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1

也许您还不知道,我们身边的RFID应用已经有很多:我国正在大面积更换的二代居民身份证中使用了RFID技术,很多单位的出入证件、食堂的就餐卡中也使用了RFID技术,停车场计费卡、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一些药品和物资的防伪、一些大型展会、体育比赛和演唱会的门票中也都使用了RFID技术,甚至一些汽车钥匙中也应用了RFID技术。

由于标准、成本、相关法律、技术成熟度等诸多原因,RFID技术应用离世界物联网的终极目标还有很远。但是RFID技术物流、物资管理、物品防伪、快速出入、动植物管理等诸多应领域的应用已经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其作为“革命性”技术的威力和实力。准备采用RFID技术或关注这项技术的人们常会关心以下问题:RFID标签将会有哪些进步?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是什么?单品标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计算机系统有促进RFID应用的进步吗?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业务模型改造及消费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创新,考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回答这些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一、RFID技术发展动向

技术进步是推动新技术成长的强大动力。这些进步应提供下列优势:使现有应用变得更加方便易用,提供更多的功能及实施费用下降。

技术进步为新的应用打开了一扇门,这些应用以前被认为是不可想像或不可能实现的。下面探讨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发展,虽然它们大都还在研制中,但有的已经或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1.新型标签

围绕着RFID标签设计和制造的创新一直在进行,下面是一些最有前途的新型标签。

* 无芯片标签

许多因素,包括物理和环境因素,都影响标签识读的范围和准确性。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接近金属、液体物体或极端天气情况,如低温或高湿条件下出现的。除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这些限制,还可以采用可替代的物理形式以突破这些限制。

可替代物理形式的主要工作以无芯片标签研制为核心,无芯片标签可以改善识读距离限制而且因没有集成电路使成本降低。无芯片标签能够更容易地使用在接近金属和液体的情况下或嵌入纸制品中,它们更可以提供更大灵活性和功能。采用波表技术的无芯片标签在供应链应用中显示出这种优点。波表技术指在高纯度晶体表面无线电波的传播技术。其它有潜力的无芯片技术有可能革命性地改变RFID应用,它们使用纳米技术、基因技术或甚至化学方法实现无芯片标签或物体的惟一标识,如纸币和产品标签。通过互联网你可以找到开发和提供无芯片标签技术的厂商。

当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标签占主导地位时,主动式标签技术(SAL)获得市场支持。当SAL标签应用到液体或金属的时候,可以有效提高识读范围和准确性。SAL标签实际上是一个以薄片柔性电池为电源的半主动标签。使用SAL标签,可以使对金属听装和瓶装苏打水贴标签和检测变得更实际和更经济。

电子印刷标签

标签封装在特定RFID应用的实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标签和天线的封装改进将会持续推进到极限,例如可注射和可吸收标签已经成为现实。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无芯片标签目前处于发展的前沿。

标签封装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是极具潜力的电子印刷。包括使用导电墨水和标准的印刷方式印刷天线、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在盒子或单品上廉价地印刷标签,扩大了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RFID应用。已经有少数公司使用导电墨水印刷标签天线取代铜。

* 感应标签

日本DNP(大日本印刷)已研制出带有温度、湿度、压力和亮度传感器的主动标签。与传感器封装在一起的标签能够对所在环境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控、记录,甚至可以有反应。这种感应标签可以产生全新的应用。感应标签可以贴在有保存期限的产品包装上,以便在货物从仓库运往商店上架的途中,探测可影响产品质量的温度、振动、野蛮装卸或生化污染等变量,由此来监控物品、货盘或集装箱的状况。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货架寿命模型可把温度变化情况转换成可由食品检查人员检测快餐口粮或集体口粮的状况模型,这方面的主要进展是以极小的形态整合感应技术和RFID标签技术。

智能电子灰尘是另一种极小的环境感应结合体,它是带有主动式RFID标签能力的感应器(MEMS)。这种装置的大小仅为1立方毫米。这种技术的潜在应用跨越很宽的范围,从监视战场军事行动到通过追踪脸部运动控制残疾人移动轮椅。

* 皮下标签

皮下标签是将RFID标签注射在皮肤下面以实现身份识别或追踪的目的,并非是一个新观念。作为鱼和家畜的身份确认,应用已经超过十年。然而,在俱乐部成员甚至在工作人员身上带有标签以控制进入办公室或接触敏感文件这类创新应用,引发了更多消费者的兴趣和狂热,这将导致更容易接受的消费心理。如果布兰妮或贾斯汀决定在他们的音乐会上为购买优惠纪念品或准许到后台而使用它,你就只能为皮下标签会如此迅速地起飞而感到惊奇了。

2.RFID对应的网络结构

英特网曾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网络,而RFID网络在许多方面与英特网有极大的不同,甚至要更复杂。这主要是由于RFID网络结点在全球范围扩大的数量比英特网多几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计算体系和架构无法适应和处理RFID网络中可以预期的海量数据。在这里,我们就这个新型网络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 难以想象的巨量RFID数据

多数人对RFID产生的巨量数据并没有足够认识。假定一些主要的零售连锁集团在所有商店对所有货物在单品级使用标签。而单品标签的数量很容易地达到百亿或更多。这意味着一百亿个单品的识别数据总计约为120GB。如果这些单品在供应链中某处以每5分钟读一次,每天将产生15TB数据。这就是说,一个零售连锁集团每天产生15TB的新增数据。据此,十个使用RFID标签的主要零售连锁集团追踪每个单品将会产生150TB数据。这比美国国会图书馆1700万本书的136TB数据还要大。这样大量的RFID数据都需处理和加工。

以上仅用单品级标签应用导出了RFID产生的数据雪崩。同样,可以用相似的公式计算其它情况的数据量,如包装-托盘级标签的情况。尽管这种级别应用的数据量较单品级要小一个数量级,但它仍比使用RFID前要大几个数量级。

* 点对点计算

RFID系统产生的数据可以很容易地达到TB级,它们都需要实时处理,其中许多数据要在一个或多个企业间交换,甚至在全球范围交换。这就使人想到通过RFID识读器将数据在本地处理,这样可以使数据在传送到中心计算机之前能大大降低,减少中心计算机的资源负担。这是一个处理RFID数据的好想法,点对点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网络中一些非紧密连接的计算机(结点)中。

二、单品标签还有多远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2

江学恭(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杂技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经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国杂技凭借着“新”“难”“奇”“美”等艺术特色,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杂技艺术今天已成为以杂技、魔术、滑稽、马戏为主体,融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科技等其他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当前,中国的杂技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杂技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如何更完美地让杂技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杂技艺术的深度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发表,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杂技艺术的发展也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可遵循的方法与手段。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应抢抓机遇,不负重托,戮力前行,不断开创杂技工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吴友云(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演艺界的同行,我们很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杂技艺术现在可以说既迎来了春天也面临很多艰辛和困难,湖南杂技在湖南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湖南省演艺集团的五个院团重要的一员,长沙市政府的邀请有一个想法,打算在我们美丽的湘江边上建一个现代马戏场,并同时附带一个杂技和儿童剧的艺术剧院,所以说杂技在湖南很有市场。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尤其是我们杂技人才入不敷出的问题,选人难、培养难、表演难,特别是退役以后的出路难。昨天我们省里面有三位省级领导在观看我们这场杂技剧的演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跟他们汇报讲到我们杂技界的信心和困难。宣传部长特别叮嘱我,要借鉴这次杂技界的领导和专家朋友们的经验,多向别人学习。我们演艺集团的同志和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同志,一定要把这次机会抓住,好好地了解一下兄弟院团的经验。

刘学(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省里面杂技艺术的一支劲旅,近几年来着力抓经济生产、抓人才培养、抓市场开拓、抓文化交流成绩显著,给我们省里增加了荣誉,也给我们中国杂技艺术做出了贡献,这个团队经常会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四海同春”“亲情中华”这样一些国家文化品牌,到国外进行交流,受到了各国的欢迎。

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始终非常执着地奋进在杂技艺术的道路上,队伍建设出人才,产业发展见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年省杂技团在演出创作上积累了很多经验,推出了《芙蓉国里》《梦之旅》等作品,省里面对他们的演出非常重视,昨天晚上有三位省领导、两位省委常委前来观看演出。杂技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一种力与美的完美的融合。在最新的文化环境下面临了很多挑战,我觉得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以提出并探讨,比如说杂技艺术如何坚持创新并与时俱进,杂技技术如何与其他艺术门类实现融合,杂技艺术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展翅飞翔,杂技艺术如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跟上国际化的步伐同时又建立又独具特色的杂技美学等。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研讨会会有实质性的成果。

在此将我们湖南的演艺事业的发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舞台演出这一块,我们这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全省近40多台原创剧目和31台精创剧目在省里集中演出,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包括我们杂技《梦之旅》也是其中一台非常精彩的演出,这是舞台演出这一块。大众文化这一块,以我们田汉歌剧为代表的歌厅演艺文化值得重视。实景演出这一块,我们有张家界的《天门狐仙》山水实景演出,这个也应该成为上水实景演出中一个标志性的演艺产品,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品牌,另外以韶山的《中国出了个》为代表的红色演艺实景演出,这个项目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也邀请了许多全国业内的专家来进行改进。

湖南在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推进舞台艺术的发展、推进演艺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小的贡献。我们有一个文化品牌叫做《雅韵三湘》,省里面每年拿出一千多万来扶持高雅艺术的演出,有一些演出是我们从省外、国外引进的一些高端艺术团来进行的;另外一些就是我们省里面比较成熟的,也包括我们杂技剧院的演出,这对《雅韵三湘》把高雅艺术送基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赵双午(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省杂协副主席、秘书长)

2009年我们创作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芙蓉国里》,是我省杂技界首次创作的、较为严谨的主题杂技晚会,翻开了杂技艺术创作新的篇章,体现了湖南杂技人对于杂技艺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不断更新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杂技艺术在传承中求发展的深刻理解。《芙蓉国里》先后获得了第三届湖南艺术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首届“湖南文学艺术奖”。

党的十召开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意蕴深刻的论述。根据“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指导思想,我们产生了创作原创杂技剧《梦之旅》的想法,旨在通过杂技艺术讲述圆梦之旅的艰辛、拼搏和收获,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首先,在创意构思方面,主创团队首次尝试用杂技来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通过戏剧的表导手法,以一个“少年与凤凰仙子的故事”,把整台晚会14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相对完整地串联成一部戏,让观众与演员共同完成一场逐梦之旅,感受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其次在创作立意和美学追求上,运用了中国古典美术水墨画审美中简约、高度概念化、大量留白的艺术手法,加入西方和现代艺术地各种元素,丰富了观众华丽时尚的视觉享受;在音乐设计上以旋律优美的戏剧性表达为主,营造了一个意境唯美的听觉空间。《梦之旅》的创作既没有沿袭传统杂技“重技不重艺”的表达方式,又有别于近代杂技“技不够舞来凑”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现代观众的艺术审美情趣,充分挖掘杂技的肢体语言优势,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将人物对梦想的追求通过杂技艺术本体表现出来。剧目虽然借助了舞剧的表现手法,但是全剧14个节目,没有一个完整舞段,使这部戏突显了“杂技剧”的艺术本体特色。

在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文艺作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化新常态下杂技艺术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将两个“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的真正途径。首先是坚守公益市场,赢得社会效益。随着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我扪公司作为湖南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单位,越来越彰显着它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布置的“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及“演艺惠民”系列演出任务和其它公益性演出。在这些国内外体育、文化盛会上,展示了湖南杂技人的风采,留下了湖南艺术一抹最艳丽的色彩,为湖南争得了荣誉。其次是抢占商演市场,谋求经济效益。十年前,我们作为湖南省国有文艺团体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先行起步,试行市场经济轨道。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要以精品力作抢占市场,只有成功地实现艺术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才能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

李西宁(战旗文工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必须点赞,第一个赞是领导给力,第二个赞是原创非常有魅力,第三个赞是主创非常有创造力,第四个赞是演员拼力。我看完以后觉得特别不容易,作为一部原创的杂技剧,而且40多个演员每个演员都有独特的角色塑造,音乐也非常棒,舞美和剧情完美地融合,灯光做得很干净,有设计有想法。舞美我觉得有些特别好的点子,比如说最后的三人技巧的红日,包括凤凰、海浪都做了设计和处理,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昂贵的舞美设备的情况下,靠纯手工在控制节奏。还有编曲也是原创的,服装也很绚丽,比如说钻圈,配合着长裙和舞美,我觉得画面非常唯美。在创作和创意上面,比如说在笼子里的肩上芭蕾,配合着羽毛的飘落使得画面非常美,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有一点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字幕太快,如果没有提前拿到节目的单子,观众会很难了解到剧情。还有空竹和跳板放在一起有点打架,和舞美配合得不是特别好,会显得有些凌乱,其他节目都很完美很干净,绸吊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女孩低头准备的时间有点长,可以把开头的动作做得更唯美一些,还有小丑那一段与老太婆的时间有点长了,让本来很紧凑的演出显得拖沓。这台晚会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把那么多的节目切割得支离破碎,而且很完整地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根据剧情把它演下去。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么多专家一起把这部剧的瑕疵都剔出去,这部剧的提升空间很大,我希望我们的《梦之旅》可以勇往直前,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董争臻(政治部杂技团副团长,辽宁省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觉得这场演出是一首杂技诗,是一首散文分行式的杂技诗,湘江两岸、八百里洞庭、潇湘大地用一个梦境来实现、来体现,从一张床到最后的一艘船,把潇湘大地的文化风范、美学架构呈献给大家,我觉得这是总导演的巧妙驾驭,可以说是在美学才思上的巧妙运用。以一张床作为开始,的确是十分的大胆,因为我们很多人对床的解构可能带有另一种歧义。要说是梦,那梦起始的地方肯定是从床上开始的,带着这样一个摇篮,我们回到船上,最后落幕在船上,所以梦在船上起航,我觉的首尾相顾的这个创意非常好。就色彩而言,血色残阳和一汪水灵灵的月,时刻的转换非常巧妙,我觉得给人们一种大色块的视觉冲击。第三点,上半场和下半场两种美学架构把它推到观众的眼前,特别是下半场,大胆地去掉了其他装饰,完全用黑幕效果,凭借服装与光束色彩把演员和节目衬托得干干净净。在众多大屏幕备用泛滥的时候,总导演敢甩掉大屏幕,扔掉任何装饰,用一个黑幕来托起后半场,尽管是一个非常简洁也很原始的办法,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就走市场而言,还是我们眼前清爽的视觉体验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提供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后半场。

其次,演绎任务矛盾,解构任务心态,用杂技演员去演戏、去说戏,我觉得这方面做得也挺充足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杂技演员最不擅长说故事,最不擅长演故事,更不擅长演人物,我觉得这部剧里面不管是主角也好,还是配角也好,都很关注自己的那份戏。这也是在《梦之旅》之中,凸显出来的巧妙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总导演下的功夫。

另外,对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的运用,湖南杂技团我们接触得不多,单个节目却接触得不少,当初国庆老师排的行为艺术《狼》,包括春晚之中我们湖南团的小轮车,等等。但是他没有形成一个大块的整体的看点。所以昨天我是带着久远的期待来的,刘军科团长在电话里一直说一定要来,我想其中一定是埋着伏笔,果然昨天看完之后大呼过瘾,非常满足。

张红(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杂协副主席)

我觉得省杂技艺术剧院在湖南省是有位置的。这种位置我觉得是有为才能有位,证明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才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还有一点特别是得到观众的认可。昨天我们进剧场比较早,从进剧场坐下,观众的上座率,到整个演绎过程中的反响,到出场的时候的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翻译出的满意度。我后面的观众好像已经不止看了一场,看过几场别的类别的演出,还说了一句:“还是杂技好看。”不要小看这一句简单的评价,我觉得我们杂技已经做到了深入人们心中,这实际上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所以在这一点上真是应该向湖南省艺术剧院的各位领导致敬,向各位演员致敬,是因为你们的工作才赢得了这么多的好评。昨天看整个《梦之旅》剧目,我是始终沉浸在剧目之中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是跟着走的。因为杂技这个门类确实很难讲故事,但我昨天始终是沉浸在里面的,所以我说这个故事是成功的。特别是有几个章节,我觉得特别好,比如肩上芭蕾,实际上飞舞的羽毛是一根根地在身上拔掉的,和以往的双人技巧是不同的。它带着一种悲壮,那个时候的心绪是随着情节走的,而且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地到位。还有,我最喜欢的就是结尾,最后扬帆的船,把各种杂技的技巧都融入进去了,昨天我的朋友圈里那个小视频刷屏了,很多没到现场的,包括我团里的一些演员,也在给我转发这个节目的小视频。实际上它的那种影响力,包括它那种在现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包括两位专家刚才讲的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值得我们的创作人员学习。当然这也让我看到我们湖南演员的综合素质,去年刘团长带着他们的演员到北京做过考察。当时这个队伍到北京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湖南团将来会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队伍,因为它有一支非常好的杂技演员,无论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还是未来的队伍,气质都非常好,综合素质都非常之高,昨天在我们整个看表演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领略到了。这是团里重视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大体现,我觉得未来的湖南团会走在整个杂技行业中的前列,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昨天看演出的一些感受。

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这个时代实际上也给我们杂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杂技现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秀场,还是演出行业的各个门类的舞台上,都开始有杂技的身影,我个人觉得存在就是价值,杂技的市场将会非常广阔,是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创作出适合这个时展的、更新的东西。这一点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我更喜欢看国外的节目,因为这几年我看国外的节目,大的赛场我每年必去,包括我们去乌克兰马戏学校参观,我就发现现在国外的创作,国外杂技的呈现应该说越来越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内的所有杂技院团,确实应该有一个理念上的革新,有一个虚心向国外杂技同行学习的心态,我们要融入国际的潮流,当然首先要从我们中国杂技团做起。

很多次我跟我的创作团队说我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当然杂技的创新它包括很多方面,技艺的创新、道具的创新乃至方方面面,但是这个技艺的创新呢,我觉得有几类,一个是无中生有的创新,实际上现在国外的很多杂技节目是属于这类的。还有一种是在传统杂技技艺基础上的再革新、再完善,再有就是跨界的融合,这些我觉得都是我们未来杂技路上要探讨的几个类别,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湖南组织的创新论坛能够掀起我们杂技界创新的一个高潮。创新这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谈,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当然所有的创新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我觉得湖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湖南团可以给我们杂技界带来一抹新的阳光。

齐春生(大连杂技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从题目开始就非常好,因为刚开场梦就是从床上开始随船起航,无论是总导演还是编曲都非常有想法,用整场剧来诠释爱情。首先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看,一个剧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剧首先要好看,其次要想看,再次要耐看,《梦之旅》我觉得达到了这个要求。因为我们创作的东西不仅仅要给专家看,更要深入到观众心里,所以导演也好,编剧也好,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要想到观众,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这是最主要的,要接地气。这个剧从开场到结尾都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诗情体现在了情上面,任何一个好的剧如果没有情在里面贯穿,就很难使大家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双人技巧上面,配合着羽毛的片片凋落,有一种悲壮的美,跟我们以往看到的芭蕾的纯美又不相同,是一种另外的美,一种美被恶势力所破坏从而带给心灵的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也都带给了观众。再一点就是船,船运用得非常好,船在中国的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种意思,在这部剧里面表达的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最后扬帆起航。

什么是新形势,现在的新形势就是我们需要的市场它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有压力,我们要出更多好的东西,它不仅仅要有社会效益,还要给我们带来市场效益,使我们的杂技事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再讲讲“杂技的发展”,创新就是要无中生有,我的想法是创新分为继承、发展、创新三个阶段。第一我们要继承,因为我们杂技有3700多年的历史,能延续至今,就说明它是有独特的存在价值的。没有什么艺术在创作之初就非常完美,我们既要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优点,也要在新的形势下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二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不能在家闭门造车。最后一个是完全创新也就是无中生有。直白点说也就是要做到有继承、有学习、有创新。

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不愧于这个时代,不能让杂技走下坡路,要勇于创新,在3700多年的历史里杂技从来没有被排成一个完整的剧目,甚至在10年前,我们的其他同行也不认为我们杂技可以演出剧目。但是在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用我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技巧,去诠释一种新的戏剧内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创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我觉得要把这个剧提升到这个高度。全国有很多杂技团都开始着手在节目上注重内涵注重表演,给观众以美的感受。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尝试和实践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它最大的意义。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8]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4

一、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

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要按照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国防科技创新投资战略,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因此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在战略高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组织优势力量攻关。

(一)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关乎国家安全与军事发展

从本质上讲国家安全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实现没有威胁或较少威胁的战略态势。在国家安全中军事安全是基石。在新的国际安全环境中,世界多数国家在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解决争端的同时,仍把军事手段以及加强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拥有军事装备高技术领先地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军事安全。

国防战略高技术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般高技术的特殊表现形态。国防战略高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人工智能、军用电子计算机、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能源与软件工程技术等。它们能够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对军事装备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影响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在三个层面上对国家安全具有直接影响:高技术层面、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层面;另一方面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影响可以通过军事安全完成。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发展起着引导作用,进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最终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军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是军事变革的原始驱动力,是军事装备发展的源泉与基础。而军事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对国家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军事装备高技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命脉,军事装备高技术创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选择。

(二)军事装备高技术创新战略

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如今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和平发展,必须制订我军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战略,开拓我军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途径,从而全面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快速发展。

在指导思想方面,构建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牵引,坚持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的高起点。

在战略原则方面,必须遵循军事需求、非对称性、预测性、综合平衡原则。军事需求历来是国防战略高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动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因此,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首先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和军事需求,针对现实和潜在的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作战特点、作战方式、武器装备以及技术水平等,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创新的方向、项目和目标。非对称性原则就是跳出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取得绝对优势,以局部的绝对优势赢得整体优势的发展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坚持预测性原则,就是要积极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努力把握其特点规律,科学预见其发展趋势和进程,着眼未来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需要,选择未来可能发展的、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能提高我军整体军事威慑力的关键技术。综合平衡原则要求军事上有效、生存能力强、效费比高。

在战略目标方面,我国2020 年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战略目标应是:以军事斗争装备准备为龙头,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科技预研工作,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和使武器装备作战性能发生倍增作用的高技术,拥有对付强敌的“杀手锏”装备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手段和能力,为实现强军梦奠定坚实的装备保障基础。到2050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国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总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有些项目接近世界第一流水平,能够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实现防御手段现代化,在人类开发空间和海洋资源的竞争中有维护我国合法权益的手段和能力。

在战略重点方面,我国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继续重视新型核武器技术的发展;重点发展面向“杀手锏”武器装备的关键性军用高技术;大力发展面向海空军装备和太空、网络的高技术;发展高技术综合保障装备。

(三)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模式

十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是创造性劳动,必须要从增强国防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就是我国的国防战略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

原始创新是指独立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它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在原始创新过程中必须注意坚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首创性,必须要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必须要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要给国防安全结构和军事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引发军事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推进军事领域深刻变革、战争形态的演变。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国防战略高技术集成创新是集成创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防战略高技术技术集成创新是指将公知技术、有效专利和部分自创技术, 系统化地组合集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国防技术方案直至获得实际应用, 并产生良好国防效益的全过程活动。国防战略高技术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通过把各个已有的技术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 集成一种新产品或新的工艺生产式。

消化创新是指将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用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特点和优势,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加工提炼,改进我们的国防科技生产工艺,提高战略高技术水平,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科技生产方法,从而开发研制出我们的国优国防产品,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防科技生产力水平。因此引进技术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吸收从而有所提高和创新的过程。

二、国防高技术发展重点

一是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民高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国家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满足军事需求。

二是推进军工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振兴军工制造业,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积极推进军工制造业信息化,增强军工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验证能力,保障重大军工产品的快速设计、批量生产和规模化试验验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在军工制造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军工产品与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等优先主题的研究。形成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绿色的新型军工制造业。

三是强化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研究。以引领未来发展,拓展创新基础,强化技术保障,培养创新团队为宗旨,超前部署一批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加强高水平的技术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支撑军工产品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四是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若干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加强统一领导,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大力协同,精心组织,本着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逐项启动,确保国家重大专项目标的实现。

五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科技工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按照基础性、集成性、带动性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提升国防基础能力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科技项目,实施基础能力科技工程。

三、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远程、快速、精确打击武器研发。精确制导武器被称为“常规威慑力量”,是世界各国最优先发展和采购的武器。由于我军没有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因此作为超远程、超高速精确打击武器是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如常规洲际导弹是我军反应速度最快的作战平台。

二是进一步加强无人化装备研发。无人化装备作为未来作战中的一支新型力量,在应用于部队的过程中,应以服务和保障部队战斗力提高为准则,以无人化装备未来遂行的作战任务为牵引,促进无人化装备效能的充分发挥。将无人化装备应用于联合作战之中,要注重无人化装备设计所用的编程语言、硬件接口、数据链等技术规范与作战平台、武器平台等作战要素相衔接,实现彼此的互联互通。

三是继续开发隐身技术在陆、海、空作战平台上的应用。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现代隐身技术最早应用在飞机上,隐身飞机发展最快,也最成熟,四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隐身性。

四是发展太空装备。在太空平台方面,应大力提升空间进入、利用的技术能力,完善太空基础设施,推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和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太空武器方面,应积极包括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巡航导弹以及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些武器作为太空常规打击武器具有重要战略威慑作用。此外,还要积极发展用于未来太空作战的新概念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等。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创新;企业

当今,我国正处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推进阶段,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循环经济的实践工作。我国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当今许多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技术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经济科技含量低、企业技术装备与工艺落后。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障碍,实施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1.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时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

1.1创新体系建设滞后、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并不是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我国由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利益分配不明确,使一些企业存在这样的想法:技术创新形成的效益与资产都属于国家,而企业则承担风险与债务,企业的经营班子要承担责任,因此对技术创新没有积极性。

第二,企业没有成为风险主体,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足够压力,只有将技术创新与“风险”挂钩,才会迫使企业兢兢业业进行技术创新;反之,没有人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技术、创新投资效果等负责,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就无从谈起。

1.2科技人员少,创新人才不足

当今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研究的人才支持不足,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等现象非常明显。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科技人尤其是一些实践能力很强的技术骨干,由原先的科技岗位转向管理岗位,或者跳槽到其它收入更高的行业。这种科技人才的流失,不只是技术上的流失,而且还会导致原企业的市场份额流失,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而且这些技术人才的离开,会对其它科技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1.3缺乏创新活力,目标定位不科学

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定位不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减少排放,而是末端治理与废弃物处理,这就导致企业只“利他”而不“利己”,虽然投资大,但始终经济效益差。另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的目的在生态附加值与环境效益上,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效益是不一样的,而许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并不科学,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与生产效益,二者的利益冲突、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定位不科学造成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时缺乏足够的活力。

1.4财政投入少、融资困难,创新资金缺乏足够的投入

清洁生产、资源投入、废弃物与污染物的资源化都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撑,而对新技术创新的投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往往超过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

首先,企业缺少足够的资本市场支持。国家在引导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上一直缺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更难获得金融上的支持;国家对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缺少足够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在种子期与起步期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循环经济的创业板没有建立,没有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其次,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些年来,虽然伴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科技投入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仍然赶不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无法满足科技发展方面的需要[1]。投入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二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比重偏低。

2.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对策

2.1加强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快政策出台

首先,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加强服务职能建设,建立经济管理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相联合的工作机制,统一协调计划、科技、经济、税收、财政、海关、金融等有关工作,监督与指导企业对国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方针与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制定各项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制定,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要鼓励企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利用国债等形式引导企业投资,促进循环型生产环节在多个行业中形成。最后,制定一系列绿色采购政策,政府对那些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有优先购买权,借此影响企业生产方向与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

2.2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大力打造知名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而且,企业扩大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形成自身的专有技术与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工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明显不够的,要注重同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相结合,充分发挥出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的视野开阔、科研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

2.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保障

以我国的国情为依据,加快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针对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节水节能等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建筑废物、电子产品、农业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规章与法规。加快建立企业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规定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回收与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等对废物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法律义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2]。

2.4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共性方面的研发,加大其资金投入力度;企业要多方筹措资金,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做好资金工作[3],一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现有融资功能,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与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进行合理运用与优化,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用。

2.5营造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与长远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一方面吸纳与培养出一批领军型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保证科技人才发展渠道畅通,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还要建立起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以岗位绩效为基础,将科技人才的专有技术、技术专利与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依据其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效益对薪酬水平进行合理鉴定,突出对创新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3.总结

发展循环经济急需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而技术创新则是走出我国当前技术水平低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正如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总理的讲话,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快速转变,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保护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地、全面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望.基于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技术创新网络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8,5.

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6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一、环境友好型农业及技术创新概述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农业经济生产建设和发展,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首先就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的铁律,通过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和投入的方式进行创新发展,在对农业生态提供充足保护的同时,大幅提升现代农业的产能。农业技术创新是在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指引下以实现环境资源和农业生产平衡发展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技术和受益的稳定、持久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以及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低于发达国家,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研发基础设备短缺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时的发展现状

(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难度大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多为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由于我国对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不足,且投入的资源有限,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理解不深入,因此,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创新难度较大。

(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性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向创新型农业技术方向迈进,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过强,导致我国自身农业技术的创新型发展不足。此外,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农耕思想制约了我国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农业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创新性发展不足。

(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经济收益风险较大由于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需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应用加以佐证,研发的成果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使得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长信具有较大的经济收益风险,影响着农业经济的边际效益。此外,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容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

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关乎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加大资金和研发力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科研人员也要注重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加大技术成果的应用率,切实解决当前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对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良性指导作用。

(二)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机制我国要想摆脱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效果就必须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以及行政体制来规避单纯依靠人为自觉性的弊端,进而在制度上给予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支持,为农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健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制度关注和重视只能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资金的投入力度才是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效果和转化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健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制度可以将技术创新由理论落实到实践,将理想转化成现实,通过资金环境的优化来提升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中来,进而对实现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