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1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经济效益 功能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处理财务关系、财务活动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通常企业的管理包括企业的计划、企业的生产、企业的技术、企业的财务、企业的人事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财务管理对其进行控制和反映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逐渐的发生了改变,而财务管理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因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挖掘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利益。以下是对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的效益功能与研究的分析:

一、树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面对科技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积极转变观念:①资金循环观念。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缺少资金,我国企业想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周转的首要问题,就必须要实现资金的循环与快速流动,并对资金运行的效益进行提高,当企业的资金流动快速时就能提高资金运行的质量,从而实现企业资金运行的循环性,对企业的资本进行不断得促进。②成本观念,企业的成本以及价格之中的基础,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降低才能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外,还能创立出属于企业自己的名牌产品。③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对等观念。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经济,不管是哪家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由于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④在企业当中树立法制观念,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同时也面临法律经济;通过法律经济可以为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提供法律方面的保护。当企业在进行各项收支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必须要在法律允许和国家正常的范围之内进行工作。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源于西方,但经过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形成了能够适应企业经济市场的主要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和目标的管理体系,也开始形成了投资决策、盈利分配、筹资决策为主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当前,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中要引导,所以我国的企业应该科学合理的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我国科学合理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可加快我国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的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若想获得实效性发展,就要建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有严谨的财务内部管理作为保障;应该认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想要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必须要有严谨的财务工作制度,在有了严谨的财务工作制度之后还应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

三、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成本问题,根据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从根本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企业效益水平。一方面,材料费用的控制。在企业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材料费用所占比例较大。采购材料费用的高低、材料使用状况等都将对产品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做到货比三家,遵循“质优价廉、先远后近”的采购原则;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完善收发、领退等制度做好定期盘点工作,避免出现浪费现象;通过做好材料清查盘点工作,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杜绝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努力寻求降低成本的出路,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另一方面,人工费用的控制。节约人工费用,将对企业运行的整体成本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做到精简机构、节约人力,降低人工费用的开支。

四、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财务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其一,转变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其二,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同时辅助决策系统运行;其三,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软件,以此作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突破点,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其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能够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财务管理对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财务管理观念,积极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确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红.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研究.中国商贸.2012(9):64-65.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2

2012年10月,淮委沂沭泗局第四届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省微山县成功举办。这次竞赛,历时近1个月,上百名技能人才参加了选拔,30名技术能手进入决赛,通过激烈角逐,12人分获河道修防工技师组和高级工组一、二、三等奖。之前,沂沭泗局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武这一有效载体,对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技能竞赛的特殊意义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有利于促进水利管理工作的提升;有利于以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水利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沂沭泗局1062名在职职工中,技能人才队伍占到了60%,如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工作水平,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技能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占职工队伍大多数人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促进职工队伍的平衡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可以把传统以“比、学、赶、帮、超”为标志的技能人才成才之路与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新形势下水利职工的成才之路,塑造水利职工新的职业观、价值观,从而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二、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开展水利行业技能竞赛活动,应当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水利管理工作上来。应紧紧围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术攻关、学习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技能人才的业务水平。

(二)坚持科学竞赛、常赛常新

新时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竞赛,深化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真正使之体现出活动的竞争性、工作的实用性和正确的引导性。应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大量推广应用的新形势,坚持以工作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引导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熟能生巧、熟能创新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水利管理工作特别是防汛抢险工作急、难、险、重的实际需要。应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逐步使竞赛活动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从“松散型”向“岗位型”转变,努力实现竞赛活动常盛不衰、常赛常新。

(三)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参与

技术工人是开展竞赛活动的主体,离开广大技术工人的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开展竞赛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群众性特色,着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应切实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作为长期任务来抓,营造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追求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应使竞赛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职工,使广大职工人人能够参与,人人愿意参与。

三、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 要把开展技能竞赛与提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树立以技能竞赛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技能人才是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力量,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克服重学历、忽视在职培训的思想,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在技能竞赛中研究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技能竞赛制度为保障,培养学以致用、符合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要把开展技能竞赛与弘扬模范精神结合起来,建立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机制

技能竞赛是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能竞赛造就了技能模范,技能模范促进了技能竞赛。在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中,应注重发现和积极推荐先进典型,尤其要重视宣传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体现新时期水利精神的技能人才。应注重弘扬技能模范精神,发挥技能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学习技能模范精神,使技能模范精神成为激励广大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参与竞赛、创造工作业绩的强大动力。

(三)要把开展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建立以整体提高与个别发展相互促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3

【关键词】基层政府 环境监管 对策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资源,大量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以浙江为例,乡镇企业吸收了近40%的农村劳动力,其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8%。农民收入50%来自乡镇企业,可以说,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企业进一步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对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原因解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

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2点:环境污染。乡镇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较为分散,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层对环保方面重视程度较为薄弱及硬件上较难实现集中式三废处理系统,致使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废水方面,据统计,在21世纪初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2左右,以目前的废水污水排放看来,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每隔5年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就上升1倍;生态破坏。大多数的乡镇企业都是在农村产生和发展,而农村的生态环境是较低层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得农村地区对乡镇企业的三废等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极弱,这些三废等污染物对耕地、森林、水等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据测算,由于植被、森林的破坏和乡镇工业 “三废”排放的日益加剧,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正以58.19万公顷的速度扩大。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生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养分。

二、基层环境监管的困境分析

我国环境管理机制的最基层组织是县一级的环境保护局以及相关组织机构,面临着政府部门对基层面源污染的管理鞭长莫及等弊病。

(1)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与环境监管整体力量薄弱的双重困境。县区环保部门受编制和经费制约,面临污染企业多、县域范围大、执法成本高、监管范围宽、程序要求严的现状,存在顾不全、跑不动、查不到、测不了、联系不上的乡镇企业环境监管难题。同时,基层环境监管专职人员配备比例严重不足,专职人员中“科班”出身占比低,甚至有些地方环境监管人员都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即处于“不会查”的状态。

(2)严峻的环境监管形式和软弱的基层环境执法的尴尬。我国现有24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50项行政法规,但普遍存在着规定软、权力小、手段弱等问题。目前基层环境执法部门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仅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命令两条途径。而这两条途经对于严峻的监管形势来说不够有力。若不联合其他政府只能部门,单单环境执法部门并不能真正对污染的乡镇企业实施强制措施。

三、提升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

(1)完善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及标准,做到基层执法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新环保法的实施、不断健全的环境执法程序、不断修正的完善的环境标准支撑起基层政府环境监管体系。新环保法的实施是环境监管的法律依据;健全的环境执法程序是规范环境执法的纪律性和目的性,可避免实践中因一些技术性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争议进而影响环境执法效果,可遏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完善的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管的技术基础和准则,是环境行政执法的尺度,在环境监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要明确乡政府环境监管职能并规定相应职责,让基层政府对乡镇的环境负责。

(2)提高基层环境监管人员整体能力,强化环境保护的软件建设。一方面,基层环境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执法人员务必认真领会法律精神,把各项规定具体化为日常管理中可具体操作的规范,切实提升自己政策业务素质和执法操作能力,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投入力度,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只有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才能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和能力。

另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软硬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使其能有效地独立行使职权,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负担的任务相适应。强化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在线远程定量化监控,确保污源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建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化被动的环保工作为主动,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优势。

(3)建立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乡镇企业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及环保工作开展纳入地方政府年度预算,列入年度环保目标考核,将有效快速提升乡镇环境监管能力。

乡镇企业环境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乡镇污染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法律等手段,凭借强有力的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才能有效缓减、遏制乡镇污染企业的环境问题,倒逼乡镇企业良性转型,切实打开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存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元源头,池仁勇,汤临佳.乡镇企业所有制演变路径及动因――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27).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4

竞赛指导思想

从高职教育“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大赛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能力考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战中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包括团队精神的培养、个性能力的渗透、共赢理念的培养、诚信原则的坚持、职业定位的思考和经营技巧的掌握。

竞赛运作

竞赛不只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要通过竞赛达到“过程——结果——过程”的目标,即在过程中实现结果,在结果中优化过程。在履行这一目标的实践中,达到教学与竞赛的良性循环。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沙盘技能大赛校赛已连续运作了几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革和完善。

1、课程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与大赛无缝衔接。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深化《企业全面经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改革,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1)课程目标设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内容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能力的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经营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能力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2)进行课程考核改革,促进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沙盘课程的考核中,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原则,考核标准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核,又有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既注重过程的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2、培训内容逐步围绕培养目标,培训方法不断创新。前几届校赛因为没有配套课程,学生都是零基础,所以培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软件的操作,体验企业经营的过程。有了课程之后,在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技能。在竞赛的培训中,培训内容在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各专业各岗位强化专业技能。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前两届竞赛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基本是老师为主体,学生较被动的接受方案、经营技巧。在一定程度上,竞赛竞的是老师的水平。有了课程后,学生的水平普遍提高,加之前两届比赛的积累和经验交流,训练方式由以老师为主体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3、学生的技能水平日益见长,校外比赛佳绩连连。2008年,获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2008年全国大学生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2009年全国大学生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三等奖指导教师获“双师型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获第三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012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苏鲁赛区决赛一等奖。

4、理实“一体化”的新型教师团队逐步建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第一二届技能大赛的时候,校赛、省赛主要由一两位老师担任。随着课程的开设,大赛开展的深入,目前已形成了来自国贸、物流、会计三个专业的四位老师组成的沙盘教学团队。专业知识的互补极大的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团队老师认真教学,积极组织校赛、奋力备战市赛、省赛,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一次次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培训任务、比赛指导任务。

三、竞赛总结与分析

技能大赛是检查站,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技能大赛也是一块试金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成败。企业全面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过程中,收获颇多。

1、沙盘校赛是智能人才的竞技场。沙盘课程是大一开设的,在大一主要是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下企业经营的过程,带着对企业经营的疑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一年之后,他们学习了很多课程,掌握了很多企业经营的理论知识。通过沙盘竞赛,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科学经营企业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技能得以进一步的加强,职业素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赛前培训中,特别加强了以下几点的培训: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的讲解;财务核算能力、预算能力,生产运营能力,中、短期规划能力的强化;团队精神、诚信原则、共赢理念等职业素养的提升。

2、沙盘校赛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标。经过几年的发展,沙盘技能大赛的水平逐年提高,和教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沙盘课程在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均以技能大赛为导向,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这极大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院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5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也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从知识经济的定义上来看,知识经济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不难看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创新企业经济管理。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位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其具体表现在企业领导者忽视了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定位不准确,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时候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中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当前,很多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制度有执行但是监管乏力;二是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不对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一般来说,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导致现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适用性不高。

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位也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瓶颈。从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现状来讲,当前,多数企业用财务审计作为成本控制的手段,以防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或流失。但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会发现,由于管理授权问题,内部管控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实际需求,单纯以财务管理作为全面全面经济管控的做法是有局限性的。不仅如此,视野范围过于狭窄,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位的重要表现。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面临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化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针对上述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创新理念,创设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创新理念,创设经济管理创新氛围,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键。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具体说来,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创新理念,创设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应自上而下,在企业内部构建经济管理创新的软环境,以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其中,要把握好创新理念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战略创新理念,一是危机管理理念。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具有先进性和全局观。而危机管理要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发展阶段,尤其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的企业而言,危机管理及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2.创新制度,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在新形势下,创新制度,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也不容忽视。制度创新能为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要创新制度,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应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对于过于注重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的经济管理制度而言,要通过制度创新,以实现管理的柔性化和人性化等特点;对于制度过于注重先进性而适用性不高的企业制度而言,要通过制度创新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3.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也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经济形势,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程序,要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作用,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而非财务管理的一个职能。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部分,宜构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并通过预算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激励,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实现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的渗透力,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促进全员和全方位财务管理局面的形成。

四、结语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管理 模式 管理体系

一、什么是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种资源价值实现的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发展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管理。

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不仅要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控制产品成本与费用,提供适当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全部生产活动,加强经济核算与经济评审, 获取良好的资金利用率与投资收益率。

而且还必须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要素,按照市场需要与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首先,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未能摆脱掉计划经济旧体制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滞后于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国家拨资金”,“国家统理收支与统负盈亏”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效益的提高。

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特点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组织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明显起来。

由此可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掌握经营管理方法,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实施资金投放、资金筹措与营运资本管理,并构建与规范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是当务之急。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经济学概念,即要把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包括发生阶段与发展阶段两部分的过程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个创立、生存与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而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于企业内外资金运动的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又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最核心的内容。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1)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能。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员工宣传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与企业经济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制定经济管理方针与经济目标,确保经济管理所需资源的获得, 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 在对经济管理体系策划进行变更与实施时, 应保持经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

(2)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设置与职能。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并授予一定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经济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与保持,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经济管理体系的业绩与改进的需求,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与相关方及企业规定要求的意识。

四、企业内部审核

企业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便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符合策划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企业应对内部审核人员的组成、资格,审核的方法、范围、时间做出策划。内审的记录要保存。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元素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与验证结果的报告。

五、计量装置的控制

应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核算设备工具进行有效控制。应对国家有规定的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并防止搬运、使用与储存期间的损坏、失准。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进行确认, 必要时要再确认。

六、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

(1)采购过程。企业应确保采购活动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供方的履约能力要做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做好并保存评价记录。

(2)采购信息。在采购前要对供方的有关经济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包括供方的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经济管理状况、计量方式、运输手段等。

(3)采购产品的验收。企业应确保采购产品的验收,确保采购产品的数量、质量符合合同的约定。

七、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

(1)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核算。确定其方法、程序、人员、设备及审核活动是否符合项目(产品)经济策划的要求。

(2)对特殊过程的确认。企业在为生产与服务提供经济活动过程管理时,应对那些以前没有经验可循的新的产品、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专题策划,并进行确认与再确认。

(3)产品物资防护。企业应对生产的半成品与成品,采购的材料、物资提供合适的场所使之在储存、搬运、使用过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符合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避免产品因丢失、霉变、挥发带来的损失。

八、企业如何实现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企业经济管理的金字塔顶,应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最高的管理者,首先应对经济法律法规与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所熟悉并加以重视,将这种重视传达到企业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处,并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方针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宗旨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