己的民主义务,以国家主人翁的心态去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一种素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作为思想政治的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去主动的培养学生这种民主素质,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民主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
中学是学生培养民主素质的重要阶段,使他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首先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其次为学校的主人,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的主人,更对自己在班级和学校的言行负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局限于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民主素质的培养也是泛泛而谈,没有落到实处。
2.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法便是老师讲解课本知识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也因此被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填鸭式”教学可以说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沿用了几千年,至今依然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再加之当前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的任务不是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对学习的内容也是按照考试的要求,尽可能的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这才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初衷。
3.缺乏实践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民主素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民主素质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中学生缺乏民主实践。中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其他的问题几乎不涉足。在学校举行为数不多的活动中,中学生得不到任何的利益,犯错误时也没有承担相应地责任,使得中学生在进行民主管理时,责任意识淡薄,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这也是“填鸭式”教育所带来的后果,这就导致在培养学生民主素质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缺乏针对性教学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民主素质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中学生凸显的问题没有采取对应的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书本知识,没有与时俱进,适应不了中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应该指出的是,对于中学生的评价依然以成绩论“英雄”,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比较消极的影响。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民主素质的策略
1.提高认识
中学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民主素质的重要性,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以及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对提高、培养民主素质有积极作用。
[案例]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中第三讲“未来道路我选择”:① 教师发言:选择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在我们的一天中,都会有哪些需要进行选择,学生可以发表自由发言。② 适当给学生指引、思考的时间:平时都面对过怎样的选择、选择之后有什么影响、现在又面对哪些重要的选择、怎样面对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为自己的主人、自主选择的重要性。③ 教师发言:中学阶段很快结束,中学生面临重要的选择:升学或者是就业,若是升学,应该选择怎样的高中实现自己的学业梦;若是就业,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全班进行交流。④ 学生交流总结后得出结论:面对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一定的计划、打算,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
2.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对民主素质进行理解。
[案例] 讲解“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师首先给学生几个问题:① 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② 对自觉承担责任怎么理解?③ 如何才能实现自觉承担责任?教师规定时间,同时学生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宣布时间到,进入竞赛状态,等比赛完毕教师进行总结。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准备一些培养中学生民主素质方面的书籍、音像资料等,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上课时和大家共同分享。这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培养学生民主素质方面最大的作用便在于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使得学生较为形象的了解民主、认识民主,从而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使用民利。
3.注重实践教学
在民主素质的培养方面,注重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所谓“学以致用”,对于民主素质的培养来说,也是如此。事实上,在民主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进行情景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摩、游戏教学法、班级民主实践等等。
4.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时社会凸显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深切体会。
[案例] 讲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师首先引出生活中的某些情景,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填补:① 公共场合有些人为小事吵吵闹闹;② 上公交车无秩序、推推搡搡;③ 有人跌倒,过路人熟视无睹……这些都是极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只有通过考试这一种手段。
结论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对于学生民主素质培养不重视、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教学等问题。为了提高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民主素质培养,就应当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德新.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3,78:127.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知识目标 案例 多元评价
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特征。关于综合性特征,新课标指出:“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上述理念为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教师应努力贯彻新课标理念,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走向高效,进而实现综合性的课程目标。
一、重视知识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知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与完成是以知识体系为支撑,以知识掌握为前提,以知识运用为目的的。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依据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淡化知识目标的教育,相反更应加倍重视,尤其要注重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达成此目标,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除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参与社会实践等,进行有效的学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借助漫画、影视、案例、时事等课外资源,通过视觉的冲击和文字的感染,激发学生的灵感,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设问与思考中获得知识,提升觉悟。
二、充分发挥案例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达、理性思维正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其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学生认识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借此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热情。还可借助案例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实现认识的提高与升华。例如,笔者在执教“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内容时,适时向学生抛出了三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通过讨论形式回答相关的知识,再就“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三个方面含义进行扩展和提升,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当然,在教学中发挥案例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所选案例不能脱离学生生活。新课标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基础,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果违背了“三贴近”的原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与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第二,在认识上要防止观点绝对化。初中学生阶段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质疑能力,但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也会有失偏颇,走向绝对。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就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观点绝对化存在疑惑,陷入理解误区。此时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对于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犯人来讲,他们不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但这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点并不矛盾。另外,“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是讲的机会上的平等,而非结果上的平等。
三、实施多元评价,张扬学生个性,给予学生成长的“正能量”。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建议体现了多元评价的思想。“多元评价主体”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都可参与到评价中来。作为评价过程中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主要是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新发现,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调查报告评价、活动评价、观察评价等。教师评价要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旨在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评价提倡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去,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建议。实施多元评价能够张扬学生个性,给予学生成长的“正能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四单元“热爱生命”第19课《与快乐相伴》这一课时,笔者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以“做一名阳光少年”为主题的行动方案;第二步:各小组推选出一名评委,并制定出相应的评选标准;第三步:各小组在班里交流制订的方案;第四步:根据此次行动和平时的表现,各组推选两名候选人,参与“阳光少年”评比活动;第五步:教师小结活动收获,表彰荣获“阳光少年”称号的同学。此活动在整个设计中都能体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即以教师评价为引导、学生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是活动的总策划者,学生全员参与,方案、评委、标准都是学生合作制定或选择的,彰显出公正性、公平性。交流中每个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体现出了参与热情和能力水平。评价能结合学生平时的思想行为表现,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教师的适时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正向行为的积极性。总之,此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初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程 原则 情境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32-0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着力关注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形成的过程是漫长的,还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的原则,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点原则。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1.1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培养价值观过程中,绝不能脱离优秀文化传统,也不能背离世界文明,要在教学中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基奠,坚持我们的中华民族文明,遵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原则,将外国的优秀的主导价值观和我国先进的基本价值观统一起来,依照以我为主导、广泛吸纳优秀的策略,开创性地进行今古文明的科学传递,在古代优秀的价值观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新的创新理念。对资本主义的培养人的价值理念不能全盘否定,应该有批判有超越,人类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培养人的价值观是具有其吸引力和长久性的。但如果不能正确的批判和借鉴人类历史上一些优秀的、科学的价值观理念,那么,社会主义培养人的价值观就会失去它的丰厚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预先设记,要给学生充分创造舒适宽松的学习环境,还要着力表现培养学生的合理的创新理念,发展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学生想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创新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教育创新作为教育教学理念,要坚定不移的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与社会与教育发展相适应才是。
1.2培养主导价值的原则
一个民族要发展腾飞它的的基石就是教育,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祖国的未来是中学生,祖国的发展的靠的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代中学生就是未来人才的源泉,如何培养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未来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作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人才就是具有正确的主导价值观的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培养中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主义的信念,塑造学生们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审美观,最终使同学们具有当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1.3培养适时激励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方面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师生交往活动互动的过程。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的需求,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激发奖励的手段,不但能够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而且排除不利的积极的因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以期达到促进发展中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用以来发展中学生的个体品质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要让每个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使他们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激情来实现教学课程基本标准需要达到完成的目的,教师就要采取激励教学法,这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智力情感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思品课堂教学的现代素质教育目标,也有利于中学生养成较好的人生价值观。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三教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是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句俗语: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通过思品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2.1举案教学法
思想品德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举案教学法,它是指教师授课时,围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三维目标。依托教学内容和根据学情的实际,选取运用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它具有典型化,启发感染的特点。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感、知、情三维度得到和谐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思考,在情境激发中感知、探究,提高对事件的正确认识,深化了主题,使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检验升华,澄清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品德都得到洗礼,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分析和解决思想品德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一致,符合中学生的教育发展规律。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中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践行。
2.2情境激发教学法
思想品德情境激发教学法,也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在笔者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依据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的情境激发的感知氛围、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为场景,引发中学生一定的情境情感体验,同时也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成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2.3典型榜样教学法
何谓典型榜样教学法,是指运用现代社会的一些优秀典型,以他们的崇高的敬业思想、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为和为社会作出的卓越贡献来培育、感染、影响中学生的一种,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把抽象化的、理论性的说服教育代之以形象真切。生动直观的榜样示范,这种教学法拥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性,长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证明:典型榜样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成效显著。典型榜样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成效的显著性。在思品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在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展现了它独有的重大作用。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教育法,典型榜样法不仅不过时,而且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典型榜样教育法的内在精髓,使之在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