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合同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合同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合同管理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1

在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一文中, 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 同时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合同能源管理(EMC)被认为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商业模式之一。在节能改造项目EMC 机制中, 节能运营服务公司(EMCo)利用其资金或技术优势, 通过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节能项目运营管理、 能源审计、 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节能工程实施与能源效率托管的解决方案, 最终实现全面节能与多方利益共享的商业化运作。EMC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重点推进对象[1]。

EMC始于20世纪70 年代的美国节能市场。国外对EM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对EMC的合同模式进行介绍和比较, 以及对各国EMC和节能服务的发展过程、 现状和经验教训作总结和归纳[2-4]。由于国情的差异, 国外的相关理论很难在国内得到应用。目前国内EMC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EMC的研究较少, 主要是集中在总结分析欧美发达国家EMC行业发展状况[5-6], 以及调研和总结分析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现状和EMC发展障碍[7-8]两个方面, 而对影响EMC发展最为关键的投融资问题的研究涉及很少[9-10]。由于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处于发展早期, 用能企业不愿为EMCo提供反担保, 金融机构对节能技术缺乏了解及EMC模式投资回收期长等原因, 造成目前EMCo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内源性直接债务融资不可行[11]。目前文献提出的外部驱动融资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担保、 融资租赁和风险基金3种方式[11]。但是这3种融资方式对节能服务企业提出了较高要求[12], 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节能服务企业, 因此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解决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的资金需求, 与我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现状不匹配, 无法撬动整个EMC行业的发展。本文首次把政府引导基金框架引入EMC模式中, 提出了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 以期较大范围地解决EMC行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对决策者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基本框架

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在我国创业投资领域发展较为普遍, 其基本模式是政府出一部分钱, 商业机构出一部分钱, 共组一个基金, 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和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目前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创业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 是地方政府调控经济、 扶持优势产业、 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13]。结合EMC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我们在EMC中引入政府引导基金模式, 提出了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融资模式, 见下图:

1. 基本架构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拟由3方发起设立, 包括政府、 节能服务企业和风险资本。政府作为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推动者, 有义务, 也有积极性参与EMC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同时, 由于EMC行业是典型的政策主导型产业, 政府资金的介入有利于政府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有利于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有利于EMC业务的拓展, 是基金设立和成功运营的基石。同时由于EMC合同周期长, 回报低的特点,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必须有较大的规模, 较长的存续期(大于EMC合同期)。因此, 参与的节能服务企业和风险基金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2. 运作模式

基金以EMC项目运营为主营业务。EMC运营基金与客户签订EMC合同, 运营基金通过购买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和节能设备企业的设备实现系统集成并进行节能项目运营, 与用能企业分享节能效益。运营基金模式一方面可彻底解决了节能服务企业的生产与资金回收不匹配问题, 保证其资金链安全; 另一方面鉴于基金的性质和规模, 运营基金不需要融资或融资难度较低, 解决了EMC项目的投融资难题。同时, EMC运营基金也可以为节能服务企业的EMC项目提供直接投资、 第三方担保及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服务。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能够较大范围地解决EMC项目资金难题, 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三、 各主体特点及重点关注问题分析

1. 政府的参与突出了政府引导性

传统的EMC模式中的资金提供方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节能服务企业。一方面, 由于EMC模式的长周期性, 企业未来收益不能在当期体现; 另一方面, 随着EMC业务的扩展, 节能服务企业势必面临现金流问题。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消除了上述问题, 由于第三方提供资金, 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实现资金回收, 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全面解决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资金矛盾问题, 切实做到帮助产业发展。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是将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应用于EMC领域, 将形成政府与市场战略合作的“双赢模式”, 政府层面的介入, 可间接提高基金收益, 增加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增加项目来源, 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产业, 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2. 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提供技术保障

节能服务企业考虑到其EMC业务的发展及融资需求也会积极投入到EMC投融资平台的建设。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为基金提供EMC运营和节能专业技术方面的保障。目前, EMC行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定的EMC项目成功案例有助于客户了解和接受EMC模式, 成功的EMC合同设计、 能源审计及项目运营经验对于EMC项目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同时节能服务企业的参与可为基金提供节能专业技术的保障。除了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之外, 由于节能服务项目涉及面广, 工艺流程多样, 需要多领域的技术支撑, 参与的节能服务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EMC项目成功案例和较强的技术实力。

3. 风险资本的参与可提供资金及资本运作保障

风险资本是由专业投资者投入到创新的、 高成长的、 核心能力强的企业中的一种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股权性资本, 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最重要的社会商业资本。风险资本普遍被认为是EMC行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 政府资金的参与降低了投资风险, 再加上运营模式有稳定的收益, 风险资本参与基金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EMC周期长, 收益低的特点决定了参与的风险资本必须有较大规模,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证EMC运营基金的运营; 同时参与的风险资本也需要具有丰富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经验, 为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资本运作提供保障。

4. 与其他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的合作

节能技术涉及规划、 建筑、 土木、 设备、 机电、 材料、 环境、 热能、 电子、 信息、 生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EMC涉及工业高低压变频器、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 工业锅炉, 建筑、 配电系统、 LED路灯系统等多种领域。因此,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有必要与一些专业的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作为业务和技术上的补充。一方面, 对于自有的大型的EMC项目, 合作的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可作为上游为EMC项目提供服务和设备; 另一方面, 基金也可为这些节能服务和设备企业的EMC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扩大基金受益。从服务和设备提供商的角度来说, 参与合作的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或产品;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 参与合作的节能服务及设备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具有自我拓展EMC项目的能力。

5. 客户最关心节能效率及其分享比例

在EMC模式中, 客户前期无需投入, 在参与节能效益分享的同时, 还可实现设备升级, 降低运行成本。EMC模式中客户最关心的是节能效率及其分享比例。其中, 节能效率和EMCo的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相关; 分享比例以确保EMCo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为前提, 由EMC合同双方根据项目特点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每一年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一般并不固定。

从欧美EMC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在EMC发展初期, 主要的市场是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然而, 鉴于我国能源压力重, 能耗水平高的基本能源国情, 工业节能也将快速发展。因此EMC的目标客户主要包括政府机关、 公共事业运营单位及工业企业等用能企事业单位。

6. 主要关注问题

对于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EMC行业是典型的政策主导型产业, 目前我国EMC行业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不足, 目前国家出台的奖励、 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由于地方细则未出和流程长且滞后等原因还未落实,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持续发展急需相关支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 落实; 2)我国EMC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法律、 法规及行业标准还不健全和规范, 因此考虑到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健康、 持续的发展, 有必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及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3)鉴于政府引导基金在创业投资领域暴露出来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不成熟的问题, 以及考虑到节能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的运营管理团队应该具备足够的资本运作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 才能针对具体EMC项目做出科学决策。

四、 结论与展望

1.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模式引入了政府引导资金, 以EMC项目运营和EMC项目投融资服务为业务单元, 能够极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是一种可行、 有效的EMC融资方式, 有望大范围的解决EMC行业的投融资难题。

2. 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关行业标准的规范以及专业团队的管理是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健康、 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作为新的EMC融资模式, 牵涉主体较多, 有必要下一步从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政府引导EMC运营基金融资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万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策略[J]. 中国风险投资, 2010, 9(4): 38~39.

[2] 李志清. 新型节能融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度和福利效应分析―基于两种合同模式的比较[J]. 绿色金融, 2010(3): 57-62.

[3] Edward Vine.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J]. Energy Policy, 2005(33): 691-704.

[4] Esin Okay, Nesrin Okay. Views on Turkey’s impending ESCo market: Is it promising[J]. Energy Policy, 2008.36(6): 1821-1825.

[5] 吴刚.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 EPC)市场发展现状 [J]. 大众用电, 2006(6): 15-16.

[6] 续振艳, 郭汉丁, 任邵明. 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建筑经济, 2008, 12: 100-103.

[7] 王李平, 王敬敏, 江慧慧.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 , 10(1): 16-18.

[8] 张春雷. 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J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 , (1): 113-115.

[9] 戴建如.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研究[D].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2005.

[10] 刘炜.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析报告[J]. 创新, 2011(1): 32-40.

[11] 王歆效. 求解投融资方程式[J]. 中国节能服务, 2011(2): 20-23.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2

会计系统中包含了两大模块,分别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系统也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信息生成以及利用系统,在以往的企业会计管理中基本形成了一个定式,就是“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在缩小,并且两者正趋于融合,企业在适应社会时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一特征的体现,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两者融合

企业在对经济财务进行管理统计的过程中,逐渐按照对内业务以及对外业务区别划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类,管理会计主要是负责企业内部的实际经济形势而采取灵活多变的会计手段和方法,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中的体现不仅需要反映出过去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通过现有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向,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些可利用信息。财务会计是一种报账型的会计,在实际操作中会依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两大分支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趋于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不断消失。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性

(一)二者都是企业管理活动

企业会计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进行服务的,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会计管理方面受到各方面条件的约束,使得会计管理将其职能局限在核算上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在业务上一个侧重于对外事务,一个侧重于对内业务,但是其总体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企业自身经济运行情况,以及社会外部的形势。

(二)二者都具有控制和考核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算的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以及对企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其实质也是对企业实践经营活动过程中成本的考核、检查。因此两者虽然针对的范围对象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都具有控制和考核的职能。

(三)二者基本信息来源一致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属于企业管理会计中的两个分支,但是管理会计的很多依据以及资料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制作的一系列报表,两者所获取的信息来源基本都是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因而两者的信息来源具有一致性。

(四)二者会计的最终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分管的事情有区别,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给企业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让企业能够制定好下一步的经营规划,从而实现企业创造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互相融合的必然性

(一)财务会计在理论上所表达的对象主要体现在资金运动方面

管理会计在操作中主要是将对象体现在价值差量、信息管理方面,如果将运动和信息都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能够分别从动态的经济信息以及静态的经济信息中掌握企业整个管理。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划分,财务会计是属于核算方面,这类工作内容强调的思维更加严谨。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上都不相同,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能够更有利于企业纵观全局的经济形势和财务情况,将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将两者融合能够促进实践操作中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管理会计的内容更侧重于对企业量本利的分析,而财务会计则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企业的生产资金,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因而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将两者有效的结合,便于企业进一步了解整个产品运行情况,控制企业成本,从而提高整体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财务和管理会计分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两大分支,虽然同属财务管理,但是其工作的侧重点和服务对象都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是未来企业管理中的必然趋势。

(一)逐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些应收账款所发生的坏账,从工作性质和内容上看应该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之内,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是由财务会计在实施操作。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有合同的签订、货物的发出、货款的回笼以及销售提成的计算,因而通过合同的追踪和观察可以了解货款整个运行流程,及时掌握货款的流通动向以及合同的执行情况,对逾期未回的货款可进行及时的跟踪,降低资金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清收

对于应收账款的常年居高不下导致财务风险高位运行的情况,应该针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详细的分析、询问、对账等,对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汇总,对一些不好处理、难度较大的账务移交给有关律师通过司法途径寻回。

(三)实现预算,确保经济目标的最终实现

预算能够有效的掌握到企业经营成本,并对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将全年的预算制定出来,确定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限额,然后根据具体的项目条款分解到每个月、每个季度等,对各项费用成本制定相应的考核报表,对超出的部分寻找原因并想办法规避解决。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结合才能够实现。

四、总结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两者的融合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上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应该有所提升,强化企业颞部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对会计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企业应该合理的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机制,合理确认基础和计量的模式,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定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谌宏玮.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08)

[2]吴雅薇.管理会计在电网企业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6(30)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FlDlC合同条件: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134-02

1 前言

FlDlC合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描述,即一种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其科学性、公正性、严谨性,FlDlC合同条件在国际上享受盛誉。该合同有机融合了建设管理经验、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相关内容,对业主、承包商、咨询工程师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详细划分,为国际承包商、金融组织以及项目业主所广泛纳用。 目前国内承包商在参照FlDlC合同条款的过程中,大部分仅停留在“照搬照抄原文”的阶段,不能全面深入了解该合同中项目管理模式和技巧的使用。随着我国加入WTO,涉外工程逐渐增多,国家大力投资工程建设,这些都对如何规范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和市场接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正确理解FIDlC合同中项目管理理念和技巧,客观认识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借鉴FlDlC的项目管理模式弥补国内与国外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我国项目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2 FlDIC合同条件中的管理模式

在FIDlC合同条件规定的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以咨询工程师为核心,第二是以合同条件为根本。

2.1 以咨询工程师为核心

2.1.1 工程师的界定 《FlDlC合同条件》第1.1.2.4款规定:“工程师”系指由雇主任命并在投标书附录中指名,为实施合同担任工程师的人,或有时根据第3.4款[工程师的替换]的规定,由雇主任命并通知承包商的其他人员。”我国《施工合同范本》第1.8款规定:“工程师:指本工程监理单位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指定的履行本合同的代表,其具体身份和职权由发包人承包人在专用条款中约定。”通过对比,可知国内外“工程师”不同点有以下三方面: 1)FlDlC合同中工程师由雇主任命,而我国工程师,即总监理工程师是由工程监理单位委派的。 2)FIDlC合同中的工程师仅限于咨询工程师,而我国工程师除总监理工程师外,还包括建设单位的代表。 3)FlDlC合同中的工程师全过程进行项目管理,而我国工程师只在施工阶段进行监理。 2.1.2《FlDlC合同条件》中的例证 《FlDIC施工合同条件》第3.3款规定:“工程师可(在任何时候)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商发出指示和实施工程和修补缺陷可能需要的附加或修正图纸。承包商仅应接受工程师或根据本条受托适当权利的助手的指示。……”。我国《施工合同范本》第29.1款规定:“施工中发包人需对原工程设计变更,应提前14天(任何时间)以书面形式向承包人发出变更通知。变更超过原设计标准或批准的建设规模时,发包人应报规划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重新审查批准,并由原设计单位提供变更的相应图纸和说明。承包人按照工程师发出的变更通知及有关要求,进行下列需要的变更……”。 从以上两条规定不难看出FIDlC合同中工程师所有权利比我国总监理工程师大。具体表现在: 1)《施工合同范本》限定了发包人需要在14天以前发出变更,而FlDlC合同中,任何时候工程师都可以发出变更指示。 2)FlDlC合同中变更的指示由工程师发出,而我国《施工合同范本》中变更指示由发包人发出。 可见在变更管理中,咨询工程师取代了我国的发包人,体现了其核心作用。 除此之外,关于暂列金额的规定也体现了咨询工程师的核心作用。类似的例子在FlDlC合同中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举例。总之,工程师才是FlDlC合同中项目管理的核心。

2.2 以合同管理为根本 cFlDlC合同条件本质上就是合同管理。建设业主和承包商在签订承包合同后,双方按合同约定进行项目建设,并各自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我国的合同管理看起来与此并无本质的区别,但真正履行合同时,国内外合同管理却大不相同。

2.2.1 合同条款详略程度不同 以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例,其所有条款仅共计47款,通用条款部分总宇数仅计16598宇。而《FlDlC合同条件》考虑了近百年来土木建设的经验,将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全部详细写入一个个条款中,为履行合同管理提供了良好依据。

2.2.2 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我国,少有业主或承包单位中主要领导认真研究合同,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方法处理本该是合同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特殊国情下,他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对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 在《FlDlC合同条件》下,情况则不尽相同。不同于中国人以人为本及以和为贵的传统,外国人更加重视法律、合同、规则等文件。作为国外的项目管理人员,首要的事情即研究合同并熟悉合同,所有事情都以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办事。

2.2.3 履行合同的程度不同 合同履行状况在我国建筑领域内并不可喜。首先,在国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不认真履行合同是重要原因。关于安全和质量问题在合同中已明确规定,认真履行合同则该类问题会大大减少甚至杜绝。其次,我国建筑领域工程款发放中拖欠问题严重,已成为建筑市场的顽疾。而对工程款的拖欠就是不正当履行合同管理的表现。再次,在工程进度方面我国很大程度上受人为控制,而不是依据科学和合同。脱离计划进度,也是不恰当履行合同的表现。

3 国内项目管理模式特点

3.1 以建设单位为核心 在我国,建设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由于这种投资属性,在我国项目管理必然是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项目管理。

3.1.1 建设单位风险的转移 由于国家投资主体的地位,建设项目的风险很多时候不是由决策领导者来承担,而是由国家承担。因此建设单位的领导者自然会相对淡漠项目投资的质量、成本、安全等的控制。而在国外,投资主体常常是私人、或者具有股份性质的公司,如果项目失败,建设单位决策者自己将要自食其果。所以,对建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要进行的决策,建设单位领导者自然都会慎重考虑认真对待,进行反复论证研究之后才会作出决策。 在国内,建设单位领导者多数情况下进行的都是盲目决策,很少经反复论证研究后才做决策。例如某些领导者因政绩原因擅自缩短工

期,这种行为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往往造成低劣的质量及高昂的成本等恶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最后的风险由国家来买单。 虽然关于决策者特定条件下风险的承担我国法律做了相关规定,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上决策者承担的责任受到的处罚与其造成的损失乃至从造成损失的过程中获得的好处是不成比例的。

3.1.2 建设单位的债务人身份 根据建筑工程分包在《合同法》上的性质,施工承包合同为一个双务合同方当事人是互负债务的,承包单位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修建工程,而建设单位有义务及时支付工程款。由于债权人是建设单位,债务人是分发包人,因此,施工单位会想方设法应对建设单位,一般情况下不敢对建设单位有所怠慢,目的就是及时收回工程款。把握住施工单位担心收不回工程款的心理,建设单位时常会以工程款延迟或不支付要挟让施工单位去完成某些不在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建设单位同样的要挟手段也适用于针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这更加助长了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

3.2 监理的弱势地位 在国内,监理工程师与FlDlC合同中的工程师是相对应的,但两者行使的权力以及职能范围却相差很多,我国的监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下面对导致监理弱势的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3.2.1 合同范本的规定 从第二部分工程师的界定分析中可知,《FlDlC合同条件》中咨询工程师为核心,赋予了工程师很大权利。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专用条件中可以对通用条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但也不能对工程师的权利做大规模修改,不能背离FlDlC精神。而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我国的:“工程师”即总监理工程师的权利的赋予与《FlDlC合同条件》相比局限了很多,可以说我国总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与FlDlC合同中咨询工程师的权利对比可谓相去甚远。

3.2.2 我国法律的规定 我国的监理单位实质上为建设单位的人。《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确定了监理单位人的身份,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 “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建设单位的授权决定着监理单位的权限。在实际当中我国尚无哪部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授权的底线,利益驱使下,一般建设单位不愿过多地授权给监理单位。这就从法律的角度决定了监理单位处于弱势地位。

3.2.3 我国的特殊国情 国内监理工程师是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具体体现在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的管理上。而控制的核心表现为签字权。即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工程的进展不应得到承认。施工单位无法获得工程款,但实际当中并非如此。 在我国大多数工程的进度由建设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控制,并非监理工程师。而由于建设单位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施工单位有绕过监理从建设单位处取得工程款的能力、政府部门的干预、糖衣炮弹的攻击等等,监理工程师在成本和质量的控制中的诸多环节难以全面防范,显得苍白软弱。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4

关键词:海外企业 成本控制 经营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去海外发展,如何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如何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制约走出去的海外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海外企业的成本控制。

一、识别所在国的外部经营风险

这主要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当地的文化背景。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对当地的经营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才可以决定是否去海外发展。否则就不能贸然进军海外市场。因为这样风险太大,看似盈利很多的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考虑全面变得盈利很小甚至亏损。所以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

二、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

1、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致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执行预算。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纳入预算控制范围,切实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评估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

企业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介于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因客观因素确实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2、强化合同管理控制

企业应加强合同的管理,确定合同的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采取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书面的形式,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在国外订立合同的语言也要高度重视,谨防欺诈。对于在国外的中国企业来说,签订汉字的合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企业至少签订一份自己能看懂的双语合同(一种是当地语言,另一种是企业能看懂的语言)。并在合同中标注两种语言的内容是一致的。如不一致按照自己看懂语言的内容执行。

3、强化企业的采购制度

对海外企业而言,成本高低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材料采购价格是影响成本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本管理应贯彻整个项目采购、管理过程的始终。具体来说,成本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程序:企业应当按照采购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企业应成立成本控制小组,建立成本控制台账,加强对材料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和登记,组织投标报价及合同签订人员应对报价及合同中涉及成本的关键因素及时向成本管理小组进行书面汇报,使有关人员了解报价组成以便于加强管理。

三、规避汇率风险的控制

我国自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情况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尤其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强势升值,给大多数以美元结算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汇率压力。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防范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银行提供的专业金融工具,实现汇率风险控制,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越早树立规避汇率风险理念,并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企业,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考虑风险因素,采用“早收款、多收款,少付款、晚付款”的方法,选择有利的货币结算方式,争取转嫁汇率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来控制汇率风险。

在海外企业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主要有如下措施:1、选择有利于降低风险的计价货币,优化外汇组合,选择多种货币组合,并争取提前收款,以降低贬值风险;2、在合同中加进保值条款,支付时按支付日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当期汇率进行调整。如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加入黄金保值、综合货币单位保值等条款;在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中加上汇率补偿条款等有效措施;3、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降低汇率风险。如利用即期合同、远期合同,以支付一定费用为代价,通过创造一个与即将发生业务的外汇币种、金额和时间都相同但流向相反的外汇流来抵销汇率风险;4、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汇率风险。如利用外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利用外汇期权等防范汇率风险。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向全体员工灌输成本管理意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制定清晰、规范的成本责任,并有奖罚措施,使人人都关心成本控制,并为之付出努力,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要从每一个具体工序入手,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全员参与、不断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逐步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奇华.国际技术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评估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概述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含义

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是指为防止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管理财务目标而采取的预先控制措施。预控借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会计资料,融合金融、财会、统计及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及因素风险等方法,来达到尽早发现电力工程项目财务是否出现恶化征兆,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一目的。

(二)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主要功能

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可以尽早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及发生程度;其次,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利用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在不断观察、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随时监督,有效把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偏差,并尽早制定出防范措施来阻止财务偏差向着不利方向发展,将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危机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后,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实施,企业可以根据其财务分析资料,进一步评价和总结类似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行为,为日后类似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提供参考。

二、电力工程项目具体财务风险分析

(一)电力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疏忽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具体体现在:1.物资管理纯粹依靠人力,没有采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技术(如物资管理系统)而导致物资丢失的现象屡屡发生;2.工程物资的存储、分类及领取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极易出现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工程物资随意领用、工程物资没有按用途进行分类等问题;3.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物资采购、保管及派发等岗位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划分,极易出现舞弊的现象。

(二)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受到施工现场、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索赔情况(如部分承包商以低价获得承包合同,为弥补损失而在施工中寻找机会来进行索赔),如果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则可能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当前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合同中没有对付款的条件和具体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无法科学控制付款进度和付款金额;

2.合同的签订比较随意,甚至部分合同是在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后才进行补签,导致合同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控制作用无法有效发挥;3.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就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分析和修正,导致部分合同条款自相矛盾,极有可能给工程的财务管理造成法律风险;4.合同中注明了包工包料条款,但依然存在承包商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5.企业没有严格根据合同规定来对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进行审核,导致资金管理失控,严重时可能出现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不力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不到位将导致项目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的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电力工程项目决策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决策阶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电力工程项目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决策定下的问题却直接关系着后续图纸设计、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成本费用的高低。当前,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时并不重视决策的成本控制,只重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一开始做策划报告并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对项目进行了包装。所以,我们在进行决策前,在收集材料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分析计算过程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指标选择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多年来,很多电力企业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时,几乎都是套用一个框架性版本,按“工程概况介绍、施工现场布置、质量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编制,却忽视了在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方案设计,缺少了考虑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因素。这样的施工方案,自然很不完整,使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控制目标、控制路线、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导致项目部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算,甚至干完再算,发现问题无法补救的失控状态。

(四)电力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多是沿用将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的做法,但由于财务部门并没有深入到项目实施的一线工作中,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和分析,因此更多地是根据收支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缺少一套责、权、利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监督管理等各个部门,因此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传统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制度

笔者认为,要从如下方面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预控中应具备的职能及原则、工作业务范围、拥有的权力、应尽的责任、应得的利益等联系实际整理成文。1.分别对合同预算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材料员、机械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制定财务风险预控岗位职责,如健全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制度,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等都必须做好及时的、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2.明确各部门业务范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序;3.定期对财务风险预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仅要让参与财务风险预控的每个人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而且让他们都能意识到加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使财务风险预控的各项工作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二)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1.企业要选择科学合理且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并且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确保技术资料、施工顺序、机械设备选型、施工方法等都要和设计方案相适应;2.对施工队伍班、组的工作进行认真分解,详细编制联系劳动定额、技术组织措施和材料消耗定额的节约计划;3.在认真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分解农网改造项目的预算明细,并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所需人数来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其次,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人工费等进行控制。例如各班组和施工队伍可以配备专门的材料员来实行物资的班组包干,根据班组的实际需求来发放物资,从而节省时间费用;2.通过指标和包干等手段来降低生产项目以外的开支,财务人员每月定期计算工程成本,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3.认真做好发生费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每个包干班组的责任者在月底自行对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内部纠正,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偏差造成的后续影响;建立对外经济档案管理制度,对物资供应的厂家进行定期、经常性的检查,并且建立备用合作伙伴,一旦发生不能保质保量的情况可尽量避免延长工期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1.在编制合同前,要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索赔事项,并在合同中以清晰的条款进行规定,为日后处理索赔提供合同依据;2.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索赔准备,一旦发生索赔事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处理的合法性和公平性;3.建设过程中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和各项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要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同时及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4.在竣工验收时,构建完整的审查档案,督促承包商积极配合审价单位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审价,然后根据工程最终审价报告进行工程款的支付。

(四)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根据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现状,可将其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公司管理层次对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负责领导、组织、监督、考核责任;第二,项目管理层次(项目经理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进行全权负责(如项目的成本降低率、项目成本);第三,岗位管理层次根据不同岗位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预控责任来实施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如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材料、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

四、结语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存在诸多风险,其中以财务风险的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它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然而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没有对财务风险预控给予足够重视,从项目资金审批到实施财务风险预控都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故笔者希望以本课题的研究来引起大家对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重视,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念,杨兵.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及防控[J].财经界,2015(18)

[2]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5)

[3]吴琳.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9)

[4]刘翠.电力工程资金审批工作流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7)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控制;投招标管理

我国在加入WTO后,以前的与国际惯例不通用的招投标方法就必须做出较大的调整。FIDIC条款(“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缩写)已为各国投资商及金融机构所普遍认可,成为了国际性的工程承包合同文本。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因此,为了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推广采用工程量清单即实物工程量计价模式。我国从2003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志着工程计价模式的改革全面开始了,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由传统的“定额计价”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开始转型。我国招投标的制度开始和国际惯例接轨。

一 清单计价方式的优势

装饰工程的投标报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它体现的不单单是一种价格的竞争,更体现了参与投标的各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比如企业信誉、产品品牌、施工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投标方式一直沿用“定额法”,该方式的弊端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开工程实体的消耗和施工技术的消耗,不能综合的体现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优势,设备自动化水平等。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其价格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竞争来考虑。而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就可以较好的融合各自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设备等优势因素,以“灵活的市场价”的形式来体现。

二 清单计价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清单文件”的编制质量问题

清单计价实施以来,文件编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清单编制工作人员粗心,工程量小数点出现错位;清单编号和项目对应不清,编号混乱,有的还出现漏项错误;不按规范编制文件,清单中对工程量的计算和描述不准确。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

1.部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只有书本理论,对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又和其他专业的人员沟通较少,导致设计的图纸不规范,对清单的准确编制造成困难。

2.清单编制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欠缺管理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潜在因素考虑不全,导致工程量清单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清单和定额的工程量的单位不统一;清单和定额的工程量不统一;工程量的计算不准确等

3.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时间短。其原因之一是清单编制单位的业务多,为了节约时间,工作人员可能用类似的工程来估算编制,有的甚至直接套用定额计价的规则来计算,然后再进行拆分。另一个原因是投标单位的时间要求紧,催促清单编制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工程量清单,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出现“对付和凑合”的工程量清单文件,其质量不高也是必然的。

(二)投标报价的问题

如果装饰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中填的综合单价是由单个的小预算简单叠加而来的,那么就存在考虑分析问题简单,缺少对实际利润和潜在风险的考虑。当前就有不少竞标单位的负责人是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估计来投标报价,对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疏于审核和复查,一旦中标,就会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工程量变更。

(三)施工合同内容的公平性

源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不完整或不准确,以此为依据会产生一系列后续问题,比如选用的材料的品牌和型号等确定不准,结算的方式以及出现问题的调整方式没约定,比如工程量减少所带来的利润和管理费的补偿问题,更有甚者因为对清单文件的理解和判断出现误差,导致对合同双方的真正意图出现误解,最后出现合同纠纷的事情就在所难免了。

三 提高编制工程量清单文件的措施

1.对于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该规范针对前版的一些不足,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完善。

2.造价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制定施工合同管理规范类文件,加强造价管理机构对合同的监管力度。造价中介单位也要严格质量检查,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注重审核和培训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出错机会。

3.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必须由专业造价人员完成,细化结算标准,杜绝按照以往“套路”编写的“应付”文件出现。

4.增加清单编制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实时跟进新的规范动态和设计方法,鼓励设计人员走出设计室,到施工一线去增加实践锻炼,由感性的认识提高为理性分析,并与自己的设计方案相融合,设计高质量的图纸。

5.构建材料供应网络。利用在平时积累下来的价格信息、资料以及不同使其的的进货渠道、供应方式、付款方式以及相应的材料价格。应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库。

6.通过不断的积累,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形成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定额。而企业的定额是管理水平、技术特长、施工设备、采购优势以及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只有定额的水平整体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投标的过程中才会有优势。

总结:从2003年7月建设部开始要求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至现在,已经过了8年多,由于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的历史沿袭原因和投资体制的限制,推行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其运行还不规范。但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真正国外接轨,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国外造价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正视现存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造价体系。希望监管部门和招投标企业,认真学习并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加快并完善其推行过程,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菲,袁德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1,7:183.

[2]丁玲芝.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推行中存在问题的防范[J].中国招标,2009,(2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