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员工管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员工管理措施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绩效;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偏好

一、研究目的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开发提供支持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提供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职业发展咨询、员工培训、轮岗晋升等措施(Gutteridge,1993)。随着员工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日益重视,企业也逐渐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但是企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员工的极具个体差异性的需求。企业只能采用差别化的管理措施,针对高绩效员工群体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究高绩效员工群体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年龄、性别、职位、工作更换份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的影响,以便为企业针对性地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来界定员工的需要,并为企业的管理措施提供间接指导。主要代表人物是一批职业指导专家和心理学家,如萨柏(Donald E. Super)、施恩(Schein)、格林豪斯(Greenhaus)等。Super以年龄为依据,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 5个主要的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growth stage)、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确立阶段(establishment stage)、维持阶段(maintenance stage)、衰退阶段(decline stage)。他认为个体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例如处于探索阶段的个体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识别、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此时,个体需要职业机会的尝试,需要得到职业培训。其余的学者在阶段划分上与Super的理论略有不同,但是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个人伴随着年龄增长,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心理素质、智能水平、社会负担等。组织若能针对员工的具体职业生涯阶段进行员工开发,员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到满足,工作积极性会提高,从而给企业带来回报。

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需要,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年龄仅是一个划分标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位、不同服务期的员工,即便是同一个年龄,他们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的偏好也是不同的。多变量增大了分析的难度。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对高维属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职位、总工龄、服务期、工作更换次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对员工偏好措施的影响。

三、研究过程

1.问卷的编制。本研究在温志毅(2005)的基础上编制了绩效问卷。在Gutteridge(1993)的基础上编制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并设计了重要性排序题,请被试选择他认为“对个人成长最必要的前5项措施”。

2.样本的特征。本研究将实证对象选择为北京中关村地区的软件销售人员。采用随机抽样,向15家中关村IT企业的软件销售人员发放8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26%。样本中员工平均年龄28.6岁;平均工龄6.01年;平均服务期2.83年;男性员工占56%;基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29.2岁,中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0.9岁,高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39.2岁;69.7%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4.7%的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15.6%的员工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样本特征与中关村地区软件销售人员高学历化、年轻化的特征较吻合,样本具有典型性。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自编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含22道题项)和绩效问卷(含12题项)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1和0.853。且问卷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值均超过0.52,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较理想。

4.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分析软件为R。R软件是一个共享的功能齐全的统计软件,不断有志愿者开发新的程序包,使R软件应用得越来越广。

四、研究结论

按照统计学的高低分组方法,若员工绩效值高于平均绩效值和一个标准差之和,则视为高绩效员工。在211条记录中得到了90条高绩效员工记录。

1.高绩效员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在90位高绩效员工中,男性占78%;本科学历占71%,硕士占23%;30岁以下的占76%;服务期在4年以下的占79%;技术人员占72%;总工龄小于6年的占60%,换工作次数在4次以下的占49%,在5~7次的占15%。由上可见,高绩效员工以男性居多;年轻化趋势明显;工作更换次数较频繁。

2.高绩效员工偏好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的频数分析。员工所选的最偏好措施分布得比较分散,涉及到问卷的22道题项。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高绩效员工最偏好的前10位措施及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行业通用技能培训(0.104)、工作自(0.074)、要求员工制订个人职业规划(0.074)、主管对下属职业发展给予指点反馈(0.069)、优秀人才快速发展(0.067)、软技能培训(0.057)、多条职业通道(0.053)、明确的考核标准(0.053)、挑战性工作(0.053)、新员工培训(0.053)。

按照从后到前的顺序,被选频数相对较少的后5位措施及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明确的任职资格(0.012)、淘汰低绩效员工(0.016)、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培养(0.016)、支持员工调换岗位(0.022)、要求员工修订职业规划(0.024)。由此可见,高绩效员工最关注行业通用技能的培训,其次是拥有更多工作自、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管给予职业生涯发展的反馈,及人才的快速成长;对于高绩效员工影响较弱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措施是明确任职资格。

这表明了软件销售人员作为流动率较高的群体,关注自己能够被雇佣的就业能力,希望能够携带跨越组织边界的行业通用技能。其次,知识型员工关注工作本身的乐趣。

频数分析虽然提供了一些线索,但是没有考虑到员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从频数分析中难以识别年龄、性别、职位等因素的影响力。由于人口统计特征包含了多个变量,而且属性间存在交叉影响(如年龄影响总工龄),一般的统计方法难以识别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于是本研究编写了R软件程序,对高绩效员工偏好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措施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3.关联规则。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职位、总工龄、服务期、工作更换次数等指标对员工偏好措施进行关联分析。为了简明起见,仅列出置信度为1.0(即意味着该关联规则在样本中总是成立);且支持率超过0.13(即意味着每100人中有1.3人会将该措施选为自己最偏好的前5项措施)的前5位关联关系。本科学历的总工龄为6年的男性基层管理者,每100人中有1.7人偏好内部晋升公平;总工龄为2年的硕士,每100人中有1.4人偏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26岁以下的总工龄小于2年的女性销售人员,每100人中有1.3人偏好工作自;25岁以下的男性职员,每100人中有1.3人偏好工作自;26岁至35岁的总工龄为7年的女性职员,每100人中有1.3人偏好行业通用技能培训。以上得到的支持率最高且置信度为1.0前5项关联规则,并不完全集中在年龄上,可见年龄仅是影响高绩效员工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的一个因素。

五、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更深入地揭示出员工对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措施的偏好差异性。可以直观地看出性别、总工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位属于典型指标,对员工偏好的OCM措施有影响。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外职业成功,关注晋升公平;刚工作的高学历员工期望组织帮助其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资深员工重视行业通用性技能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可雇佣能力;年轻员工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自。本研究的关联分析,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的基于员工职业生涯周期的理论是成立的,确实年龄是识别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的关键性指标。

但是,本研究的分析,也说明仅仅依赖年龄指标,会严重忽视了员工的职位、受教育程度、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实证数据证明,人口统计变量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在制订职业生涯管理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员工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激励。职位、性别对员工职业动机有所影响。本研究选择的研究样本,仅仅限于软件销售人员。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实证范围,对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偏好进行对比,揭示出更多的关联机制,为企业的措施制订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作者单位:李维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2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侯光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Gutteridge T.G.,Leibowitz Z. B.,Shore J.E. Organiz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 Benchmarks for Building a World-Class Workforce[M]. Jossey-Bass Inc. ,1993.

[2]Super D.E. A life-span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0,16:282-298.

[3]Schein E.H. Career Dynamics: Matc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Addison-Wesley,1978.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国企;压力管理;问题;对策

一、压力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压力”一词已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1日《中国官员自杀事件引关注,多数因心理压力轻生》文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而官方公布的自杀原因,多数为心理健康出问题。

二、对压力的基本认识

简单地讲,压力就是指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适应性转变状态;压力所表现出的常见症状或信号有:第一,生理方面:使人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心率、呼吸率增加,血压升高,易患心脏病,头痛、掌心冰冷或出汗、心悸和胸部疼痛、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情绪方面:易怒、急躁、忧虑、紧张不安、焦虑、崩溃等;第三,行为方面: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吃镇静药、失眠、过度吸烟喝酒等;第四,精神方面: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注意力难以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等。从本质上说,压力是一个从刺激到反应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中介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始终是个体的主观评价。另一方面是从压力对于个体行为的意义上分析,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感到振奋,从而增强行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个体行为的绩效,这种被称为良性压力;而那些只会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适当压力被称做恶性压力。设法在这两种压力之中间寻找其平衡点,再获得更多的良性压力的同时避免恶性压力的出现是作如此区分的最终目的。

三、国有企业压力管理措施

(1)对员工来说,压力管理的核心在于是否能“消除缺乏建设性的忧虑”。一般情况下,只要员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员工自己认为的最大问题对于他人来说也许根本不算问题”,就能得到较大的缓解。这样,压力就自然而然的化解了。员工的压力和紧张可针对其内在机制环境、反应及个性三方面导向来进行管理。内在机制的环境就是从压力源导向入手,主要从个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只有解决了根源的问题才能做到有效的应对与管理。压力反应导向的管理主要从生理、情感以及认知三方面着手进行。压力生理反应的消除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使员工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从而消除或减轻紧张反应。员工个性导向是通过改变某些容易产生压力感的个性因素,从而减缓压力。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压力管理的基础;二是增强信心,提高压力的承受能力;三是培养兴趣,充实生活。(2)在企业方面,压力管理主要是营造一个有适度压力但能让员工发挥其最大潜能的环境,尽量避免产生过度压力的产生。企业管理者可从工作任务、角色方面、生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来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从而消除紧张,提高工作绩效。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一是改革、完善企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降低乃至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的压力;二是营造良好地企业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增强其心理素质,让其学会自我放松、自我释放压力;三是建立良好地规章制度,从程序和组织制度上帮助员工减轻压力;四是建立支持网络,帮助建立员工身边的可以倾听并提供情感支持的人际网络。通过这些网络员工可以找到产生自身压力的原因,并能及时得到倾诉,这样就能顺利的度过压力集中地高峰期。

总而言之,现代人时时刻刻生活在压力之中,适当的压力能够让员工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进而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而过多的压力却会使员工身心疲惫,意志消沉,举步维艰。现代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压力管理,帮助和指导员工有效的应付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的压力,保持心灵健康、自信,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进而使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蒋兆毅.浅议员工压力管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

[2]萧爱玲,时堪.变革时期的压力管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3]刘秀菊,孟宪璋.浅议员工压力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5(449)

[4]黄国荣.企业工作压力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0(11)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3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e can see that the current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also achieved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situation, the value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has further highlighted, especially the middle and senior staff as the core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in human resources, can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ower enterprises in essence.

P键词:电力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机制;中高层人员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career;management mechanism;middle and senior staff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9-02

0 引言

对于当前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职业生涯管理是一项系统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其实现了企业自身、企业员工以及管理者价值的整体统一。因此,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综合。当然,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也能够帮助员工对自身特点及发展状况形成清晰认知。而想要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准确把控员工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的体系化发展。

1 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特点

电力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社会成熟发展过程中,其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经营时,其对技术水准要求不断提升,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人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需要。所以,对于对电力企业来说,其需要在适应整个改革趋势的同时,创新管理理念,优化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电力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趋势要求。

结合“2/8定则”,不难看到在整个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的收益来自于20%的员工,因此核心员工的存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特别是对于以资金、技术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供电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认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指的是具有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员工,其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信息,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员工也是无法被代替的员工。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首先,中高层员工掌握了电力企业的技术资源,同时更具有丰富的业务处理经验,这就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被取代。其次,中高层员工是相对性概念,而在整个电力企业中,其对企业绩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有稀缺性。此外,对于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来说,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具体表现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供电安全,甚至与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关联。最后,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当前中高层员工的就业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尤其是中高层员工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旦其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就会出现辞职、流动。

2 电力企业对中、高层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特点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当核心员工出现离职现象时,企业经营将会遭受极大影响。因此,想要稳定中高层员工,就必须在提升其忠诚度的基础上,完善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可以说,留住人才,给予更多关注,将是整个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思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做好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对其他员工带来榜样性影响,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极其必要。

2.1 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是提升员工企业认同感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工作,实际上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双向沟通,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自身对用人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形成全面认知。不仅如此,当前整个供电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竞争压力进一步突出,因此,做好员工的稳定工作,尤其是核心中高层员工的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其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相应感情,让员工从精神理念视角对企业予以认可,从而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实现员工持续、稳定为企业发展效劳。

2.2 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是电力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

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来说,实施科学的人力管理活动是其重要要求。提升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性,发挥其工作价值,将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重要力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经营发展过程中,技术有着重要作用,而中高层员工则掌握了丰富的技术,因此通过对这些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其不仅能够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更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其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作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将为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质性引导,从而确保其科学、高效运行。

3 目前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整个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理念,从而限制了中高层人员自身价值的有效展现。因此,认知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为电力企业中高层人员自身价值展现提供实质性帮助。

首先,当前电力运行的专业化水平较高,这就使得很多技术人员缺乏明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通过对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实施模式过于简单,很难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予以应用,尤其是在专业人员的职位待遇设计过程中,较为简单,从而大大影响了技术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其次,通^对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技术待遇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更多关注的是员工的物质待遇,忽略了精神理念的有效关注和融入,尤其是未能将职工的高层次需求融入其中。

最后,当前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中,过多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将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之相融入。对于很多中高层员工来说,自身存在较大情绪和意见。不仅如此,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未能将招聘体系、考核机制和薪酬培训等各项要素内容融入其中。

4 做好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趋势,以及整个电力行业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高层员工在电力企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充分利用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特点及作用,做好具体职业规划,将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4.1 实施技术与管理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和模式

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在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和培养,尤其是构建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平行发展的职业发展模式,而技术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及方向。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技术体系,其薪酬待遇及发展机会都应该相近,从而稳定中高层员工的发展心态。重视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被重视、被认可,从而使其能够稳定工作。

4.2 将精神激励融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中,增进其成就感

对于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来说,在其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物质待遇有一定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精神激励和成就感等理念融入整个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中。通过对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渴望自身的职业能力被认可,因此做好精神激励将为其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质性帮助。比如,在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的决策权予以下放,通过简政放权,从而在提升中高层融入企业决策活动的频率基础上,实现企业高效管理。

4.3 完善中高层员工培养体系建设,完善综合福利机制建设

对于中高层员工来说,在一定时期,其经验积累到较高水准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认知也更为全面,此时,其往往期待自身能够通过接受专业的能力培训,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结合中高层员工这一诉求进行专项培训,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此外,对于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活动开展来说,不仅是增加管理内容,更重要的是以理想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为目标,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涉及因素融入其中,通过完善福利机制,从而增进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5 结语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其核心,任何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将人才战略纳入自身发展规划机制内,只有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在完善竞争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才能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帮助。结合电力企业转型发展这一客观趋势,注重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服务电力企业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新华.加强电力企业中、高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3(06):247-249.

[2]何凌霄.电力行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HT公司为例[J].理论界,2015(18):179-182.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瓶颈;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供电公司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其管理体制才能够使自身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日益明显,面临的瓶颈也越来越多,对这些瓶颈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将其解决,是供电公司在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结合供电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招聘专业素质过硬、能够符合供电公司职位要求的人员;根据公司职员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对职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根据不同岗位对职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对其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高供电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推动供电公司供电质量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2.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何在

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提高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利于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并推动供电公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供电公司自身发展;同时,还能够为其他同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带动整个供电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供电行业在实现自身进步和对市场适应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人们用电的稳定可靠。

3.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满足的要求

供电公司不仅要按照目前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力资源,还需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制定出较为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供电质量的同时,能够为公司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面临的瓶颈

1.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我国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上的投入力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招聘入供电公司的员工在学历、专业素质、整体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增强。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员工自身也得到了更好地提升和发展。

2.面临的瓶颈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转变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供电公司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不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以前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上:依然采取物质奖励和制度控制的方式管理人力资源、没有给予公司员工足够的重视、没有将人力资源视为重要的管理对象、更没有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不够健全

供电公司借助招聘平台,进行人员的统一招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招聘公正公开,但是在公司的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上存有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方案,员工缺少对外交流的机会,没有根据员工的个性进行岗位的分配和安排,没有相应的竞争上岗机制和双向选择方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工作的奖惩机制依然不够完善等。

(3)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力资源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员工从事的是较为简单的操作工作,在这部分甚至出现资源过剩的局面、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实际管理能力不高,管理热情和管理效率不明显、而一线操作人员和高级技术员工却呈现出严重缺乏的局面。②公司内部冗员现象较严重:有些供电公司为了降低发放薪酬的成本,招收大量的农民工或者专业能力较低的员工组成公司的一线工人队伍,长期下来,这个队伍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公司招收的这类员工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公司出现冗员现象,严重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4)人力资源的培训不充分

一些供电公司管理层由于自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轻视,或者为了降低公司成本,没有为公司员工制定培训计划,或者没有给其提供培训条件;一些公司虽然开展的有培训工作,但培训的方式落后,内容枯燥,实际效果不佳。

四、解决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瓶颈的对策有哪些

1.及时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通过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并及时转变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强调员工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加用于人力资源培训和激励的资金、为员工配置更完善的设备,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做到推动公司发展。

2.规范和完善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奖惩方案

为公司员工提供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逐渐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与国内其他优秀公司,以及国外优秀企业交流,加强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要制定绩效指标和人力资源的考核方案,并对供电公司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借助奖金、加薪、岗位调整等手段,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以达到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减少员工工作失误的目的。

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

严格控制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并结合不同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科学合理地引入高水平的专业技师、一线员工、管理人员等,平衡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公司运行的整体效益;鼓励员工主动学习或者接收公司提供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备更高的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积极争取职位调整,在实现员工自身进步的同时,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

五、结语

全面分析和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瓶颈,并寻找相应的措施实现对这些瓶颈的处理,从而提高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供电公司和供电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素君.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瓶颈及解决方案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20):130.

[2]任中武.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问题及化解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254.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1园林绿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小区时不够重视绿化的部分,参与建设的业主单位也不够重视绿化工程,因此,没有积极参与到施工管理中,导致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无人管理而出现各种问题。(2)施工过程中,在管理上缺乏计划性,没有认真组织施工管理,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一定的管理规范和制度。(3)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缺乏施工准则,施工工程没有专业的标准,使得园林施工的管理效果差。(4)管理意识差,施工的监督机制不完整,甚至没有监管,导致设计和施工工程不一致。(5)疏于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2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2.1加强业主对园林绿化的管理意识

业主在施工过程中从来不参与园林绿化的管理,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施工的效果与设计预期的绿化效果不一致,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所以,业主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意识,参与到其中来。业主单位可以去选择一些专业素质比较强的企业来施工,认真选择施工企业,调查核实企业的实力情况,仔细甄选出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定好施工单位后,要时常和施工企业单位沟通施工情况,制定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施工效果。

2.2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意识

施工单位是直接关系到施工效果的单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意识。第一,施工单位要负责任,要有服务意识,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宗旨,要为业主单位提供更高更好的服务,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同时,还能增强企业自身在行业声誉,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站稳脚跟。第二,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管理,以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个施工环节,保证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施工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提高企业人员的水平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达到业主单位的园林绿化要求。

2.3制定专业的绿化准则

园林绿化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在高速的发展中,因此,必须制定园林绿化的准则。万事都要有行事准则,有了标准,一切按标准行事,绿化的质量才能有保障,有了一定的准则,施工管理才能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前的园林绿化的现实情况,来制定一些施工准则,用来指导施工进程,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的质量。

2.4要注重施工环节对设计的落实情况

园林的设计是根据实地情形,由多个相关专业人员作出的设计图,艺术设计不仅呈现一定的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还讲究实际性,让人身在其中有舒适的感觉,因此,施工时必须要根据设计来进行,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及时沟通,保证设计和施工工程相联合,保证整个工程效果。

2.5注重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

整个工程的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有问题,那将影响到整个工程,并影响整个工程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要保证工程质量,业主单位也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共同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园林绿化的效果。

3结语

要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加强管理,提高责任意识,共同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水平,让人们享受更舒适更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姜继华 单位:青岛园林实业总公司

参考文献

1余春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探析[J].建筑知识

2杨永臣.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和探讨[J].吉林蔬菜,2015(11)

员工管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绩效管理 意义 措施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客观反映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医疗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有利于加强医院绩效与挖掘员工潜力,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医院战略结合,提升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绩效。

一、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客观反映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的经营宗旨是不断满足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院进行绩效管理,可考评医院的各项业绩,判断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反映公立医院的整体运用状况,为我国的医疗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强医院绩效与挖掘员工潜力。著名心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医院战略结合,提升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是意在加强医院绩效与强调对员工的干预的结合,进一步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把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多维交叉的人员激励体系来实现各种激励手段的结合,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如物质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福利;另一种是精神激励手段,如有计划的工作轮换,激发工作热情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大胆实施。

第三,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通过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进行研究,进一步拓宽现代医院发展的管理思路;丰富与发展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方法与和科学的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现代医院管理水平。随着医改的进行与不断深入,对公立绩效管理的需求也逐步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为医院选择医院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为政府的医院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全面、可靠的信息,使公立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合理,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绩效,使医院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第四,有利于改善员工和管理者关系。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沟通。沟通的成败决定绩效管理的成败,其作用在于使与绩效管理有关的每个医院员工包括管理者都获得自己必须的信息,信息在医院管理者与员工间充分共享,自由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获知员工信息,及时了解其工作状态和进展,及时调整、解决问题;同时,为员工通过所需信息,了解管理者思想,及时调整自我,使两者步调一致。

二、改进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对策

第一,正确编制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计划。绩效计划是确定医院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平衡计分卡将公立医院绩效划分为四部分,即财务表现、市场表现、内部运营表现、学习与成长表现。四方面的表现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财务表现来源于市场表现,市场表现又来自于内部运营表现,而持久的上述优质表现来自于学习与成长表现。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平衡了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当前绩效与长远发展绩效的关系。

第二,科学设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在整个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或绩效考核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即为权重,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后期充分利用数据特征的综合考核方法至关重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分配应该以医院战略目标和管理重点为导向,体现出意念引导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重点。我们应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法来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值。

第三,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二是为政府选择医院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能够有效加强对医院经营者的监督与约束;四是为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提供基础。各个公立医院只有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为核心,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内部绩效管理。

第四,正确应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考核方法。公立医院发展的远景目标应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建院宗旨,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实现其远景目标,搭配合理正确的考核方法和工具是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成败的关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应从医院多维度、多层次为抓手,将医院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可衡量、可执行指标。再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中,引导医院各部门及全体员工不断改进其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执业能力与工作业绩,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医院的绩效目标。

第五,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龙立荣指出:员工行为对于医院的营运至关重要,特别是处于业务活动主导地位的工作者,绩效管理对于员工的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在绩效管理对组织的承诺影响中,绩效奖励、工作支持和目标参与对组织承诺有较大作用,其中绩效奖励作用最为显著;在绩效管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中,绩效奖励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工作支持、目标参与和目标明确。因此,要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